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帝城的導游詞
黃帝在涿鹿山腳下建起了都城。但是,在漫長的歲月里,涿鹿城僅見于史書記載,而涿鹿城的地望幾千年來,眾說紛紜,始終是一個謎。甚至連阪泉之戰(zhàn)和涿鹿之戰(zhàn),是否真的發(fā)生過都成了歷史學家們爭論不休的話題。原國防大學學者房立中教授說:“阪泉之戰(zhàn)和涿鹿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兩次非常重要的戰(zhàn)爭,這兩場戰(zhàn)爭規(guī)模很大,這兩場戰(zhàn)爭結束了中國歷史上氏族林立的這么一個局面,開始了走向民族融合,所謂上下5000年的中國文明史,就是是從黃帝時代開始拉開序幕的”。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房立中為了寫作他的代表作,《論戰(zhàn)爭》就曾多次到涿鹿進行實地考察,經過多年研究,他堅信,黃帝是信史,帝都在涿鹿。阪泉之戰(zhàn)和涿鹿之戰(zhàn)在中國歷史上不僅毫無疑問地發(fā)生過,而且影響久遠。房立中說:“涿鹿大戰(zhàn)是歷史上一個真實的戰(zhàn)例,我們在編軍事史的時候,就把這個戰(zhàn)例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戰(zhàn),像咱們這到處都是彩陶,夾沙彩陶就是六、七千年以前的,有些甚至上萬年的,隨便找個東西就是三千年五千年的,咱們這就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發(fā)祥地之一,但是,我們也不能說黃帝就是在這呆著,沒到別處去,咱們也不能那么狹隘,這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都是當時黃帝統(tǒng)領的土地。所以,這個黃帝可能活動在好多地方,活動在很大一個范圍,但是這一定是黃帝打仗的一個地方,這個司馬遷絕不會說錯的”。
據(jù)司馬遷記載:“當時黃帝的勢力范圍東面達到東海,西面達到甘肅一帶,南面到達江淮,北面到達內蒙古大草原。而涿鹿是他統(tǒng)治的中心,所以,歷史上一直把涿鹿這個地方視為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那么,《史記》中提到的黃帝首都,會盟的釜山,甚至涿鹿、阪泉,這些顯赫一時的地方又在哪里呢?今天的涿鹿縣,就是《史記》中記載的涿鹿嗎?
王北辰,原是北京大學的教授,為了揭開黃帝、炎帝、蚩尤的歷史之謎,他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就曾多次到涿鹿縣考察。他根據(jù)史料記載,在涿鹿大地上尋訪黃、炎、蚩時代的歷史遺跡。如今,他雖然已經去世了,但他留下的這篇《涿鹿 阪泉 釜山考》,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線索。王北辰教授經過查閱大量的歷史典籍發(fā)現(xiàn),《漢書·地理志》記載:“漢代全國只有一個涿鹿縣,位于上谷郡內”。上谷郡就是今天河北省宣化縣,宣化縣距離涿鹿縣僅有40公里,當時上谷郡的管轄范圍相當于今天的張家口市。查上谷郡由來已久,戰(zhàn)國時屬于燕國的管轄地,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后,仍然設上谷郡,到了漢代,同樣沿襲了秦的舊制。涿鹿炎黃蚩三祖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趙育大說:“著名學者北大的博士生導師王北辰教授認為:既然在漢代以前全國只有一個涿鹿縣,那么,作為漢代的史官司馬遷考察的就應該是上谷郡的涿鹿縣,而司馬遷為了撰寫《史記·五帝本紀》,還曾經北過涿鹿,專門對涿鹿進行了考察,這個在《史記》上都有明確的記載。”
趙育大,原是河北省涿鹿縣文化局局長,王北辰教授幾次到涿鹿縣考察就是由他陪同的。十幾年來,趙育大對黃帝、炎帝、蚩尤的歷史之謎,作了深入的研究,對王北辰教授的學術觀點,他是認同和贊賞的。他說:“王北辰教授根據(jù)漢代上谷郡所管轄的幾個縣的分析,他認為漢代的涿鹿縣就位于今天的涿鹿縣的東南方向30公里(處)的礬山鎮(zhèn)的三堡村,也就是當?shù)厝朔Q為古城的地方。而今天的涿鹿縣在漢代稱為下洛縣,但是,這兩個縣在當時都歸上谷郡管轄”。特別是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撰寫的《水經注》,他在總結了歷代的史書典籍之后,根據(jù)山川水道的位置,對黃帝的各處史跡記載得更加準確完整。酈道元在《水經注》第十三卷漯水篇的涿水條下記載,涿水出自涿鹿山,東北流向,經涿鹿縣故城南,黃帝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并在涿鹿山下建起了都城,涿水向東流又與阪泉水合,然后折向東北匯入漯水。漯水,就是今天的桑干河。
【黃帝城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廣東深圳導游詞_導游詞04-24
寫頤和園的導游詞-北京導游詞07-24
清東陵導游詞-河北導游詞07-24
經典導游詞09-29
安徽旅游解說導游詞安徽導游詞12-30
草原導游詞-草原導游詞300字10-26
關于唐山的英語導游詞-河北導游詞07-24
襄陽古隆中導游詞_導游詞04-19
重慶長江山峽導游詞_導游詞05-26
杭州白龍?zhí)秾в卧~_導游詞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