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活動方案

民間藝術活動方案

時間:2024-08-22 12:54:08 活動方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民間藝術活動方案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間藝術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間藝術活動方案

民間藝術活動方案1

  古時候的春節(jié)是現(xiàn)在的元旦節(jié)的前身,在國外,元旦節(jié)意味著新的的一年到來。在這一天,人們都希望自己的霉運跟著舊年離開,好運能隨著新年到來。即便在舊的一年里霉事再多,我們都仍要回首過去,因為那里有我們成長的.足跡,有我們難忘的回憶。

  折紙和剪紙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甚至還有傳說折紙是源于我們中國的,但在當今的社會中,我們的這些民間藝術會被人認為是誤人子弟,浪費時間,所以想在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宣傳折紙和剪紙,讓這兩種民間藝術,能像書法一樣,源遠流長。

  1、通過元旦節(jié),縮短驛站與人民間的距離。

  2、宣傳剪紙和折紙藝術,讓人們對這兩種民間藝術有新的定義。

  3、布置場地,粘帖主題海報,桌椅的位置擺放,流動板的位置等。

  4、人員的工作安排,制成品的位置擺放。

  5、前一天看天氣預報。如若遇上下雨天,可提前早上,或明天再去。

  6、先在學校弄一些成品,然后到驛站展覽。

  7、現(xiàn)場較為混亂,可以由會員或干事與路人玩游戲等。

  8、也許來看的人比較少,可以把成品送給別人,吸引別人。

  9、作為志愿者,必須要有禮貌,即使對方的話過于激烈,也需保持禮貌

  10、所有干事和會員分成兩組學習折紙和剪紙,上網看視頻或圖書館。

  11、成品必須漂亮,顏色鮮明。

  12、提前到達活動現(xiàn)場,做好場地的布置工作。

  13、必須聯(lián)系新聞協(xié)會的同學。

民間藝術活動方案2

  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是東方文化的藝術瑰寶與符號,是東方文化的代言與傳承;它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瑰麗多彩,寓意深遠,淵遠流傳,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本文從中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特征談起,淺析這些傳統(tǒng)圖案的裝飾藝術形式和其思想內涵。探求其發(fā)展與傳承的創(chuàng)新思路,使其在現(xiàn)代設計中開創(chuàng)新面貌,更好的為當今教育教學和人類社會服務。

  一我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的特點

  1.象征性

  象征性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中常用地表現(xiàn)手法。如牡丹花是象征富貴;梅蘭竹菊象征具有高潔品質;白鶴和蒼松翠柏象征長壽等等。了解了這些象征意義,更好的應用這些圖案,是一道慣常性的思考題。

  2.民俗性

  民間傳統(tǒng)圖案和民俗活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民間傳統(tǒng)圖案是伴隨著民間民俗各類活動發(fā)展的。在我國民間各地婚喪嫁娶、生子祝壽、迎神賽會等這些活動中,都是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的創(chuàng)作源泉和動力。如我國春節(jié)家家戶戶貼年畫、貼春聯(lián),剪窗花,各個民族地區(qū)結婚時的新娘嫁衣、喜花、喜帳等圖案都充分說明了民族的各種習俗和生活習慣。把握民俗性是傳統(tǒng)民間圖案藝術與現(xiàn)代設計最符合民心的結合點。

  3.實用性

  我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的設計者是人民群眾和民間藝人匠師,主要為自己的日常生活使用、欣賞,因此不同圖案有著不同的實際作用。比如清朝官服上的補子,其色彩與圖案就是用來區(qū)分當官人是文官還是武官,是一品還是九品,是區(qū)分等級官銜的身份證。我們現(xiàn)在的藝術設計中不能只因圖案美觀而設計,應該聯(lián)系現(xiàn)狀,加強實用性的構思,多為民眾在設計上提供便利和幫助。

  4.審美性

  我國傳統(tǒng)民間圖案藝術和任何一門藝術一樣,都是把美當成最高追求目標。作為一門有別于其他藝術門類的藝術,它有著獨特的審美特質和個性。就拿我國民間傳統(tǒng)工藝品來說,其造型本身就是一種圖案,如無錫的大阿福、景德鎮(zhèn)的瓷器等;在現(xiàn)代的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傳統(tǒng)的不同審美風格,加入現(xiàn)代流行審美元素,再創(chuàng)東方物語美感。

