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時間:2024-09-16 04:54:31 王娟 教案 我要投稿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通用14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通用14篇)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1

  教學內容:

  這篇課文不但語言優(yōu)美,而且畫面生動,教師引導學生首先掌握本課生字;然后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動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學會運用;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弄清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教育學生從小保護有益動物。

  教學目標:

  一、基礎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學習了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fā)生的變化。

  3、通過學生課文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學習興趣。

  二、發(fā)展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從小就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2、體驗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yǎng)語感。

  3、樹立環(huán)保意識,教育學生要保護有益的動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了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fā)生的變化。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教師指導學生區(qū)別“迎上去”、“追上去”和“游過去”的不同,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yǎng)語感。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

  教學準備:

  蝌蚪、青蛙頭飾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課

  1、猜謎語:身子像個小逗點,搖著一根小尾巴,長大吃蟲叫“呱呱”。(蝌蚪)(教師出示幻燈片1-2張)

  2、談話引入

  小蝌蚪的媽媽是誰?為什么它要去找媽媽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小蝌蚪去找它的媽媽吧!

  3、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同學們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媽媽嗎?怎么找的?找到了沒有?請你們帶著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

  溫馨提示:

 。1)自讀課文,發(fā)現不認識的生字圈起來。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8個生字。

  2.指導學生識記重點字和難點字(教師在巡視時發(fā)現各組同學普遍識記有困難的字)

  3.教師課件出現本課要認的“灰、迎、阿、姨、追、頂、披、鼓”8個生字,檢查識字效果。(教師出示幻燈片第3張)

  三、精讀領悟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

  (1)看課件,提問:小蝌蚪是什么樣的?他們游的怎么樣?(教師出示幻燈片第4張)

  (2)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導讀出“快活”的語氣)(教師出示幻燈片第5張)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們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呀!瞧,它們正商量著一起去找媽媽呢。它們找啊找,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就是一只可愛的大青蛙。教師出示閱讀提示:(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的?(2)最后小蝌蚪在哪兒找到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教師出示幻燈片第6張)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點

 。1)看課件,提問:青蛙媽媽是什么樣的?(教師出示幻燈片第7-8張)

  (2)引導學生歸納青蛙的外形特點。

  師:假如你現在是青蛙媽媽,你想來介紹一下自己嗎?(生帶頭飾上臺匯報)

  3、了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①教師提問: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fā)生了幾次變化,是怎樣變的`呢?請你們自由地小聲朗讀課文2~5自然段。讀完后,找出小蝌蚪身體發(fā)生變化的句子,用“~~~~”勾劃出來,并標上序號。

 、谛〗M交流

 、奂w匯報,教師把學生學習的情況用相機拍出來展示討論情況。

 、苎菀谎荩赫埳缪菪◎蝌,講講自己是怎么樣長大的(帶頭飾上臺匯報)

  4、學習課文2~5段(教師出示幻燈片第9-12張)

  過渡:小蝌蚪歷盡艱辛找到了媽媽,其中多虧了誰的幫助?(鯉魚和烏龜)

 、賹W習第2段

 。1)引讀: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見……這時,他們會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問……

 。2)為什么要“迎上去”?看課件(教師出示幻燈片第9張)理解,再說一說。請生上臺表演。

  (3)指導朗讀,讀出小蝌蚪主動熱情、有禮貌的語氣。(同桌互問互答,師生讀等)

 。4)小蝌蚪從鯉魚媽媽那打聽到自己的媽媽長得有什么特點?

  過渡:于是,小蝌蚪告別了鯉魚媽媽和小鯉魚,繼續(xù)尋找自己的媽媽。

 、趯W習第3段

  引讀:它們游哇游,看見了一只……連忙……叫……

 。1)為什么小蝌蚪會把烏龜誤認成他們的媽媽?表現出怎樣的心情?(急切)

 。2)你從哪些詞看出很急切?(連忙、追上去)

  (3)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說。

 。4)看課件(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0張)理解,再說一說。請生上臺表演。

  指導朗讀,讀出急切的語氣。(分組輪讀,師生接讀等)

  這一次,小蝌蚪可認錯了。不過他們不灰心,因為他們又從烏龜那知道了媽媽樣子的更多特點,除了“四條腿,寬嘴巴”,還有……

  過渡:于是,他們充滿了信心,繼續(xù)找媽媽,他們相信這一次一定能找著自己的媽媽。

 、蹖W習第4段(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1-12張)

 。1)引讀: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

  嘿,這一次可要仔細看看,是不是像鯉魚媽媽和烏龜說的那樣,可別再認錯了。他們仔細一看,那只大青蛙披著……

  (2)教師引讀課件12中的句子一定是自己的媽媽,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過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這時,小蝌蚪的心情怎樣?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4)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過去”呢?生自由說。

 、苄∏嗤芏荚诟墒裁茨?從文中找出來讀一讀。(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3-14張)

  教師小結:

 。1)它們可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讓我們帶著贊賞的語氣再去讀一讀吧。

  (2)作者用詞準確,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向他學習,這樣才能把句子寫得準確形象又生動。我們也要向小蝌蚪學習,只有不斷去發(fā)現,不斷去探究,堅持到底,終會有成功的一天。

