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觀后感(通用12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十八洞村》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八洞村》觀后感 1
一直對沈從文《邊城》中所描繪的美麗湘西無限向往――綠水青山,質樸人兒,美麗愛情,而觀看《十八洞村》后,綠意盈盈的湘西風光再一次驚艷了我的眼眸,造物主豈一個厲害了得?
器宇軒昂的大公雞在昂首高歌,風過微瀾的梯田隨處可見,炊煙裊裊中的村落靜謐祥和,還有錯落有致的水稻秧苗,無處不在體現(xiàn)著綠意融融的青山環(huán)繞下的十八洞村,如世外桃源般讓人有種安心舒適的美。
餐桌上的紅辣椒,酒缸旁的白漏斗,銀色的配飾,舞動的彩綢,還有王學圻種的老稻米和陳瑾泡的小酸魚,以及香味撲鼻的苞谷酒,都讓人在視覺的震撼后,味覺又得到充分鮮活,全身感官細胞都隨著電影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新奇興奮。
是的,景色很美,民風也很樸。遠離了城市的喧囂,一舉一動都是靈動的詩意。喝杯絕交酒意味著老死不相往來,趕集時遇到中意的姑娘就踩腳相親,高興抑或悲傷都要大口喝酒放聲高歌,可謂是放浪形骸。
電影中堅持務農(nóng)的男主人公楊英俊,孫女“小南瓜”患病,同時堅持在家守護農(nóng)田,最后成了村里貧困戶。但他和妻子始終沒有坐等扶貧,而是知“恥”愈勇,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打起了扶貧攻堅戰(zhàn),帶領“楊家班”,走向共同富裕。而影片中楊英欄(楊懶)一類人在被評為特困戶后,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可見真正的脫貧是要先思想脫貧,精神脫貧。
十八洞村雖是小村莊,楊英俊也只是小人物,但從他的脫貧奮斗史卻折射出很多閃光點。首先,他的精神豐滿,自立自強,始終堅持,不拋棄不放棄。對于孫女的患病,始終不放棄治療,即使步入貧困行列,這是愛與徳;恥于坐等扶貧,接受資助,這是自立與自強;熱愛土地,動員鄰里鄉(xiāng)親,共同致富,這是眼界與團結。
“人生一輩子,過完了都要走,只有土地不得走。”
還響在耳畔。是的,很樸實的一句話,很多根本的'東西是一直被我們忽視卻也是很重要的東西。土地承載萬物,于影片中的楊家班而言,可以種植水稻,養(yǎng)活家人,是脫貧的基礎。發(fā)展需要資源,發(fā)展需要認清劣勢與主動出擊。這在楊英俊身上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土地是他邁向富裕的橋梁,沒有足夠的土地,那么就要去開墾,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起來的薄田土壤,而這并不是只是垂手室內(nèi)就可以完成并實現(xiàn)的。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掉兩個很重要的點:創(chuàng)新與堅持。電影中種老稻谷、開網(wǎng)店等恰恰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體現(xiàn),有了創(chuàng)新,才能為發(fā)展注入新鮮血液,這也正應了百花齊放,各展所長的道理。
荀子《勸學》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果沒有日復一日的堅持,沒有始終如一的奮斗,任何理想和藍圖都是空談,只有如楊家班一般的切實的為了目標付出不計其數(shù)的努力和汗水,才能水滴石穿,玉汝于成。
所有行動都是思想驅使并達成的,因思想成就人的偉大。于生活中,我們是否目標明確,像楊英俊一樣,擁有敏銳的感官,關注身邊,把握機遇?于求知求學中,我們應反省自我,是否如楊懶一般,得過且過,不求甚解?于臨床實踐中,我們是否有腳踏實地,積極鍛煉操作技能,始終注意提升自己醫(yī)學人文素養(yǎng)?
