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1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通過學習歷史,我們可以吸取古人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不重蹈歷史的覆轍!我也喜歡讀史書。去年從學校圖書館借閱《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時,由于搶手,基本沒按順序讀;今年暑假特意買了一套讓女兒讀,為了激勵她,我又重溫了一遍。明朝那三百年歷史,在當年明月的筆下,歷史很嚴肅,很深刻,深刻到人性;語言很幽默,很精彩,精彩的讓人感嘆歷史書也能這么好看。
為師者,感嘆自己的課堂如果有《明朝那些事兒》這么通俗易懂,百聽不厭就好了,學生覺得上課就是一種快樂,學習就是一種幸!嗪谩_@就讓我們?yōu)閹熣咭腔鬯伎、不斷探索。當然我們要嘗試創(chuàng)設這樣一種氛圍,細心解讀教材,擴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能夠做到旁征博引、高角度的看待教材,用知識的趣味性和知識的應用性讓學生感興趣。
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平等的課堂。孩子再小,我們也應當尊重他們,相信他們,讓他們感覺老師的尊重、喜歡和關心,特別是善待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和不足。讓他內心踏實的想象、思考、動手操作、提問回答……而不是總顧忌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和懲罰。在平等中,孩子會身心放松的投入學習;在平等中,孩子們會充滿自信的主宰自己的學習。
讓我們的課堂成為互動的課堂。我們的知識需要互動,這樣的課堂是自然和諧的。讓孩子們主動參與,互相學習,讓老師成為孩子們的大朋友,去引領,去和他們一起探討,讓他們經歷自己學習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的過程,體會發(fā)現(xiàn)新奇現(xiàn)象的喜悅。
讓我們的課堂成為生活的課堂。數(shù)學的抽象會讓有的`學生頭疼,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fā)展,在學生的基礎下應該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要讓學生用簡單的數(shù)學方法解決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決不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學習數(shù)學,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正如當年明月筆下的文章讓人回味無窮。
學校的課堂是孩子的課堂,讓我們老師和孩子們共同編織屬于自己的理想課堂。老師用自己的知識和責任成就孩子們美好的兒童時光,讓孩子們在課堂中享受快樂、享受成長!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2
翻開大明王朝的歷史,是誰?創(chuàng)造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是誰?以少年天才的身份閃亮官場;是誰?親眼目睹了官場上為權力而爭奪的腐敗現(xiàn)象。冷靜如你,睿智如你,正直如你:張居正!
夢想,復興的希冀。你當上了內閣首輔,但你并不為之雀躍欣喜。因為你眼前的王朝,只是一副被掏干挖盡的皮囊。朝政的腐敗、百姓的流離失所、國庫的空虛,讓你立下救國的決心。于是你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改革大業(yè)——在錯綜復雜的政治舞臺上,面對守舊派的重重阻撓,你力挽狂瀾、大刀闊斧,終讓國家衰竭的命運一度出現(xiàn)中興之氣。
教育,厚重的責任。面對年僅十歲的萬歷皇帝,你不僅在情感上充當了他的父親,更在教育上擔當了他的老師。你一生嘔心瀝血的兩件事:一是改革,二就是對小皇帝的教育。你用你的肩膀,為十歲的他撐起了一片藍天、一個國家?赡阌衷跄芟氲剑銥樗砷L所耗費的所有精力,卻成了他心里的陣陣陰影,伴君如伴虎、成敗真是轉頭空!
