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州佛教園林建筑裝飾藝術
蘇州佛教園林建筑裝飾藝術【1】
摘要:蘇州佛教園林建筑重視裝飾的綜合性。
首先,任何一座蘇州園林寺廟都將建筑藝術與雕刻、繪畫、裝飾圖案、陳設品等諸方面藝術手段相輔并用,相得益彰;其次,佛教建筑與世俗建筑藝術都有共通性,很多宗教的藝術形式慢慢擴散到民間;再者,中國園林裝飾藝術非常重視象征手法與符號的意義。
關鍵詞:蘇州佛教園林建筑;空間;裝飾藝術特征;民間審美思想
1 佛教園林建筑裝飾及對于佛教建筑空間的影響
佛教建筑與其它傳統(tǒng)建筑一樣十分注意結構及構件的形式美,精心在細節(jié)上進行工藝性加工,提高感觀的完美性。
如表現(xiàn)在屋面坡度及佛塔外輪廓上的柔美曲線,脊及脊飾上變形的動植物形象,柱身、梁身上的卷殺,屋檐的起翹與出翹等,甚至某些構件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工藝品。
早期佛殿內(nèi)部采用小方格的平暗天花,僅在中間部分有些類似藻井的擴大分閣(即一種微型建筑)做為室內(nèi)裝修也是佛殿內(nèi)常用手法。
一般可用在壁藏、經(jīng)櫥或藻井周圍等處。
佛殿的門窗裝修由版門、直杖窗過渡到華麗的福扇門窗約在宋金之際。
蘇州佛教建筑裝飾主要屬于南方基本以井字格為基調(diào)的回紋圖案,這不同于北方則主要以錦紋圖案為主,其中以二交六碗或雙交四碗菱花居多,間雜以球紋、龜錦等式樣。
佛教建筑的裝飾題材及手法對體現(xiàn)其藝術構思具有很大的影響。
蘇州佛教建筑裝飾題材有幾方面來源:①符號類:如蓮花、獅子、象、寶珠、金剛柞、佛教八種寶物以及密教的六字真言等,每一種題材都代表著佛教事跡和教義。
題材也起到了概括佛跡、佛法的符號作用,其中蓮花圖案在建筑中應用最廣,柱礎、佛座、藻井、地面、佛蟠等各處皆是,變體也最多。
、谌宋镱悾喝缌ν、伎樂天女或佛教故事中的人物等,企圖應用人物襯托出佛界氣氛。
、劢ㄖ悾杭词且苑饚ぁ⒒蕶灰约疤鞂m樓閣表示天界景象。
中國佛教建筑裝飾經(jīng)過歷代發(fā)展演變,其題材相當龐雜,如何使這些內(nèi)容廣泛的題材在建筑中能彼此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是裝飾藝術處理的重要問題,在中國往往采取統(tǒng)一外形的方法達到這個目的。
對那些重復使用的題材,免得千篇一律,往往采用微變的方法,即在每幅圖案中的一個固定部位設計改變圖式,整體構圖不變。
如幾頭獅子圖案,僅是頭部姿態(tài)變化,這樣就可以從統(tǒng)一中求得多樣感。
在建筑的內(nèi)部裝飾和窗飾上常用到,中國宮庭建筑中的龍飾以體現(xiàn)佛法的威嚴。
當然某些處理手法并不是佛教建筑裝飾所特有的,不過在佛寺中應用得較為普遍與成熟。
另外,中國的楹聯(lián)和匾額也被廣泛的用十佛教建筑中,更增加了佛教建筑的人文景觀價值。
2 蘇州佛教園林裝飾藝術的特征分析
2.1 裝飾題材、色彩與造型
佛教傳入中國以后,相對于印度時期的佛教來說,具有很強的漢地民間藝術特色。
蘇州佛教園林裝飾藝術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藝術手法以寫實為主,注重意象性。
就室內(nèi)應用范圍,有以下幾個主要的方面:①與佛像有關的特殊部位裝飾,多為木質、泥質或金屬制品,造型大多圓潤光滑。
、谂c建筑有關的特殊部位裝飾,多為木質或磚制的彩雕或彩繪。
、叟c供養(yǎng)物品有關的特殊部位裝飾,多為木質或金屬制品,后飾以金箔。
、芘c佛教禮儀活動有關的特殊物品裝飾,大量使用了菊花、忍冬、龍鳳紋及人物紋飾等。
2.1.1 題材。
佛教的裝飾題材非常豐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種為符號類,如蓮花、獅子、大象、金剛、佛教“八寶”以及密教的“六字真言”等。
