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教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教學教案1
【教材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shù)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xiàn)方式,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
教師必須從幼兒的經(jīng)驗出發(fā),在音樂教學之前認真考慮幼兒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使新知識落在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并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緊密結(jié)合。在活動設(shè)計時,教師旨在充分挖掘活動中的音樂元素,并結(jié)合幼兒園思維特色, 在情景化的游戲氛圍中,引導幼兒大膽表現(xiàn)小魚游的不同姿態(tài),感受音樂的優(yōu)美。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能用簡單的動作模仿小魚游。
2.嘗試用不同的動作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小魚游,學習小碎步。
3.愿意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小魚游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并模仿過小魚游的樣子。
2.小魚游視頻。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shè)“魚兒水中游”的`情境,幫助幼兒樂曲旋律,引發(fā)幼兒興趣。播放歌曲《小魚游》,請幼兒欣賞。
提問: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隨音樂節(jié)奏拍手,進一步熟悉旋律,準確表現(xiàn)歌曲的歡快和節(jié)奏的變化。
2.播放”小魚游“視頻,請幼兒觀察小魚游得情景和感受,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小魚游的動作。
提問:小魚是怎樣游的?誰能用動作表現(xiàn)一下?引導幼兒調(diào)動觀察積累的經(jīng)驗,嘗試用動作表示小魚游,注意反饋幼兒的動作,指導全體幼兒有重點的做動作。
3.結(jié)合音樂,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現(xiàn)小魚游,學習動作小碎步。
。1)引導幼兒用手臂在身體不同部位擺動表現(xiàn)小魚游。
。2)帶領(lǐng)幼兒學習手的動作,幼兒跟教師邊聽音樂邊做動作。
。3)重點引導幼兒學習走小碎步。
。4)幼兒嘗試行進間做小魚游動作,教師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腳的動作, 強調(diào)小魚游的輕輕的快快的。
4.幼兒玩游戲“小魚游”。
(1)提問:魚寶寶今天要和媽媽做什么游戲呢?聽聽魚媽媽唱什么?
。2)教師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注意最后一句歌詞我們是快樂的好朋友。
。3)游戲玩法:唱到我們是快樂的好朋友,所有幼兒都必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播放音樂,教師以魚媽媽的身份,其他幼兒找自己的好朋友,點點頭, 搖搖尾巴,互相問好,鼓勵幼兒大膽親近其他小伙伴。
音樂教學教案2
教學目的:
1、通過聆聽和演唱,感受音樂的不同情緒,學習表現(xiàn)歌曲的不同音樂情緒。
2、能用圖形或線條表示自己聽到的音樂。
3、能用七個唱名編唱旋律,并能準確地演唱。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用不同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用七個唱名編唱旋律。
教學方法:綜合音樂感教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簫、鋼琴。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表演《音樂小屋》;聆聽《單簧管波爾卡》。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在《音樂小屋》的優(yōu)美樂曲中進入音樂教室。
二、表演《音樂小屋》
1、出示多媒體:
師: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nèi)有趣的地方,請看(多
媒體展示漂亮的音樂小屋),這個小屋可不是一般的小屋,它可神奇了,你聽,它在唱歌呢!(一遍欣賞)
2、師:音樂小屋唱了些什么?(依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孩子們再聽一遍)請仔細聽:
3、師:音樂小屋里有好聽的音樂,它歡迎你也歡迎我,歡迎我們大家一起去唱歌,去跳舞。請同學們隨音樂輕輕拍手,讓我們帶著我們的快樂一起走進音樂小屋。(師范唱)
4、師帶領(lǐng)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5、師:音樂小屋里有你的快樂也有我的快樂,讓我們隨音樂一起來輕輕試唱一遍,找一找,你還有哪一句不太會唱。
6、根據(jù)學生情況,解決難點句。(重點解決一字多音的地方)
7、引導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8、學生討論:帶著什么樣的情感演唱這首歌曲?哪些地方應該唱的弱一些,哪些地方應該唱的強一些?
9、分組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提示學生,評價要說出為什么)
10、有表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音樂游戲:三線跳拐子
1、打開音樂書39頁,讓學生觀看三條線上標記好i sl la 三個唱名的位置。要求學生邊唱邊用手指在三條線上跳舞,感受三個音在線、間的位置。
2、學生邊唱邊在手指五線譜上找出三個音的`位置。
3、師彈琴唱唱名,邊唱邊用柯爾文手勢表現(xiàn)出來。
4、生輕聲隨教師唱歌譜的唱名。
四、復習鞏固:
1、分小組為歌曲加入打擊樂。
2、分組表演,學生和教師共同評價(評價要有針對性,要說出為什么)
五、聆聽《單簧管波爾卡》
師:除了節(jié)奏樂器,你還知道哪些樂器?(導入欣賞)
1、完整地聆聽全曲。
提示:聽了這首樂曲,你想要做什么?
2、教師簡介波爾卡舞是歐洲民間的一種舞蹈,樂曲歡快、流暢。
提示:在復聽時注意為樂曲設(shè)計動作,相同的音調(diào)用相同的動作表示,用動作劃分段落。
3、再聽樂曲,將自己的感受用圖形或線條畫下來。
提示:相同的音樂應該怎樣表示。
4、讓學生小結(jié)這首樂曲的三個部分各有什么特點。
六、課堂小結(jié)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表演《簫》;編創(chuàng)與活動;聆聽《青蛙音樂會》。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生隨歌曲《音樂小屋》邊唱邊律動進入音樂課堂。
二、導入新課
1、師: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患《Y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師出示簫。若沒有實物,可用圖片代替)你認識它嗎?根據(jù)學生回答的情況,教師來補充。 2、網(wǎng)上下載一首簫獨奏曲,請學生欣賞。
3、師:簫是人們極喜歡的樂器之一,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聽一首好聽的歌,名字就叫《簫》
三、學唱歌曲《簫》
1、完整聆聽歌曲、隨著歌聲輕輕拍手,感受節(jié)拍、旋律。
提示:歌中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2、聽教師范唱。
3、學生隨CAI輕聲哼唱。
4、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5、在多媒體的伴奏下有感情地唱歌。
6、分小組編創(chuàng)動作,邊唱邊表演。
四、創(chuàng)編與活動:
1、看課本43頁,隨琴唱一唱所出示的唱名。
2、學生分組用這幾個音來創(chuàng)編旋律。
a、各組的創(chuàng)編由教師一一彈奏出來,全體學生共同演唱。
b、請同學們?yōu)楹崒懸皇仔∏樱缓笳埜鹘M來表演。
五、聆聽《青蛙音樂會》
1、靜靜地聆聽全曲。提示:你在音樂中聽到了什么?
2、復聽音樂。
提示:說一說音樂有什么變化?請隨音樂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簡短地敘述你聽到的音樂會。
3、再聽音樂,跟著哼唱你喜歡的旋律,背唱一兩句給同學聽。
提示:動腦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參與到青蛙音樂會中。啟發(fā)學生自制樂器或用人聲(學青蛙叫)加入到樂曲中,還要保持音樂的完整。
六、課堂小結(jié)
課 后 記:
第八課《靜靜的》
教學目的:
1、通過聆聽,表演本課歌(樂)曲,體會音樂所表現(xiàn)的"靜",能用有感情的聲音演唱。
2、能辨別不同物體的音色,選擇適合歌曲內(nèi)容的自制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能用顏色和線條表現(xiàn)并區(qū)別自己聽到的音樂。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區(qū)別聽到的音樂。
教學方法:綜合音樂感教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琴、打擊樂器等。
課時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聆聽《天鵝》、表演《小小搖籃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聆聽《天鵝》
1、提問導入
師:天上飛的有哪些動物?既可在天上飛又能在水里游的動物又有哪些?誰愿意說說自己心中天鵝的形象? 這節(jié)課老師將和同學們一道去一個很美的地方欣賞天鵝、感受天鵝
2、初聽: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乘著音樂的翅膀進行想像并思考三個問題:樂曲是用哪些樂器演奏的?(大提琴獨奏,鋼琴伴奏)各種樂器表現(xiàn)的是什么形象?透過音樂你看到了一幅什么畫面?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加以引導,鼓勵孩子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感想。
4、講小故事:被埋沒了25年的圣-桑作品
5、復聽樂曲,進一步感受、理解作品。
放觀賞繪畫音樂《天鵝》。(我們來看看美術(shù)大師是怎樣理解剛才這首樂曲的)欣賞完后請同學們各抒己見(你有要說的嗎?誰能談談自己的感受?)。
6、再次欣賞,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樂曲?呻S音樂做天鵝的動作,也可用顏色來表示,也可用線條來表現(xiàn)樂曲,還可以畫一幅天鵝圖。
三、學習歌曲《小小搖籃曲》:
1、老師請同學們聽一首歌曲,你能不能猜出這首歌曲應該在什么時候唱?(CAI播放歌曲)
2、學生回答后,教師緊接著問為什么是晚上唱的,這樣的歌曲,應該用什么樣的情緒什么樣的聲音來演唱?