 。3)教師引讀:青蛙媽媽見到了自己的小寶寶也非常高興,笑著說……

  小青蛙聽到媽媽的召喚是怎樣做的?齊讀第4段最后一句話(指導讀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動作的敏捷),做動作讀一讀。

  四、演演畫面(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5-20張)

  教師請學生上臺看課件表演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其他同學讀課件中的句子配音。

  (1)教師播放課件學生讀指名學生演小蝌蚪的的樣子?(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5-張)

 。2)同學們讀得不錯,小朋友表演不錯,下面誰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鯉魚阿姨的情景表演給大家看?(選出角色演員,配戴好頭飾,提醒演員“迎上去”的蝌蚪和鯉魚阿姨各自該站在什么位置,該向什么方向游)(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6張)

 。3)教師引導:小蝌蚪的身體在漸漸長大,它又去找媽媽,我們來看一看,烏龜是怎樣說的?(過程同上,情景表演時提示演員“追上去”的蝌蚪和烏龜該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7張)

 。4)教師引語:在鯉魚阿姨和烏龜的幫助下,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下面來看第四自然段,聽老師讀這一自然段,請同學根據老師的朗讀上臺表演。(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8-20張范讀)

  教師小結:小蝌蚪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媽媽,該多高興!如果你是小蝌蚪,你會對媽媽說些什么?把它找到媽媽后高興的心情表達出來。

  五、分角色朗讀:老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小蝌蚪和媽媽的對話。

  六、拓展延伸

  教師指導學生用“首先……接著……然后……最后……”說話。(教師出示幻燈片第21張引導)

  七、總結全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為了讓我們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適安全,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教師出示幻燈片第22張)

  八、課后作業(yè)(教師出示幻燈片第23張)

  1、回家有感情地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給爸爸媽媽講演故事。

  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變→青蛙

  大腦袋→長了兩→長了兩→尾巴→不見

  黑灰的身子條后腿條前腿變短尾巴

  長尾巴↓↓↓

  找媽媽→鯉魚→烏龜→大青蛙→捉害蟲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情節(jié)生動有趣,以對話為主,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在課后,反思自己的教學,當然還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己感覺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點,以讀為本,課堂上充滿了朗朗書聲。

  一、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

  根據低年級孩子特有的年齡特點及他們愛思考,樂于探索新鮮事物的特點。我以興趣為前提,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讀書,去預習,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再輔助提一些讀書的具體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顯。孩子們通過自已的朗讀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都會興奮不已,這種自我激勵的效用是無限的。在獲得成功發(fā)現的同時,孩子們往往又會發(fā)現新的問題,培養(yǎng)了他們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

  二、以讀悟情。

  讀出感情是朗讀要求中的難點,而要讀出“情”必須先悟出情,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講解代替!痹诶首x指導中,我不拿自已的標準去要求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體會讀。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課時,有許多對話,如:當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時,烏龜笑著說了這樣一段話:“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到那邊去找吧!焙⒆觽冊谧x時出現了不同的爭議。有的孩子認為應讀得慢一點,因為他認為烏龜是個慢性子,說話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孩子認為烏龜是一種溫和的動物,說話時親切一些,語氣要和藹一些,溫柔可親一些。有的孩子認為這兒烏龜是笑著說的,他覺得小蝌蚪居然會把自己當成了他們的媽媽,有點好笑,但烏龜也肯定沒有嘲笑小蝌蚪的意思。這些讀書體驗都反映了孩子們對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么比獨特的情感體驗更寶貴的呢!

  三、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在教師課件的引導下帶著頭飾表演讀

  教師正視孩子們水平的差異,采取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多一些欣賞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責,教師讓學生在個性展示讀中表演情景故事。

  四、同座分角色朗讀,教師為全班學生搭建朗讀展示的舞臺。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多種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朗讀的機會,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愉悅。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個別讀,分角色朗讀,這樣一來,讀中感悟、悟中激情,這些生動、活潑的形式都會令孩子興致盎然.

  總之,教師只有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憑借教材的優(yōu)勢,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才能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相信,只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用心去引導,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閱讀。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對話。

  2、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自制《小蝌蚪找媽媽》多媒體課件,小青蛙音樂

  觀察與指導:

  一、寶寶在哪里

  1、春天到了,媽媽們帶著寶寶在水里開心地玩耍,看,它們是誰呢?(顯示畫面,引導幼兒看看、聽聽、說說有誰。)

  2、你能分出哪些是媽媽哪些是寶寶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個子的大小來區(qū)分)誰愿意來幫助媽媽們找到自己的寶寶?(引導幼兒根據體型特征,一一對應)

  3、小蝌蚪是誰的寶寶嗎?它媽媽長的是什么樣子呢?