  5.地域性

  我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受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生活習俗、原材料、生存條件、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制約,有著明顯地民族性和地域性。如年畫圖案,河南的朱仙鎮(zhèn)、天津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和山東濰坊等不同地域的`不同類別,不同地區(qū)的繪畫風格也各有千秋,大不相同;還比如刺繡圖案工藝在我國流傳極為廣泛,傳統(tǒng)刺繡文化底蘊深厚,但不同地區(qū)的刺繡圖案風格都不相同,且不說蘇繡、湘繡、粵繡、蜀繡,最具地域典型代表的云貴地區(qū)苗繡、瑤繡、挑花,北京的補花,濟南的魯繡等均是因地域不同而命名,形成的圖案風格也各具特色。

  二我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與現(xiàn)代設計藝術的異同

  (一)相同之處

  1.我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與現(xiàn)代設計藝術二者地服務對象都是人民大眾。我國改革開放最終的結果是人們生活富裕和人口城市化,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特別是北、上、廣、深出現(xiàn)了以新中產階級為主流代表的社會結構,現(xiàn)代設計的服務對象也就開始以這些新中產階級為主,繼而普羅大眾;我國傳統(tǒng)圖案藝術是從民間產生,在民間發(fā)展。所以傳統(tǒng)圖案藝術與現(xiàn)代設計也就有著共同的出發(fā)點,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題材都是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花鳥動植物、人物自然建筑物等。

  2.我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與現(xiàn)代設計藝術二者都講求實用與審美的結合,F(xiàn)代設計重視以“人”為本,以滿足人的需求為設計原則,實用性與美觀并存。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在發(fā)展演變的過程中與人民生活緊密結合,產生了諸如虎頭帽、虎頭鞋、布玩具、荷包、香包等實用物品設計。二者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民俗的需要而產生的。

  3.我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與現(xiàn)代設計藝術二者的設計理念和傳承相同,都講究以少當多的極簡風格。現(xiàn)代設計中米斯凡德羅提出“少則多”設計原則可以說是“現(xiàn)代主義”風格設計的寶典與靈魂;而中國傳統(tǒng)美學在構思上也講求“以少用多”、“由此及彼”,有著人文優(yōu)雅內在禪修的意境;在造型上,講究形神兼?zhèn)洌卫硐嗤,似與不似之間,這是一種高度的概括與提煉,是民族與現(xiàn)代的跨界沖擊與平衡。

 。ǘ┎煌

  1.發(fā)展時間和價值取向的不同

  現(xiàn)代設計是大數(shù)據(jù)、大工業(yè)化的時代,生產方式是大機械、高科技技術,設計精致。我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則是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xiàn),以手工勞作的生產方式,在設計上較為隨意,生產批量小,成本較高,對設計的質量標準略顯粗糙,F(xiàn)代設計從科學的角度出發(fā),以人體工學、人類行為學、心理學等理論為基礎,調查消費者地消費時間、地點、對象、目的等進行大數(shù)據(jù)科學分析,精確定位,保證了設計的準確性和經濟實效性。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是用約定俗成的形象表現(xiàn)相對單一的題材,設計語言大都是從祖輩傳承下來的,有相對固定的含義,其題材也有一定的限制。

  2.風格流派劃分不同

  現(xiàn)代設計是通過設計思潮地演變和經濟發(fā)展狀況而不斷推進的,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設計考慮市場流行因素更多。而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是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改進發(fā)展的,設計的風格、流派多以地域劃分,不受流行因素影響。現(xiàn)代設計注重簡潔設計語言,形象幾何化、抽象化;民間傳統(tǒng)美術圖案設計多以諧音、寓意、團花、象形等傳統(tǒng)圖案為主。

  3.消費群地定位不同,F(xiàn)代設計的消費對象具有世界范圍的共識性,是特定階層中的特定人群,有針對性有選擇設計。民間傳統(tǒng)圖案的受眾對象地域區(qū)分明顯,設計時不做消費定位,消費群體不如現(xiàn)代設計明確。

