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恰同學少年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起初聽到《恰同學少年》這個電影名稱的時候,我立刻想到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中的“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那時就有點奇怪,這電視劇怎么起一這樣的名字?肯定和毛澤東有關吧!后來,我便懷著一種崇敬而又好奇的心情去細細觀賞、品味它。
該劇是一部關于做人、立志題材的紅色青春偶像劇。它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主要表現(xiàn)背景,展現(xiàn)了二十世紀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優(yōu)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愛情故事,同時塑造了楊昌濟、孔昭綏等一批優(yōu)秀教師形象,深刻揭示了“學生應該怎樣讀書,教師應該怎樣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關的現(xiàn)實主題。
當我把這部電視劇完完整整地看下來,內心深處便有一股激情在涌動,在沸騰,久久不能平靜。我深深地為當年那氣宇軒昂、胸懷天下的少年學子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充滿朝氣的青春活力和豪邁的革命氣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時代偉人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非凡的風采。他們在對待學習、做人、立志等方面以其典范式的態(tài)度和行動感染激勵著我,令我激情蕩漾,熱血沸騰……但在崇敬之余,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現(xiàn)在的大學生……
現(xiàn)在的大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做人、立志方面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原則和目標,他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應該干什么,對前途、未來很迷茫,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枯燥的大學課程令他們乏味,所以成天把“無聊”掛在嘴邊,便想尋找一種脫離現(xiàn)實的刺激,于是乎網絡游戲便成了他們迷戀的理想場所……這樣,一些大學生在自由的大學生活中逐漸迷失了自我。
誠然,當前的教育制度、不合理的課程設置和現(xiàn)行的大學教育管理制度有其難以推脫的責任,另外,物欲橫流的競爭環(huán)境使整個社會都變的有點浮躁,有點物質化,有點拜金主義。但是,這只是一個客觀原因,大學生成才的關鍵在于自身的自制與勤奮,畢竟,大學校園中也不乏棟梁之材。但是為什么經過四年的大學生活以后會有良才與庸才之分呢?
我想到了一個關于大學生的比喻:大學其實是一個“豬欄”,大學生就是里面成長的“豬崽”,老師們則是“飼養(yǎng)員”。大學給每個人一樣的“豬欄”,“飼養(yǎng)員”也公平地給每頭“崽豬”同樣多的飼料,可四年后“豬崽們”的出路卻各不相同:有些被送去進行加工制成上好的“豬肉成品”,有些直接被投入市場作“精肉”暢銷,有些卻因為銷路不暢而臭掉,而有些卻因為四年間只汲取了少量的“飼料”導致體型瘦小而出不了"欄"。
這個比喻雖然有失妥當,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還是比較貼切的。自由的大學生活在客觀上形成了一個大學生的自由競爭空間,強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從而努力發(fā)展成為當中的佼佼者,引領競爭潮流,收獲甚多,而弱者則不能正確為自己取材,從而畸形發(fā)展,在自由競爭中處于可悲的地位,收獲甚少。
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先輩們?yōu)橹腥A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獻身,他們共同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讓國人過上了當家作主的日子,F(xiàn)在,中國正處在一個最關鍵的奔跑、飛躍時期,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學生們,你們還在彷徨什么?你們還有時間去“郁悶”、“無聊”嗎?你們應義不容辭地擔當建設祖國的重任,奮發(fā)圖強,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退一步從自身上來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人生何其寶貴,青少年時代又是塑造自身的最關鍵時期,現(xiàn)在如果不努力,那到老時真的就只能“徒悲傷”了!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古人的諄諄教誨我們不能輕視。青年們應該是有理想、有信念的一代。青年,應該“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陶冶其情操”。同學們,努力吧,在這最寶貴的時刻!做有抱負、有理想的青年,讓自己的青春、生命多一點豪邁與激情吧!切莫做等閑之輩,否則到老時只能感嘆歲月的蹉跎,悔恨曾經的虛度年華、碌碌無為,只能“空悲切”了!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相關文章:
“恰同學少年”寒假同學聚會活動策劃書01-26
恰同學作文02-18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11-13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13篇05-06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15篇11-14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5篇11-14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15篇)12-04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2篇11-22
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后感范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