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1919》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1919》觀后感1
白駒過隙,倏忽而已。距離1919已有百年了。1919年,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分水嶺,中國的革命由舊民主主義走向新民主主義,中國的無產階級終于以獨立的姿態(tài)走上政治舞臺,中國的運動終于從精英走向人民。關于中國的近代史我總是忘不了一句話“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我的1919》更像是舞臺劇,一幕一幕展現(xiàn)給觀眾。沒有過多那個年代的介紹,把一個一個事件拍出來,人物的'悲歡離合,國家的弱肉強食。弱國無外交,多么沉痛的歷史教訓。如今,整整一百年過去了,我們的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jīng)沒有哪個國家敢于無視中國的存在。雖然我們還有很多不足,但始終在前進的路上。
本片以顧維鈞的視角展現(xiàn)了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這段歷史,從故事性上來說顯得比較單薄,所以導演黃健中為了使影片更加豐富飽滿又增添了肖克儉和其妻梅的角色。顧維鈞在和會上拒絕簽字之前,讓肖克儉以自焚的方式表達對中國在和會上不公正待遇的抗爭,即便自焚事件是虛構的,也依舊震撼人心。
片中顧維鈞曾說“是民眾是整個國家將你推到一個歷史的坐標”。深入的去學習國際關系歷史和理論后,越能夠深刻的體會到外交代表所面對的壓力與學生所無法想象的復雜情況。比起肖克儉高喊口號自焚抗議,顧維鈞默默的承受與貢獻卻更勇敢。一個外交家最重要不是巧舌如簧而是一顆堅定赤誠的心。
《我的1919》觀后感2
作為一名電力工作者,雖然沒有科學先驅者那樣偉大的使命,但是我們每個人也在自己崗位上發(fā)揮著自己的.價值,對于我們來說,愛國的最好體現(xiàn)就是:愛崗敬業(yè),精心操作,安全生產,保障電站安全平穩(wěn)。每個人都是一顆螺絲釘,在自己崗位發(fā)揮著自己獨特的價值,大家齊心協(xié)力讓安全伴隨你我,讓幸福長長久久,這就是我作為一名電力工作者的愛國情懷。
《我的1919》觀后感3
1919年6月28日的巴黎和會上,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舌戰(zhàn)群儒,斥責日本的強盜行為,極力捍衛(wèi)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發(fā)出了“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的吶喊,點燃了“五四運動”的`火種。這是中國第一次在不平等文件上拒絕簽字,中國人終于第一次向列強說“不”,中國人第一次挺起了脊梁骨,捍衛(wèi)我們的民族尊嚴。100多年后的今天,中國人再次大聲向霸權主義說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決不在強權面前妥協(xié)!
《我的1919》觀后感4
《我的1919》是一部獨特的影片。電影主要鋪設是在中國外交使團參加巴黎和會的場景。中國的代表代表著中國人民希望收回山東半島的赤子之心,作為戰(zhàn)勝國的中國,理應有著這份合理的訴求,但是,被西方列強拒絕了,更過分的是,還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這更讓人生氣。于是,我深切地體會到老師在講課時說的落后國家的教訓: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被挨打!