3、讓我們再來欣賞這首歌曲。引導孩子們或輕輕拍手,或輕輕晃動身體,或閉上眼睛,用不同的方式來體會歌曲甜美、寧靜的音樂情緒。
4、老師來扮演媽媽,媽媽把這首歌曲唱給寶寶們聽好嗎?(師范唱)
5、隨琴模唱旋律。
6、朗讀歌詞。提示學生有感情、輕聲地朗讀。進入歌曲中的情感表現(xiàn)。
7、聽琴填唱歌詞,有感情地輕聲演唱全曲。雖然是輕聲演唱,但每個字詞都要交待清楚,而且每一小節(jié)第一拍要有強的內(nèi)在力量,使歌聲更有表現(xiàn)力。
8、編創(chuàng)動作邊唱邊
四、編創(chuàng)活動:
1、分組試奏自帶的鐵絲、紙盒、杯子等物品,引導學生分辨哪些物體發(fā)出的聲音清脆。
2、動腦筋想一想,敲哪幾件物品可以為歌曲伴奏,小組討論如何來為歌曲伴奏。
五、課后小結(jié)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聆聽《月亮河邊的孩子》、表演《月光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聆聽《月亮河邊的孩子》:
1、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月亮河邊的孩子》。歌曲里的月亮河真的是條河嗎?月亮河邊的孩子們在做什么?
2、復聽歌曲。提示:這首歌用什么方式拍擊,是拍手、拍腿,還是拍手、拍腿、拍腿?讓學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
3、再聽歌曲,讓學生用碰鐘、沙球伴奏,參與歌曲的表現(xiàn)。
三、表演《月光光》
1、師:月亮總是和靜和美連在一起的。請同學們聽聽這首歌曲《月光光》。(多媒體播放歌曲)
提示:這首歌曲是“靜”的嗎?為什么?
讓學生分析,月光下原本是“靜的”,但是人們夜晚納涼,興沖沖地夸贊家鄉(xiāng),而客觀的“靜”被打破了,夜晚變得熱鬧了。讓學生理解歌曲的內(nèi)容,把握好演唱的感情,理解“靜靜的”主題的不同含義。
2、聽琴模唱,先聽教師彈一遍,學生再輕聲跟唱。
3、有感情地讀歌詞,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做準備。
4、用聽唱法很快學會歌曲。
5、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編創(chuàng)活動:
1、分組選擇好的自制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各組分別上臺演示,其他同學演唱歌曲,比一比哪一組的伴奏效果最好,師生共同進行簡短的評價。
五、音樂游戲:
1、教師輕唱i sl la 三個音,學生要手指五線譜上迅速的找出來。
2、在游戲中加入re音,邊在手指五線譜上找出各音的位置,邊隨琴唱。
3、讓學生按規(guī)律在線譜是加入fa si兩個音。繼續(xù)進行游戲。
4、邊做柯爾文手勢邊隨琴唱,比一比,誰唱的準,誰的手勢準確、漂亮。
5、隨老師輕唱《月光光》的歌譜。
六、課堂小結(jié)
音樂教學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的旋律,嘗試用身體的動作來表演歌曲的內(nèi)容。
2、初步創(chuàng)編茶壺和茶杯的動作。
3、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體驗與同伴共同舞蹈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經(jīng)驗準備:課前引導幼兒認識各種茶壺、茶杯,知道茶壺、茶杯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2、教學準備:與歌曲有關(guān)的茶壺圖片四幅,歌曲伴奏。
三、活動過程
。ㄒ唬┩ㄟ^游戲“變變變”進入寶寶們,今天我們來玩一個“變變變”的游戲好不好?
想玩的寶寶站起來,找一個空地方站好。你們的小手在哪里?揮一揮。噢,我看到了,真漂亮,F(xiàn)在我們藏起來。游戲就要開始羅,聽!
(變成小兔,跳一跳)(變成鴨子,走一走)(變成袋鼠,跳一跳)(變成飛機,聽音樂飛進場地)
。ǘ┯^察圖片,熟悉歌曲
1、教師完整的示范演唱一遍我們開飛機開累了,來!寶寶們,找一個空地方坐好,休息一會兒。
累不累。浚ㄓ變夯卮穑├畚叶枷牒人。寶寶們,快看,這是誰呀?(茶壺)
2、觀察圖片,理解歌詞
。1)小茶壺長得什么樣呀?(引導幼兒說出“它的肚子是圓圓的,身體矮矮的”)教師聽音樂有節(jié)奏的朗誦:我是茶壺圓又圓,我是茶壺圓又圓
(2)我們再來看看,這是茶壺的什么呀?(壺柄,壺柄是用來提茶壺的)茶柄長在什么地方?你們來學學?那這個呢?(壺嘴,水就是從這個地方流出來的)教師聽音樂有節(jié)奏的朗誦:這是壺嘴這是柄
。3)觸摸第三幅圖片,問問幼兒:“壺里的水怎樣拉?”(水燒開拉,都冒煙啦,水都在壺里翻滾啦)
。4)那這個壺嘴怎樣啦?(沖茶啦)教師聽音樂有節(jié)奏的朗誦:水開了!泡茶了。
(三)創(chuàng)編茶壺和茶杯的動作
1、你們想不想都來喝喝茶,好,請小朋友趕快準備。
2、我們的茶壺是什么樣子的啊?(又肥又矮)來!我們來做一做。
那壺柄長在哪呢?壺嘴長在這兒。(動作示意)再來一次。
提問:“誰想喝水?”(咕嚕咕嚕)
3、提問:寶寶們,剛才我們的'壺柄都長在這兒,動腦筋想想,壺柄還可以長在哪兒?(幼兒創(chuàng)編)那壺嘴呢?(幼兒創(chuàng)編)那我們再來一次,這一次看看誰跟我的不一樣。
4、剛才有很多的小朋友的壺柄和壺嘴長在了不同的地方,真不錯!我再來看看,來,寶寶們準備。ń處煵皇痉叮
5、寶寶們,把你們的茶杯擺好啦!我來給你們倒茶。“咕嚕咕!
6、哦!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喝茶,老師都倒不過來了,這樣吧,我們再來沖一次茶,和你旁邊的好朋友,相互的倒倒茶,好嗎?來!大家趕快準備好。(把你們的茶也倒給我喝喝)
。ㄋ模┱埧腿死蠋熀炔鑼殞殏,剛才我們都喝了茶,你們看看周圍有這么多的客人老師,我們也去給他們倒茶喝,好嗎?
(五)結(jié)束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也想喝茶了,來!寶寶們,我們也去給他們倒茶去!
