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班社會教案(必備)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社會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各種各樣的廣告形式。
2、認識廣告的用途,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教學準備:
1、收集各類廣告宣傳單和廣告錄像片。
2、幼兒喜歡的玩具。
教學過程:
1、觀察廣告宣傳單。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廣告宣傳單。
教師提問:知道它們是什么嗎?它們有什么用?
小結(jié):它們叫廣告宣傳單,是為商品做廣告的。
2、廣告的形式。
提問:你見到過什么樣的.廣告?
小結(jié):很多地方都有廣告,報紙廣告、雜志廣告、宣傳廣告、燈箱廣告、電視廣告、收音機廣告、商店門口張貼的廣告等等。廣告的形式多種多樣。
3、廣告的用途。
引導幼兒觀看廣告錄像片段。
教師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小結(jié):廣告能讓大家了解各種各樣的商品,還能讓大家都知道商品好在哪里。
4、設計廣告。
讓幼兒也來做小小廣告設計師,為自己喜歡的玩具設計廣告?凑l設計的畫面最漂亮,能夠讓小朋友都喜歡它,記住它,都想去買它。
幼兒向大家展示自己設計的廣告,教師給以鼓勵,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小學的環(huán)境。
2、激發(fā)幼兒上小學的愿望。
環(huán)境與材料:
1、事先與附近小學聯(lián)系好參觀事項。
2、《健康社會》。
一次備課
1、參觀前談話
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小學是什么樣的?
我們今天去參觀"唐馬路小學",還要和一年級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課做游戲。
教師介紹參觀小學的注意事項,如應有禮貌、專心聽老師講課、遵守紀律等。
注意觀察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
2、參觀小學校
參觀小學的環(huán)境。
觀看小學生升國旗和做早操。
與小學生一起上課。
體驗課間十分鐘的活動。
3、回園
回園后,組織幼兒交流參觀小學后的感受。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初步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關系,感受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活動準備:
小手鏈每人一根,手勢卡每人一個;左、右手圖片各一;魔布一塊(上有若干個小洞)、準備幾組用手操作的桌面游戲材料(穿線板、剪刀、紙、畫筆、玻璃彈珠)。
重點難點:
以客體為中心,正確辨別左右手;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活動過程:
一、說說聊聊。
1、老師和幼兒握手,增進交流,師生問好。
師與幼兒握手,引出左右手。——讓幼兒說說你是用哪只手與老師握手的;——幼兒自由說說;師送禮物——手鏈給幼兒;——請幼兒用手鏈與你們的`左手做朋友。
2、 請幼兒介紹你自己的朋友給老師;老師還想認識你們的名字,請你說說左邊是誰?右邊是誰?(幼兒回答,答對了表揚一下)——幼兒自己介紹左右邊的朋友。
3、 師小結(jié):我們都有一雙能干的小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
二、交流討論。
1、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能做許多的事情。
——你的小手會做什么事情呢?
——幼兒自由表述;
2、 那你平時習慣用哪只手做的事情比較多呢?
——幼兒自由表述;——師小結(jié):我們大多數(shù)小朋友都能用右手做事且做的事情比較多做起來也比較順。
3、 師布置一項很特別的任務,平時做事時都是右手用的比較多,那現(xiàn)在請你們用左手去試一試,看看會怎么樣。
4、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材料,等會兒你們自己選一個喜歡的游戲,然后用你的左手來試試。
——師為幼兒準備了繪畫、穿線板、剪紙、夾彈珠;實踐交流:
5、記住了右手做的事情讓左手來做。
——要求幼兒用左手去嘗試做這些事情;師巡回指導觀察。
——幼兒自由表述;——師及時小結(jié)梳理:右手做的事情左手有時也能做的,但是但靠右手和左手也是不行的,只有左右手配合默契了那么什么事情都難不到我們的。
三、辨別游戲。
1、師出示兩只手的教具;——讓幼兒來辨別左右手;——說說你的方法,認識左、右漢字;——師及時小結(jié)梳理:看拇指的方向來辨別是一個好辦法;用手心來匹配;讓幼兒自己選一只手的造型卡片;——辨別左右手并放在相應的黑板的兩側(cè);(讓幼兒來檢測擺放是否正確。
2、 與幼兒驗證,總結(jié)分析驗證的方法:用自己的小手通過擺放來驗證;(游戲:猜猜是哪只小手?
