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導游詞

山東導游詞精粹

時間:2022-10-05 07:10:46 導游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山東導游詞精粹

  山東著名導游詞精選【1】

山東導游詞精粹

  泰山導游詞:

  泰山,被稱為“東岳”,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和世界自然遺產(chǎn)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地質公園,也是我國5A級旅游景區(qū),是第一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位于山東省泰安市中部。

  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稱。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

  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云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

  最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觀”。

  古人以“泰山北斗”來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點擊查看泰山導游詞

  曲阜孔廟導游詞:

  曲阜孔廟,是祭祀我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本廟,坐落于孔子的故里——山東曲阜城內(nèi),又稱“闕里至圣廟”,始建于魯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歷代增修擴建,經(jīng)兩千四百余年而祭祀不絕,是中國淵源最古、歷史最長的一組建筑物,也是海內(nèi)外數(shù)千座孔廟的先河與范本,和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稱“三孔”。

  曲阜孔廟以其規(guī)模之宏大、氣魄之雄偉、年代之久遠、保存之完整,被建筑學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現(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

  點擊查看曲阜孔廟導游詞

  大明湖導游詞:

  “你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大明湖也因還珠格格的熱播而被國人熟知。

  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也是泉城重要風景名勝和開放窗口,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譽。

  它位于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qū)北部。

  大明湖是一個由城內(nèi)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積甚大,幾乎占了舊城的四分之一。

  市區(qū)諸泉在此匯聚后,經(jīng)北水門流入小清河。

  現(xiàn)今湖面58公頃,公園面積103.4公頃,湖面約占百分之五十三,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處4.5米。

  大明湖是5A級天下第一泉風景區(qū)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

  點擊查看大明湖導游詞

  趵突泉導游詞:

  趵突泉被稱為“天下第一泉”,位于濟南市中心區(qū),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五龍?zhí)丁?/p>

  面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5A級特色園林,國家首批重點公園。

  該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也是最早見于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

  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征與標志,與濟南千佛山、大明湖并稱為濟南三大名勝。

  點擊查看趵突泉導游詞

  蓬萊閣導游詞:

  蓬萊閣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nèi)外。

  歷經(jīng)風雨滄桑,如今已發(fā)展成為以蓬萊閣古建筑群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四種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為底蘊,山(丹崖山) 、海(黃渤二海)、城(蓬萊水城)、閣(蓬萊閣)為格局,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田橫山、合海亭及黃渤海分界坐標等20余處景點為點綴,融自然風光、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qū)和休閑度假勝地。

  景區(qū)先后榮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全國創(chuàng)建文明行業(yè)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旅游行業(yè)最佳誠信單位”、“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文明單位”、“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質量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服務標準化示范單位”等稱號,導游科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和“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等殊榮。

  山東青島嶗山導游詞【2】

  嶗山風景區(qū)總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繞山海崖線長達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稱崛地而起,拔海而立。

  嶗山氣候清新而濕潤,年平均氣溫為12.6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溫為-0.2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為23攝氏度。

  嶗山歷史悠久,古跡薈萃。

  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

  <<后漢書.逢萌傳>>、<<南史.明僧銘傳>>等均有記載。

  嶗山自然景觀獨具天然特色。

  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山內(nèi)群峰聳立、怪石嶙峋、層巒疊嶂、壁削如刀、澗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碧海無涯、山高林密、云氣離合、嵐光變幻;海崖線曲折蜿蜒,或廣闊幽靜、煙波浩淼、或驚濤拍岸,谷應山鳴。

  嶗山名泉圣水富有特色。

  神水泉、圣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領風騷;潮音瀑、龍?zhí)镀俚让俑骶呱耥崱?/p>

  著名的青島啤酒和嶗山礦泉水均依此水釀就而成。

  嶗山林木蒼郁、花繁草茂,區(qū)內(nèi)僅古樹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樹齡高達2500余年。

  山深處,春日一片翠綠,夏天濃蔭蔽日,秋季滿谷金黃,嚴冬則處處玉樹瓊花。

  嶗山以其山海奇觀、深邃幽靜之勝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譽,倍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