音樂教學教案4
第一講i[A]
授課內(nèi)容:上編中國古代音樂(遠古——公元1840年)
第一章中國上古音樂(遠古、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遠古——公元前255
年)
第一節(jié)概述
第二節(jié)音樂的起源和先秦樂律學
教學目的:
學習本節(jié)應了解我國音樂的起源,音樂起源的幾種說法;掌握先秦樂律學的成就;對中國古代十二律應熟悉。
重點、難點:三份損益法、十二律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多媒體課件,作品欣賞
教學過程:
1音樂的起源
首先是勞動的進行、語言的出現(xiàn)和人類大腦的發(fā)達,奠定了音樂產(chǎn)生的基礎(chǔ)和條件,同時也賦予了音樂的表現(xiàn)內(nèi)容。
勞動中有節(jié)奏的呼聲,這是原始音樂發(fā)端的最初萌芽。
音樂與舞蹈還可以說是人類語言的一種延伸;
某些勞動工具的發(fā)現(xiàn)和部分生活用具對樂器的出現(xiàn)也給我們的祖先以某些啟發(fā),甚至可以說某些勞動工具本身就是樂器的前身。
原始藝術(shù)的特點:音樂、舞蹈、詩歌三者交織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國古代文獻稱之為?樂舞?;
2音樂起源的幾種說法:
、佼愋郧髳壅f
、谡Z言揚抑說
、勰》伦匀徽f
④信號說
、菸仔g(shù)起源說
2先秦樂律學
關(guān)于音階和十二音這樣一套完整的音樂理論體系,后世文獻一般認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據(jù)傳說,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國就已經(jīng)有了七聲音階和十二律了。
《國語?周語》中記載了公元前六世紀時,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向伶洲鳩問樂的故事,可以向我們揭示中國音階發(fā)展的歷史線索。
3三分損益法
是齊桓公時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員篇》中提出的樂律學理論,
這是中國最早的律學理論。
三分損益的意思是把一個音律管分成三份,?損?是?減?(即從三份中減少一份),而?益?則是?增?(即再加三分之一),就是說以一根一定長度的發(fā)音管為準,把它減掉三分之一長,就形成了下一個律管,再把這個新律管加上其自身的三分之一長,便又產(chǎn)生出一個新的律管來。這樣延續(xù)的一損一益,便產(chǎn)生出十二律。?三分損益法?每臸出新的律管與原律管的音高都是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又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的關(guān)系,但需要再按音高次序調(diào)整排列,才能得出十二律,所以它又叫?五度相生律?,亦有稱之為?五度相生法?!豆茏印ǖ貓A篇》中的相生方法是先?益?后?損?。
三分損益法的意義
三分損益法?理論是世界上最早臸定的?十二律?的理論,比古希臘哲學家、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的?律臸?要早一個世紀左右。
作業(yè):1名詞:三分損益法
2說出十二律各律的名稱;
3為什么說音樂起源于勞動?說出關(guān)于原始社會音樂起源的主要觀點,并能進行簡要的分析;
4葛天氏之樂向我們說明了什么?
后記:
課后預習:
第三節(jié)遠古和先秦樂舞
第四節(jié)西周的禮樂臸度
第五節(jié)《詩》和《楚聲》
第二講
授課內(nèi)容:
第一節(jié)遠古和先秦樂舞
第二節(jié)西周的禮樂制度
第三節(jié)《詩》和《楚聲》
掌握原始社會時期?樂舞?的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重點掌握三代樂舞的內(nèi)容;應掌握我國周代?六代樂舞?的內(nèi)容、用途,了解西周時的禮樂臸度實際上就是等級臸度,以及《詩經(jīng)》和《楚辭》在音樂上的特點和貢獻;
重點、難點:六代樂舞、西周的禮樂臸度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三節(jié)遠古和先秦樂舞
1葛天氏、伊耆氏之樂
《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了葛天氏部落的樂舞:
?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罚弧哆_帝功》,七曰《依帝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禮記〃郊特牲》載:
?伊耆氏始為蠟,蠟者也,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曰:土返其宅,水歸其壑,昆蟲勿作,草木歸其澤。?
2“三代樂舞”
黃帝部落的樂舞叫《云門》,歌頌唐堯的樂舞叫作《咸池》,歌頌舜的樂舞叫作《簫韶》。
3“六代樂舞”:
云門—————黃帝————祭天神
咸池—————堯—————祭地神
簫韶—————舜—————祭四望
大夏—————禹—————祭山川
大濩—————商—————祭先妣
大武—————周武王———祭先祖
第四節(jié)西周的禮樂制度
作為音樂臸度,包括樂縣、舞列、用樂等都有其森嚴的規(guī)定。在祭祀、宴享、朝賀等場合的禮節(jié)儀式中,都規(guī)定了與之相配合的各種音樂。
如宮廷祀天神?奏黃鐘、歌大呂、舞《大夏》?;祭地示?奏太簇、歌應鐘、舞《咸池》?。舉行大饗時?兩君相見,楫讓而入門,入門而縣興。楫讓而升堂,升堂而樂闋,升歌清廟,下管象武,夏籥序興……客出以雍徹振羽?(《禮記》)。
諸侯宴使臣時,可用小雅《鹿鳴》、《四牡》、《皇皇者華》(《左傳〃襄公四年》)。關(guān)于樂隊、舞隊的編臸,《周禮〃大司樂》中載有:?王宮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的規(guī)定,可見其等級的森嚴。
第五節(jié)《詩》與《楚聲》
1《詩》
《詩》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選集,編輯時間約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在西漢初期被統(tǒng)治者尊為儒家經(jīng)典之后,才有《詩經(jīng)》之稱。
據(jù)記載,《詩》共收編了詩311篇,其中有6篇?笙詩?有?聲?無?詞?,
編排是按照樂曲的不同被分為?風?、?雅?、?頌?三類。
?風?有?十五國風?,共有詩160篇,全部屬于地方曲調(diào);
?雅?有?大雅?、?小雅?,共有詩105篇,屬于朝廷的?正樂?;
?頌?有周頌、魯頌、商頌,共有詩40篇,屬于伴舞的祭歌。
時代:《詩》包括了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五百多年間(即從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作品。
地域:主要產(chǎn)生在黃河流域,也遠及長江、漢水一帶。
作曲技巧方面:《詩經(jīng)》中的?十五國風?也顯露出很高的水平。我國著名音樂學家楊蔭瀏先生曾總結(jié)、歸納出在?國風?和?小雅?中存有十種不同的歌曲形式,比較重要的有:
、偻磺{(diào)多次反復的歌曲。如《周南?桃夭》
、趲в懈备栊问降母枨。如《豳風?東山》
③還有被我們后世稱之為?號子?、?夯歌?一類的勞動歌曲和?山歌?一類的抒情民歌。這些民歌在演唱時采用了有?歌?有?和?的形式(?歌?即領(lǐng)唱,?和?即幫腔)。
在曲式方面,?國風?的曲式雖然簡單,但這時已經(jīng)有了在曲尾加上?亂?的音樂了。
?十五國風?中影響較大的是?鄭風?。
?十五國風?在演唱時,大都是無樂器伴奏的?徒歌?。但也有用?缶?、?塤?、?篪?等樂器來伴奏的。當這些民歌在后來進入宮廷演唱時,其伴奏樂器便日益豐富起來。有時用竽、瑟、懸鼓等樂器組成小型樂隊伴奏演唱。用在君主起居時的,稱之為?房中樂?,用編種、編磬等大型樂器伴奏演唱并用于宮廷宴會的,稱之為?鐘鼓之樂?或?燕樂?。
《詩》中的第二類?雅?是奴隸主貴族文人在學習了民間歌曲之后所創(chuàng)作的樂章。?大雅?多為朝會宴饗之作;?小雅?乃為個人抒情之作。
《詩》中的第三類?頌?是周代統(tǒng)治者祭祀宗廟祖先的樂舞,其中舞的部分更多所表現(xiàn)的是舞容、舞姿、舞的步伐和動作。一般很少為人所重視。它雖然主要是歌頌統(tǒng)治者的?文德?和?武功?,強調(diào)了祭祀的神圣,但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當時的精神風貌。
總之,一部《詩》包含了民間歌曲和奴隸主貴族的作品,所反映的內(nèi)容是多方面的,?國風?和?小雅?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對后來我國民歌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2“楚聲”
《楚聲》是指戰(zhàn)國時代,在楚國興起的用楚國民歌曲調(diào)填詞的專業(yè)創(chuàng)作并由屈原開始的騷體類作品的總稱,在音樂上稱?楚聲?,也叫?南音?。楚聲中的九歌
《九歌》是?楚聲?的一部代表作,其歌詞被保存在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和屬于他的流派作家們的詩歌集——《楚辭》之中!毒鸥琛愤@部作品原是一套民間歌舞,傳說是夏王?啟?從?天帝?那取來的,這當然是神話,但也能說明它是一種古老的樂歌。這一古老的樂歌采用了載歌載舞的形式。
《九歌》是屈原在民間祭祀鬼神的樂歌基礎(chǔ)上,為宮廷舉行大規(guī)模的祀典而創(chuàng)作,并取古代樂歌為名,這部作品與人民的生活有著密切關(guān)系,并且大都是戀歌。不僅有歌有舞,其中還有故事敘述,可以說是一套完整的大型歌舞曲。它共
有11首,其標題如下:
、佟稏|皇太一》;②《云中君》;③《湘君》;④《湘夫人》;⑤《大司命》;⑥《少司命》;⑦《東君》;⑧《河伯》;⑨山鬼》;⑩國殤》;⑾《禮魂》。
楚聲的樂器
記載中,《九歌》使用的樂器是鐘、鼓、琴、竽、篪等。
楚聲的曲式
屈原在創(chuàng)作中,并不是原型照搬,他創(chuàng)造性地加進了一些我們今天看來與曲式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的因素,如?少歌?、?倡?與?亂?。
楚聲的意義
?楚聲?是一種具有較高藝術(shù)水平的音樂,它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對以相和歌為代表的兩漢音樂產(chǎn)生了極為重要影響。
作業(yè):1葛天氏之樂、楚聲、九歌
2簡述西周的禮樂臸度及其意義
3簡述《詩》在音樂方面有哪些代表性的曲式?有何意義?
