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爬山教案

時間:2022-12-25 18:44:29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爬山教案模板集錦十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爬山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爬山教案模板集錦十篇

爬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段落的自主感悟和個性解讀,了解葉老一絲不茍的寫作態(tài)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通過比較誦讀,感受課文通過爬山虎的描寫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3、鏈接作者的文學之路,品味重點句子和課題的深刻內(nèi)涵,感受課文表達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4、補充閱讀,初步學習讀懂借景抒情的段落。

  【教學理念】

  學生的閱讀是一種自主的個性化行為。在閱讀對話活動中,提供必要的語言依托和補充材料,給學生搭建起自主閱讀的腳手架,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層解讀文本,完成對學習內(nèi)容的意義建構,獲得語言的發(fā)展和精神成長的營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誦讀,初讀課文

  1、四十多年前,著名作家葉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腳》中描寫過自家院落里那一墻綠綠的爬山虎(本冊課文第6課),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誦幾句。

  2、揭題,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些什么。

  3、交流初讀感受,梳理課文中的人與事。

  二、多層解讀,深悟課文

  葉老幫我修改作文以及那天下午的談話,使我對葉老的做事與為人有了一些了解。

  1、自主讀悟,表層解讀:

  默讀課文,聯(lián)系課文中語句具體說說你的感受。

  出示: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 )。他跟我的談話,讓我( )。

  (引導學生聯(lián)系文中幾處具體描寫讀懂認真、平和、質(zhì)樸等。)

  2、資料幫助,個性解讀:

  一個初中生,習作得到了大作家的修改,并受邀到作家家做客,請你也像作者一樣從這修改中、交談中去感受一番,你從中有什么感受與收獲。

  出示文后補充的資料袋材料──被修改的作文稿子,補充閱讀原文中對談話內(nèi)容的記敘。

  (附:那一下午,葉老先生沒談我那篇獲獎的作文,也沒談寫作。他沒有向我傳授什么文學創(chuàng)作的秘訣、要素之類。相反,他幾次問我各科學習成績怎么樣。我說我連續(xù)幾年獲得優(yōu)良獎章,文科理科學習成績都還不錯。他說道:這樣好!愛好文學的人不要只讀文科的書,一定要多讀各科的書。他又讓我背背中國歷史朝代,我沒有背全,有的朝代順序還背顛倒了。他又說: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歷史,搞文學的人不搞清楚我們的歷史更不行。)

  3、難點感悟,詩意解讀:

 、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他的批改卻如春風拂面;我受邀做客,他的話語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粗@兩個詞語,讓你想起了哪些詩句,哪些景象?

  (交流點撥: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風拂面是一種怎樣的感覺?看著這樣的修改,僅僅是臉上的感覺嗎?冬天的冰融化后,和以前大不一樣了,變成淙淙的春水。那么,我小小的心融化了,讓你想到了什么?)

 、 指導有感情朗讀,引讀課文中直接抒發(fā)作者感受的句子。

  4、比較閱讀,寫法解讀:

  課文在第二件事的記敘中兩次描寫了院中那一墻爬山虎,我們能從中感受到什么呢?

 、 找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讀一讀。去掉這些描寫是否通順?有何不同?

  ⑵ 聯(lián)系作者兩次看到爬山虎時的心情,想想兩次對爬山虎的描寫有什么不一樣?

  ⑶ 作者借景抒情,那一片綠里跳躍著、閃爍著他的那份高興,那份激動,一份沉甸甸的收獲,一種難以表達的憧憬。讓我們用心去體會,去誦讀。

  (師生合作,有感情配樂誦讀。)

  三、悟讀課題,升華情感

  1、補充閱讀,感受非凡:

  葉老的批改,如春風拂面,葉老的話語,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心里充滿無限的憧憬與期待。那15歲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那個夏天以后會發(fā)生什么事?讓我們看看肖復興的文學之路吧。你對這意義非凡是否有更多的理解。(附:肖復興,現(xiàn)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已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理論集80余部。近著有《音樂筆記》、《日子的回憶》、《紙的生命》、《父親手記》、《總有一處讓你感動》等。曾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優(yōu)秀文學獎多種,《音樂筆記》獲首屆冰心散文獎。《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向往奧運》、《荔枝》、《銀色的心愿》、《尋找貝多芬》等篇入選大中小學課本。)

  2、深情回憶,誦讀課題:

 、 課文結尾寫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你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總是那么綠著?是僅僅在眼前嗎?

  ⑵ 1988年,著名作家葉圣陶逝世。1992年,時年45歲的肖復興提筆寫下這篇文章,回憶發(fā)生于30年前少年時代的故事。同學們,在肖復興心里,忘不了的是什么?

  (聯(lián)系全文抒發(fā)情感。)

  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

 、 師恩難忘這是所有學生的心聲。多年過去了,肖復興沒有忘記葉圣陶先生對他的教誨,沒有忘記葉老曾經(jīng)寫過的爬山虎。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綠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濃縮成一聲深情的感激,濃縮成一份永遠抹不去的回憶──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帶著感情讀課題)。

  四、讀物推薦,課外拓展

  同學們,有許多作家都寫過感激、懷念老師的作品,著名詩人舒婷也用相似的命題描寫發(fā)生在中學時代的故事,表達了對老師的一片深情。這里呈現(xiàn)的只是文章的結尾,如果有興趣,就請同學們課外去閱讀這一篇《在那顆星子下》。

  還是那條林蔭道,老師纖細的手沉甸甸地擱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園那個拐彎處,我不禁回頭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從她的身后川流成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為一顆最亮的星星,在我記憶的銀河中,我的老師。