  三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

  1.我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我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在服裝設計學中貼近生活,應用非常廣泛,民間傳統(tǒng)圖案包括圖形、色彩與工藝,都是服裝設計的重要內容,F(xiàn)代服裝設計中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常以不同的傳統(tǒng)工藝形式來表現(xiàn),如刺繡、貼布繡、蠟染、扎染,鑲、嵌、滾、蕩等手法表現(xiàn),當然也不乏運用高科技手段如數(shù)碼印、3D打印等方式將傳統(tǒng)圖案藝術應用到現(xiàn)代的服裝設計中,結合現(xiàn)代新的設計理念,新的流行元素,設計出以中國傳統(tǒng)圖案作為靈感來源的時裝。迪奧首席設計師約翰加利亞諾設計的濃妝艷抹的時尚造型,顯然是舊上海灘月歷皇后的翻版;而簡約大師海爾姆特朗則從織錦緞和老頭鞋中制造了流行的曙光。這些流行服飾都帶著明顯的中國印記,把傳統(tǒng)圖案精髓應用到日常服裝設計中,正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2.我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在家裝設計中的應用

  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是我國文化財富,應用到現(xiàn)代家裝設計中,會呈現(xiàn)出較普通裝飾更為深層的意境,大到風格,小到物件無不體現(xiàn)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在家庭裝修、裝飾設計中的影響與應用;風格上民間傳統(tǒng)圖案地神韻在影響著現(xiàn)代新中式裝修風格,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中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對家裝設計影響也開始國際化。

  3.我國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建筑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如果說家裝設計是里子,那么建筑設計就是面子。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在建筑設計上的應用一般表現(xiàn)在山墻墻面或整體造型、地面拼花、門窗等的裝飾上,龍、鳳、麒麟、鹿、蝙蝠等代表美好愿望的是常用題材。如徽派建筑就是將中國傳統(tǒng)圖案裝飾運用到極致而有著中國水墨山水畫的韻味。現(xiàn)代建筑設計要在繼承傳統(tǒng)圖案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設計出凸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內涵和特色的經典建筑。

  四結束語

  隨著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jù)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的經濟文化水平迅猛提高,在弘揚大國工匠精神的倡導下,社會開始重新認識和估價中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和民間圖案工藝傳承,從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中尋找設計的靈感,汲取設計精華,更加增強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F(xiàn)代設計更重視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的繼承與發(fā)揚,將民間傳統(tǒng)圖案藝術的根深深植入現(xiàn)代設計的沃土中。

  參考文獻

  [1]朱麗,黃金龍.傳統(tǒng)裝飾圖案與現(xiàn)代設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王利支.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與現(xiàn)代視覺傳達設計[M],沈陽出版社,20xx.

  [3]張寧寧.談民間美術,美術大觀[M],遼寧美術出版社,20xx.

  [4]廖國張,廖艷軍.中國現(xiàn)代藝術設計中的傳統(tǒng)文化因素的再認識[J].大眾文藝(理論),20xx,(10):83-84.

民間藝術活動方案3

  活動一剪窗花

  目標:

  1.感受新年到來的愉快的氛圍。

  2.鞏固對對稱和不對稱圖形的認識。

  3.會用剪刀剪出各種彎的線條或圖案。

  準備:

  剪刀若干、各色手工紙人手一張、窗花范例。

  進程:

  1.談一談:新年快到了,人們都用哪些方法裝扮我們的家呢?

  2.剪一剪:

  ○看范例,說說這些窗花有什么特點?

  ○幼兒大膽想象,剪窗花,師巡回指導。

  3.比一比:

  ○比一比誰剪的窗花最漂亮,可以得到最熱烈的掌聲。

  ○裝飾我們的活動室。

  活動二綜合:閃光的國粹——京劇

  目標:

  1.萌發(fā)幼兒對京劇藝術的興趣,激發(fā)幼兒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美好情感。

  2.鼓勵幼兒參與京劇表演和制作京劇臉譜。

  3.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藝術表現(xiàn)力。

  準備:

  1.環(huán)境布置各種京劇臉譜。

  2.日;顒訒r播放京劇的錄音帶和錄像帶,供幼兒欣賞。

  3.彩紙、紙板、毛線等手工材料。

  ※說說京劇。

  1.看京劇錄像。

  2.向幼兒簡單介紹京。壕﹦∈俏覈囊环N戲曲,只有中國才有,所以叫國粹。唱京劇的人要在臉上涂上一些漂亮的花紋,就是京劇臉譜。因為京劇好聽好看,不僅中國人喜歡,很多外國人也很喜歡。