——用一塊布,上面有多個剪去的小洞5-6個用自己的左右手伸出洞外讓同伴來猜測;——幫助幼兒正確辨別;
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幼兒園到自己家的路線,并能大膽的向老師與同伴講述。
2、嘗試用繪圖的形式表現(xiàn)幼兒園到家的線路圖和顯著標志。
3、愿意邀請同伴和老師到自己家做客。
活動準備:
1、熟悉幼兒園到自己家的路線和顯著建筑物。
2、白紙和記號筆。
活動過程:
1、與幼兒交談引起興趣
。1)出示電話號碼“6040839”
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電話嗎?(是的,是徐老師家的電話)
。2)了解自己家中的電話
師:我們每個人家中都有電話,對嗎?那你們家的電話你知道嗎?(請幼兒說說自己家中的電話)
2、我家在哪里
。1)說說自己家的地址
師:小朋友們真不錯,都知道家里的電話,那你們家做哪里你知道嗎?(幼兒說說,教師隨機應答)
。2)說說自己家的路線
師:假如去你家的'話,該怎么走呢?(請個別幼兒談談,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走出幼兒園后往左還是往右,經(jīng)過哪些顯著建筑物,有沒有紅綠燈,往哪個方向走)同伴之間互相交流。
師:這樣吧,找一個好朋友互相說說去你家該怎么走,我有個要求介紹時要說清楚走出幼兒園后往左還是往右,經(jīng)過哪些地方。
。3)畫畫自己家的路線,了解線路圖的畫法
師:聽你們說了這么多,我呀真想到小朋友家中去玩,你們愿意邀請我嗎,愿意邀請你們的好朋友嗎?
師:小朋友們真好客,可是我還是記不清楚你們家的路線哎,怎么辦?對如果你們吧路線畫下來給我就記得住了!
出示家的路線圖
師:看這是什么?對我家的路線圖,一起來看看吧。ㄕ垈別幼兒先說說老師該怎么走,為什么?)
教師與幼兒一起看路線圖,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方位,了解路線圖的畫法,顯著建筑物可以用標志代替。
師:有了線路圖就方便多了,現(xiàn)在你們知道我家怎么走了吧,愿意的話可以到我家來做客。
嘗試畫線路圖
師:你們也想試試畫線路圖吧!好吧,接下來我就給你們紙和筆,不過我有要求的,聽清楚,畫時要簡單明白,不需要和別人商量,因為每個人的家都是不一樣的,對吧,如果畫好了,可以把線路圖講給好朋友聽聽,邀請你的好朋友去家中做客。
幼兒嘗試畫線路圖,教師隨機引導。
交流講評
師:現(xiàn)在請一位小朋友來說說你的線路圖吧!
。4)活動延伸
把做好的線路圖送給客人老師和好朋友,邀請他們到家中做客。
大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在“五一”假期,我們讓幼兒統(tǒng)計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等環(huán)節(jié)所花的時間。結(jié)果孩子們所花費的時間最長為90分鐘,最短的為12分鐘,大部分幼兒需要60分鐘左右。從統(tǒng)計表上可以看出,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nèi)胄W奠定基礎呢?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3.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干什么”。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huán),彈珠和筷子。
活動過程
一、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yè),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么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鐘走一分鐘吧。
二、體驗:一分鐘能干什么
1.一分鐘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鐘畫面,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1)(教師出示鐘面)我們都認識鐘,請問哪一根針轉(zhuǎn)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么知道一分鐘到了呢?
(3)教師小結(jié):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4)現(xiàn)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jié):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鐘。
2.一分鐘能做什么?
師:人們在一分鐘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師上網(wǎng)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鐘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AY~JL園出發(fā)到伊勢丹商廈。)
●一分鐘人騎自行車能騎700米。
師:你們猜猜700米有多遠?如果從幼兒園出發(fā)到哪里有700米?(幼兒園總部到分部一個來回。)
3.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
(1)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nèi)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里能干些什么。
(4)幼兒操作。
(5)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jié)果。
A.請你數(shù)一下在一分鐘里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huán))。
B.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鐘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shù),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鐘內(nèi)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JL的報數(shù)。)
C.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為什么每組的結(jié)果不一樣?
結(jié)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jié)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fā)現(xiàn)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jié)果也不一樣,為什么?(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shù)驗證。)
結(jié)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jié)果也會不同。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所;ㄙM的時間進行了統(tǒng)計,結(jié)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jié)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jié)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鐘。誰知道課間十分鐘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jié)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jié)果又會怎樣?
活動反思
為了調(diào)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在知識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利用網(wǎng)絡下載了課件時鐘,用課件時鐘幫助幼兒體驗一分鐘,使幼兒很直觀地看到了一分鐘的運轉(zhuǎn),幫助幼兒認識一分鐘,感知一分鐘有60秒的關系,這樣孩子對于一分鐘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給老師在教學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同樣一分鐘為什么結(jié)果會不一樣,從而體驗出一分鐘的長短,幼兒能明白在同一時間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會影響結(jié)果,熟練程度不一樣所有結(jié)果也會不一樣。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樣的事情,動作慢了,就會花很長時間,動作抓緊了,同樣一分鐘就會做很多事情。學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鐘。
在活動中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探索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有助于更好地進行師幼互動,從而才能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提示:
家是孩子們最熟悉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孩子們最親近的人,通過活動,讓孩子進一步熟悉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家人,了解自己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體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自己的愛和關心。引發(fā)幼兒關心家人的情感,感受家庭的溫暖與美好,激發(fā)幼兒熱愛家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懂得家人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愛護。
2、感受家庭的溫暖與美好,激發(fā)幼兒熱愛家的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短文《我們是一家》《我愛我家》歌曲磁帶,各種手工材料和繪畫材料。
活動過程:
1、聽歌曲《我愛我家》導入,提問:小朋友,你愛你的家嗎?你愛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嗎?他們愛你嗎?------幼兒自由回答。
過渡:有個小朋友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我們聽聽他是怎么說的.?