爬山教案 篇2

  文本解讀: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貞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生長經(jīng)歷,表示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教學目標: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等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

  3. 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 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yǎng)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懂得學作文應先學做人。

  重點:葉老給“我”批改作文

  教學難點:文中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讀題·釋題。介紹葉圣陶。

  二. 自讀課文:

  1. 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認讀詞語。

  3. 分節(jié)讀課文。

  三. 再讀課文。

  了解課文大意。課文寫了哪幾件事?(修改作文。做客)

  四. 默讀課文。

  1.找出課文中“修改作文”和“做客”的段落。

  2.同座互讀這兩個內(nèi)容。

  五.放聲朗讀“修改作文”和“做客”的內(nèi)容。

  六.作業(yè):

  1.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復習詞語。

  二. 細讀課文,突出重點,引導理解“修改作文”的內(nèi)容。

  1. 自讀課文3----5自然段,同學質(zhì)疑。

  2. 指讀3---5自然段,考慮:

 。1)葉老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

  (2)“我”有什么感受?

  3. 指讀3自然段。

  (1)找出葉老為我修改作文的語句,讀一讀。

 。2)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什么?(葉老修改多·修改細。態(tài)度認真)

 。3)“愣住”何意?體會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生想象表達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

  4. 指讀4自然段。

 。1)這段話中哪些是寫葉老為我修改作文的?

 。2)哪些是寫作者的感受的?(生讀相關句子)

  (3)從“仔細”一詞你體會到什么?

 。4)指讀寫葉老修改作文的句子,逐句體會修改作文的方法。

 。5)從葉老的修改中你學到哪些方法?(逐句閱讀體會,要求結合自身的作文實際來體會)

 。6)齊讀葉老修改作文的`句子,感悟修改方法,結合實際談自身的習作體會。

 。7)看到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他又是怎樣的體會呢?(指讀相關句子)

  (8)齊讀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引導體會。

 。9)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作者此刻的心情嗎?(生表述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

  5. 指讀5自然段。

  (1)葉先生對我作文的評語是怎樣的?(生找出讀)

 。2)齊讀葉先生的評語。葉先生的評語中交給了我作文方法,你知道嗎?(作文事實具體。親切)結合自身作文實際談談。

 。3)作者看了評語之后,是怎樣的感受呢?(讀最后一句)

  (4)此刻,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是怎樣的?(想象表述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

  三. 自讀3—5自然段,復述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 感情朗讀“修改作文”的內(nèi)容。深化同學認識。你想說點什么?

  第3課時

  一. 談話引入:這節(jié)課學習作者去葉老家里“做客”的內(nèi)容。

  二. 自讀6---10自然段。

 。1)課文在寫做客的內(nèi)容中幾次寫到了爬山虎?請把它們找出來。

 。2)指讀相關的句子。

  三. 細讀課文,突破難點,引導理解感悟作者去葉老家里“做客”的內(nèi)容。

  1.出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一):

 。1)讀句子。

 。2)引導體會:這里為什么要寫爬山虎?(寫景抒情)

 。3)“迷離”何意?為什么“像溫柔的小精靈”?(興奮、緊張、期待)

 。4)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這種心情嗎?(生想象表述)

 。5)感情朗讀這個句子。(師引讀、指讀、齊讀)

  2. 出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二):

 。1)讀句子,這是什么時候的爬山虎?

 。2)理解詞語:沉郁、搖曳、虎虎。

 。3)引導比較句子一、二中的比喻句,體會心情。為什么此時的爬山虎“像一片濃濃的湖水”呢?(心情平靜,興奮,充溢信心,期待)(4)讀句子。用自身的話表述此刻的心情。(生想象表述心情)

 。5)感情朗讀句子。

  3. 出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三):讀句子,這是什么時候的爬山虎?

  4. 指讀第10自然段。

  (1)這段話有幾句?

 。2)讀第一句!翱胺Q楷!焙我?從中體會到什么?(作者很慶幸)體會讀句子。再聯(lián)系第6自然段朗讀體會驚喜意外之情。(3)指讀第二句話。理解詞語:懂得、模模糊糊。既然“懂得“了,又為什么還”模模糊糊“呢?(作者很年幼)“作家就是這樣做的”,“這樣”是哪樣?(結合8—9自然段相關內(nèi)容)“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這么”是哪樣?(結合修改作文內(nèi)容理解)

  (4)到葉老家做客后,作者又怎樣的的感受?(讀最后一句)

 。5)這里寫的是爬山虎,實際上是寫自身的內(nèi)心世界。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嗎?(6)請結合上文用自身的話說說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

  四. 回歸整體,升華認識。

  1. 自由讀文,此刻你想說點什么?