后記:
課后預習:
第六節(jié)樂器與器樂
第三講
第六節(jié)樂器與器樂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的學習,應能對從原始社會到先秦的中國樂器產(chǎn)生的原因、
種類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重點、難點:塤、琴、箏和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在我國音樂歷史上的意義教學過程:
1?八音分類法?:金石土革,(轉(zhuǎn)載于:)
9世紀初,最早出現(xiàn)的復調(diào)音樂類型是奧爾加農(nóng)(organum),它以格里高利圣詠為基礎(chǔ),在其旋律的上加入新的旋律(聲部)的復調(diào)形式,也多半是即興演唱。
。1)平行奧爾加農(nóng):在已有的圣詠旋律的下方加入相距四度或五度的平行聲部,它還有復合的形式,就在兩個聲部各自疊置八度。德彪西擅用這種古音程,突出中空效果,作為一種和聲上的色彩(中古調(diào)式)。平行奧爾加農(nóng)的變化形式,看譜例15,同度到四度再到同度。
[欣賞]《平行奧爾加農(nóng)》
(2)定旋律奧爾加農(nóng):12世紀初,奧爾加農(nóng)產(chǎn)生新的變化,法國利摩日的瑪夏爾修道院的一些手稿中有新風格的奧爾加農(nóng)出現(xiàn)。原來是圣詠曲調(diào)作為低聲部并已發(fā)生了變化,音變得長了,曲調(diào)已不十分明顯,僅有支撐聲部的作用。它作為低聲部,是音樂的基礎(chǔ),稱為“持續(xù)聲部或定旋律”。高聲部則是華麗、寬廣、條約定旋律,一個音節(jié)對一連串音符。
2.圣母院樂派的復調(diào)
12、13世紀多聲部音樂的發(fā)展,主要來自法國,尤其是以巴黎圣母院為中心,由修士和一些二流、三流的作曲者所領(lǐng)導,因而音樂史上將他們稱為圣母院樂派,他們使中世紀音樂發(fā)展至頂峰。以作曲家萊奧南和佩羅坦為代表,他們倆是中世紀復調(diào)音樂中兩位重要的人物。
(1)第斯康特(discant)
奧爾加農(nóng)的花腔旋律從自由的節(jié)奏改為按照確定的節(jié)奏來演唱,就產(chǎn)生了新的復調(diào)形式(風格)——第斯康特。兩個聲部(圣詠定旋律和上方添加聲部)都按照節(jié)奏模式來組織旋律,從而形成上下聲部幾乎同時進行的一音對一音的織體,而且上方聲部的曲調(diào)更為靈活、更加突出。
。2)孔杜克圖斯(conductus)
它最早是單聲部,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多聲部的孔杜克圖斯。特點在于低聲部不象奧爾加農(nóng)、第斯康特使用圣詠曲調(diào),而是由作曲者自己創(chuàng)作的,并且有靈活的節(jié)奏組織;織體有二到四個聲部的類型,三聲部較為常見,聲部進行具有統(tǒng)一性,基本為音對音的第斯康特風格;歌詞為拉丁文,但不象奧爾加農(nóng)使用的散文體式的禮拜儀式用語,而是音節(jié)式有格律的詩體,一般為非禮儀性內(nèi)容(宗教題材和世俗題材)。
[欣賞]孔杜克圖斯《贊美至貞的圣母》
。3)回旋歌
。4)克勞蘇拉(clausula)
二聲部的宗教歌曲,低聲部是圣詠固定歌詞,歌詞只有簡短的幾個詞,高聲部無歌詞,旋律裝飾性較強,節(jié)奏較活躍。
3.經(jīng)文歌(motet)
13世紀產(chǎn)生的上方聲部(一個或兩個)有獨立歌詞的復調(diào)聲樂曲,是廣為傳唱的三聲部的宗教歌曲,在克拉蘇拉的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作。低聲部為拉丁文演唱的、節(jié)奏話的圣詠固定歌詞,上方兩個聲部添加宗教或者世俗的不同歌詞,用本國語的世俗內(nèi)容,這樣就形成了旋律較活躍,歌詞超出宗教范圍的體裁類型。它是宗教音樂受世俗音樂影響的典型。
13世紀后期,上方兩聲部為不同歌詞的三聲部經(jīng)文歌較為常見,于是在此基礎(chǔ)上產(chǎn)生了更多的變化形式。一條定旋律可以配以不同的上方聲部,從而會創(chuàng)作出多種多樣新的二聲部、三聲部和四聲部的經(jīng)文歌。經(jīng)文歌中僅存的一些宗教成分,被越來越豐富多變的'世俗因素所同化,在很多情況下,經(jīng)文歌成為了世俗環(huán)境中的流行音樂體裁,而沒有更重要意義的定旋律常常變成樂器演奏聲部(法文經(jīng)文歌常用這樣的形式),它可以說是器樂正式介入聲樂的開端。
經(jīng)文歌在節(jié)奏上的迅速發(fā)展直接導致了“新藝術(shù)”時期等節(jié)奏經(jīng)文歌的繁榮,并且在復調(diào)創(chuàng)作的理念上開始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
[欣賞]三聲部經(jīng)文歌《有些人嫉妒-愛情傷害人心-慈悲經(jīng)》
4.彌撒曲
彌撒是基督教禮儀中最為重要的儀式,它在西方音樂史早期發(fā)展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文藝復興時期更成為了宗教音樂中重要的體裁。
。1)分類:
A、常規(guī)彌撒曲(ordinary):是固定的,內(nèi)容和順序在每次進行時都不變。
B、專用彌撒曲(proper):是可變的,不是每次都使用所有的部分,而是根據(jù)不同節(jié)日有選擇的使用,歌詞可變
四、教會音樂的理論
音樂理論仍包含兩個方面:美學理論和技術(shù)理論
1.音樂美學
中世紀非常有影響是羅馬的波埃修斯,他的音樂思想在很大部分來自于古希臘(柏拉圖),他的著作《音樂的體制》就以古希臘一些思想家的音樂理論編著而成,強調(diào)音樂的道德力量和教育作用,強調(diào)音樂對人的性格影響。把音樂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宇宙音樂(“天樂”),即行星運動、四季變化中體現(xiàn)出的宏觀的和諧,這被認為是最高等的音樂;二是人的音樂(“人樂”),來自靈魂深處,人的身體、靈魂及各部分的和諧;三是樂器音樂(“器樂”),被認為是低等的,樂器(包括人聲)制造的可聽音樂。
2.音樂實踐理論:
最早提出字母記譜的是波埃修斯;
最早論述多聲部音樂實踐、線譜的是僧侶胡克巴爾德;
貢獻最大的是意大利的規(guī)多,提出了四線譜,發(fā)明了“規(guī)多手”的記憶法,以左手的各關(guān)節(jié)代表各音。專著《音樂藝術(shù)法則淺論》
五、中世紀的記譜法與調(diào)式
1.記譜法
記譜法的發(fā)展在音樂史中的非常重要的。最早記錄出現(xiàn)在瑞士。
。1)紐姆記譜法:
抄寫圣詠的教士們發(fā)明的,有了音樂的長短和旋律的大致走向,后來開始用彩色橫線指明半音的位置。紅色表示F音,之前標以F(演變?yōu)镕譜號,就是低音譜號);黃線
代表C音,之前標以C(演變?yōu)镃譜號)。格里高利圣歌紐姆譜手稿,11世紀紐姆譜,原譜中C線為黃色,F(xiàn)線為紅色
(2)四線譜:
后來規(guī)多又增加了兩根黑線,成為<四線譜>,在線譜記譜法上的貢獻極其重要。按三種譜號(F,G,C)基本確立,確定了音的唱名do到la,規(guī)多以此形成唱法體系。
(3)有量記譜法:
13世紀下半葉,它更為完善,由教士弗朗科提出的。它表明單個音符之間時值比例,有四種音符(都是黑色的):倍長、長、短、倍短,節(jié)拍并不是我們現(xiàn)在的二等分,而是三等分,他們認為二是不完美的,三才是最完美的,它代表至高無尚的三位一體(圣父、圣子和圣靈)。
