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手指》讀后感 推薦度:
- 紅手指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紅手指》讀后感(精選17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手指》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紅手指》讀后感 篇1
《紅手指》是我在辦公室無聊的時候,在閱覽室翻出來的一本書。不厚不薄,書里面的排版也是我喜歡的樣子,不擁擠也不松散。作者東野圭吾雖是耳熟能詳?shù)拇笞骷,但是我看書的量確實是寥寥無幾,少得可憐,因此也只是聽說過而已。
《紅手指》的故事內(nèi)容很簡單,講的是一個日本普通男人前原昭夫的故事,一天下班后,接到妻子八重子的電話,回家發(fā)現(xiàn)上初中兒子在家里殺死了一個小女孩,自己為了替兒子隱瞞,“保護”兒子,撒了一個彌天大謊,甚至誣陷了自己的母親,幸而在最后,昭夫良心發(fā)現(xiàn)而坦白了事實真相。
《紅手指》的核心講述的是一個三世同堂的家庭矛盾。作為男人,昭夫一味順從妻子的表現(xiàn)讓我覺得懦弱;作為女人,八重子無限溺愛兒子的行為又讓我覺得可憐;作為兒子,已經(jīng)上初中的小大人了,卻十分的不懂事,讓我覺得憤怒;作為母親,在這個家里已經(jīng)無能為力卻還要小心翼翼的活著,讓我感到同情。但就是現(xiàn)實啊,現(xiàn)實就是這樣,因為每個人的不完美,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jīng),我也只能從故事中吸取教訓,沉淀自己。
書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大致猜出了故事的結(jié)尾,似乎所有的小說或是電視劇當某一樣東西或者某一個鏡頭重復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敏銳的嗅覺總會告訴我們,此處必有蹊蹺。但是,如果讓我寫這樣的文章,目前確也是真的寫不出來,作者腦洞確實太大,而我自己慣性思維也太根深蒂固了。
最讓我覺得深有體會的不是昭夫一家的故事,而是刑警加賀恭一郎的故事。故事開頭介紹的.是加賀恭一郎的父親生病后一直躺在醫(yī)院里,而加賀恭一郎卻從來沒有到醫(yī)院看望過他,直到父親去世。
我一直不解,作為刑警,加賀恭一郎是優(yōu)秀的、敏銳的、正直的,卻為什么一直都不去看望自己生病的父親。直到故事的最后才給出答案。
加賀恭一郎的父親因為他母親的離世而深感自責,因為他母親離世的時候沒有家人的陪伴,一個人渡過了最后的日子。所以,加賀恭一郎的父親也想要體會一下他妻子孤獨離世的感受。我想,加賀恭一郎應(yīng)該生活在一個很幸福的家庭吧。對一個人最深沉的愛,莫過于我將自己活成了你的樣子。
《紅手指》讀后感 篇2
這本小說揭示了當下社會普遍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由人口老齡化引發(fā)的一系列發(fā)生在前原一家的故事是虛構(gòu)的,但它卻是社會各個小家庭的縮影,他們每天也在發(fā)生著各種各樣的故事,終究無法完全跳脫故事之外。
作為兒子,前原昭夫是不盡責的。有了自己的家庭后,生活重心的改變無可厚非。但應(yīng)該繼續(xù)持有自己的立場與原則。不放棄、不拋棄自己父母。然而從父親生病到病逝,這個過程讓他感受到了壓力,結(jié)局也只是讓他感受到了解脫,而無太多的傷感。
此后,前原昭夫與妻子、兒子、年老的母親一同居住在老房子中,妻子與母親的爭吵不斷,首先在飲食上與自己分開。然而,妻子的抱怨依然不斷,前原昭夫似乎在這些影響下也開始對母親有了厭煩的情緒。漸漸他的母親自愿患上了老年癡呆,徹底將自己關(guān)進了自己的世界,除了女兒春美,任何人都無法進入。
而前原直巳看著這樣的父母,他的心里是很難健康成長起來的。甚至把祖母視作是某種骯臟的事物,而前原昭夫和前原八重子也都沒有告誡他不能這么做。且由于母親的`溺愛,父親的漠視,同學的欺凌,導致他性格上的缺陷,養(yǎng)成遇事逃避。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規(guī)范。反而是養(yǎng)成了他遇事逃避、抱怨,對外內(nèi)向靦腆膽小,而對內(nèi)則是霸道強橫和蠻不講理的性格。因此在誤殺了一個小女孩后,他當下固然是害怕的,但是卻還能若無其事的在房間里玩游戲,還能感到“饑餓感”,那心是得有多大啊?
即便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我也同松宮一樣無法理解怎么能把自己年老的母親拿來做替死鬼,這是多么淺薄和無知的犯罪啊?然而,前原昭夫還真就這么做了,為了幫助兒子逃避處罰,不惜和妻子合謀設(shè)計自己的母親,這件事無論是從情理法上來說都是無法容忍的吧!就算他在最后一刻坦白,就算算是他帶給自己的救贖,但是造成傷害卻無法消除。正如加賀所說的“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即便是老人,不,正因為是老人才會有無法消除的心靈傷痛,而治愈它們的方法不一而足,雖然周圍的人們是很難理解的,殼重要的是即使不能理解,我們也應(yīng)該給予尊重!
在這個故事中,讓置身事外的我不禁慶幸春美的存在,她的存在無疑仿佛是穿透了厚厚云層的一束照在海面上的光,照亮了這片天空,也給這片海域帶來了希望。再不僅僅是聯(lián)想到“久病床前無孝子”這類的詞了。反而她是一直照顧著父母、陪伴母親,守候在他們的身邊。她才是前原昭夫,他的哥哥的救贖,因她的存在,而使得前原昭夫所犯的錯才沒有那么的罪不可赦不是嗎?
