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通用15篇)
在觀賞了后,心中感慨萬千,不禁為作品所深深折服,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觀后感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后的感觸。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1
你知道自己被愛著嗎?曾經有一群人,沒有見過你,也不知道你,卻對你傾注了明媚濃烈的愛意,這不是電影,只是一場談話,語氣很平淡,甚至算不上連貫,多數(shù)時候沒有背景音樂,也缺乏編排好的劇情起伏或是煽情橋段,隔著七十年的時光,就像是街邊老人關于過去的絮絮低語,1950,那年他們正年輕。這部電影沒有轟轟烈烈的戰(zhàn)爭場面,沒有短兵相接的殊死格斗,整部電影都是由當年的志愿軍老兵口述的,這些老英雄,基本不是干部,有文藝兵、偵察兵、軍醫(yī)、衛(wèi)生員、宣傳員等等,每一個都是血肉之軀的普通人,但我想“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是對他們最恰當?shù)拿枋霭伞?/p>
看完《1950他們正年輕》后,我不禁開始在腦海中思索關于朝鮮戰(zhàn)爭的記憶,那是英勇志愿軍千里奔襲,鏖戰(zhàn)十七國聯(lián)軍,死守上甘嶺打退敵人900多次沖鋒,是狙神張?zhí)曳家蝗藬罃?14名,是大破美軍王牌騎兵1師……這些輝煌的戰(zhàn)果隨著回憶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正面而雄壯,威武又激情,讓我們每個中國人熱血沸騰,忍不住生出中國軍隊天下無敵的念頭。
但當我們以現(xiàn)在的視角回看歷史時,才發(fā)現(xiàn)我們原來已經不知不覺間忘記了,當時的志愿軍們并不知道中國真的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面對來勢洶洶的西方世界聯(lián)軍,如果說人人都有必勝的信心,那倒顯得有些盲目了,我想,在大多數(shù)人心中,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結局是未知的。
在我們今天看來習以為常的一切,并不是歷史進程的必然結果,美國人想不到朝鮮戰(zhàn)爭會輸,賣國賊想不到抗戰(zhàn)會勝利,而那些英雄,那些烈士,他們大約也是想不到的。
“我們一定會看到黎明的”不是必然結果,“戰(zhàn)爭一定會勝利”也不是必然結果。
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當他們前仆后繼無所畏懼地犧牲時,他們并不確定,他們的犧牲是否會帶來他們想要的'結果,這才是所謂的信仰的力量,是一種哪怕前路一片黑暗,也要奮不顧身一頭闖進去的那種孤勇。那些平均年齡不足二十歲的志愿軍戰(zhàn)士穿著單薄的冬裝,瑟瑟發(fā)抖地趴伏在冰天雪地的朝鮮黑夜中期盼著黎明的到來,他們不知道黎明什么時候會到來,甚至都不確定黎明究竟會不會到來。
電影里最觸動人心的一個片段,是87歲的老英雄任紅舉的口述:“我們文工團剛剛到朝鮮,就遭遇了美軍飛機的轟炸,一個戰(zhàn)士被炸倒在地上,我去扶他,發(fā)現(xiàn)扶不起來,再一看,下半身完全不見了,我把他背在身上朝山上爬,在我背上他還在唱歌,他唱的是什么呢?”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2
打仗和準備打仗是軍人的生活狀態(tài),那么犧牲和準備犧牲也應該是軍人的生命狀態(tài)。有幸參加了電影《1950他們正年輕》的首映,數(shù)次淚流滿面,感動之余,淺談一下關于生死的5組詞:你死我活、出生入死、舍生忘死、生不如死、向死而生。
“你死我活”,很殘酷的詞。在戰(zhàn)場上,于敵,你死我活是勝利、是驕傲;于友,你死我活是遺憾,是背負一生的痛苦與懷念。為什么那么多從戰(zhàn)場歸來的老兵,把軍功章深深藏起,再也不對外人講起那段硝煙,在訪談時談到最多的是對逝去戰(zhàn)友的愧疚,他們感覺自己在偷生。活著是罪過,這是怎樣一種刻骨銘心的心路滄桑。
