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觀后感范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講座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講座觀后感范文1
認識易中天,是在《百家講壇》的《品三國》,講壇上的他縱橫捭闔,盡情揮灑,將三國品得如火如荼,不僅刷新了電視收視率,而且贏得了大批的粉絲。3月27日下午,杭州干部培訓中心為我們組織的講座,使我們有幸近距離領略他的風采,易先生對經典的精辟闡述和睿智分析讓我再次為他折服。
易中天先生講的是兩千多年以前的人和事,但他輕松、自然、幽默的風格一下子拉近了經典與我們之間的距離,讓我們聽來沒有絲毫的陌生感和距離感。諸子百家中,易中天重點分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這四家。他認為儒、墨、道、法之所以產生爭鳴,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關注點不一樣。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都面對著當時社會的劇變,社會的重大變革。因為春秋戰(zhàn)國是我們民族歷史上國家制度、社會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發(fā)生天翻地覆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具體體現(xiàn)在社會現(xiàn)象上就是“天下大亂,禮壞樂崩”,這時候歷史就向我們先者們提出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中國向何處去?儒、墨、道、法四家都在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各不一樣。這是由于這四家的關注點不同,所以他們留下的遺產也不同。孔子是站在貴族的立場,墨子是平民的立場,道家是隱士的立場,法家則站在謀士的立場。
易中天先說到儒家學派,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是被后世尊稱為“萬世師表”的孔子,他認為儒家留給我們的遺產是仁愛、正義和自強。他說道家更關注人生,留下的是真實,自由,寬容,這其實是人生的態(tài)度。墨家關注社會,墨家的理想就是要有一個有公平與正義的社會,因此他提出的方案是平等、互利、博愛。法家關注國家,留下的是治國理念,公開、公平、公正。
可以說,各諸子都有他的可取之處,他們留下的這些遺產其實就是一個如何“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問題,涵蓋了個人、文化、社會、國家等各個層面。再細究,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各諸子的理念不僅有可取之處,還有與今相通之處。如墨子的俠肝義膽,以身作則,那種吃苦耐勞,呼喚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仍主導了當今社會的思想,他還主張任賢,即所有的官員必須能上能下,以什么為標準?
以能干不能干為標準,以他對社會的貢獻為標準,其實這個理念與我們當今的人事干部選拔任用原則是不謀而合的,我們現(xiàn)在選拔干部也是任人唯賢,以德、能、勤、績?yōu)闇蕜t;如荀子的嚴謹和縝密,也是我們當今所極力倡導的;再如孟子的大氣磅礴,韓非的冷峻和那種直面慘淡的'人生,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還有,老子和莊子,老子倡導的是“道法自然”,萬事不可違背自然規(guī)律,而要順應自然,莊子的偉大之處在于對生命的尊嚴致以了最崇高的敬意,這種生命的尊嚴包括每一個物種真實而自由的生存,包括對差異性存在的尊重和寬容;他們的這些思想,至今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影響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
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是先祖?zhèn)兞艚o我們的寶貴遺產,是中華民族的’根之所在。通過聆聽易中天的講座,為我們學習傳統(tǒng)文化經典打開了一扇窗,我想,作為一個炎黃子孫,作為一個政府機關工作者,我們不僅要了解,要掌握,而且要讀懂讀深讀透,為此,我會循著這條路繼續(xù)追尋下去,追先秦諸子百家,尋中國文化之根。
講座觀后感范文2
聽盛曉明老師的講座有感
青馬一班 xxx
“受不得屈,做不成事,受得了委屈才能做成事,成熟從不抱怨開始!甭犑⒗蠋煹闹v座,總是讓人感觸很深。
5月11日,黨委宣傳部的盛曉明老師為我們做了一場有關于《新聞寫作》的講座。講座中,他結合自己從事新聞寫作工作的經歷,講了自己的一些體會。 他說“做好宣傳工作,責任非常重要,同學們要有敢擔當?shù)钠焚|和勇氣,同時更要有擔當?shù)哪芰Α。是啊,我們的校訓便是“志存高遠,責任為先”,一個人沒有一點責任心,能做成什么事呢?將來我們終究是要走向社會的,我們不僅要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更要扛起偉大民族復興的重擔,如果大家都沒有一點責任心,那么我們民族的前途又將在何方?
