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匯編【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fā)學生們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們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一、 導入。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它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qū)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tǒng)計。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二、初讀熟悉全詩:
1、聽錄音,要求學生們正音正字;
2、生齊讀;正音正字
3、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jié)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師范讀,學生們思考:a、劃出壓韻的字;b、分析這是一首什么體裁的古詩?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讀讀講講問問。
問:詩人是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后說說詩人的游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問: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早鶯、新燕、亂花、淺草)首聯(lián):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jīng)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俺跗健,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按:這是總問,以下再逐句問。)
問:“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為什么說“云腳低”?(“虧腳”,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講:杜甫有句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問:“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么“爭暖樹”。(余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問: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語文教案 篇2
第八單元測試題(一)
一、看拼音寫詞語。
二、多音字組詞。
三、把下列成語補充完整。
。 )精會神 不言而( ) 奮不( )身 精妙絕( )
。 )盡全力 萬馬奔( ) 千( )一發(fā) 無影無( )
四、選詞填空。
連續(xù) 陸續(xù) 繼續(xù)
1.早晨,同學們從四面八方( )來到學校。
2.那毛毛細雨,( )下了兩天兩夜。
3.我們要( )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當然 雖然 既然 竟然
4.你( )答應和他一塊看,就應該準時去。
5.在科學不發(fā)達的時期,人們( )不可能正確解釋日出日落的現(xiàn)象。
6.去年種了一株桃花,不料今年( )開了幾朵花,( )少得很,但總算已經(jīng)開花了。
不僅……還…… 不但……而且…… 如果……就…… 即使……也……
7.( )你考試得了一百分,( )不能驕傲。
8.他( )聰明過人,( )學習也很用功。
9.( )明天晴天,我( )到你家來。
10.這座建筑( )形式優(yōu)美,結構( )非常堅固。
五、按要求改寫句子。
1.擴句:
我登過泰山。
2.縮句:
堅韌的小草可以驕傲地嗤笑養(yǎng)育在花房里的盆花。
3.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
我們請王校長。王校長到我們班參加班會。
4.改成“被”字句:
我們把操場打掃得干干凈凈。
5.修改病句:
。1)清晨,陽光從東方慢慢升起來。
。2)我們從小要養(yǎng)成講衛(wèi)生的好風氣。
。3)這件潔白的衣服真白。
六、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成語與廣告
國內最先動用成語作為廣告詞的已不可考證。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用語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語,是俗語,說“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驀然回首,如今滿街跑的豐田車,早已無人稱奇。
由俗語到成語,廣告人像約好了似的.,一窩蜂地將廣告詞結成了一對。你有“‘咳’不容緩”(藥品),我有“‘騎’樂無窮”(山地車);你有“默默無‘蚊’”(蚊香),我有“無可替‘帶’”(透明膠帶)……沒人預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續(xù),成語已經(jīng)“嫁”給了廣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進口,毫無汗顏,合適嗎?
意見顯然難以統(tǒng)一。有的人認為沒什么不合適,以成語或“篡改”之后的成語充當廣告詞,借用了成語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離,既廣而告之,又易于傳誦,而且頗具中國特色的文化氣息,一舉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認為不合適,因為廣告詞貴在新意,然而現(xiàn)在大批廣告人一古腦地全跑到成語中去偷梁換柱,并自詡高明,成語之林也就快成為廣告用語的木材基地了。還有人認為對于廣告記憶和傳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學生。如此這般移花接木,偷梁換柱,最終將誤導中小學生把“廣告用語”當成“成語詞典擴大版”去研習、記憶,其負面影響令人擔憂。
1.請將下列“廣告用語”改正為正確的成語。
“咳”不容緩( ) 默默無“蚊” ( )
“騎”樂無窮( ) 一“明”驚人 ( )
2.你還能從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出四個成語嗎?
3.廣告人使用“默默無蚊”是想表達什么意思?
