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精選12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 篇1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我一直比較相信的教育方法,因為教會孩子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讓他們在未來遇到不同的問題時,能夠較為從容不迫的應對。可是當我面對班里這一幫還不會穿衣、甚至還不能自理,每天上學還會哼唧哼唧、吵吵鬧鬧地不肯來上學托班小朋友的時候,我所學的理論知識完全亂了套。開學的第一周都處在哄孩子的階段,秩序與規(guī)則對于孩子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每天最擔心的`是一是戶外活動,怕排在后面的孩子掉隊;二是安全事故,班里有溫柔聽話的小朋友,當然也會有完全聽不進的"調(diào)皮搗蛋王",而這些"搗蛋王"分走了我大半的精力,做老師的斗志蕩然無存。
讀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好似為我趕走了頭頂?shù)臑踉,解開了重重的困惑。書中崇尚給孩子帶去愛與自由,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關于孩子空間敏感期的一章,那里的孩子能夠充分利用感官去探索他們感興趣的空間,你會看到有孩子所在狹小的柜子中,有孩子鉆在大的車輪胎中,有的孩子爬上了高高的體育器械上。這些要是放在我們班,我肯定是會阻止孩子的行為的,而且會美名其曰"這是為了孩子的安全".但是孫瑞雪老師說,老師要相信孩子,他會有自己保護的能力,既然他能爬到那么高的地方,自然他也會有辦法下來。而我總是呵斥孩子的這種探索行為,企圖通過向孩子傳遞"危險"的信號讓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但是可能這樣的舉動會給孩子的心里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我想"授之以漁"也不是一個好方法,但是一味地放任孩子自己探索,不參與他們的成長也一定不是好的教育方法,作為老師,我們要相信孩子,應該盡量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他在一個允許他自由探索的空間內(nèi)成長。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 篇2
最近幼兒園傳閱的一本書名字叫《捕捉兒童敏感期》,剛開始,我連書本都沒有拆封,但是我聽老師們說這本書寫的真的很不錯,值得看看。這個時候才拿出書本來看看,覺得哎呦,不錯哦!往后翻了兩個事例,和我們班孩子很像很像,看了這本書之后,發(fā)現(xiàn)可以了解到孩子很多東西,明白他們?yōu)槭裁磿@樣,各個年齡段的敏感期,印象深刻記在大腦里面。
"成人粗糙的感情有時很難體會孩子細膩的心靈",這句話我很喜歡,我贊成,在與我們班孩子一起相處的日子里,我深深的體會到這一點。我們孩子很愛幫助老師阿姨做事情,他們常常喜歡等待,等待你分配事情給他,有一次,我手頭上的事情很多,我們班的姐姐妹妹就在等老師忙好,就問老師要不要撕字寶寶。她倆就會很安靜的在等待,孩子的`心靈是細膩的。
愛與自由這個教育甚好。有段時間我們班小男生特喜歡帶玩具過來在放學時和好朋友交換,我并沒有干涉,既是放學時間又是孩子的自由,而他們的家長也很配合,都沒有干涉。我覺得這樣的機會能在周圍世界中活生生地去經(jīng)歷與他人的交往,體會各種喜樂和憂傷。這是成長所必需的過程。
這一切的背后,是一個黃金般貴重的概念——敏感期。我很幸運也很開心能參與孩子的敏感期,他們是需要被疼愛的。多給孩子一點微笑,多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huán)境中快快樂樂的成長。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 篇3
最近我正在看一本《捕捉兒童敏感期》的書,它作者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 . 這本書主要是通過一些真實的小案例進行分析,幫助我們新媽媽和幼教工作者更好的陪同孩子快樂的成長。
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中提到了幾點:
1、大人有大人的得失標準,孩子有孩子的取舍。在大人的價值觀中,一個價值的東西就應該換同等價值的東西。但對于幼兒來說,他換東西就是憑自己的喜歡,我喜歡這個東西我就和他換,不在乎物品的價值,這在家長的眼中是不可以的,大人用錢來衡量幼兒的決定,認為這是不可以的,從而否定幼兒所做的決定。這個時候應該支持幼兒。
2、秩序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秩序給兒童以安全感。如果秩序和秩序被打亂,會給兒童帶來內(nèi)在的極大混亂和不是。這是兒童的思維,有時稱為"直線思維".在這點上我認為對我們幼兒教育者來說可以很好地利用孩子的"直線思維"來培養(yǎng)幼兒的各項常規(guī)。
