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10 07:33:03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合集)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能夠長期觀察一種動物或植物。

  2、能夠?qū)又参锴昂蟀l(fā)生的變化進行比較。

  3、能夠觀察并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能夠比較出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變化。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qū)的規(guī)律性天氣現(xiàn)象。

  2、知道季節(jié)是根據(jù)特定氣候劃分的時間段。

  3、了解四季的氣候特征。

  4、知道一些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變化。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感受自然界四季的變化,欣賞四季的美麗景色。

  2、持之以恒地觀察動植物的變化。

  3、養(yǎng)成記錄觀察現(xiàn)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1 知道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qū)的規(guī)律性天氣現(xiàn)象。

  2、了解四季的氣候特征。

  教學準備:

  1.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圖片或錄象資料。

  2.有關(guān)春夏秋冬氣候特征的圖片、錄象等視聽資料和設(shè)備。

  3.關(guān)于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生活規(guī)律變化的圖片、錄象等視聽資料和設(shè)備

  4.確定觀察的`對象,準備好觀察記錄的工具。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集中話題

  1、提問: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

  嗎?

  2、說得真棒!你能再說一說秋季是

  什么樣的嗎?

  引起學生對氣候與季節(jié)的興趣。

  二、探索和調(diào)查

  1.小組討論匯報:你眼里的秋季是什么樣的?

  認識秋季的氣候特征。

  2.誰能再說一說其他季節(jié)的氣候是什么樣的?

  認識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氣候特征。

  3.小組討論。

  4.全班交流、補充。

  5.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動植物有什么變化?

  認識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變化。

  6.學生看圖或音像資料后說,再適當補充。

  7.小結(jié)。

  三、回顧和解釋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柟趟鶎W,課外拓展。)

  2.觀察一種動物或植物,記下它在不同時期的變化。

  板書設(shè)計:

  氣候與季節(jié)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發(fā)現(xiàn)、比較事情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1、干木耳、茶葉每組1盤,杯子每兩人1個。

  2、用水浸泡過的黃豆、木耳若干。

  3、電磁爐、電沙鍋、微波爐各1個。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發(fā)探究。

  你知道膨化食品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二、發(fā)現(xiàn)膨脹現(xiàn)象。

  1、出示用水浸泡的黃豆、木耳,引導幼兒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沒浸泡過的黃豆、木耳與它們的區(qū)別。

  2、觀察后請喲額說出它們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3、問幼兒:你還知道哪些食品會變化?

  4、做一做:請幼兒用杯子盛一些茶葉,倒入一些溫水,發(fā)現(xiàn)茶葉遇水后的膨脹現(xiàn)象。

  5、教師制作"爆米花",幼兒觀察玉米的變化過程。

  三、生活中的膨脹。

  啟發(fā)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說一說利用膨脹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四、膨化食品真好吃。

  幼兒品嘗膨化食品,并說一說吃的感覺是怎樣的。

  五、看畫冊《有趣的膨脹》

  1、讓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膨脹的'現(xiàn)象與生活的關(guān)系。

  2、提問:你知道圖上的這些食物是怎樣變化的嗎?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準備:

  昆蟲掛圖一張(昆蟲的保護色:蝗蟲、螳螂、枯葉蝶、竹節(jié)蟲、瓢蟲)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昆蟲,加深對昆蟲特征的了解,知道昆蟲保護色的作用。

  2、通過相互交流和教師介紹,豐富昆蟲的知識,理解昆蟲的保護色。

  3、對昆蟲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出示昆蟲掛圖,尋找昆蟲。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昆蟲圖,這些小昆蟲愛與我們捉迷藏,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它們藏在哪里?

  2、幼兒開始尋找圖里的昆蟲。

  二、教師設(shè)疑,引導幼兒尋找答案。

  1、師:小朋友,你們找到了哪些昆蟲?為什么有的昆蟲你沒有發(fā)現(xiàn)?

  2、師:你發(fā)現(xiàn)這些昆蟲中哪些顏色最多?為什么?