顧維勛的飾演者陳道明先生,把這個作為中國人民的代表的生氣和憤怒,表演得十分的淋漓盡致,他用高亢的嗓音,憤怒的動作,在和會上痛揭了西方列強巧取豪奪,不在意中國的利益的真面目,他斥問他們,這樣無異于強盜般的行為,使我作為一個觀影者,仿佛真正般坐在那個席會上,如坐針氈,坐立不安,十分無奈且沉重,最后,他瀟灑且憤怒的離去,他拒絕在文件上簽字。他知道,這是中國外交最悲痛的一天,他無奈的離去,他知道,終有一天,我們的中國會真正的強大起來。
正如他所說的:中國人民會永遠記得這沉重的一天。作為現(xiàn)代的大學生,通過近代史綱要的學習以及這部電影,我真的記住了這一天,也真正的記住了這個深刻且沉重的教訓!梁啟超先生曾說:少年強則國強。我想無不有著這個道理,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更要有著這份決心和毅力,也應深刻的記住當年的`教訓,并化之我們前進的動力,只有好好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建設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的繁榮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1919》并不是作為那時的一個事件使我們銘記于心,而應作為一個鮮明的教訓,激勵著我們,鞭策著我們,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的1919》觀后感5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這是年輕人表達自己觀點和抗議不公的一次機會。對于這次事件,我只在歷史書上看過,直到最近我看了一部關于“五四”運動時期的電影——《我的1919》,才真正體會到那個時代年輕人的決心和熱情。
《我的1919》講述的是發(fā)生在北京大學的一個二流學生小鵬,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位優(yōu)秀的學生,認識了士大夫家庭出身的女孩顧愫,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兩人共同經(jīng)歷著各種磨難,最終也被五四運動所影響,他們放棄了由家庭、社會等方面對他們的期望,走上了屬于自己的道路。
這部電影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的探求自由、追求真理的勇氣和熱情。當時的青年學生是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他們在短短的幾年里掀起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場革命,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那個時代,青年學生們不僅要面對傳統(tǒng)文化的壓力,還要面對帝國主義的威脅,他們的.思想和行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然而,盡管面臨著這些困難,但是他們仍然團結一致,勇敢地走在時代的前沿,對社會發(fā)出了強烈的呼聲。
當今社會,我們已經(jīng)不再像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一樣面對那么多的困難,但是我們也需要對社會負起責任,應該積極參與社會,關注社會、維護社會。我們應該自覺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正如影片中的主人公小鵬一樣,作為年輕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理想、追求,積極探索屬于自己的道路,并為之堅定地奮斗一生,不斷進取,不斷前行。
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里,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對未來的信心,積極樂觀地面對挑戰(zhàn)。我們應該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成為新時代的中流砥柱。
總之,《我的1919》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那個時代青年學生的豪情和熱情,以及他們?yōu)橹袊奈磥砗瓦M步而努力奮斗的信念。作為當代的年輕人,我們也應該發(fā)揚五四精神,積極面對挑戰(zhàn),不斷進取,用青春和熱情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我的1919》觀后感6
1919年,一個所有中國人都不陌生的年代,是中國永恒的一個轉折點,承載了中國人太多的期盼、失望與憤怒,記錄了太多殘酷的顯示和中國歷史無盡的滄桑。
觀看《我的1919》這部電影,我們看到,一戰(zhàn)中國是戰(zhàn)勝國,但在巴黎和會上處處受到歧視。日本野心繼承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而在和會的辯論會上,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勢,顧維鈞以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日本全權代表收野的一塊金懷表,激怒牧野,指責斥之為盜賊,這正落入顧的圈套。顧維鈞反詰:日本掠奪了中國山東省,是不是世界的盜賊呢?一塊懷表引起牧野如此憤怒,那么山東三千六百萬百姓丟失山東該不該憤怒,四萬萬中國人民該不該憤怒呢?繼而,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人文、主權、經(jīng)濟等諸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發(fā)言獲得全世界與全國一致稱贊。從這個情景中,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中國人的智慧,以及中國人的不屈不撓,但是,在觀看中,我的內心又是悲憤的,悲憤于北洋政府軍閥的妥協(xié)和懦弱,悲憤于西方列強無恥地瓜分世界的野心,更悲憤于他們對中國人民應有權利的無視。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給世界人民感受到了無盡的勝利喜悅,巴黎和會的召開,給中國人民以無盡的期待。作為中國代表團的特定公使顧維鈞,展現(xiàn)了中國的.實力。連同對中國始終冷漠、輕視的讓娜母親也同情中國,向顧維鈞表示:“中國不應該簽字,那是不公平的!”她都贊賞顧維鈞的智慧和愛國情懷。
我國的五四青年節(jié)就源于中國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是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作了準備。
在這次和會中,中國人,第一次,向世界說:“不!”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不再是逆來順受,任人宰割的列強的屠刀下弱小的羔羊,我們有我們的民族尊嚴!這是在每個炎黃子孫心中,刻骨銘心的痛,而那也是每個華夏兒女血液中流淌的愛國之情。
我們之所以處處受宰割,是因為那時的我們,不夠強大;我們之所以被各國出賣,是因為當時的我們,太弱小;我們之所以被稱為“東亞病夫”,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學會抬頭與站立!