3、大孩子照顧小孩子,不打小孩子,小孩子打大孩子,大孩子不還手,不記恨,這不是教育出的道德品質,而是生命成長之后的正常狀態(tài)。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經(jīng)常就會出現(xiàn)搶東西、打架等等各種麻煩事件。但是讓一個大班的孩子看一個托小班的小朋友這個時候他就有了責任感,有責任照顧好比自己小的孩子,也不會欺負。每次中午吃過飯,下去散步的時候,我們班的孩子經(jīng)常亂跑,我就讓大班的孩子牽著我們班的孩子散步,散步后送回我們教師睡覺,他們都能夠做好這件事情,這不僅體現(xiàn)了他們的責任感,在這件事情中他們也有了成就感。
4、我終于明白,一個沒有愛的幼兒園,無論它多么高級,也能毀掉一個敏感,脆弱的孩子,一個缺乏自由的'家,也很可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愛和自由"對于孩子來說是多么的重要,一個有愛的家,可以培養(yǎng)一個自信的孩子;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的性格。一個有愛的幼兒園,孩子會喜歡來幼兒園,喜歡幼兒園里的老師和小朋友,讓我們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有愛和自由的環(huán)境吧。
印度有一個大師說:"頭腦和頭腦的溝通是語言,心靈和心靈的溝通是感受,靈魂與靈魂的溝通是沉默。這是在《捕捉兒童敏感期》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名言。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 篇4
《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是資深幼兒教育專家孫瑞雪老師所編著,該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的敏感期真實案例,通俗易懂,并針對每個不同個案例作了詳細的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xiàn)象。讀了這本書后,使我清楚地了解兒童成長的規(guī)律以及孩子順利通過各個敏感期的關鍵所在,從而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nèi)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nèi),專心吸收環(huán)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敏感期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質。0—6歲的兒童,而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發(fā)展的孩子,到了6—12歲還會有彌補的機會,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6—12歲期間,兒童必須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huán)境,F(xiàn)實是,在學習壓力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幫助和關懷非常的少。
自己對兒童的密碼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維,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為,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嚴重破壞了孩子自己發(fā)展的探索行為。有的孩子為什么會蠻不講理,因為在執(zhí)拗敏感期的那段時間里,家長沒有耐心的.疏導,認為是孩子任性,對孩子沒有很好的理解、變通……有問題的兒童,如多動的、癡呆的、焦慮的、自閉的等兒童,正是他們的探索活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
常常聽到老師們抱怨說某某幼兒難管難教。當遇到“問題”兒童時,我們是否真正的去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給予關注外,我們是否對幼兒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師們有錯誤的兒童!边@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切特質。除了觀察、了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夠在我們老師的教育下,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讀完書我發(fā)現(xiàn),因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一旦他們意識到,自己就會反省,孩子有自己反省的能力,老師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錯誤,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過程,有時孩子會故意犯個錯誤,用明知故犯的方式來試探老師和承認的態(tài)度,來驗證和體驗愛和寬容的感覺。兒童犯了錯誤是很難為情的,尤其是承認錯誤的時候,如果能讓孩子體面地承認錯誤并改正,那是最好的。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 篇5