  3、師:你認識這些昆蟲嗎?它們叫什么名字?它們身上的顏色與周圍的環(huán)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三、傾聽故事《捉迷藏的昆蟲》,認識保護色。

  1、師:昆蟲有自己的敵人,許多小鳥都喜歡吃昆蟲。小鳥飛得快,一下子就會捉住昆蟲。昆蟲常常會想辦法躲起來,讓小鳥找不到自己。

  2、師:花螳螂剛生下來的時候,還是幼蟲。它躲在花朵的中間,就像花蕊,小鳥怎么也找不到它。枯葉蟲就像一片破葉子,它爬到樹枝上,停在那里,就像小枝干。要是不仔細看,誰也找不著它。如果沒有這樣的本領(lǐng),昆蟲就很容易被它的敵人吃掉。

  3、師:小朋友,想一想,昆蟲的這種保護戶自己變色的.方法叫什么呢?

  四、師幼交流,認識幾種常見昆蟲的保護色。

  1、師:小朋友,你知道昆蟲保護色的方式有哪幾種?

  2、師:請小朋友互相討論一下,也可以向同伴介紹一下。

  3、師歸納:有身體顏色與周圍環(huán)境相同相似的昆蟲。如:螳螂、枯葉蝶。有身體顏色會隨著環(huán)境而變化的昆蟲。如:蝗蟲。有身體顏色鮮艷,警告對方自己是有毒的,不要傷害自己的昆蟲。如:瓢蟲。

  4、師:小朋友,你們還知道哪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請你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觀察昆蟲,繼續(xù)探討昆蟲的秘密。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4以內(nèi)物體的數(shù)量。

  2、能將點數(shù)不同的蘑菇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進行排序。

  3、在游戲情景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PPT2、蘑菇點卡,兔子四只。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看一看兔媽媽今天干了什么事情?"(出示PPT)

  二、兔媽媽采蘑菇(1)師:"兔媽媽去采蘑菇了,看一看,兔媽媽采了幾個蘑菇?""兔媽媽采了幾個蘑菇?"(出示PPT,引導幼兒數(shù)并帶領(lǐng)幼兒驗證)"你們仔細的看一看,這四個小蘑菇長得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小兔子身上的點點不一樣)"(2)請個別幼兒回答四個蘑菇上分別有幾個點點并帶領(lǐng)全部幼兒一起點數(shù)小蘑菇上的點點。

  三、給小蘑菇排排隊(1)師:"小朋友們真厲害,這些都是兔媽媽采的小蘑菇,可是這些蘑菇需要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好隊,兔媽媽才可以帶回家,誰來幫助兔媽媽?"(2)請一位幼兒上來操作,教師帶領(lǐng)全部幼兒驗證

  四、給小兔子送蘑菇(1)師:"兔媽媽采了這么多的蘑菇,帶回家給兔寶寶吃,這里有幾只兔寶寶?(出示PPT,引導幼兒數(shù)并帶領(lǐng)幼兒驗證)"兔媽媽的寶寶們長得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哪里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小兔子身上的點點不一樣)"(2)請個別幼兒回答四只兔寶寶上分別有幾個點點并帶領(lǐng)全部幼兒一起點數(shù)兔寶寶上的點點。

 。3)師:"兔媽媽想把蘑菇送給兔寶寶,你覺得這些蘑菇分別送給誰最合適呢?(出示PPT—6)請幼兒上臺幫助兔媽媽分一分。

  小結(jié):原來他們身上的點點是一樣多的`。(請幼兒示范,幼兒回答,教師驗證)

  五、游戲:分享小蘑菇(1)師:"兔媽媽謝謝小朋友幫助她把蘑菇分給寶寶!可是兔媽媽這里還有好多剩下的小蘑菇,想分享給別人家的小兔子,小朋友可以幫幫忙嗎?(出示小兔子)(請一位幼兒上來操作,教師并驗證)"看,你們的小椅子下面,有兔媽媽采好的蘑菇。你們看一看,你們手上的蘑菇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蘑菇上的點點不一樣)"誰來說一說,你的小蘑菇上面,有幾個點點?(點個別孩子說一說自己手中的蘑菇有幾個點點)請你手上蘑菇上面有一個點點的小朋友舉起來給我看一看(依次舉起點點2—4)小朋友都認識了自己的小蘑菇,現(xiàn)在呀,請你的蘑菇上有一個點點的小朋友,把你的小蘑菇送上來。(依次送2—4)(2)幼兒操作完成師:"小朋友真是太厲害了,都把小蘑菇送對了,兔媽媽為了謝謝你們,下次會邀請我們一起去采蘑菇。