《紅手指》讀后感 篇3
這是最近讀過的最好的東野圭吾的小說,他的偵探小說里面加賀探長系列都是精品,非常耐心尋味。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看似普通的家庭如何因為千瘡百孔的內(nèi)部問題而走向絕路的過程。
“這個世上沒有什么很普通的家庭,即使外表看似普通,家家也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
男主人昭夫是一個十足的懦夫,逃避型人格。他對家庭沒有盡到父親丈夫的責任,對父母也沒有盡到侍奉贍養(yǎng)的義務(wù)。其實從后面兒子殺人之后的處理來看,他的妻子八重子是可以依賴他的.,并不總是頑固而不肯妥協(xié)。而他因為暫時全權(quán)負責了這件事情的“善后”,婚后第一次確信妻子把一切都交給自己處理了,也是第一次擔起了作為丈夫的家庭責任,使妻子感覺他值得依靠。在這里不得不說東野圭吾很會刻畫人性的微妙復雜之處,這也是昭夫婚后第一次態(tài)度不好以及生硬的回答妻子的問話,是因為他做了事兒,頓覺有了底氣。這反映出他平時完全知道自己沒有做到位,讓妻子處于喪偶育兒的狀態(tài)而心懷愧疚,卻因為怕麻煩而不做一點改變。他的偷懶以及自欺欺人的逃避影響到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兒子怎么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呢?
事發(fā)之前,直已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戀童癖,而且有嘗試過把腦中骯臟的幻想付諸實施,就算昭夫自己上班忙沒有注意兒子的動向,八重子也已經(jīng)明確告知了自己的擔憂。他卻繼續(xù)采取鴕鳥政策,消極的希望兒子可以不給他添麻煩的長大,就算出了問題也不要讓他發(fā)覺的繼續(xù)過。這樣的父親太不負責了,自食惡果,作為未成年人的兒子確實能夠說一句:都是我父母的錯。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這樣的家庭不僅只出現(xiàn)在小說里,它也在世界上各地上演著不同的家庭故事。絕大部分的家庭結(jié)局沒有這么極端,但如果他們讀了這個故事,應(yīng)該也會有所觸動,而做些什么。如果有些人在故事的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積極做出改變的話,那才是這個偵探故事的真正意義所在。
家庭成員之間如果毫無心靈的聯(lián)系,毫無家人之間的溫情,任何一個困難和變故都會讓家庭箭弩拔張,分崩離析。而每一個家庭成員也會受到折磨,活的像一座孤島。
養(yǎng)育孩子不僅僅是家庭的事兒,也是對社會盡自己的責任。無數(shù)個幸福的家庭構(gòu)建了世界的安定與和諧,讓一切的精神緊張得到緩解,因為美滿的家庭是每個人的依托和港灣,這是構(gòu)建良好社會秩序的基石。
《紅手指》讀后感 篇4
《紅手指》——作為一位語文老師,看到這個題目,腦子里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紅手指”肯定是文中重要的線索,甚至是破案的關(guān)鍵。的確如此。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日本再平常不過的一家人,前原和妻子人到中年,上有癡呆的老母親,下有未成年的兒子。平靜的日子被打破了,兒子在家中殺了一個小女孩,前原夫婦決心移走尸體,掩蓋罪行。當罪行無法掩蓋時,讓未成年的兒子去坐牢,前原夫婦是萬萬做不到的,那應(yīng)該找誰做這個替罪羊呢?“他們不會是想把癡呆的母親推出去吧!”果不其然,他們是這樣做的,一個癡呆的母親,一個“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不正是一個好的“兇手”嗎?
故事如果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那作者就不是東野圭吾,故事的結(jié)尾也是故事的高潮。其實警察早就知道真相,紅手指是母親給警察的暗示,也是給兒子的的暗示!就像加賀警官說的那樣,世界上沒有哪個母親會把自己的兒子送入羅網(wǎng)。即使在全然知道兒子要將自己作為替罪羊,母親抱著希望,各種提示,相冊,還有兒子小學畢業(yè)前送給自己的`小木片……還好中年的前原在最后承認了自己撒謊,潰不成軍。
猜到了“癡呆”的母親會被作為替罪羊,卻沒猜到連“癡呆”也是母親為了生存而假裝的,自己的妻子對母親態(tài)度冷淡,兒子受他影響,也開始疏遠母親,自己尚且如此,更何況自己的兒子!母親絕望了,最后選擇的道路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只屬于自己的世界,不讓其他成員進來!本以為母親會默默地替兒子的兒子頂罪,然而并沒有,也沒有直接拆穿兒子,她在賭,賭她的兒子還是愛他的,用親情作為籌碼!