成功都是99%的汗水和1%的汗水的完美結晶,時間也正如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是有的。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精神不能缺鈣,求學不能松懈,夢想不能妥協(xié)。
《十八洞村》觀后感 2
影片《十八洞村》以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戰(zhàn)略為故事背景來講述的。故事中十八洞村退伍老兵楊英俊和幾個堂兄弟家均為精準識別的貧困戶,面對現(xiàn)狀,他們雖心態(tài)各異,但是內(nèi)心深處都有改變命運的期盼。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楊英俊帶領楊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決心打一場脫貧攻堅戰(zhàn),在追求生活脫貧的過程中,他們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脫貧。
首先影片中展現(xiàn)出了十八洞村的別樣風景,小雨淅淅瀝瀝的鄉(xiāng)間小路,巍峨崎嶇的峭壁以及層層疊疊上遠山的梯田都是美不勝收,叫人依稀嗅到了那里最純美的氣息。那里更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旅游景點,十八洞村得名也是因為十八溶洞,洞內(nèi)景觀奇特,神態(tài)各異,巧奪天工。然后除了美麗的風景,影片還讓人體味到了苗族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原汁原味的保存著他們獨特文化生態(tài)。遇到高興的事情,全村子的人都來慶祝,打鼓、唱民謠等,這是他們的傳統(tǒng)。還有“喝血酒“也是他們獨有的風俗,在影片中村子里為了修路,需要占用楊家兄弟楊懶的土地,起初他是答應的,因為他平時也是很懶的.種地,后來考慮到他除了那片土地別的什么也沒有了,年紀也不小但是還沒有找到結婚對象,沒有土地,那就更討不到媳婦了。村民們給了他兩個選擇,第一把土地貢獻出來修路,第二就是”喝血酒“,喝了血酒就意味著與整個村子斷了聯(lián)系,從此再也不來往。楊懶左右為難,多虧楊英俊帶他走出了困境,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那里的村民都是非常自然、樸素,遇到事情無論是高興還是難過,他們有自己的解決方法,更能感覺到他們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和當?shù)氐娘L土人情。
影片中跟美麗風景、淳樸風俗可以媲美的還有一份剛強不屈的精神。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戰(zhàn)略,楊家兄弟一家被扶貧隊列為其中,成了貧困戶的一份子。起初楊加幾兄弟沒有在意,唯獨退伍老兵楊英俊很生氣,他不想成為貧困戶,也不想拖累國家的后腿。身為退休老兵的他有著剛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雖然已經(jīng)年過半百還帶著一個從小得了腦炎的小南瓜,但是他依舊不屈于現(xiàn)狀,一心一意的種田來跟“貧窮”作斗爭。在扶貧隊小王的幫助下,楊英俊找到了一片七八十畝荒廢的礦渣地,他決心填土種糧。說通了楊家另幾位兄弟一起做這項工程。山里沒有機械,他們靠草筐一點點向礦渣區(qū)送土。楊家?guī)仔值苈德禑o為的生活,在楊英俊的帶領下他們每天變得很充實,古有精衛(wèi)填海,今有楊家兄弟填土造田,不試著去做,永遠都不會有奇跡的出現(xiàn)。電影里講述的就是他們普通的生活,真真實實的通過大銀幕展現(xiàn)在了我們的面前,滿滿的正能量,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英雄,只是他們默默無聞。
《十八洞村》美麗的鄉(xiāng)間山野,地地道道的風土人情以及那一份不屈的信念,讓我們?yōu)橹袊@,置身在繁華都市的我們是否早已忘卻了鄉(xiāng)間的那一份純真?础妒硕创濉,品那一抹鄉(xiāng)情,感那一份初心。
《十八洞村》觀后感 3
自有了人,便就有了貧窮。從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到高樓櫛比、智能生活,人類生生不息地向著一個叫做幸福的地方跋涉,通往幸福的道路有很多個名字:艱辛、勇氣、毅力,甚至隱忍、屈辱、血淚。
當把貧窮換寫成“貧困”,眼前浮現(xiàn)的是迷茫黯淡的雙眸,是驚慌畏懼的神色,是得過且過、破罐子破摔的心境,是游手好閑、好吃難做的生活狀態(tài),是臟亂不堪、無處下腳的家庭環(huán)境,是我見到的接觸的每一個貧困群眾。
網(wǎng)上說,貧窮可以限制一個人的想象力,而貧困,則具有更大的、陰煞的力量,它能夠限制人性中的美好光輝,把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抖露出來,表現(xiàn)為愚昧、自私、貪婪、懶惰,“三觀”扭曲、親情變態(tài)、愛情變味。至親可以揮舞著鐮刀,化身青面獠牙,見面就要奪取性命的魔鬼,不能行孝膝下,反要抱頭鼠竄。至愛為了一口食糧,不得不咬牙流淚拋開兒女情長、舐犢情深,擠在洶涌的人潮中,從車窗爬進火車,背井離鄉(xiāng)、孤獨漂泊。這般猙獰恐怖,卻是深度貧困地區(qū)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影片開頭,是一方令人心馳神往的桃花源,層巒疊嶂似仙境、梯田蜿蜒繪丹青,鵝黃接晴翠、雄雞啼曉日。只是,只是扶貧干部的汽車要“背進去”,全場嘩然,笑著笑著心里就泛起了凄涼酸楚,在現(xiàn)代文明的春風吹不到的角落,有著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這份責任,不僅需要成千上萬的扶貧干部去扛,更需要貧困群眾立志、立身、立行。
十八洞村貧困戶楊英俊拒絕被公家識別為貧困戶,這位曾是戰(zhàn)機維修師的老兵認為,讓國家為自己扶貧是一種恥辱。就是要脫貧也得靠自己的力量。因此他扯掉了扶貧工作組在他家門框上釘?shù)呢毨襞婆,工作組的小龍也由此被認定工作不合格而離開十八洞村回了城。接替他的小王與楊英俊接觸后,深深被楊英俊的'人格所吸引。
