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青春之歌》是以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5年“一二九”運動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正面描繪北平學(xué)生愛國運動,表現(xiàn)了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歷程。
主人公林道靜,一個不滿于大地主家庭黑暗統(tǒng)治而出走的中國版娜拉,遭遇現(xiàn)實種種挫敗后,跌入幻滅的泥潭,以自殺來表決她對社會的不滿,適逢北京大學(xué)生余文澤,把她救回,繼而兩人相戀,但由于余永澤平庸、自私、瑣碎、兩人的婚姻成了林道靜的牢籠,使她無法實現(xiàn)自身獨立的價值。兩人政見上發(fā)生了分歧,使富有正義感的林道靜毅然與余永澤決裂,走上民族救亡的革命道路。在接觸到先進知識分子成員盧嘉川、林紅、江華等人后,逐漸使林道靜從個人遭遇和理論認識開始,從民族矛盾上升到階級矛盾,從個人奮斗,個人英雄式的事業(yè)到參加集體階級斗爭和樹立革命英雄主義,為勞動人民大眾而奮斗。
在革命戰(zhàn)亂的年代,人們的選擇只有兩種,一是轟轟烈烈投身革命,為國家民族,為勞苦大眾的自由而斗爭,像盧嘉川,江華等先進知識分子。一是如魯迅筆下待以療救的“中國人”,他們身上有著“中國的頑癥”,有些人對革命充耳不聞,這是普遍存在于人民當中;有的但求自身享樂;對國家民族命運視而不顧,如自私自利的余永澤和白麗萍;有的甚至是更恥于這些的,以革命烈士的鮮血來療救自己,使自己平步青云的人,如戴瑜。而主人公林道靜正是懷著正義感和對自由的追求,慢慢地從對革命的無知走向革命。
如今生活在物質(zhì)充裕,和平的二十一世紀的人們,沒有經(jīng)歷過三餐不繼的日子,也沒有面臨過國破家亡的危境,于是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的觀念也正漸漸地從有的人的大腦中淡化了。這些人為了個人的利益,置國家,集體的利益于不顧。每年全國偵查出來的貪污案不計其數(shù),他們當中有多少是“位高權(quán)重”且工資是“取之于民”的高官貴人啊!像劉志華,何閩旭,是人民哺育著他們。但他們回報給國家人民的又是什么呢?又有多少人為自己的腰包,置工人們的生命而不顧。每年煤礦坍塌,瓦斯爆炸,工廠火災(zāi)等事故斷送多少勞苦人民的生命,但那些間接的肇事者又有多少為此事付出代價,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吸取教訓(xùn)。有人說,社會現(xiàn)實能扭曲一個人的人性,使之從清廉,崇高走向墮落,腐敗。無數(shù)的事例都證明了這一點,社會也確確實實是個大染缸,但是清者自清,仁者見仁,這是人性深處的道德人格問題,人性的弱點,是可以克服的,社會上也不是有牛玉儒等等的現(xiàn)代“林道靜”性人物用生命證明了這些嗎?
在這和平的時代,我們沒有被壓迫,被統(tǒng)治的困況;在這物阜民豐的時代,我們不乏物質(zhì)的享受;在這張揚個性的時代,我們沒有失去自由的苦惱。我們所缺乏的不是知識,是像林道靜那樣積極拯救黨國的熱情的求知若渴的心,和對人民負責(zé)和為人民服務(wù)的那份心,只有對追求有著這樣的熱情和這樣的心,我們才不會對知識只停留在表面的認識,是上升到更有深度,更有高度的文學(xué)造詣層面上,也以這樣的知識回饋國家。也只有這樣的一份奉獻自我的心,我們在是非曲直、善良的十字路道口上,才不會迷失自我,而做法正確的選擇。
《青春之歌》經(jīng)過了半個世紀多的沉淀,它穿越了歷史的時空,跨越了歷史的隧道,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精神與意義依然清晰可見,仍可以引起我們這代人的深刻的反思。
【青春之歌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青春之歌作文02-09
關(guān)于青春之歌的作文03-22
青春之歌優(yōu)秀作文11-25
青春之歌作文【熱門】02-16
青春之歌作文【精】02-16
青春之歌作文【推薦】02-17
青春之歌作文【熱】02-16
【推薦】青春之歌作文02-19
青春之歌作文【薦】02-19
【精】青春之歌作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