  4.小蝌蚪的媽媽到底長的是什么樣子,我們一起幫小蝌蚪去找一找它的媽媽。

  二、理解故事內容

  1、春天來了,青蛙媽媽在水里生了許多寶寶,寶寶們還會變呢?矗兂闪耸裁?(許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邊游一邊找媽媽。

  ——看,那是誰?(鴨媽媽和小鴨)我們一起問問鴨媽媽。

  教師問:鴨媽媽,鴨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鴨媽媽:你們的媽媽頭上有兩只大眼睛,一張寬寬的大嘴巴。

  剛才鴨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的什么樣?

  幼兒:謝謝鴨媽媽!鴨媽媽再見!

  又有誰來了?(魚媽媽和小魚)

  幼兒跟說對話:魚媽媽,魚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魚媽媽:你們的媽媽長著四條腿。

  魚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著幾條腿?

  幼兒:謝謝魚媽媽!魚媽媽再見!

  ——咦,那是誰的媽媽?

  請個別幼兒來問:烏龜媽媽,烏龜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烏龜媽媽:你們的媽媽是白肚皮。

  我們的媽媽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兒:謝謝烏龜媽媽!烏龜媽媽再見!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們的媽媽嗎?

  幼兒齊問:鵝媽媽,鵝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大白鵝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

  哦,原來我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呀。

  幼兒:謝謝鵝媽媽,鵝媽媽再見。

  ——剛才幾位媽媽告訴我們了,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怎么樣。浚^上有兩只大眼睛,一張寬寬的大嘴巴,還有四條腿,露著白白的肚皮,穿著綠衣服。)

  ——我想出個好辦法:我們把小蝌蚪的媽媽畫出來,這樣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媽媽了。該怎么畫小蝌蚪的媽媽呢?(引導幼兒小結青蛙的特征)

  老師操作多媒體畫出青蛙

  三、唱唱、跳跳,學做小青蛙

  1、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游走了,它們去干嗎了?青蛙媽媽最大的本領是什么?

  2、律動:小青蛙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寶寶學畫小蝌蚪的基本技能。

  2、讓寶寶在回憶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感受小蝌蚪找媽媽時的心情,我們應該幫助它們。

  二、活動準備:

  1、寶寶認識過許多小動物,包括小蝌蚪找媽媽故事里的所有動物。

  2、寶寶已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理解故事情節(jié)。

  3、小蝌蚪找媽媽添畫的紙、油畫棒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磁帶。

  三、活動過程:

  1、寶寶,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小青蛙、小蝌蚪等)。

  2、小蝌蚪長的怎樣,大大的腦袋,黑黑的身體,細小的尾巴扭一扭。教師又指著小蝌蚪說,小蝌蚪正在找媽媽。(教師邊念兒歌邊示范畫小蝌蚪)

  小蝌蚪找媽媽,媽媽與我不一樣,

  媽媽媽媽你在哪?寶寶一起幫助它。

  啊,青芫褪悄懵杪琛?

  3、寶寶操作畫,教師放錄音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師鼓勵

  4、畫得又像又好的寶寶。

  5、評價作品與兒歌一起講述,獎勵畫面好的寶寶。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4

  活動目標:

  1、欣賞童話故事,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2、了解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生長過程和各種動物的基本特征。

  3、學習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提高語言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學習包書;

  各種"媽媽們"的頭飾、小青蛙的.頭飾;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教師邊出示畫面邊配樂朗讀全文,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指導幼兒復述人物對話,要啟發(fā)幼兒通過不同語調、速度、音色和節(jié)奏表表現媽媽們的不同形象。

  3、組織幼兒分組討論(可邊拿手中的小圖畫書邊討論):

 。1)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對話時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么好處?

  (2)動物媽媽們的外形特征各有哪些不同?

 。3)小青蛙的生長變化的過程是怎么樣的?(可讓幼兒邊找材料邊求得答案。)

  (4)最后請各組派一人來分別回答這些問題。

  4、引導幼兒自由組合成幾個表演組,自己創(chuàng)設場景表演故事情節(jié),教師當"媽媽"的角色,參與表演,有目的地指導幼兒表演。

  5、讓幼兒自己選擇故事某個情節(jié)的畫面作畫。展示幼兒的畫,讓幼兒畫好的作品與其他人分享。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jié)語言活動,講了一則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故事內容簡單,容易讓幼兒理解,易懂,采用的是鼓勵,引導學習方式。

  在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基本上理解了故事內容,并很積極的回答了老師提出的問題,大膽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對故事的興趣也很高,在回答問題時老師不光讓舉手的幼兒回答,還向沒有舉手,表達能力不太好的幼兒提出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只要說對一半也進行了鼓勵。

  如果讓我再一次上的話,我會加關于故事的動畫片,光盤上只講了故事,沒有畫面。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5

  設計思路:

  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吸引了幼兒。在故事中,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歷,使幼兒了解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了解連環(huán)畫的形式,會區(qū)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jié)內容,知道其先后順序,制作成連環(huán)畫,并且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2、會區(qū)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jié)內容,知道其先后順序,并能通過繪畫表現出來,制作成連環(huán)畫。

  3、與同伴協商,在分工與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完成任務。

  4、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白紙裁成32k,數量7倍于幼兒人數。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

  3、水彩筆、連環(huán)畫、動物圖片、訂書機。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主要情節(jié)。

  1、播放錄音,再次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提問:小蝌蚪剛生下來是什么樣子?

