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集合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集合,歡迎大家分享。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集合1
孩子本來就是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媽媽做女人的禮物,很喜歡書里這句話。
結婚之后一直想趕緊懷孕,但是過程并不順利。現(xiàn)在回想那個不順利的過程,覺得還蠻傻的,當媽那么累,何必這么著急?為何不好好享受空閑的日子。也有生了孩子的朋友這么勸說過,可是那會兒哪里能理解,只覺得那是她們甜蜜的抱怨而已。走在婦保大樓里,不同的大樓,后面大樓是去產(chǎn)檢或者生產(chǎn)的,前面的是門診,像我這樣為了準備懷孕接受各種檢查跟治療、拿藥、做B超的。別提自己有多羨慕懷著寶寶的人了,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會低下頭摸摸自己肚子,在想我的baby什么時候來?
雖然備孕跟懷孕過程的有點艱辛、難熬,但是我的KK還是順利地出生了。比起迎接初生兒,能夠吃醫(yī)院分配的藕粉、米湯,飽飽地喝一碗流食更讓人幸福。嗯,這是我當時最深切的感受。后來雖然能吃飽,能大魚大肉,但是兩口子都沒法再好好睡覺了。
緊張、壓抑這些情緒從孩子出生后一直到他8、9個月一直控制著我。作者大兒子描述的她的媽媽,出生在傳統(tǒng)、保守的家庭,卻崇尚自由和理想。是,原生家庭、生活環(huán)境影響著我,但是我又希望KK能生活地更自由更獨立。自由、獨立,我該怎么引導孩子?我該怎么告訴家人我希望他們支持我,一起努力給他一個更好的環(huán)境。
孩子抬頭、翻身。爬行、站立、走路,第一次發(fā)燒,拒絕奶瓶,不好好吃輔食,不好好吃飯……各種第一次常常讓我很焦躁,急功近利;中國的環(huán)境、家庭成員的認知等等,很難讓自己像作者一樣做媽媽。但是沒有人能在一個理想化的環(huán)境中成長,我們甚至不知道理想的成長環(huán)境是怎樣的。
龍應臺是個很棒的媽媽,她細膩,她充滿愛,溫柔而堅定。怎能不讓孩子愛上這樣的母親呢。細心的'引導,耐心地陪伴;理解,把自己融入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視角看事物;傾聽,聽他們說,認真地、及時地回復;尊重,視他們?yōu)椤叭恕,獨立的生命?/p>
珍惜陪伴他成長的每一分鐘,讓孩子慢慢來,我們也需要慢慢來。未來的日子我希望我們能成為會為他、他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而高興的父母;幫助他適應環(huán)境和獨立生活的父母。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集合2
常言道“天下娃娃一般可愛”,龍應臺筆下的那孩子更是可愛。
讀《孩子你慢慢來》,最吸引我的是作品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的兒子,一個名叫安安的小孩。在我眼里,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孩。兩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會說三種語言了,他和媽媽講中文,和爸爸說德語,在幼兒園的時候和小伙伴們卻是用瑞士語交流。他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時常會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一次見到金色的飄蕩彩帶時,龍應臺誤以為是龍,安安這么一個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德國的兩歲小孩又怎么會知道呢?這么抽象的東西,作者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怎么解釋;氐郊遥舶灿米约旱耐婢哕嚺帕艘粭l彎曲的長隊,指著它說:“龍。”對,好一個“車水馬龍”,這也說明他一半的血還是中國的,依舊和龍有很深的淵源。
光說這可愛的安安,我似乎忘了還有一位主角——母親,就是作者本人。安安很小的時候,軟綿綿的,胖乎乎的,像個小球。作者很愛這小家伙,親他的頭發(fā)、腳、手,幾乎全身都被親遍了。我想,我們每個人小時候也曾被母親如此的親吻過吧!龍應臺說,當一位母親低著頭微笑地看著孩子吸奶時,這畫面是最美的,也是最幸福的。