青年是國家的棟梁,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更應該把握當下,珍惜每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努力學習。正如周恩來總理所說的那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爆F(xiàn)在的中國,已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那么,讓我們把握好自己,為振興中華而讀書!
《我的1919》觀后感7
1919年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
1919年是中國第一次對西方列強說“不”。
這是一段怎樣的歷史?這是怎樣屈辱得像蟲子一樣走過的一百年?中國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嗎?我們咬緊牙關,我們忍辱偷生,四萬萬中國人,鍛煉出了多少中華之魂,磨礪出了多少華夏脊梁?
。∫欢窝獪I史,幾多辛酸淚!
《我的1919》,一次生動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又一次警鐘長鳴,給我們以居安思危的訓誡!
本片描述上世紀初,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參加1919年巴黎和會的種種經(jīng)歷和他的摯友華裔留法愛國知識分子肖克儉,為抗爭列強,喂討回正義,在凡爾賽宮廣場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1911年中國推翻封建王朝滿清帝國。
1919年中國爆發(fā)了倡導科學、民主的“五·四”運動——這是中國接觸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歷程,它標志著中國現(xiàn)代史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五·四”運動直接的影響下,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團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云,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xiàn)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wèi)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xià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
影片充分表現(xiàn)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因為,我們?yōu)榱诉@五個字,失掉了多少領土,失掉了多少白銀,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華好兒女……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們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轍,悲劇性的歷史,就堅決地讓它永遠留在昨天吧!
“弱國無外交”,告訴我們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說話才能有被聽見的權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么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
那么,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zhàn)群敵;以及肖克儉如何如何奔走呼號,聲嘶力竭,如何壯酬國、慷慨赴死……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huán)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yōu)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一顆再尖銳的沙礫,又怎么能敵得過一塊堅固而巨大的石頭呢?
“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樣!”這樣慷慨激昂而又字征辭嚴的話語又有什么用呢?充其量是贏來了讓娜母女的支持。有用么?無奈。
實際上,不論何時,國家強則外交贏的真理都是不變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我們建國初期為什么餓著肚子都要發(fā)展重工業(yè),為什么艱苦卓絕都要研究原子彈氫彈,為什么你排除萬難都要鉆探油氣田。或者說為什么如今的朝鮮要發(fā)展核武器,為什么當代的印度要搞航天。
為的就是能在世界的舞臺上說一句有分量的話,為了能在這個地球上站穩(wěn)腳跟,不致像魯迅先生說的,被開除:“球籍“!
請13億的中國人牢牢記住吧: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臥薪嘗膽。
《我的1919》觀后感8
五四運動是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座豐碑,是中國青年運動的面旗幟,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生生不息,歷久彌新,是切有志青年取之不盡、受用終生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在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之際,我礦團總支組織觀看愛國主義影片《我的1919》。影片中的些片斷和情景給了我很深的感觸。
在愛國主義的大愛面前,人的生命和情感都是渺小的。肖克儉這個愛國青年用自焚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外國列強的抗議和憤怒;外交官顧維鈞,憑著愛國良知和外交才能,頂住壓力,堅持公理,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樣的愛國之情。
雖然我們沒有親身經(jīng)歷那個悲壯奮斗的年代,但同樣在我心底深深的震撼,現(xiàn)在我眼前依然難以忘懷的是肖克儉在烈火中的視死如歸,他堅毅的目光,似乎要告訴世界:中國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人終有天會洗刷今天的恥辱,沉睡的東亞之獅定會站起來。還記的肖克儉留給自己妻子的那句話“梅,回祖國去吧,那里正在燃燒我們這青年的代,挺起我們的脊梁,抬起頭,將這樣的精神傳承。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吧,那里正需要我們,那里正期待著我們的燃燒。
恍惚間,淚水已經(jīng)充滿了我的眼眶,個人可以有太多的選擇,可以富足可以安逸,可是,是怎樣的股力量,怎樣的份堅毅使他遠離故土,使他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富足面前他選擇了漂泊,在安逸面前他選擇了冒險,在己之愛面前他選擇了祖國之愛,這樣的胸懷這樣的氣魄,只因為他心中裝著祖國。
影片中精彩的筆,是那場在和會辯論會上顧維鈞的慷慨陳詞。“你們日本,在全世界的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四萬萬的中國人該不該怒呢?……中國人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句句熱烈澎湃的話語,讓各國議員無不在下面交頭接耳,點頭默嘆。如今的中國早已走出了“弱國無外交”的.陰影,在我們能在國際上以大國姿態(tài)行事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忘記,中國外交的先行者浴血開路的那段悲愴的歷程。
95年前那些年輕人用愛國運動證明了青春的壯烈和奮斗的美麗,95年后的今天,改革的歷史仍然需要我們用奮斗去書寫。沒有什么比行動更能體現(xiàn)對95年那場愛國運動的紀念,也沒有什么比奮斗更能延續(xù)他們身上的精神。我們雖出生于不同的年代,肩負不同的使命,但我們擁有同個共同夢想——中國夢。在這里,讓我們以青春活力和滿腔熱血,用奮斗的青春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中留下美麗的剪影,釋放青春能量,點燃青春夢想,立足崗位,奮斗青春,在平凡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業(yè)績!