親情缺失導致悲劇的發(fā)生!親情,兒子對母親的愛,兒子對自己兒子的愛!前者在兩位之間,選擇了后者,說他真的愛兒子嗎?我覺得不是,在兒子真正需要他關(guān)心時,他選擇的是逃避!更別提他愛自己的母親,連陌生人都感受到母親的癡呆是裝的,而和母親朝夕相處的自己卻毫無察覺。正是因為前原和妻子八重子沒有處理好家庭關(guān)系,導致一系列悲劇的產(chǎn)生,也是導致自己兒子最終成為殺人犯,卻到最后仍舊認識不到自己錯誤這樣悲劇的發(fā)生。
父母永遠無私地愛著自己的孩子,而孩子本身對父母的愛卻似乎永遠無法超越父母給自己的愛。親情在很多時候似乎并不對等,我們用自己以為的方式愛著他們——父母或孩子,以為這是愛,卻從來沒有想過這到底是不是他們所需要的,或者說給予愛的途徑是否正確。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親情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值得我們探索的。
親情?——親情!東野圭吾的不僅是在講故事,更多的是在拯救一顆顆迷失方向的心。愿我們不曾丟失那顆有關(guān)親情的心。
《紅手指》讀后感 篇5
《紅手指》其實就是一出被放大化的家庭悲劇,一種生活化共鳴。本書中東野著重描寫了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通病——親情缺失
當一個無知的孩子,犯了罪,他逃避、他憤怒、他斥責,他就像個惡魔一樣,讓每個人都變得好丑陋,這是誰的錯?當一個母親,母愛泛濫的時候,便會不斷的包庇和縱容自己的孩子,她這樣做真的對了么?當一個父親,面對自己犯了罪的兒子的時候,內(nèi)心的抉擇是怎么折磨他的?讓自己年邁的母親去頂罪,面對警察的盤問,煩躁、恐懼、黑暗、良心的不安會一涌而上,誰能給他正確的選擇?而當一個年邁的老人,被冷漠、被利用,她只能用僅存的回憶,來原諒她的子孫們,來救贖他們的靈魂,當發(fā)現(xiàn)自己被代做替罪羔羊的時候,她的內(nèi)心又如何……
我一直很喜歡東野的書,因為他的書,永遠也猜不到結(jié)局,而每一個結(jié)局中都藏有一個秘密,每一個秘密都讓人震撼。
本書的推理的關(guān)鍵,劇情的轉(zhuǎn)折都在于紅手指上,這一點的設(shè)置有點莫名其妙。有些推理讀起來如行云流水,那么設(shè)置就是非常巧妙的。
當一個母親對自己孩子的關(guān)愛,轉(zhuǎn)化為一種溺愛的時候,罪惡就開始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逃避的東西。所謂的“蝴蝶效應(yīng)”,可能只是婆媳之間的一次爭吵,父親對兒子的一次責罵。八重子的溺愛會告訴她的.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罪,背后總有母親撐著,卻不知這是多大的一個誤區(qū)……
當我合上書的那一刻,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兒子犯罪,到隱瞞罪行,到最終讓年邁的母親去頂罪,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紹夫?qū)δ赣H的冷漠!一味的縱容和包庇自己的兒子,卻遺忘了那顆從來都只愿躲在自己世界的凄涼的心……可是,他真的錯了么?所有的責任和壓力都在他一個人的肩上,面對只有十五歲的兒子,卻成了殺人犯,如果讓警察知道了,直巳還呢么小,他以后要怎么辦?作為一個父親,他即絕望又無奈;面對妻子的以死威脅,他作為一個丈夫,只能順從!面對年邁的母親,他作為一個兒子,要忍受多大的良心不安?只有他,只有這個男人,只有這個已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子的男人,才是最不容易的……其實看到這里,我不經(jīng)想大哭一場,人性、寬容、抉擇,都在這本書中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紅手指》讀后感 篇6
《紅手指》聽完了,原諒我的智商,原諒我的理解能力,當語言消失的一剎那,腦子仍沉浸在半糊涂半清醒的狀態(tài)。
靜靜地思索了一會兒,整理了一下頭緒,東野大叔這本書究竟在寫什么?
這部作品在篇幅上其實并不是太長,案件情節(jié)不是太復雜。以一個女童離奇身亡展開情節(jié)逐漸走入諸多社會問題的背面。當洋蔥層層剝開,案件迷霧的最后只剩下一個令人心碎的悲涼。這部作品的寫作重點不是放在案件的推理上,而是放在了反映現(xiàn)實的家庭悲劇上,生活的悲鳴中,小說著重描寫了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通病。一一親情的流失。
簡單梳理,其實有兩條線,明線是昭夫得知兒子犯罪之后拋尸到警察查案的經(jīng)過,再到最后交代真相。這條線讓人感受到的是他們一家人的自私自我軟弱無能,陰暗可怕,心理扭曲,不義不孝的無情一面。這一家子人里有悲傷的愛情,有無限的溺愛,懦弱的逃避,有責任的`缺失,有道不盡的心酸,但是最為重要的還是那缺失的親情。書中印象最深的這句:當直已被警察帶走時,說“都是我父母的錯!
另一條線則是一條暗線一一加賀和父親的關(guān)系。
一直以為加賀是恨父親的,父親得病住院,至死也不送最后一程,到最后才知其實這正是加賀父親的夙愿一一和妻子一樣孤獨地死去。而加賀為了成全父親,寧愿忍受思念和悲傷,也不愿再在瀕死的父親面前出現(xiàn),而在背后用其他方式默默地關(guān)懷,惦念著。父親雖然在孤獨中死去,在心頭卻釋放了對妻子的愛。加賀說的一句話印象很深:“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
兩條線,一明一暗,一正一反,無比鮮明地諷刺與嘲笑了兩個家庭不同的親情道德,折射了社會上這種家庭的普遍性。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聽到小夫妻為如何教育孩子爭論不休,也常見到雙親老了,怎樣照顧兩方的老人,家庭中常處理不好兩者間的關(guān)系。聽多了,見多了,有時只有沉默,語塞,難受。
其實家庭親情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中國古語講:子不教父之過“,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家庭親情的溫暖是不可缺失的。同樣,對待家里的老人,更要給予家庭的溫暖。這可能說說容易做做難。
世間萬物皆有因果,唯有本真的對待自己的內(nèi)心,才是難能可貴的。
再說句祝愿的話:愿天下所有家庭親情洋溢,親情普照,和睦幸福!