抉擇,舍棄的親情。當改革轟轟烈烈的施展開來,當國家好不容易走上正軌時,一個巨大的苦難走向了你——你的父親去世了。那一刻,你心如刀割。很難想象,為了朝政與抱負,你近二十年未回家看過父親。愧疚、思念,在你心里更顯濃重。而更大的考驗,是你要放棄朝堂,回鄉(xiāng)為父守孝。在夢想和道德中,你面臨抉擇。改革大計還未完全實施,你又怎能離開?最終,在滿朝官員的彈劾和非議中,你超越了世俗,超越了那個時代,在親情與夢想的抉擇之中,你毅然向著夢想繼續(xù)前進。
破滅,王朝的覆沒。在你任宰相的'第十年,你倒在了病榻之上。而你親手教育的學生萬歷皇帝,卻如同暴風雨般,摧毀了你畢生改革的成果。他對你進行打擊報復,讓你的家人流離失所。你一生為之嘔心瀝血的兩件事,最終卻成為了“矛盾體”,分崩離析。
當你離去,當你的改革被廢除,當清太祖努爾哈赤揮戈南下、攻打大明王朝時,人們變得痛哭流涕、變得惶恐不可終日?纱藭r,世間再無張居正!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蹦阌媚愕娜松嬖V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它不因繁華落盡而逝去,不因權勢傾覆而凋亡,不因時間流逝而改變。張居正,你早在內閣混斗、自己政治生命岌岌不保的時候,就寫過一偈:“愿以深心奉塵剎,不予自身求利益!被厥紫嗤愕囊簧,你的確做到了,而且做的擲地有聲。
《明朝那些事兒》里這么評價你“一個天才,生于紛繁復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以一介草民闖蕩二十余年,終成大器!蹦汶m是一位孤獨的英雄,卻深深地激勵著我!
我愿乘著愛國的翅膀,去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殷切情懷;愿乘著愛國的翅膀,去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愿乘著愛國的翅膀,去建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人間樂土!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3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是偶然發(fā)現(xiàn)的,讀了幾頁以后便已愛不釋手,欲罷不能了。一口氣將一套七本全部買來,品完,直呼快哉。一遍讀完不算,再讀第二遍。滿腦子全是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兒。
我素來喜歡歷史。對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喜歡查閱、比對,以求了解更全面、更連貫。大多史書記載史實的語言平直,無趣味,晦澀難懂。當年明月卻用詼諧、調侃,而又不失真的現(xiàn)代人眼光和現(xiàn)代筆調,將明朝三百年歷史寫得那么好看,那么流暢,那么膾炙人口!這種行文方式將死寂的歷史躍然紙上,將已逝去的歷史人物拉回你的面前,與你對話,與你談心,讓你為他想,為他急,為他不舍,為他不值!真可謂感悟很多。寫出幾點,以共享。
一.封建王朝的更替只不過是不同地主的更替。
朱元璋可謂徹徹底底的貧農,一無所有,在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開始起義,最終取得成功。當他一旦成功,將元朝的地主趕跑,他便成了新的地主,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地主是要收租的,每個地主都要實現(xiàn)自己土地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對于廣大窮苦老百姓,并沒有因為新地主的上臺而得到多少好處,反而是無休止地為各個朝代的更替和不同地主的上臺付出長年忍受戰(zhàn)爭之苦,流離失所,一日重似一日的賦稅、勞役和兵役。這一點,各位地主應當反省。
二、要想成功,要耐得住寂寞,要一根筋。
對于這一點,王賢人同志當仁不讓。想當年王賢人沒有悟道之前,被家人、鄰居、同僚視為異端,怪人,傻子?匆豢弥褡樱芸窗胩;看桌上的一茶杯,他能想三天;別人不愿去的偏遠山區(qū)驛站,他一呆就是好幾年。他沒有因為別人的不理解,沒有因為環(huán)境的惡劣而放棄,依然寂寞地,一根筋地獨自前行,直到成功。一代圣賢就此誕生。他的堅持,耐得住寂寞,一根筋的行為方式,值得借鑒。
三、朱棣同志是偉大的。
在眾人的印象當中,朱棣同志與篡位二字是分不開的。所謂篡位,便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我以前對他的印象也大抵如此!睹鞒切┦聝骸穮s讓我了解了真正的朱棣。當建文帝對他的各位叔叔下手的時候,朱棣同志是要反抗的,反抗的結果便是造反,造反成功便是當皇帝,這無關緊要。我們關心的是他是不是一個好皇帝。歷史證明,他是。在永樂大帝的統(tǒng)治下,修書《永樂大典》這一偉大書籍編纂完成;遷都北京――為國人的長治久安和免受蒙古的鐵蹄的`踐踏作出了明智的抉擇;遠航――派遣鄭和下西洋,為中西文化的交流,為和平與友好樹立了豐碑;親征六次親征蒙古,最終死于征戰(zhàn)途中,對于侵略我們的敵人敢于亮劍,親自亮劍,強勢,不畏懼!有這樣的國家領導人,我們國人才能放心,才能不被欺負,才能揚眉吐氣。有這樣的國家領導人,國家何愁不強盛!
