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本科畢業(yè)論文

有色金屬礦成礦地質特征

時間:2022-10-08 21:15:23 本科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有色金屬礦成礦地質特征

  有色金屬礦成礦地質特征

  摘 要:在資源緊缺的形勢下尋找礦產資源已成為資源勘查的首要任務,而成礦地質特征與成礦模式研究成為礦床勘查的熱點問題,并對勘探隱伏礦床有重要指導意義。

  有色金屬工業(yè)是以開發(fā)利用礦產資源為主的基礎性行業(yè),能否科學合理、有效地探測和開采有色金屬,關乎國民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

  基于此,研究分析有色金屬成礦的地質特征和找礦的前景,以期為相關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有色金屬;地質環(huán)境狀況;成礦特征;找礦前景

  前 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類需求有色金屬的量逐漸增大,但是有色金屬又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所以在勘探開采中必須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利用先進的技術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證礦產的開產率切實提高,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目前出露地表和地球淺部易識別的礦床已非常少,而地球深部礦床的找礦難度又非常大,如果沒有有效的找礦方法和先進的成礦模式理論及成礦預測理論,尋找新礦床將成為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

  成礦模式是對同一類礦床的地質、構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其它基本特征進行概括,是反映對礦床規(guī)律的認識。

  成礦預測則是在成礦模式的指導下,根據一定的成礦地質理論、成礦地質環(huán)境、成礦條件、控礦因素和找礦標志對潛在的礦床做出推斷、解釋和評價并提出礦床發(fā)現的途徑,從而對礦床進行定量評價的過程。

  在當前找礦難度大的形勢下,利用先進的地球物理理論和科學方法做指導來建立成礦模式指導找礦工作,不僅能克服以前找礦的盲目性還能提高找礦的科學性和精確性,并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成礦模式的研究和預測利于成礦理論、礦床分類、礦床成因規(guī)律的研究發(fā)展,使礦床研究方法理論化、系統化,并且對尋找地球深部隱伏的礦產資源有非常重要。

  鑒于復雜的地質條件,筆者就某地的有色金屬成礦,在以往的找礦實踐經驗和地區(qū)地質環(huán)境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分析區(qū)域成礦的特征和礦區(qū)分布,以期提供科學的信息和依據,從而促進在新的區(qū)域勘察發(fā)現新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

  1 有色金屬的廣義概念

  有色金屬廣義的概念是指除黑色金屬礦產以外的所有金屬礦產,它包括銅、鉛、鋅、鎳、鈷、鎢、錫、鉍、鉬、銻、汞等重金屬礦產,鋁、鎂等輕金屬礦產,金、銀、鉑族等貴金屬礦產以及稀有金屬礦產、稀土金屬礦產、分散金屬礦產等金屬礦產。

  2 成礦模式的內容及發(fā)展

  成礦模式是在四維空間內對形成礦床的成礦作用的高度概括,最終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深度和不同的內容來表達,并隨礦床學理論研究的發(fā)展而逐步深化。

  通過對前人所研究的成礦模式的總結可以將成礦模式具體分為區(qū)域成礦模式、礦床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三類。

  這三種模式之間既有區(qū)別又相互聯系:區(qū)域成礦模式是在一定的地質單元內各種固體礦產的特征、成礦規(guī)律的總結,反映一定成礦區(qū)、帶的成礦規(guī)律;礦床成礦模式是描述礦床形成過程的模式,是成礦規(guī)律的表達形式;找礦模型是對某類礦床的基本要素、礦床特征的描述。

  同時,區(qū)域成礦模式、礦床成礦模式是礦床勘查的地質理論基礎,找礦模型是礦產勘查工作的實際指導,它是縮小靶區(qū)甚至發(fā)現礦床的擇優(yōu)技術,區(qū)域成礦模式和礦床成礦模式的內容只有與找礦模型相結合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它們的作用。

  3 有色金屬成礦地質環(huán)境狀況分析

  某地區(qū)的北部處于中生代以來歐亞大陸板塊東南沿海前陸推覆沖斷帶,具有與揚子、華夏古板塊結合帶復合疊加的地位,因為其所處的地質環(huán)境具有優(yōu)越性和特殊性,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有約成礦的環(huán)境。

  3.1 殼幔構造特征

  現在的殼幔構造特征是中生代以來的主要代表。

  通過多方面的研究和探測,對于重、磁、大地電磁測探和人工地震剖面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這一地區(qū)以及與其相鄰地區(qū)的地殼、地幔構造具有以下主要的特征:a.具有殼薄、上地幔厚的特征,以波陽一帶的重力場最高(+15 mgl),在華南陸內屬于地殼最薄的地區(qū);b.在總體上,地殼和上地幔厚度呈現從西向東逐漸減薄的趨勢,中部為軸向北北東為幔隆區(qū);c.在北北東向與北東東向交織出現重力高異常軸,西北部為重力低異常區(qū);d.殼內有多層拆離帶存在;e.其東北部斷裂對莫霍面有顯著錯斷。