“出生入死”,很宿命的詞。從人的一生看,每個人脫胎于母體,被授予生命,開始生活于世間,最終衰老、死去、入土為安,“出生入死”概括了一生。對軍人來說,上戰(zhàn)場出發(fā)時是生的`,但已抱定了必死決心,離開戰(zhàn)場可能就“馬革裹尸”了。軍人的“出生入死”是一曲慷慨悲歌,是一種天定宿命,更是一份職業(yè)榮耀。
“舍生忘死”,很壯烈的詞。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把生命都舍棄了,再也沒有什么不可放下,“舍生”的軍人不可能被戰(zhàn)勝,因為他要么勝利、要么犧牲。人最恐怖的是死亡,把死亡都忘記了,這種極端的精神力足以沖破一切,多么強悍的戰(zhàn)斗精神。軍人對待死亡或許有三重境界:一是不怕死,可以正確看待;二是慷慨赴死,敢于直接面對;三是忘死,已經拋之腦后了。
“生不如死”,很糾結的詞。中國人重視生命、重視現(xiàn)世,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居然有“生不如死”的觀點了,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活著太痛苦。如此痛苦,死了算了,死了是解脫。軍人在戰(zhàn)場上,有時不得不面對極端饑餓、極度疲勞,或者戰(zhàn)俘營、敵人監(jiān)牢,難免遭遇“生不如死”境地,但此時能一死了之嗎?必須頑強的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打敗敵人。
“向死而生”,很坦然的詞。既然生命的盡頭都是死亡,既然不得不過著一生,那就面朝死亡、春暖花開,坦然面對一切。好的態(tài)度應是把握當下、過好當下,不因每一個逝去的當下而遺憾,也不因每一個未知的未來而畏懼。正如老兵所言:上了戰(zhàn)場不要怕,就沒打算活著回來。
綜上,生不畏生、死不畏死,這或許是軍人和每個人應有的生死態(tài)度。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3
抗美援朝老兵紀錄電影《1950他們正年輕》正式上線了。片中,志愿軍戰(zhàn)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和平,感人至深。
抗美援朝中,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戰(zhàn)場,把威脅擋在了國門之外。他們有的人回來了,有的人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上。這一段刻骨銘心的集體記憶,應該在新時代的中國人心中留下印記。
電影《1950他們正年輕》歷時4年拍攝制作,主創(chuàng)團隊以“真實、珍貴、熱血青春”的創(chuàng)作初心出發(fā),走訪了近50位志愿軍戰(zhàn)士,選取了26位收錄在影片中,從不同軍種、不同維度還原抗美援朝戰(zhàn)場的故事。26位志愿軍老兵首登大銀幕,與20多萬抗美援朝犧牲戰(zhàn)士一起譜寫出無悔的“青春”贊歌。
以前梳理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只知道中國在每一次關鍵歷史節(jié)點上取得了勝利,只有了解到這些歷史中每一個鮮活的個體,傾聽他們的記憶,才能體會到先輩們?yōu)榱宋覀兘裉斓腵幸福生活,付出了多么慘烈的犧牲。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為祖國人民筑成一道血肉長城,將強敵阻于國門之外,他們在用他們的方式報效國家。
作為一名年輕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應該承擔自己的使命。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4
我在國慶期間看的勵志影片是《1950他們正年輕》,觀看時,我的雙眼在頃刻間不知不覺地濕潤了——這許多鮮活的生命與靈魂,為什么會無怨無悔地把自己奉獻給異國的戰(zhàn)亂?這種高尚又偉大的情懷,到底從何而來?
正如周繼成老爺爺講述抗美援朝的由來:唇亡齒寒——朝鮮沒了,新中國能長久嗎?