  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自己的媽媽了?

  小蝌蚪去找媽媽,先碰到了誰?后來又碰到了誰?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小結:小蝌蚪遇到了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在大家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二、討論:怎樣制作連環(huán)畫?

  1、師: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連環(huán)畫嗎?(連環(huán)畫就是由一張張連續(xù)的畫面,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連環(huán)畫。)

  2、怎樣來做連環(huán)畫呢?

 、.畫故事。每張紙畫一個故事情節(jié),有幾個情節(jié)就畫幾張紙。

 、.把畫好的故事內容按照先后順序排列并寫上頁碼。

 、.裝飾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媽媽》,畫在封面上,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本連環(huán)畫告訴我們的是什么故事。

 、.裝訂。

  三、請幼兒欣賞圖畫書,邊思考邊討論繪畫方法。

  教師:這么長的故事我們可以怎么畫?(小組合作)小組合作時怎么分工?一共要畫幾張?有哪幾張?

  四、播放故事,幼兒繪畫,制作連環(huán)畫,老師巡回指導,給予及時的幫助。

  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根據情節(jié)的發(fā)展表現完整的畫面。

  難點:與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五、幼兒之間互相欣賞、交流。

  教學反思:

  在上好一節(jié)課時,我們一定要做好活動準備,包括了物質準備,我做了40個小蝌蚪的頭飾,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模仿蝌蚪的樂趣、畫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圖,讓每個孩子在視覺上體驗美的樂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時要做好經驗準備,課前我問孩子們,看過《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故事嗎?沒想到有的幼兒從來沒有看過、也沒聽過這個故事,雖然是少數的孩子,但是在課前需要孩子們都能了解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于是我在網上找到了這個動畫片,還是我小時候看的上海制片廠的水墨畫的動畫片,沒想到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非常認真地觀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連我都和他們一起重溫了我的童年了,F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類新的動畫片。我問孩子們見過小蝌蚪嗎?大部分的孩子只是從動畫片、圖畫書上見到過,所以我決定在上課時要給孩子們拿幾只活的小蝌蚪,他們一定很感興趣、很開心。感覺孩子接觸活的動物太少了,接觸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讓家長回家?guī)Ш⒆恿私庑◎蝌竭M化青蛙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家里養(yǎng)幾只小蝌蚪,讓孩子親身觀察,沒有的話可以看圖書和上網了解,雖然這個知識點不是活動目標的內容,但是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加強家園聯系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導家長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師也要有經驗準備,做好預設問題,熟記教案,把每個環(huán)節(jié)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預想到,做好相應的準備和方案。孩子們上課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厚,尤其是讓兩個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畫蝌蚪,兩個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沒有用過棉簽畫畫,所以很好奇,興趣很高。美術活動,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確,畫畫要求,衛(wèi)生要求,把可能發(fā)生的問題都要想到,對幼兒要提出要求。

  小百科:蝌蚪(英文:tadpole)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yǎng)。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6

  活動目標:

  1.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在實踐中嘗試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積累合作經驗。

  2.能積極、大方地參與游戲,生動形象地表現角色。

  3.體驗共同表演,合作游戲的樂趣。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故事中各種動物的頭飾,簡單的'池塘環(huán)境布置;熟悉故事,對蝌蚪的生長活動很感興趣,有比較豐富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引起回憶,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排練一個節(jié)目,節(jié)目的名字叫什么?里面有哪些小動物?

  2.回憶上次游戲出現的問題,師幼共同商討解決。

 。1)昨天排練節(jié)目的時候,我們發(fā)現,當音樂開始的時候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們都能馬上上來,可后面跟著的寶寶們沒有馬上出來,是什么原因呢?(不聽音樂、注意力不集中)

 。2)今天排練的時候,寶寶們的動作一定要跟著媽媽。

  3.幼兒選擇角色,進行表演。

 。1)我們小朋友都選好了自己的角色,但在表演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注意什么呢?

  (2)今天我們表演的時候老師還有一個要求,表演結束后我們要選出6個最佳表演獎,每種小動物中選出一個表演得最好的小演員。

 。3)什么樣的表演可以評為最佳表演獎?

  4.幼兒體驗游戲。

  師:小演員們都準備好了嗎?演出就要開始了。請欣賞表演游戲《小蝌蚪找媽媽》

  幼兒進行表演。

  5.評價和小結。

 。1)師:你們覺得今天的表演中,誰可以獲得"最佳表演獎"?為什么?(從聲音、動作、表情等進行評價)

  (2)剛才的游戲中遇到了什么困難?該怎么辦?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7

  教學目標:

  1、讓幼兒理解,熟悉故事內容,并能看圖復述故事。

  2、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3、故事,讓幼兒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教學準備:

  1、頭飾:青蛙、小蝌蚪、鴨、魚、烏龜的頭飾

  2、池塘(綠色彩帶)

  3、幼兒操作用圖片2幅

  4、教學軟件一片、幻燈片、故事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語: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的媽媽。讓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的媽媽的。

  二、教師展示幻燈圖,幼兒談談小蝌蚪遇到誰?會說些?

