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09-27 12:28:29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大班科學教案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大班科學教案4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最近,我們班正在開展《動物大世界》的主題活動。一天,陳辰小朋友帶來了幾條小泥鰍,說:“我昨天和爺爺在捉泥鰍,泥鰍很難捉的,很滑的。”孩子們對泥鰍不容易抓的現(xiàn)象有了興趣。于是,我們生成了《捉泥鰍》這一科學探索活動。我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并不滿足泥鰍表面特征的觀察和感知;顒又校覐挠變旱呐d趣出發(fā),以捉為主線,讓孩子在捉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泥鰍因為黏液的幫忙而容易逃脫的現(xiàn)象。在此基礎上,不同材料捉泥鰍的結果使探究活動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在這個過程中,我重在讓幼兒比較粗糙材料與光滑材料捉泥鰍的不同現(xiàn)象,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共同探究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有助于幼兒發(fā)現(xiàn)和判斷自己的實踐。

  最后科學活動來源于生活,更應回歸與生活。本次活動的延伸也是繼續(xù)探索的起點。所以,我從捉泥鰍的現(xiàn)象中生成防滑活動,讓幼兒理解科學對我們生活的幫助和重要性。

  活動目標:

  1、大膽親近泥鰍,進一步了解泥鰍的主要特征,體驗捉泥鰍的.快樂。

  2、在探究活動中發(fā)現(xiàn)粗糙材料易抓泥鰍的現(xiàn)象,激發(fā)探索身邊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泥鰍、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葉和甜瓜葉、干毛巾和錦絲布、統(tǒng)計表、筆、字卡(粗糙、光滑)等

  2、介紹泥鰍生活習性、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關錄像。童謠flash《捉泥鰍》

  活動過程:

  一、欣賞童謠flash《捉泥鰍》(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生生互動,了解泥鰍的一般特征,同時激發(fā)幼兒探索泥鰍的積極性。)

  師:歌曲中的小妹妹為什么那么高興?泥鰍長的是什么樣的?(請個別幼兒講述已知的泥鰍的特征)

  二、觀察感受泥鰍,進一步了解泥鰍的外形特征。(提升幼兒經驗,解決重點:黏液。

  1、(出示泥鰍)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泥鰍身上還有那些地方我們沒說到的?它有沒有特別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呢。

  2、幼兒觀察后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師提醒幼兒講完整的話)

  3、幼兒徒手嘗試捉泥鰍。

  1)第一次捉泥鰍

  師:讓我們一起去和泥鰍玩玩,看看會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你怎么捉泥鰍的?泥鰍在你手里是怎樣的?

  2)第二次捉泥鰍

  師:泥鰍這么調皮,它有什么奧秘讓我們難以捉住它大家來找一找,

  師: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泥鰍身上為什么滑滑的?

  (如果幼兒說不出,師直接豐富:黏液)

  師:這些黏液對泥鰍有什么好處(能幫它逃走)

  師:除了幫它很快逃脫,黏液還會有什么好處呢,你們猜一猜好吧,老師請你們看一段錄像,看了就知道了。

  4、看錄像,梳理有關泥鰍的知識。

  師:現(xiàn)在你們知道了吧,泥鰍的黏液還有什么作用呀?

  三、通過競賽,比較發(fā)現(xiàn)粗糙材料易捉泥鰍的現(xiàn)象。

  1、出示捉泥鰍的材料,請幼兒說說你準備用什么材料來幫助捉泥鰍?為什么?

  2、幼兒自由探索用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葉和甜瓜葉、干毛巾和錦絲布捉泥鰍,并在相應的表格上作記錄。(在使用的材料圖片邊打勾或打叉,要求兩樣對比著都試一試)

  3、幼兒自由結隊進行捉泥鰍比賽。(提醒幼兒各隊人數(shù)相同)

  4、比賽后、師出示統(tǒng)計表,記錄,比較、發(fā)現(xiàn)結果不同的原因。

  1)師:哪一隊勝利了?請你們說說用了什么工具抓泥鰍的?為什么棉手套捉泥鰍容易些,捉的多呢?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有什么不同呢?豐富詞:粗糙、光滑

  2)小結: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鰍時,防止泥鰍逃跑的力量變大了,泥鰍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它捉泥鰍時,防止泥鰍滑走的力量還是很小,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鰍。