  3.介紹京劇臉譜的名稱、性格和特點。

  如:紅臉代表忠誠勇敢;白臉代表狡猾;黑臉代表正直忠厚,如“包青天”。

  ※學唱京劇。

  1.幼兒觀看錄像后回答,唱京劇的人臉上涂上各種漂亮的花紋,他們說話、動作、走路跟我們有什么不一樣。

  2.放京劇錄像帶,讓幼兒感受京劇曲調的優(yōu)美,并跟著哼唱。

  3.幼兒戴上臉譜,自由地表演。

  ※畫臉譜。

  1.觀察京劇臉譜的顏色和花紋,區(qū)分紅臉、白臉和黑臉。

  2.幼兒畫京劇臉譜。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設計漂亮的圖案進行裝飾,要求色彩鮮亮。

  3.把畫好的臉譜剪貼在紙板上,用毛線頭當胡須和頭發(fā)。

  4.幼兒戴上自制面具做游戲《黑臉敲鑼》。

  附玩法:

  黑臉一個,紅臉、白臉若干。黑臉慢敲鑼,紅臉和白臉就開始走圓場步;黑臉快敲鑼,紅臉捉白臉,白臉躲紅臉,看誰捉得多,看誰躲得快。被捉到的白臉交給黑臉。

  5.延伸:區(qū)域活動中設立“小戲迷俱樂部”

  活動三親子手工:五彩臉譜

  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臉譜藝術的美,激發(fā)創(chuàng)作興趣。

  2.嘗試用線條、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張大膽的表現(xiàn)臉譜特征。

  3.通過和父母共同合作制作臉譜的過程,增強與父母的交流合作,體驗其中的'樂趣。

  準備:

  對京劇、臉譜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制作臉譜硬板紙(各種硬包裝紙)、繪畫筆、各種欣賞臉譜、剪刀、橡皮圈。

  進程:

  1.欣賞臉譜。

  你喜歡哪張臉譜,為什么?

  臉譜與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

  臉譜與臉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顏色不一樣,臉分成幾個快面,五官有了變化)。

  2.聯(lián)想創(chuàng)作。

  今天我們一起來當藝術家,設計一張漂亮的臉譜。指導:

 。1)心里先想好,今天你要設計一張什么樣的臉。

 。2)化妝的時候要仔仔細細,千萬不要把臉畫的不一樣。

 。3)臉譜上還有許多彎彎的線,什么地方要涂眼影,什么地方要涂胭脂要告訴大家。

 。4)你的五官變了沒有,變成了什么?

 。5)顏色要有深有淺,找一找誰是大藝術家。

  3.觀察制作工具,開始制作。

  父母和孩子一起參與活動,適當?shù)闹笇Ш⒆又谱鳎瑧苊獍k代替,讓孩子有足夠的想象空間及動手空間。

  教師巡回指導,個別引導孩子及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作品,促進生生互動。

  4.玩臉譜,體驗勞動成果的樂趣。

  活動四民間體育游戲:踩高蹺

  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對民間游戲的興趣。

  2.在高蹺上進行各種活動,能保持平衡,提高平衡能力及動作的協(xié)調性。

  準備:

  平衡木、沙包、積木;每人一副高蹺。

  進程:

  1.放音樂,幼兒自由地聽音樂做動作。

民間藝術活動方案4

  主題的產生:

  春節(jié)過后,孩子們將家中的中國結、泥娃娃、泥老虎等工藝品帶到了幼兒園,孩子們對這些民間工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老師這是我的泥娃娃”“小凡,看我姐姐編的如意結”“我奶奶剪的窗花多漂亮”,孩子們交流時那種欣喜的表情掛在臉上。接下來幾天,越來越多的孩子將家中懸掛、張貼的工藝品帶來,而且還饒有興趣的交流著。

  從孩子們的言行中,我們發(fā)現(xiàn)民間工藝品已經對他們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有許多他們未知的有探索價值的問題值得去探究。而且該主題的產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旨在弘揚民族藝術,培養(yǎng)幼兒對民間文化的熱愛和民族自豪感。因此,我們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地域特點,結合家庭及社區(qū)資源,有針對性的幫助幼兒搜集、整理資料,體驗和感受民間藝術的豐富多彩和獨特魅力。

  主題總目標:

  1、幼兒對民間藝術活動感興趣,樂意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喜歡的民間工藝、民間音樂、民間節(jié)日等。

  2、幼兒能大膽、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多種手段進行表現(xiàn)和表達,體驗成功的樂趣,能在成人的幫助下學會搜集、整理資料,提高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能力。

  3、探索、發(fā)現(xiàn)并了解我國民間藝術的種類、風格及獨具的特點。

  主要內容及實施記錄:

  活動一:交流《小小民間工藝展》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小小民間工藝展,初步萌發(fā)對民間藝術的興趣,培養(yǎng)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

  2、能大膽的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收集制作的民間工藝品。

  3、初步了解民間工藝品的表現(xiàn)形式,學會欣賞其獨特的。

  活動準備:

  1、共同收集有關民間工藝品的事物、圖片、音像等資料。

  2、師生將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統(tǒng)計,布置“小小民間工藝展”。

  活動過程:

  1、組織參觀、交流。

  1)參觀同伴的作品及各自帶來的實物、圖片等。

  孩子們在家長的幫助下,帶來了許多實物:草編、布玩具:虎頭帽、虎頭枕、虎頭鞋;泥玩具、風箏、中國結、剪紙等。

  2)幼兒選一件自己最喜歡的民間藝術作品,并互相交流:民間工藝品都有什么?它們是干什么用的?。

  宗紹月抱起了“圣蟲”(面塑):“真漂亮!我姥娘家也有,還供在桌子上,保佑農民的莊稼豐收”“這個老虎用布做的,真威風”一凡說,“還有老虎頭的鞋,老虎頭的帽子,這些都是我老姥娘做的,小孩用它不生病”車宸智重點向介紹中國結: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工藝,“結”在漫長的演變中,被多愁善感的人民賦予了各種感情愿望。福子結:福氣滿堂,魚結:年年有魚,平安結;一生如意,歲歲平安。

  2、觀看光盤:雜技、捏面人、剪紙等民間絕技表演。孩子們聚精會神的看著,特別是看到捏面人,孩子們有些躍躍欲試

  延伸:請幼兒回家制作自己感興趣的民間工藝品。

  活動二:制作《可愛的面塑》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面塑的造型和色彩搭配特點,感知民間藝術的美,激發(fā)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2、嘗試運用白面制作簡單的面饃,發(fā)展手部肌肉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準備各種形態(tài)的面塑數(shù)件,組織幼兒觀賞。

  2、白面、面板、塑料剪刀、工刀、棗、花生、栗子等。

  活動過程:

  1、觀察欣賞,激發(fā)興趣。

  選擇了3種面塑啟發(fā)幼兒從造型、色彩等方面進行觀察欣賞。垂涎欲滴的棗饃饃、造型逼真的魚饃饃、色彩艷麗的花饃饃、形態(tài)各異的十二生肖……)

  1)提問:它們是怎么做成的?有哪些工序?

  說起面塑,對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因為春節(jié)剛剛過去,每人家中或許還有棗饃饃、花饃饃,那么它是怎么做成的呢?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用面粉做的,有的說:用水和面粉做成的,還有的說:用酵母攪在水和面粉里。在討論中大家了解了面饃的制作工序:和面(水、面粉、酵母)—揉面—造型—蒸籠—點色。在造型時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呢?孩子們想到了用刀、棗、花生、栗子、葡萄干、大豆等,那么你們想試試嗎?大家一呼百應,各自準備了制作需要的輔助材料。

  2)教師向幼兒介紹面塑的由來及民間風俗。

  面塑實際上是饃,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種小型人物。主要出現(xiàn)在嫁娶禮品、殯葬供品中,也用于壽辰生日、饋贈親友、祈禱祭奠等等方面。農家把已蒸好的各種面塑花擺在諸神前,其中豬頭形面塑俗稱“大供”,另外還有花模、花果模、禮模、饃玩具等。

  2、鼓勵幼兒大膽選擇白面,選面—揉面—造型,創(chuàng)作面塑作品。

  終于可以自己做面塑了,孩子們那高興勁兒甭提有多歡,分面之前,各自挽好袖子,拿到面后,兩只小手便開始忙碌起來,蘸著面粉揉呀揉,看上去蠻像模像樣的,不一會兒,一個個可愛、逼真的“面塑”就誕生了:有正在爬行的蝸牛;有粘滿大棗的棗饃饃;有爬行或盤坐的生蟲(蛇);有乖巧、可愛的小刺猬、小白兔;還有憨頭憨腦的豬頭;笨拙的烏龜、螃蟹;還有孩子們用葡萄干、豆子、大棗創(chuàng)作的太陽花、蘋果、香蕉饃等,他們的世界真是豐富多彩啊!想他們所想,做他們之想,面對他們的杰作,不得對他們另眼相看,或許在他們中就會有未來的面點大師呢。