  2. 討論課文的命題。課文是寫事的,請你重新給它擬題。

  3. 教師小結:一個人一生中能夠遇到良師益友,那是三生有幸!葉老的激勵和教誨令肖復興刻骨銘心。一天又一天,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一年又一年,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4. 師引讀,凸顯課題,升華認識。春天,在我的眼前,總有-------;夏天,在我的眼前,總有-------;秋天,在我的眼前,總有-------;冬天,在我的眼前,總有-------。

  5. 教師小結: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從春綠到秋,從下綠到冬,那種刻骨銘心的激勵和教誨令肖復興也成了一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一流的大作家。

  五. 相關鏈接:介紹肖復興和葉至善

  六. 作業(yè):

  1.積累:背誦自身喜歡的語段。

  2.摘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板書設計: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認真 (作品)

  堪稱楷模

  做 客 親切 (人品)

爬山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正確讀寫爬山虎、空隙、拂過、漾起、葉柄、彎曲、逐漸、瞧不起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繼續(xù)練習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nèi)容。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教學重點】

  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前,教師準備爬山虎的教學掛圖,設計爬山虎的畫(隱去它的腳),也可制作演示的課件。布置學生課余觀察爬山虎,對照課文內(nèi)容,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爬山虎是一種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蘆等植物那樣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學習完第25課《爬山虎的腳》,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由學生自由匯報) 1、應注意正確書寫的字有:隙、漾、莖、逐、瞧。

  2、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3、將預習中畫出的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來討論。著重討論空隙、漾、均勻、重疊、蛟龍、蝸牛、休想等詞語。

  4、預習中還遇到哪些問題?(有些問題同學之間當時能解決就解決,有些可放在學習課文時再解決。)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讀讀課文,想想文章是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爬山虎的?(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爬山虎腳的特點等。)

  2、理清文章脈絡。(第一自然段寫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寫爬山虎葉子的顏色和樣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寫爬山虎腳的.特點。)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共兩句話,第一句講學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講家里的爬山虎。)

  3、這段中的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爬山虎的特點?(爬)

  4、齊讀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么特點。

  2、填空:剛長出來的葉子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長大了的葉子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圖,重點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

  4、朗讀指導:讀出葉子的美來。

  5、試著把這一自然段背下來。

  一、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引言: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鋪滿墻,跟它的腳關系密切,它的腳到底是怎樣的呢?請自學第三自然段,邊默讀邊畫出寫爬山虎腳的有關句子。

  1、觀察實物(或掛圖),默讀課文,進一步了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用自己的話與同桌相互說一說。

  2、屏幕(或黑板)顯示描寫爬山虎腳的話,學生說說每句話講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3、讓全班學生選擇彩筆,邊默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邊畫出爬山虎的腳。

  4、按照課文有關內(nèi)容,小組評議畫的情況。

  5、熟讀,指導背誦。

  6、結合板書小結: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對爬山虎腳長的位置、樣子、顏色才了解得這么詳細。那么它是怎么爬的?請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

  二、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圈出寫爬山虎怎么爬的動詞。

  2、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板書:觸 巴 拉 貼

  3、在四人學習小組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理解變與彎與貼的因果關系。

  4、小結:作者正是準確地運用了這些動詞,才把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過程寫得很具體。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的生長順序來觀察的,所以寫得才這么有序。

  5、觀察電腦演示的爬山虎的腳爬墻的過程,用課文語句來解說這一過程。

  6、重點理解什么叫一腳一腳往上爬。

爬山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薄W習作者有順序,深入細致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

 。病⒗斫庹n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寫清楚的。

 。、朗讀課文,能背誦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及爬墻過程。

 。、學習作者抓住爬山虎腳的特點,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標。

  上節(jié)課學習了著名作家葉圣陶爺爺所寫的

  葉圣陶爺爺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美極了,你們還記得嗎?

  下面我們一邊看錄像(出示課件),一邊回憶課文是如何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邊看錄像,指名讀課文)

  爬山虎爬滿整整一墻,確實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靠腳)

  爬山虎確實有腳,它的腳是什么樣的,是怎樣靠著腳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樣圍繞它的腳來寫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來學習的內(nèi)容。

  二、講讀第三自然段。

 。、打開書本,回憶課文哪幾自然段講爬山虎的腳?(3-5

 。┳杂勺x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具體寫了爬山虎的腳?

 。3-5句)

 。、指讀這三句話,思考:這三句話告訴我們哪幾層意思?(位置、樣子、顏色)板書

 。、交流

  位置:A、看實物

 。隆⑽恢迷谀膬?(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板書

 。、多媒體顯示

  樣子:A、看課件

 。隆⑹鞘裁礃幼拥?(六七根絲構成的枝狀的,每根細絲象蝸牛的觸角。)

  C、這里用了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蝸牛的觸角見過嗎?有什么特點?(頭上有兩對觸角,在長觸角的尖端長著很小的眼)

  爬山虎的腳就是這樣的。(投影顯示)

  顏色:嫩紅色

 。、這些內(nèi)容作者是如何說的呢?齊讀課文3-5句。

  5、看著圖,跟老師說。

  按課文順序說說看。

 。丁⑼廓毩⒕氄f,說說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

  指名說,齊說。

  師:“......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第六句話起了小結的作用。

 。贰⒌谌匀欢蔚模常毒渚蛯懥伺郎交⒌哪_,為什么還有第一,二句呢?這兩句話又告訴了我們什么呢?(指讀)

  點撥:“今年我注意了”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因為不知道爬山虎怎樣爬,今年特別留心觀察,原來是有腳的,說明作者正是因為如此

  注意觀察,才能把腳的形狀、顏色寫得生動。)

  三、講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原來爬山虎的腳是這樣的,那么爬山虎又是如何靠著它的腳往上爬的呢?

 。ò鍟号缐Γ

 。薄⒛x第四自然段。

  思考:哪幾句話具體寫了爬山虎靠腳往上爬?(第一、二句)

  2、指讀第1、2句,其余同學圈出寫爬山虎往上爬的.幾個動作的詞。

 。ò鍟河|、巴、拉、貼)

 。、看爬山虎往上爬的動畫。

  師講解(為什么原來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ㄓ芍钡綇澘s短了距離,所以產(chǎn)生了拉力,

  拉力使爬山虎在墻上貼得更緊了。)

  原來爬山虎是這樣爬的,一起有感情地讀1、2句話。

 。、自己練說爬山虎靠腳往上爬的過程。

  指名說

  齊說

 。、如果仔細看細小的腳,你會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你會想到什么呢?(蛟龍的爪子)為什么?(看實物,顏色、有力、腳在墻上的樣子)

 。丁⒄n件演示

  7、填空

  四、講讀第五自然段。

  過渡:第四自然段通過一些恰當?shù)膭釉~和豐富的聯(lián)想,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腳怎樣爬墻,那么第五自然段寫了什么呢?