  三、材料,讓幼兒看圖編故事

  1、圖書順序編故事

  2、幻燈片順序編故事對話

  3、圖片,讓幼兒在操作板上排圖講述

  四、幼兒,請1"2名幼兒介紹編的'故事。

  五、組織幼兒看vcd,與一起傾聽故事。

  六、聽完故事后教師提問教師設

  1、蝌蚪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2、小蝌蚪看到鴨媽媽,是怎么詢問?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的對話時都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好處?

  3、動物媽媽們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鴨媽媽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樣子的?她說的完整嗎?

  5、最后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樣兒的?有本領?

  七、集體邊看vcd邊學習復述故事,讓幼兒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幼兒復述時要啟發(fā)幼兒不同語調速度音色和節(jié)奏來媽媽們的不同形象。(如烏龜媽媽憨厚;大白鵝速度較快,嗓門大,出熱情)

  八、小蝌蚪找媽媽心情是怎么樣的?你找媽媽會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媽媽的,知道了,在找媽媽的多月里,小蝌蚪是怎么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長成青蛙的呢?——組織幼兒看教學課件。

  十、分組活動

  1、邊聽故事錄音磁帶邊表演故事

  2、看圖講故事

  3、看vcd講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8

  設計意圖

  “引導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數學的重要和趣味性”是我們追求的教育目標。中班下學期,孩子已形成了初步數概念,但很多孩子還不能正確判斷大小、排列方式等不同,但數量相同的各種物體的數量,面對孩子當前的狀況,結合幼兒認知特點及發(fā)展需要,我設計本次活動,教學活動目的就是利用游戲化手段,創(chuàng)設故事情景,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操作、探索中,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發(fā)展觀察及點數能力,體驗數數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

  2、發(fā)展觀察及點數能力,體驗數數的快樂,并能說出幾種動物的特征。

  活動準備

  課件、鴨子、烏龜、螃蟹、魚、蝸牛、青蛙等大小圖片若干、音樂、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數一數,引導幼兒準確點數10以內物體的.數量

  1、出示課件,用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準確觀察點數10以內物品的數量。

  (1)出示7條魚,引導幼兒正確點數。

  “小蝌蚪遇到了誰?數數有多少?”

  (2)出示9只烏龜,引導幼兒正確點數。

  (3)出示10只鴨子,引導幼兒進行封閉式點數。

  2、利用小蝌蚪經過4次隊形變化但數量不變的情景,引導幼兒初步理解量的守恒。

  “想一想,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變了幾次隊形?”

  “小蝌蚪的數量有變化嗎?”

  教師小結:盡管小蝌蚪變了4次隊形,但蝌蚪的數量沒有變,都是6只。

  二、猜一猜,說一說,進一步加深對動物特征的認識。

  1、利用課件,通過局部猜鴨子、烏龜、螃蟹等幾種動物特征。

  2、拓展思維:除了剛才說的動物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并說出其特征?

  三、做一做,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

  1、介紹材料,交代操作要求。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師幼共同驗證,引導幼兒發(fā)現“秘密”。

  活動延伸:

  和孩子一起隨音樂跳舞!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9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學針對低年級閱讀教學提出以下教學目標: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感性地閱讀文本,借助閱讀材料中的圖片和視聽材料閱讀文本,拓展想象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和文字的美。本課的教學是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借助插圖、視聽等手段,進入文本的主角,從而感知青蛙的變化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少說多說,給學生留出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獨立思考的時間。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八個新單詞格雷,歡迎你。能寫六個單詞里弗,姐姐。

  2.正確、流利、情緒化地閱讀課文。

  3.通過朗讀,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中的幾種生理變化,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熱愛大自然的能力。

  4.借助書籍中的圖畫閱讀,不斷提高學生的`獨立讀寫能力。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課文材料,理解從蝌蚪到青蛙的成長過程。

  2.哪一段說小蝌蚪在找他的媽媽。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課堂安排

  2學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課

  教學目標

  1.理解八個新單詞阿什,歡迎你。能寫六個單詞里弗,姐姐。

  2.通過閱讀圖片和學習文章,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生理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想象和表達能力。

  3.帶著感情讀課文。

 。↖)興奮的介紹

  1.謎語。

 、判『隰~,滑,圓頭長尾,在池塘里游泳。(小蝌蚪)

 、凭G衣小英雄,田里抓蟲子,冬眠夏蟲。(青蛙)

  2.會話介紹。

  學生們,你們認為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么它們看起來如此不同?難怪小蝌蚪甚至不認識他的媽媽。今天,讓我們和小蝌蚪一起去找我們的媽媽!

  3.黑板書寫。

 。▽а跃脑O計,旨在調動學生在活動中的視覺和聽覺交叉參與,有效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使學生能夠積極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

  (二)自學課文

  揭示了自學的要點:

  1.閱讀學生的單詞,閱讀正確的發(fā)音,識別字體和筆畫結構,并嘗試對生詞進行編碼。如果沒有,請標記它們。

  2.照片上你認識哪些動物?哪些動物不是蝌蚪的母親?小蝌蚪找他的媽媽是誰?