  教學反思:

  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利用幼兒喜歡的小兔子形象開展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游戲一開始,教師和幼兒就頭戴小兔頭飾,暢游在“兔子舞”的節(jié)奏感強的音樂中,重點鍛煉了腿部,達到運動的目的;顒又,教師用語言、動作、表情、眼神等與幼兒進行交流,增進師幼間的情感。

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喜歡欣賞散文詩,感受和理解作品的意境與情感。

  2、幼兒能用語言以及繪畫的方式表達對七彩的風的理解。

  3、引導幼兒感受自然的美,夢神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活動準備

  1、散文詩《七彩的風》

  2、能體現(xiàn)薩姆唯美意境的繪畫作品一幅,小女孩子熟睡的圖片一幅

  3、音樂《幻想曲》

  4、圖畫紙,各色顏料,彩筆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音樂《幻想曲》,穩(wěn)定幼兒情緒,做好情感準備。

  2、教師出示熟睡的小女孩子圖片,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1)請幼兒閉上雙眼想象畫面,并表達自己的想法。

  (2)閉上眼睛之后,你看到了什么?

 。3)小女孩做了個七彩夢,她夢見了什么呢?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想一想。

 。4)你覺得小女孩子做了一個什么夢?請你來說一說吧。

  3、教師朗誦散文詩,引導幼兒欣賞散文詩的意境美。

  你聽了散文詩之后有什么樣的感覺呢?

  4、借助繪畫作品,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nèi)容。

 。1)散文詩中有什么顏色的'風?

 。2)各種顏色的風把哪里變得很美?

 。3)你最喜歡什么顏色的風?

  5、教師引導幼兒表達自己最七彩的風的理解。

  除了散文詩里的七彩的風,還會有哪些顏色的風呢?它又會給哪些地方帶來什么樣的色彩呢?

  6、教師請幼兒再次欣賞散文詩,進一步理解詩中蘊含的情感。

  四、活動延伸

  教師獎繪畫材料投放至美工區(qū),供幼兒自由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

  五、活動總結(jié)

  自由繪畫環(huán)節(jié)為幼兒的想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表達空間,通過多種形式的欣賞,風的形象在孩子們的頭腦中慢慢豐富起來,他們已經(jīng)產(chǎn)生表達自己心目中鋒的形象的渴望。在這個時候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討論、繪畫,不僅能產(chǎn)生較好的效果,也會使活動內(nèi)容得到很好的延伸。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名稱:

  美麗的春天

  活動要求:

  1、讓孩子感受春天的氣息,知道春天是萬物蘇醒的季節(jié)。

  2、初步了解漢字中也有表示數(shù)量的字。

  設(shè)計思路:

  現(xiàn)在是春天的主題,春天又是萬物蘇醒,氣象更新的季節(jié),結(jié)合課改精神和“科學認讀”的理念與計算活動相整合,設(shè)計了這個活動。因為數(shù)字1——10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已相當熟悉,而“科學認讀”是以感官刺激讓幼兒逐步認識漢字,同時,還要以幼兒感興趣的或能吸引孩子的內(nèi)容來刺激孩子的感官,讓孩子自由學習,自己去找答案。所以,我覺得數(shù)字1——10與漢字中的量詞的念法相同,但寫法不同,還有大小寫之分,對于好奇的孩子來說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更便于孩子記憶和認讀。

  活動準備:

  一幅春天的畫面,練習紙、記號筆、漢字卡,數(shù)字卡等

  活動過程:

  1、導入: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啊?(春天)你怎么知道是春天啊?(泛講)是啊,春天是萬物蘇醒,氣象更新的季節(jié),是美麗的季節(jié),我這里也有一幅春天的畫,你們看看有些什么?(幼兒講述,并找出相應的漢字)

  2、幼兒操作:你們看到那么多景色,我再請你們幫忙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并把他寫在這張紙上。

  3、師生共同檢驗:填上數(shù)字。

  4、認識漢字中的大小寫數(shù)字:我這里還有一些字寶寶,他們說,他們也叫1、2、……、10,而且,他們還是雙胞胎,名字一樣,長的不一樣,你們認識他們嗎?(幼兒操作,幼兒自由選擇擺放)