在族中頗有聲望的楊英俊,在象征著政府扶貧代表的小王的幫助下,通過各種方式把楊懶、楊英蓮等各懷心思的貧困村民們組織起來向貧窮開戰(zhàn)并最終脫貧。
電影《十八洞村》實際上是更高的一種示范性的現(xiàn)實,一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象征。是全中國所有通過“精準扶貧”政策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的新農(nóng)村農(nóng)民生活的寫照和象征。
影片通過立體地刻畫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十八洞村民的形象,給我們展示了十八洞村的人們在時代大背景下的生命軌跡和心靈歷程。
影片的結尾,許多打工的人們背著行囊,行進在回家鄉(xiāng)的路途上。父老鄉(xiāng)親在展開雙臂迎候著他們。這是電影給予我們的一個詩意的暗示:農(nóng)村需要變化,土地需要農(nóng)民的呵護。但這已不是歷史的簡單重復,而是富裕起來的新農(nóng)村新生活的開始。
《十八洞村》觀后感 4
《十八洞村》講述了軍人楊英俊在退伍后沒有和戰(zhàn)友一起出去打拼,也沒有像村里其他人一樣外出打工,而是緊緊守護著自己家鄉(xiāng)的那片故土,守護著自己的妻子和智障的孫女小南瓜,用祖輩留下來的田地和插秧經(jīng)驗,在家鄉(xiāng)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務農(nóng)的故事。
楊英俊為了給孫女治病而返貧,當被識別為貧困戶時,相比于其他人的開心,他卻顯得格外的焦慮,他回到家中重新認識自己,不甘心當貧困戶,甚至想把貧困戶的牌子摘掉,認為自己務農(nóng)一輩子,最終還被識別為貧困戶,這是一件可恥的事。秋林鎮(zhèn)顯頭村第一書記張少華說:“當我看到這里時,由衷的欽佩這位老戰(zhàn)士,因為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甘愿做貧困戶等待國家的救濟而不愿自己去努力,甚至把黨的好政策錯誤的當成了養(yǎng)懶人的政策,爭著當貧困戶、低保戶等,但是國家的幫助只是暫時的,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認為楊英俊的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雖然貧困、艱苦,但他不甘落后,不想拖國家的后腿!薄胺鲐毾确鲋尽,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困難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斗志和勇氣。為此,扶貧工作隊的小王認為楊英俊正是有這種斗志和勇氣,讓他當他們楊家族的班長,帶領楊家班立志、立身、立行,一起與“窮”打一場脫貧攻堅戰(zhàn)。
在與楊家班一起商討下,找到了真正貧窮的首要原因是沒有土地。于是,扶貧工作的小王在網(wǎng)上找到了一片上百畝的煤礦地,這讓扶貧工作隊看到了希望,讓楊家班看到了希望,因為很少人會覺得礦地可以用來種地,即使知道能作為耕地的時候,也很少有人愿意去利用它,但是楊家班的人做到了,他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楊英俊帶領楊家班在荒地上一起填土造田,改造尾礦,解決了地少人多的矛盾,人工造出大片人工田,吸引了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員都回家,造福家鄉(xiāng)。他既改變了自己的境遇,更改變了楊懶、楊三金的精神面貌,讓他們當回了"農(nóng)民的樣子"。
不管是貧困戶還是我們?nèi)魏我粋人,首先要重視的是精神脫貧,沒有誰生下來就要不如別人,不要放棄向上的希望,使貧困戶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摘掉貧困的帽子,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我們作為基層工作者也應當像小王一樣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要和片中的主人公一樣有不懼怕任何問題的決心和毅力,要像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的雄雞一樣,永遠志氣高昂,永遠朝氣蓬勃,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奮勇向前,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十八洞村》觀后感 5
之前許久沒有看過電影了,最近的這次就是單位組織觀看《十八洞村》。
甫一看名字立即就聯(lián)想到了湖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脫貧攻堅工作。電影一開,果不其然,任務式的觀影總是讓人提不起興趣,所以剛看開頭的時候是存著幾分漫不經(jīng)心和無所謂的,但是隨著畫面的徐徐展開和劇情的不斷發(fā)展,我逐漸看到了湖南山鄉(xiāng)所保有傳統(tǒng)、溫情、質樸、堅持,以及最重要的底層困難群眾苦苦維護的體面和尊嚴,一樣樣無不令人動容。
雨后一片空靈、鮮綠、清新充滿桃源氣息的梯田,阻斷村里村外車不能進的'山間小道,反復出現(xiàn)的雄赳赳氣昂昂抖擻精致羽毛來回踱著大步好似巡視王國一般的傲然獨立的雄雞,村委會高高懸起的不斷增加的被褥鋪蓋,為救自家豬崽不顧安?P繩而下的殘疾人老楊,身體永遠板直雙目堅定有神的楊英俊,堅持不住的年輕包村干部,等等等等,這一切要素激蕩交融完美敘述了十八洞村的扶貧故事,以及最核心的楊英俊的自尊自強和艱苦奮斗。
片中最令我動容的兩句話,“我楊英俊辛辛苦苦種地幾十年,到頭來種成了貧困戶”“小南瓜,我們永遠守著你。你活一歲,我們活五十歲;你活五十歲,我們活一百歲;你活一百歲,我們活一百五十歲”。頭一句自嘲深刻反映出了楊英俊的無奈不甘和深藏心底的尊嚴,后一句看似輕松實則沉重的童謠般的誓言描繪出了麻妹夫婦對小南瓜不離不棄的大愛和擔當。