  午飯時,看到自己的“杰作”,孩子們蜂擁而上,嘖嘖稱贊:“哇!真漂亮!”“我想吃我自己做的那個”“那個小花做的真好看”……吃著自己做的面饃,大家真美呀,吃的又香又甜,連平時吃的少的孩子都多吃了一份。

  此活動中,孩子們盡情的制作,在親自實踐中享受到制作帶來的成功感,在創(chuàng)意造型中發(fā)展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三:欣賞《京劇》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京劇這種傳統(tǒng)戲曲藝術,萌發(fā)對我國傳統(tǒng)曲藝的喜愛之情。

  2、能逐步了解有關京劇人物,知道京劇是我國特有的戲劇種類,是我國的國粹。

  3、了解典型、簡單的京劇唱腔及臺步。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搜集有關京劇演員劇照、臉譜。

  2、準備生、旦、凈、丑角色的京劇唱腔的`光盤。

  活動過程:

  1、請幼兒互相交流對京劇的認識與感受。

  很多孩子聽過京劇,看過京劇表演。韓松凝說:“我奶奶最喜歡看,中央11臺整天演,挺有意思的”“我最喜歡包拯,黑黑的臉”“我喜歡穆桂英,她的頭上有兩根長雞雞翎,畫的妝可漂亮了”

  2、觀賞京劇劇照、臉譜、服飾等。

  1)觀看劇照和圖片中有關京劇人物(生、旦、凈、丑)。

  2)了解不同臉譜代表不同人物形象,紅色代表忠勇(如關羽),黑色臉譜代表公正(如包拯、張飛),白色臉譜代表狡猾、奸詐(如曹操)。

  3)觀察京劇的服飾:色彩艷麗,繡有圖案,袖子是白色的、長長的。

  3、觀看京劇錄像片段。

  孩子們認為唱京劇和我們平常唱歌不同,念白有很多,有些字拖得很長,伴奏不一樣,京劇的服飾色彩艷麗,繡有圖案,袖子是白色的、長長的

  4、在京劇唱腔的伴奏下,進行模仿和表現(xiàn)。

  活動四:探索求職《戲曲服飾》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不同服飾代表不同的角色,感受服飾中不同色彩和紋樣的美,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2、引導幼兒學會選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簡單戲曲的服飾。

  活動準備:

  1、準備不同的戲曲服飾及圖片。

  2、請相關服裝設計師。

  活動過程:

  1、觀賞戲劇,提醒幼兒注意觀察劇中人物的服飾特點,它與現(xiàn)代人的衣著打扮有什么不同。

  2、請戲曲服裝設計師,出示有代表性的戲服,感受服飾中不同色彩和紋樣的美。這次活動,我們邀請了平度市文化館的專業(yè)老師——高老師給孩子們講解各種地方戲服飾的特點。一切準備就緒后,高老師帶著各式各樣的服飾來到幼兒園。當看到多姿多彩的服飾后,孩子們不約而同發(fā)出“啊”的驚嘆聲,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會場很安靜,幼兒們都在認真地傾聽高老師的講解。高老師把每件衣服出現(xiàn)的劇目,適合穿著的對象、對象的年齡都一一作了詳細說明,并請老師上臺一一展示。當我們老師穿上戲服后,場面一下沸騰起來,有上臺摸服飾的,有手舞足蹈的,有躍躍欲試的,尤其到讓幼兒試穿的時候,整個多功能教室一片沸騰。幼兒積極向服裝師自由發(fā)問,了解有關戲曲服飾的知識。

  3、服裝和合作伙伴,在戲曲的伴奏下進行表演。

  小知識:戲衣的色彩很有講究,一是表現(xiàn)等級:帝王穿黃色,一品至四品穿緋色,五品以下官服青、綠色;二是表現(xiàn)風俗,喜慶場面穿華貴的顏色,刑場上犯人穿紅色,哀悼之服為白色;三是表示情景,林沖夜奔穿黑衣,突出一個“夜”色。紋樣在戲裝中,不僅是美飾,也具有象征意義;始液痛蟪嫉姆b多用龍紋圖案,它是封建權威和尊嚴的象征;武將多用虎豹圖案,象征勇猛;文生的褶子描繪梅、蘭、竹、菊。

  活動五:欣賞《地方戲》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簡單了解各種傳統(tǒng)地方戲曲藝術,萌發(fā)幼兒對我國傳統(tǒng)地方曲藝的喜愛之情。