4.對“成語‘嫁’給廣告”的現(xiàn)象,概括寫出文中的幾種意見。
答案:
一、抑制、解釋、榜樣、平庸、恐懼、仆人、櫻桃、凄慘
二、
三、(聚)精會神;不言而(喻);奮不(顧)身;精妙絕(倫);(竭)盡全力;萬馬奔(騰);千(鈞)一發(fā);無影無(蹤)
四、1.陸續(xù) 2.連續(xù) 3.繼續(xù) 4.既然 5.當然 6.竟然,雖然 7.即使……也…… 8.不但……而且…… 9.如果……就…… 10.不僅……還……
五、1.我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 2.小草嗤笑盆花。 3.我們請王校長到我們班參加班會。 4.操場被我們打掃得干干凈凈。 5.(1)清晨,太陽從東方慢慢升起來。 (2)我們從小要養(yǎng)成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 (3)這件衣服真白。
六、1.刻不容緩、默默無聞、其樂無窮、一鳴驚人; 2.移花接木、堂而皇之、貌合神離、偷梁換柱; 3.指“蚊香”的宣傳廣告,用來指蚊香的驅蚊效果好。 4.第一種意見是蔑視,認為玷污了成語。第二種意見是贊同,認為頗具中國特色的文化氣息。第三種意見是認為不合適,使成語之林成為廣告用語的木材基地。第四種意見是反對,認為影響小學生對成語的正確學習與運用。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學習《夜行黃沙道中》,初知詞的內容,學生熟讀成誦。閱讀分析短文《爸爸的咳嗽》,了解內容,體會并討論短文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和背誦表現(xiàn)出詞的靜謐的氣氛和作者喜悅的心情;體會短文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短文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學習詞《夜行黃沙道中》
1、釋題:“西江月”是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是詞的題目。
2、簡介作者:辛棄疾。
3、老師范讀。
4、學生朗讀。
5、初知詞的內容。
詞中有“蟬鳴”,有“稻花”,可知作者是在夏天的夜晚行于黃沙道中。作者著力描繪了夏天夜晚的靜謐,想象了秋天的豐收景象,表現(xiàn)出一種恬淡喜悅之情。
6、學生朗讀并背誦,注意表現(xiàn)靜謐的氣氛與作者喜悅的心情。
二、閱讀分析短文《爸爸的咳嗽》
1、學生自讀課文。
2、思考回答練習第1題。
這短文記敘了“我”為爸爸找病因的經(jīng)過。由爸爸的病因說明了環(huán)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治理環(huán)境污染的心愿。
3、體會并討論短文在寫法上的特點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由5條關于團結合作的諺語組成,這幾條諺語通俗易懂,給人們啟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座右銘,用來時時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設計意圖:
本課內容由五條關于團結合作的諺語組成。諺語是在群眾中流傳的固定語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課的諺語通俗易懂,給人的啟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都可以作為學生的座右銘,用來時時提醒自己,教育自己。而這一些行為的主體只能是學生。只有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有自由表達的空間,有展示才能的舞臺,有自主發(fā)現(xiàn)的過程,學生才能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霸谧x課文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設計,這幾句話不但構建了本課教學的整體思路,而且把學習的自主權完全還給了學生,使學生放開了手腳,大膽去探索諺語的特點,使學習諺語真正內化為學生的需要,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預設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諺語,理解諺語,對積累諺語有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識記10個生字是本課的重點。
2、對5條諺語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課。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誰?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小博士。小博士這次來是想挑選一些肯動腦、會合作、積極參與的同學,組成“諺語學習小隊”去考察我們的民族文化。想不想?yún)⒓?那可得先過課外知識關:
團結起來__________,一個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體的力量__________。誰能舉個例子來說明?