每一題材都隱含著佛的事跡和教義,如“蓮花”寓示佛的說法,“金剛”具有降魔打法之意等等,這些題材起著概括佛法的符號作用。
另一種為人物類,如天土、力士、伎樂天女等并利用這些人物襯托出佛界氣氛。
例如佛寺中常有千佛閣、萬佛樓一類建筑,使用布滿墻壁上的各種小佛像來烘托佛堂氣氛。
再有一類為建筑類,是以佛帳、皇櫥以及天宮樓閣表示天界景象。
2.1.2 色彩。
運用象征某種含義的圖形和使用賦予有某種意義的色彩來裝飾,可以暗示和擴大藝術的聯(lián)想境界。
佛經(jīng)上認為世間所有事業(yè)均包括在“息”、“增”、“懷”、“伏”,4種范圍以內(nèi),其表現(xiàn)方法是“息”表示溫和,以白色為代表;“增”表示發(fā)展,以黃色為代表;“懷”表示權力,以紅色為代表;“伏”表示兇狠,以黑色為代表。
再簡化一些,白色可以代表息和增,紅色代表懷和伏。
魔鬼及異教徒皆繪黑紅色,有的護法神殿內(nèi)是黑底的壁畫,表達出陰森、恐怖的氣氛。
這其中有如靈巖山寺大雄寶殿的眾多羅漢即是采用黑色的底座與襯底壁面,結合塑像的夸張造型,體現(xiàn)了威嚴的氣氛。
而一些佛教寺院的主供佛像殿堂則采用了比較亮麗的亮色,大量采用金色、黃色以及紅色,展現(xiàn)了富麗堂皇、氣氛華美的形象。
2.1.3 裝飾。
、僭寰涸寰侵袊即ㄖ形蓓?shù)囊环N結構和裝飾。
早在漢代就己有之,所謂“交木為井,飾以藻文”,木構建筑中之藻井以抹角疊木為結構,并彩繪藻文于木上。
、谄狡澹浩狡迨翘旎ǖ膭e稱,略同于藻井,結構似方格狀棋盤,是連續(xù)排列的方格形裝飾。
大都分布于中心柱的四周窟頂,每格內(nèi)裝飾大都采用四方套疊的結構,以蓮花為中心,層層飾以忍冬花花邊,岔角處的處理較為靈活和富于變化。
平棋與藻井的形式區(qū)別,主要是前者可以有多個方格相排列,而后者只有一個。
、劢ㄖ十嫞翰十嫷淖饔弥饕氖敲阑ㄖ约氨Wo木質結構,裝飾主要集中在主要的佛殿之中。
對于一些附屬性的服務用房,比如僧房、方丈室、接待用的會客房都不會采用過多裝飾,其室內(nèi)的裝飾形式與民居幾乎并無明顯差異。
裝飾位置大多位于建筑屋檐下以及室內(nèi)的天花的部位。
蘇州佛教園林建筑彩畫的裝飾風格不似北方官方那樣的奢華與富麗,色彩較為純粹和素雅,紋飾也更為纖細。
裝飾的題材不是那種大紅、大綠、龍鳳紋樣,大都以各種編織的錦紋、寫生的花鳥為主的裝飾,這也與其建筑的整體外觀是比較一致的。
2.2 蘇州民間審美思想對佛教園林建筑裝飾的影響
蘇州佛教裝飾藝術具有很強的象征性。
無論是色彩的變化還是裝飾圖案的考慮都具有較強的寓意。
中國人歷來重視色彩“意”的表達,通過色彩來展示自己對神靈的祈愿和對人生的認識。
蘇州佛教裝飾藝術在色彩使用方面,總體上遵循了佛教的教義。
圖案多以赤、黃、青、金等純色為主,金色在中國古代屬于貴重之色,佛教對金色也非常崇尚,佛的教言叫“金言”,佛像大多被描成金身。
蘇州佛教裝飾藝術中,許多圖案均使用了“描金”工藝,如絲織品圖案、香案裝飾雕刻圖案等,后期一些雕刻作品具有明顯的金漆木雕風格,樣式復雜纖細,色彩富麗堂皇,把充滿人間情趣的天國世界描繪得鮮艷而不流俗,雖使用了金色,卻沒有世俗的金錢氣。
蘇州建筑裝飾色彩變化多樣,大面積使用了青、白、赤等色。
佛教中用白、赤、黃、青、黑5色分別表示信、念、進、定、慧5法。
“精進根黃,黃者如金剛之不可沮壞,是進之義也”,寺廟用黃色來涂飾外墻,具有堅固之意義。
“念根赤,心障盡除而光明顯照,是念之義也”,寺廟用紅色來裝飾,表其意“青”是大空二昧之色,有“安寧、冷靜、深遠、透明、幽靜、和平、智慧、理性”之意,表示“虛”與“空”。