盛老師其次談到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聞寫作中,創(chuàng)新就是要凸顯特色,有特色的東西才有生命力。是啊,何止新聞寫作如此,我們做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要時常問一下自己,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么?“以貢獻求支持,以創(chuàng)新謀發(fā)展,以特色爭優(yōu)勢”,這不僅僅應該是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更應成為指導我們每個人成長成才的信條。
當談到奉獻時,盛老師希望我們有大局意識,不要去抱怨。是啊,抱怨有什么用,我們抱怨的時候恰恰突顯了自己的無能。當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各種各樣的困難時,我們首先應當去反思自己,改進我們自身的不足,借機去提升自己。巴爾扎克說“困難對于天才是墊腳石,對于懦弱者卻是萬丈深淵”,不錯,成功者在危機中看到的是機遇,而失敗者感覺到到的則是絕望。
我們要有歸零意識,《圣經》上說“上帝要先讓誰滅亡,首先先讓誰狂妄”,這話一點不假。由歸零意識我想到了中國晚清歷史上的一位完人——曾國藩。曾國藩能夠淡看得失,懂得方圓之術,進退之道。所以才能免于“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命運,而清代的另一位重臣年羹堯則不曉得此理,為人太過狂妄,連皇上也不看在眼里,最終引來了殺身之禍,所以我們?yōu)槿艘欢ㄒt卑謹慎,不能太過張狂。無論我們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我們都要明白地球離了誰都照樣運轉,我們不要做歷史上的跳梁小丑,搞一出出滑稽的鬧劇,貽笑于后世。我們要懂得我們之所以取得了一點成績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很好的發(fā)展平臺。所以我
們要懂得團結與合作,懂得去感恩,感恩那些給了我們發(fā)展平臺的老師和同學。
“有時候阻抑你前進腳步的恰恰是你已所取得的成績”,這句話真如醍醐灌頂,讓人恍然大悟。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太去凸顯自己個人的功勞和成績,要懂得合作,懂得將機會讓給更多的人,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更多的朋友,我們各方面的工作也才能夠得以更加順利的開展。個人能力再強,如果人際關系四面楚歌,那也取得不了什么大的成績,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們需要借助于外力。而借助于外力的前提首先就是要學會吃虧,吃虧是福,只有敢于吃虧的人才能贏得更多人的喜歡,也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這也就是傻人有傻福,大智若愚的原因吧!
講座中,盛老師還生動地為我們講了很多有關于新聞寫作的具體方法和技巧,但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他講述的那些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必將成為我們這些青馬學員的一筆財富,而使我們終身受益!
講座觀后感范文3
已經多次聽過余世維先生的講座,每次聽總會有新的感想。經典的東西之所以被譽為經典,就在于經得起反復推敲,即使你多次咀嚼,它都能散發(fā)清淡的醇香。
余先生的講座,有時候給經理人介紹自己的經驗,指出經理人可能犯的錯誤,有時候講企業(yè)管理中的共振現(xiàn)象,有時候講管理者的IQ和EQ……聆聽他的演講,舒緩的敘述,沉思的韻味,帶有濃濃的管理實踐和生活氣息,我的思維會隨著他聲音的流瀉而漫步在知識的殿堂,久久不愿離去。
余先生給我們講了如何做好本職工作,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如何做得更好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心得,與友人共勉。
——熱愛崗位工作,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首先需要我們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有熱愛才會將工作做好,只有熱愛才愿意為之付出。那么怎樣才叫熱愛呢?就是要精通崗位工作的業(yè)務知識,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堅持不懈,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事實上,一個人“越是對事業(yè)愛得深,越感到自己對事業(yè)的不盡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只要熱愛這份工作,就愿意努力做好份內的事,就愿意為之奉獻自己的才華,即使工作中偶有不足,也會努力改進,盡力做到盡善盡美。
——注重團結協(xié)作,著力打造優(yōu)秀團隊。