  以上特征的存在與中生代大規(guī)模成巖成礦作用密不可分。

  3.2 部分地區(qū)中生代以前的古構造格局

  通過對多種資料的查閱和分析可以發(fā)現,分為揚子和華夏兩個古板塊。

  在德興、余江,在湖南瀏陽和浙江龍游等地,都已經發(fā)現了蛇綠構造混雜或蛇綠巖殘片。

  同樣,在安徽歙縣伏川也有蛇綠巖被發(fā)現,伏川蛇綠巖、弋陽- 余江蛇綠巖的同位素年齡分別為l024Ma[2]、ll54±43Ma[2]、929.73±33.8Ma[2].這三個地區(qū)都有洋殼殘片保留下來。

  3.3 中生新代地質構造特征

  在中生新代,板塊斷裂和斷裂造山運動曾經多次發(fā)生,由此形成了現在的以北東- 北北東方向,并和東西、北西向三大復合地形。

  這一地質帶的主要特點是:具有強烈的深大斷裂帶活動、廣泛發(fā)育的兩大推覆構造系統、顯著的大規(guī)模走滑剪切、伸展,因此形成了目前的多扭曲地帶。

  在該帶中,有很大的斷裂存在。

  4 有色金屬的成礦特征

  在時間上,某地區(qū)的北部有色金屬礦床的形成、演化和分布,呈現“多期成礦、燕山期最強”的特點;在有色金屬礦床分布上,體現出“塊”“帶”的成礦分區(qū),塊體邊緣深斷裂帶聚礦,沿前陸推覆沖斷帶“向洋”分帶;在有色金屬礦床形成方面,呈現出“多次成礦疊加、多類型聚合”的特點,走滑扭動與推滑覆構造復合控巖控礦,巖漿多層次造漿、多層次就位成礦,以及大型礦集區(qū)分布環(huán)境的偏在性和控礦因素耦合關系的顯著性。

  在有色金屬礦床的成礦時間方面,體現出多個時間段,其中最強的是燕山期。

  成礦期主要包括:中新元古代成礦期、海西期成礦期、印支期成礦期、燕山大規(guī)模成礦期。

  在中新元古代成礦期有一定量的古火山巖存在,它們和金礦、銅礦具有緊密的關系。

  古火山巖主要是中元古代晚期和青白口紀火山溝弧型巖相互結合,進而使一套深海火山濁流或細碧角斑巖得以形成。

  在海西期成礦期,也有有色金屬局部礦化現象一定量地存在著,甚至已經形成的礦層具有工業(yè)意義。

  在印支期成礦期,在動力的作用下主要形成了變質熱液成礦,如變質熱液型金礦、與巖漿熱液有關的金礦、錫礦等。

  在燕山期,出現了大規(guī)模的成礦,礦期主要集中出現在180-100Ma 之間,同樣也有侏羅紀晚期和白堊早期的數次火山運動和巖漿侵位,這也是該期內成礦的主要原因之一。

  5 有色金屬的找礦前景

  某地區(qū)北部因為有火山巖漿運動多次發(fā)生,基于中生代和新生代造山作用的影響,構造巖漿疊加頻繁出現,進而使成礦的效果更加顯著。

  金、銅等有色金屬形成的重要條件是,巖漿的活動為它們提供了熱源水源和礦質。

  按照上述分析,預測該控制礦帶內有色金屬礦產的分布以及礦化類型是:韌性剪切帶型金礦、構造蝕變巖型金礦、斑巖及夕卡巖型銅金礦、海相噴流沉積層控型銅礦,而且具有較為光明的勘察開發(fā)利用前景。

  同時,加速勘查大型礦產地深部和外圍地質,是應對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緊缺的根本途徑。

  參考文獻:

  1.韓頤.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勘查技術方法綜述[J].礦產與地質.2006(06)

  2.李憲臣,胡文嶺.大興安嶺北段多金屬礦床成礦系列[J].硅谷.2010(12)

  3. 張景合,趙成合.河北峪耳崖金礦控礦條件分析及成礦預測[J].北京地質,2000,(2)14-21

【有色金屬礦成礦地質特征】相關文章:

山西老官莊磁異常特征及成礦地質因素分析論文10-09

金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與找礦措施論文10-10

內蒙古店梁地區(qū)金銅成礦地質地球化學特征論文10-09

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意義論文10-10

轉龍灣井田水文地質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論文10-09

關于有色金屬產業(yè)發(fā)展情況的調研報告10-08

《平移的特征》教案10-11

悼詞的特征及范文04-01

地質與水文地質簡歷范文10-26

地質學地質實習報告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