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作文
道德準則的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
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大多數(shù)的孩子就開始接受第一階段的思考訓練,直到成年后的行為幾乎都以“不惹麻煩”為基本原則。這以恐懼為基礎(chǔ),而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xiàn)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么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
孩子們因為良好行為而得到獎賞之后,就會大大提高重復我們所認可之行為的可能性。這個主張當然有其真實性。無論獎賞是糖果、玩具,還是延長體育活動的時間,在眼前晃呀晃的獎賞的確是良好行為的有力誘因。
但警惕為了“成效”而患了這種“獎賞癥候群”。比如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行為的做法就很危險了。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給予獎賞。
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
大多數(shù)人無法抗拒這類現(xiàn)象,孩子們的取悅會讓你自我膨脹。讓人這是最完美的狀態(tài)。但為父母努力的念頭給孩子們帶來更大的壓力。許多小孩迫切希望取悅父母,甚至按照家人的期望選擇大學和主修專業(yè)。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成為備感沮喪、厭惡工作的人,他們無法了解為什么自己對生活如此不滿。不過,至少他們曾經(jīng)為取悅某人而努力過。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guī)則
最近很流行第四階段的思維。參與制定規(guī)則的孩子比較愿意遵守規(guī)定。事實確實如此。這是一個承諾投入的原理,當自己從一開始承諾愿意去做(必須是真心的),就會努力去遵守承諾。但并不是所有的規(guī)則都是必須的。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
不論是對兒童或是成人,第五階段都是很難企及的。能幫助孩子們對周圍的人產(chǎn)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小說中,阿坦克斯給他女兒斯各特一個忠告,恰如其分地闡述了第五階段的思維:“你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除非你能進入他的身體,用他的身體行走!
身體力行,是一種體貼,親身去體驗對方所需要的付出。做出來比說出來的態(tài)度更有說服力。我試著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看到我所秉持的觀點。
第六階段思維范例
能過獨立思考和行事,不為他人和社會的觀點所左右,擁有自己的行為準則。
但如果歷史課本上的人物在思維上從未獨立思考過,那么當中有多少人要被除名。我是這么教學生的:規(guī)則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們最景仰的英雄當中,有許多人之所以能成就偉業(yè),正是因為他們不守規(guī)則。圣雄甘地(Gandhi)沒有遵守規(guī)則,美國黑人民權(quán)運動之母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也沒有遵守規(guī)則。英勇的勞工領(lǐng)袖們打破了規(guī)則,幫助其他勞工。
他們的行為不是取決于恐懼、取悅他人,或是規(guī)則;他們已經(jīng)有自己的一套行為準則。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作文】相關(guān)文章:
讀第56號教室奇跡心得體會06-15
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心得體會06-15
《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讀后感作文10-12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9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03-21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6
《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讀后感10-06
第56號教室的奇跡2讀后感作文03-24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作文范文10-08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書心得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