師:其實還有很多的諺語也是說明團結合作精神,順利闖關后,接下來我們就來過學習關,學習《識字5》,看誰學得又快又好。
二、朗讀諺語
1、自由讀課文
師:老師告訴你們一個讀書的秘訣,那就是認真讀,反復讀,遇到難讀的字多拼幾次,邊讀邊思考,這樣才能讀好書。
2、配樂范讀課文。
3、同桌互讀,學生模仿老師的讀法有趣練讀。
4、讀全文。
三、理解諺語
1、讀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還發(fā)現(xiàn)什么?讓學生自由議論。
2、組內說說自己對每一句諺語的理解,(可以從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3、學習諺語:(順學而導)
。1)“人心齊,泰山移”(理解“泰山”在此處的作用,圖片抗洪,加深對諺語的理解。)
。2)“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
出示課件:柴多火燒得旺的畫面。再讓學生說說這句諺語的意思。理解“計謀”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
指導學生可以從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義詞是困難。
。4)“樹多成林不怕風,線多搓繩挑千斤”。
出示畫面:大片樹林(講解有關植樹防止風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繩”的畫面,來理解這句諺語的意思。
(5)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出示春天的畫面
師:春天是怎樣的景象?(百花盛開),出示畫面
4、選擇自己喜歡的諺語,讀給大家聽,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四、鞏固諺語
1、師生對讀,體會每句諺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間的聯(lián)系,再齊讀全文。
2、小組學習,互對口令。
3、師生合作背5句諺語,男女學生合作背諺語。
五、鞏固生字
1、我會讀,讀出生字。
2、我會記,記住自己用什么辦法記住了。
3、我會寫,指導書寫。
。1)仔細觀察
(2)寫正確。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點。
(3)寫美觀。
4、看看寫寫。Yìhuādúfàngbúshìchūn
báihuāqífàngchūnmǎnyuán
5、摘錄自己喜歡的諺語。
六、拓展實踐
1、過渡: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5句諺語,順利通過了學習關。接下來就是實踐關了。
2、讀讀收集起來的諺語。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眾人劃漿開大船。
寧可做過,不可錯過。
讓人一寸,行理一尺。
兩虎相斗,必有一傷。
風大就涼,人多就強。
一爭兩丑,一讓兩有。
3、總結:小博士說了,你們全部過關,有興趣的同學都可以參加“諺語學習小隊”去考察我們的民族文化,F(xiàn)在布置考察任務:有興趣的同學課外再收集一些諺語,在班上分類進行整理、交流,然后找自己的學習伙伴,互相摘抄搜集的諺語,編制一份諺語報,在全校進行宣傳。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 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2、 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會默寫《贈汪倫》;理解古詩句,了解詩句所描寫的朋友之間離別的情景和詩人還鄉(xiāng)時的所見、所感。
3、 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理解詩句,體會詩句的含義;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背誦三首古詩,默寫《贈汪倫》。
難點
1、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2、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學習《贈汪倫》
1、 解題:題目中的“贈”是什么意思?贈了什么給汪倫?
2、 自己讀讀這首詩,再看看后面的注釋。
3、 在小組內共同討論詩句的意思。
4、 在全班發(fā)言,(老師貼出詩句,請同學講解)
5、 練習背誦這首詩。
二、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 導入新課
2、 解題:題目中的“之”是去,往的意思;“廣陵”是今江蘇揚州,在黃鶴樓李白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3、 學習生字。
4、 自己讀讀這首詩,再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思。
5、 小組內討論詩句的意思。
6、 同學發(fā)言(老師貼出詩句,同學講解)
7、 背誦這首詩。
三、作業(yè)練習:
1、 背誦兩詩古詩。
2、 寫出下面字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學習《回鄉(xiāng)偶書》
1、 解題:這是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的作品,賀知章辭官回家后,感概很深,于是出于偶然寫了這首詩,寫了自己還鄉(xiāng)時的感觸。
2、 學習生字。
3、 自己讀讀這首詩,再看注釋或查字典。
4、 在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
5、 在全班發(fā)言。
6、 朗讀、背誦這首詩。
7、 試著把這首詩編個故事,參考下面的圖,練習表演。
二、背誦本課的三首詩(個人背、小組背、全班背)
三、練習默寫《贈汪倫》,互相批改
四、作業(yè)
1、 背誦《回鄉(xiāng)偶書》
2、 從詩中摘錄兩組反義詞。
3、 寫出后兩句詩的意思。
26 桂花雨
教學要求
1、 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2、 自學課文中的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的含義。
3、 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2、 想像課文描寫怕情景。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具準備 :有關桂花的掛圖
一、引出新課堂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思考:
1、 課題“桂花雨”是什么意思?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2、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 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不懂的問題。
三、理解詞語
四、學習課文
1、 自由讀課文,標出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哪幾段是寫這件事的?
。1)小組內討論。
。2)全班發(fā)言。
2、 學習第1、2自然段:讀了這段你對“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 學習第3—6自然段。
這部分主要寫了什么?找出相關的詞句讀一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 學習第7、8自然段。
你如何理解母親說的話?杭州小山上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嗎?