佛經(jīng)上認為世間所有事業(yè)均包括在“息”、“增”、雀替、斗拱等建筑構建裝飾圖案,有些同徽雕很相像,即在圖案的外部飾以邊框,用來美化和固定卞體圖案,其裝飾特點是連續(xù)性,風格上有一方連續(xù)和非一方連續(xù)之分,目非一方連續(xù)邊飾較多,形式上能給人以更多的莊嚴中的自由靈活之動感,紋飾多為“萬”字紋、“回”紋、“火焰”紋及類似忍冬形的“卷草”紋,大多數(shù)圖案雖缺了徽雕的樸素感及盛唐時期佛教裝飾整體雍容華貴、輝煌壯麗之感,卻能在華麗中給人以寧靜感。
蘇州佛教裝飾圖案,在崇尚佛教教義的基礎上,采用了中國民間藝術中對稱、連續(xù)、均衡等造型手法,有嚴整的格律而又不失活潑。
從表面上看,裝飾圖案在色彩上具有艷麗的風格,可隱藏在艷麗之下的仍是一種樸素的民間審美思想。
參考文獻
1 侯幼彬.中國建筑美學[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2 羅哲文等.中國著名佛教寺廟[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5
3 吳焯.佛教東傳與中國佛教藝術[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4 倪建林.中國佛教裝飾[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
5 張美利.西藏地區(qū)藏傳佛教建筑裝飾設計初探[D].湖南工業(yè)大學,2008
6 金怡.清代北京宮苑中的佛教建筑藝術[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7
7 戴儉著.禪與禪宗寺院建筑布局研究[J].華中建筑,1996(3)
蘇州園林建筑特貌【2】
【摘要】蘇州園林的設計布局一般有兩種,一類是在郊外風景地區(qū),以自然山水為主體,選擇不同的風景特點,適當配制各種形式的建筑物。
如虎丘、石湖、靈巖、真山真水,不可移動,只能在適當?shù)貐^(qū)建立重點,然后向周圍發(fā)展,選擇個別深山幽谷,泉石竹木美好之處,設置分點,用曲折的道路把它聯(lián)起來,這是以大自然為主、人工為輔的一種方法。
另一類是在都市或平田中,以建筑物為主體,用人工創(chuàng)造景物,鑿池疊山,模仿自然山水,如滄浪亭、拙政園、留園等。
這一類型的園林,占地面積較小,最小的甚至只有幾畝,就用人工改變地形,設置景物。
由于面積小,不得不考慮到充分利用空間,使它迂回曲折、變化多端。
本文將探討蘇州園林的建筑特貌。
【關鍵詞】蘇州園林;建筑特貌
蘇州園林由于空間狹小,注重空間處理和劃分,堅持空透原則,通過空窗、漏窗、洞門等,使公共空間與建筑有隔有連,做到整體布局,空間隔而不死、漏而可望,既能移步換景,又起到擴大空間感和通風采光的作用。
整座園林開合有度,分隔與溝通統(tǒng)一,使之動靜結合,起承轉合,融通一氣,章法可循。
1 補白
蘇州園林建筑多為白墻灰瓦,色彩素雅明凈。
有些劃分空間的墻面不宜開窗,露天的墻面便種植樹木和布置回廊遮掩,墻砌成波浪形,與樹木、回廊共同劃分空間,以減少墻面單調(diào)感。
有些院落單體建筑的露天墻面也不宜開窗,往往采用種植藤蘿類植物,滿布墻面以補空白;或在近處種植樹木,利用太陽光將樹木投影到墻面,風吹起,光影婆娑,十分生動。
室內(nèi)和回廊內(nèi)不宜開窗的墻面,布置書條石補白,選用歷代書法大家的作品,供游人觀賞,減少行進中的單調(diào),也借以標榜園主風雅。
以上墻面處理不僅解決建筑功能問題,而且在這些處理形式中注入文化涵義,以免流于膚淺,不成其為文人園林;其次,內(nèi)外結合,極易與院落內(nèi)自然的山、水、樹木等協(xié)調(diào),給人以幽雅寧靜的感覺。
2 洞門
洞門外形多采用有吉祥寓意的圖案,如葫蘆、寶瓶、海棠花等。
葫蘆形洞門的文化涵義來自晉葛洪《神仙傳》卷九《壺公》中記載的一則故事:“壺公者,不知其姓名……汝南有費長房者為市時掾,忽見公從遠方來,入市賣藥,人莫識之。
其賣藥口不二價,治百病皆愈……常懸一空壺于坐上,日入之后,公輒轉足跳入壺中,人莫知所在。