 。、指讀,思考:第五自然段寫了什么?

  (講爬山虎的腳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變化。)

 。ò鍟鹤兓

  萎了

  牢固)

 。、分讀

  想想這兩種情況下爬山虎的腳有哪兩種不同的變化?

  3、怎樣相當牢固?(齊讀)

  4、從爬山虎的腳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結果,可以說明什么?(說明墻對爬山虎的作用多么重要,同時也照應了開頭,回答爬山虎順著墻往上爬的原因。)

  5、齊讀

  五、總結全文。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從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敘述。是哪三個方面呢?

  學生交流,后齊讀。

  2、寫爬山虎的腳,還有許多別的內(nèi)容可寫,作者為什么選取了課文中的三方面內(nèi)容向我們介紹呢?(最能說明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那么課后,我們就學習課文的寫法來寫片段。

  3、爬山虎的葉子固然是綠得新鮮,引人注目,但它的腳卻是不大會引起我們的注意。但葉圣陶爺爺無論寫葉子,還是寫腳,都是那么有條有理,敘述具體,這是什么原因呢?(觀察細致)

  六、課后練習

  細致觀察一種植物,圍繞這種植物的某一特點,選取幾個方面內(nèi)容寫一個片段,把這個特點寫清楚。

  板書:

  位置

  樣子

  形狀

  顏色

  爬山虎的腳

  爬墻

  觸、巴、拉、貼

  變化

  萎了

  牢固

爬山教案 篇5

  第二課時

  引入語: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略過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欣賞了世界上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感受了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大榕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更加仔細地去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讀課題。

  一、請同學們看實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點?

  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4、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讀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梢圆扇±蠋熥x前半句,學生補充后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8、作者為什么把葉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lián)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

  a、腳的樣子; b、腳的形狀; c、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果。

  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4、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最好。

  5、這一段哪一個詞說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

  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么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根據(jù)以下幾個方面自己分組學習,看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學得更快。(老師巡視)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b、找出爬的動作詞;c、自己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1、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其它學生補充,教師充分表揚)

  2、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嗎?

  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學演示)

  3、你們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嗎?

  4、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墻,所以才有葉圣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懂得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又怎么樣呢?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說)

 。]觸著墻的腳萎了,觸著墻的牢固,腳與墻有密切關系。)

  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說明了這種關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運用了首尾照應的方法,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

  五、發(fā)散思維。

  1、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葉圣陶爺爺學習什么?(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3、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牽牛花……)說說你它們的特點,好嗎?(學生說)

爬山教案 篇6

  一、主要內(nèi)容

  這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通過連續(xù)仔細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爬山虎怎樣爬的秘密。文中不僅講了爬山虎腳的顏色和樣子,以及怎樣爬等知識,還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這種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習性。

  課文先講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最后介紹爬山虎腳的特點。課文的重點是講爬山虎腳的特點。文中用三個自然段講了三層意思: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它怎樣在墻上爬,最后講它必須觸著墻才能生存。

  選編本篇課文的主要意圖,

  一是引導學生學習仔細觀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夠運用學到的觀察方法指導自己的觀察實踐,提高學生在習作實踐中把事物寫具體的能力;

  二是配合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感受植物的無窮魅力,增加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二、重難點解析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觀察和表達的方法。教學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爬山虎的腳的特點說明白的。

  1.有爬山虎的地方,課前可布置學生觀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

  教師課前搜集爬山虎的.資料,準備爬山虎實物或標本或掛圖。有條件的學?梢灾谱饔嘘P爬山虎腳生長特點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2.初讀課文,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檢查學生對每個自然段大意的了解情況。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nèi)容時,要以自讀自悟為主,并體現(xiàn)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如讀讀畫畫說說,學完課文,還可以向你介紹我為題,讓學生以爬山虎的身份介紹自己。

  3.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作者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很美,語言更美。教學中可以朗讀體會為主,先個人自主朗讀,并想想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知道的;再在小組里說一說,還要把課文讀給其他同學聽,大家評一評,是不是讓人感覺到葉子的美,表達出作者喜愛之情。通過自讀和討論,要讓學生了解到爬山虎葉子的特點,一是綠,綠得那么新鮮;二是又多又密,鋪在墻上不留一點空隙;三是美,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課文講爬山虎的腳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時,仍然要以朗讀體會為主,以直觀手段的運用為輔?上茸寣W生把課文的第3、4自然段認真地讀幾遍,分別找出寫爬山虎的腳的和爬山虎的腳怎樣爬的語句,再對照圖,找一找爬山虎的腳,想象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可出示掛圖(或實物或多媒體演示),再讓學生認一認:①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莖上長葉柄的地方)是什么形狀的?(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②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再讓學生畫一畫,畫兩幅圖,一幅圖表現(xiàn)爬山虎的腳,一幅圖表現(xiàn)爬山虎的腳是怎么一腳一腳爬的。畫好以后,在小組里交流,講一講,評一評。