  5、再次檢驗:

 。1)糾正錯誤

 。2)整理區(qū)分大小寫漢字。

  6、結(jié)束活動,材料投放到區(qū)域活動中,讓幼兒操作。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水的變化,知道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遇冷會結(jié)冰。

  2.那用語言表達自己觀察到的水的三態(tài)變化。

  3.用多種感覺和體驗水的變化的有趣和好奇。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電熱水壺一個、2人一塊冰

  活動過程:

  小實驗:水→蒸氣:在孩子共同關(guān)注下,觀察燒開水,水和蒸氣互變現(xiàn)象,看看電熱水壺口往外冒氣時,把一個盤子放在壺口上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觀察蒸氣凝成的小水珠。蒸氣→水:看看盤子上有什么,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觸摸蒸氣感受手的潮濕。

  讓孩子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冰塊,感知冰的特性,說一說冰塊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覺,你能拿冰塊多久,看看冰塊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小朋友很喜歡冰塊,這些冰塊被小朋友玩到融化了,你們回家可以做許多式樣的冰塊:彩色冰塊、豆豆冰塊、模型冰塊……

  活動延伸:

  孩子非常喜愛冰棍,由此引導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奧秘,既能染孩子進一步了解、感知冰的特征,有能滿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家園互動。

  小朋友回家做冰塊玩。

  活動過程的對話:

  孩子們看到老師準備電熱水壺,又打了水,都圍起來看。

  榮一郎說:“水是軟軟的!毙嶒為_始了,插電加熱,很快水開了。 陳新說:“水壺唱歌了! 張俊騫說:“水壺的嘴巴冒氣了”。

  老師說:“水壺的嘴巴冒氣了,這個現(xiàn)象我們叫它什么?”

  有小朋友說冒煙、

  有小朋友說燒開水,

  藍鈞說是小烏龜,與水聯(lián)系上了。

  思考過程的'觀察記錄

  黃勁說:“水蒸氣!痹诤⒆庸餐P(guān)注下,觀察燒開水,水和蒸氣互變現(xiàn)象,看看電熱水壺口往外冒氣時。黃晨把手放進蒸氣上:“我的手濕濕的。”

  有幾個小朋友好奇也來試試,老師把一個盤子放在壺口上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看看盤子上有什么,盤里有許多水珠。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觸摸蒸氣,感受水的變化。老師打開窗,水蒸氣出去了,去哪兒?變成什么?有小朋友說,找它的好朋友玩。只要黃勁說到天空變成白云了。

  潘子健說怎么會變成冰呢?

  感受冰塊的冰冷:

  孩子每2人一塊冰,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冰塊,感知冰的特性,說一說冰塊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覺,你能拿冰塊多久,小手凍得受不了,一個個做鬼臉。

  看看冰塊變化?慢慢地融化了。老師告訴他們,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冰在0度凝固,溫度升高了冰塊會融化的。陳炫昊玩冰塊后,手冰涼的,調(diào)皮的故意去摸摸老師的手,看到老師被凍吃驚的樣子,覺的他自己勝利了。小朋友很喜歡冰塊,這些冰塊被小朋友玩到融化成水了,還依依不舍。

  怎么會變成冰呢?請大家回去放水到一個容器內(nèi),放進冰箱里,一段時間,就做成冰塊了。

  評價:孩子非常喜愛冰棍,由此引導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奧秘,既能讓孩子進一步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過程,用多種感覺和體驗水和蒸氣互變的有趣過程,又感知冰的特征,又能滿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家園互動。

科學教案 篇8

  【設(shè)計意圖】本設(shè)計試圖借助蛋殼這樣一個孩子們熟悉的物品作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操作活動中,讓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xiàn)象,并對力作用于蛋殼凹面、凸面出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產(chǎn)生探索的欲望和興趣,科學教案:神奇的蛋殼。對于孩子來說,活動結(jié)果的獲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過程中,學習探索的方法,并享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目標】

  對力作用于蛋殼凹面、凸面所出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產(chǎn)生探索的欲望和興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xiàn)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3.簡單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jié)果。

  【活動準備】

  勘兒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殼(分成兩半)、鉛筆、水、吸管、透明膠帶紙、紙條(三條,長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紙條)、小積木若干。

  2.教師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記錄表、投影儀,有關(guān)橋梁、隧道、圓屋頂?shù)鹊膱D片。

  【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引導幼兒操作感知。

  (1)故事《小雞出殼》引出問題:小雞是怎么啄破蛋殼的?