  2、使幼兒初步了解地方戲中的人物,知道地方戲是由于地域、風土人情和方言而產生的。

  3、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地方戲特有的臉譜、唱腔及曲風。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搜集有關地方戲演員的劇照、臉譜。

  2、準備各種地方戲的唱腔錄像。

  活動過程:

  為了豐富幼兒對地方戲的了解,開闊幼兒的眼界,加深對戲曲的熱愛,我們大級部三個班共同收集了許多有關地方戲的小知識、光盤、圖片等資料,班級之間進行資料共享。

  1、請幼兒思考我國除了京劇這種特有的戲曲以外還有那些戲曲?提問:除了京劇以外你還聽過什么?看過那種戲劇的表演?你喜歡什么戲?王艷帶來的呂劇《小姑賢》可把小朋友給難住了,提問了幾次也沒人回答出來,最后只好由老師給出答案,孩子們這才恍然大悟,紛紛說在奶奶家或是姥姥家聽過。我又向幼兒介紹呂劇是我們山東的地方戲,它的主要伴奏樂器是墜琴、揚琴、三弦、琵琶,比較有影響的呂劇劇目有《王定保借當》、《小姑賢》、《李二嫂改嫁》等。提起黃梅戲,孩子們都不陌生,最典型的莫過于《天仙配》,有的幼兒還能哼上一兩句呢。黃梅戲的服飾比較富有生活氣息,便于載歌載舞,反映生活。

  地方戲的有關知識:

  呂。毫餍杏谏綎|及江蘇、安徽、河南的部分地區(qū),是從說唱的琴書(坐腔、揚琴)發(fā)展而成,風格比較明朗、輕快。主要伴奏樂器是墜琴、揚琴、三弦、琵琶。

  越。簯騽〉囊淮髣》N,越劇的小生全部為女扮男;唱腔委婉,表情細膩,抒情優(yōu)美。

  評劇:發(fā)源于河北唐山,流行于北京、天津、東北、華北,最初是從河北民間說唱“蓮花落”和東北的“蹦蹦”(二人轉)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起源于湖北黃梅的采茶歌,又稱采茶戲

  活動六:談話《有趣的民間節(jié)日》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民間節(jié)日的名稱及含義。

  2、能用連貫的語言圍繞主題談話。

  3、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語言概括能力。

  活動準備:

  活動前請幼兒了解自己知道的民間節(jié)日。

  教師應準備各個民間節(jié)日的有關資料。

  活動過程:

  活動前,幼兒已對民間節(jié)日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知道我們所在生活環(huán)境中的節(jié)日有:春節(jié)、元宵節(jié)、二月二、清明、端午節(jié)、七月七、財神節(jié)、仲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對于這些節(jié)日的名稱、時間、由來及所蘊含的寓意,在大家相互交流中已有所感知。利用晚上時間,讓幼兒和自己的父母進行交流,父母把自己知道的民間節(jié)日告知幼兒,幼兒向父母講述自己喜歡的民間節(jié)日,并提出講述要求:說清節(jié)日的名字、時間及喜歡的原因。講述中家長隨時做好記錄,幼兒還可根據(jù)自己的講述內容畫出圖畫,可謂“圖文并茂”。

  1、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出話題。

  如:1月1日是什么節(jié)?人們是怎樣慶祝的?你喜歡哪個節(jié)日?為什么?你還知道什么節(jié)日?它有趣嗎?為什么?

  2、引導幼兒圍繞“有趣的民間節(jié)日”話題自由交談。在進行講述時,幼兒的情緒很高漲,因為老師要為他們的講述錄音,個個爭先恐后的上來發(fā)言,講的都很好。有的講了節(jié)日由來的故事“年的故事”、“牛郎織女”等,有的講了節(jié)日中有趣的事:打秋千、碰雞蛋、猜燈謎、放鞭炮和煙花等。

  3、小結談話內容:

  我們知道的民間節(jié)日有元旦、春節(jié)、元宵節(jié)、二月二、清明、端午節(jié)、七月七、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財神節(jié)等,每個節(jié)日都有自己的寓意和特點,它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托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途中歡樂的盛會。

  此次活動幼兒想說的欲望很強烈,每個幼兒都能積極發(fā)言,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通過講述孩子們對民間節(jié)日的了解更加深刻,在交流中共同分享了同伴在節(jié)日中的趣事,鍛煉了幼兒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對傾聽習慣又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