《我的1919》觀后感9
今天,我看了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電影,叫《我的1919》。講述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段屈辱史。
1918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1919年初,中國駐美公使顧維鈞作為本國政府的全權代表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中國雖然是戰(zhàn)勝國,但在和會上卻處處受到歧視,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圖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辯論會上,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人文等諸多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由此獲得全世界與全國的一致稱贊。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國內由此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肖克儉等人也在巴黎集會抗議。而軟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代表團團長陸徽祥等人左右為難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團僅剩顧維鈞和王正廷兩人仍在堅持外交斡旋。肖克儉眼見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中國的現(xiàn)狀,憤然給愛妻留下遺書,在凡爾賽宮廣場舉火自焚。
電影中講了中國外交團參加巴黎和會的外交全過程。中國作為一個戰(zhàn)勝國,都不能享有戰(zhàn)勝國應該取得的權利,這是對中國的無視,對世界和平的無視!中國代表團雖一再爭取收回山東,廢除“二十一條”,但中國政府的軟弱與各列強的'聯(lián)合敵對,中國最終事與愿違。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祖國原來是這么落后,可我們卻不能相助。要想不被欺負,我們中國就需要強盛,F(xiàn)在我們中國雖在快速發(fā)展,但相對于世界上的發(fā)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我們青少年應以史為鑒,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如今中國已經(jīng)強盛起來,不會再受其他國家侮辱、蔑視,不會再受其他國家歧視,其他國家也不敢再欺負我們。我們應珍惜今天這大好的和平時代,熱愛祖國,努力學習,為了感激前輩們的流血奮斗而努力學習,為中國的發(fā)展而努力學習。
《我的1919》觀后感10
前些天,班里同學一同觀看了影片《我的1919》,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末,屬于勝利國的中國,卻在巴黎和會上只得到兩個席位,并在多次談判中飽受欺辱,直至最后拒絕簽定凡爾賽合約的事。由于事件過程發(fā)生在1919年,所以片名為《我的1919》,片中的“我”則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悲哀的外交才子-----顧維鈞。
1919年,正是國內動蕩,外交緊張,英雄輩出的年代,李大釗、聞一多、魯迅以及數(shù)不勝數(shù)的偉大思想家或政治家出自這個年代。可影片中的顧維鈞還有另一過人之處----雄辯。電影開始不多久,顧維鈞剛來到大使館就隨陸征祥總長就中國席位一事與法國總統(tǒng)克里孟梭進行秘密會晤,當時,顧維鈞的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嚴厲堅定而又不至于咄咄逼人的話語,將他在外交上的天才展露無疑,克里孟梭也對他十分賞識,可中國終究只有兩個席位。辯論會上,顧維鈞利用日本外交官的丟失手表,發(fā)表了一場慷慨淋漓的演講,動人心,鼓壯志!澳銈內毡,在全世界的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四萬萬的中國人該不該怒呢?……中國人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句句熱烈澎湃的話語,讓各國議員無不在下面交頭接耳,點頭默嘆。
亂世多英雄,英雄多磨難。堅定正義的的顧維鈞卻多次遭到同伴的誤解,辯論會后,他的同伴都說他太氣勢逼人,鋒芒畢露,不懂得外交方法,偷竊牧野男爵的手表,費大國風范?捎姓l能體會他的苦衷,每逢重任,所有人都把重任推給顧維鈞,都怕承擔不了責任,唯有顧維鈞單槍匹馬在各國領導面前代表中國談判、會晤,為山東問題而努力。顧維鈞的好友肖克儉也在責怪顧維鈞,說他懦弱無能,說談判無法解決問題。顧維鈞沒有一個知己,沒有一個支持者。僅靠一己之力,終究無法挽回。最終顧維鈞大義凜然的沒有簽下辱國的凡爾賽合約。