影片中周繼成爺爺那時僅僅只有17歲哦,還是個未成年的小孩子,小小年紀竟然要為祖國而戰(zhàn)斗、爭光。眼睜睜的.看著戰(zhàn)友被炸彈炸飛,斷壁殘軀橫飛的殘酷場景下,支撐著十七歲的周爺爺和同樣年紀大小的戰(zhàn)友們奮勇殺敵,艱苦奮斗,堅持不懈的信念到底是什么呢?——是愛國。
這偉大卻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這些戰(zhàn)士們的心中扎了根,發(fā)了芽,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了祖國的尊嚴和榮譽,保護了廣大人民。如今無數(shù)的先輩長眠于綿延的長白山腳下,那號角之聲已經消散在朝鮮半島的上空,但那聲聲號角聲不該在我們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世界發(fā)出的聲音。
通過這個影片,我了解到了祖國的那段崢嶸歲月,看見了黨的艱難發(fā)展歷程,見識到了無數(shù)先輩在那段歲月里英勇無畏、前仆后繼、保家衛(wèi)國的種種壯舉,讓我熱血沸騰,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我為自己作為一名中國人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我們要學習他們愛國為國的精神,努力學習,積極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給祖國添麻煩,爭取早日為國做貢獻。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5
你要說什么是真實,那我說真實才不是那些經過藝術加工大部分只重點刻畫志愿軍戰(zhàn)士們在戰(zhàn)場上遇到的困難的影視劇,真實就是像《1950他們正年輕》這樣的歷史紀錄片,這才是真實的歷史。我迫切著希望《1950他們正年輕》能在線上上映,讓所有愛國青年都好好了解那段歷史。我很感謝《1950他們正年輕》的創(chuàng)作團隊能在當年為國征戰(zhàn)沙場的老兵們一個個凋零的`時候為后人“搶救”出這樣一部紀錄片。正如劉素謙奶奶在鏡頭前說的:“你們再不來我就沒了啊”當我在電影最后的采訪老兵名單里,看到劉奶奶和薛爺爺一樣,名字都框了個方格的時候,我的心里咯噔一下。
“戰(zhàn)爭很殘酷,但不要怕戰(zhàn)爭,你說呢?”熊朝瑞奶奶在影片結尾說的那句話,既是對我說,也是在對我們所有人說。不要怕戰(zhàn)爭,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
1950年的他們,正是風華正茂之時,他們如同在黑暗中懷揣著一顆向日葵種子的前行人,他們不知道什么時候天會亮起來,但是他們相信天就快亮了,他們中的許多人倒在了黎明前,他們懷里的向日葵從他們倒下的軀體迸發(fā)而出,迎著新生的太陽微笑,那株向日葵就是今日之富強和平中國。正是因為他們相信未來,所以我們才有現(xiàn)在。向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這一立國之戰(zhàn)奉獻自己一切乃至生命的先烈和老兵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6
9月2日,第8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將回國。自20xx年以來,我國已迎回716位在韓志愿軍烈士的遺骸。9月3日,紀錄片《1950他們正年輕》正式公映,這是一部以全新視角聚焦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作品,通過對志愿軍老兵的訪談,傾聽他們對于戰(zhàn)爭最真實、最動情的講述,讓觀眾對戰(zhàn)爭有了更真切的體會。
青春易老,浩氣長存;軍魂不死,初心不變!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站在本片里的歲月窗口回眸著,那些老兵的面孔一一浮現(xiàn),從老人的滄桑里,見證了歲月的崢嶸,幾十年后,無情歲月帶走了一代人的壯麗韶華;钕聛淼氖菤v史真實的見證者,他(她)們的.青春芳華,留給我們一本厚厚的人生教科書?姑涝瘧(zhàn)爭是新中國的第一聲吶喊,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時光流逝,精神永存,每一位為國奮戰(zhàn)的人都會被銘記。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提高警惕,保衛(wèi)祖國!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7
我最想哭的時候是看完這部電影后看到一篇影評”你相信嗎?有一群人,而非一個人,他們不是你的父母,卻在你未出生時就愛上了你,你是他們所有夢境中的主角,你以為平淡、乏味的日子,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笔前,他們如此愛我們,我們真的無法接受在這片土地上會有人不愛他們。有許多人,為了我們獻出自己的生命,連名字都未曾留下,在異國他鄉(xiāng)永遠地年輕了,他們也有父母有親人啊……
影片名叫《1950他們正年輕》,那么,什么是所謂的年輕呢?是一種精神,一種生命蓬勃的朝氣。無所畏懼是因為愛,因為”年輕”,那愿意為信仰赴湯蹈火的勇氣,是全人類的一份光榮,尤其是中國的。我們怎能不記得?我們不能忘記!片中的'老兵大多不愿回憶,將戰(zhàn)友的照片折疊,可為了世人不忘記那段痛楚、記住和平的珍貴,他們一點點剝開自己治愈多年未果的傷疤,血淋淋地為你提出它的來歷。他們當初想象的未來,正是我們的現(xiàn)在,可我們絕不能讓那未來止步于現(xiàn)在,我們要讓未來比他們的想象更美好,繼承那份年輕,發(fā)揚那份年輕,永垂不朽是傳承的力量,那是我們的責任。
他們的愛如此偉大,我們的愛再渺小,也務必抱有一腔熱情。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8
九月的第一場電影——紀錄片《1950他們正年輕》。這是看的第二部有關抗美援朝的紀錄片了,可惜還是拍片少的可憐,只能去看一個午夜場了。觀影過程中,數(shù)次落淚,一個人在影院哭的稀里嘩啦。
影片從一張張老照片入手,黑白照片逐漸變成彩色,我們逐漸看清上面的人物,他們一個個不過十七八歲,正值青春年華,充滿著稚嫩與朝氣。鏡頭一轉,物是人非,他們都已滿頭白發(fā),垂垂老矣。于是,在他們的講述中,我們得以真實了解71年前的那場戰(zhàn)爭。
當年,他們在祖國的召喚下,便選擇了參軍入伍,然后奔赴朝鮮戰(zhàn)場。在后勤供應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與武裝到牙齒的美帝軍隊戰(zhàn)斗,硬是用鋼鐵意志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的奇跡!