  唐代詩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東海上,嶗山餐紫霞”的著名詩句。

  清代蒲松齡以嶗山風物為內(nèi)容寫出了<<香玉>>、<<嶗山道士>>等名篇。

  山中宮觀寺庵星羅棋布,鼎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

  總之,清新而濕潤的空氣,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成了嶗山旅游的豐富內(nèi)涵。

  嶗山旅游分南線、北線、東線,每條線如同一顆珍珠項鏈,串連著無數(shù)個景觀(點)。

  本文按照“嶗山一日游”的習慣旅游線路,介紹每條線上幾處主要景觀(點),未及介紹的留等嶗山探勝者們自己去體味。

  2、基本旅游線路(南線)

  太清宮--明霞洞--上清宮--龍?zhí)镀?/p>

  景點導游:

  太清宮

  太清宮亦稱下清宮,當?shù)厝艘卜Q下宮。

  位于嶗山南麓老君峰下,前臨黃海,一碧萬頃,背依七峰,峰巒竟秀,地勢清幽,竹林翁郁,夏納清風,冬隔朔氣,素稱“北國小江南”。

  嶗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說,相傳鼎盛時期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而今可數(shù)者有十七處。

  據(jù)<<太清宮志>>記載:太清宮建于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為江西瑞州府高樂縣人張廉夫所創(chuàng)建。

  張廉夫,字靜如,號樂山,生于漢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棄職入道。

  精研玄學,入終南山學道數(shù)載,得師傳道,來嶗山之陽,臨海之濱,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廟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宮”,這就是太清宮的由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唐朝末年,李哲玄東游嶗山,又擴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這時,太清宮已初具規(guī)模。

  五代十國時期,道人劉若拙游至嶗山,對太清宮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修繕。

  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處機從昆化山來嶗山講道。

  從此,嶗山道教,包括太清宮名揚天下,天下道眾多慕名而來,有的在此隱居潛修,有的在此著書立說。

  如張三豐、徐復陽等均在此修過道。

  明萬歷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宮發(fā)生了一起僧道之爭。

  僧人憨山大師與道人耿義蘭相互爭奪太清宮廟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鑾殿,歷時十多年,終以道人勝訴而告結束。

  現(xiàn)太清宮前“海邱奪遺址”碑刻的明萬歷十三年憨山大師建海邱寺于宮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毀寺復宮,就是記的這件事。

  太清宮占地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500平方米。

  廟宇共分三個院落,各立山門。

  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農(nóng)”、“軒轅”三帝。

  太清宮古樹參天,院外“龍頭榆”又名“唐榆”,為唐朝天佑年間李哲玄所植。

  院內(nèi)銀杏、古柏相傳樹齡更長。

  明朝所植兩棵耐冬樹,枝繁葉茂,每年冬盡春回,花開似錦,花期長達三個多月。

  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的<<香玉>>篇里所記的“香玉”、“絳雪”的故事,據(jù)說就是院中一棵紅牡丹和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是嶗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陽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為上清宮的一處別院。

  <<膠澳志>>載,明霞洞“建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6年)”,洞巔“明霞洞”三字,相傳為邱處機所書。

  名道孫紫陽曾潛修于此。

  洞外石壁上嵌刻的<<孫紫陽疏>>載有其修行的始末。

  元代在洞側建有“斗母宮”,奉佛教。

  明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重修時又建“三清殿”一座,清末建“觀音殿”一座。

  據(jù)說,這里曾有過僧、道交替的歷史。

  明霞洞地勢高曠,景色幽麗,朝暈夕陽,云霧繚繞,霞光山色變幻無窮,素有“明霞散綺”的美稱,為嶗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宮

  上清宮位于嶗山南部叢山峻嶺,這里因入山已深,煙塵遠隔,空氣清新,再加坡上坡下蒼松翠綠,修竹滴翠,清泉飛鳥,奇石屹立,不但怡靜,而且特別清幽。

  上清宮屬全真道華山派道觀,是嶗山中別具一格的“叢林”廟宇。

  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宮稱為“三清仙境”。

  “上清之天在絕霞之外,有八皇老君,運九天之仙,而處上清宮也”,故而得名。

  又因與太清宮對稱,又簡稱上宮,與太清宮,明霞洞同為嶗山東南部的主要道觀。

  上清宮創(chuàng)建于宋初,原是宋太祖趙匡胤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的道場,至宋末已廢圮。

