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精華】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吹阶魑牡纳碛鞍,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 篇1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舞龍。
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角、須、爪,能興風布雨的神異動物。在傳統(tǒng)文化中,龍被視為吉祥動物,中華民族把自己視為龍的傳人。自古以來,龍就是帝王的.化身,平民百姓視龍為傳統(tǒng)文化的驕傲。
每年的元宵節(jié)前后,全國各地的人們都以舞龍祈求新的一年能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幾千年來,這一民俗代代相傳,長盛不衰。
舞龍,亦稱“耍龍燈”,是漢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全國很多地區(qū)。“龍”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紙、布等扎成的,節(jié)數(shù)不等,多為單數(shù)。舞者各持棍子支起一節(jié),由一個人持彩珠,戲龍作舞,龍頭隨彩珠,龍身各節(jié)隨龍頭上下左右翻滾騰。每節(jié)內能燃燭的稱“龍燈”,不能燃燭的稱“布燈”,還有用荷花燈組成的“百葉龍”,用一條長板凳起舞的“板凳龍”和以人體組成的“人龍”等多種形式。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還有很多,大家有興趣的話就和我交談交談吧!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 篇2
有一天,我夢見孫猴頭和太上老君聊了起來,只聽那猴頭說:“常聽人們說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要不然咱們什么時候下凡看看!薄昂醚!”
我醒了過來,回味著夢中的內容,突然想起曾在一本書上看過的內容,年齡有禮貌的說法,如:不滿周歲是襁褓歲是孩提、十歲是黃口,因為雛鳥這時嘴是黃的,有些名人說的.話傳承下來的,如: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的說法。還有花甲指60歲的老人、古稀指70歲的老人,古稀出自于蘇軾的一首詩:人到70古來稀。相傳花甲和古稀也有一副對聯(lián),乾隆指著一位141歲的老人說出了上聯(lián):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有位叫紀曉嵐的學者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lián):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字60歲,花甲重逢是兩個60歲是120歲,三七是21歲,合起來是120歲。古稀是70歲,古稀雙慶指兩個70歲是140歲,一度春秋是一年也正好是141歲。怎么樣,傳統(tǒng)文化很有趣吧!
我們一定要發(fā)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讓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好好的繼承下去。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 篇3
《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寫對聯(lián)》
中華傳統(tǒng)習俗有許許多多。瞧!放鞭炮、吃湯圓、包粽子、賞月吃月餅……琳瑯滿目,精彩紛呈。不過,我最喜歡的就得數(shù)寫對聯(lián)啦!
每逢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掛上了紅底黑字的對聯(lián)。這些對聯(lián)的模樣可豐富多彩啦!你看,有的掛著吉祥的中國結,有的畫著一條在碧藍的天空中自由奔騰的飛龍……我之所以喜歡對聯(lián),還因為對聯(lián)身上那對偶工整的文句:“春雨絲絲潤萬物,紅梅點點繡江山”,“處處春光好,家家氣象新”,“荷風送香氣,松月深夜涼”。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對聯(lián)身上的許多秘密哦!一有空,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在網上查找圖片,慢慢地欣賞它,細細地品味它。
看著這些對仗工整又漂亮的對聯(lián),心想:我是不是也可以來試試呢?于是,我先找出一張大紅色的.紙,裁成兩張大小相同的長方形紙;接著拿出了一支大毛筆和墨汁,躍躍欲試!皽蕚鋵懤!”我把毛筆蘸上墨汁,一筆一劃地寫著!鞍パ!不行!兩個字就占了大半張紙,還有五個字呢!”因此,我重新裁剪,重新嘗試。因為有了上次的教訓,我用尺子量了量,把宣紙平均分成七份,又仔仔細細地寫了起來……“啊,我終于成功啦!”不過,字的大小還不夠勻稱,看來以后要多加練習呀!