影片中有三處地方,讓我哭得最難受。
一個是文藝兵任紅舉老人講述他們過江的時候,身邊有一個叫劉江的戰(zhàn)友被炮彈擊中,半個身子都被炸沒了,戰(zhàn)友背著她往前爬,她沒有一句喊疼,而是依然在唱著歌,這是怎樣的一種鋼鐵意志!
還有是一個軍醫(yī),講到自己救過一個二十幾歲的戰(zhàn)士,他的下巴被打掉了,每次護士給他喂飯都十分艱難,看到那一幕,他禁不住哭了起來,說“誰不是爹媽的孩子呢?”
是呀,如果他還在家的話,一定是父母的寵兒。他的父母看到他受傷的一幕,心里又該是怎樣的心痛呢?
最后是一位志愿軍班長,講述上甘嶺戰(zhàn)爭的經歷,雖然已經八十多歲,老人卻把整個戰(zhàn)斗講得繪聲繪色,鏗鏘有力,加上四川方言,讓人渾身都是熱血沸騰的,仿佛置身于那個戰(zhàn)場?墒堑阶詈蠼Y尾時,他說自己放眼望去,身邊都是自己一個班戰(zhàn)士的尸體,只有自己一個人活了下來,禁不住哭了起來。
戰(zhàn)爭雖然勝利了,可是那些最為親密的戰(zhàn)友,卻永遠留在了異國他鄉(xiāng)的土地,這怎么能不讓心痛呢?
對于很多老兵來說,那場戰(zhàn)爭過去了幾十年,他們卻始終不敢去想那些戰(zhàn)場上的事,不光是因為戰(zhàn)爭太過殘酷,還有就是他們當初的許多戰(zhàn)友,犧牲在了異國他鄉(xiāng),至今遺骸還未找到。而自己卻還活著,那份內心的煎熬始終伴隨著他們。
找到曾經戰(zhàn)友的遺骸,讓他們能夠安葬回祖國,這大概是那些活著的志愿軍老兵最大的.心愿了?墒撬麄儌人卻是無能為力的,所以他們會拜托攝制組能夠幫他們尋找烈士的遺骸,了卻他們的心愿。
誰是最可愛的人?毫無疑問,志愿軍戰(zhàn)士便是那最可愛的人。71年前,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和平的生活環(huán)境,才有了我們今日安定美好的生活。他們,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一群人!
老兵不死,只是會消亡。曾經的小伙子、小姑娘們,如今都已老去,很多也都不在人世了。再過幾年,目前剩下還活著的老戰(zhàn)士們,恐怕也都將相繼離開人世。后代的人們,還能再記得他們的故事嗎?
我想,這部電影便給我們留下了他們最后的影像資料,讓我們還可以去了解他們的故事,這便是它最大的價值和意義了!
