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語第四章里仁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第四章里仁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第四章里仁讀后感1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弟子編寫。讀完《論語》后,《論語》給了我生活中很多啟示。
子說:“學而時習之,不是說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悶,不亦君子?“一開始,我對這句話很困惑,但在親身經(jīng)歷之后,我就完全明白了。在學校下午的第一節(jié)課上,我們開始學習一首古詩。我們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集中精力聽講!岸b忊彛b忊彙毕抡n鈴響了,一節(jié)課像流水一樣過去了。我學會了這門課的所有主要內(nèi)容。第二天早上,我一走進教室,就聽到了同學們鏗鏘有力的聲音?吹酵瑢W們朗朗上口地讀著昨天新學的古詩,我也加入了同學們的“團隊”一起讀。我一讀,就發(fā)現(xiàn)了新的`知識。這不是孔子所說的“學而不學””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也經(jīng)歷過。有一次,遠方家鄉(xiāng)的表姐來我家住了幾天,她和我聊得很好,也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有些人不理解我,但我從不恨別人,也就是說,“人不知而不悶,不是君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學會了,然后按照一定的時間去實習,難道不是很開心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遙遠的地方來,不也很開心嗎?人們不認識我,我心里卻從不怨恨,難道不是正人君子嗎?
論語第四章里仁讀后感2
讀完《論語》,坐著發(fā)呆,迷茫中,《莊子》. 秋水中的一句話,浮在心頭。 “德國人,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動物弗能賊。不是說它薄,言察乎安全,寧愿禍福,也不愿意去。”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角色是什么?
是一位在文化封凍的河流上用肩膀拉船的纖夫,是一位在“人治”與“專制”之間撐船的擺渡人。
一個自由的思想家,卻因為世事的'束縛、統(tǒng)治的變化、被哄抬或被排斥,終身在困境中追求不成功的“仁”理想。
善良的人一直在呼吁同情弱者,但他們總是把德國人列為強者,這似乎自然不屬于同情的范圍。事實上,世界上大多數(shù)優(yōu)秀的人都成為了最弱的弱者,因為他們的分享、競爭和排斥。
孔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談論理想時,淺淺的一句話:“我和點一樣!”(“莫春,春裝已成。冠軍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沐浴在沂,風中翩翩起舞,詠而歸。)已經(jīng)冷漠的失望怎么能不讓人嘆息呢?
《論語》中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而是簡單的道理和以身作則。仔細想想周圍的人。
這些性格經(jīng)常被展現(xiàn)出來,但我們很少如此清楚地看待那些習慣于冷漠的人。也許在中國的血液里,有“紳士”的影子,只是通過孔子等到德國的吐痰,凝固了它,現(xiàn)在用墨水,代代相傳。
也許德國人從不抱怨,通過字里行間,只能隱約看到孔子的無奈。記得有人曾經(jīng)說過:“一半的論語治天下!笨鬃佑幸徽俊墩撜Z》,只留下無奈的忍耐。
【論語第四章里仁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讀后感 《論語》讀后感11-05
關于仁恕作文05-15
馬仁奇峰作文06-04
薏米仁的功效與作用05-27
馬仁奇峰作文02-08
論語讀后感覺 《論語》思想的精髓02-06
游馬仁奇峰作文05-29
馬仁奇峰之旅作文06-05
論語雍也讀后感范文 讀論語雍讀后感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