5、 請大家?guī)е星槔首x課文。
五、作業(yè)
27 她是我的朋友
教學要求
1、 學習小男孩在誤以為獻血后自己就會死去的情況下仍堅持獻血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2、 學習本課的10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理解“她是我的朋友”這句話表現(xiàn)的思想品質。
3、 體會描寫阮恒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了解他當時的復雜心情;練習運用“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
1、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 抓住描寫小男孩獻花血時神情、動作的句子,體會他內心活動的變化。
難點:
1、 理解“啜泣、嗚咽、哭泣、抽泣”幾個近義詞的細微的差別。
2、 理解“她是我的朋友”這句話表現(xiàn)的人物的思想品質。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朋友”是大家多么熟悉的稱呼,多么親切的稱呼?墒牵阒朗裁词桥笥褑?(同學們自由發(fā)言,各抒已見)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這是一篇寫戰(zhàn)爭時期的故事的課文,讀了以后,我們會對“朋友”有更深的認識,這篇課文的題目是《她是我的朋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思考:1、題目中的“她”是誰?“我”又是誰?
2、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課文
1、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2、標出全文共幾個自然段,想想每段寫了什么。
3、畫出不懂的問題。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學習生字(出示卡片) 2、理解詞語。 3、檢查朗讀課文。
五、學習課文
1、請同學讀第1—4自然段。
思考:(1)課文講的事的起因是什么?
。2)從哪看出當時情很嚴峻?在書上畫出。
2、共同討論。
六、作業(yè)
1、看拼音寫漢字。 2、在括號填上合適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
1、細讀第5—11自然段,找出描寫小男孩動作表情的語句,體會他的心理活動情況。(全班討論,自由發(fā)言)
3、 請同學讀第12—14自然段。
重點體會男孩回答醫(yī)生的問題時說的話“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以為會把他的血都給那個小姑娘,這樣他就會死去,但即使是這樣,他仍愿意獻血,原因是“她是我的朋友”。這話說得多么輕松,但從這樸實的話里,可以看出“朋友”一詞在阮恒心中的位置和分量,它比自己的生命更為重要,從中看出阮恒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學了這課有什么收獲?
三、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選詞填空(搶救、挽救)
(1)優(yōu)共產黨尚秀云靠細致的工作和愛心( )了一個又一個
失足青少年。
(2)如果不立刻( ),受重傷的小姑娘就會死去。
3、修改病句
男孩阮恒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用盡力氣竭力制止哭泣。
28 爭吵
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2、自學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能聯(lián)系課文內容,理解父親說的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寫了什么事。
2、 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布置自學
1、讀讀文中帶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畫出自己不理解詞語,不明白的地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請同學讀課文,要讀準字音。 2、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學習課文
1、理清課文層次。(全班討論)
。1)默讀課文,標出全文共幾個自然段。
。2)課文哪個自然段寫了“我”和克萊諦發(fā)生爭吵的原因?
。3)哪幾個自然段寫發(fā)生爭吵后“我”和克萊諦的'表現(xiàn)?
。4)哪幾個自然段寫放學后,克萊諦主動找“我”,我倆和好了?
2、學習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請同學讀這部分課文。
(2)先同桌討論,后全班討論:“我”克萊諦發(fā)生爭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發(fā)生吵后雙方表現(xiàn)各是怎樣的?你體會到了什么?
3、學習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1)請同學讀這部分課文。
(2)自己默讀,在書上批畫描寫“我”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我”的心情。
。3)讀讀自己畫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4)老師引導,弄清下面兩個問題。
A、“克萊諦不時用眼睛瞟我,從他的眼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边@是為什么?
B、克萊諦兩次說“我在外邊等著你”,而“我”也回答:“我也等著你!”兩人想的一樣嗎?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4、學習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
(1)讀這部分課文,找找描寫兩個人表現(xiàn)的詞句,你體會到什么?
