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播稿(要求)
文學大師老舍說過:“書面上美好的字,不一定在口中也是美好!侠,說說,切莫冗長’!大概不如說:‘老李,說說簡單點’!后者現(xiàn)成,容易說,容易懂!睆V播稿的語言要口語化。口語要求寫“話”,而不是寫“文”。
這個“話”不等于日常生活中說的話,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話是以達意為主,僅有層次而不講究結構、語法;口語化要求的“話”,既要達意,又要有層次,更需要嚴密的結構,語法上要更加完整。但這個“話”又不同于書面文章的語言。它要求句子短,語法結構較簡單,文字更精煉。它是介于日?陬^語和書面語之間的一種“話”。
教育家葉圣陶讀到廣播稿的語言時說:“上口順耳的稿子就是意思明白通暢的稿子,人家不必花費無謂的力氣就可以了解,而且決不至于發(fā)生誤會!彼髮懲旮遄印白约汉煤脙耗钜槐,就是自己來檢驗一下,寫下來的那些語言上不上口,順不順耳!遣辉趺瓷峡冢辉趺错樁,必然是語言有毛病,就得修改!薷某墒裁礃觾翰帕耸履兀康阶约簼M意,認為上口順耳為止!
因此,好的廣播稿主要是靠嘴念和耳聽來判斷。廣播稿還要做到順心,以前寫廣播稿往往以教育者自居,把聽眾看成學生,容易出現(xiàn)教訓人的口氣。江蘇曾有個農(nóng)民買了收音機聽了一段時間后,氣憤地說:“我花錢買了‘爹’回來了!”意思是,收音機就像‘爹’一樣,以教訓兒子的口氣對待聽眾。
由此可見廣播稿要做到順心,就要尊重聽眾,平等待人,不能居高臨下地說教,要把思想教育滲透在事實的報道中。廣播語言要親切、中聽,多用談心的口氣,商量的口氣,少用“必須”、“應該”等命令式口氣。(節(jié)選自《應用寫作》月刊1995年第7期《廣播稿語言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