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月色》讀后感 推薦度:
- 荷塘月色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荷塘月色》的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1
文章用細膩的描寫,向我們展開了一幅“荷塘月色圖”。從哪里都點明了作者對這兩樣事物的喜愛之情,賦予了它們一點獨特的美感,把兩樣事物經(jīng)過充分融合,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
開頭的自然,早已把我們的靈魂拉入了朱自清的世界,生動的動作與環(huán)境描寫,讓我們?nèi)谌肫渲小=又椭饾u把我們引領(lǐng)到荷塘邊,用他那支述說著美好的筆,寫下了荷花的美麗高雅,葉子的無私襯托,一縷縷沁人心脾的花香迎面飄來。令我們心曠神怡,在冥冥之中又用動態(tài)美來滋潤了你的心靈。對葉與花都給予了一個個“美名”,讓它們形象地刻畫在我們的眼前。
“月光如流水一般”引出了下文中的柔和月光,“又像輕紗的.夢”更平和了我們的心情,似乎可以想象地出當時的宜人景色。寫月光的句子不多,卻向我們展示了“靜”的特點,真是一幅多么美的畫面!讓我不知不覺地聯(lián)想到:天上的月光與我相襯,平和的水面忘記煩惱,只有一個人,在花香之中游蕩,沒有任何束縛,沒有任何憂愁,眼中只有那一望無際、點點星光的美景罷了……
《荷塘月色》帶給人的是一種溫馨,給人一種能凈化心靈似的獨特的美,是一種喜中帶憂的獨特感受。作者用了并不華麗的語言,就向我們渲染出了一幅毫不普通的畫頁,這何況也不是一種美呢?
淡墨細寫,卻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美意;細筆輕描,卻構(gòu)思出主體;和諧契合,只留下一種自然,只留下一種親切。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2
在一份難得的寧靜里,作者感到自由了嗎?請看在這在這如詩如畫的“荷香月色”里,有的是令人陶醉的幽邃,有的是蟬聲和蛙聲無憂無慮的熱鬧,可是作者卻感到“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似乎并沒有自由起來,也沒有“什么都可以不想!笨傔像有一層陰影籠罩在那顆善感的心上,也感到連苦苦尋覓的最起碼的少托也沒有。作者由眼前的荷塘景色,又聯(lián)想到古代的妖童媛女,蕩舟采蓮,艷歌喜游的趣事。那么會想這下該有一刻忘情的了吧?可是,緊接著又來了一句“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比匀皇菗]之不去的“現(xiàn)在,”化解不開的郁情,連古人也不如!
作者由《采蓮賦》有聯(lián)想起也是采蓮的《西洲曲》。“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泵利惖'女子纖手弄蓮子的清新艷影,仍不能使作者流連,仍不能“什么都可以不想!倍恰斑@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作者的情緒變化是惟妙惟肖的。歸根結(jié)底造就了如此心里特征的,是當時的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那么,原來這貫穿全文的,如暈繞霧罩,怎么也揮灑不去的心靈上的陰影和情結(jié),原來是在“惦記著江南。”作者郁結(jié)的是對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不滿的,也只能這樣委婉曲折的流露出來。
就全篇文章來說,從側(cè)面的角度看,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作者并沒有把荷塘月色寫成盡美的仙景。既寫了美,也寫了不美,寫了丑。天上一層淡淡的云,使?jié)M月不能朗照;月下灌木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樹色一側(cè)是陰陰的乍看像是一團煙霧;“路燈沒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通通的這些生動的描寫,既是對現(xiàn)實景物的寫真,也是作者心情的反映。因為作者總惦記著生活中陰暗的一面,所以也總發(fā)現(xiàn)了景中明麗的事物,這也是一種情景交融。
總之,《荷塘月色》這種出身如畫的藝術(shù)處理手法,收到了新奇、精美的表達效果,沒有豐富的想象、敏銳的感覺,駕馭文字的深功力,是難以表達準確的。文章的優(yōu)美精煉,用詞的準確自然,也都非常的突出,尤其是大量的運用,既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和形象感,又使文章富有音樂美。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3
我走近寫字臺放著CD,聽著悠悠的小提琴曲,琴聲的柔美,樂曲的哀愁,使我禁不信翻開了《荷塘月色》走入了書中!斑@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朱自清 ── 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xiàn)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也似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愛熱鬧、愛群居 ── 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里,愛冷靜、愛獨處“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當然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園”。從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內(nèi)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云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著看著,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郁郁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么也沒有!