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高中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社會實踐和社區(qū)服務是普通高中新課程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科目,是國家規(guī)定、學校自主開發(fā)的每個高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高中社會實踐活動方案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歡迎大家的閱讀參考。
高中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例【1】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要“三個面向”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根據學生、教師和學校發(fā)展的現狀和需要,贏得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合力,全面推進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與發(fā)展,切實優(yōu)化學校師生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xù)的探究興趣,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的體驗,發(fā)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基本實踐與服務技能,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增強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具有關注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教師整體專業(yè)化水平得到提高;學校辦學特色更加鮮明。
二、指導原則
1.親歷性原則。教師應利用各種物質條件、精神條件,通過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實踐情境,改變學生單一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走出課堂,置身于廣闊的大自然和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去親自接觸和感知各種人和事,使他們通過親身經歷、實際操作與活動來獲得探究問題、與人交往的能力以及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自主性原則。學校應根據本課程的目標和特點自主選擇教學內容和活動場所,自創(chuàng)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學校應認識到自己既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更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和設計者。學校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自己去活動,體驗乃至創(chuàng)造,使其享受探究的樂趣、活動的愉悅、服務的充實,獲得并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生存體驗。
3.協同性原則。由于社會實踐的開放性,活動的實施既要求學校各學科教師共同協作,又要求學校教師與社會各界人員(如家長、社會有關機構的工作人員等)相互配合,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合力、協同完成教學任務。學校應善于協調各方人員的關系,調動各方積極性,共同發(fā)揮作用。
4.整體性原則。學校要注重幫助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fā)展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課程目標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指出“社會實踐主要通過軍訓和工農業(yè)生產勞動等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生產勞動教育,培養(yǎng)組織紀律性,集體觀念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社會實踐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xù)探究的興趣,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一)社會實踐
1.使學生關心社會和科技進步、關心地球和生存環(huán)境。
2.養(yǎng)成勞動觀念,形成一定的勞動技能。
3.使學生形成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4.培養(yǎng)學生探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獨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社區(qū)服務
1.使學生關心社區(qū)建設,主動參與社區(qū)的公益活動,形成誠懇助人、樂于奉獻的積極態(tài)度和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3.使學生學會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本領,提高溝通與合作的能力,增強團結協作的意識,規(guī)劃方案《高中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4.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意識,并在社區(qū)服務過程中學習新知識,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5.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社區(qū)生活和社會環(huán)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活動的'能力。
四、課程內容
(一)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主要由軍訓、參觀和郊游、社會調查、德育基地活動、學農、科技文化活動和社團活動等組成。
社會實踐包括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其內容可包括:
1.勞動實踐活動:定期組織學生到社會勞動實踐基地開展實踐活動,農村地區(qū)組織學農活動。
2.軍訓:進行軍姿訓練、軍事知識教育、軍事技能訓練、國防教育和紀律的養(yǎng)成教育。
3.德育基地活動:外出參觀、訪問各類紀念館、博物館,到德育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教育。
4.校內、家庭勞動:全校性衛(wèi)生大掃除,校內其它義務勞動、假期當家一周等。