既然母愛是那么的甜美,誰又愿意分割呢?自弟弟出生,母親的愛就分割了一半給弟弟。當安安開始不聽話,當作者抱著泣不成聲的安安,安安說:“我覺得你更愛弟弟!碑斠粋幾歲大的`孩子懂得母愛無法分割,當一位母親也因做錯事而愧對孩子時,我的內心泛起了波瀾。
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但,是否每一個孩子都愛呢?重男輕女的現(xiàn)象在社會上還很普遍。愛孩子是最基本的,哺乳也是應該的,可又有多少孩子是喝母親的奶水長大的呢。以前那在大樹下、路邊卷起衣服便喂奶的景象早已消失了。大庭廣眾之下喂奶很丟臉嗎?不是的,那是一位母親在展示她最美的一刻。
懵懂的孩子,你該讀一讀這書,好好地感知母愛。無知的女人,你更應該細細品味這本書,愛自己的孩子,這有何羞恥的呢!龍應臺和安安一起洗澡時尚且能向她解釋每月一次的月經(jīng),我想,這就是母愛吧,不馬虎的母愛。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集合3
首先,看了本書后我意識到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跟我們成年人不太一樣。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能只從我們的主觀愿望出發(fā),可以多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這樣能避免出現(xiàn)尷尬。其次,小孩子好奇心與生俱來,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就會問一些奇怪或讓你驚奇的問題。
比如有一天,一個孩子問我:老師,您的名字里怎么有草字頭呢?你又不是草?這是讓人啼笑皆非。老師要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當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能平等地與學生談話,不添加任何的主觀色彩。我們很多老師雖已認識到這些的重要性,但要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只能慢慢努力,朝這個方向靠近。
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著去完成一件事,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能力。這個出發(fā)點很好。事實上,只有學生自己做過或主動嘗試的事情,才能讓他們即喜歡,又印象深刻。往往老師逼著做的事情讓學生很反感,效率也低下。
對于一些事情可以讓學生慢慢來。但不可能允許任何事都可以慢慢來。就像學習,尤其到了復習階段,你慢了一步,就與別人有了差距,若你不及時追趕,這個差距只會越來越大。老師也只能幫助他加快速度追趕別人,而不是對他說不要著急,可以慢慢來。就算老師不急,家長也會十分著急,我們的孩子怎么那么慢呀,怎么辦才好。這是現(xiàn)在制度下的必然,我們也無力改變。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學習忙碌的學習之外,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給學生的童年留下不一樣的色彩。
現(xiàn)在一上小學就開始了正規(guī)學校式的教學。跟我小時候相比,現(xiàn)在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重了許多。雖然年年在喊減負減負。我們這里的學生還算是幸福的,放學后除了完成了適量的家庭作業(yè)后,就可以走家穿巷,去其他小朋友家串門,或一起去野外瘋狂。
現(xiàn)在教語文,真為學生感到辛苦,每天要識記那么多的新字詞。基礎好的還能跟上,基礎稍差點就會掉隊,這樣的要求下,能讓學生慢慢來嗎。在教拼音時,教學時間只有一個多月,由于學生對拼音的接受程度有快慢,并不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讓學生都牢固掌握。我認為只要牢牢讓學生掌握好拼音,再教會學生字典的使用方法。學生自己就有能力獲取、積累識字。我想學生主動去獲取遠比教師灌輸好許多。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集合4
母愛是一屢屢燦爛的陽光,絲絲屢屢照亮我的心房。母愛是一滴滴甘甜的雨露,點點滴滴滋潤著我的心田。母愛是大山里涌出的一眼溫泉,滴滴點點凝成我理想的珠串。母愛是一顆永不落的星星,指引我前進的路向!