  3.蝌蚪最終在哪里找到了他的媽媽?他們的媽媽怎么樣?

 。ㄉ鲜鰧W生在觀察、朗讀、動手操作、自學和理解的過程中,相應地培養(yǎng)了主體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探索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當然,初中生在自學活動中也會遇到必要的困難nd可以通過“幫助發(fā)布”的方法進行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并教學生單詞

  1.學生閱讀課文

  2.教師閱讀課文

  3.再次閱讀課文并檢查閱讀情況

  4.展示單詞并檢查識字情況。(參見課件)

 。1)朗讀你能朗讀的單詞。

 。2)誰想成為一名小學教師,教學生你所知道的單詞?

  5.記住新單詞。

  學生說要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記憶。教師可以及時引導學生用物體或動作進行記憶。

  灰色:展示灰色帽子或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看到的灰色事物。

  追逐(或歡迎):誰愿意向您展示追逐(歡迎)的動作?菲:我這里有件衣服,誰能給我穿上?姑媽:你叫什么樣的人姑媽?

  6.指導書寫

 。1)請先仔細觀察新單詞在《天歌》中的位置,然后獨立書寫一個。當學生們提出他們認為難寫的單詞時,老師問:你認為哪個單詞難寫?老師在電腦上用字段顯示生詞,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生詞在字段中每一個筆劃的位置。請說出該領域的職位。

 。2)要求學生在該領域寫下其他單詞。教師將進行巡視,并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10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與青蛙的關系,學習觀察比較。

  2、感受故事優(yōu)美的意境及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與青蛙的關系,學習觀察比較。

  活動難點:感受故事優(yōu)美的意境及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談話引題

  這是誰?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著,想找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它長得什么樣?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名字就叫《小蝌蚪找媽媽》請仔細聽,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媽媽的,它們最后有沒有找到自己媽媽呢?

  二、幼兒欣賞,完整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時,都碰見了誰的媽媽呢?

  三、結合掛圖,再次欣賞。

  小蝌蚪看見了鴨媽媽,是怎么問鴨媽媽的?鴨媽媽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小蝌蚪聽了鴨媽媽的話,就去找自己的媽媽,它們找到的第一個媽媽是誰?魚媽媽是在呢么說的?

  小蝌蚪找到了第二個媽媽又是誰?烏龜媽媽又是怎么說的?

  小蝌蚪最后看見青蛙坐在荷葉上,它們知道青蛙是它們的.媽媽嗎?小蝌蚪是怎么問的?(幼兒學說青蛙是怎么回答它們的,即青蛙特征的描述)

  青蛙是怎么回答它們的?(幼兒學說青蛙的話,即蝌蚪到青蛙的成長過程)

  四、結合書本,欣賞錄音

  請幼兒閱讀《小朋友的書。春天到》第15~16頁“小蝌蚪找媽媽”,一邊仔細觀察圖畫,一邊仔細聽故事。

  五、游戲:蝌蚪找媽媽

  教師彈小魚游的音樂,一半幼兒做蝌蚪游的動作,一半幼兒各自模仿小動物媽媽的動作,音樂結束,尋找青蛙媽媽的幼兒扮演者。

  【活動反思】

  此活動故事內容,蘊含多領域的教育價值,故事中不僅有科學領域的“認識青蛙的特征,了解蝌蚪與青蛙的關系”,還有語言領域領域“感知故事結構,理解故事內容,初步學講故事”,鑒于上面,我制定了教學重點為“理解故事內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學習觀察并比較”。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理清故事展開的順序,這是開展活動的基礎,也是這個活動的重點。

  為了突破重點,可以改進的是:制作特有的圖片。圖片采用以“特征”和“代表動物”為重點的圖片設計。圖片設計成為兩排,上面一排是以“特征”為重點的圖片,主要是“寬又大的嘴巴”“四條腿”“白肚皮”“綠衣裳”,上面一排,橫著看主要通過一幅幅圖片串聯起來,幫助孩子理清青蛙的特征,這也是其中的一個活動目標,通過觀看具體形象的圖片及傾聽生動有趣的故事達到目標;對應上面一排圖片的下面一排圖片則是上面每個圖片特征對應的動物圖片,如“寬又大的嘴巴”對應的是“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寬又大的大魚”;“四條腿”對應的是“有四條腿的烏龜”;“白肚皮”對應的是“大白鵝”;“綠衣裳”對應的是“青蛙”,這些按順序擺放的圖片上下結合單幅看,主要幫助孩子了解故事中小動物的特點,上下對應連貫的看,則是幫助孩子理清故事講解的順序,理清故事的內容,為理解、講述故事奠定基礎。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11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能夠借助拼音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的梗概。特別是有關童話故事,更能吸引學生。這篇看圖學文以淺顯的文字生動地描寫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同時向學生敘述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課文中人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當學生朗讀這篇課文的'時候,一定會受到感染,在有聲有色的朗讀中一定會體會人物心情,讀準相應語氣,增強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第二冊34課

  學習目標:

  1、會認“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有”、“在”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青蛙成長的變化,增強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田字格、生字卡片和有關青蛙的知識

  2、小蝌蚪、鯉魚、烏龜等頭飾。

  教學重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熟練書寫8個生字。

  2、了解青蛙成長的變化,增強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了解青蛙成長的變化,增強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設計:

  一、猜謎激趣引入

  1、猜謎語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朋友,你們猜猜他是誰?“大大的腦袋黑黝黝,長長的尾巴水中游,長大是莊稼的好朋友!闭l呀?(課件出示小蝌蚪的畫面)

  2、揭示課題

  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呢?讓我們一起去找找吧――(出示板書課題)

  3、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以解說的形式讀課文。學生帶著任務聽讀課文:邊看插圖,邊聽老師朗讀課文,想想:

  1、青蛙的媽媽是誰?

  2、青蛙的生長過程有什么變化?

  三、自學課文

  小朋友,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你們喜歡嗎?想不想自己去讀讀這個故事,那就趕快打開書讀讀吧。

  要求: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用借助拼音,問一問等方法,與生字交上朋友,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四、匯報自學成果

  生字檢查

  看小朋友們讀得這么認真,生字寶寶非常高興,看,它們都想與你們交朋友呢。(課件展示生字)

 、僬埿∨笥迅鼈兇蚵曊泻舭桑。ㄗ约鹤x一讀)

 、陂_火車讀,指名讀。

  再讀課文

  看,可愛的生字寶寶又跑回了課文,你們還認識嗎?

  指名讀課文。你想讀哪段?

  五、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

  讀了這篇課文,小朋友,現在你們認識小蝌蚪這群可愛的小動物了嗎,它們是什么樣的?請小朋友自由讀讀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說一說,并用筆劃出來。

  指導學生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問:你覺得小蝌蚪的心情怎么樣?從它的什么動作可以看出小蝌蚪很“快活”呢?用手勢幫助理解“甩著”。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小蝌蚪在快樂的同時,它也有自己的傷心事,你們聽!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12

  教學目標:

  1.會認“塘”“腦”“袋”“灰”“捕”等13個生字,會寫“兩”“就”“哪”“寬”“頂”“肚”“皮”“孩”“跳”等9個字,會用“已經”練習說話。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懂得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它在不同階段的體型變化。

  教學難點:

  1.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它在不同階段的體型變化。

  2.會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生字卡,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一個愉快的暑假,同學們一定認識了許多動物朋友,比如水里游的小魚小蝦,田里飛的蝴蝶蜜蜂,它們都和大家一樣自由自在的玩耍。那么,大家認識這些小動物嗎?(出示蝌蚪圖片)大家一定認識它們,它們過得可不開心了,因為它們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你們愿意幫這個忙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板書:小蝌蚪找媽媽)

  二、初讀課文

  1.結合圖片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圖)說說小蝌蚪的樣子。(學生試說: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黑的,長著長尾巴。)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鯉魚烏龜)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文中的生字生詞。

  3.小組交流學習字詞。

  4.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引導學生從字音字形字義上識字。

 。2)教師重點指導:

  【多媒體出示生字】檢察自學情況,教師邊檢查邊對個別字做強調。

  然后以多種方式認識我會認的13個生字。

 。3)學習會寫的9個生字

  教師在田字格里做示范,學生描紅仿寫。

  三、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你們掌握的可真不錯,那同學們齊聲朗讀我們的課文,看看這篇課文寫了幾個自然段,標出這些自然段。并思考問題: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而它自己又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2.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它的媽媽?他的`媽媽是什么樣的?

  3.你們課文讀完了,你們找出答案了嗎?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生:6個)

  4..那看看大屏幕,老師剛剛提出的問題你們解決了嗎,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呀?(生:鯉魚媽媽、烏龜)

  5.那它又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ㄉ核仁情L出了兩條后腿,再長出了兩條前腿,然后尾巴變短了,最后變成了一只青蛙)

  四.小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的真不錯,課后繼續(xù)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認讀生字新詞。

  2.說說小蝌蚪和青蛙的樣子。

  二、導學課文

  1.導讀.第1自然段

  (1)課文里是怎么描寫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長著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來游去。)

 。2)小蝌蚪現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來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們也來快活地讀讀書,請齊讀第一段。誰會用“快活”說話?(鼓勵暢所欲言)。

  (4)齊讀第一自然段。

  2.導讀第2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2)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怎么了?(長出了兩條后腿。)

 。3)這時,他們看見了什么?(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媽媽了,于是鯉魚媽媽決定幫助它們找媽媽,它是怎樣回答的呢?課文又是怎樣寫的呢?我們就是這群小蝌蚪,再來讀讀他們的話。(生讀蝌蚪的話)

 。5)從鯉魚媽媽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知道蝌蚪媽媽的特點是什么?(四條腿,寬嘴巴。)

  3.導讀第3自然段

 。1)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繼續(xù)游啊游,過了幾天,小蝌蚪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2)它們又看見了什么?(一只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里游)

 。3)因為小蝌蚪看見烏龜的四條腿又錯把烏龜當媽媽。(烏龜同青蛙一樣是四條腿,寬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從背后趕上去打招呼)表演動作。