貧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失去奮斗的方向,失去活著的勇氣和尊嚴,失去對生活的摯愛,踏著所幸的是,楊英俊夫婦有志有愛有夢,有勇氣和決心面對這一切,改變這一切,足矣。魯迅先生曾說過,真的猛士敢于面對慘淡的人生,或許楊英俊就是我們的猛士,如片中特寫的雄雞一般,永遠羽毛鮮亮儀態(tài)方正,敢于櫛風沐雨迎難而上,盡管步履艱難卻從不回頭永不屈服的猛士。
《十八洞村》觀后感 6
最初知道湘西的風情,當然是老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其中的彪悍剛強讓人印象深刻。再后來,就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那里的湘女多情而又深摯。如今,再看到從原生態(tài)到迎接現(xiàn)代化新農(nóng)村的《十八洞村》。過去一百年間的湘西,就好像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壓縮版。十八洞村是在深山里的四個自然村寨的總稱,農(nóng)民靠天吃飯,過著傳統(tǒng)的田園生活,也許在某些人眼里這邊是詩與遠方,但在具體生于斯長于斯的人來說,這也是命。絕大多數(shù)家庭在貧窮、溫飽的邊緣,小康貌似并不多。很可能多了一張嘴吃飯就能從一般化的農(nóng)家到精準識別為貧困戶,更不用說那些殘疾人、懶人和無能力者,《十八洞村》是中國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qū),但說實話在老少邊窮地區(qū)又屬于基礎較好、可以改造的山村。電影開片之初,天上飛過金鳳凰,唯有人與自然的和諧之境才有傳說中的神物出現(xiàn),當然這也為脫貧致富提出了悖論式挑戰(zhàn),絕對不可能再通過污染式發(fā)展來實現(xiàn)。
湘西梯田上勞作的苗族,千百年來不會有太多生活的改變,很有老子所說的“小國寡民”和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的小環(huán)境,在旁觀者眼中,他們的生活素樸、精神純粹而情緒平和,其實在當?shù)厝说囊暯强磥,他們的恬淡和滿足、生氣和憤怒,也一樣有著足夠的不一般。毫無疑問,從GDP角度和生活方式來看,他們處于地球村的邊緣。在20世紀,可以說社會無力對于山區(qū)進行幫扶,貧窮在中國屬于普遍現(xiàn)象。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即將進入發(fā)達國家的門檻前,政府推出精準扶貧計劃,對于特困家庭進行托底。只有貧困戶的提升收入,基尼基數(shù)的敞口才不會闊張,更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立,往大了說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充分必要基礎。
任何政策都需要當?shù)鼗鶎痈刹康膱?zhí)行,以及農(nóng)民對于政策的理解和實踐。個人的命運,既需要制度的保障,更要自我奮斗,電影《十八洞村》中的王學圻,是復員軍人,曾經(jīng)出去看過世面,也回歸老家很久,大抵上可以看做是《烏龍山剿匪記》里的解放軍戰(zhàn)士或者沈從文小說里的在地軍人,他的老當益壯不屈服于命運,就可以看做是中國農(nóng)民與窮的戰(zhàn)爭的象征。共同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改革開放時代的硬道理,不讓每一個家庭落后于時代,從根本上杜絕貧窮的夸大,十八大以來的扶貧計劃希望在數(shù)年內(nèi)徹底將貧苦戶的帽子摘除。山清水秀的十八洞村中的窮人,要想改變面目,無非是增加土地收入、發(fā)展旅游業(yè)、開特色網(wǎng)店以及外出務工人員返鄉(xiāng)致富。人生閱歷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化學反應,才是鄉(xiāng)村質變的前提。苗月導演的電影《十八洞村》,便以豐富而充實的筆觸描寫了“這個村”的方方面面,無論是駐村干部還是貧困戶個人,都從心底認識到了現(xiàn)實處境,“我要更好的生活”才是最為積極的生存模式。
《十八洞村》觀后感 7
看完影片,久久沉思?M繞在我腦海中的其實不是貧窮,而是一種樸實,來自生活的樸實。那一個個不同的人,各自為生活苦:楊英連不能言語,女兒還不在身邊,倍加孤獨;楊英俊夫婦兒子在外打工,孫女又患腦疾;還有將自己奉獻給鄉(xiāng)村的王申,實際上背負著許多的無奈與幸酸。雖然貧窮將他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可是電影并沒有重點講述貧窮,而是在訴說著身于其中的人們的生活;蛟S貧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貧窮之中的生活。
我感悟貧窮,也正是在感悟貧窮之中的人們,以及他們的生活。貧窮與富足之間并沒有什么孰是孰非,因為幸?鞓窂膩矶贾辉谟趦(nèi)心的感受,不在于生活是否拮據(jù)。十八洞村的人們守護著村落、土地,守護著樸素平靜的生活,也許并非每個人都感到知足與快樂,但卻也平靜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只不過,貧窮的生活太不容易,時時擔心生計,擔心吃不飽穿不暖,擔心生個大病就會讓生活陷入無盡的絕望中。我不禁想,扶貧不是因為憐憫同情,而是讓貧困的家庭在面對生存、面對變故時更加從容,讓這份太不容易減緩幾分。
而像王申這樣能甘愿扎根于鄉(xiāng)村的人又實在是太少了。從鄉(xiāng)村走出去的人大都深知其中的酸苦,在看多了繁華擁目之后又有幾人甘心回到閉鎖落后的鄉(xiāng)村再在這里窮盡一生。也有人曾被貧窮震動,想要投身鄉(xiāng)村,可是就像影片中的小龍一樣最終絕望、心灰意冷。因為付出的歲月與汗水難能得到回報,甚至還要面臨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扶貧工作在一些領導眼里最終不過是口頭上承諾罷了。當然這些,雖非我們現(xiàn)在之力能夠改變,我們卻也應當積極關注。
農(nóng)村的發(fā)展需要許多個“王申”踏實肯干,獻計獻策,這便是我們力量雖小仍然要關注扶貧的原因所在吧。而在最后,將影片中王申說的這句話與君共勉:“普普通通的堅持,才最偉大!