恫缮徺x》、《西洲曲》兩篇文章節(jié)選使我的'心也隨著作者涼了下來,體會著作者的無奈和彷徨。仿佛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CD機的小提琴樂曲漸漸地接近尾聲,音樂停了,我也翻到了文章的末尾。我“看”著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墒窃谖闹形腋苌羁痰母惺艿阶髡邔ΜF(xiàn)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huán)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斗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么一個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
我緩地合上了書本,閉上了眼回想著書中的偉大的民主戰(zhàn)士 ── 朱自清,慢慢地,我睡了,希望夢中再能與荷塘相見。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4
在這個假期,我懷著期待的心情閱讀了《荷塘月色》這本書,在這之中我也閱讀到了朱自清的很多散文:《匆匆》、《春》、《背影》等等。但在這之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荷塘月色》的這一篇散文了。
朱自清——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的渴望,寫出了他對黑暗的舊社會的反對。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銷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我越讀越投入,仿佛自己也看見了當時的畫面:曲折的小路通向幽處,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荷塘旁邊立著一棵棵粗壯的楊柳,月光向大地與荷塘上撒下淡淡的幽光,在荷塘的中間,有一田田的荷葉分散在荷花的周圍,靜靜的仔細觀賞,真是讓人心曠神怡。久久不能忘記:夾著薄云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仿佛不能從這個情景中走出,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我陶醉了……
我“看”著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
我反復讀了許多遍,仿佛每一次都能讀懂作者的一個心情,都能讀懂作者的每一個想說明的道理。朱自清在用這篇文章訴說自己的不寧靜的心境,卻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xiàn)實不同的環(huán)境――荷塘月色。象征性地抒發(fā)了自己他對黑暗的舊社會的反對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我生活在這么一個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中,而作者卻生活在一個戰(zhàn)爭時期,但他也總是無懼無畏,所以我更應該好好的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努力學習、奮發(fā)向上。荷塘月色的美麗使我暫時忘記憂愁,美好生活的期望拉進了我和作者之間的距離。希望以后我有機會與荷塘相見時,也能真正讀懂作者不寧靜的內(nèi)心。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5
剛剛走過朱自清的《春》,迎面我又邁進了他的《荷塘月色》。在朱自清的筆下,一切都變得那么美,美得讓人屏住呼吸,美得讓人陶醉不已。
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是屬于他自己的!想象著,這一片天地屬于他自己,那是多么的自由!是的,一個人在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完完全全是一個自由的人!這就是作者心底的呼聲——拋開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無奈,拋開一切煩惱,盡情享受“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如果我有一方這樣的風景,屬于我自己,我想象不出自己會是多么的雀躍,多么的富有!
朱自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寫地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他的筆下盡情地賞花觀月,迷戀著,陶醉著……看著看著,忽然柔美的月光消失了,四周都是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是那樣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變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他卻什么也沒有,什么也沒有。這時的他是多么的無奈和彷徨,我的心從剛剛的愜意中不知不覺隨著他回到了最初的不寧靜,似乎心底深處被輕輕撥動了一下,空了。
朱自清的景色中滲透著心境,他從去荷塘的途中,走過曲徑、樹木,看到淡淡的月光,產(chǎn)生了淡淡的哀愁;在凝視荷葉、荷花,聞著縷縷荷香,看著如流水一般的月光時,產(chǎn)生了淡淡的喜悅。這種心境,伴隨著我慢慢品讀,慢慢體味。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不正是象征著他的潔身自好嗎?那高寒孤潔的明月,不正是他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的寫照嗎?