《紅手指》讀后感 篇7
花了5個多小時,讀完這本書!給個四星,值得一看的,主要內(nèi)容是昭夫和加賀兩個家庭的故事。
警察還是加賀,看來是東野比較喜歡他了,看的幾本評分高的基本上都是他了,真是一枚暖男。
紅手指是政惠對家人墮入地獄迷失深淵的救瀆,是加賀、春美對不稱職并且泯滅良知的八重子、昭夫以及直巳最后的懸崖勒馬。八重子作為兒媳婦、妻子、母親,昭夫作為兒子、丈夫、父親,但是兩個人卻沒把這三種角色扮演好,教育出一個自私、狹隘、冷血、幼稚、智商情商都很低的兒子,母親對這個孩子只有溺愛和護短,父親對他冷漠和暴躁。
同樣是政惠的女兒春美比昭夫有責任感、責任心、孝心和同情心,承擔起父母的贍養(yǎng)義務(wù)。昭夫作為兒子只會逃避責任,真的很失敗。
同樣是加賀的父親,年輕的時候是個工作狂,導致加賀母親早早離家出走,孤單的死在外地!加賀心里雖怨父親,可并沒有把過去母親的'事記恨于父親,選擇了寬容。父親為了減少對母親的虧欠,加賀也為了尊重父親,遵守著對父親的承諾:“孤單的死去,不讓加賀照顧”。把對父親的思念和照顧,用讓護士幫自己與父親下棋方式,并且時刻關(guān)注父親身體等來實現(xiàn)。
一個好的家庭不是一個人的事,需要所有家庭成員的理解和支持,感情和愛是血緣的延續(xù)。如果這個家沒了責任、關(guān)愛、寬容、溝通和教養(yǎng),那這個家就不夠完整,家庭成員之間就會有隔閡,可能就會出現(xiàn)不孝、自私、沒責任心、沒教養(yǎng)等不好的情況。
最后:“您有多久沒看著家人的眼睛了,你知道對方在想什么么?”
《紅手指》讀后感 篇8
本書反應(yīng)的正是當下的社會現(xiàn)象及家庭問題。
主人公妻子不愿照顧兩位老人,推卸責任沒盡到半點孝道,作為母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出現(xiàn)了嚴重的錯誤,才導致了孩子走上犯罪道路。這大概就是慈母多敗兒中最好的案例吧。
身為母親不能因為愛就寵壞,多點時間陪伴,發(fā)現(xiàn)問題需及時指出,做錯事要勇于承擔責任。孩子不可能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孩子犯錯盡想著如何幫忙掩蓋,這對夫妻也是絕了,將錯就錯,竟然想讓老人去幫自己小孩頂罪,這種喪盡天良的做法實在是令人發(fā)指。當時看到主人公對加賀舉證自己母親時氣的讓我抓狂,沒有照顧老人,還想著讓老人家替自己小孩頂罪?
其實老人給過很多次暗示的',給過主人公認罪的機會,他哪怕看老人家一眼,關(guān)注一下都能接收都信息?上攵魅斯嗌俅蝹嚼先说男陌?
最后是因為老人家的拐杖,觸動了主人公心里最后一道防線。如果還是無動于衷,就很想問還是人嗎?
本書的老母親給兒子的一次次機會感動到了我,孩子永遠是母親們的軟肋,母愛的偉大之處在與把畢生的耐心都給予孩子。
《紅手指》讀后感 篇9
今天中午打開的一本書,用了短短三四個小時看到了結(jié)尾。殘忍而溫情。
是因為書名《紅手指》才選擇在假日里讀這本書,感覺應(yīng)該不那么沉重,但事實上壓的人喘不過氣。紅手指前后出現(xiàn)了兩次,一次是前原父親患老年癡呆癥玩化妝品涂紅的手指,一次是母親政惠在被兒子拉出去頂罪時,用口紅涂紅的手指。母親涂紅的手指一層是要拯救自己的兒子,一層是為了感受自己丈夫在患老年癡呆癥的過程中的心理。都是愛,一層溫暖一層殘酷。
很多事物不止是表面看到的那樣,更多的是表面背后的東西。加賀的父親在醫(yī)院住了那么久,加賀卻從不進病房,直到他父親咽氣離世。在松宮眼里是殘忍,而對于加賀來講,是他父親為了體味他母親離世前的感受,是一種補償性質(zhì)的愛,而加賀能夠為父親的這樣一種愛守承諾,這也是溫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不是因為前原的懦弱無能,優(yōu)柔寡斷,八重子的溺愛,自私,也不會培養(yǎng)出那樣一個冷漠,心理畸形的兒子。政惠和八重子都想保護兒子,一個是理智而堅定的保護,一個是無知而溺愛的保護。如果說直巳的性格特征是父母造成的,那么前原的性格不能不說沒有受到父母的影響,也是因為他們對他太過寬容。記得在哪里看到過這樣的話:“一個孩子的`誕生,父母是最初的引路人,而不合格的父母,是傷害孩子最大的兇手。”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笨墒聦嵣,做父母的確不需要執(zhí)照,前原與妻子八重子的結(jié)合也不過是不負責任的時間到了就結(jié)婚的結(jié)合,自然沒有承擔起婚姻的責任感,更不要說為人父母。八重子對兒子的教育不但不需要婆婆的幫助,也不需要丈夫的幫助,而她的性格中隱藏了許多不利因素,導致最后的悲劇,這是殘忍。好在最后前原幡然醒悟,這是溫情。
《紅手指》讀后感 篇10
我僅能用過去那些美好的回憶,來救贖你的靈魂——題記
《紅手指》其實就是一出被放大化的家庭悲劇,一種生活化共鳴。本書中東野著重描寫了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通病——親情缺失
當一個無知的孩子,犯了罪,他逃避、他憤怒、他斥責,他就像個惡魔一樣,讓每個人都變得好丑陋,這是誰的錯?當一個母親,母愛泛濫的時候,便會不斷的包庇和縱容自己的孩子,她這樣做真的對了么?當一個父親,面對自己犯了罪的兒子的時候,內(nèi)心的抉擇是怎么折磨他的?讓自己年邁的母親去頂罪,面對警察的盤問,煩躁、恐懼、黑暗、良心的不安會一涌而上,誰能給他正確的選擇?而當一個年邁的老人,被冷漠、被利用,她只能用僅存的回憶,來原諒她的子孫們,來救贖他們的靈魂,當發(fā)現(xiàn)自己被代做替罪羔羊的時候,她的內(nèi)心又如何……