  四、聯(lián)系生活,初步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讓幼兒感受到探討科學的問題,是為了解決生活的問題)。

  1、師:剛才我們捉泥鰍,把地板弄地濕濕的,瞧地板變滑了,為什么我們沒有滑倒?(引導幼兒觀察鞋底)

  2、這個道理和我們用棉手套、瓜葉子捉泥鰍防滑的道理是一樣的。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讓滑滑的地板變的不滑?(鋪紙板、地毯、地上劃紋路等)

  3、生活中還有好多地方是不能滑滑的,否則有些危險,但人們想了好辦法解決了,請小朋友回去找一找,問一問,把它記下來,一起交流交流怎樣防滑好嗎?

  4、在《捉泥鰍》的歌聲中整理場地,用拖把、抹布檫掉地上的水等。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大班科學:貼郵票

  活動目標:

  1、了解郵票作用,正確計算郵資,初步感受數(shù)的守恒。

  2、對郵票感興趣,體驗寄信中數(shù)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面值分別為1角、2角、3角、4角、5角、6角、1元的郵票若干。

  2、課件PPT。

  3、信封若干(附照片)。

  4、文字:杭州、山東、北京、四川、***等地名,相關的郵資價格(6角、7角、8角、9角、1元)(附照片)

  活動過程:

  一、說說“郵票”

  (價值分析:了解郵票的作用)

  1、游戲“郵票秘密知多少”

  出示郵票,這是什么?

  T: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關于“郵票”的游戲,你說出郵票的一個秘密,我就能夠往前一步,看看誰能幫助我最先到達我的寶座。

  T:謝謝你們讓我回到了寶座,你們覺得什么時候需要用到“郵票”呢?(寄信)

  2、情景導入

  最近世博局的叔叔阿姨寫了好多信給遠在外地的小朋友,告訴他們一個好消息:世博會的一些熱門場館將繼續(xù)開放,邀請他們來參觀。可是這些信都被退了回來,說信上缺了一樣東西,你們說說信上到底少了什么?(郵票)

  小結:郵票很重要,它代表著寄信的時候需要多少錢,也就是郵資。沒有郵票的信是不能寄出去的。

  T:今天,世博局的叔叔阿姨們想請你們幫忙貼上郵票,然后寄給遠在各個地方的小朋友。

  二、說說“郵資”

 。▋r值分析:了解郵資與收信人之間的關系)

  1、了解收信人所在地,感受收信人和寄信人的距離(出示PPT——地圖)

  T:你知道這些小朋友的家鄉(xiāng)在哪里嗎?看看哪個地方離上海最近?哪個最遠?

 。ㄓ變哼呎f,教師邊出示地名,并且按照遠近關系排列在黑板上)

  2、了解郵資與距離之間的關系。

  T:給不同地方的小朋友寄信,需要的`郵資都一樣嗎?(幼兒先猜測,再出示PPT)

  小結:郵資與收信人住的地方有關,住的地方離寄信人越遠,郵資越高,相反,它住的越近,郵資就越低。(可通過觀察讓幼兒嘗試說出郵資與距離的關系)

  三、幼兒選貼郵票

 。▋r值分析:運用已有經驗正確計算郵資,初步感受數(shù)的守恒。)

  1、操作要求:

  1)3人一組,幼兒自由分成5個小組;

  2)選擇信封,觀察:信是寄往哪里的?

  3)查一查需多少郵資,貼上相應價錢的郵票。(操作過程中,提醒幼兒可以用多張郵票累積到相應的郵資)

 。ú僮鲿r,幼兒分5個小組,一個小組上的信都是寄往同一個地方,為了讓幼兒理解數(shù)的守恒,每組只投放了一張完整郵資的郵票,如:寄往杭州的那組,只放一張6角郵票,其余都是1角、2角、3角、4角、5角的郵票,需要幼兒使用多張郵票合計。)

  2、互相檢查:與朋友交換信封,算一算,貼的郵票郵資的總價是否正確。

  3、交流驗證:(將信分別展示在黑板上,寄往同一地方的信放一起)

  T:你的信是寄往哪個地方?需要多少郵資?你使用了幾張郵票?

  小結:從一個地方寄往另一個地方的信件,使用郵票的張數(shù)和面值可以不同,但是郵資總價是不變的。

  T: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終于完成了這個艱巨的任務,世博局的叔叔阿姨可感謝謝你們,相信這些小朋友收到信一定會很開心,因為他們的愿望終于可以實現(xiàn)啦!