外交關系永遠是政治上最具有難度的題目,F(xiàn)金,雖然社會較為安定,但外交并不順利,與美國,與日本…中國與許多國家之間都存在隱秘的問題,或因為領土,或因為資源,或因為歷史,數(shù)不盡的原因,數(shù)不盡的.問題。
1919年的事件有著重大的意義,在外交、軍事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啟示,決不能盲目動用軍事力量,除非屬于自衛(wèi),再動用軍事力量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在國際上,外交事務上,定要謹慎,不卑不亢,因為這不是個人恩怨,一個人代表的是一個國家。
顧維鈞的事例值得我們思考,到底應當如何處理外交事務?很可惜,外交多變,沒有永恒的定論。不論怎樣,我們都應學習顧維鈞,遇事冷靜,熱愛祖國,讓中國在新世紀的競爭中取得勝利。
《我的1919》觀后感11
觀看了《我的1919》,我深切體會到了“弱國無外交”這句話。那帝國主義侵略者貪婪地盯著地大物博的中國的丑惡嘴臉讓人氣憤讓人作嘔!那懦弱無能的國民政府不斷妥協(xié)的行徑讓人悲憤讓人無奈!光在哪里,路在何方,該如何選擇?顧維鈞不知道。那黑暗的時代、那貧弱的國家已讓他不知該如何維護祖國的利益。可他始終明白中國絕對不能在這不公的合約上簽字!他走到了紅色的合約本子前,斬釘截鐵地說:“中國代表團不能簽字!中國人會永遠記住這沉痛的一天!”
是的!中國人會永遠記住這沉痛的一天,記住國家受的'恥辱,記住國家貧弱所帶來的痛楚!讓人振奮與喜悅的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的中國在外交時已能霸氣地說:“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fā),同中國談話!辈粫儆蓄櫨S鈞“我很失望,很憤怒”那般地嘆息了!喜悅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明白富國強國的重要性,更應不斷奮斗共筑祖國美好未來!
《我的1919》觀后感12
偶然在“學習強國”的平臺上,看到視頻學習里有看電影。那天饒有興趣地打開,看到陳道明梳著油亮的背頭,穿著筆挺的黑色制服,很紳士的樣子。旁邊赫然寫著“我的1919”,就這了。偶像的力量真是無窮大,人們常常因為喜歡一個人而喜歡一首歌或者一部電視劇。就像此刻的我,因為欣賞陳道明,所以選擇了《我的1919》
《我的1919》重現(xiàn)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戰(zhàn)勝的協(xié)約國在巴黎的凡爾賽宮集會,商討對戰(zhàn)敗國德國的處置問題。當時的中國政府是袁世凱政府,從清政府以來,并沒有改變中國落后挨打的局面。國際社會也并沒把中國放在眼里。原定的5個代表席位,最終只給了兩個,5個代表只好輪流參會。作為戰(zhàn)勝國之一,中國應該在和會上爭取更大的利益,然而列強們無視中國的利益,經(jīng)本應從德國手中歸還的山東半島的`主權,直接轉送給日本。代表團的提案,最終被否決。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最后黯然離開。
電影中濃墨重彩的部分就是代表團中駐美公使顧維鈞在和會上慷慨陳詞,機智辯論的情節(jié)。在入會場時,日本代表把懷表掉在地上,被顧維鈞意外拾起。在發(fā)言時他拿出懷表,被日本代表誣為偷盜。顧維鈞順水推舟,借題發(fā)揮。他說:“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么我倒想問問牧野男爵,你們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請問日本這個行為,算不算無恥呢?!”然后他又強調了山東是中國文化的搖籃,孔子孟子皆誕生于此,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穌。在日本代表叫囂中國在戰(zhàn)爭中未出一兵一卒時,顧維鈞出示大量華工照片,有力地駁斥了日本的言論。顧維鈞的發(fā)言贏得了全場的掌聲,然而卻不能扭轉最終的結果。
看了《我的1919 》我很想了解這個民國的外交才子,后來百度了他的生平。顧維鈞,字少川,1888年1月29日(清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十七)生于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嘉定區(qū))。初入舊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華書院,1901年考入圣約翰書院。1904年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專攻國際法及外交,獲博士學位。不僅人長得帥,還才高八斗!