。2)全班分兩組,一組說“我”的表現(xiàn),一組說克萊諦的表現(xiàn)。
5、讀最后一段,理解父親的話。(全班討論后老師總結)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選擇正確的讀音。 3、造句
積累,運用七
教學要求
1、教學學生懂得無論他人對自己的付出多么微小,我們都應該對他人的付出表示感謝;通過實踐活動,認識規(guī)范用字的重要,培養(yǎng)認真做事的習慣。
2、學習成語,會讀、會背、了解它的意思;閱讀短文,理解短文的內容;練習以《第一次×××》為題寫作文,要把事情寫清楚,寫出自己的感受。
3、能力;進行用字情況的調查,培養(yǎng)從事實踐活動的能力。
重點難點
1、 閱讀短文,理解短文的內容,理解的中心思想。
2、 練習寫《第一次×××》的作文,要會選材,寫出合要求的作文。
3、 組織好實踐活動,寫出調查報告。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會讀、會背12個成語,了解它們的意思。
2、 閱讀短文,理解短文的內容,體會短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教具準備:成語卡片
教學過程
1、 學習成語xx
2、 說說成語的意思。
3、 按“一、二、三……的順序背誦,看誰先會背。
二、閱讀短文
1、 自由讀短文,自學生字詞,標出自然段。
2、 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詞掌握情況。
。2)朗讀情況。
3、 共同討論文后的兩個題目。
4、 感恩節(jié)簡介。
5、 共同討論,自由發(fā)言(到了感恩節(jié),你準備給誰什么感恩禮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明確習作要求,指導選材,指導習作。
2、 要把事情寫清楚,寫出自己第一次×××的真實感受。
教學過程
一、習作指導
1、審題意,明確寫作內容和范圍。
請同學比較《第一次×××》和《一次×××》兩個文題有什么不同。《一次×××》限于寫《一次》,不能寫兩次、三次,但可以是任何一次;而《第一次×××》則限制在“第一次”這個范圍內。
2、選好材料。
選材的思想要寬,選哪個方面的材料都可以:
第一次學習某項技能,內容有:剪紙、編中國結、釘扣子、做航模、寫毛筆字、學騎自行車、滑冰……
第一次從事某項勞動,內容有:種樹、洗衣服、擦玻璃……
1、 為了做到寫清楚,應事先列個作文提綱,確定寫作順序。
2、 在敘事過程中要寫出第一次×××時的心情、感受,要真實。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利奧波德及他的“土地道德”。
2.整體感知文章的思想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3.把握文章的主旨,體味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生態(tài)倫理的思考,明確“像山那樣思考”的意義。
4.了解生物知識,培養(yǎng)學生建立起和諧的人與自然關系的意識,加強學生生態(tài)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文章的思想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2.把握文章的主旨,體味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生態(tài)倫理的思考,明確“像山那樣思考”的意義。
教學難點:
了解生物知識,培養(yǎng)學生建立起和諧的人與自然關系的意識,加強學生生態(tài)保護意識。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觀看圖片,體會人類對自然的破壞。
二、作者介紹
奧爾多利奧波德(1887—1948),美國著名生態(tài)學家、環(huán)境保護主義理論家,長期從事林學和野生動物管理研究,被稱為美國野生動物保護之父。這位被稱為美國環(huán)境倫理的播種者,一生共出版了三部書和五百多篇文章。l949年出版的《沙鄉(xiāng)年鑒》是其最重要的著作。書中記錄了作者對自然界中各種生命之間彼此折射輝映的親知和體悟。文筆優(yōu)美,思想深邃,被譽為“綠色圣經(jīng)”。
三、朗讀課文
1.自讀課文,查找生詞。
2.借助工具書,理順詞義。
積累詞語:
① 拾遺:①拾取旁人遺失的東西,據(jù)為己有。如夜不閉戶,道不拾遺。②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如拾遺補缺。
、 蜿蜒:①蛇類爬行的樣子。②(山脈、河流、道路等)彎彎曲曲地延伸。
③ 蠕動:像蚯蚓爬行的樣子。
④ 餓殍:餓死的人。文中指餓死的.鹿。
、 無動于衷:心里一點兒不受感動;一點兒也不動心。
⑥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樣子。
3.自由朗讀,熟悉課文。
四、整體感知
1.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
明確:
第一部分(1-3)借助一聲狼嗥而引起的反應,將深刻的生態(tài)倫理表達出來。
第二部分(4-9)講述狼被獵殺的命運以及狼被消滅以后留下的生態(tài)惡果。
第三部分(10)啟示人們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應該像山那樣思考要有生態(tài)意識。
2.文章題為“像山那樣思考”,那么是什么引發(fā)此種思考呢?即引發(fā)此種思考的緣由是什么?