在孩子們成長的路上,他們總會有一些非常令人不解的行為,讓家長們?yōu)榇税脨溃热缗罉翘輹r專門走一些不平坦的地方、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或是開始崇拜偶像并內(nèi)化喜歡的角色等等。而作為家長,也許我們會習慣用成人的視野去理解孩子們的世界,殊不知孩子們這些看似執(zhí)拗的行為正是他們成長道路上所避免不了的敏感期。我一直對于怎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些敏感期倍感困惑,讀完了孫瑞雪老師的這本書,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書中提到:敏感期是指在0至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nèi)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專心吸收環(huán)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也曾指出當敏感期發(fā)生時,孩子在內(nèi)心會有一股無法抑制的動力,驅使孩子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chǎn)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力量才會消失。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能知道孩子的'某些行為是這個年齡階段正常的發(fā)展,而不是所謂的調(diào)皮或是性格缺陷。比如我家孩子在某段時間內(nèi)非常注重秩序感,家里的鞋子一定要擺放整齊,如果阻止他這種行為,他會表現(xiàn)地很生氣甚至大哭大鬧。但過了那一段時間,這樣強烈的秩序感就慢慢變?nèi)跸Я恕R虼,在我們觀察到孩子有某些行為的時候,要留意是不是某個敏感期到來,不要隨意阻止孩子的行為。書中提到,如果孩子的許多敏感期被阻礙、被破壞、被推遲了,這些敏感期就可能延遲到成年甚至老年。孩子就長成有各種心理問題、有各種行為障礙的人。
那么我們要怎么來面對孩子們敏感期出現(xiàn)的這些行為呢?書中給出了我們答案:
1、我們要盡可能的陪伴和觀察孩子,并理解孩子的行為。
2、給孩子自由。比如給孩子買回家的玩具,我不會因為玩具被弄壞而批評他,會給予孩子拆玩具的自由,培養(yǎng)他自由探索并研究的精神。孩子有了自由,他就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為有興趣,他會產(chǎn)生專注,這樣他才能把那項東西發(fā)展成他的天賦。
懂得孩子心理固然好,但家長們也可能疲于工作不能很好地去學習和研究孩子的心理發(fā)展。那么我想有一個秘訣和一個方法能讓我們很好地應對孩子的敏感期并和他們共同成長,那就是給予孩子寬厚和淳樸的愛,以及當困惑出現(xiàn)時,我們要和孩子站在一面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和問題站一起去為難孩子。我想家長們做好了這兩點,孩子們就會感受到快樂,孩子快樂就會健康地成長。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 篇6
父母書單里必備的一本,最早接觸這本書是在剛剛工作時,那時的我匆匆看完,沒有特別的感觸。只是在看的時候覺得有趣,像一本解密的書。常常想到原來我小學時愛咬頭發(fā)是因為遲到的口的敏感期!
如今換了一種身份來看感覺太不一樣了。因為有了自己的孩子,就能輕易的將自己孩子的某種行為對號入座了,看的也更仔細了,“孫瑞雪”是中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與心理學專家,這本代表作《捕捉兒童敏感期》她開辦了一所幼兒園,在里面踐行蒙特梭利教學法“愛和自由、規(guī)則和平等”教育精神,并將孩子們在幼兒園中的表現(xiàn),以及家長使用蒙特梭利教學法后的感悟,整理成了一本書。作者就用一個個真實巧妙的案例展現(xiàn)給我們看,全世界的孩子其實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會在特定的時段愛吃手、愛扔東西、愛涂鴉……將蒙臺梭利的理念解釋得淋漓盡致。無論你是否接受“敏感期”這一概念,我們都可以通過這本書更清晰的了解孩子行為與心理的生長規(guī)律。書中的許多案例都十分有趣,哪怕是不怎么看育兒書的人,都把它當成故事書看得津津有味。每一個案例后還有實用的解決方法介紹,讓我們在歡樂之余又對孩子那些看似“調(diào)皮”的行為,多了一份理解與收獲。我女兒(快快)經(jīng)歷了吃手、扔東西、執(zhí)拗、秩序、追求完美、邏輯思維等敏感期,因為之前就讀過這本書,書里告訴我那是孩子在用手探索這個世界。抱著這種理解,我并沒有因此感到特別煩惱和不解,反而是更為耐心的去觀察她的'行為,并且用書里的辦法一點點的去引導,感覺很好用。
大概從重新拾起這本書那段時期,快快(我女兒)進入了排序敏感期,她非常執(zhí)著于排序,那段時間不管是吃的或者是三個遙控器又或者是幾張紙她都要把它們排列好,每到快要擺好一排恐龍或者一排積木時如果這時突然其中的一只倒了,她會氣急敗壞的把其它的推倒然后又重新開始,就這樣循環(huán)直到全部排好后給自己鼓掌,才算完成!我們常常不去打斷她,但在她氣急敗壞時又會小聲的說句,沒關系!再來一次。