  4.在反復感知課文內(nèi)容以后,學生已接近熟讀成誦的程度。教師稍加指點,學生就能較快地背下來。按一定的順序記憶,抓住有特征的詞句記憶是幫助記憶的好辦法。第2自然段,可按剛長出來的葉子長大了的葉子的順序背。背長大了的葉子這一層時,可抓住葉子的綠和密的特點背。第3、4自然段的背誦,可借助畫一畫幫助記憶,邊畫邊背。當然,也可以抓住順序背,如第3自然段可抓住以前今年幫助記憶。幾種記憶方法的綜合運用,更能提高記憶效果。

  三、重點字詞

  疊讀dié,不讀diě;隙讀xì,不讀xī;拂讀fú,不讀fó;莖讀jīng,不讀jìng。

  疊,上中下結構,查又部,上邊是三個又字,中間是禿寶蓋,下邊是且字。書寫時注意又的捺變點。隙,查雙耳部,左右結構,左邊是雙耳,右邊是小字頭、日字、小字。書寫時注意小字頭一豎無鉤。

  漾起波紋的意思是蕩漾起微小的波浪。漾,水面微微動蕩。課文是指爬滿墻壁的爬山虎的葉子被風吹動,好似波浪一樣在蕩漾。理解時,要讓學生認真讀句子,然后默想爬山虎葉子被風吹動時上下波動的樣子。

  要注意區(qū)別嫩紅、嫩綠和嫩葉、嫩莖中嫩的不同意思。嫩紅、嫩綠中的嫩,指顏色淺,是淺紅、淺綠的意思;嫩葉、嫩莖的嫩,指新生長出來的,新鮮的,跟老字相對,有嬌嫩的意思。

  課后,可要求學生仿照《爬山虎的腳》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注意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具體地寫出來。

爬山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3、激發(fā)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堅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說說我跟父親爬山時學到了什么。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生字,初讀課文,學習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正確、流利,不讀破詞破句。

  2、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

  3、出示本課生字。

  1)指名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

  2)出示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指定小組進行開火車讀生字、新詞比賽。

  4)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以小組為單位,小組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

  2、個小組內(nèi)先互相討論交流,進行改進。并推薦出代表發(fā)言。

  3、個小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組內(nèi)互相朗讀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喜歡的語句。

  5、劃分結構段。

  第一自然段(1):父親在一個夏日的清晨帶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親告訴我其實能不能爬上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親告訴我大自然的沒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體會,左后用腦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從青山那里學到沉靜,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智慧。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一段。

  2、你讀懂了什么?(主要介紹了時間、人物。)

  3.你從課文的第一句體會到了什么?

 。w會到了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十分疼愛我的好父親。)

  4、你知道父親為什么要帶我去爬山呢?

  五、小結

  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我們知道了作者的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疼愛我的好父親。

  六、作業(yè)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課文2-10自然段;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背誦最后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段。

  2、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3、學生自主學習本段。

  4、反饋學習情況: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質(zhì)疑?

  5、在爬山過程中,父親對我說了什么?找出父親的話。

  6、聽懂父親的話嗎?找出說明的詞語來。(似懂非懂)

  7、一起朗讀父親說的話后思考: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8、當?shù)巧仙巾敃r,父親又對我說了什么?我理解父親說的話了嗎?從哪句可以看出?

  9、為什么我的臉就像煮熟的鴨子一樣紅?(因為在這次數(shù)學考試中我沒有盡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卻說已經(jīng)盡力了,被爸爸識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讀我和父親的對話。

  三、學習第三段(8、9)

  1、指名朗讀課文,其余學生思考:下山的時候,父親對我說了什么?我聽懂了父親的話嗎?

  2、反饋思考情況。

  3、父親告訴我應該怎樣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4、讀了父親說的這句話,你知道他的意思嗎?

  四、學習課文第四段

  1、齊讀本段內(nèi)容,自主學習本段。

  2、學生質(zhì)疑。

 。1)你認為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2)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話要說?

  3、反饋學習情況。

  4、父親是怎樣帶著我走那個黑暗而又寧靜的山林的?

  5、你是怎樣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

  五、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

  2、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ú徽撚龅绞裁词虑槎家M力去做,并且告訴我們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要用心靈去體驗,用腦去思考。)

  六、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板書設計:

  21、爬山

  上山-----盡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腦

  22、語言的魅力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語言運用得恰當會產(chǎn)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會認魅、紳、辰等3個生字,會寫魅、丐、牌、紳、衷、辰等6個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紳士、無動于衷、良辰美景等詞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語言運用得恰當會產(chǎn)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2課《語言的魅力》。

  二、檢查預習情況:

 。薄⒁、形、義

  (音)魅、漆、紳

 。ㄐ危、牌、衷、添、陶、醉、漆、辰、丐、紳

 。x)繁華形容興旺熱鬧的城鎮(zhèn)或街市。

  襤褸形容衣服破破爛爛。

  陶醉著了迷,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良辰美景天氣好風景美。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的力量。

  無動于衷不理睬,毫不關心,不動一點感情。

 。病⒆宰x課文,做到正確。

  三、讀熟課文。

 。、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

 。病⒃僮x課文,爭取正確流利。

 。、同桌互讀互查。

  4、指名讀。

  5、自讀自查。

  四、默讀課文,質(zhì)疑。

  五、小組討論,歸納疑問。

  六、全班討論,歸納疑問。

 。槭裁刺砩蠋讉字會產(chǎn)生這么大的作用?)