2、欣賞短文,老師誦讀短文,引導幼兒欣賞。
3、談話:
、、老師引導幼兒組討論自己有家庭成員,以及其職業(yè)和每天做的事情,問:小朋友們,你的家里都有誰?他們每天都做什么?幼兒自由和同伴們說一說,老師來回指導,引導幼兒圍繞主題進行談話。
、、老師引導幼兒園集體談話,請幼兒用日常談話方式在大家面前說一說自己對家人的感情。
提問:小朋友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怎么愛你的?你愛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媽嗎?你用什么方式表達你對他們的愛?幼兒自由討論,老師注意事項激發(fā)幼兒對家人愛的情感,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愛的表達方式,如:給爺爺奶奶捶背,給爸爸倒水,幫媽媽擇菜等。
、、過渡:小朋友,我們今天就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制作一個小禮物來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吧!你可能畫一幅畫,折一只小動物,也可以捏一個小泥人等等。
、堋⑹止ぶ谱鳎豪蠋熣堄變鹤杂蛇x擇材料。制成小禮物。
活動建議:
激發(fā)對家人愛的情感,并想到用什么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可請幼兒表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動作,活躍課堂氣氛。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采用欣賞班級照片和歌曲《大中國》,讓幼兒逐步了解家的概念,大家庭是由一個一個小家庭組成的,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在學習兒歌中采用填空式加深幼兒對兒歌內(nèi)容的理解,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分三個等次讓幼兒發(fā)揮自己的長處,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安排的,這就體現(xiàn)了《綱要》中提到的個體差異中的水平發(fā)展的差異,能力傾向差異,學習方式的差異,原有經(jīng)驗差異。幼兒有了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心理特征,這樣幼兒自然而然地積極參與到活動中。
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了解交通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2. 學習分類統(tǒng)計及比較數(shù)的多與少。
3. 愿意與同伴交流上幼兒園的不同方式。
活動準備
1. 準備大張的上學方式調(diào)查表一張。
2. 準備各種交通工具和步行標志的黏黏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1.教師先從自己來幼兒園上班所乘的交通工具談起,引發(fā)幼兒談論自己是用什么方式上幼兒園的。
2.啟發(fā)幼兒在小組里與同伴分享自己上幼兒園的經(jīng)驗,例如:做媽媽的自行車,坐爸爸的`摩托車,乘坐公共汽車,步行等。
二、調(diào)查統(tǒng)計
1.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上幼兒園的方式選擇一張相應的黏黏紙,并將黏黏紙貼在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適當?shù)臋谖簧稀?/p>
2.于幼兒一起點數(shù)每一種上學方式的人數(shù)有多少,并寫在圖表上。
3.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班級里幼兒采用哪一種上學方式的人最多,哪一種上學方式的人最少。
三、引導交流
引導幼兒談一談自己為什么要乘坐交通工具到幼兒園,為什么可以步行到幼兒園。
引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上學距離與所乘坐交通工具的關系,進一步了解交通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四、分享經(jīng)驗
啟發(fā)幼兒回憶生活,想一想自己在節(jié)假日去過什么地方,是怎么去的?
引導幼兒在小組里與同伴分享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經(jīng)驗,例如:坐媽媽的摩托車去購物,坐爸爸的小車去海邊,坐公交車去公園,坐火車去北京等。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玩游戲《坐汽車》。例如:教師戴上汽車頭飾,說:我是X老師號汽車,請小朋友坐到我的汽車上來,我們到xx去。開車轉(zhuǎn)“一段路”后,說:“我的汽車到終點了,請換乘X老師號汽車”。換另一位教師做司機,帶幼兒繼續(xù)玩《做火車》的游戲。
語言區(qū)中提供公共汽車載客,救護車載病人,消防車,卡車運貨等圖片,圖書,引導幼兒講述,閱讀,豐富幼兒的主題經(jīng)驗。
【大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社會教案 大班社會教案模板03-28
大班社會優(yōu)秀教案11-06
大班社會教案03-26
大班社會課教案12-16
大班社會大雪教案12-06
大班社會春天來了教案06-23
實用的大班社會教案07-22
(熱門)大班社會教案07-27
大班社會教案【集合】07-26
大班社會教案【實用】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