在最近一段時間,快快的審美有了要求,前天,她爸爸在給她一塊山楂片之前掰了一小半后,她突然非常生氣,叫爸爸吐出來,她甚至在地上打滾,把那塊山楂片扔了出去,我批評了她和她爸爸但是在那半天她都久久不能平復,晚上當我看到書中92頁時,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她可能是進入審美的那一階段了,她開始要求食物必須要完整了,這個時候是考驗大人耐心的時候,如果理解了孩子細膩,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當作關乎成長關乎品質形成的一次機會,盡可能用心去體察孩子的每一次不滿,我們就能理解孩子,并用適當?shù)姆绞綆椭⒆印?/p>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 篇7
時光飛逝,轉眼半個學期又過去了,荔枝班的寶貝已進入中班下學期了,每天跟他們在一起真的很開心。你不用費心的猜他們心中所想,因為他們就是一面鏡子,生氣了他會怒、會哭、會發(fā)泄他們心中的不滿,高興了他們會開懷大笑,完全不會在意任何人的想法。有時,甚至他們還會跟別的小朋友“打架”,但是沒過多久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兩個合好了,感情好象比之前還好,其實每個孩子每天都在學習,每天都在成長,他們每渡過一個敏感期,說明他們又長大了一點。
有一陣子聽班里的小寶貝特喜歡問為什么,比如“為什么要開燈”,“為什么吃飯前要洗手”“為什么要喝水”“為什么有白天晚上”總之他們的問題千奇百怪,有時你會被他們問的啞口無言,不知如何面對,狠不得自己是一部百科全書。這些都說明寶寶進入了語言敏感期,每個家長在家里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寶寶在某一時期對于某一樣東西特別情有獨,比如有的小朋友看到電視上的一些畫面,一個勁的拉著你說,完全不在意你在干什么,這個時候的家長不要給他們一個玩具或好吃的東西把他們打發(fā)了,這樣你或許會錯過很多。
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給不給別人自己有決定權;拿別人的東西要征得別人的同意,這是兒童交往的主要原則。每次在玩米,玩玩具的時候,經(jīng)常會看到我們班的.小朋友為了一個玩具搶來搶去,老師會適時的來一句,小朋友之間要懂得分享,實在不行就問誰先拿到,要后者征求別人的同意才可以玩。如果在家里有小客人來,小朋友不喜歡跟其它小伙伴分享他的玩具,這時作為家長的你千萬不要因此而責怪他,這就是他正處于“我的”占有敏感期。如果特意強制他,會讓他有恐懼感和危機感。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會慢慢學會和他人分享或交換。
每次上課或睡覺,就會有幾個小朋友咬自己的指甲或吮吸自己的手指頭,比如像Tony,他每次一坐下就會咬手指甲;像Peter,Micheal他們每次睡覺前就會把自己的被角或枕頭拉到嘴巴里咬,每次看到他們濕呼呼的被角,我總是特意制止,還跟他們的家長有交談過,強制讓他們改掉這個所調(diào)的壞習慣,現(xiàn)在才知道這些所謂的壞習慣都是孩子進入了口腔敏感期。
孩子想學就讓他學,不想學就讓他玩?zhèn)夠,作為家長就是每天細心的發(fā)掘他們的每個敏感期,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這樣他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 篇8
這是一本引領讀者了解兒童成長規(guī)律,破解兒童內(nèi)心的秘密的書,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鑰匙,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xiàn)象。 看了這本書,你會知道嬰兒剛出生時喜歡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彩球;還有他為什么愛吃手;為什么喜歡不斷地重復做同一件事情等等。書中舉了很多的案例,從0歲到6歲,以及6歲以后,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和作者精彩的剖析,讓你一點一點的了解兒童的心理世界,很多疑問也不斷地得到解決。
就說說跟我們息息相關的幾個問題吧!班里有幾個孩子特別喜歡用咬人來解決問題,以前總以為他們是兇、是狠的表現(xiàn),覺得很惱火?戳藭胖,原來這些孩子是口腔的敏感期沒過渡好,兒童口腔的敏感期應該是在半歲左右來臨,由于很多的家庭原因會導致部分孩子的敏感期推后。當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時,不必再大驚小怪,只需把他拉到一邊,用平和的語氣告訴他這是不行的,并且要為他提供一些較堅硬的零食,如糖果等,以滿足他的敏感期的.需要,幫助他渡過這個遲來的敏感期。
兩歲左右兒童的自己意識開始蘇醒,首先他會用“打”來表示“他不按照我說的做”,“打”是兒童的心理語言,兒童用打表示“不愿意!”“走開!”,這里打的含義是排除,但這個時期會很快過去,接踵而來的是說“不”,什么都是“不”,做與不做都是“不”。在這樣的重復中,兒童感受著“我”與他人分離的快樂。
每看一次這本書,我都會忍不住感嘆一次:“哦,原來是這樣!”這對我了解孩子真的有很大的幫助,一個個讓我迷惑不解的問題都在書里得到了解釋。