  七、作業(yè):

  抄寫生字詞,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板書課題

  2、讀課題,說說你對魅力的理解。

  3、說說生活中你覺得有什么很有魅力?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感受語言的魅力。以課題為突破口,理解體會魅力的意思,激發(fā)學習課文興趣。為什么詩人讓彼浩勒添上的那幾個字會產(chǎn)生這么大的作用?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弄清這個問題。

  二、新課:

  1、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邊聽邊回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說說具體在這篇課文中有魅力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ń處煱鍟

  2、再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想一想:詩人讓彼潔勒加上那幾個字前后,情況有什么不同?

 。2)結合重點詞句全班討論交流。

 。ㄒ龑W生抓住木牌內(nèi)容變化前后行人的態(tài)度、失明老人的感受所發(fā)生的變化,來體會加上這幾個字的.巨大作用。體會有魅力的語言所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激發(fā)探求魅力所在之處的好奇心。)

  3、細讀課文,重點研究第六自然段:

  (1)自學思考:詩人讓彼潔勒加上的那幾個字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么大的作用?

  組成學習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自學、小組學習的能力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讀第6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進一步體會語言的魅力。

  三、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3、寓言兩則

  教學目的:

  1、讀懂課文,理解寓意,懂得沒有真才實學,靠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的道理。

  2、能讀、寫、默本則寓言中的生字。理解濫竽充數(shù)、邯鄲學步等詞語意思。

  3、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加上適當?shù)南胂髲褪鲈⒀,培養(yǎng)學生想象,復述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課文,理解寓意。

  2、想象、復述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濫竽充數(shù)》

  教學過程:

  、引入課文,出示課題:

  1、(出示竽)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樂器嗎?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課《寓言三則》中的第一則寓言《濫竽充數(shù)》。

  板書課題:《濫竽充數(shù)》讀課題

  3、快速閱讀,在文中劃出一句解釋濫竽充數(shù)這個詞的句子。

  4、交流。

  5、全班齊讀這句話。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

  要求:

 。1)讀準生字的音,理解詞義。

 。2)思考:《濫竽充數(shù)》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檢查預習情況:

 。1)請4個同學分別讀四小節(jié)。

 。2)交流故事。

  三、學習課文,提出問題:

  1、讀了課文以后,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2、學生質(zhì)疑。

  3、師歸納出示:

 。1)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要參加吹竽隊充數(shù)?

 。2)南郭先生怎樣在吹竽隊里充數(shù)的?

 。3)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4、小組討論問題。

  四、交流思考題:

  問題1:

  1、指名用書上的句子回答:

  板書:300人一齊吹

  2、指導朗讀。問題2:

  1、指名交流:

  2、出示:

  比較:

 。1)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

 。2)每逢吹竽,他也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

  A:讀這兩句話,這兩句話區(qū)別在哪里?

  B:那么,哪一個詞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樣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的?

  C:他這樣裝的目的是什么呢?

  e)指導朗讀:個別讀、全班讀。

  3、過渡:南郭先生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出過毛病,后來為什么要逃走呢?

  問題3:

  1、指名回答。

  2、看圖:你們看,他逃走時是偷偷地

  3、仔細觀察一下圖,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時的樣子,揣摩一下他當時的心情,用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為開頭,說一段話。

  4、交流。

  5、師歸納。

  五、寓意:

  1、學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學生交流。

  3、出示寓意:沒有真才實學,靠蒙混、欺騙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六、復述課文:

  誰能看著板書,加上剛才我們的想象說話,把課文復述一下。

  七、總結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邯鄲學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昨天,我們學習了寓言《濫竽充數(shù)》,誰來說說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邯鄲學步》

  3、板書課題,齊讀。

  二、讀課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課文讀一讀,想想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講故事。

  三、深入領會課文內(nèi)容。

  1、讀了這則寓言,你有什么疑問?

 。1)這人為什么要學走路?

 。2)這樣學走路有必要嗎?

  2、解釋詞語:優(yōu)雅、一扭一擺。

  3、對這一扭一擺的走路動作,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4、你說他做得對嗎?

  5、他學了幾天后,有什么結果?他又做了哪些決定?

  6、解釋詞語徹底。你認為他想得對嗎?那之后他是怎樣學走路的?結果怎么樣?你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

  7、現(xiàn)在,你認為他對嗎?為什么?

  8、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9、同桌交流。

  四、總結。

  1、同學們,你們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么樣的啟示呢?

  五、作業(yè)。

  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有機可乘:齊宣王300個一起吹

  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沒出什么事

  真相暴露:齊泯王喜歡聽獨奏

  嫌姿勢不好看

  學邯鄲人走路

  邯鄲學步忘原來的走機械(要不得)

  仿抬胯擺扭

  爬走法全忘掉

  24

  米芾學書

  教學目的: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弄清米芾是怎樣學好書法的。學習米芾勤奮好學的精神。

  2.讓學生了解學好書法的竅門。

  3.會認琢、枉等2個生字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米芾是怎樣學好書法的。學習米芾勤奮好學的精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二、引導學生從題目質(zhì)疑激發(fā)閱讀興趣

  看到題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內(nèi)容呀?(米芾是怎樣學書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樣練習書法的)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初讀課文。

  自學提示:

 。1)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完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一會在小組中解決。

  2指名讀課文。目的:檢查自學情況,糾正生字讀音。

  3指名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們覺得米芾小的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呀?(刻苦、認真)

  四、默讀課文,深入理解

  從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個刻苦練字的孩子?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描寫米芾刻苦練字的語句,并讀一讀?梢栽谂赃厡懞喴。

  1學生自己按要求默讀思考。

  2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

  3大聲朗讀畫出的語句。

  五、談收獲,總結全文。

  1學習了課文,我們知道了米芾小的時候是個刻苦練字的孩子,所以他長大了才能有這么大的成就。那你們還有哪些收獲嗎?