明確:是緣于人們對狼群獵殺,緣于那一聲“深沉的、驕傲的嗥叫”。
五、課文研讀
1.文章開篇就是對狼嗥的特寫,此段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明確:“深沉的”“驕傲的”“不馴服的”“對抗性的”“悲哀”“蔑視”等,表現(xiàn)出這聲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號,更是它用來反抗的號角。
2.面對這聲狼嗥,留意它的有哪些事物,它們的反應又是怎樣的?
明確:留意它的事物可以分為兩類:
“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獵人”屬于一類,它們的反應是“明顯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懼”;
留意的還有“這座山”,它的反應則是“深刻的”“長久的”“客觀的”。
3.對這些事物來說,狼嗥有怎樣的意義。
明確:
鹿——死亡的警告
松林——混戰(zhàn)與流血的預言
郊狼——得到殘羹剩飯的允諾
牧牛人——銀行赤字的壞兆頭
獵人——狼牙抵制彈丸的挑戰(zhàn)
山——“客觀地聆聽”
4.這里運用了哪些修飾手法?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排比,增強文章氣勢。作者將一種深刻的生態(tài)倫理問題以及其形象而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出來,引起讀者的關注與思考。
5.作者對狼的看法發(fā)生了怎樣的轉變?
明確:先是隨波逐流,受社會大環(huán)境影響,肆意獵殺與破壞。
后來看到一只垂死時的老狼眼中的綠光時,作者有所啟發(fā),有所觸動。
6.作者原本認為“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著獵人的天堂”當人們一個州接一個州地消滅了它們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現(xiàn)了么?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
明確:
。1)植被遭到破壞
。2)鹿群因缺少食物而大量餓死
。3)草原近期很難恢復
(4)水土流失嚴重,甚至們將失去未來
7.“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塵暴,河水把未來沖刷到大海去!边@句話是什么意思?
明確:人類將不再有未來!
8.狼嗥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內涵呢?
明確:
、 保護生態(tài)平衡刻不容緩。
、 呼喚人與萬物之間的平等相處、和諧相處。
、 飽含著生命意義和生態(tài)價值。
9.為什么說狼的嗥叫只有大山能明白?
明確:由于人類不善于思考,缺少客觀的思考。
10.結合全文,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明確:要像山那樣思考:客觀、長久地、尊重自然法則。
六、拓展
觀看視頻《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加深體會。
七、作業(yè)
1.搜集人類破壞環(huán)保的事例,加深感悟,并寫一篇“愛生活,愛環(huán)!被顒拥男麄鞲濉
2.完成練習題。
板書設計:
像山那樣思考
利奧波德
狼嗥——痛苦、反抗
生態(tài)惡果——人類將不再有未來
↓
像山那樣思考
客觀地聆聽→尊重自然法則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點:
1、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
2、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凌、嶄
3、注意以下字詞的書寫:鴿、盈
一、質疑導入
1、出示恐龍圖片,這是什么?用一個詞來形容它,你會用什么詞來形容?
2、當你看到“飛向藍天”幾個字,你會想到什么動物?你會用什么詞來形容它?
3、一個那么笨重,一個那么輕盈,你覺得他們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嗎?(我也覺得沒有)但是,它們的確又有很大的聯(lián)系。那究竟有什么聯(lián)系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
4、齊讀課題。
二、生字詞。
1、開火車讀——全班讀
2、強調讀音:凌、嶄
3、哪個字容易寫錯:鴿、盈、捷
4、互相檢查
二、整體感悟
1、聽課文錄音,要求:
、俾牅首x音
、谙胂胝n文主要講了什么
2、反饋
、偃忝嬔▁ue)
②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精讀第一自然段
1、默讀第一段,思考問題。
很多同學都覺得,其實恐龍和鳥,二者毫不相干,其實不僅是你們,很多人都也是如此。現(xiàn)在讓我們迅速閱讀第一自然段,找找鳥和恐龍有什么不同之處,用“ ”劃起來。
2、反饋。出示表格
3、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4、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是近年來通過大量的化石,卻有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請問,那是什么?
