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shù)學面積單位的認識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shù)學面積單位的認識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3、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初步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直尺、卷尺。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激發(fā)探究意識
讓學生感受到:用“厘米”量較長的物體,太麻煩了!
1.復習回顧?纯醋约旱哪膫手指的寬約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比劃5厘米、10厘米的長度。
3、用學生尺測量黑板的長。
(1)請一名學生拿著學生尺到講臺前,告訴大家他(她)的尺的長度,再量出黑板的長度,其他同學認真觀察,看看量了幾次,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請測量的學生和觀察的學生談感受。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認識長度單位“米”
(1)教師介紹長度單位“米”,并板書課題--認識米。
課件出示:“米”的確定與演變。
教師介紹:“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板書:米、m)
(2)認識米尺。
教師出示教具“米尺”,并介紹:測量較長的長度要用到“米”,這個就是“米尺”,它的長度是1米。
教師邊說邊用米尺在黑板上畫出一條1米長的線段。
2、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1)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身高、一庹與1米長進行比較。
(2)通過觀察,感受“1米”的長度。
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通過測量,進一步體驗“1米”的長度。
讓學生測量繩子,找出1米、2米、3米……分別有多長。
3、探究“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1)猜一猜,估一估。
師: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1米有這么長(指著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1厘米有這么長(邊說邊在黑板上1米線段的下面畫一條1厘米長的線段),大家估一估1米里面有多少個1厘米。
讓學生猜一猜1米里面有多少個1厘米,并說明理由。
此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此處要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將“1米”具體化,幫助學生建立感性認識。
(2)觀察米尺。
教師出示米尺,讓學生觀察,數(shù)一數(shù),看一看1米里面有多少個1厘米。
數(shù)完后,教師提問:1米里面有多少個1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
(3)課件展示。
用課件展示:10個1厘米就是10厘米,1米里有10個10厘米。
再次理解:100厘米=1米。
三、拓展延伸,認識測量長度的工具
1、課件展示:介紹不同的長度測量工具及其各自的特點。
2、實際測量:完成教材上第9頁練習一第5題。
四、反饋評價,深化理解
基礎練習
1、填一填。
2、教材上第8頁練習一第3題。
3、教材上第8頁練習一第4題。
拓展練習
比劃30厘米、50厘米、80厘米、1米分別有多長。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米m
1米=100厘米
教學反思
整節(jié)課的教學比較順利,特別是對測量,學生都很感興趣。對于米的認識和1米的長度的建構,大部分學生掌握得比較好。但是,由于測量活動學生不是很熟練,有的學生好動,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到測量的方法和數(shù)據(jù)的感知上,因此,有少數(shù)學生還是沒有落實,要加強學生的組織教學。
【數(shù)學面積單位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匯編10篇04-08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模板10篇04-06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匯總7篇11-02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10篇10-26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模板6篇10-19
【推薦】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4篇10-22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合集六篇04-20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模板集合6篇04-28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匯總七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