  元代大德元年,通玄弘教洞徽大師李志明,鳩工重修了上清宮。

  上清宮有前后兩處庭院和偏院,殿宇房舍二十八間,占地約1000平方米。

  前殿舊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七真”。

  上清宮內(nèi)古樹參天,其中一棵銀杏胸徑2.53米,橫出粗枝上有三個乳狀樹瘤,極為罕見,據(jù)說一千年方能長出一個。

  大殿之東的偏院有一巨石,名“道山石”,與道山石斜對的石崮上,刻有邱處機的<<青玉案>>詞一首。

  宮西有一塊圓丘形弧石,名“熬山上清宮”,還刻有邱處機詠嶗山七絕十首,石下有一口清泉,名“圣水泉”,為嶗山名泉之一。

  龍?zhí)镀?/p>

  龍?zhí)镀儆置颀執(zhí),水源來自海?00米的天茶頂和北天門之間的山谷。

  澗水穿山越嶺,沿路匯集了數(shù)十條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騰而下,在一處高約30米的崖頂平臺上,平直地沖出數(shù)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飛旋了幾曲折之后,會合成一道長約30米,寬約5米的瀑布,順著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

  那氣勢,宛如一條矯健的玉龍,從懸崖之顛,騰云駕霧,呼嘯而下,擊得潭中水花四濺。

  人們擬其形,取其聲,觀其色,叫它“龍?zhí)镀?rdquo;,瀑下的深潭取名“龍?zhí)?rdquo;,瀑布頂端“龍吟”兩個隸書大字,直徑一米,為當代著名書法家黃苗子1981年游嶗山時所書。

  瀑下長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臺下遠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視“龍?zhí)秶娪?rdquo;的壯麗景色。

  3、基本旅游線路(北線)

  北九水澗谷--駱駝峰--將軍崮--金色望月石--飛來石--飛風崖--連云崖--瀑音瀑--蔚竹庵

  景點導游:

  北九水

  北九水澗谷始于靛缸灣,止于嶗山水庫的“月子口”,全長約11公里。

  這一段澗谷道路曲折,風光異常秀麗,水聲似娓娓動聽的樂章,兩岸怪石如立體的奇妙畫廊,各類亭臺傍立兩邊。

  <<膠澳志>>曾這樣描繪此帶風光:“兩山相夾,下有深潭,沿途山秀峽奇,清流迂迦,水作龍吟,石同虎踞,峭壁危石,觸目皆是,音樂圖畫,兼而有之”。

  古人來此游歷,留下了許多贊美詩句,其中一首燴炙人口的詩這樣寫道:九水水九曲,曲曲穿幽谷。

  四周山色青,兩岸松濤綠。

  澗底一線畫,怪石何攢簇。

  流水從東來,數(shù)步一回復。

  路陡流水轉,一轉山一束。

  沿北九水澗谷游歷,或乘車慢行,或放步徜徉,舉目低首,遠山近水,滿目盡是流動的畫,流動的情。

  駱駝峰

  沿北九水線直行,沿途眾多景點目不暇接,駱駝峰是進入“一水”的第一景觀。

  走過“一水”,抬頭南望,在黑虎山對面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活像一頭巨大的駱駝正在昂首向東北方向眺望。

  與眾不同的是這頭駱駝竟長著三個駝峰,這恐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了。

  當進入“六水”,在東部的群峰中,又出現(xiàn)了一頭駱駝,正面向西南,仿佛急切地要和那頭“三峰駝”相會。

  繼續(xù)前行,那駱駝越顯氣度不凡,仿佛要從山頂直躍而下。

  但走至近前,景物忽然發(fā)生了變化,駱駝頭竟變成了一位正襟危坐的老人,正凝神沉思,那樣莊嚴,那樣慈祥。

  然而,走過幾十步后再回首,慈祥的老人又忽然變成一只傲立峰頂?shù)男埴棥?/p>

  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得不令人嘆服。

  將軍峰

  進入“二水”,在深澗的南面可見一位頭戴金盔,身披金甲,昂首挺胸,威風凜凜的古代將軍,這就是“將軍崮”。

  將軍座下的山峰當?shù)厝怂追Q“太師椅子”。

  從東南方向西遙望,確實像一把擺在山巔的大椅子。

  但是游人多是從西頭進入內(nèi)九水峽谷,看到的是古銅色的山峰。

  1957年,朱德元帥和當時的公安部長羅瑞卿游嶗山,一進入“二水”,就被這一奇景吸引住了,當陪同人員告訴他叫“太師椅子”時,他搖搖頭,爽朗地笑起來:“哪里是椅子,分明是一位古代的將軍嘛!”說來也怪,經(jīng)朱老總點破,這座山峰好象活起來,越看越象一位傲然直立的大將軍。