因此,我也希望更多人能走進影院,去觀看這部紀錄片,了解先輩們的故事!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9
距離抗美援朝已經71載,紀錄片《1950他們正年輕》帶著我們回顧了戰(zhàn)爭點滴。26位90多歲的志愿軍老兵,追憶他們血氣方剛的青春和永世難忘的戰(zhàn)爭歲月。
1950年,百萬雄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zhàn)場,御敵于國門之外,維護祖國和世界和平?姑涝膽(zhàn)士們,有的回來了,有的卻永遠留在了異域他鄉(xiāng)。
聽聞老兵們入伍皆是十七八歲的年齡,我不禁肅然起敬。任紅舉老人,聲情并茂地為我們講述了他作為文藝兵入伍,遭遇敵機空襲,被困后偷偷溜下山,在偽軍眼皮下尋找糧食。那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就像電影中演繹的一樣,不同的是這一切都是老人的親身經歷。尤其是當老人表達自己的內心活動:遇到敵人時的無比緊張,夜晚獨自行動時的恐懼,執(zhí)行任務時的果敢……帶領著我一步步走入一名革命戰(zhàn)士的內心,去體會戰(zhàn)爭的殘酷和士兵們保家衛(wèi)國堅定的信念。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經第九兵團的炮兵,老人參加過與美軍陸戰(zhàn)一師對抗的長津湖戰(zhàn)役。老人說:“這場戰(zhàn)斗是前所未有的慘烈。 崩先酥v述了戰(zhàn)爭中敵我兩方戰(zhàn)爭裝備的懸殊,敵軍的飛機和坦克是如何猛烈狂轟亂炸,我軍是如何運用迂回穿插的戰(zhàn)術和不畏犧牲的戰(zhàn)斗精神在零下四十度酷寒鑪戰(zhàn)20天,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靠著超乎想象的頑強意志,打贏了這場美軍稱之為“地獄之旅”的戰(zhàn)役,擊斃俘虜美軍17000多人,令敵方強大的王牌部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毀滅性打擊。
當然,我方也為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采訪過程中,有位老人長久默不作聲,場外人員多次提醒老人休息,但老人一度沉浸在悲痛之中難以自拔。雖然戰(zhàn)爭勝利了,但留在老人記憶中的卻是,戰(zhàn)爭中的苦寒傷痛,無數(shù)戰(zhàn)友戰(zhàn)死沙場尸骨未還。
紀錄片的后半部分,很多老兵回憶起自己的戰(zhàn)友,希望把戰(zhàn)友們的遺骸帶回故里。有人回憶起了和戰(zhàn)友之間的小點滴,不禁老淚縱橫;有人在各方幫助下,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老戰(zhàn)友,欣喜若狂。
抗美援朝的戰(zhàn)士們,像山一樣挺拔,像大地一樣忠厚。從篳路藍縷到強盛富足,我們習以為常的今天,源于父輩拼搏奮斗的昨天。我輩必將銘記歷史,勇往直前,續(xù)寫輝煌!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10
9月3日,一部紀錄片電影橫空出世,開播就獲得了8.7的高分!但這部紀錄片排片少的可憐,上映6天,卻只有230萬的票房,甚至因為票房不理想快被影院下映。
終于,在網友的廣大呼吁下,這部紀錄片被越來越多人看到,它就是《1950他們正年輕》。
《1950他們正年輕》通過不同軍種、不同時期參戰(zhàn)的老兵的回憶,講述了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普通年輕人的故事?姑涝碾娪昂芏,但很少有吸引人的佳作,因為影片的還原度并不足以展示戰(zhàn)爭的真實情況。
而它,《1950他們正年輕》拍攝團隊歷時四年拍攝制作,走訪50位志愿軍戰(zhàn)士,最終選取了26位收錄在影片中,將戰(zhàn)場畫面真實還原。
71年前,一群風華正面的青年,響應國家的號召,奔赴他國,為祖國而戰(zhàn),用血肉為祖國筑起了一面城墻。有些人回來了,有些人卻永遠地留在了那個地方,而那時,他們正年輕!
《1950他們正年輕》邀請了各種兵種的老戰(zhàn)士回憶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故事,親身口述自己的經歷。沒有經歷戰(zhàn)場的我們,卻從老兵口中感受到戰(zhàn)爭中最真實的人性。
當時只有17歲的老兵湯重稀在行軍途中,遭遇美軍飛機,而他的右手只在一瞬間就消失了!皵橙说囊活w炮彈,就改變了我的命運,”夢想當一名手風琴演奏家的他,夢想也隨之葬送。
71年前,老兵薛英杰曾和戰(zhàn)友賀殿舉相互許諾,誰犧牲了就把對方的遺體帶回國。這位老兵在2021年4月24日與世長辭,臨終前依舊念念不忘犧牲的`戰(zhàn)友,希望把自己戰(zhàn)友的遺體找回來。但終究,還是晚了一步。
老兵講述一個文藝兵女戰(zhàn)士被炸斷雙腿,戰(zhàn)友把她負在身上往山上爬,她仍在高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還有一位戰(zhàn)士,只找到一條胳膊,手里還牢牢捏著小提琴弓。戰(zhàn)爭殘酷,沒有人性可言,可那時,他們正值青春!