《孩子你慢慢來》是龍應臺所著。在這本書里龍應臺是一位母親,作為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臺有著豐富、激烈的內心沖突,而正是通過對這一沖突的訴說,表現(xiàn)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它不僅僅是對傳統(tǒng)母愛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能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篇章是《弟弟和哥哥》。在小兒子出生時,龍應臺像著了迷似的喜愛自己的小兒子,使大兒子醋意大發(fā)。后來,龍應臺發(fā)現(xiàn)了近段時間大兒子很不開心。于是,龍應臺試著和大兒子溝通,才了解到,原來大兒子是因為嫉妒媽媽喜歡小弟弟而不再喜歡自己了。
龍應臺舉出種種事例:小兒子穿的是大兒子的舊衣服、每周五晚上帶大兒子去看戲、每天晚上給大兒子講故事……這才使大兒子打開了心中的結。無論媽媽有多少個孩子,但是媽媽對每個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無私。
還記得,有一年春節(jié)前夕,媽媽對我說我要學會獨立自主,于是今年就讓我自己回外婆家過春節(jié)。聽到這個消息后,我雖然有點擔心自己能不能做到生活自理,晚上會不會想媽媽想哭,但還是欣然地接受了媽媽的`建議。
于是,我就回自己的房間整理行李了。一切準備就緒,心想:嗯,這回我可以去外婆家放松放松了,可是媽媽卻只能在家里無聊的待著。我知道,媽媽肯定也會很想我,舍不得和我分開。我去看看媽媽現(xiàn)在在干什么呢?
我躡手躡腳地來到媽媽的房間,小心翼翼地推開門,我震驚了!從門縫里看到,媽媽戴著耳機,橫著小曲,正在一針一線地幫我織毛衣,她那專注的神情,自己都沒的回家過年了還顯得如此若無其事,我打心眼地感激、佩服媽媽。這真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復恐遲遲歸”呀!
媽媽給我織的這件毛衣凝聚著她對我的愛。母愛是最偉大的,因為她凝聚了情與愛最真摯的結晶。媽媽的愛,如同水滴凝聚成大海,看似平凡,但回想起,卻如此博大。
讓母愛傳遍世界,讓世界更美好!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集合5
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則用沉默的背影告訴你不要追。
——題記
無論是溫一壺熱酒,還是輕酌的品茗。連老人口中的煙卷的也在闡述一個國人無法避免的話題。對,就是這次征文的目的——感恩。我們潛意識中都承載了這些,時光依舊的下滴,論述這我們的情愫。此中的感情是要我們去品讀的。
孩子,你慢慢來。本是臺灣作家龍應臺的一部集子的。當中的一些文字不斷地回憶了她的`生命。以及她對自己孩子的前所為有的陌生。這樣的感情似乎在《目送》中有些人沒有讀出來。但還是存在了。這些對她永遠鮮活永遠遺憾因而不會消逝的瞬間。充斥了她的生活。每每說到這里,一種情感漫上心頭。仿佛我能讀懂這些亙古不變的點滴。世間的變奏旁如無人地奏起,一路上的行人落了淚。
我的父親一直很孝順。盡管他"百事孝為先"的理念會被媽媽嘲笑。但他堅持著,一人在自己的路上踽踽獨行。奶奶常說要為父親留些東西。但他說"我不會要一分。"文字中的情感或有些不真實請相信我的心靈之河。"嘩嘩"的響著很好聽。我爸爸不希望兩位老人將走之時,躺在床上眼里流著淚有話說不出。這會很折磨我的爸爸。其中的痛楚我能明白。爸爸的花兒還沒落,長輩的山早已屹立。他們的眼神不會帶有期待,只是祈福著:孩子,你慢慢來。
曹文軒先生筆下這樣寫道"厄運中的相扶,困難中的相助,孤獨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脈脈溫馨和殷殷情愛,也是當代孩子們所需要的。"我們需要感謝我們的親朋。他們的抉擇或許很艱難,甚至為我們做出了犧牲。愚鈍的我們感知不了那臉色下或許蒼白,或許純真,或許糾結的心靈…… 人有比鳥飛的更遠的夢想,人有比鳥更華麗的衣飾,人也有比鳥更純熟的思想。卻少了烏鴉反哺時的溫情,墮入欲望的淵藪。他們忘了:終點有這么個人,拂起面龐的白發(fā),分明地說道"孩子……你慢……慢……來!" 他們忘了,你忘了嗎?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相關文章:
孩子你慢慢來經(jīng)典語錄文案11-19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03-06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05-27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02-22
讀后感《孩子你慢慢來》04-22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03-26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0-23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04-25
有關《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04-12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臺讀后感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