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5、好詞:這里有一個好詞——凌空翱翔,大家用圈起來。
6、談感受,指導朗讀。
。ㄟ^渡)
四、小結所以,現(xiàn)在我們就知道了,鳥兒和恐龍之間其實是有聯(lián)系的。但這究竟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呀?這個問題就等到下節(jié)課來解決。
五、作業(yè)布置
1、抄寫生字詞。
2、預習課文剩下部分的內容
語文教案 篇8
一、談話激趣,導入學習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最大的快樂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嗎?
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吧。ò鍟猴L箏)(課件出示2)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先讀得正確、流利,再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圍繞著風箏給我們介紹了哪些事情?聰明的小朋友讀書的時候會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2.根據(jù)學生的自由述說,相機反饋,并總結概括出下列內容:
。1)童年時候放風箏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2)課文分寫了幾個小伙伴在一起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情。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出示生字“憧、憬、歇、埂”(課件出示3)
“憧、憬、歇、埂”是左右結構的字;“憧”和“撞”是形近字。
2.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箏、拔、蝴、蝶、福、托、梢、歇、蹤、喪、圈、坊” (課件出示4)
指導書寫:“拔、蝴、蝶、福、托、梢、歇、蹤、坊”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左窄右寬;“拔”不要寫成“撥”;“箏”是上下結構的字,中間的一橫要長一些;“喪”最后一筆捺要舒展。
指導學生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四、朗讀課文,體會心情
自由讀課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交流。
五、課堂練習,抄寫句子
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2.知道課文圍繞“風箏”講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具體的。能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把一件事寫具體完整;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寫的方法,能較為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教具準備
課件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是如何將風箏飛上天的過程以及美麗、熱鬧的天空寫具體的。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課文五、六節(jié)。
教學準備
多媒體幻燈片(五張)
(1)各式圖案的風箏、說話練習題一道。
(2)兩段對比的話。
(3)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伴隨優(yōu)美的音樂)。
(4)輔助背誦的兩段話。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導語: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生字新詞,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重點學習了課文一、二節(jié),了解到作者從體育場上人很、風箏的`樣式多、放風箏前的喜悅心情這幾方面來具體寫的。
2.朗讀一、二節(jié)。教師引讀:
到體育場來放風箏的人可真不少風箏花花綠綠,各式各樣我跟哥哥說
3.出示多媒體幻燈片(1)
(1)仔細觀察:除了書上描述的以外,天上還有哪些風箏?
(2)說話練習:
天上有(),有(),有()就是沒有()。
二、發(fā)現(xiàn)學習(一)
1.過渡:望著天上各式各樣的風箏,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讓風箏飛上天。課文(三、四節(jié))具體描寫了放飛風箏的經(jīng)過。
2.出示多媒體幻燈片(2):哥哥拿著線軸,向前跑。我拿著風箏。哥哥收住腳,大蜻蜓飛上了天空。
3.這兩段話有哪些不同?課文第三節(jié)是怎樣將放風箏的經(jīng)過寫具體的?
圍繞這兩個問題開展四人小組學習。
要求:
1)每位組員都要發(fā)表意見。
2)學習組長組織組員交流。
3)組長最后歸納總結。
4.學習組長交流學習結果,教師適時點撥。
5.朗讀三、四節(jié),讀出高興的語氣。
三、發(fā)現(xiàn)學習(二)
1.過渡:成功地將風箏放飛上天,給我和哥哥帶來了快樂。欣賞風箏在天上隨風飄蕩的情景,更是一種無窮的樂趣。
2.出示多媒體幻燈片(3),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欣賞風箏在天空中隨風飄蕩的情景。
3.多美麗的天空,又多熱鬧的天空。聽老師讀課文,老師讀得好嗎?為什么?