四、為崇禎同志平反。
大多人對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印象便是:無能、膽小怕事之輩、亡國之君是也。了解了其在位期間前前后后的歷史情勢之后,結論是:一部國家機器,帶病運轉多年,國庫已空,財無所剩,人無所用,所謂氣數(shù)已盡。任崇禎同志如何節(jié)儉,如何勵精圖治,已無法扭轉那輛失控的破車。他只是不幸運地碰上了那個年代,風雨飄搖中,只能死馬當成活馬醫(yī)。他盡力了。他無愧于他的祖先,倒是他的那些不作為的祖先們有愧于他。同情你,崇禎。我以我個人的名義為你平反。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4
初看《明朝那些事》是在大二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有幸擁有了這本書,當時并不知道這本書在史書界已經掀起了一陣熱潮,于是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開始了與一段歷史的邂逅。
出乎意外的,這段歷史并不像想象中的枯燥晦澀,在作者筆下,大明朝的那些往事仿佛被重新賦予了生命,鮮活的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身世講起,他如何一步步走上起義的道路,如何運籌帷幄、決戰(zhàn)群雄,登上皇位后又是如何排除異己,力保大明江山……在這條主線的牽引下,與之有關的人物逐一登場亮相,權臣或隱士,忠貞或奸佞,那些過往都在作者的筆下娓娓道來,讓后世的我們或惺惺相惜,或扼腕感嘆。
合上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歷史也可以這么精彩!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獨特風格:詼諧的語言,客觀的評價,豐富的背景介紹和心理描寫,讓那些距離我們數(shù)百年的歷史人物如此血肉豐滿的.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透過作者的視線,我們仿佛真的置身于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看到昏暗燭光下的朱元璋在緊縮眉頭,聽到黑暗中的饞臣在竊竊私語,一轉身,聲聲震耳欲聾的“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便從那座宏偉遙遠的朝堂上遠遠傳來……于是,我們一路跟隨作者的腳步,直面大明朝三百年的興衰榮辱。
作者說,他從小就喜歡讀歷史,但很多史書艱深晦澀,沒有一定的史學積淀很難讀懂,這也就造成了很多當代人對歷史缺乏興趣,他從小的夢想就是寫一本所有人都能看的懂的歷史書,他是這么想的,也真的做到了。整本書引經據典,一氣呵成,雖采用輕松、幽默的語言增加其可讀性,但所有的故事都有理有據,可以看出作者對于這段歷史的了解和喜愛。書中作者總是簡明客觀的對人物進行評價,不帶任何個人色彩,讓每個人讀完之后都有一段自己心目中的明朝歷史,或愛或憎,或喜或悲,那些往事雖已在歷史的長河中湮滅,但卻永存于后世的心中,對于那些古人,是否也是一種欣慰。
好書就是能讓人看完之后,回味良久,在微暗的燈光下看完這本書,重重的呼一口氣,把自己從那段歷史中拉回現(xiàn)實,可目光望向窗外無盡的夜幕時,怎的又仿佛聽到了那段歷史的低低詠唱。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5
我讀過《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至今還記憶猶新,以往我對明朝的印象,自從看了這本書后,就徹底的改變了。
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自古以來有許多傳說。關于崇禎究竟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還是一個力圖奮起的人,一直眾說紛紜。不管怎么說,這是一個殘酷的時代,也是一個精彩的時代。這本書就對這段歷史進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
讀了這本書,我真正認識到歷史的有趣。天啟皇帝病逝,朱由檢繼位,成為崇禎皇帝。這個剛上任的皇帝,竟把幾十年的老江湖魏公公耍得團團轉。對于政治,崇禎展現(xiàn)出了極大的天賦,他不像他的那個傻哥哥那樣,整天癡迷于木匠,而是聰明地把閹黨統(tǒng)統(tǒng)除掉,一個也不給自己留下后患。
《明朝那些事兒》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這樣的好文章,多一字是狗尾續(xù)貂,少一字又言猶未盡;蛟S正是因為這樣的底氣,作者不露廬山真面目,沒有借助任何名號,學歷光環(huán)效應,卻能僅以文字的魅力脫穎而出。這樣的文章真是亙古少有啊!