《十八洞村》觀后感 8
明凈瀲滟的稻田,古老寧靜的村落,山間的裊裊炊煙,屋內(nèi)的火塘吊罐,遠山如黛,近水潺潺……電影《十八洞村》以畫卷般美景開頭,以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為選題,講述退伍軍人楊英俊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帶領“楊家班”改變命運,實現(xiàn)精神物質雙脫貧的故事。如此貼近生活的題材,使人沉醉的美景,演員的真情演繹,把我深深吸引。
影片中很多情節(jié)與人物帶給我溫暖和感動。主人公楊英俊,不像他的堂兄弟把“貧困戶”當?shù)睦硭斎,被評為貧困戶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是酸楚的,他自強自立、腳踏實地卻成為貧困戶,他認為自己拖了國家的后腿很丟人。而現(xiàn)實中,像影片中的楊懶一樣甘當貧困戶、爭當貧困戶,不思進取,失去尊嚴的等待國家?guī)头龅娜藚s不在少數(shù)。老楊跟這些貧困戶不一樣,他雖是退伍軍人,可他身上不服輸?shù)能娙吮旧珱]有退,對生活的熱情沒有退,他日復一日的在田里插秧,渴望用他的勤勞剛毅改變生活,他樸實寬厚,對兄弟不拋棄不放棄,貧窮面前與兄弟們互幫互助,最終帶領楊家班走上富裕之路,使精神面貌與生活現(xiàn)狀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幫扶工作隊的小王來到楊英俊的家里的時候,提前做足了功課,他知道老楊是一名退伍軍人,所以提出帶領楊家班“和窮打一場硬仗”的計劃,小王用真心換真情,在老楊遇到困難打退堂鼓的時候依然堅持,使老楊慢慢的從抵觸到接受,小王不僅是老楊的幫扶干部,也成了生活里的好朋友。小王對楊家班的幫扶,不是停留在柴米油鹽的小恩小惠,他深入田間地頭,和村民促膝長談,挑起了楊家班“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氣神”,然后“真槍實彈”的干。這說明基層工作只要掌握技巧和方法,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這種用真情真扶貧的態(tài)度,這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名基層工作人員學習和推廣。
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很多的貧困地區(qū)還沒有脫貧。我們干部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奮斗。脫貧攻堅是一場持久戰(zhàn),過程是復雜的、矛盾的、艱苦的,“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實現(xiàn)貧困人口穩(wěn)定脫貧,需要立足一切為人民謀福祉的長遠,永葆始終為人民謀福祉的激情,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使扶貧工作落到實處。
《十八洞村》觀后感 9
最近經(jīng)常想起這樣一個話題,作為一個普通吃瓜群眾,我們不選擇癱在家里沙發(fā)上、輕松觀賞層出不窮的都市情感、宮斗穿越和無厘頭肥皂劇,而要掏錢買票、正襟危坐在影院里兩個小時,這個理由是什么呢?
回顧2016年的電影市場,全國公映的主旋律影片不下十部,其中除國慶檔的狀元《湄公河行動》斬獲十億票房外,其余片子基本都無人問津、草草收場。而今年的國慶檔期,票房冠亞軍分別是口水喜劇《羞羞的鐵拳》和老飯新炒的港戲《追龍》,本應燃情大熱的首部現(xiàn)代空戰(zhàn)大片《空天獵》則反應溫吞。當然,觀眾的選擇是王道,票房的多寡定乾坤,這無可非議,卻不禁讓人有了第二個問題——為什么,我們不愛看主旋律電影?