到14、15世紀,音符的時值逐漸朝細分的方向發(fā)展。
2.教會調(diào)式
中世紀教會調(diào)式的形成是以對格里高利圣詠整理、歸類為標準的,主要依據(jù)是結(jié)束音、吟誦音和音域,因而形成八種調(diào)式:四個正調(diào)式和四個副調(diào)式,空符頭帶雙杠的是結(jié)束音,不帶雙杠的是吟誦音。這里調(diào)式的名稱沿用古希臘的調(diào)式名稱,但內(nèi)容完全不同,二者毫無關(guān)聯(lián),音階排列是從下至上。(至16世紀,瑞士理論家格拉瑞安提出12種教會調(diào)式,在此基礎(chǔ)上加上伊奧尼亞(現(xiàn)在的自然大調(diào)),副伊奧尼亞和愛奧尼亞(現(xiàn)在的自然小調(diào)),副愛奧尼亞。形成大小調(diào)的調(diào)性體系)
具體調(diào)式見書本P26-27
【學生講授部分】
六、兩類世俗音樂的狀況
1.民間音樂
2.騎士音樂
七、“新藝術(shù)”時期的音樂
1.這一時期的音樂特點
2.作曲家:馬肖
[欣賞]馬肖《圣母彌撒曲》
八、歐洲最早的作曲學派
1.尼德蘭樂派的概述
2.作曲家:杜費、班舒瓦
[欣賞]杜費《臉色蒼白》
第四章恢復人的尊嚴——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文化
(一)教學目的:
1.了解各樂派的代表人物和發(fā)展特點
2.理解世俗聲樂體裁
3.掌握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特點
。ǘ┙虒W重、難點:
1.重點:歷史文化背景及音樂特點概述
2.難點:宗教改革對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的影響
。ㄈ┙虒W方法、手段:教師講授,多媒體教學,學生講述。
相關(guān)教學內(nèi)容:
【教師講授部分】
一、歷史文化背景:
從14世紀,中世紀末期,歐洲的社會開始了一些新的變化,封建主義制度開始衰退,十字軍東征而帶來的騎士階層文化的繁榮逐漸變得落寞,神圣不可侵犯的羅馬帝國和教皇的統(tǒng)治開始變得動搖,因為以城市為中心的中層階級開始發(fā)展,從物質(zhì)生活到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飛躍,尤其是在精神方面,經(jīng)院哲學所宣揚的基督教神學遭到蔑視,人們的視線開始從神那里轉(zhuǎn)到人自己的身上,開始發(fā)現(xiàn)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于是一種新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給予了人類文明一段新的歷史,就是文藝復興時期,大致的歷史時段是從1300-1650年。
文藝復興(Renaissance)有雙重含義:
1.狹義上講是復興古代文化,古希臘、古羅馬的哲學和藝術(shù)價值。從古代文化那里找到了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的本來屬性。
2.廣義上講是人的思想上的“復興”。
人文主義成為了文藝復興的核心。人文主義者主張人的主觀創(chuàng)造力,人的價值和力量,人要逐漸從宗教中解放出來,要求個性解放,主張理性。抨擊禁欲主義,肯定人可以追求世間的歡樂和幸福,榮譽和財富。這就標志著歐洲社會從專一的宗教傾向向世俗方面過渡,從一個絕對信仰和神秘主義的時代向理性信念和科學探索時代的過渡。帶著這種滲透人性的思想,文藝復興時期,繪畫方面,出現(xiàn)了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和達·芬奇三位杰出人物;科學方面,哥白尼(否定地心說,創(chuàng)立日心說,自然科學突破神學的進步)和伽利略(落體定律,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物體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成為近代科學的奠基人;文學方面,塞萬提斯、喬叟和莎士比亞對世界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而在音樂方面,出現(xiàn)了尼德蘭樂派、羅馬樂派、威尼斯樂派并鼎立于當時的樂壇。所有這些成就都遠遠超越了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因此說文藝復興的意義不僅是在于復古,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
二、文藝復興音樂概況
(一)世俗復調(diào)音樂體裁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
。ǘ┳诮虖驼{(diào)音樂因受到社會人文主義思想和世俗生活與藝術(shù)的沖擊,發(fā)生了許多變化。
1517年由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一方面是對抗羅馬教會,提出一些對政治和神學的異議;另一方面,其改革的性質(zhì)卻又并不是完全推翻前人成果,創(chuàng)建新的理想模式,而是在保留傳統(tǒng)的某些因素基礎(chǔ)上作進一步的革新。換言之,以路德為首的新教仍與羅馬天主教保持一定的聯(lián)系,從教義到宗教儀式都承襲了天主教的傳統(tǒng)。
音樂教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愉快地參加玩音樂游戲。
2.培養(yǎng)幼兒迅速反應能力及規(guī)則意識。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抓小魚》意思。
4.能根據(jù)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小魚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今天我?guī)∨笥褌內(nèi)ズ@锿妫纯春@镂孱伭聂~,綠綠的水草和美麗的珊瑚,你們看多漂亮
二、幼兒扮演小魚
師:小朋友們看過小魚是怎么游泳的嗎?請小朋友學小魚游泳的'樣子(任選2-3個小朋友),小朋友學小魚游泳時放音樂。
三、詢問哪位小朋友過去觀察過小魚如何吃東西,并請小朋友模仿。模仿時表揚模仿能力強的,并糾正模仿效果不好的小朋友的動作。
四、利用故事(講故事同時播放音樂)介紹游戲的玩法,引起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五、學習歌曲《捉小魚》
六、配合手勢整體學習歌曲
音樂教學教案6
活動目的:
1、了解國慶節(jié)的時間以及放假。
2、學會“祖國祖國我們愛你”歌曲。
3、體會愛祖國,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國旗,“祖國祖國我們愛你”音樂。
活動重難點:
對國慶的`理解和學習歌曲。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誒,小朋友們小眼睛看這里。老師手里的圖片,有沒有小朋友認識?
哦,是生日蛋糕。小朋友們都過過生日吧?有哪個小朋友來說說自己生日的時候是怎么過的呢?
恩,吃了蛋糕,唱了生日歌,還玩了,吃了好多好東西。
真棒呀。那么,老師知道,很快,又有一個生日要到啦,小朋友想知道是誰的嗎?