  2指名再讀秀才說的練字的竅門的一段話。

  3談談對秀才說的話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業(yè):

  1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學完課問候的體會,可以寫一寫讀后感。

  2運用秀才說的竅門練習寫一寫今天學的這兩個生字。

  板書:

  米芾學書

  刻苦

  不只動筆,還要動心;

  不但觀形,而且悟神。

  語文百花園六

  教學目的:

  1、通過形近字的學習和積累,熟練掌握漢字知識。

  2、通過讀讀背背,養(yǎng)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3、讓學生了解說話、語言的的藝術。

  4、培養(yǎng)學生口頭語言能力和想象、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難點:

  能說會道應該怎么辦。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語海暢游和讀讀背背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語海暢游.

 。、出示文字。

 。、認真讀生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

  4、學生反饋學習情況。

 。怠⒊鍪景逵卸嗔x字的句子。

 。、學生完成教材中的練習。

 。1)相互校對,反饋學習情況。

 。2)出示課外聯(lián)系題目。

  這次的旅游,我們家花了很多錢。

  奶奶的頭發(fā)花白了。

  這朵花真好看。

 。3)學習做練習,教師檢查反饋。

  二、積少成多讀讀背背友誼格言。

  1、出示句子。

  2、全班齊讀,同桌相互抽查,熟讀成誦。

  3、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有關友誼的格言。

  4、全班評價,看誰收集的資料最好。

  三、總結

  1、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

  2、讀讀你喜歡的關于友誼的格言。

  四、布置作業(yè)。

  背誦格言。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閱讀平臺和能說會道。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背誦并默寫友誼格言。

  二、閱讀平臺《我向奶奶學語言》

  1、指名分段朗讀短文。

  2、你讀懂了什么?

  3、作者在這篇文章里告訴我們什么?

  4、自讀短文,每個自然段都在講些什么?

  第一段:寫我學了不少樸實而又生動的語言。

  第二段:介紹了我自認為文化水平比奶奶高,語言一定比奶奶好。

  第三段:寫奶奶說的楊柳爆青讓我覺得奶奶的詞用得準,用得好。

  第四段:寫了奶奶說的句子,讓我覺得奶奶的語言用得生動。

  第五段:我有新發(fā)現(xiàn)。

  5、你喜歡奶奶的語言嗎?

  6、說說你喜歡的原因是什么?

  7、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么話對大家說的嗎?

  三、能說會道應該怎么辦。

  1、教師讀題目要求。

  2、本次練習對我們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學生收集到的資料,在小組內(nèi)進行歸類,分組,推選出發(fā)言代表。

  4、各個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發(fā)言,各個小組進行評比是否講清晰了,是否語句通順,是否達到本次練習的要求。

  具體要求:

  (1)說說你使別人受到委屈的一件事,請同學幫你想想辦法。

 。2)大家交流一下,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別人受到委屈時,應該怎么辦?

 。3)大家評一評,那些同學的想法有趣又講得好。

爬山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2、反復讀課文,結合掛圖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師準備(包括媒體):準備教學掛圖,將讀文與看圖結合起來。

  學生準備:做好預習:

  預習生字、朗讀課文、回答問題、提出質(zhì)疑

  教學過程

  一、自讀探究

 。薄W生自由讀課文第三段,找出描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2、檢查反饋:

 。ǎ保┳x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收獲?

 。ǎ玻┻@一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爬山虎的腳的?

  腳的樣子、腳的形狀、腳的顏色

 。ǎ常┨釂枺耗闫綍r注意過爬山虎有腳嗎?那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這一段哪一個詞語說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想看一下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嗎?

 。ǎ矗┬〗Y: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寫得這么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快快學習第四自然段。

 。场W生根據(jù)以下幾個方面要求分組學習第四自然段,比一比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哪一些學生學得更快、更好。

 。ǎ保┱页鰧懪郎交⑴赖木渥觼恚唬ǎ玻┱页霰硎九赖膭釉~;(3)自己試著演示爬的過程。

 。础z查提問: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什么?

  (1)指名演示爬,問: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你們想知道爬山虎究竟是怎么爬的嗎?

 。ǎ玻⿲W生找出寫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讀一讀。

 。ǎ常┨釂枺号郎交⑹遣皇侵煌吓?你是怎么知道的?

 。ǎ矗┬〗Y:爬山虎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往右爬,爬滿整個墻,所以才有葉圣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看”。

  過渡: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怎么樣呢?

 。怠W生自學第五自然段。

  【學法指導】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后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

 。、檢查反饋:

 。ǎ保⿲W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

  從“沒觸著墻的腳不幾天就萎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了灰色”知道腳與墻有著密切的關系。

 。ǎ玻┨釂枺赫n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說明了這種關系呢?