朱自清在文章的末尾寫到了采蓮,這時的他開始惦記自己的江南家鄉(xiāng)了!恫缮徺x》、《西洲曲》在他的口中吟誦,心里卻越發(fā)的.思念故鄉(xiāng)。況且采蓮時節(jié)如夢如幻的快樂和幸福更激起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不愿意讓黑暗的現(xiàn)實打破他的夢想,只有在這荷塘月色中獨自回味了。我不禁對他產(chǎn)生了同情,借景托思的惆悵或許只有這無盡的荷塘月色能應和。
走出《荷塘月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這使我感到了朱自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我更能深刻感受到的是他對現(xiàn)實生活的厭惡與憎恨!以景抒情,情景交融,情在景中,情在詩中,情在朱自清的心里……情至意未盡的荷塘上,漂浮著的不僅是輕薄的霧靄,還有他那心中揮之不去,漂浮不散的思鄉(xiāng)情愁……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6
當時正在上課,忍不住的就掉淚了,現(xiàn)在想想都覺得難受,媽媽那時候太委屈了!。此時此刻,你的心輕松了,那么一切的煩惱都會消失。會是她嗎;若心有定,說你好,說你壞,都一樣。真的、那些感覺、還會存在么。
生活,還是需要一些情致的。在月圓之夜里,作者獨自漫步在清華園,所見的景色,都是那么清雅別致:“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傾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恬靜的語言如夢如幻,一動一靜,隱含著一種清麗的文學之美。難怪作者傾心于此,就是因為荷塘的沁人心脾吧。
這樣安靜的夏夜里,聽著蛙聲蟬鳴此起彼伏,靜賞一番荷花——該是多么愜意的.事!清華大學的僻靜角落,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襯托,應情應景,且又是一番享受。
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使人忘記憂愁。文中,我看清了作者的寫作背景——戰(zhàn)爭、硝煙、人民沒有自由。在這樣如此惡劣的條件下,作者朱自清用文字的形式抒發(fā)自己對舊社會的反對和不滿,卻又在荷塘的美麗里忘記憂愁的心事,環(huán)境,真的可以靜心呢。
與作者一起賞花觀月之時,我深深地陶醉了。合上書,此時此刻,對身邊瑣事的困窘、尷尬和懵懂全然消失,只有幾近享受的感覺游離在心。仿佛繁華落敗,觀賞者卻意猶未盡。
睡了,卻正與荷塘相見。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7
今天,我又一次捧起《美文集》,品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那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
老師說:經(jīng)典文章必有雋永之處。但盡管老師點點滴滴講得很透,自己字字句句背得爛熟,那也是“組團游古跡”――知道名勝典故的多,頓悟美景佳處的少。不“咂摸”、“細嚼”、“慢咽”是絕難體味到它那舌底生津、齒頰留香滋味的。其實無需再談作者如何以景色描寫寄托著自己的真情實感,也不必贅述他對語言的巧妙運用。更不用感嘆于文章比比皆是的比喻、通感、疊字等文法典范。我讀《荷塘月色》,品出最多的是文中“三氣”――厚重的“氣韻”、攝神的“氣度”和難忘的是“節(jié)”。
比如讀到:路是幽僻、寂寞的,月和云是淡淡、朦朧的,樹影是參差、斑駁的,樹色是陰陰的,遠山是隱隱約約的,而蟬聲與蛙聲雖然熱鬧,但卻與“我”無緣;接著又想到古人采蓮的盛況,惦起江南,感慨頗多。如此等等,文中的月色既不像江南的清新婉約,又不是塞外的蕭殺悲涼,這樣的韻味、這樣的手筆,“寫的”一波三折、“讀的”一詠三嘆。
再讀到因“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引出去荷塘,賞塘中月色,進而引出江南采蓮的'舊俗,令“我”惦起江南,最后又回到家中。從情到景,復又歸情,是記游,又是抒情。作者卻寫出了思緒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的感情經(jīng)歷。心緒不寧地散個步、又融于平平靜靜的一段景。這般以靜飾鬧,正是舉重若輕的氣度。讀到“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繪出了淡月輝映下荷的美質(zhì)!拔L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以聽覺、嗅覺、視覺相互通感穿雜,令人思維跳躍,聯(lián)想翩翩。這般以鬧飾靜,又是種舉輕若重的氣度。雖不是史家的如椽巨筆,但也如金石家的從容調(diào)度,無論陽雕陰刻,縱橫捭闔間大師氣度躍然文中。
而文章讀來最為難忘的是氣節(jié)。在中國人眼中,月亮寓意著思鄉(xiāng)、團圓、慰藉、溫柔等等,溫馨而純潔。荷花更是以“出污泥而不染”的節(jié)操成為名士氣節(jié)的象征。由此想到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黨勾結(jié)美國,發(fā)動內(nèi)戰(zhàn),美國又執(zhí)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lǐng)美援面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并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舍。”這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后不買國黨配給的美國面粉!笨梢韵氲阶髡咝木w不寧下的走走,卻為何對“荷塘”、“月色”情有獨鐘,這與骨子里的寧折不彎的風骨是有淵源的。