  (2)啟發(fā)幼兒用鉛筆尖代替小雞的尖嘴巴,來模擬小雞用尖嘴啄蛋殼的`過程;發(fā)現(xiàn)力作用于蛋殼的凹面時,蛋殼很容易被啄破的現(xiàn)象。

  (3)師:試試用筆尖啄蛋殼的另外一面,看看會怎么樣?引導幼兒通過操作,驗證相同力分別作用于蛋殼凹面、凸面所產(chǎn)生的不同現(xiàn)象。

  2.實驗:感知力的分散現(xiàn)象。

  (1)將水分別滴落在蛋殼的凹面和凸面,引導幼兒觀察兩種不同的現(xiàn)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現(xiàn)象。

 。2)幼兒操作:將水滴落在蛋殼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現(xiàn)象。

 。3)教師出示圖l,作簡單小結(jié):我們作用于蛋殼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樣,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樣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樣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變小。

  3.知識遷移,了解薄殼結(jié)構(gòu)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師: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像“︿”的物體?

  (2)運用實物投影儀,向幼兒介紹有關(guān)拱橋、圓屋頂、隧道等的圖片,了解薄殼結(jié)構(gòu)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幼兒繼續(xù)探索,并學習用簡單統(tǒng)計魄方法記錄探索的結(jié)果,教案《科學教案:神奇的蛋殼》。

  (1)給幼兒一個河流模型和三張紙條,啟發(fā)幼兒嘗試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橋,用小積木代替拱橋所受的力來進行測量,并記錄觀察的結(jié)果。(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來記錄。)例:(圖2)

 。2)幫助幼兒比較分析幾種橋的受力程度,讓幼兒學習用較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

 。3)師:你覺得什么樣的拱橋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幫助幼兒分析實際應用中的利弊,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

  5.延伸擴展:激發(fā)幼兒不斷探索的欲望。

  (1)啟發(fā)提問:古人利用蛋殼的這種原理建造了許多的拱橋,有的到今天還在使用,都好幾百年了。你能用蛋殼的這種原理來建造什么樣的建筑呢?

  (2)請幼兒用筆畫出自己設(shè)計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區(qū)域活動中進行。)

  【活動延伸】在區(qū)域活動中,引導幼兒找找現(xiàn)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橋,看看他們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斜拉索大橋、高架橋、立交橋、鐵路公路兩用橋等,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

  【設(shè)計評析】

  大班幼兒已有較強烈的尋求問題答案的意愿,但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原有的經(jīng)驗會受到挑戰(zhàn)。要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就要尋找合適的媒介物來成為連接幼兒原有水平與潛在能力之間的橋梁。在該活動中,教師巧妙地借助了蛋殼這樣一個幼兒熟悉的物品,利用蛋殼凸面受力和拱橋橋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點,讓幼兒把在蛋殼受力實驗中獲得的經(jīng)驗自然地遷移到拱橋上去,從而弄清拱橋受力大的原因操作是本次活動的主要形式。讓幼兒在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操作活動中,大膽嘗試,逐步深入,體驗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答案、獲得結(jié)果的快樂。

  教育活動應重視活動本身對孩子的現(xiàn)實意義。在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遇到困難的時候,老師要及時地進行引導,并用思辨性的語言去啟發(fā)孩子,激發(fā)幼兒強烈的探索興趣。如在幼兒建造拱橋的實驗中,老師問:“你覺得什么樣的拱橋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引導幼兒對自己的操作結(jié)果進行實用性的分析。應該注意的是,因為本次活動是老師預設(shè)的,所以在活動中,老師不能被預設(shè)的東西所束縛,應啟發(fā)幼兒生成各種問題,并用靈活的策略給予回應,使預設(shè)活動與生成活動有機融合,讓預設(shè)的目標更突出、鮮明,使活動更具有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價值。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精選】科學教案07-31

科學教案【精選】08-06

(通用)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必備)08-05

科學教案(集合)08-05

【熱門】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實用)07-21

【必備】科學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