兩個問題疊加在一起,事情變得有點有趣,“好看的電影”和“主旋律電影”仿佛形成了一對矛盾,而結論似乎是——主旋律電影=小眾的/不好看的電影。假若我們仔細剖析,觀眾一句“這電影好看”的簡短評論后面隱含的內(nèi)容,到底電影吸引我們的是什么,當然是宏大場景的視覺沖擊、專業(yè)聲效的鼓動震撼、跌宕情節(jié)的扣人心弦、情感展現(xiàn)的`動人之處、以及電影本體以外帶來的社交意義……那么,第三個問題又來了,我們趨之若鶩的歐美大片,難道不是在給我們講述他們的主旋律嗎?不管是親情、相愛、種族、環(huán)保,還是慣常的孤膽英雄拯救世界、弱小人物強大精神,無一不是西方世界的主流價值觀,為什么我們就愿意接受,票價昂貴也樂此不疲呢,原因只可能有一個——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暗暗向往不受羈絆的自由,我們喜歡好看的、好玩的、輕松的,我們不喜歡被要求的、嚴肅認真的、必須完成的,就像小時候最討厭學習喜歡玩耍,因而當所謂“主旋律”影片一開始被冠以莊重的社會道德標簽,我們尋求享樂的內(nèi)心小宇宙就會暗暗給它打上另一個標簽——面目可憎、肯定不好看……
就是這個先入為主的小成見,差點讓我與一部好片失之交臂啊,可嘆可嘆!
當拋開《十八洞村》影片主頁上的劇情簡介,坐在影院里的第五分鐘,被漸次推開的場景吸引;第二十分鐘,被細膩的演技所折服;第四十分鐘,被深厚的情義感動落淚——這是一部具有幾乎所有佳片必備元素的好電影啊,為什么一開始要拒絕呢?一葉障目、習慣成自然。
多層次矛盾對立建立起劇情豐滿的架構:陳舊宗族觀念與時代發(fā)展的沖突,鄉(xiāng)村大批年輕人外流而農(nóng)田卻無人傳承,留守老人撫養(yǎng)孩子與教育和親情的缺憾,自然資源濫用與脫離窮困的難以協(xié)調,扶貧干部小龍關于潛心工作和干部提拔的糾結感慨,給我們鋪展開一幅地氣十足的湘西老區(qū)當今狀況的時空畫卷。
老戲骨們當仁不讓,新晉演員功力不輸,不但王學圻、劉瑾的男女主人公刻畫到位,啞巴英連叔的質樸哀慟、楊懶的痞氣和真情、扶貧干部小王痛思已故父親的淚水,還有貫穿全篇里小南瓜怪異而令人心疼的笑聲,都使影片愈發(fā)有血有肉,飽滿真實。
影片中并沒有平鋪直敘的闡發(fā)觀點,多處隱喻令劇情深邃,也引發(fā)觀眾不同角度的思考,比如從開篇就反復出現(xiàn)的大紅公雞,貨車車廂上的孩子從父親胯下望向世界的困惑眼神,楊英俊夫妻逆流艱難穿過上行的年輕人潮……等等諸多橋段,并沒有像以往很多主旋律影片一樣,去主觀定義概念強加給觀眾,而是提供更開放友好的平臺、引發(fā)思索和共鳴,用電影這一柔和的方式來記錄時代,令人聯(lián)想起《甜蜜的事業(yè)》、《廬山戀》等變革時期的經(jīng)典影片。
而考究的細節(jié)呈現(xiàn)是《十八洞村》的另一閃亮之處,村老召楊懶喝血酒場景里,片頭引吭高歌的公雞被垂頭喪氣五花大綁著,而后又死里逃生、幸得解放;楊英俊怒摔搪瓷缸,妻子再度陪伴開會,手中換成了不銹鋼茶杯;井邊缺口的瓷碗特寫,小南瓜始終外耷的舌頭,女主角通篇望向丈夫滿滿溫柔愛意的如水眼神,不一而足。在熱愛電影的觀眾心里,電影人對于細節(jié)不懈的追求,既是成就佳片的必經(jīng)之途,也是對電影本身和觀眾的尊重,一定要給制片方、導演和劇組手工加粗大字體的贊!
當然,這并不是一篇寫給《十八洞村》的禮慶頌歌,看過全片,挑剔必然有之。前面說過,好看的電影才是好電影,也只有好看的電影才有可能成為經(jīng)典的電影。這部很棒的電影如果在劇情鋪陳、臺詞打造和風光民俗的展現(xiàn)方面更多下功夫,也許口碑相傳引發(fā)熱映的效果會更好。
有佳片自然有所感懷,杜撰七言小詩一首,聊為《十八洞村》觀后題記:
十年磨礪鋒銳起,
八面春風佳景宜。
洞悉人心精準念,
村安民富舒苦疾。
精準扶貧、授人以漁才會事半功倍,洞見人心、明市而入方能成就經(jīng)典大片,影片中楊家班拋卻僵化務農(nóng)思維,脫貧致富,電影人也許正是要破繭成蝶、擺脫“拍主旋律電影、映主旋律電影”的桎梏,才能在市場上真正表現(xiàn)影之風華。
祝愿《十八洞村》制片方和劇組再接再厲,用取自生活、升華生活的真實情感來講述動聽的故事,用或風光、或文藝、或勁爆、或煽情的方式來推動電影宣傳,引領新的主旋律電影格局,讓更多中國觀眾樂于接受原本就深深蘊藏在我們基因血液里的、中華的主旋律!