  第一自然段。

  (3)總結提問: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方法(首尾呼應)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

 。贰⒃嚤常、3、4自然段。

  二、拓展遷移運用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板書設計

  6、爬山虎的腳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樣子:像……像……

  顏色:嫩紅

  觸——巴——拉、貼

  作業(yè)布置

  必做【同步達標】:

  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抄下來。

  選做【創(chuàng)造實踐】:

  課外練筆。

  請你仔細觀察一種攀援植物,仿照課文寫一寫,內(nèi)容要具體,語言要通順。

爬山教案 篇9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爬山虎的腳》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認識爬山虎的腳的顏色、形狀和生長部位。

  2 重點理解爬山虎的腳是怎么樣一腳一腳爬上墻的。

  3 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和口語表達的能力,結合發(fā)展學生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2、學習作者抓住爬山虎腳的特點,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時間:

  課時

  ◆教學具準備:

  文字教材、多媒體課件

  ◆教學思想:

  創(chuàng)設審美情景,感受祖國文字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設問激趣,整體感知

  出示謎語

  A上搭架,下搭架,開黃花,條條青龍?zhí)偕蠏臁#ńz瓜)

  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種蔓生植物,它搭架嗎?(這個問題的提出,學生展開形象思維,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25課《爬山虎的腳》看看葉圣陶爺爺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樣爬墻的這一幅美麗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

  (二)理清條理,扶放結合

  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結合以下四種學習方法自學:

  1、整體感知:學生的自學(1)問答法(2)提問法(3)朗讀法(4)畫圖法

  2、理清條理:匯報學習情況,師給予適當?shù)攸c撥。

  3、課件出示:指導朗讀,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

  (三)結合課件,披文入情

直奔重點,播放課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1、把握整體:學生快速跳讀,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2、深入部分:你認為這部分描寫中那些語句寫得好,好在哪兒?找出有關詞句。

  3、課件演示:動畫感受,讓語言的描述升華為形象的感性認識。

  4、指導朗讀: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墻,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四)指導學法,領悟爬山虎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

  1、總結學法:針對課堂上相關學法加于小結。

  2、指導自學:這一段描寫哪幾種情況下的爬山虎的腳?找詞句來分析,用學習上一部分的方法來學習這一部分。

  3、匯報自學:理順條理的基礎上完成對黑板板書的補充。

  4、教師小結:結合課件,指導體會作者的喜歡、愉快的心情。

 。ㄎ澹┛偨Y評價延伸課外

  1、編兒歌或謎語

 。1)生暢所欲言

  A 小小葉兒多又多 B 爬山虎呀真厲害 C 是虎不是虎

  春風吹來會跳舞 高樓大廈任你爬 有腳只會爬

  幾根細絲長莖上 不怕高來不怕累 緊貼墻上綠

  使你疑是小蛟龍 勇往直前不退縮 離墻便枯死

  2、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

 。1)生上臺展示(通過簡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培養(yǎng)表達能力)

 。2)教師綜合性評價。(結合觀察方法、寫作運用幾方面來談)

  3、總結評價后布置作業(yè)

 。1)按描寫爬山虎的腳的方法展開想象寫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關動物、植物為適應周圍的生活需要而進行的相關的生理調(diào)節(jié)(沙漠中的駱駝、仙人掌;貓的腳墊等等)

  (2)課堂所得,課后的采集編繪成小報或設置展覽角組織學生瀏覽。(結合愛科學、學科學的思想教育)

爬山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熱愛生活,做個有心人。

  4、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圖畫紙、水彩筆、爬山虎的腳。

  2、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爬山虎葉子圖片、爬山虎的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激趣導入。爬山虎是一種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蘆等植物那樣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爬山虎的腳》,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書課題)

  二、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有許多同學都見過爬山虎,爬山虎最吸引我們的是什么?

  (葉子)

  2、你能說說你見到的葉子是什么樣的嗎?

  (讓學生談談自己以前觀察到的葉子的樣子。)

  3、我們看看葉圣陶老爺爺是怎么寫的?

  (放錄像,教師范讀。)

  4、看了錄像,你認為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

  (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個有什么特點。)

  那些句子體現(xiàn)了爬山虎葉子的美?

  (指導朗讀)

  5、齊讀第二段、放錄像,學生試復述。

  三、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引言:在這美麗的葉子下面還隱藏著什么秘密呢?

  (出示爬山虎的腳的圖)

  1、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會這樣生機勃勃鋪滿墻,跟它的腳關系密切,它的腳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用我們平時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

  (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2、讓全班學生選擇適當?shù)牟使P,邊默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邊畫爬山虎的腳。

  3、對照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抓重點詞,小組評議畫的情況。

  4、觀察實物,指名朗讀,全班齊讀,進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過渡:它又是怎樣向上爬的呢?

  四、了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1、指名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用什么方法?

  (抓重點詞:觸、巴、拉、貼。教師板書)

  3、學生上黑板演示爬山虎怎樣向上爬的。演示中理解詞語“一腳一腳”:

  ⑴ 假設黑板就是一堵墻,讓學生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 評議學生演示得對不對。

 、 教師小結:

  原來爬山虎可不像動物那樣幾只腳交替著爬,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爬必須再長出一只腳,再巴住墻,一直往上長,必須不斷長出新腳。所以,葉圣陶爺爺說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4、多媒體演示爬山虎向上爬的動畫,學生復述,指名背誦。

  5、過渡:

  那沒觸著墻的腳會怎么樣呢?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1、對比學習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

  2、爬山虎的腳和墻的關系怎樣?

  六、總結

  1、我們知道了在爬山虎美麗的葉子下面,爬山虎腳生長的位置、樣子和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2、了解作者在觀察方面有哪些的方值得我們學習。

  3、作者進行細心有序的觀察,并且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是爬山虎的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

  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神奇的植物,選擇一種植物,仔細觀察它最有特點的部分,再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爬山教案】相關文章:

爬山的教案11-04

關于爬山教案11-25

爬山活動教案12-19

有關爬山教案模板03-31

《爬山虎的腳》教案03-09

爬山虎的腳教學教案01-03

爬山03-07

關于爬山教案模板錦集8篇04-06

關于爬山教案錦集十篇04-04

有關爬山教案范文匯總五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