唯長房于樓上見之……公語房日:‘卿見我跳入壺中時,卿便隨我跳,自當?shù)萌搿?rsquo;長房承公言為試,展足不覺已入。
居入之后,不復是壺,但見仙富世界,樓觀五色,重門閣道,見宮左右侍者數(shù)十人。
公語房曰:‘我,仙人也,恭天曹,所統(tǒng)供事不勤,以此見謫,暫還人間耳。卿可教,故得見我。’”故事中的壺雖小卻容納了道教的仙宮世界,因此,葫蘆被看做天地的縮微,內(nèi)藏神靈之氣,在《西游記》等神話小說中常被描寫成擒妖捉怪的神物寶貝。
我國某些地方,人們把葫蘆掛在門上表示驅邪。
葫蘆內(nèi)中多籽,故葫蘆圖案也象征子孫萬代。
葫蘆還與仙人有關,相傳八仙之一李鐵拐常身背葫蘆給世人用藥治病,挽救了無數(shù)生靈,民間將他的葫蘆作為裝飾紋樣,廣為運用,以求護佑。
寶瓶形洞門,取“平”的諧音,象征平安。
瓶又是觀音菩薩的法器,施法救難,具有神奇的力量,成為令人膜拜的神器,象征驅邪吉祥。
海棠花洞門的文化涵義與前文所述一樣,象征高貴和風雅。
圓洞門主要為滿足較大人流通行而設,所以一般都設在景區(qū)轉換處和主要游覽路線上。
網(wǎng)師園梯云室庭院圓洞門并不為滿足建筑功能,門內(nèi)原為廚房,沒有很多人流。
它的外形恰似一輪滿月,與對面的假山一起構成“梯云取月”的意象。
留園亦不二亭圓洞門的涵義取自一則佛教故事,象征入道的不二法門。
3 裝飾
蘇州園林中的建筑,很少有艷麗奪目的色彩,所有房屋幾乎是清一色的粉墻黛瓦,看似素淡簡樸。
但是在一些建筑體量高大的廳堂里,由于園林主人經(jīng)濟實力的雄厚,不僅構造堂皇、裝修華美,而且室內(nèi)陳設也十分氣派。
園林里現(xiàn)有的家具和各種物品,除了一部分是今人仿制的以外,多是經(jīng)過長期的征集并恢復起來的。
其中的一些本就是造園時期的制品。
就是在這些來之不易,并已經(jīng)流傳了數(shù)百年的故物中,保留著那些當時的精神觀念和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
王世襄先生在《錦灰堆》一書中曾這樣評價說:“中國古代家具受到人們的重視決不是偶然的,就其中的精品而論,結構的簡練,造型的樸質,線條的利落,雕飾的精美,木質的精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用這段話來形容蘇州園林中的陳設,也當恰如其分。
家具之精,陳設之美,恰就是蘇州古典園林的一個縮影。
一件經(jīng)年的紅木家具,看上去還只是古雅,還只是雋永。
但是,只要你稍加觸摸,就會感覺到它的光潔和舒適,感到它的份量與格調(diào)。
其實,不止蘇州園林,品賞任何藝術品,都是一種體味的過程。
只有通過曲徑通幽式的體味,才能理解它的真正價值。
真正的藝術價值,一定要經(jīng)過歷史時光的打磨。
蘇州園林自然也不例外。
4 花窗
漏窗為園林裝飾小品,是我國獨特的建筑形式,外觀為不封閉的空窗,窗洞中裝飾著各種鏤空花紋,所以又稱漏花窗、花窗。
蘇州園林講究精致小巧,廳堂等建筑多以曲廊相連,部分曲廊單面或雙面均有廊墻。
廊墻上開設漏窗,既增加了墻面的明快和靈巧效果,又通風采光,一舉兩得。
漏窗本身有景,窗內(nèi)窗外之景又互為借用,隔墻的山水亭臺、花草樹木,透過漏窗,或隱約可見,或明朗入目,移步觀景,畫面則更加變化多端,目不暇接。
如留園長廊就有三十多種漏窗。
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漏窗的形式數(shù)不勝數(shù),其窗格的形式也變化無窮,藝術之精湛,內(nèi)涵之豐富,堪稱一絕。
漏窗的樣式圖案寓意與取景,都能反映出園主人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心理。
已見習用的吉祥圖案,是漏窗常用的形式之一。
這是民俗文化與士大夫文化的有機滲透與巧妙結合。