我先前也讀過幾本寫明朝的歷史的書籍,剛開始,我認為《明朝那些事兒》應該是胡編亂造的,因為我看的那些歷史書籍幾乎都是寫穿越的,而且,結果還跟這本書不一樣!可是我錯了!除了《明朝那些事兒》之外的歷史書,幾乎都是故作高深,添加神秘感,而且重要的歷史還讓我們自己去猜。先不說這個,那些歷史書中的內容肯定是電影里胡編亂造的片段?梢哉f,要不是《明朝那些事兒》,我肯定還對明朝的歷史“迷路”了呢!
《明朝那些事兒》就像一個小精靈一樣在我的腦!八奶巵y竄”,它告訴我關于袁崇煥的死因,告訴我于謙是被誰害死的……《明朝那些事兒》是我記憶猶新。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6
看到最后作者的參考書籍,才覺得,歷史的書不是誰都能寫的,畢竟那都是真相,都是事實,你不能胡編亂造,你寫出來的東西要對歷史負責,也要對讀者負責。
自己從來不覺得讀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鑒,因為變數(shù)太多,之所以讀歷史,只是想知道的更多!每個人活的時間不過短短幾十年,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通過歷史,你可以知道在你出生之前的幾千年或者幾萬年,我們的`國家,這個世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那些人是怎么生活的,國家是什么樣子的呢……不過而已。也會想通過別人的一生,去替他自豪,替他唏噓,替他高興,替他遺憾……
讀歷史只為了解歷史,了解自己永遠不可能去經歷體驗的過程,讀完一本史書,總覺得自己也在那段歷史時光里走了一遭,像一個隱形人一樣,別人看不到我,我卻能看到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看到他們的正義,也看到他們的貪婪,然后也暗暗去思索,自己的一生又該怎么如過。這大概也就是讀歷史的意義吧。
喜歡作者的嚴謹態(tài)度,不知道的不瞎說,會去查史料,去實踐,去鉆研,這大概也就是一個學者應有的態(tài)度吧。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7
明朝,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最后一個漢人王朝,當年明月,用調侃卻以又認真的筆觸描寫了那不平凡的三百年。歷史,原來也可以那么年輕。
記得當時買書的時候,在書店架子上的一堆書里,偶然發(fā)現(xiàn)了《明朝那些事兒》,好奇地買下了一本,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第一次發(fā)現(xiàn)原來歷史不止是枯燥無味的,它也可以讓人捧腹大笑,而笑過之后又能引我深思。
比如,在這本書里,很少有真正意義的好人,但絕對有真正意義的壞人。每一個在普通人眼里散發(fā)謠言正義光芒的良臣將相也許都有這樣或那樣瑕疵。作者沒有一味的歌功頌德,而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有怒,有得有失的人。
又比如,在這本書里,不止有這流芳百世,家喻戶曉的大人物,還有那些被人遺忘的人物,他們在這267年里太舉足輕重,渺小得讓人忽略。如果沒有太監(jiān)張敏的舍生取義。后來的明孝宗朱佑樘也許無法登上歷史的舞臺;如果沒有那位連名都沒有的看守,楊漣用鮮血和氣節(jié)寫下的絕筆也許只能化為灰燼;如果沒有錢皇后的'日夜守候和至死不渝的貞情,明英宗,朱祁鎮(zhèn)也許已被深在大漠的孤軍無援的吞沒,不要以為渺小的沒有力量,不要以為卑微的,就沒有尊嚴。
在書里,自始至終都蘊含這一股力量。
這股力量支持這鄭和下西洋,在咆哮的大海面錢毫不畏懼,這股力量支持這于謙打響了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獨子面對兇險而未知的前途,力挽狂瀾,拯救大明于危難之間。
最后我想說,從這一套書中,我看到的不只是大明王朝三百年間的興衰與風雨,更多的是一種領悟和思索。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8
歷史原來很精彩。
緩緩合上這本書,大明王朝276年的歷史又一次在腦海中如電影一般走過。歷史便是那樣,無論歲月變遷,興衰更替,它就在那里,那樣客觀,那樣公平,記錄著一個個經典的瞬間,永遠流傳下來。
歷史就是那些燒焦了的竹簡?還是發(fā)黃的書本,殘磚斷瓦?不不不,歷史真的很精彩,一個個有形的物,一個個鮮活的人,組成了一個個令人回味無窮的歷史場景,每一幕都那么引人入勝,讓人駐足,留戀,不忍離去。