老人們回憶起當年的戰(zhàn)斗,依舊心潮澎湃。想起犧牲的戰(zhàn)友,則像孩童一樣掩面痛哭。
而就是這樣一個紀錄片卻無人問津,難道電影的市場趨向只有明星商業(yè)片?
正如導演所言“時間對于我們和這些老人的緯度是不一樣的,對這些爺爺奶奶而言,每一分鐘都是與這個世界的倒計時!倍覀儯皇菚r間的傳遞者。
終于,有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互相傳遞,更多影院也愿意排片。雖然幸福來之不易這句話已經聽膩了,但我們所處的時間,正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幸福。那時,他們正年輕!
《1950年他們正年輕》發(fā)文稱將把票房的片方分成全部捐贈出去!以電影之外的另一種形式,報答240萬名志愿軍戰(zhàn)士,告慰197653名忠烈英魂。
他們當年為我們拼了,我們今天為他們捐了!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11
三月的南部小城,霧氣中還飄潑絲絲銀雨,木棉花染上了濃烈的黨旗紅,團團錦簇傲枝吐焰,好似在講述1950年的初春,但萬家燈火點點,卻又令人恍惚然然。走進紀錄片電影《1950他們正年輕》,我又跟著中國人民志愿軍武裝前進,沖進抗美援朝,追隨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感受老兵們的故事,感觸最美的血色浪漫。
喚一聲最可愛的人,舍生忘死保衛(wèi)祖國。七十二年前,新生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百廢待興、內憂外患,美帝列強虎視眈眈。為了免得百拳來,英雄的中華兒女奮勇而上,只為打得一拳開。孑然少年身誓師北上,他們揚起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抱著以生命捍衛(wèi)新生共和國的決心視死如歸。戰(zhàn)場上,最美白毛女不懼生死福禍兮,巾幗之軀迎戰(zhàn)而上,只留浪漫在人間;炮火中,河南兵身負重傷之際,高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絕不流淚顯軍人本色;彈坑里,軍樂提琴手血染沙場,戰(zhàn)士精神激勵同仁,保衛(wèi)祖國永不悔朝鮮戰(zhàn)場遍地是英雄,在長津湖、鐵原、上甘嶺,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震驚世界戰(zhàn)爭奇跡,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志愿軍將士總能在祖國最需要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無所畏懼,成為最可愛的人。他們的故事無人忘記,激勵后人堅定理想信念、勤學苦練、增強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應一句人民的兒女,青稚為戰(zhàn)不負韶華。鐵血今猶在,山河已無恙。每一個年輕一代,都生逢偉大建設時期,今天,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成為全國各族兒女團結奮斗的精神紐帶,帶領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對英雄最好的紀念,就是英雄輩出。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wèi)守候。清澈的愛,只為中國一句句發(fā)自肺腑的質樸話語,激蕩起無數(shù)國人的熱淚。他們是蕓蕓眾生的平凡人,更是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英雄楷模。新時代呼喚英雄,更造就英雄,唯有青年強國家方能強。在祖國和人民需要之時,我們要化身熱血兒郎,不負人民重托,擔起時代重任,牢記使命必達。堅定信仰理想信念,對黨忠誠干干凈凈,勤懇苦練基本功,在實踐中善于作為,遇困難敢于斗爭,凡是有利于黨和人民的事,就大膽地接燙手山芋、吃吃苦頭,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大膽地干、堅決地干,不辜負黨不負人民,將自己融入到國家建設事業(yè)中去,在新時代建功立業(yè),定義青春的無悔與榮光,創(chuàng)造時代偉績。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越是偉大的事業(yè),越是充滿挑戰(zhàn),越需要知重負重。復興路近,我們正年輕,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只有堅持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越是艱險越向前,埋頭苦干、攻堅克難,方能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韶華成就,帶領今日中國這艘巍巍巨輪,滿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駛向不可逆轉的壯麗航程。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12
這周末,我們看了《1950他們正年輕》這部抗美援朝記錄片,講的都是一些老兵在自己不到20歲時去參加抗美援朝的故事。一開始我以為紀錄片很無聊,就開了倍數(shù)在看,看到后面,我就逐漸還原了倍數(shù)。
后來,我又非常感動。這些老兵的經歷也告訴我們什么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這個道理,所以我們更應該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觀影過程中,我還一直盯著這些老兵身上的勛章,我覺得這每一個勛章的`背后都是一次次的犧牲。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13
一張張年輕志愿軍的黑白照片,一群意氣風發(fā)學生樣貌的年輕人率先映入觀眾的眼簾,鏡頭一晃,一位白發(fā)蒼蒼、胸前掛滿勛章的志愿軍老戰(zhàn)士出現(xiàn)在鏡頭面前,《1950他們正年輕》71年的時間跨度猶如"一瞬"被展現(xiàn)在了觀眾眼前,在老人旁白帶領之下,我們得以回到那場真實而又殘酷的戰(zhàn)爭之中。