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相對應的敏感期,當孩子的某一個敏感期出現(xiàn)時,我們要尊重孩子,給他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幫助他們好好的渡過敏感期。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 篇9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得不說它真的是以一種簡單案例呈現(xiàn)的方式卻是能直觀讓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孩子的敏感期以及對案例的分析。
從這本書中,我發(fā)現(xiàn)寶寶們的成長原來有這么多的秘密。成長中的寶寶有著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nèi)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nèi),專心吸收環(huán)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而這本書就從四個孩子:暢暢、恒恒、緹緹、毛毛開啟的`敏感期觀察之旅,也開始了我的收獲之旅。
我覺得我們成人對于孩子的一些思維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維,用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為,殊不知自己其實是嚴重破壞了孩子自己發(fā)展的探索行為。孩子在敏感期內(nèi)的固執(zhí)、蠻不講理,老師沒有耐心的疏導,認為是孩子任性,對孩子沒有很好的理解、變通……有問題的兒童,如多動的、癡呆的、焦慮的、自閉的等兒童,正是他們的探索活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而孫老師在這本書中提到了判斷一個孩子是否進入了某個敏感期,看的不是年齡,而是孩子的表現(xiàn),所以孫老師認為蒙氏教師重要品質之一是會觀察,不去干擾孩子,充分給與寶貝們愛和自由的空間。
愛和自由是我們老師所需要的、也是我們還沒跨進這個工作崗位時常掛在嘴邊的,可是等到的真正的情況下,我們還能記得嗎?這時的你是不是只有那句:不能對學生好,他們會騎在你頭上,要兇到讓他們怕你,才是好老師!才認為是真理。這時我依稀記得林劍萍老師在一次教研中也提到過愛和自由,林老師要我每天要抱抱每個寶貝并說“我愛你”,就像孫老師說的“幸福會像空氣一樣包圍著我們!边@件事會成為我成為一名真正的幼兒教師后第一件要做的事。
在這本書中我重點看了3-6歲一些案例,也為我先積累一些處理經(jīng)驗,有些幼兒執(zhí)拗的問題如恒恒一定要拿著影碟穿外套,這只是他怕光碟會被拿走而已,教師此時所要做的只是理解他,然后去變通,這只是幼兒對事物一種秩序的追求;幼兒的色彩敏感期,小班屬于此階段,她們喜歡亂涂亂畫,嘗試不同的新顏色,在以后的繪畫中我就會對此有所了解,給幼兒提供形式、材料的繪畫工具讓其嘗試;語言她們追求完美;她們在用手思考;人際關系也有敏感期等等,都有大量非常典型、鮮活的實例闡述和理論的,讓我讀后既有認識上的提升,又有實踐上的指導。
總之,這本書讓身為教師的我去感受到了幼兒的世界,幫助了我了解幼兒,我們老師所要做的就是在這些經(jīng)驗下去靈活運用到實際的情況中,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愛和自由健康成長,這也是我收獲最多的一個觀念。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 篇10
過去了就永遠回不來,很多事物只能成為回憶,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好好把握。這是看完《捕捉兒童敏感期》的最大感想。
書中將理論與實例結合,將每一個敏感期繪聲繪色得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每一個時刻都是至關重要的,錯過了,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孫瑞雪的這部著作值得我們大家無數(shù)次的翻閱。
各個敏感期孩子的表現(xiàn)都不一樣。當遇到"問題"兒童時,我們是否真正的去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給予關注外,我們是否對幼兒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我們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解決不到實際的問題。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切特質。
作為父母,我們往往會忽略了,也忘記了去幫助孩子,甚至制止了孩子的某些活動,但是我們破壞了孩子的什么,沒有人知道。孩子的許多行為被家長不理解并強行壓制,抹殺或者用愛的名義禁錮了兒童的正常成長。這是我們現(xiàn)在教育最大的誤區(qū)。認識各種敏感期,對于孩子的完整的自己成長至關重要,不要讓我們的愛成為傷害,讓自己的愛成為孩子成長的后盾吧!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 篇11