  4.導讀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讀本段。

  (2)青蛙媽媽什么樣?找出描寫大青蛙的句子。

  板書:四條腿(蹲)寬嘴巴大眼睛(鼓)綠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過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媽媽,心里很高興、很踏實)表演動作。

  5.齊讀第5---6自然段。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昵?(小蝌蚪尾巴變短了)

 。2)小青蛙以后跟著媽媽做什么?(捉害蟲)

  6.小結:學了課文,你們喜歡青蛙嗎?為什么?(因為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專門吃害蟲。青蛙善于捕捉害蟲,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蟲40~50只,多的達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蟲。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

  三、課堂練習

  1.讀寫生字新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課后作業(yè)

  完成課后讀一讀記一記

  五、板書: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變→青蛙

  大腦袋→長了兩→長了兩→尾巴→不見

  黑灰的身子條后腿條前腿變短尾巴

  長尾巴↓     ↓     ↓

  找媽媽→鯉魚→烏龜→大青蛙→捉害蟲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13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名稱、角色和主要情節(jié)。

  2.了解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3.感受動畫中的意境美。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動畫片。

  2.蝌蚪變成青蛙的示意圖。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1..提問(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圖片上是誰嗎?

 。2)小蝌蚪長得怎么樣?

 。3)它的媽媽是誰?

  2.過渡:你們都知道它的媽媽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卻不知道它的媽媽到底是誰,他們你問我,我問你,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他們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吧!

  二、分段欣賞。

  1.觀看課件(一)提問:小蝌蚪為什么要找媽媽?

  小結:因為他們看見小鴨的媽媽帶著他們在水中玩耍,所以他們非常的羨慕,也想找到自己的媽媽。

  過渡:于是小蝌蚪就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了。

  2.觀看課件(二)提問:(1)在尋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見了哪兩位小動物?(魚、烏龜)(2)這兩位小動物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呢?

  小結:魚媽媽說:好孩子,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

  烏龜說: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的媽媽肚子是白色的。

  3.幼兒學說對話4.觀看課件(三)提問:(1)白鵝媽媽是小蝌蚪的媽媽嗎?為什么不是?

  (2)他說了些什么呢?

  小結:小結:白鵝說:我是小白鵝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色的衣服,唱起歌來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魚、烏龜、鵝當成媽媽,他們的媽媽到底是誰?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4.觀看課件(四)提問:(1)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它的媽媽是誰?

 。2)小蝌蚪最后是怎么變成小青蛙的呢?

  小結: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長大了,先長出兩條后腿來,再長出兩條前腿來,他們的小尾巴呢,不見了,小蝌蚪變成小青蛙了。

  三、完整欣賞。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

  2.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他的媽媽長得什么樣?

  四、鞏固故事。

  1.這是一個春天里關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媽媽心情怎么樣?

  2.那我們和小蝌蚪一起開心的游戲吧。

  課后反思:

  事先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為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幼兒看圖引導孩子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著、最后,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這樣孩子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動中,我盡量讓孩子自己說,自己問,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最后還請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開心。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14

  活動目標:

  1、利用周圍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戲場地。

  2、大膽的利用肢體語言,連貫有序的進行游戲。

  3、進一步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動重點:

  能根據音樂大膽的用肢體語言,連貫有序的進行表演游戲。

  活動難點:

  在活動結束時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動準備:

  繼續(xù)豐富游戲環(huán)境,增添一些荷花,水草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入場,激發(fā)幼兒表演興趣。

  二、回顧上次游戲,提出要求。

 。ㄒ唬┬∨笥褌,上次我們表演了《小蝌蚪找媽媽》,在故事中你喜歡扮演什么角色?這次你想扮演什么角色?表演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鼓勵幼兒從表情、動作、合作等方面提出要求)。

 。ǘ┬∨笥褌兩洗伪硌莸亩挤浅5'棒,今天凱紅老師還請小朋友來表演,在表演之前凱紅老師有幾個要求:

  1、能按順序進行表演,沒有輪到自己表演的時候能耐心的等待。

  2、在表演時能大聲的進行對話及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進行表演。

  3、遇到問題不急躁,耐性地和同伴進行協商解決。

  4、表演完的小朋友能安靜的觀看別人表演。

  三、引導幼兒利用周圍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戲場地,指導幼兒進行角色表演,感受表演游戲的樂趣。

 。ㄒ唬┌凑沼變旱囊庠高x擇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二)師幼共同布置場地。

 。ㄈ┯變洪_始表演。

  四、評價游戲,結束活動:

  (一)在這次表演中你覺得誰表演的比較好?為什么?

 。ǘ┠阌X得還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怎么把它變得更好?

  延伸活動:

  將頭飾等材料放到表演區(qū),供幼兒繼續(xù)表演。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相關文章:

《小蝌蚪找媽媽》的教案08-11

教案《小蝌蚪找媽媽》01-09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6-27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03-25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03-23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教案11-14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07-15

游戲《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0-27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優(yōu)秀08-30

小班健康教案:小蝌蚪找媽媽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