通過這次嘗試,我感受到了它深深的魅力和無窮的趣味。這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寫對聯(lián)。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 篇4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問我家鄉(xiāng)有什么民俗,東北二人轉就是一絕。
二人轉是東北傳統(tǒng)風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為表演演員,以板胡、鑼鼓為伴奏工具,以簡練的臺詞,粗獷的唱腔為特色,以唱、說、做、舞為表演手法,以手絹、扇子為道具。該表演形式簡單,幾十個觀眾和兩名演員組成的一個露天小劇場,但卻深為人民所喜愛,東北人們喜愛聽二人轉甚至到了“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的程度。連周總理當初路過吉林看了一場二人轉,都贊嘆道:“二人轉不愧為中華文藝瑰寶之一,應該好好發(fā)揚”。
二人轉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幾種,其中廣為流傳的是:人們在田間地頭干活時,又累又無聊,有兩個人想了一個辦法,將農田種菜的事件及村子里發(fā)生的喜劇性質的事改為唱詞,給人們表演出來,慢慢就演變成了今日的二人轉。
二人轉以它那獨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詞博得了人們的喜愛。而且二人轉有著自己獨特的演繹風格,在正戲表演之前多加一個“小帽”。俗話說“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調,唱戲的白搭,看戲的外落!爆F(xiàn)在,小帽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二人轉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雙回門》《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轉”這種民間藝術形式,給人們帶來無限歡樂。人們喜歡它,也在發(fā)展它。很多地方辦起了二人轉培訓學校,使得這門民間藝術得以廣泛流傳。而因二人轉一炮走紅的轉星也不在少數(shù),除了眾所周知的趙本山,還有小沈陽,孫小寶等。他們在春晚的亮相,給億萬人民帶來了很多的歡笑。
二人轉就是我們的民俗,也同樣是中國老百姓的喜愛,我衷心地希望它發(fā)展越來越好。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 篇5
傳統(tǒng)文化,顧名思義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
有一次,我好奇的問:“母親,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什么?”母親笑瞇瞇地說:“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多著呢!走,我?guī)闳デ魄。”我聽了,兩眼放光,興致勃勃的跟著母親走了。
我跟著母親來到集市上,只見那里人山人海,我奇怪的問:“母親,我們?yōu)槭裁匆獊磉@里呢?“母親沒有說話,只是拉著我往前走,終于,她在一個小攤前停住了腳步。母親指著一本書法書說:“這個就是。書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隨后,母親又指了指遠處的戲臺,說:“戲曲也是傳統(tǒng)文化噢!”
接著,母親又帶我看了許多東西,使我懂得了許多。不知不覺,太陽已經西斜,晚霞染紅了天空,母親微笑著說:“其實,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多著呢,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畫和彩塑,以及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都是呢!”
我和母親回到家,看見爸爸坐在沙發(fā)上,我立刻跑過去,對爸爸說:“爸爸,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真多呀!”爸爸意味深長地說“是啊,其實傳統(tǒng)文化無處不在,只要你細心觀察,定會發(fā)現(xiàn)!蔽衣犃耍贫嵌狞c了點頭。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 篇6
霜降節(jié)是紀念反抗外來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節(jié)日,已經有360多年的歷史。這個節(jié)日流行在大新縣的下雷、雷平及寶圩一帶,但影響擴大到天等、靖西、德保等縣。正降日凌晨人們便帶糍粑、年米、肉、香燭等聚集玉音廟宇供祭。在清代,不但百姓祭奠,州官也必身著官服,率眾頂禮拜祭。1949年以后雖不舉行供祭。但紀念活動依然十分熱烈,有演戲的,有唱山歌的.,有舞獅的,等等。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 篇7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聯(lián)》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文化,有書法,有京劇,有中國畫,有皮影戲……其中我最喜歡精美的對聯(lián),是因為它象征著吉祥喝幸福,每逢過年大家都要貼上這美麗的春聯(lián)。
今天我也來寫寫這美麗而又古老的對聯(lián),但寫之前還是要先去請教我的爺爺吧!因為,每年我家的對聯(lián)都是他的杰作。爺爺說:“寫毛筆字要有筆鋒,手腕要有力!庇谑,我按照爺爺說的那樣,有模有樣地拿起筆,緊張的心情使我的`手在發(fā)抖。爺爺在旁邊看在眼里,用他的大手握著我的小手,一筆一筆地教我練了起來。
爺爺教我練了幾筆,我感覺我的手已經累得不行了。爺爺告訴我,寫毛筆字要慢慢來,不能急于一時。我點點頭,好像聽懂了似的。
現(xiàn)在想想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那么的深奧,它使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 篇8
《有趣的傳統(tǒng)藝術——京劇臉譜》
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有很多很多,剪窗花,編中國結,捏泥人……我想如果能把這些傳統(tǒng)藝術做得很好看,那一定是心靈手巧的天才吧!在這么多傳統(tǒng)藝術里,我最喜歡的就要數(shù)京劇臉譜了。
我特別喜歡京劇臉譜,因為常常在電視上看到表演京劇的`人物能一眨眼工夫就變一個臉,而感到特別好奇。
我去調查了一下,原來,臉譜的每一種顏色代表著人物的性格:紅色代表赤膽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剛義;黃色表示武將驍勇善戰(zhàn)、殘暴、文士內有心計;綠色表示俠骨柔腸,性格暴躁;藍色表示剛直勇猛;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陰險奸詐……
可是,我還是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茨茉谵D眼間變臉的原因,真可惜!
有一次,我決定嘗試動手做一張京劇臉譜,去買了一袋京劇臉譜的貼貼紙,把它們貼在一張黃色的海綿紙上,眉毛,眼睛,嘴……所有的五官陸續(xù)到齊了。五官的顏色可多了,有白色的,有紅色的,有棕色的……五彩繽紛,美麗極了!最后,把一根線粘在上面,一張美麗的京劇臉譜終于誕生了。
這真是一中有趣的傳統(tǒng)文化呀!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相關文章: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經典]03-01
【精選】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03-03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02-14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精選】10-02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經典)09-06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精選)10-21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精選)01-04
(精選)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09-26
【必備】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