一會兒,又飛來幾只小鳥,它們圍著大蜻蜓嘰嘰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邊又飛起一只美麗的大蝴蝶。
4.學生評價教師的朗讀。
教師追問:這些語句為什么不能去掉?體會作者是如何將美麗的天空寫具體的。
5.有感情朗讀第五節(jié)。
6.分工讀第六節(jié),在朗讀中體會并總結相似的句式:
什么,怎樣,好像在干什么。
7.再次出示多媒體幻燈片(3),用以上句式練習說話:
那美麗的花蝴蝶,( ),仿佛( )。
那灰褐色的蜈蚣,( ),好像( )。
那碧綠的大蜻蜒,( ),猶如( )。
8.有感情朗讀第五、六節(jié)。
9.背誦五、六兩節(jié)。
(1)出示多媒體幻燈片(4),輔助背誦:
一會兒,又飛來幾只小鳥,它們圍著大蜻蜒嘰嘰喳喳地叫( )。我正看得入神,西邊又飛起一只美麗的大蝴蝶( )。
天空中的風箏越來越多,熱鬧極了。那金黃的小蜜蜂,( ),好像( )。那鮮紅色的大金魚。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會運用鯨、豬、腭、哺、濾、肚、肺、矮、判、胎“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jīng)驗、判斷、胎生、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fā)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的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并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弄明白鯨為什么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
學法指導
讀中感、讀中悟、以讀促思、以讀促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預習提綱
二導入新課
你們見過鯨嗎?想了解鯨有哪些特點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寫鯨的課文。
三、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四、、展示匯報,交流成果
1.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聽寫10個生字。
積累“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jīng)驗、判斷、胎生、壽命”等詞語。
3.朗讀課文,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三、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ㄒ唬、比一比,再組詞。
捕( ) 叛( ) 矮( ) 濾( )
哺( ) 判( ) 短( ) 慮( )
肺( ) 隔( ) 狀( ) 行( )
市( ) 融( ) 壯( ) 形( )
。 二)、我會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空。
必須 必需
1.鯨隔一定的時間( )呼吸一次。
2.杏仁、榛子、橡栗是松鼠日常( )的食物。
判斷 判別
1.有經(jīng)驗的人根據(jù)水柱的形狀,就可以( )鯨的'種類和大小。
2.你能( )這頭幼鯨是須鯨還是齒鯨嗎?
。ㄈ、我會查字典。
“判”,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寫字母( ),再查音節(jié)(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畫。“判”在字典中有三種解釋:⑴ 分辨,斷定;⑵分開 ;⑶ 判決,司法機關對案件的決定。在“判別是非”中選第( )種解釋,在“判案”中選第( )種解釋,在“判若兩人”中選第( )種解釋。
。ㄋ模⒆x一讀。
《鯨》這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主要運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第二課時
一、小組合作 學生把自學所得進行小組內交流。
1.默讀第一自然段,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鯨很大?
第一句:“…其實還有比象大…”(作比較)
第二、三句:“…十六萬斤…四萬公斤…十七米長…”(列舉數(shù)字)(舉例子)
第四句:“人站在它嘴里……”(假設)
2.鯨是怎樣進化的?鯨分為哪兩類?
3.默讀4—6自然段,填表
習性
特點
說明方法
食物
呼吸
睡覺
生長
4.以《鯨的自述》為題寫一段話。
二、展示學習成果,交流成果。
1.第一自然段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鯨很大?
2.鯨是怎樣進化的?鯨分為哪兩類?
3.讀4—6自然段,填表。
4.展示自己的習作《鯨的自述》
三、質疑探究
學習至此,你還有不懂的問題嗎?小組內自主質疑,自主解疑,如有疑問及時提出,大家共同探討。
四、自悟自得
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獲及感悟。
五、達標測試
1、聽寫詞語
——————————————————————————
2、讀下面的句子,看是用哪種方法說明的。
。1)最大的鯨約有三十二萬斤重,最小的也有四五斤重。( )
(2)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 )
(3)我國發(fā)現(xiàn)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
。4).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
3、填空
本篇課文主要介紹了鯨非常__,是__,有__類以及它的__,使用了__、__、__和__四種說明方法。
3、根據(jù)課文內容和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以《鯨的自述》為題寫一篇短文。
———————————————————————————————————————
———————————————————————————————————————
板書設計:
26.鯨
形體特點--- -- 大
進化過程------ 海洋
須鯨 沒有牙齒
種類{
齒鯨 有牙齒 生物進化 優(yōu)勝劣汰
進食方式
呼吸用肺
生活習性 睡覺特殊
生長迅速
教學反思:
打破了“串講串問”、繁瑣分析、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tǒng)教學格局,順應了語言文字表達思想的基本規(guī)律,展示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的過程,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色,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了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探究,在讀中創(chuàng)新。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教學設計04-29
語文古詩教案05-27
語文小學教案05-30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燕子教案11-19
語文窮人教案11-23
語文《風箏》教案11-23
語文下冊的教案01-10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7-24
語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