  主題反思:

  在整個方案進行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地進行總結和反思。我們深深的感受到:教育活動既要有一定的計劃性,更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根據(jù)幼兒生成的學習內容及時調整我們的教育活動。翻看自己的記錄和活動照片,使我們有了許多體會和反思。

  一、 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孩子是教育的主體,在活動中,孩子的興趣點就是老師,教學的支撐點,適合孩子的活動就是最好的活動,我們就應該去發(fā)展它,引導孩子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發(fā)展自己的各種能力;顒又杏變罕憩F(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顒又凶⒅刈層變鹤杂傻膮⑴c,表述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學會注意傾聽別人講話,能說清自己要講的事情。

  二、 寬松的環(huán)境是幼兒主動探索的前提。為幼兒創(chuàng)設操作的環(huán)境,自己做面塑,孩子們那高興勁兒甭提有多歡,分面之前,各自挽好袖子,拿到面后,兩只小手便開始忙碌起來,蘸著面粉揉呀揉,看上去蠻像模像樣的,不一會兒,一個個可愛、逼真的“面塑”就誕生了。想他們所想,做他們之想,面對他們的杰作,不得對他們另眼相看讓孩子們親自操作和感受,體驗制作的過程,從而激起幼兒對民間藝人的崇敬之情。

  三、師幼“呼應”使幼兒特別喜歡與別人交流、分享已有的經驗。呼應不僅是語言、動作的呼應,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呼應。今年陽歷的3月11日,是我們民間的一個節(jié)日“2月2”,杜康帥帶來了豆、地瓜條、起子,幼兒園是不能帶零食的,“今天過節(jié),我們一起品嘗吧!”老師說。杜康帥還告訴小朋友:“媽媽說2月2吃豆可以使自己一年不長病”。本周一又有許多孩子帶來了或買或家里做的各種2月2食品,我們邊吃邊聊,冷曉涵說:“我媽媽說過,老家過2月2還不能動刀切菜!庇谂泶ㄕf:“我奶奶說2月2還叫龍?zhí)ь^,這天要剃頭。”于是我們又聊起了其他的民間節(jié)日:過年、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等。當我提起了吃月餅的節(jié)日,孩子們不約而同的唱起了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桌子消毒,手洗干凈,每人一塊面,一些面粉,我們動手做了起來。作為老師的我也是第一次正大光明的做面塑,小時候當看到奶奶、媽媽在過年時做這做那很是羨慕,我也曾央求過媽媽給我一塊面,但最后都沒被放在鍋里蒸出來。還記得媽媽為了讓我多吃點饅頭,做了燕子、魚,媽媽的手很巧,我也因此喜歡面塑!懊總人的心中都有個孩子”,我和孩子們一起體驗自己動手做面塑的快樂。午飯時我們的作品終于出爐了,孩子們看著、講著,共同分享著成功的喜悅。

  四、家、園、社區(qū)教育一體化的開展拓寬了活動的空間。這次活動我們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收集到大量的影像資料及圖片、書面資料。通過這些資料孩子們認識了各種地方戲的唱腔及曲風,并能進行簡單的模仿表演,還初步了解一些著名地方戲選段中的人物,知道了地方戲是由于地域、風土人情和方言而產生的。

  這次活動也得到呂劇團的高老師請了大力支持,他來到了幼兒園,為幼兒講解戲曲服飾在戲劇中的運用,在高老師地講解下,孩子們了解了不同的服飾所代表的不同的角色,感受到了服飾中不同色彩和紋樣的美,體會到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老師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地的地域特點,盡可能的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富有民間特色的活動環(huán)境,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我喜歡的民間藝術活動》這以主題活動進行了三周,幼兒初步了解了我國的部分民間藝術。當西方的一些東西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國的一些民間藝術失傳;當流行歌曲鋪天蓋地,傳統(tǒng)戲曲無人欣賞……我們想或許就是這些孩子們,他們會把我國的民間藝術帶到世界各地,讓民間藝術再次振興。

【民間藝術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民間藝術作文12-24

民間藝術論文10-08

陜西民間藝術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應用分析論文05-08

民間藝術作文15篇12-31

民間藝術作文13篇04-12

藝術教育與民間藝術的論文03-21

民間藝術作文5篇10-06

民間藝術作文精品[5篇]11-22

藝術教育民間藝術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