有可如人意的“如意”,多子象征的“石榴”,長壽健康的“松鶴”等,總之,在分布上注重變化。
滄浪亭廊壁上有眾多漏窗,傳為一百零八式圖案花紋,無一雷同,僅在假山四周即有近六十式之多,為蘇州古典園林園中一勝,極為獨特;留園“古木交柯”對面的六扇漏窗,從東到西依次為六角形、八角套海棠、海棠珠花、葵花和藤景如意,使曲廊與園中山池隔而不斷,園內(nèi)景色可窺一斑,全面表達出了園主人的生活追求;而最具意義當推獅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書、畫四漏窗。
四個不同形狀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圍棋棋盤、函裝線書、畫卷,這些富于鮮明文化特色的圖案內(nèi)容,為園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氣。
5 匾額題詞
蘇州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借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fā)、渲染,使人于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chǎn)生意境美。
古代的造園者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chuàng)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為了表達園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園林建筑與景觀又有匾額、楹聯(lián)之類的詩文題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園“遠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潔(拙政園“香洲”),還有表現(xiàn)園主企慕恬淡的四園生活的(網(wǎng)師園“真意”、留園“小桃源”)等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產(chǎn)生出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靈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另外,在蘇州園林建筑的命名中,也體現(xiàn)出了極強的文化內(nèi)涵。
例如留園中的涵碧山房,取自于宋.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獅子林的暗香疏影樓,取自于宋.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真趣亭取于“忘機得真趣,懷古生遠思”;拙政園遠香堂取于宋.周敦頤《愛蓮說》的“香遠益淺”等。
參考文獻
[1]張浪.中國園林建筑藝術.安徽: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2]馮鐘平.中國園林建筑
【蘇州佛教園林建筑裝飾藝術】相關文章:
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彩畫藝術10-05
蘇州門樓的磚雕藝術探析論文10-02
現(xiàn)代中式園林建筑10-08
佛教的優(yōu)秀對聯(lián)10-01
佛教美文欣賞10-26
建筑裝飾現(xiàn)代藝術論文10-08
洛陽古民居建筑的裝飾藝術10-01
當代園林建筑景觀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