我一直很喜歡東野的書,因為他的書,永遠也猜不到結(jié)局,而每一個結(jié)局中都藏有一個秘密,每一個秘密都讓人震撼!都t手指》在2011年11月1日于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因為喜歡東野的作品,所以他的書,我都有收藏的習慣。有天去書店逛東野專柜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出了新作《紅手指》,當時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封面,很有藝術(shù)感。不過當時看了簡介,我其實并不明白為何東野要把書名定義為《紅手指》,當我看完這本書的一霎那,才忽然明白過來……
當一個母親對自己孩子的關(guān)愛,轉(zhuǎn)化為一種溺愛的時候,罪惡就開始了……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逃避的東西。所謂的“蝴蝶效應(yīng)”,可能只是婆媳之間的一次爭吵,父親對兒子的一次責罵。我一直相信,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子女永遠是父母行為的鏡子。當我看到直巳把一個小女孩殺了,明明做了這么殘忍的'事,卻還能若無其事的在自己的房間里打游戲,當父母追問他為何如此時,他只一句:“不是故意的,你們煩死了”我就在想:“這個孩子,他所處的環(huán)境是絕對有問題的”之后看到八重子為了安慰兒子,不惜以死威脅丈夫,不讓他報警,而后,看到兩人為包庇兒子,竟讓患有老年癡呆的母親去頂罪,這不經(jīng)讓人心寒而栗……看到這里,我對直巳之前的行為就一點也不驚訝了!八重子的溺愛會告訴她的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罪,背后總有母親撐著,卻不知這是多大的一個誤區(qū)……
在本書中我認為昭夫也是最重要的主角之一,其實他本沒呢么壞,卻因為妻子的以死威脅,一路深陷了下去……面對犯罪的兒子,他憤怒、他痛心、他絕望,他想把一切的真相告訴警察,但是面對妻子的行為,為了扮演好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色,他無奈……所以他需要一個精致的騙局,以使全家從刑警(加賀恭一郎)深邃的目光中“全身而退”。于是他選擇了幫助兒子拋棄尸體,然后讓患有老年癡呆的母親去頂罪,他的想法是:即便母親犯了罪,警察也會從輕發(fā)落的,因為她是病人。可當他做這個決定開始,他就注定了一輩子要活在愧疚中……其實在《紅手指》中,我最同情的到不是政惠,而是昭夫,也許有人會認為昭夫是一個失敗的男人,自己的兒子成了殺人犯,妻子跟自己的母親關(guān)系一直處不好,最后還要為了包庇兒子讓患有老年癡呆的母親去頂罪……可是一個男人成了家之后,他就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沒有顧慮,會有很多很多的責任跟壓力,致使他喘不過氣來,他會有很多很多的顧慮,因為他有孩子,有妻子,還有母親,他必須要考慮到家庭中的每一位,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事是很無奈的,一些東西,必須放到時間里去,才能看的清清楚楚……
只是可憐了政惠,因為人群的冷漠,她只能以裝瘋來躲避他們,多年前他的老伴因得了老年癡呆而去世,所以她選擇了變的跟他一樣,以便于紀念死去的他……我想當她聽到昭夫和八重子在她面前說:“都癡呆成這樣了,只要我們作證,不由得他們不信”時,她的內(nèi)心,一定是絕望透了!如果換做是我,我一定會咆哮,可是,政惠她沒有,她最終還是選擇了用從前那些美好的記憶,來救贖他們的靈魂,她要把兒子拉回正途,所以她繼續(xù)裝瘋,她想到了老伴曾經(jīng)因為老年癡呆,而把手指頭涂成了紅色,于是,偷來了小女兒的口紅,把手指涂成紅色,當做是案發(fā)前一天涂上的,以為昭夫會就此注意到自己的紅手指而無法繼續(xù)那場徹頭徹尾的騙局,可惜了昭夫太過注重那場騙局,卻遺忘了細節(jié)……
其實看到這里,我不經(jīng)想大哭一場,人性、寬容、抉擇,都在這本書中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本書中其實還暗藏了一位主角,那就是加賀,警察的洞察力永遠都是那么的敏銳,在調(diào)查昭夫家的時候,雖然就跟裝瘋的政惠見過僅僅幾次面,但他卻一眼看穿了她的心思。也許是加賀看到了她的眼睛,在政惠的眼睛里更多的是絕望,是哀傷,這是老年癡呆癥人眼里絕對不會出現(xiàn)的眼神……最終,加賀拿出了政惠拐杖上的小鈴鐺,以此喚醒了昭夫的人性,那是他送給母親的第一個禮物。在昭夫終于自首之后,加賀說:“前原先生,你認真地看過你母親的眼睛嗎?”呵呵,是啊!住在一個屋檐下這么久,卻絲毫沒有發(fā)現(xiàn)母親是在裝瘋的,這不是人情的冷漠么……