所以,品味《荷塘月色》,就要品出個中的三氣滋味。如果把它比作畫,切勿濃墨重彩,還是淡筆輕勾,水墨淋漓的好,比作書法呢?碑隸太拙重,行草太張揚,最好是蠅頭小楷才顯得精致,如是詞曲,琴瑟喧鬧了些,二胡幽怨了些,最貼切的還是雨中那一縷笛音。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8
讀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感受到:夜晚獨自一人在月光下散步是美妙的。這里既沒有人們的喧嘩,也沒有擾人的`思緒,到處是一片寧靜。從“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塘月色好了”這句話,我想,作者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能舒展心中的喜怒哀樂,能很好的欣賞皎潔的月光,能獨自回想起一些令人愉快的往事……既是一種美妙的享受,也是一種很好的放松。
如果能用放松的心情去享受每一天,我們的一生將更加美好!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9
這是一篇借景抒懷的散文。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睆倪@開頭就可以讀出作者心緒不定,為外面的事情所煩惱,可能就會想方設法去發(fā)泄!昂鋈幌肫鹑杖兆哌^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心情吧!蹦蔷腿ベp月光下的荷塘。在那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一切。
在第三段里“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睆倪@里可以讀出作者渴望一片寧靜的吵雜而復雜的世界,渴望一片言行自由自在的天地。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段寫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干田的葉子!薄叭~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蔽闹杏昧吮扔骱蛿M人的詞突出了視角上的曲線美,把葉子比作舞女的裙,讓人聯(lián)想到少女的翩翩起舞!拔L過處,吹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有著渺茫的歌聲似的。”這句話一開始讀時覺得感官上有些矛盾,不合常理,縷縷清香本是嗅覺聞出來的,然而后面卻說仿佛高樓上有著渺茫的歌聲,歌聲是聽出來的,怎么會有呢,這也許就是文學藝術(shù)寫作的藝術(shù)手法吧,把不同種類的感官功能溝通融合在一起,微風過處,遠處時隱時現(xiàn)的歌聲也和在荷花的香味了,一起讓人神魂縹緲,有著仙境般的感覺!“葉子底下是嘩嘩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背浞职l(fā)揮了朱自清的想象力,因見葉子極美的風致,雖然葉遮住了荷塘,但仍能感受到底下的那動聽的流水聲,因有流水的滋養(yǎng),荷塘才會開得旺盛。這段文章中有靜態(tài)有動態(tài),動靜皆宜,把整個荷塘的景由靜態(tài)寫成動態(tài),給人留下極美至神韻的景象!讓你回味無窮。
整篇文章能讀出作者渴望美,并通過文字構(gòu)建了心中的美!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10
在朱自清的眾多散文中,最令我陶醉而沉迷的,便是這《荷塘月色》了。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月下的荷塘靜如隔世,風輕花香,吸引著詩人的.光顧,同樣也吸引著我的目光。細細觀來,寬闊的荷塘中亭亭玉立著些沉睡的荷花、荷葉,我仿佛看到,月光柔和地鋪在花上、葉上,哪怕是最中央的花蕊,月光也慷慨地灑下她的憐愛,整個荷塘好似籠罩著輕紗,在夢中沉睡?諝庵,淡淡的花香,夾雜著薄薄的霧氣,真是個人間仙境啊。我忍不住就要跳進書中,與那荷花共舞,與那荷葉共樂。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也更見風致了,月光如流水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上……”花兒受葉兒滋養(yǎng),葉兒被流水洗滌,一切的生命源于這水,這脈脈的水,這清澈的水,這細密密的水,而水卻被荷葉朦朦朧朧地蓋住了,使葉子更清更晶了。在這淡月微云之下,我的思緒也忽然想到了“明月清風照綠葉,輕云薄霧映彩荷”這句話,用它來形容這荷塘意境,再合適不過了。
伴著這清香的荷塘,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對美的向往,對寧靜平淡生活的憧憬和對家鄉(xiāng)那種江南水鄉(xiāng)的無限回憶與懷戀。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荷塘月色最新讀后感《荷塘月色》讀后感02-14
荷塘月色作文04-02
荷塘月色教案03-05
荷塘月色優(yōu)秀教案05-25
荷塘月色作文[薦]12-27
荷塘月色的隨筆散文10-10
荷塘月色優(yōu)秀作文03-07
荷塘月色教學方案02-27
《荷塘月色》讀后感04-02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