二、引入國慶
即將到來的生日是我們的祖國媽媽。她的生日是四月一日。我們稱之為國慶節(jié)。雖然我們吃不到祖國媽媽的蛋糕,也沒辦法送她禮物,但是,祖國媽媽的生日,也給我們帶來了七天的假期。在這假期間,我們可以盡情的玩耍,也算是祖國媽媽在生日時送給我們的禮物了。
那么,讓我們跟著音樂,為祖國媽媽送上一首生日快樂歌吧。
三、唱生日歌
四、學唱祖國祖國我們愛你。
我們的祖國生我養(yǎng)我,讓我們幸福快樂的成長,我們愛不愛她?那么,今天跟老師一起學一首“祖國祖國我們愛你”歌曲吧。
1,先聽一遍。2。跟讀歌詞。3,嘗試學唱。4,反復學唱,熟悉音樂。
五、現(xiàn)在,我們也學會了祖國祖國我們愛你這首歌了,那么,國慶回去之后,在十月一日這一天,唱給我們的祖國媽媽聽哦。
音樂教學教案7
總課時數(shù):
第1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1、歌曲:劃船
2、綜合訓練
3、音樂游戲:走走停停 教學目標:
1、學習用熱烈而歡快的情緒,堅定而有力的聲音演唱《劃船》。
2、通過游戲《走走停!,培養(yǎng)學生節(jié)奏的內(nèi)心感覺和動作的反映與控制能力。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劃船》。 教學難點:歌曲中每一句后面的休止符處的演唱。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fā)聲練習:
第14頁兩條樂句,(教師將其抄寫到黑板上)。
注意,用LU來模唱樂句。(這兩條樂句有什么不同?)
請同學第一條第一拍唱強,第二拍唱弱,拍手表示。
第二條第一拍強,第二、三拍弱。拍手表示。
二、綜合訓練(二)
1、教師用i,sl彈奏兩個短句,每句中有一個音重復。
2、請同學聽后將教師彈奏的短句演唱出來,并拍出它的節(jié)奏。
3、請同學再數(shù)數(shù)教師彈的樂句中重復的是那個音,出現(xiàn)了幾次。將答案填寫在書上。
三、學唱歌曲《劃船》
1、同學們,大家放假到了很多地方玩,有的地方有海呀、湖呀?在水面上有一種活動,是什么?(劃船)
請同學說一說劃船的感受。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劃船》。
2、聽錄音范唱;卮,這首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聽唱法學習。注意:休止符處唱法,重點練唱。
3、歌曲處理:
討論:這首歌曲中唱的劃船是在怎樣一種情況下進行的?
應該用什么樣的力度、速度來表現(xiàn)?
最后一句“繞過這座小山”應該怎樣演唱?為什么?
注意:強調(diào)強拍表現(xiàn)出劃船的節(jié)奏。
練唱
。怠⒄埻瑢W邊唱邊做劃船的動作,注意手的'動作要與歌曲的力度吻合。
四、音樂游戲:走走停停
1、教師講解規(guī)則:按照教師拍打樂器的節(jié)奏學生作相應的動作。音樂停時,按教師要求做。
2、聽節(jié)奏做游戲。
五、小結(jié)
課下請同學們多做一做走走停停這個游戲,看誰做的最好。 板書設(shè)計: 走走停停
第一次 點頭4次
第二次 拍手3次
第三次 叉腰5次
第四次 跺腳4次
音樂教學教案8
教材分析:
《我的中國心》是初二年級上冊教材第二首歌,歌曲描繪的是遠離祖國的炎黃子孫牽掛祖國,思念祖國,渴望與祖國親近,永遠不忘記祖國的一種愛國主義民族情感。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學情分析:
學生要唱好這首歌,難度不大。體驗熱愛祖國的情感也不難。但要學生深刻理解海外游子的對祖國的思念,牽掛,渴望與祖國親近的復雜感情有點難度。農(nóng)村初中學生缺乏長期遠離家鄉(xiāng)的情感體驗,不知道思念,牽掛渴望親近是何種滋味。
教學過程;
1:音樂老師講授與這首歌有關(guān)的音樂知識。1=G4/4。
2:這首歌的最后一個音階是”6”,屬小調(diào)。
3:“縈,近,心,印,斤,親,音”的韻母相同,都為”in””,ing”.。
4:唱歌的感情應深情,抒情。
5:教師教唱這首歌。
6:讓唱的較好的`學生進行范唱,教師點評。
7:對這首歌的內(nèi)涵和外延進行拓展和演繹。
教學反思:
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學習這首歌。這首歌唱紅了大江南北和華人世界,學生較為熟悉,很快能進入角色唱好這首歌。但要學生體驗海外游子的愛國主義情感較為困難。學生沒有經(jīng)歷過這樣的情感體驗。
音樂教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的旋律,能聽辨出輕快、沉重的音樂變化。
2、在教師的帶領(lǐng)下能根據(jù)音樂的變化做出小鳥飛、小鳥吃食,大象走路、大象喝水的動作。
3、活動時,能尋找適當?shù)目臻g。
活動準備:
小鳥飛、小鳥吃食,大象走路、大象喝水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欣賞音樂《小鳥和大象》。提問:
1、這兩段音樂聽上去有什么不同?
2、哪里是輕快的、活潑的?
3、哪里是緩慢的、沉重的?
二、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變化。提問:
1、用什么動作表示歡快的音樂呢?
2、用什么動作表示沉重的音樂?
三、音樂與圖片匹配。
1、教師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并講述圖片內(nèi)容。
2、根據(jù)音樂匹配圖片內(nèi)容,并提問。
四、聽音樂分段練習做動作。
1、段做小鳥飛和小鳥吃食的動作。
2、段做大象走和大象喝水的動作。
五、在教師的指導下聽音樂,完整的開展韻律活動。
教師帶領(lǐng)幼兒一起做動作,并用語言提示幼兒根據(jù)音樂的變化做動作。
六、小結(jié)。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我通過傳統(tǒng)的圖片觀察和音樂欣賞讓幼兒區(qū)分這兩段音樂,幼兒在音樂中盡情游戲。從活動過程看,本節(jié)課特別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很高,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回答,表演時能大膽的展現(xiàn)自我,體驗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充分體現(xiàn)了活動的游戲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點。在編動作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受我的影響,幼兒的動作較單一,而我又沒有及時的加以引導,導致這一環(huán)節(jié)完成情況欠佳,作為教師今后應在課堂的引導方面多下功夫。
音樂教學教案10
學習目標:
1、學生能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搖籃曲》。
2、通過學唱《搖籃曲》,聆聽《只要媽媽露笑臉》,感悟到母親對孩子真摯的愛,真正理解“愛”的意義。
3、通過學習,幫助學生了解搖籃曲的特點,感受搖籃曲的風格。
學習重點:
1、學會用輕柔、甜美的聲音演唱《搖籃曲》。
2、在學習過程中,對孩子愛的傳遞、對音樂美的感悟。
學習難點:
1、歌曲《搖籃曲》中附點音符的唱法及結(jié)束句的唱法。
2、理解“大愛”的意義,學會珍惜、感恩、更富愛心。
3 感受8/6拍子的節(jié)奏動感
教學準備:
鋼琴、課件
教學過程:
一、搖籃搖,美美入課堂;
1、學生在《搖籃曲》的伴奏音樂中走進教室。
2、師搖起搖籃,唱起《搖啊搖》,讓生安靜,引入游戲。
3、游戲一:我做動作你來猜!三個動作:風兒吹、微微笑、哄寶寶。
4、游戲二:大家一起來模仿!在《搖籃曲》伴奏音樂中,配上動作簡單律動。
二、搖籃搖,媽媽微微笑;
1、過渡語:孩子們,搖籃雖小,但它承載著媽媽多少的期望啊?抽生介紹搖籃。
2、抽生搖搖籃,師及時評價。
3、節(jié)奏練習,附點節(jié)奏指導。
△搖 啊 搖 啊 |搖 啊 搖 .||
△X X X X | X X X . ||。
4、跟琴分樂句,用“mu”模唱《搖籃曲》。
三、搖籃搖,寶貝唱歌謠;
1、過渡語:孩子們,搖著搖著,一首首恬靜的搖籃曲誕生了。今天,我們來感受同樣很美的一首歌,歌名就叫?(出示課題)生齊讀:《搖籃曲》。它由張友珊作詞,汪玲、楊存德共同作曲。它是很多搖籃曲中的'一小點,就像一扇音樂小窗,就像音樂大世界中一只小小的搖籃。(課件出示《搖籃曲》歌譜)
2、老師范唱,學生安靜聆聽。聽后說說感受。(親切、溫柔、恬靜……)
3、學生自學有節(jié)奏地讀歌詞,并分組讀一讀。
4、學唱歌詞;
①學唱第一段歌詞;
聽唱法,分樂句跟“師”學唱,再完整學唱。
、趯W唱第二段歌詞;
聽唱法,分樂句跟“琴”學唱,再完整學唱。
、蹖W唱結(jié)束句;
先學曲譜,再唱歌詞,注意漸慢、漸弱的處理。
④完整跟琴唱歌詞,男女生分段唱。困難句請小老師幫助解決。
5、歌曲處理;
△再次安靜聽范唱,討論怎么樣唱更美。
△你想對媽媽說些什么?(抽生交流)
△帶著甜美的微笑,帶著對媽媽的感恩,集體深情演唱歌曲,自然加入動作。
四、拓展
1、交流并感受祖國媽媽這只大搖籃的“大愛無疆”。
2、再次唱起《搖籃曲》,傳遞愛。
3、學生在《搖籃曲》伴奏音樂中走出教室。老師結(jié)束語:同學們,再見!愿你們學會珍惜,學會感恩,把愛心傳到我們歌聲飄過的每一個地方,祝你們在祖國媽媽的搖籃里幸福成長!
