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下學期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
20xx——20xx學年下學期,教科室的工作將秉承“傳承創(chuàng)新、和諧奮進”學校精神,以“弘揚特長、多元發(fā)展”辦學理念為指導,努力踐行學校教育科研“低站位、高視角、多渠道、重轉化”的推進策略,充分發(fā)揮三大教科研管理機制——兼職教科研員制、過程性課題督導制和科研評比量化制的作用,全面推進教育科研工作向縱深方向發(fā)展。
一、創(chuàng)新學校教育科研工作模式
新學期教科研工作將遵循“低站位、高視角”推進策略,構建校級課題與省市級課題雙軌管理模式。校級課題“低站位”,貼近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實際,講求“接地氣”,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省市級課題“高視角”,立足學校發(fā)展,認真研究全國“十三五”教育科研規(guī)劃、及省市教科所課題研究的方向,將二者結合起來開展研究,重在提升廣大教師科研能力及教育教學水平,重新審視、明細培養(yǎng)目標,創(chuàng)新學校育人模式,從更高層次上整體推進學校的辦學水平和現(xiàn)代化發(fā)展。
1、開展“一組一課題”工作
為確保校級課題的扎實進行,教科室將組織各教研組開展“一組一課題”工作。寒假期間老師們思考、提煉學科教學活動中有價值的共性問題、難題,可以不大,但必須接地氣,切合學情,把它作為教研組新學期研究的課題,開學時申報立項;然后老師們各自在自己的課堂上開展研究,采取策略,并把它作為平時教研交流的一個內容;期中考試后教研組內開展經驗交流,教科室開展過程性督導;期末進行總結評比
2、積極申報省市級課題立項
在校級課題的基礎上,積極引領教師認真提煉教育教學實踐中更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同時認真研究省市教科所課題研究的方向,將二者結合起來,申報省市教科所課題。加強教師教科研理論研修和技術操作性培訓,增強科研意識,盡可能使老師們都有課題,都會開展課題研究,會撰寫研究報告與論文,不斷提升老師們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3、推進教科研成果轉化工作
新學期,我們將考慮出臺《鄭州市第十八中學教科研成果轉化辦法及獎勵制度》,通過組織“課題課”“課題社團活動”“課題德育活動”等活動來促進教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與推廣,不斷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扎實推進教科研常規(guī)性工作
1、切實做好名師工作室工作
充分發(fā)揮名師工作室在科研、教研、教育教學、課程研發(fā)與實施等方面的的輻射作用:一是以名師工作室的教科研帶動各學科組的教科研,在教科研的方向和具體操作規(guī)范上給予指導和引領;二是發(fā)揮名師、骨干教師業(yè)務特長,為師生開講座,上觀摩課、引領課;三是發(fā)揮他們的人脈資源優(yōu)勢,引進校外專家來我校開展業(yè)務培訓和指導,提高教師科研和教育教學能力。完善名師工作室的各項管理制度和檔案建設。做好學校名師工作室的對外交流工作,汲取他人精華,提升自己整體的水平與能力,同時也借此擴大我校在教育科研、教育教學方面的積極影響
2、完善學校博客網站的建設
繼續(xù)加強校園博客網站建設,使之成為促進教師自我反思、學校教科研工作、教師發(fā)展、教育教學改進的有效載體。要求教師及時記錄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經驗、反思、心得體會等;教科室由專人每周進行一次檢查和公示,對老師們起到督促激勵作用;對優(yōu)秀博文刊登在校報《心之泉》上或推薦至《鄭州教育科研》發(fā)表;在學校舉辦博客大賽的基礎上,積極組織老師參加鄭州市博客大賽,讓老師們的有益經驗和成果得到更為廣泛的切磋與交流
三、切實做好教師培訓組織工作
嚴格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做好骨干教師、信息技術、各種學科培訓組織工作,力促教師做好自身專業(yè)學習與業(yè)務自修;按照省教育廳及市人社局要求,做好教師繼續(xù)教育的登記報名、學習管理、成績考核、學分認定、辦理證件等工作;開展好新任教師崗前培訓,使他們盡快熟悉學校教學常規(guī)工作的流程與范式,盡快適應、勝任本職所賦予的各項工作任務,加快學校整體師資隊伍建設。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力促科研興教,科研興校;做好教師培訓,不斷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和業(yè)務能力。雙管齊下,為學校辦學能力和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與發(fā)展,發(fā)揮最大的效能,是教科室新學期工作的初衷所在,我們當全力以赴!
【下學期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學校教科研的工作計劃03-01
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11-24
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10-16
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14篇02-23
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15篇)11-27
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15篇06-09
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匯編8篇04-07
學校教科研的工作總結06-09
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匯總十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