當我合上書的那一刻,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兒子犯罪,到隱瞞罪行,到最終讓年邁的母親去頂罪,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紹夫?qū)δ赣H的冷漠!一味的縱容和包庇自己的兒子,卻遺忘了那顆從來都只愿躲在自己世界的凄涼的心……可是,他真的錯了么?所有的責任和壓力都在他一個人的肩上,面對只有十五歲的兒子,卻成了殺人犯,如果讓警察知道了,直巳還呢么小,他以后要怎么辦?作為一個父親,他即絕望又無奈;面對妻子的以死威脅,他作為一個丈夫,只能順從!面對年邁的母親,他作為一個兒子,要忍受多大的良心不安?只有他,只有這個男人,只有這個已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子的男人,才是最不容易的……
越是老年人,或者說正因為是老年人,內(nèi)心常常會有不可平復的傷痕。治療的方法有許多,周圍的人不能理解。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笥
《紅手指》讀后感 篇11
“這個家里有隱瞞的真相,必須在家里,讓他們自己說出來。“這是加賀恭一郎對松宮脩平說的話,然而隱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這是朋友力薦的一本書,之所以遲遲沒有讀,只是覺得關(guān)于東野圭吾加賀系列的書,最終的結(jié)局總歸讓人感到很沉重,就像加賀自己說的,斷案的目的不僅僅是破案而已,而是要揭開案情隱藏的真相。然而真相觸及的就是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那塊,敏感又易碎。就如讀完這本紅手指,我感覺玻璃心又碎了一地。
其實這本書就推理小說來說,并不是很成功,案情簡單,幾乎開場就交代了殺害小女孩的兇手,然而之所以他依舊暢銷,依舊口碑不錯,就是整個故事若隱若現(xiàn)向觀眾透漏的真相,之所以說它若隱若現(xiàn),是因為真相在每個讀者心里,大家期待揭開的那一刻,卻抑制不住心里對真相的真相的探索,凡是讀過東野圭吾小說的人都會明白,容易探知的真相或許只是表象而已。
這是一個平凡而又典型的日本家庭,四口之家,三代同堂,人到中年的前原昭夫和妻子,上有癡呆的老母親,下有未成年的兒子。雖然生活沉重煩悶卻也無風無浪。
然而平靜在一個下午被徹底打破,兒子直巳在家中殺了一個小女孩。前原夫婦決心移走尸體,掩蓋罪行。當罪行無法再隱瞞的時候,前原昭夫向警察道出了案件的真相。
前原的供述合情合理,無懈可擊,警方完全可以結(jié)案了,但刑警加賀看到前原母親涂紅的手指時,明白了他們真正想隱瞞的真相。
然而當大家以為緊跟加賀的步伐,所有的真相就在眼前的時候,故事的結(jié)局卻給觀眾無數(shù)震驚的點:原來事情并沒有大家想的那么簡單。
我們知道殺害女孩的兇手是前原的兒子直巳,我們也知道加賀想要揭開的真相就是要告訴大家誰才是真正的兇手,而他用的方式并非是直接粗暴的去揭穿,卻是用一種很人性的方式去引導,就在這個家里,給企圖隱瞞的人,也給受冤枉的人一個機會。
當良心還未完全泯滅的時候,你緊逼一步,已經(jīng)到懸崖邊的人可能就會毫不猶豫的吹滅最后一點良知,然而如果你退讓一步,給他一個可以往回走的空間,那么一切就還來得及,這是刑警加賀用行動帶給大家的人生真諦。
另外,這本書除了案件本身,還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大家好好思考的:
為什么前原的母親鄭惠女士要裝老年癡呆呢?老年人的孤獨,無奈,做子女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體會呢?做不到理解,起碼的尊重是不是也無暇顧及?
為什么這么人性的刑警加賀卻對自己的父親如此冷淡呢?就算面對即將離世的垂暮老人,加賀最終也沒有去見父親最后一面,當真相被道破的時候,我始終無法理解即使做到了尊重,無法陪伴的遺憾,加賀真得就能如此釋懷嗎?
與其說這是一部推理小說,還不如說這是一部有關(guān)人性的情感書,雖然沒有懸疑小說帶來的那種精神刺激,然而能夠給與心靈滌蕩的書也是一部好書。
如果你也處在少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建議讀一讀東野圭吾的這部《紅手指》,或許帶給你的不僅僅是心靈上的撫慰,也許你能打開另外一扇窗。
《紅手指》讀后感 篇12
在上高一的女兒的催促下,我讀了東野圭吾的小說《紅手指》,讀完感觸很深。
回顧小說的情節(jié),無不讓人深思。初中生直巳掐死了7歲的小姑娘,因為猥褻未遂而遭到小姑娘的反抗,毫無人性的直巳手段之殘忍使人瞠目結(jié)舌。小姑娘的凋謝讓人無不悲痛,花樣的年齡,還有美好的憧憬全部化為泡沫,受害者的父母可憐至極。直巳行兇后,并未有絲毫悔意,張狂、放肆、任性,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不出自己的房子,玩網(wǎng)絡(luò)游戲。
直巳為什么為什么會變成這樣?當警察最后詢問時,直巳說了,“都是我父母”。怎么說呢?直巳的父親昭夫和母親八重子關(guān)系一直不好。八重子虐待婆婆,辱罵婆婆,和婆婆住在一起目的只是得到婆婆的房產(chǎn),從沒有讓婆婆在飯桌上吃過飯。昭夫?qū)ψ约浩拮硬淮娎先撕翢o反應(yīng),他逃避家庭中的婆媳矛盾,不正面解決;昭夫?qū)ζ拮幽鐞蹆鹤、任由兒子我行我素,也采取漠視的態(tài)度。昭夫疏忽對妻子的關(guān)心,疏忽對青春期兒子的教育,疏忽對家中已“癡呆”的'老母的照顧,顧疏忽對家里復雜關(guān)系的處理;自己逃避現(xiàn)實,曾經(jīng)還背叛妻子在外面拈花惹草。父母關(guān)系不和,母親虐待奶奶,父親疏于管理自己,母親又過于溺愛自己,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直巳,飛揚跋扈、狂躁暴虐、任性自私,沒有責任心,沒有人性,成為殺人犯,也不足為奇。