他一生有四位夫人,第一位夫人叫張潤娥,是父母包辦的,因此有名無實。第二位夫人是時任內閣總理唐紹儀的女兒唐寶月,幾年后病逝,第三任妻子黃蕙蘭,最后離婚。第四任妻子嚴幼韻陪他走到生命盡頭,享年98歲。
美籍華人學者,歷史學家、傳記文學家唐德剛先生認為,自有近代外交以來,中國出了“兩個半”外交家,周恩來是一個,李鴻章是一個,顧維鈞是半個。之所以說他半個,是因為他沒有外交決策權。即使是半個,也是非常高的贊譽了。
《我的1919》觀后感13
1919,一個不同尋常的數(shù)字,在他的背后,更是潛藏了一段沉重的歷史――凡爾賽和約。那是一個令國人所不容的合約,那更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向世界說“不”。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奮起,更是近代史轉向現(xiàn)代史的`歷史時刻。在這個獨特的坐標上,有這樣一個人――顧維鈞。也正是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中國青年,才敢于代表中國,在合約書上拒簽,敢于直面列國強權。也正是這樣的一個個中國青年,才向我們證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懷表的隱喻是你初露崢嶸的開始,更將日本代表說得啞口無言,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的文化魅力;不假思索地拒絕是你不變初衷的本心,更是中國傲然不屈的風骨;在所有人在后退,在妥協(xié)時,寸步不讓、據(jù)理力爭更是你站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點,所承擔起的獨有魅力?赐炅恕1919》這個影片,我只想說,顧維鈞,1919年的中國何其不幸,但有你的的中國,何其有幸。
弱國無外交,慘痛的教訓歷歷在目,一代代英烈為我們開創(chuàng)了這樣一個太平盛世,他們的前仆后繼使我們免受這樣的困境。在這個新時代,我們更要繼承發(fā)揚前輩遺志,帶領中國走上更高的未來。
《我的1919》觀后感14
展望未來,了解過去,以史為鑒,砥礪前行!聽著影片中激情澎湃的的演講,看著一位位憤怒的.國人,仿佛穿越時空般進入了那段時間,隨著他們悲,跟著他們怒,想讓他們所求所皆得所愿。看完這部影片,讓我深深認識到作為一個中國人,愛國是最基本的底線。我們以愛國為榮,傳承愛國精神,從自身開始,以自己為中心影響其他人。讓愛國的種子發(fā)芽,成長。
《我的1919》觀后感15
1919年,這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喚醒中國人沉睡靈魂的一年。在這年,作為中國全權代表的顧維鈞隨同行的人前去巴黎參加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之一,但并不被其他國家認可,野心勃勃的日本正想擁有我國山東。這時,顧維鈞站了出來,他義正言辭,堅強有力的一番言論,把各國代表震驚。“中國不能沒有山東,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更是表現(xiàn)了他嚴正立場,最終中國留住了山東。
我被電影中愛國人士的偉大精神所感動,自從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一直是被外國人所唾棄的對象。而在這次和會上,中國人沉睡的靈魂被喚醒。面對當時強大的各個國家,顧維鈞堅決不在那張寫有中國把山東讓給日本的條約上簽字,表達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
現(xiàn)實就像電影中說的,“弱國無外交”,當年中國處處被欺壓,就是我們的能力,不如別的'國家,而現(xiàn)在,中國成為科技強國,中國說的話有了一個大國應有的分量!
歷史向我們昭示這樣的道理:只有強大了,才有發(fā)言的權利,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1919》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1919觀后感11-27
《我的1919》觀后感范文06-12
電影《我的1919》觀后感10-09
我的1919觀后感1500字06-25
我的1919觀后感9篇12-06
我的1919觀后感600字10-01
我的1919觀后感12篇06-21
我的1919觀后感4篇[優(yōu)秀]08-05
觀看《我的1919》有感(通用21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