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實用)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物體的對稱性。
2、根據(jù)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活動準備:
1、具有兩組相對稱的圖形片若干。
2、幼兒活動材料二冊第19頁《有趣的對稱圖案、水彩筆》。
3、人手一張長和寬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紙、剪刀、水彩筆。
4、已拼插好一半對稱圖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活動過程:
一、后面躲著誰。
1、教師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圖形或實物,讓幼兒猜猜后面會是什么。(幼兒猜測,教師打開圖形讓幼兒驗證)
2、幼兒每人一張方形手工紙,折對稱圖形。(角對角折三角形,邊對邊折長方形等)。
二、找朋友。
1、在絨板上展示圖形片,請幼兒在提供的圖形中找找每個圖形的朋友,說說他們?yōu)槭裁词桥笥选?/p>
2、集體觀察兩個圖形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三、找一半。
1、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對稱物體。
2、找找自己身體上有沒有對稱的地方。(眼睛、耳朵、手等)
3、請幼兒翻開幼兒活動材料,指導其找出對稱的圖畫并圖色。
4、請幼兒觀察已經(jīng)拼好一半的圖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想對稱的另一半。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預設目標:
1、發(fā)現(xiàn)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幾種自我保護方法。
2、萌發(fā)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
3、通過身體表演進一步加深對動物自我保護方式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
2、小動物頭飾,用縐紙編成的“尾巴”,吸吸果凍瓶4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捉迷藏。
1、我們一起來玩?zhèn)捉迷藏的游戲,我數(shù)1、2、3小朋友躲起來。
2、討論: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師小結。
二、隱身妙招
1、了解小動物的隱身妙招。
師:小動物們也在捉迷藏,請小朋友仔細找一找,然后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動物,它躲在了哪里?
。ㄓ^看課件:枯葉蝶飛到樹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鉆到草叢中的動畫。)
2、 身體表演:枯葉蝶飛到樹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鉆到草叢中。
3、這些動物有什么樣的保護自己的本領?
小結:隱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動物為了保護自己更好生存,它們身體的顏色與斑紋,與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十分相近,用來隱蔽自己不被敵人發(fā)現(xiàn)。
4、啟發(fā)幼兒講述還知道哪些動物具有隱身的本領?
三、討論動物的防身絕招。
1、你知道動物還有哪些保護自己的方法?
2、觀看課件。在觀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動物,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提問:你看到了哪個動物,它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ㄖv出一種,點擊出現(xiàn)相應字寶寶和相應動物的頭像)
盔甲:烏龜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氣:黃鼠狼
裝死:狐貍
3、討論:還有哪些動物也用同樣的方法保護自己的?
小結:小動物們很聰明的,想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們真是能干的小動物。
四、表演防身術。
教師出示各種動物頭飾,幼兒回答是誰?是用什么方法保護自己的?
現(xiàn)在我們來玩?zhèn)游戲,小朋友可以變成任何一種小動物,戴上頭飾跟著音樂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來了,怎么辦呢?你就要用你變的小動物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看誰模仿得最像!
【實驗觀察 : 第四階段】鏡子分身術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征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shù)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里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頻【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征,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shù)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shù)有什么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彩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里的球的數(shù)量有什么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shù)有什么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里有幾個球呢?
5. 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shù)有什么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么不同呢?
- 為什么球的數(shù)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于鏡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鏡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shù)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制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紙的硬軟、厚薄、光滑、粗糙、彈性等不同質地和特性。
2、萌發(fā)初步的廢物利用意識,知道一些廢舊的材料也能做成有用的東西,體驗探索的樂趣與游戲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的各種材質的紙。
2、雙面膠、漿糊、扭扭棒、及時貼、封裝帶、橡皮筋等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紙可以做什么——萌發(fā)廢物利用意識
1、最近我們一直在研究有趣的紙,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紙,我們一起想一想這堆看上去沒什么用的紙材料,可以做些什么好玩的東西?(引導幼兒思考,自由講述:用紙盒做成汽車或房子、用手工紙折紙工玩等)。
2、小結:看上去沒有用的紙,只要通過我們動腦筋,就可以做這么多好東西。所以只要我們動腦筋,就能把一些廢物利用起來。
二、嘗試做紙球——第一次操作
1、今天我們來用紙做一個大家一直會玩到的東西——紙球。你用紙球玩過那些游戲?(小投手、保齡球……)桌子上面有各種各樣的紙,你可以選擇一樣試試看,把它做成紙球,看看是不是所有的'紙都能做成紙球呢?(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操作材料,嘗試捏成紙球,了解體會各種紙制品的不同特性與質地。)
2、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做的紙球吧!(在操作時觀察有用相同材料做的紙球,請這幾個幼兒先逐個拿著自己做的紙球上來介紹,再請幼兒對他們的紙球觀察比較。)
3、你選什么紙來做紙球?為什么要選這種紙?
4、用一樣的紙,做出來的紙球一樣嗎?為什么?(引導幼兒表述:有的捏得緊,有的捏得松)
5、誰沒有做成紙球?我們來一起想一想,為什么沒有做成功呢?(引導幼兒表述:紙硬或滑它捏不緊,會彈出來。)
6、小結:原來做紙球也是有秘密的。不同的紙大小、硬軟、厚薄都不一樣,有的能用來做紙球,有的就不容易成功。
三、把不容易團起來的紙做成紙球——研究問題、探索解決:
1、有什么辦法可以把這些不容易團起來的紙做成紙球?
2、幼兒積極思考,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出示操作材料:剪刀、雙面膠、扭扭棒、透明膠、橡皮筋等,啟發(fā)幼兒思考。)
3、請幼兒自主嘗試剛才想出的方法,嘗試做成紙球。(鼓勵幼兒嘗試多種不同方法,如用透明膠、扭扭棒等)
4、請幼兒上來展示做好的紙球,并介紹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小結:在各種各樣材料和工具的幫助下,我們還是可以做成紙球。開動腦筋,我們就能解決問題!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設計層次非常清晰,時間安排合理,過渡非常自然,動靜交替。
活動中,教師作為一個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愉快、親切的氛圍,讓他們大膽、自主地表達和實施自己的想法.并給予相應的信息反饋。我積極地與他們交流情感,如摸頭、微笑、豎大拇指等,在這樣的互動中不是以從上而下“傾瀉”或灌輸?shù)姆绞綄⒅R傳遞給他們,而是一種哺育,一種滋潤。教師的智慧應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引導。一種巧妙的順應和調整,如果我們能和孩子同歡樂,永遠站在他們的高度去預設和生成教育活動,我想那樣的活動才是真正讓師生都能共同成長的。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興趣盎然,這與活動設計科學合理、用材恰當、真正從孩子興趣出發(fā),是分不開的,這些都值得在以后活動中繼續(xù)發(fā)揚學習。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孩子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非常圓滿地完成了教育目標。
小百科:球是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半圓面旋轉一周形成的旋轉體,也叫做球體(solid sphere)。球的表面是一個曲面,這個曲面就叫做球面,球的中心叫做球心。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11-15
科學教案大班實用02-28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7-20
大班科學教案通用05-19
大班科學教案教案11-15
大班科學教案(集合)07-31
大班科學教案[精]07-26
大班科學教案(優(yōu))07-26
[熱]大班科學教案07-29
[精]大班科學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