音樂教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感受聲音的輕重和音樂強弱的對比。
2.體驗玩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貓、小貓的圖片。
2.《大貓小貓》音樂CD。
活動過程:
1.話題導入!袄蠋煄砹艘晃簧衩氐呐笥,喵喵喵喵喵是誰呀?”(帶領(lǐng)幼兒學說喵喵喵喵喵。)
2.聽辨兩段音樂。
他們想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呢,聽一聽,是大貓來了還是小貓來了?(教師分別彈奏兩段音樂。)
你是怎么知道的?大貓的聲音怎么樣?小貓的聲音又怎么樣?
我們來學學他們的聲音好嗎?
3.學唱歌曲
大貓想認識你們,和你們做朋友。和你們做朋友。大貓先要介紹自己,聽!
“我是一只大貓,我的聲音很大,喵喵喵喵喵!边@是誰的聲音?聽起來怎么樣?
小貓也想來介紹自己呢!小貓的聲音怎么樣?
一起學一學大貓和小貓。(視幼兒的學習情況唱2-3遍。)
4.請幼兒分別扮演“大貓”和“小貓”,教師彈前奏,幼兒聽音樂,根據(jù)強弱的`不同,判斷是大貓還是小貓,然后邊唱歌邊做動作跑到老師的跟前。
5.音樂游戲“找小貓”。
游戲規(guī)則:大家跟著音樂一起走下座位邊表演邊唱歌,唱到小貓“喵喵喵喵”部分時,扮貓寶寶的小朋友就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音樂結(jié)束后扮貓媽媽的幼兒來找小貓。
音樂教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感受豐富的色彩,大膽運用刷子進行涂抹不留空隙。
2、積極參與活動,樂于用音樂、律動、繪畫等多種形式進行表現(xiàn)。
3、愿意幫助他人,享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有使用刷子的經(jīng)驗,熟悉音樂《粉刷匠》。
2、畫紙鋪滿桌子或地面,白色油畫棒,各色水粉顏料,每人一個刷子。
3、音樂課件《粉刷匠》。
【活動過程】
1、欣賞音樂課件《粉刷匠》,歡迎新朋友的'到來。
(1)師:“小小粉刷匠”來和我們做朋友啦!仔細看看,他在干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幼:哈哈,他摔倒了,弄得一身的顏色。
(2)師:如果你和他在一起,該怎么幫助他呢?(幫他一起刷墻)
2、獲得粉刷匠的禮物,了解涂鴉工具的使用方法。
(1)獲得禮物,初步了解工具。
師:粉刷匠很感謝你們,有你們這樣的好朋友他太開心了。瞧!他還送了我們一箱禮物呢。
(2)小刷子律動。
師:小刷子是怎么用的啊?誰能學學粉刷匠的樣子?(自由動作表演)
師:刷子跳個轉(zhuǎn)轉(zhuǎn)舞,五彩顏色都喝下。刷子跳個扁扁舞,我們準備開始刷。(師幼跟隨音樂,邊說邊舞蹈)
用小刷子“舞蹈”來和幼兒一起舞動,利于幼兒掌握蘸顏料盒舔筆的動作。
3、涂鴉游戲,感受色彩的奧秘。
(1)聽音樂,讓白色油畫棒在白紙上舞動。
師:小刷子愛跳舞,白色油畫棒也特別愛跳舞,讓他隨著音樂動起來吧!
幼兒用白色油畫棒在白紙上繪畫。
(2)涂鴉魔術(shù),變出油畫棒的舞蹈。
幼兒合作,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找找白色紙上隱藏的小秘密。(白色紙上有用白色油畫棒畫的畫,在幼兒用水粉顏料涂鴉的過程中會自然顯現(xiàn)出來)
4、拿起自己的小刷子和小色彩盒,嘗試自己動手清洗工具。
夸夸自己,真是能干的粉刷匠!
音樂教學教案13
一、活動目的
1.啟發(fā)幼兒探索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引起幼兒對聲音的注意和興趣。
2.知道有聲和無聲,能區(qū)分聲音的快與慢、強與弱等特性。
二、活動準備
1.錄音機一臺,各種聲音磁帶一盤、音樂磁帶一盤。
2.小手鼓一面。
3.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一)游戲跟著指揮做
游戲目的:集中幼兒注意力,培養(yǎng)靈敏的反應能力。
游戲做法:孩子和老師一起圍坐成一個圓圈。根據(jù)老師指揮手勢的不同,孩子們變換不同的動作。如老師雙手放在地上,幼兒就拍地;老師雙手放在膝蓋上,幼兒就停止動作;老師在胸前屈臂平抬雙手,
幼兒就拍手等等,動作規(guī)則可以自編。
(二)聲音在哪里
1.通過上面的.游戲,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教學活動中。這時老師放錄音,讓幼兒仔細、安靜地聆聽。錄音中放出的是各種聲音,如不同動物的叫聲、小河流水的聲音、打雷下雨的聲音、鐘表的聲音、汽車的聲音等。
傾聽后,讓幼兒說出是什么發(fā)出的聲音,并模仿。然后,出示與這些聲音有關(guān)的圖片,幼兒聽錄音時,能迅速指出錄音對應的是哪張圖片的內(nèi)容。
2.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除了以上聲音,生活中還有什么聲音?
3.讓幼兒試一試我們身上能發(fā)出什么聲音?