5.社會調查:抓住焦點、熱點問題,利用課余、假期時間,進行環(huán)保、社情國情民情等調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
6.校內志愿者活動:到圖書館、實驗室參加志愿服務工作,擔任校內義務保潔員,校內勤工儉學等活動。
7.其它各類活動:體育節(jié)、科藝節(jié)活動,觀看電影、各種演出活動,參加校內外社團組織活動等。
(二)社區(qū)服務
社區(qū)服務是學生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理解社會的重要途徑。社區(qū)服務是一種義務的、志愿性的活動。其內容可包括:
1.社區(qū)科技文化教育活動:參加社區(qū)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如敬老服務、社區(qū)學校的輔導、社區(qū)科技活動、科普活動宣傳、法制宣傳、人口與保健宣傳、環(huán)保與衛(wèi)生宣傳活動、社區(qū)文體活動。
2.社區(qū)環(huán)境建設活動:如社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社區(qū)綠地領養(yǎng)工作、美化工作,城市交通秩序維護活動(充當小交警)等。
3.志愿者活動:如為社區(qū)大型活動提供志愿者服務,在公共活動場所(如旅游景點、公園、圖書館、賓館)參與管理服務(如充當義務講解員、服務員等);參加助殘幫困活動、擁軍擁屬活動;各類義賣活動;學雷鋒做好事活動;植樹節(jié)活動、參加社會地主義新農村建設活動等。
五、組織實施
(一)組織機構
學部成立以分管教學的校長為組長,高中部主任為副組長,教科室主任、高中部教務主任、政教處主任、校團委書記、高中各年級組長、學生會主席等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組織制定綜合實踐活動總方案和各學期實施計劃,學部成立學生選題指導委員會、社會實踐活動工作組、綜合實踐活動評價考核組,協調與家長委員會、社區(qū)有關部門機構的關系,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由政教處和團委負責對社會實踐和社區(qū)服務活動進行協調指導。由班主任負責對班級的社會實踐和社區(qū)服務活動進行動員、組織、考核。由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對學生參加相關活動所獲學分進行認定。
(二)活動形式
社會實踐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在校外實踐基地或校內組織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社會實踐活動由班主任負責統(tǒng)籌和管理。以小組為單位的社會實踐活動,每組至少由5人組成,由小組長負責。社區(qū)服務以志愿服務小組、學雷鋒小組為主要活動單位,在學;蚣彝ニ谏鐓^(qū)范圍內開展活動;顒涌梢杂山處焷斫M織開展活動,也可以由學生自主安排,自主安排須征得家長同意,每個小組至少由5人組成。
(三)基本要求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鼓勵并要求學生自己參與設計、自己選擇主題、自己組織實施、展開自我評價,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感知、判斷、分析、反思和創(chuàng)造,將活動的實施過程作為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感悟生活的過程。
2.落實活動規(guī)范,保證嚴肅性和真實性。每次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做到任務、實踐點、指導人員、責任人四落實。在社會實踐和社區(qū)服務活動結束后,要如實填寫《學生社會實踐和社區(qū)服務登記表》。注意做好考勤記錄和活動原始記錄。
3.注重態(tài)度考察,重視過程體驗。重在考察學生的參與能動性和真實體驗。
4.增強安全意識。在組織活動時,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加強與學生家庭、社會相關部門的溝通與聯系,在確保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各項活動。
5.社會實踐和社區(qū)服務活動開展要從實際出發(fā),積極主動,量力而行,講究誠信。
六、學分認定
(一)社會實踐
1.學分設置:三年共6個學分。
2.時間要求:一學年內必須參加為期1周的社會實踐,采取集中安排與分散進行相結合的方式,原則高一集中安排1周軍訓,高二集中安排1周社會勞動實踐(有條件可集中安排社會勞動實踐,條件暫不具備可以采用其他分散形式的勞動予以補充)。
3.認定方法:社會實踐共6個學分,軍訓和社會勞動實踐作為獨立部分時間不少于一周的各得2個學分,學生三年內按時積極參加其他社會實踐內容的,最多可獲2個學分。學年末匯總原始材料,填寫社會實踐學分認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據學生參與的時間和態(tài)度評定學分,上報政教處或團委審核,最后由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認定。學生自主安排的社會實踐由實踐所在單位負責人簽章證明,學校組織的實踐活動由負責教師簽章證明。
(二)社區(qū)服務
1.學分設置:三年共2個學分。
2.時間要求:高一、高二每學年分別參加不少于5個工作日(一個工作日不少于4小時)的社區(qū)服務并取得相關證明,分別各獲得一個學分。
3.認定方法:學年末匯總原始材料,填寫社區(qū)服務學分認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據學生參與的時間和態(tài)度評定學分,上報政教處或團委審核,最后由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認定。學生自主安排的社區(qū)服務由接受服務單位負責人簽章證明,學校組織的服務活動由負責教師簽章證明。
高中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例【2】
一、社會實踐的目的
1、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科技、國防、勞動、法制、環(huán)保、歷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學生關心社會和科技進步、關心地球和生存環(huán)境。
2、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
3、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認識社會、探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形成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
4、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6、更重要的是,通過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勤于實踐、勇于探索、精誠合作的精神,不斷提升學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能力,完善學生人格。
二、社會實踐的內容
1、軍訓:這是一個必修項目,也是社會實踐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進行軍事知識教育、軍事技能訓練和紀律的`養(yǎng)成教育。