《十八洞村》觀后感 10
彌漫山間的薄霧、航拍下呈鏡面的梯田、旋轉在盤山公路上的黃色小車、飄浮云間的矮寨大橋,一只威武帥氣的公雞站在屋檐上抖擻羽毛,下過雨后干凈窄巷——清新,就像清明過后,大地變得翠綠,空山新雨后的純凈。
近期,單位組織收看了《十八洞村》,還未收看時,想應該是一部“政治色彩濃厚的教育片”。但是當屏幕中的美景出現(xiàn)時,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
一位永遠在田間插秧的主角、一位每當想女兒時就喝酒“唱歌”的啞叔、一位張口閉口“娶媳婦”的年輕漢子、一位整天坐在門欄上望天“想要兒子”的落魄男子、一位吃了一段時間苞谷飯的護林員,這樣一群楊家班的精準識別貧困戶,在駐村干部的帶領下,組成了一支脫貧攻堅隊伍,也是影片的主人公。
整部片子,看到的是人間溫暖和大愛,溫暖而感動。很多鏡頭是在路上奔跑,沾滿稻田里泥土的膠鞋在山間的小路上急切奔跑——只為攔截拉著菜刀去找拐走女兒的男子的楊英蓮,只為追趕怕因自己被氣走的駐村干部……兒子多年前帶走的母親陪嫁的三把板凳,在多年后依舊完好無損地帶了回來;麻妹重復了三遍臺詞:“小南瓜,我們永遠守著你。你活一歲,我們活五十歲;你活五十歲,我們活一百歲;你活一百歲,我們活一百五十歲”,既是搖籃曲,又是祖父母愛的誓言。
整部片子,帶著農(nóng)村的質樸感,多出了很多不用硬凹就浮出來的萌點,充滿著詼諧:駐村干部小王第一次進村,并不認識路,直沖沖地開著車來了,至山前,沒路了,遇見一拉著牛的大叔,問大叔如何進村,大叔淡淡地說了一句“背著車進去”;主角楊英俊斗志昂揚,帶著隊伍脫貧時,妻子麻妹難得幽默地說“你自封為班長,為什么不封個連長當當”;小王到楊懶家去,說“這是我見過的單身狗里最亂的家”,楊懶似夢似醒地反駁“狗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麻妹給小王講述火屋上的板凳經(jīng)過多年的煙熏結實得很,楊英俊說了一句“擠火車會擠壞”……諸如此類,忍俊不禁。
整部片子,看到是尊重。導演并沒有去渲染楊家班的貧困戶生活的“窮困”,反而更多筆墨去描寫他們從一開始的不認同、不配合,到后來的反思,積極響應,感受到了導演給予被幫扶的對象尊重;楊英俊帶著楊家班的貧困戶們愚公移山、填土造田,讓他們當回“農(nóng)民的樣子”,是對中國8億多農(nóng)民的尊重;鏡頭里的智障小姑娘永遠穿著一身干干凈凈、粉粉嫩嫩的衣服,是給予特殊家庭的尊重;鏡頭里楊英俊最多的場景就是插秧,楊懶面對修路占了自己的田土時的流淚,是對于土地的尊重。
整部片子,流露的是淳樸的生活氣息。十八洞村里的人自給自足,每頓一碗酸魚、一碗辣椒、一碗酸面、一碗苞谷燒,一口架在柴火上的鍋,這就是生活;偷樹人看上好的樹材,可以做屋梁的那種,不經(jīng)主人同意伐去,然而禮性不能少——一瓶酒、一塊紅布包裹幾張鈔票,就放在樹根那兒,這是流傳的“砍屋梁”習俗;對于楊懶和村里人舉行絕交酒的場景“反光的地面倒映著藍天,中間一張長桌一只雞,村里的長老們以一種凝固的姿態(tài)占據(jù)著長桌的周圍”,這是流下來的規(guī)矩。
整部片子,展示的是一種包容。鏡頭里的十八洞村既有白色的小樓房、也有木制的老房,整體構成一副和平安寧的小村;施又成提著兩大桶酒——請鄉(xiāng)親們喝酒來彌補曾經(jīng)欠鄉(xiāng)親們的水,鄉(xiāng)親們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唱歌,給予其冰釋前嫌后最真摯的祝福;當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殘的時候,留守鄉(xiāng)村的'人們更多的不是怨念,而是對一方水土割舍不下的鄉(xiāng)情,還有對兒女們越飛越高,越過越好的期盼。導演并沒有帶著批判的眼光去審視鄉(xiāng)村被城市蠶食的失落,沒有刻意煽情,而是以克制、包容的情緒客觀的展示真實發(fā)生的故事。
看完這部這部電影,記憶最深刻的是,主角楊英俊說的那句話:“我楊英俊辛辛苦苦種地幾十年,到頭來還是貧困戶”。他安分守己種了幾十年,除了自家3畝田,還為村民種了7畝多田,卻種成了貧困戶。駐村干部小王說“誰說種地不能脫貧”。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習近平“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種地是一份職業(yè),老百姓將此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yè),我們所選擇的工作同樣也是自己的終身職業(yè)。選擇做什么其實并不難,難的卻是一輩子的執(zhí)念,腳踏實地,執(zhí)著地堅守著同一份事業(yè),唯有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每一件事情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方得始終。