  從此,這座大石峰有了新的名字--“將軍崮”。

  金色望月石

  進入“三水”,過了“鷹窠河”,舉目望去,南面的懸崖上趴著一只形象逼真的巨大石龜,頭向前伸,背殼隆起,爪子緊緊摳在石頭上,其憨態(tài)維妙維肖,可愛之極。

  這石烏龜為什么爬上山頂,又怎么變成石龜?在當?shù)亓鱾髦粋很有趣的故事。

  很久以前,山崖下水潭里住著一只千年金龜。

  因為山高谷深,它只聽說過天上有個月亮,卻從來沒見過。

  月亮圓了,山谷里半夜也很亮。

  月亮落了,山谷里黑沉沉的。

  烏龜決心爬上山頂看月亮,還要告訴她不要再偷懶,要每天晚上都出來,把谷澗照得亮亮的。

  它不吃不喝,一直爬了三天三夜,終于爬上了山頂。

  可是,正趕上月底。

  它沒有失望,耐心等待下去,終于變成了石龜,再也沒有爬回澗谷。

  這個景觀就叫“金龜望月”。

  飛來石

  嶗山山內(nèi),怪石密布,且每一塊石頭幾乎都有一個迷人的神話傳說。

  進入“四水”,路邊石崮上立著一塊懸空欲飛,搖搖欲墜的奇石。

  石頭不大,既象揚起的風帆,又象展開的鳥翅,如果走近,會讓人感到只要輕輕一推,它就會跌落下去。

  據(jù)說刮大風時會真的搖動,其實,它站在此處已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囟蛇^了幾千年、幾萬年。

  當?shù)厝朔Q之為“飛來石”。

  是否真是飛來的,已無法考證。

  但它卻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jù)說,“飛來石”原是玉皇大帝御花園的一塊普通石頭,因為在天宮每天接近神仙,逐漸沾了仙氣,它看到孫悟空也是石頭變的,卻能大鬧天宮。

  上天入地,本領十分高強,心中羨慕,便想學些本領,和石猴一樣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

  它苦苦修行了幾百年,終于能飛騰了,便天上地下到處遨游。

  有一天,它飛過嶗山上空,看到風景十分優(yōu)美,是塊難得的寶地,便落在此處永遠住了下來。

  飛鳳崖

  進入“五水”,前面大石崮上鐫刻著三個醒目的大字:“飛鳳崖”。

  顧名思義,此處是鳳凰飛來的地方。

  可是,鳳凰在哪里呢?請看那山峰高處,恰如一只巨大彩鳳正張開鳳翼欲騰空飛翔。

  這個景觀叫“彩鳳展翅”。

  彩鳳不僅形似,而且傳說也十分有趣。

  很久以前,即墨縣里有一個村姑,相貌美麗,心靈手巧,繡花花生香,繡鳥鳥能飛。

  縣官對姑娘垂涎已久,費盡心機想霸占她,可是連派了三次媒婆都被她趕走了。

  于是,黑心的縣官想了條毒計,限她三天為皇上繡一件龍袍,上面要有“二龍戲珠”--龍要會飛,珠要會滾。

  如繡不成,就派兵來搶人。

  姑娘只繡了兩天就繡成了,縣官把龍袍展開一看,沒想到兩條金龍撲上去,撕開了縣官的胸膛。

【山東導游詞精粹】相關文章:

山東導游詞04-19

山東蓬萊導游詞05-26

山東泰山的導游詞04-20

山東孔府導游詞04-28

山東曲阜導游詞09-05

山東嶗山的導游詞06-09

山東嶗山導游詞10-05

山東泰山導游詞03-06

山東導游詞范文06-16

山東劉公島導游詞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