當知道兒子殺人后,昭夫立即想到的是報警。雖為父親,對于一個男人,對自己的叛逆的孩子沒有任何辦法。他想到只有警察才會制服于叛逆的直巳,他也知道這樣會毀了直巳的一生,就是轉(zhuǎn)換到其他地方居住,也不會逃脫周圍鄙視的目光,自己也要陪孩子一起坐牢,孩子是未成年人,家長擔有監(jiān)護人的職責。但是沒有其他辦法。溺愛孩子的八重子,以死相逼丈夫,不能讓孩子自首。八重子沒有去想這件事孩子應(yīng)付主要責任,家長也有教育失職的重大責任;而是一味的袒護自己的孩子,擔心直巳收到打擊和驚嚇。逼迫昭夫,其實昭夫自己也是這樣想的,拋尸在公園廁所,夫妻倆詭計想盡如何對付警察的詢問。
可警察不傻,很快就找到昭夫家。當警察找上門來,眼看自己的罪行將要敗露,昭夫竟然告訴警察是自己的癡呆母親失手掐死的小女孩。昭夫母親政慧被警察帶走,昭夫內(nèi)心非常煎熬,兒子的罪孽卻讓自己無辜的老母親來承擔,看見母親的拐杖上還掛在自己小時候親手為她做的名簽,想起種種往事,他崩潰了,忍不住大喊“我母親是無辜的”!其實警察很早就知道了真兇并不是政慧,就想看昭夫什么時候會醒悟。
警察為什么會知道真相呢?因為政慧的老年癡呆是裝的,她知道八重子厭惡她,只有裝癡呆才能為自己營造一個安全的空間,沒想到親身兒子竟利用自己的“傻”,把孫子的罪行強加到自己頭上,于是偷偷給警察傳遞了巧妙的暗號。
小說直視現(xiàn)實問題:贍養(yǎng)老人,教育子女。贍養(yǎng)老人就是對孩子的正確教育,不贍養(yǎng)老人就是對孩子的反面教育。
《紅手指》讀后感 篇13
《紅手指》主要講述了前原昭夫與妻子八重子為掩蓋兒子前原直巳的罪行,棄尸、并把罪行推到昭夫母親,前原政惠身上的,但最后,因為受不了良心的譴責,前原昭夫選擇了吐露真相。
其實東野圭吾在寫這本書時,寫出了社會家庭中存在的問題:婆媳矛盾、親情的包容、逃避的懦弱。當我看到這本書,看到前原昭夫選擇讓兒子自首時,我有一種釋然,但隨即,看到八重子萬般阻攔,我又一陣難過,可是,設(shè)問天下父母,哪個不是希望兒女犯得錯能由自己擔著,但,也就因此,讓前原直巳成了一個膽小,懦弱,遇事就推卸責任,逃避的人,在殺了女孩之后,他反倒像個沒事人一樣,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讓父母在為他背負責任,而八重子之所以選擇掩蓋兒子的罪行,是因為她太溺愛兒子了,但也是因為前原昭夫不顧家,從來沒有為教育兒子出過一份力,導致直巳在被欺負時,感受不到父愛,心里孤寂,沒有朋友。
這個家,缺少一樣東西:責任感。如果有責任感,前原直巳就不會在殺害了小女孩后,一副事不關(guān)己的樣子;如果有責任感,前原昭夫就不會在兒子被別人欺負后,不管不顧了;如果有責任感,前原昭夫就不會在事發(fā)后,把責任推到裝癡呆的老母前原政惠身上了。只可惜,世界上沒有那么多如果。
不過也幸好,前原政惠為了不讓兒子犯錯,用口紅涂紅了指甲,給警官加賀提供了線索,加賀也希望前原昭夫能在他家說出真相,最后因受不了內(nèi)心的`譴責,昭夫說出了真相,坦白了一切,供出了兒子。
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很多,對此,我只希望這樣的家庭能少幾個,而兒女們,也能對老人多幾分關(guān)照,多陪陪他們。
《紅手指》讀后感 篇14
每看完一部小說,總是忍不住想寫下一些感悟:
《紅手指》看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紅手指是指涂了口紅的手指,原來不是我剛接觸這個書名想象的那種恐怖的故事。今日不講故事情節(jié)相關(guān)的`話,只想講講小說里影射出的兩個社會問題:
1.教育問題:原生家庭的教育是何等重要,想必大家都知道,父母如果一味溺愛孩子,只會更讓孩子誤入歧途,不明是非,肆無忌憚,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子不教父之過,一個孩子的成長與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父母若不能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自然而然就往壞的方向發(fā)展了。
2.老齡化嚴重問題:社會并不能完全解決這樣問題,自然養(yǎng)老的責任全部落到子女身上。久而久之子女負擔越來越大,當工作壓力,家庭問題,其它問題一起爆發(fā)時,家庭就會越來越不和諧,對于中產(chǎn)階級,目前狀況就是如此。在文中讀到這樣一段話:必須記住的是,越是老年人,或者說正因為是老年人,內(nèi)心常常會有不可平復的傷痕。治療的方法有許多,周圍的人不能理解。所以我覺得,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
無論如何解決老齡化問題,我們都要給予老人足夠的尊重。
《紅手指》讀后感 篇15
當一個人被包裹在一種令人感到心痛的愛的光輝下,同時卻縱容著另一種無奈而尖銳的愛,那么這種行為是否是對愛的摧殘與抹殺呢?