一個團隊的工作能力都會大于一個人的工作能力,那么,如何提高一個人的工作效率,讓團隊的工作效率得到進一步地提高呢?余先生告訴我“在不忙的時候,幫助其他人”、“毫無怨言地接受任務”、“對自己的工作任務,主動提出改善計劃”。在打造成功團隊時,要意識到個人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所以尊重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是和諧的體現(xiàn)。因為最優(yōu)秀的團隊,并不是最優(yōu)秀的員工組成的,而是由各個成員團結協(xié)作,揚長避短來組建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在任何環(huán)境之下,優(yōu)點和缺點都會對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并且決定了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幫助或者阻礙實現(xiàn)目標。一個優(yōu)秀的員工,要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和不同的情況,靈活面對自身的優(yōu)缺點,盡量用優(yōu)點來面對環(huán)境,需要改正缺點時,要毫不猶豫地去改正。
——恪守誠信為本,升華人生價值。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講信譽、守信用是我們對自身的一種約束和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我們的一種希望和要求。無論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誠信都是個人生存和成長的必要條件,也是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余先生提到,“成為品牌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讓他喜歡你;第二階段讓他信任你;第三階段讓他信賴你”。信賴等于信任加依賴,由此可見“信任”在三個階段中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須恪守“誠信為本”的箴言,得到別人的.信賴也就得到了整個世界。一名優(yōu)秀的員工,不論是在工作、學習還是生活,都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無法做到的事就不要輕易許諾。俗話說,“做事即做人”,要通過誠信塑造個人品牌,贏得大家的尊重,升華人生價值。
每次聽余先生的講座,我只聽兩個小時。兩個小時的內容需要我花兩天去吸收。余先生總能給我?guī)眢@喜和歡笑。他寓教于樂的方法,生動活潑的實例,蘊藏哲理的詼諧,總讓我沉迷,令我陶醉。人生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是有余先生的相伴和指引,我會毫不猶豫的走下去……
講座觀后感范文4
在看了余世維教授的講座后,深思一下,我們可以從他的話語中,領悟到許多現(xiàn)在的甚至是未來的,我們所需要學習的東西。
他告訴我們做一個人要有責任感。他講到,在生活中,不要說“我以為”,這就是推卸責任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我們由于所謂的面子問題,不愿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不承受本屬于自己的責任于義務。誰不會犯錯誤?犯錯誤后首先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勇于說“我錯了”。然后分析自己哪里錯了,進而彌補自己的失誤。我覺得這是一種自我認識,這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一種處世態(tài)度。其次,我們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從責任建立的,有了自信,我們就會有自己的思想,敢于嘗試。這樣才能發(fā)揮你的潛質,做一個有用的人。他其實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單單是杜絕這類行為的出現(xiàn),而是在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建立起一種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也就是一個責任感的培養(yǎng)過程。把一切歸咎于“不知者無罪”。我們把“不知”的限定擴大了,我們總寄托于把自己歸入“不知”的行列,寄托于用“不知”洗脫自己的罪名、逃脫責任。殊不知,越是如此越是讓人覺得你真的很“無知”。
工作中不僅要有責任心,還得講求效率和效果,要有主動的思考精神,嚴格要求自己,細心謹慎,自動,自發(fā)的處理和解決問題。對于領導安排的工作盡心盡力的全部做到做好。學會寬容,無論何時何地,為人做事都要以誠為本。"最低成本的做人方式,就是老老實實地做人",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誠實,在工作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我覺得,一個誠實的人會更愿意負起責任。對自己誠實,對別人誠實。