一本書,一個帝國,一段往事,透過歷史的風塵,我仿佛又看到鳳陽寺廟里的小和尚,羽翼未豐的朱元璋,為他的宏圖霸業(yè)臥薪嘗膽,張士誠,陳友諒擋不住他的步伐,轟轟烈烈的北伐覆滅了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元帝國,三次清洗,腥風血雨,功臣姻親一掃而空,滿朝文武人人自危,他自以為可放心的把如此基業(yè)交給自己年幼的孫子,燕王朱棣橫空出世,靖難之役,《永樂大典》讓他與父親齊名,仁宣之治打造太平盛世,然而土木堡之戰(zhàn)險些讓帝國作古,百年經營,歷代君主兢兢業(yè)業(yè),終究逃不過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興衰更替皆是自然,不必為吊死煤山的崇禎皇帝扼腕嘆息,明朝這個偉大的帝國留給歷史的精彩已經足夠了,謝幕之時,悲情顯得更壯烈,轟轟烈烈而生,轟轟烈烈而死,這就是明朝,這就是歷史,這樣有氣概,這樣有魅力,讓人回味無窮。
有人覺得歷史沒意思,是很枯燥乏味的東西,但是生動有趣的講述,讓你走在歷史的'大道上,從來不覺得是踽踽獨行,走進這本書,走進一個故事,仿佛身處曠野,四面群山環(huán)抱,黑云欲摧,耳邊充斥著只有呼呼風聲,動情的描述著一個又一個畫面,而不是冰冷的文字。走著走著,便有些乏了,坐在路邊的石凳上,兩邊多了一些過路人,瘦瘦高高的方孝儒,依舊是那副絮絮叨叨的模樣,在不停地教導身邊的年輕人,那個稚氣未脫的建文帝。面前緩緩走來一位浩然正氣的君子,坦蕩于胸,他無所畏懼,“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以死明志,表露他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嘻嘻哈哈的明武宗朱厚照,一本正經的張居正,來來往往演繹了這一段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片段,最華麗的篇章。
在書中我忘記了煩惱,全情投入,以史為鑒,可以知更替,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海洋里,我盡情地遨游,尋找著屬于自己的新的天地。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9
鴻篇巨著,如雷貫耳。很早時候就知道這本書,可是一直沒有拿起來看,主要是膽小,九十多萬字一本書,真的沒有勇氣翻開來看。可是終究還是沒忍住,翻開了,因為這本書鼎鼎大名、名不虛傳,因為《萬歷十五年》沒讓我看過癮。
一路看來,嘻嘻哈哈、嬉笑怒罵,這確是一本好書,喜、怒、憂、思、悲、恐、驚,眼、耳、鼻、舌、身、意,這所謂的七情六欲的生活氣息始終伴隨左右;一路看來,不得不感慨,高人呀,作者真是高人,用通俗易懂的小說手法為讀者講述了一部完整的明朝通史,有時候我就在想,如果當年我的歷史老師也用這種手法給我們解讀歷史,我會不會更加迷戀歷史呢?一路看來,在暢游歷史長河的.過程中,時不時的驚嘆作者的博學多才,古今中外、古往今來、天上地下、包羅萬象的知識浸潤其中,無聲無息之間讓讀者增長知識,這,就是一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吧。
古話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所謂的史,就是歷史,就是過去的事。通過讀史,你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歷史是驚人相似、驚人殘酷,歷朝歷代,無論多牛的人物出現(xiàn),無論他有多么才華橫溢、勤奮努力,歷史的輪回永遠不會因他而變。春來秋去,寒來暑往,興衰輪回,亙古不變,變的只是演員、道具、場景、過程。
一本好書,一本值得鉆研的好書。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03-15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04-29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09-03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02-13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03-14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11篇03-21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2篇04-16
明朝那些事兒心得體會09-02
閱讀明朝那些事兒心得(通用4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