2、參觀、訪問和調查活動、社團活動:可以郊游,參觀人文景觀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參觀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進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等;可以抓住焦點、熱點問題,進行環(huán)保、國情民情調查等活動;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驗證性的調查;訪問則一般以國家或地方政府機構、政府官員、特殊人物、特殊群體等為訪問對象。
3、班級值周活動和校內勞動。
三、組織管理形式
社會實踐課程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由德育處統(tǒng)一負責實施。年級組負責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班主任對全班的社會實踐活動負責,指導老師對所管的社會實踐小組負責。社會實踐活動一般以由5-10個學生經自由組合形成的小組為單位開展,每小組推舉小組長一名,根據活動項目聘請指導老師1-2名,根據活動項目的需要可聘請校外人士充當指導老師。
四、學分配置、認定與時間安排
1、軍訓:安排在高一第一學期開學之初,時間不少于一周,①考勤記錄 ②個人總結 ③班任或教官簽名 ④相片和獎狀等證明材料。時間1周。
2、社會參觀、社團活動與社會調查活動:社會參觀活動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社團活動和社會調查由學生自行安排,小組成員不能少于5人,時間安排在八年級階段,利用雙休日、節(jié)假日或假期時間自主安排活動。①參加活動證明(由學校或活動單位提供)②調查計劃、報告③相片和獎狀等有效證明材料④教師簽名。
3、班級值周活動和校內勞動(2學分):①參加學校安排的學生值周活動,每學年第一學期安排高二級學生值周,第二學期安排七年級學生值周,人人參與。②當班主任助理,管理班集體,填寫管理表。③參加包干區(qū)清潔,有小組長的證明。④參與宿舍輪值,有宿舍舍長的證明。⑤參加課室值日,有勞動委員的證明
五、活動實施的過程
1、活動前教育。學校在活動前都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安全、法制、禮儀教育。教育學生預防事故,注意自我保護;教育學生必須遵守法規(guī),遵守實踐地和社區(qū)的規(guī)章制度;教育學生禮貌待人,體現中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2、內容選擇與活動規(guī)劃。除軍訓項目外,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從熟悉和關注的社會中選取活動主題和內容,并形成社會實踐小組,聘請指導老師,聯系好將要前去實踐的地點或單位,制定小組活動計劃,并在小組活動計劃的基礎上制訂個人活動計劃。將小組活動計劃和個人活動計劃報告班主任和指導教師并征得他們的同意。
3、活動實施。新學期開學的第三周召開開題報告會,組成活動小組,確定活動主題,明確成員職責,制訂活動計劃。學生必須按計劃進行活動,服從實踐地負責人領導,班主任和指導老師要隨時關注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組長要協調好小組成員及各方面的關系,各成員發(fā)揮團隊精神,相互協作,確;顒拥捻樌M行。要記錄活動過程和活動心得。
4、總結交流;顒咏Y束后,小組完成社會實踐的報告。個人寫出活動小結及活動過程中的體會、感受等,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組織小組間的交流。形式由班級自定,可以是主題班會、班級網頁、墻報展覽等。每班推薦最好的一個活動小組參加級組的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匯報。
5、評價考核。小組和個人提供相應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導老師進行初步評,然后由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進行終評。
六、課程評價與學分認定
1、評價原則
貫徹三結合評價原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自評和他評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
2、評價內容
、賲⒓由鐣䦟嵺`活動的課時量和態(tài)度;
②活動的選擇與活動設計評價;
、刍顒舆^程中的體驗和收獲:認識社會、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和人際交往、協作、適應環(huán)境等能力的發(fā)展情況;
、芑顒拥某晒蜕鐣б嬖u價;
⑤活動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性的體現情況。
3、評價方法
實施檔案袋管理。學生建立個人社會實踐活動檔案袋,里面應裝有能反映小組和個人活動過程的種種記錄和其他證明材料,并提供核實方法或途徑(如實踐單位的地址和電話,相關人員的姓名和聯系電話等),具體考評方法如下:
、佘娪栐u價:A、 學生個人自評(撰寫軍訓小結);B、 班主任和教官初評,進行等級認定;C、 教務處、德育處審核。
②主題活動(社會調查)評價:
評價內容:主題活動評價要考察詳細的小組活動方案和個人活動計劃,小組社會實踐報告與個人活動小結,活動記錄與活動證明,主題活動的成果,相關單位的評價和學友的評價材料。
、郯嗉壷抵芑顒雍托葎趧釉u價。
評價內容:班級值周活動和校內勞動也要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如各項活動的過程記錄與小結等。
考核等級:從活動態(tài)度和活動收獲等方面進行考核;顒佑脮r合計不少于7日;活動態(tài)度和活動收獲可進行定性評價,使用“優(yōu)秀” 、“良好” 、“一般” 、“較差”等描述性語言。
4、評價學分認定程序
學生個人或小組整理參評材料--小組交流及互評--班主任或導師初評、等級認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終評--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學分認定--教導處登記學分。
七、獎勵
對于那些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強,有勤于實踐、勇于探索、精誠合作精神的學生個人或小組,他們付出了努力且有了豐碩的收獲,等級認定為A者,學校給與表彰;對于三項活動評價均獲A等的學生,學校給予專項獎勵;如果社會實踐成果經專家認定為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科學價值或實用價值,學校給予特殊獎勵。
【高中社會實踐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高中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方案12-09
高中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方案11-23
高中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02-05
高中社會實踐活動02-26
高中活動方案05-15
高中社會實踐活動總結12-24
高中社會實踐活動總結11-22
高中春游活動方案02-11
社會實踐活動方案06-21
社會實踐活動的方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