余教授在有效溝通方面的見解也是很獨特的,通過【溝通的目的的問題】【溝通的基本障礙】【溝通的組織障礙】【溝通的方向】【行為語言】等幾個方面,把溝通講的非常透徹,他常常拿自己和自己的公司為例子說明問題,使人很快能夠了解到溝通的.重要性。溝通在不同情境下需求不同,如生活的溝通可能因為熟人關系隨意一些,而工作中的溝通則是直接關系到工作成果的好壞。對于工作溝通來說,目的是為了整體效率的提升或者效益的增加,我們做為醫(yī)務工作者,直接面對患者,更應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行。所以好的溝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與患者溝通首先要善于聆聽,了解對方的需求,既是對對方的尊重,又是溝通的基礎,溝通更要以誠相待,只有誠信才會減少失誤,做為醫(yī)務工作者,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技巧更顯重要。
余教授的講座主題很好,理論具體,案例生動,對實踐有極高的參照性,有非常實在的指導作用。他寓觀念于談笑間,蘊哲理于詼諧中。與其說從他那里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倒不如說是他教會了我們更多做人的道理。其實這些道理我們不是不懂,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做到像他那樣一絲不茍。生活就是一種體會,體會就是一種進步,進步就是一種成就,成就就是一種精神。
講座觀后感范文5
3月7日我在貴校傾聽了趙翼如老師有關教育孩子、讓生命快樂的講座,感觸頗多。其中她多次提到中美教育的差異。中美在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社會環(huán)境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美國教育告訴學生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動手創(chuàng)造,因而學生一般學得都很主動、很靈活、很有興致。而我國的教育卻是要先給學生做出細致、繁瑣的各種規(guī)定,什么時候學,該學什么,學多少,怎么學等等,社會大環(huán)境灌輸給孩子的學習觀就是視學習為功利,因而他(她)們認為學習是為家長、老師而學,是為升官發(fā)財找工作而學,學得被動、教條和無奈。但可以看到的是我國的教育也在嘗試著悄然改變,也開始注重素質教育,注重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就像貴校提倡的“開心教育”,也創(chuàng)建了很多興趣班,幫助孩子全面發(fā)展。
孩子的教育不能只寄托于國家教育體制的翻然改變,畢竟以考訂終身的制度和觀念已經沿襲了幾千年;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完全依賴學校,學校教給孩子的是書本知識,是興趣愛好的初步培養(yǎng),畢竟孩子每天在學校的學習只有那么幾個小時,他(她)們大部分的時間是和父母在一起,我們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價值取向,我們應該檢討是否把自己的觀念強壓給孩子的太多了,我保守贊成趙翼如老師的寬松式教育,這樣才能讓孩子盡量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她)們在學習中不僅得到知識更能得到快樂。但這個“度”究竟應該給多大值得我們探討。孩子沒有自主約束力,如果一味放松,他(她)們就只會撒開了玩,就我國的大環(huán)境而言,長大后他(她)們就會失去競爭力,就會后悔當初的太寬松。什么叫只要能“養(yǎng)活”自己就行?難道我們真的能接受到垂暮之年還要看到孩子們?yōu)樽罨镜纳疃D難打拼?難道他(她)真的會為這種艱難而快樂?我不贊成有的家長只依照自己的想法和喜好給孩子報太多的興趣班,要征求孩子的意見報孩子真正感興趣的,這樣他(她)才會喜歡學,才不會覺得
是負擔。除了學習,我們要留給孩子足夠玩的時間,其實在玩樂中孩子們也在學習,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交流??。我們要時常與孩子交流,要耐心的傾聽、平等的溝通,不能高高在上非打即罵或置之不理,試想一下我們小時候有多討惡這樣的家長?這只會增加他(她)們的判逆。我們每天都應該抽出一些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不要借口自己的工作忙或生意忙,如果你還真正地愛你的孩子的'話。我們不要太多地去干預孩子的想法和活動,但這并不代表一點點都不理會,我們要跟孩子說明底線,告訴他(她)們正確的道德標準。總之對于孩子的教育無論是學校還是我們家長都要傾注很多,不是簡單地寬松或一味的嚴緊。
我國的考試制度改革,教學改革與學生減負,是教育整體改革的三個方面,而考試制度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只有應試教育改變了,素質教育才能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空間,但這并非朝夕就能改變。教育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不同的教育反應的是不同的文化內涵,適宜美國今日社會的教育方法或教育體制并不一定適應中國現(xiàn)在的社會,總之我們需要的是本土化和國際化相結合的現(xiàn)代化教育。國家在摸索,學校在摸索,你我也在摸索。
【講座觀后感】相關文章:
講座觀后感11-13
家教講座觀后感|觀后感11-17
安全講座觀后感09-02
于丹講座觀后感09-03
感恩講座觀后感11-17
《于丹講座》觀后感11-27
法制講座觀后感11-02
消防講座觀后感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