這部片子,看到的是希望。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老一輩的楊家班不忘對土地的熱愛,愚公移山,填土造田;新一代的楊家人通過開網(wǎng)店、組織刺繡培訓,借鑒外來經(jīng)驗,將本土文化和特色廣泛傳播;十八洞村在追求物質脫貧的同時,用雙手和赤子之心,完美實現(xiàn)了精神上的脫貧與超越。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tài),就像女人召喚著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我想電影就是生活本身,一如電影最后,年輕人回到鄉(xiāng)村,帶著離家時帶走的母親陪嫁的三把板凳,薪火相傳,自強不息。
《十八洞村》觀后感 11
今天,我們欣慰于中國經(jīng)濟的騰飛。但也不可否認,在經(jīng)濟日益發(fā)展的同時,依然有很多地區(qū),處于極度貧窮的狀態(tài)。對此,國家領導人也保持著相當理想的認識。自十九大以來,“精準扶貧”日益成為了國家發(fā)展的重要任務和目標。電影《十八洞村》就以小見大,在國家“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展現(xiàn)了十八洞村由貧窮,在經(jīng)過各界人士的努力后,不斷發(fā)展的故事。
雖然影片采用了很多藝術手法,去展現(xiàn)當代扶貧工作中的問題,和扶貧取得的成果,不甚真實。但以小觀大,我們卻真是的能從其中吸收借鑒到不少落實“精準扶貧”政策的方針和辦法。
扶貧的目的,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首先,就應該是讓老百姓相信,政府的確是在幫助自己發(fā)展經(jīng)濟。所以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采取的政策必須被老百姓理解和接受。政府不僅僅是制定政策,實行命令的機器,而應該是深入到群眾中,讓自己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為。
其次,我們必須從理論到實踐,從空想到實干。即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制定相應的脫貧政策。具體比如,當?shù)厥欠駪撘园l(fā)展農(nóng)業(yè)為主?如果是,那么當?shù)氐耐临|適合種植什么作物、水質適合發(fā)展什么養(yǎng)殖?能不能開發(fā)文化活力和旅游資源?能不能引進先進技術(網(wǎng)絡、電商)促進與外界的聯(lián)系,開拓致富新思路......種種這些問題,全非來自于書桌上的空想,而應該來自于田野中的`實踐。
最后,還要強調的是,扶貧的過程一定是十分漫長而曲折的。我們的設想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只是空想。我們怎樣才能堅持將扶貧道路進行下去?這就要求我們有一個大的格局和對問題的深刻認識。
扶貧事業(yè),是中國邁進新時代需要攻克的一大難關。我們大學生雖然缺少實干經(jīng)驗,但思維最活躍、熱情最充沛。堅定的實現(xiàn)我們的初心,相信我們在促進自身成長的同時,也一定可以真正的深入當?shù),為扶貧事業(yè)獻一份力!
《十八洞村》觀后感 12
根據(jù)安排,發(fā)改局組織干部到時代風影城,集體觀看電影《十八洞村》。這部電影緊扣扶貧主題,素材真實,貼近生活工作實際,本人觀后感慨頗深,下面具體談一下觀后感。
影片中的主人翁楊英俊,勤勞踏實,雖然家中溫飽不愁,但是由于小桃花的“老殼”病,家中欠下巨債,家中老底兒翻了個遍也達不到脫貧標準。但是,在楊英俊“被識別”以后,他認為自己拖了國家后腿,于是焦急如焚、惴惴不安,想方設法的致力脫貧。
影片中的扶貧干部小王,主動請纓到十八洞村干扶貧工作。別人說他的想法太過“文藝”,甚至認為留在原來的單位更有機會提拔,直接說他的這種行為是“傻子”的'表現(xiàn),起初的時候,就連楊英俊都說“你有車,你可能跑得更快”,但是,這位年輕干部沒有被十八洞村的貧困現(xiàn)狀打倒,和楊英俊約定“和窮打一場硬仗”,跑遍田間地頭去考察老稻谷的種植情況,促膝長談的和村里的村民楊懶作思想工作,希望他讓出耕地供村里修路,同時勸阻他不要喝“絕交酒”,還身體力行的和村民一道填土還田。他的舉動深深的觸動了我,讓我更加堅定“為官發(fā)財,應為兩道”的正確觀念,作為一名國家干部,就應該淡薄名利,一心為群眾辦好事,解難事。
【《十八洞村》觀后感】相關文章:
觀《十八洞村》有感06-10
《十八洞村》觀后感范文通用05-31
織金洞作文12-13
游西岸慶云洞04-15
雞冠洞之旅作文03-23
暢游雞冠洞作文03-23
游雞冠洞作文01-04
桃源洞作文01-21
迷人的牛角洞的作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