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后感作文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lián)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jīng)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yǎng)人的教科書、素質(zhì)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我選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fā)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于在孩子們那里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tài)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nèi)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著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么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nèi)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yǎng)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而它的實現(xiàn)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diào),用飽滿的熱情激發(fā)學生求知的動力。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校里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們認真聽著,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nèi)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復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nèi)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墒牵谧x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nèi)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nèi)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zhì),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nèi)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xiàn)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nèi)容的本質(zhì),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fā)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獲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后感作文】相關文章: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后感01-12
蘇霍姆林經(jīng)典語錄03-08
蘇霍姆林的經(jīng)典語錄11-11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03-31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薦03-31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集合03-31
推薦《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06-14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通用20篇)06-14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4-14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