  四、延伸:寄信

 。▋r值分析:進一步了解郵票的重要性,模擬寄信,體驗活動的快樂。)

  帶孩子參觀郵局,并且模擬寄信。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設疑——猜想——驗證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莫比烏斯環(huán)現(xiàn)象。

  2、在多次操作嘗試中,激發(fā)探究的欲望,體驗科學操作的樂趣。

  3、初步了解莫比烏斯環(huán)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各種紙環(huán)、紙條、膠棒、剪刀、記錄表、筆、筐、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變變變”。

  用大拇指和食指變成一個圈、變成兩個圈

  二、操作嘗試,發(fā)現(xiàn)莫比烏斯環(huán)現(xiàn)象。

  1、操作比較沒擰過和擰過一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

  1)(出示紙環(huán))紙環(huán)也來做游戲。怎樣把一個紙環(huán)變成兩個紙環(huán)?

  示范:紙環(huán)對齊捏一捏,先在中間剪個口,再把剪刀伸進去,咔嚓咔嚓剪到頭。

  2)幼兒操作。

  你剪出了幾個環(huán)?(一個、兩個),將紙環(huán)送回家(兩處)

  為什么有的剪出來一個,有的剪出來兩個?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沒擰,擰過一次)

  3)請兩名幼兒上前操作。

  小結:沒擰的紙環(huán)剪過以后變成了兩個環(huán),擰過的變成了一個大環(huán)。

  2、操作比較擰過一次和擰過兩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

  是不是只要擰過的紙環(huán)都會變成一個大環(huán)呢?

  1)幼兒再次操作擰過的紙環(huán)。

  你剪出的紙環(huán)是怎樣的?(將紙環(huán)送回家)

  同樣是擰過的紙環(huán),為什么有的剪出了大環(huán),有的卻剪出了相扣的兩個環(huán)?

  2)教師分別演示擰一下和擰兩下的紙環(huán)。

  3)請兩名幼兒上前示范操作。

  出示記錄表記錄并小結:擰一下的'紙環(huán)剪過以后變成了一個大環(huán),擰兩下的變成了兩個相扣的環(huán)。

  3、猜測擰過三次或四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并自主操作驗證。

  擰三下的紙環(huán)剪開可能會變成幾個環(huán)呢?擰四下呢?

  1)幼兒猜想、記錄

  2)幼兒操作:先擰、再剪。

  3)交流操作結果,并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三、了解莫比烏斯環(huán)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者和在生活中的應用。

  今天我們玩的紙環(huán)有趣嗎?這是一種神奇的科學現(xiàn)象“莫比烏斯環(huán)”。早在150年前德國數(shù)學家莫比烏斯發(fā)現(xiàn)了這種神奇的紙環(huán),人們就用他的名字將這種現(xiàn)象命名為莫比烏斯環(huán)。莫比烏斯環(huán)在生活中有許多運用:過山車、立交橋、機械傳送帶、打印機色帶等。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比較豆子泡水之前和泡水過后的變化。

  2、了解泡過水后的豆子的構造。活動準備:干黃豆和泡過一夜的濕黃豆若干,練習冊。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幼兒回憶泡豆子的.情形。

  1、想想昨天我們是怎樣泡小豆子的?泡的是什么豆子?它是什么樣的呢?

  二、觀察泡過水的豆子的形狀。

  1、出示兩種豆子:泡之前的豆子和泡過水后的豆子大小有什么不一樣呢?哪個大哪個小?泡過水后的豆子外皮怎樣?形狀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2、請你們拿一個小豆子,輕輕剝開兩瓣,看看里面怎樣?你知道里面長出細細的小芽叫什么嗎?胚芽有什么作用呢?(

  3、小結:植物的胚芽是植物胚的組成部分之一。它位于胚軸的頂端,突破種子的皮后發(fā)育成葉和莖。

  三、畫一畫。

  1、請你將泡之前的豆子的樣子和泡過水后的豆子模樣畫出來。

  2、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說出泡過水后的豆子的構造。

  四、延伸活動。

  我們將這些豆子種植起來,看看它們都會有什么變化。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19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9-1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11-03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10-11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11-07

大班科學教案11-15

科學教案大班實用02-28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8-17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7-20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