捕捉兒童敏感期——尤為重要,敏感期是父母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一旦錯失,就不能“亡羊補牢”。當孩子用手,用感官去感受這個世界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全力投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恫蹲絻和舾衅凇芬粫嫔钊氲亟沂玖嗣舾衅谶@一生命現(xiàn)象,讓我了解到兒童成長的規(guī)律,了解到孩子是如何順利通過敏感期,怎樣才能讓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從認知感覺同語言配對開始的敏感期,兒子會對玩具車“情有獨鐘”,隨時手里抱著、口中念著、走在路上看到也要去摸,似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我覺得這是走火入魔的表現(xiàn),其實這是孩子處在建立概念的敏感期,只要他感興趣的東西,他會不惜一切反復進行,以滿足他的心里渴求。
私有意識產(chǎn)生,明確指明“這是我的”,有時兒子會不讓別人動自己的東西,動不動就說“這是我的”,我會解讀為自私,進而譴責兒子的行為,其實,這只是兒子自己產(chǎn)生的表現(xiàn)而已。最后發(fā)現(xiàn)孩子是通過占有屬于自己的東西來區(qū)分自己和他人的,當孩子占有了自己的東西,當這個東西完全屬于他時,孩子才能感覺到“我”的存在,這也是孩子自己誕生的標志。
秩序敏感期會讓兒子表現(xiàn)出“固執(zhí)”,比如玩具車不按從前的位置擺放他就會發(fā)脾氣、哭鬧,出門的時候鞋子沒有擺放整齊自己就要給歸位,有時覺得不可理喻,其實這正是孩子對秩序的.追求,使他開始理解這個世界,理解每個位置上的事物,從而達到和環(huán)境的融合。在這個階段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放慢速度,注意觀察和傾聽孩子,陪伴孩子。
孩子的成長伴隨著一個接著一個的敏感期,我們應該學會耐心等待孩子,會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為孩子開拓一個嶄新的成長環(huán)境。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 篇12
本書深入的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xiàn)象,就如書中所說:“了解了敏感期,父母就可以了解兒童生長的規(guī)律,破譯兒童內(nèi)心的秘密,幫助孩子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并釋放內(nèi)在的新的生命;貞浥畠旱某砷L經(jīng)歷,我恍然大悟。以下我根據(jù)此書對大女兒的成長經(jīng)歷回憶和老二陳譽心處于兒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有一天和爸爸視頻,她一看見他爸就喊:你好老公,老公我愛你!”當時的我很震驚,我一直對她爸爸的稱呼都是爸爸的名字,我就對她說:“這是我老公”,她就跟我爭執(zhí)是我老公。后來我到街上碰到了消防車,她說:“我爸爸也給我買了一個消防車”,我說:“那你爸爸挺好啊,那你爸爸帥不帥”她說:“我爸爸很帥,你老公很丑”。
這表明她對性別、對自己、對異性已經(jīng)有初步的感覺。作為家長和老師,對此不要大驚小怪,一定要平等的、正常的、科學地和孩子交流。婚姻的敏感期,其實是兒童最早開始涉及成人世界的道德問題。當著孩子的面,我不會吝嗇對她爸爸的愛,同時也會經(jīng)常告訴她只有長大了她的老公才會出現(xiàn)。婚姻的`敏感期一般出現(xiàn)在孩子四歲以后,有些在三歲多就進入婚姻敏感期的初始階段。
初始階段的表現(xiàn)是對自己父母的喜歡,孩子對男人或者對女人的首次理解是對自己爸爸媽媽的理解,所以婚姻敏感期到來的時候,我們每一個父母都應該很高興,因為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為孩子建立更好的婚姻觀念,為孩子建立更好的愛的觀念和豐富的情緒!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后感】相關文章:
《捕捉兒童敏感期》心得體會04-01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04-30
《捕捉兒童的敏感期》的讀后感04-04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10篇)02-26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10篇02-25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精選28篇)05-08
育兒書《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范文通用06-07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心得(通用15篇)05-08
捕捉幸福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