——題記
“這家人看上去再平常不過:前原和妻子人到中年,上有癡呆的老母親,下有未成年的兒子!倍@個看上去再正常不過的家庭也正有著再正常不過的愛的紐帶——老母親對兒子的愛,妻子對孩子的愛。但這種溫暖的愛,在《紅手指》中被扭曲的人性轟炸地面目全非,東倒西歪。
前原昭夫的兒子直巳掐死了一個小女孩兒,而前原的妻子八重子卻為了保護兒子而打算隱瞞事情的真相。這種母愛被八重子的剛硬揉捏地不成樣子。前原昭夫深知殺人一事不可能永遠瞞過警察,故計劃讓他那得了老年癡呆的老母親——前原鄭惠去代替孫子坐牢。我不得不說老母親是可憐的,但前原昭夫這個作為她兒子的家伙,卻更加悲哀。當直巳殺了人之后仍然能“安詳”地坐在臥室里玩游戲,并在父親的斥責下“理直氣壯”地反抗時,東野圭吾先生隱藏在這本書里的一根尖銳的刺就已冒出了頭,家庭矛盾和社會矛盾就開始大展拳腳。
這里宕開一筆,我在讀到老母親的裝瘋賣傻時,前原昭夫的心狠無奈時,已經(jīng)快讀不下去了。本應(yīng)被放棄的故事卻因朋友的鼓勵,我才得以繼續(xù)。
我最喜愛加賀恭一郎。作者開始用大量筆墨攻擊加賀,攻擊他的呆板無趣,攻擊他的冷漠無情,有時甚至令另一個人物松宮想罵他一句混蛋。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人,但這樣的人向來有他的另一面,而旁人無從知曉。
不過當前原昭夫這個案件交入他手時,他就仿佛褪去外衣,顯露出一種純真的感性。
“刑警并不是只破案就夠了。什么時候破案、怎么破案才是最重要的.。這個家里有隱蔽的真相,但不應(yīng)該在警察局的審訊室里強迫他們說出來,必須在家里,讓他們自己說出來!
這是我最喜愛的一句話,它能體現(xiàn)出一種加賀對社會的寬容,而對社會矛盾和丑陋現(xiàn)象的無情態(tài)度。文中寫他與父親不和,但父親病床旁的那盤未下完的棋,其實一直都是加賀通過郵件的形式與父親對弈。我明白,加賀是一個不善于表露自己情感而內(nèi)心卻又感性善良的人,他一直關(guān)心著、愛護著他的父親!皩⒌煤,爸爸贏了。太好了!本褪羌淤R這種人的另一面,令我意想不到卻又在情理之中。人們常說這種人可怕,但我恰好看到了他們的可愛之處。大概我也是這樣的人吧。
生活中不是沒有像《紅手指》中一樣的社會矛盾,家庭矛盾。相反,這對于人們來說是司空見慣的。母親對孩子的溺愛,往往會把孩子推向深淵,甚至有的孩子在掉落深淵時還憤怒地拽著愛自己的人,這種人既可憐又可悲而且可恨。直巳的一句“都是媽媽不好!币呀(jīng)傷透了太多人的心。這怪誰?
讀完最后一句話,我有種頗為不容易的感覺,似乎有一口氣憋在胸腔里,終于呼出來,我才放下了心。我想,這也許就是東野圭吾先生技藝精湛之處,也是《紅手指》的絕妙之處吧。
《紅手指》讀后感 篇16
第一次看完覺得很走心的作品,有點難過。
這本書是了解加賀先生的最好的書,這位東叔偏愛的偵探,有血有肉的偵探......
在讀《紅手指》的前三分之一的時候生氣到讀不下去,一度和老盧快吵起來,因為心情很糟糕。
關(guān)于原生家庭的事情我一直很關(guān)注,下一本書也有興趣讀一下,好像剛巧最近的《都挺好》是在講這方面的事情。之前看《歡樂頌》中講樊勝美的家庭提到了這個概念就一直感興趣。并不是我的原生家庭給我?guī)砹耸裁床缓玫挠绊懀抑皇呛芟肓私庖粋家庭對于孩子會有怎樣的影響,無論是好的壞的,我們又該怎么去對待,我們在面對自己的人生的時候所做的努力與原生家庭相比哪個又占比更大一些。
這本書的人物全部讓我生氣,怎么會有這樣的人,這樣每時每刻像是生活在地獄里面互相折磨的人。
如果事情真的如前原昭夫計劃的那樣成功了,那么直巳之后真的'就無憂了嗎,年邁的奶奶為他頂罪,父母一手策劃了這一切,他的身上會背著怎樣的罪過,這應(yīng)該會在每個午夜夢回的時候折磨著他吧?墒寝D(zhuǎn)念一想,或許真的不會,看書中描寫的他暴虐的人格,在殺了小女孩之后也并沒有很無所謂,這樣的人,你又怎么會奢求他會有罪惡感呢?
看完心情沉重。
插一句題外話,看完三體之后覺得其他所有都是短篇,看起來簡直光速。
《紅手指》讀后感 篇17
不是很出名的加入書架已久的《白夜行》,也不是《解憂雜貨鋪》,卻引起了我對他小說的興趣。
小說圍繞兩個家庭,一個中心事件,紙質(zhì)版書籍兩百多頁,情節(jié)一環(huán)扣一款,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知道書名紅手指的含義。
必須記住的是,越是老年人,或者說正因為是老年人,內(nèi)心常常會有不可平復的傷痕。治療的方法有許多,周圍的人不能理解。所以我覺得,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
刑警 加賀恭一郎,運用人性進行推理,細致入微,能察覺旁人所不能察覺,是是是書中塑造的英雄。
他的成長自然與其家庭是分不開的。
在家庭方面,雖然表面上不去看望重病的父親,但是卻通過郵件陪父親下棋。旁人只會對這種冷漠的行為猜測其中的原因,背后卻是對老人的尊重。
而另一個家庭確是冷漠的`罪犯產(chǎn)生的真正冷漠的空間。沒有主見的丈夫,見識短淺、對兒子溺愛護短的妻子,造就了一個懦弱、冷酷的兒子。這也與當今風口浪尖的少年犯問題極其相似,都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重大影響。
而母親的紅手指即是對兒子人性的呼喚。刑警早已看出端倪,配合母親,對意欲栽贓的兒子一個又一個提示,只為讓兒子自己說出真相。
還是紙質(zhì)書好看,但不方便攜帶…
【《紅手指》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紅手指讀后感03-06
《紅手指》讀后感范文通用06-12
手指口述資料 開展手指口述03-16
《手指》教案優(yōu)秀12-22
手指的爭吵作文02-23
手指歌教案02-23
關(guān)于手指的作文04-09
手指優(yōu)秀作文03-02
金手指的養(yǎng)殖方法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