4.有聲和無聲:老師拿一面手鼓,有時擊鼓,有時不擊,這就是有聲和無聲。請孩子閉上眼睛,聽到鼓發(fā)出聲音時,就把手舉起來,沒有鼓聲就把手放下。
5.跟著鼓聲做動作。
(1)首先是非移動式的動作,用手模仿走路,這樣能更清楚地聽到鼓的節(jié)奏。
(2)然后起立,圍成一圈,讓幼兒跟著鼓聲走路?臁⒙、停結(jié)合起來,讓孩子盡量配合鼓的節(jié)奏走。
(3)讓孩子即興發(fā)揮,可以向前走、向后走、繞圈走、蹲著走等等,只要能跟上鼓的節(jié)奏就可以。
注意這時要求孩子們要表現(xiàn)出鼓聲的特點:走、停、快、慢、強、弱。讓孩子用感官充分感知聲音的這些特性(最后可以請孩子當指揮擊鼓)。
6.讓幼兒傾聽“音樂”。
聽后告訴他們,音樂可以通過各種樂器演奏出來,也可以由人演唱出來,小朋友以后就可以和老師一起,慢慢地熟悉音樂,和音樂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讓音樂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簡易打擊樂器
學習目標:
培養(yǎng)對演奏樂器的興趣,發(fā)展節(jié)奏感和音樂感受力。
制作材料:
生活中的廢舊材料。
操作要求:
用于教學上教幼兒打擊節(jié)奏。
投放在音樂區(qū)供幼兒探索。
音樂教學教案14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shù),是開啟人類智能的一把鑰匙。音樂創(chuàng)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征而充滿魅力,這是因為音樂充滿著想象,學生在藝術(shù)欣賞、演唱、演奏中展開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創(chuàng)造心目中的音樂畫面形象及內(nèi)心感受。
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機會。如果教師將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藝術(shù)表現(xiàn),不用“標準答案”去束縛學生,這樣的音樂課堂會因創(chuàng)造而精彩。在我的實踐、失敗和成功中我深刻體會到創(chuàng)造想象的開拓是音樂教育的宗旨和靈魂,下面談談我在音樂教學中的反思。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音樂作為最富有情感的藝術(shù),只有創(chuàng)設(shè)一種與音樂情境相和諧的環(huán)境與氣氛,才能充分發(fā)揮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樂的語言表達出來。
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學生喜愛的歌曲,所有的學生都能哼唱這首歌曲,但幾乎沒有一個學生能完全唱對,主要是出錯的地方就是教師出示的這條黃鸝鳥的節(jié)奏,在這里我通過春天的各種聲音“風聲”“雨聲”“小鳥的叫聲”這種形式把這個難點展示出來,并通過對比,讓學生加深前十六分音符的印象。之后又通過讓小鳥來教小朋友唱歌,抓住學生善于模仿、多好勝的特點,使學生在不知不覺
中解決了這首歌曲的難點部分。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種春天的情境,在此情此景學生對音樂進行深一步的學習,讓學生真正融入到歌曲所表現(xiàn)的那一情境,關(guān)注了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合作性,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發(fā)展他們的合作能力。
二、啟發(fā)想象,喚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是啊,想象力是人的知識、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與拓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創(chuàng)建新形象的能力。
在聆聽《猜調(diào)》之前,我先以妙趣橫生謎語作為導入,“賣個關(guān)子給學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出“如果把謎語唱出來會是怎樣的呢”,很自然地將教學環(huán)節(jié)由“猜謎語”過渡到了“聽謎語”。在聆聽歌曲時,我將教學重點落實在歌曲的.民族特色和速度的變化上。有一個學生認為這首歌曲“吵人,調(diào)子太高”,我聽了并沒有批評學生亂說話,而是趁機引導學生體會歌曲高亢熱情的民歌風,引導學生更多地關(guān)注歌曲速度的處理,體驗歌曲的民族特色和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能夠有一點看法,有一點問題,有一點收獲,哪怕只是那么一點點,也是學生所得。在上課時,如果我們能多問問學生的意見,多采納他們提出的建議,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懶”一點,在旁稍作點撥、引導;學生忙一點,忙著提出學習目標,設(shè)計學習方法,這樣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而教學卻
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三、主動參與,激勵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切身體會與感受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并在參與過程中得到實踐的創(chuàng)新。
人們在欣賞、演奏或演唱音樂作品是,往往通過音樂想象來重新塑造音樂中的形象,創(chuàng)造音樂情節(jié),從而理解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達到審美的目的。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設(shè)計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想象中,鼓勵他們嘗試獨特、大膽的想象讓學生擁有創(chuàng)造的靈感!赌镣痰选芬徽n,我在實際授課后,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下,逐步深入了解作品,通過4次完整的欣賞作品,學生聽辨出了樂曲分為三部分,每一部分的速度與情緒。并了解了作曲家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牧童短笛》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拓展部分,教師結(jié)合笛子這一民族樂器進行拓展,讓學生了解了笛子的起源發(fā)展以及演奏技巧,通過視頻的欣賞讓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四、捕捉時機,誘導學生創(chuàng)新動機。
在《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這首歌曲的教學中,我注意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朗讀入手,激發(fā)學生富有感情的歌唱。脫離了情感的教學,音樂會黯然失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歌曲,在歌曲學習中,我抓住了“情”字,以“情”字入手,從歌詞的朗誦入手。學生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愛師、敬師及對教師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學生對教師愛的熱流在心中緩緩涌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采取了有感情朗讀課文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情緒的表現(xiàn)力。教學中我采用自由朗讀、齊讀、個人朗讀等形式,讓學生從內(nèi)心增添幾分對教師的熱愛之情。接著,我播放歌曲錄音,要求學生注意聆聽歌曲范唱,并要求學生在心中默唱。下課鈴聲響了,但學生學習歌曲的情緒仍很高漲,在學生們的強烈的要求下,我們再一次聲情并茂地演唱了歌曲。這節(jié)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提高,學生們也更喜歡上音樂課了。
音樂教學教案15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民樂合奏《江南好》。
2.了解與江南相關(guān)的音樂和文化藝術(shù)作品。
教學目標:
1.感受民樂合奏《江南好》優(yōu)美而又歡快的情緒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樂曲結(jié)構(gòu)。
3.知識拓展,了解與江南相關(guān)的音樂和文化藝術(shù)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么?你都去過哪些地方?
生:北京、沈陽、成都??
師:今天我們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個問題要問一問大家,你們對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國的南方、有水鄉(xiāng)之稱。
師:我們來看地圖,人們習慣上把長江以南稱為南方,一說到“江南水鄉(xiāng)”,又以江、浙一帶最為典型,這里江河縱橫、水網(wǎng)密布,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xiāng),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qū),南北朝時江南地區(qū)就是“一郡豐收,可供數(shù)郡使用”,宋代時更有“蘇湖熟,天下足”之諺。
二、欣賞
師:現(xiàn)在,就讓我們隨著悠揚的笛聲來到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xiāng),感受樂曲給我們描繪的江南的秀麗景色吧。
1.初聽《江南好》。
師:聽完這首樂曲,你想說些什么?
生:小橋流水人家、煙雨蒙蒙、小舟搖曳、漁歌陣陣、山清水秀??
師:剛才我們欣賞的樂曲是《江南好》。這首樂曲,是根據(jù)江南絲竹八大名曲之一《歡樂歌》改編而成。樂曲旋律明快流暢,不僅描寫了江南優(yōu)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純樸、豪放,他們載歌載舞表達對幸福生活的感受。我們再次來欣賞樂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請同學們思考樂曲分為幾部分?
復聽音樂。
生:樂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優(yōu)美、第二部分歡快。
2.分段復聽。
師:請同學們感受第一部分音樂,說一說音樂把我們帶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樂器把我們帶到了江南?
生1:潺潺的流水、幽靜的小巷??
生2:悠揚的笛聲把我們帶到了風景如畫的江南。
師:為什么你認為有潺潺的水聲、幽靜的小巷?
生:樂曲的速度是中速、稍慢。音樂情緒優(yōu)美(教師進行評價)。
師:欣賞完美麗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們的眼簾??
師:下面這一段樂曲又表現(xiàn)了什么?
教師播放樂曲第二部分。學生仔細聽第二部分。
生:水中的魚兒躍出水面、漁民在愉快的撒網(wǎng)捕魚、人們劃著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蓮蓬??(速度是快的、情緒是歡快的)
師:這一段音樂是如此的歡快。書上用三種顏色的小船把他們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請同學們看一看這三種顏色的小船出現(xiàn)了幾次?我們?yōu)樗鼈兣排彭樞颉?/p>
學生聆聽音樂做練習,教師進行巡視,并且進行指導。
3.完整地欣賞樂曲《江南好》。
師:聽完了樂曲,我們已經(jīng)知道這首樂曲是由民樂合奏的。領(lǐng)奏樂器是竹笛,屬于民族吹管樂器(教師出示竹笛,讓學生觀察竹笛的形制、聽辨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由教師或同學吹奏)。
三、知識拓展
師:通過剛才的欣賞,我們已經(jīng)知道江南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創(chuàng)作了許多藝術(shù)作品來贊美江南。同學們能夠說一說嗎?
1.詠江南(課件展示詩詞兩首)。組織學生一起朗讀。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送人游吳》
──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
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
水巷小橋多。
【音樂教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音樂教學教案11-09
大班音樂教學教案01-19
音樂教學活動教案01-23
音樂教案教學反思01-27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11-09
音樂教學教案【熱門】01-12
音樂教學教案【推薦】01-12
小班音樂教學教案01-16
音樂教學教案(精選20篇)12-15
大班音樂教案與教學反思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