"我的戰(zhàn)友夢想是當小提琴家,可是那場戰(zhàn)爭,炸斷了他的手,他的夢想沒有了。"這樣的故事,《1950他們正年輕》不只一個。70多年前,百萬青年跨過鴨綠江奔赴戰(zhàn)場,把威脅擋在了國門之外,他們有的.人回來了,有的人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回來的戰(zhàn)士,如今他們怎樣了?當年的戰(zhàn)場究竟有多慘烈?在軍力物力懸殊的那場戰(zhàn)斗中,這些年輕人想的是什么?26位平均年齡88歲老人講述著他們的經歷,那個屬于他們的1950。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首勵志感人的青春贊歌。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14
《1950他們正年輕》是一部觸動心靈的紀錄片,它以全新的視角展現(xiàn)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那些年輕戰(zhàn)士們的熱血與奉獻。
影片中,一位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兵,用他們顫抖卻堅定的聲音,將我們帶回到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他們有的曾是文藝兵,在槍林彈雨中用歌聲鼓舞士氣;有的是炮兵,在硝煙彌漫中堅守陣地;有的是醫(yī)護人員,不顧生死地搶救傷員。他們那時正年輕,懷揣著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義無反顧地奔赴戰(zhàn)場。
看著他們臉上的皺紋和眼中的淚光,我的內心充滿了敬佩與感動。他們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卻從未后悔自己的選擇。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以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他們用生命捍衛(wèi)了國家的尊嚴,為我們贏得了和平與安寧。
這部紀錄片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那是無數(shù)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應當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同時,我們也要傳承和發(fā)揚抗美援朝精神,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在挑戰(zhàn)面前勇往直前。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這些英雄為榜樣,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向那些曾經年輕的英雄們致敬,讓他們的精神在我們的時代繼續(xù)閃耀光芒。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 15
看完《1950他們正年輕》,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影片仿佛打開了一扇時光之門,讓我們走進了那個充滿熱血與激情的年代。
影片中的老人們,回憶起當年的戰(zhàn)斗歲月,眼中依然閃爍著光芒。他們有的失去了戰(zhàn)友,有的身負重傷,但他們從未抱怨。他們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著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在他們的`講述中,我們看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那些年輕的戰(zhàn)士們,為了祖國和人民,遠離家鄉(xiāng),奔赴戰(zhàn)場。他們在冰天雪地中忍饑挨餓,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他們有的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卻肩負起了保家衛(wèi)國的重任。他們的勇氣和奉獻精神,讓我們?yōu)橹畡尤荨?/p>
這部紀錄片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場軍事沖突,更是一場關乎國家尊嚴、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的偉大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打出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同時,影片也讓我們反思戰(zhàn)爭的殘酷性。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是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我們應該珍惜和平,努力避免戰(zhàn)爭的發(fā)生。
在新時代,我們要繼承和發(fā)揚抗美援朝精神。這種精神是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的統(tǒng)一。我們要以這種精神為動力,努力奮斗,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些在1950年正年輕的英雄們,他們的故事將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拼搏。
【《1950他們正年輕》觀后感】相關文章:
阿炳在1950教學方案設計10-08
年輕人正能量勵志語錄02-01
“他們”作文11-19
他們的生活隨筆12-20
他們小學作文03-14
他們的親情的作文03-25
他們優(yōu)秀作文03-02
感恩他們作文10-10
感謝他們作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