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范例【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了解汽車在不同角度斜坡上行駛的情況。通過記錄總結出車子在角度過大的斜坡上行駛會翻車。
2、通過實驗、記錄從小養(yǎng)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3、培養(yǎng)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場地布置。積木、板、小汽車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昨天,我們討論了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汽車跑得快,跑得遠?這個問題。有的小朋友認為汽車在斜坡上會跑得快些。有的`認為在冰面上或像玻璃一樣光滑的路面上會跑得快些。還有的幼兒認為用得力氣越大汽車就會跑得越快越遠。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小汽車在斜坡上行駛的情況。
二、幼兒實驗。
。1)交代比賽的要求和規(guī)則。
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板和積木。等會請大家自己設計斜坡進行比賽。規(guī)則是不能用手推,要讓小汽車自己從斜坡上開下去。
。2)介紹記錄表格的使用方法。
“怎么知道誰的小汽車跑得最快呢?在什么樣的斜坡上跑得快呢?”“我們就要把每一次比賽的成績記錄下來!背鍪居涗洷砀,講解記錄方法。如果我的汽車跑得快,超過了紅線,就用筆在紅線的下面打“√”,超過了綠線就在綠線的下面“√”。翻車在×下面記錄。
表示沒有到達紅線。用幾塊積木搭得斜坡就記錄在畫有幾塊積木后面的格子里。
(3)幼兒操作進行實驗。
幼兒三人一組進行實驗。教師提醒幼兒進行記錄,指導幼兒的記錄方法。鼓勵幼兒把實驗的結果和同伴進行交流。
。4)師生共同總結實驗情況。
“請大家說說你的最好成績是在放幾塊積木搭成的斜坡上取得的。”
“最好成績是用兩塊積木時取得的,三塊積木時斜坡太陡翻車嚴重!
“是不是斜坡越陡越好呢?”(不是)
三、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實驗研究了小汽車在斜坡上行駛的情況。知道了斜坡太陡行車很危險。如果我們小朋友乘坐的汽車在山區(qū)很陡的路面上行駛時要提醒司機注意安全。下次我們再討論是不是用得力氣越大汽車就會跑得越快越遠的問題。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的方式,知道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2.能和小組內的同伴協(xié)作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操作卡片,各種長刺的、長有羽毛的、長鉤的、長翅膀的、色彩鮮艷的種子植物圖片若干。
2.DVD:種子的傳播。
活動過程:
1. 引發(fā)幼兒對種子外部形態(tài)的觀察興趣。 觀察種子的圖片,聽故事,提問這些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呢?
提問:你看到的種子是什么樣子的?(有長刺的、長有羽毛的、長鉤的、長翅膀的、色彩鮮艷的種子……)
設置懸念,引發(fā)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小蒼耳也迫不及待地騎上了“白馬”,這是怎么回事呢?
欣賞故事《騎“白馬”的蒼耳》。
2. 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提問:為什么這些種子要長有羽毛、倒鉤呢?(幼兒自由講述已有經驗,了解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是與它的'傳播、繁殖密切相關的。)
那種子是怎樣傳播的呢?(自由講述)
觀看DVD,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風傳播、動物和人傳播、水傳播、糞便傳播、彈射傳播。
3. 能根據種子的外形特征進行傳播方式的分類。
這些圖片上的植物是以什么方式進行傳播的呢?請你和同組的小朋友將它們分類。
以小組為單位給圖片分類,進一步感知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集體交流分類過程:
建議:
1.在散步及戶外活動時,可尋找種子,根據它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觀察討論、探索其傳播方式。
2.在區(qū)域中及時更新圖片,引起幼兒更大的興趣,日;顒又锌尚蕾p散文《頂棉筐的小姑娘》。
評價:
能根據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判斷其傳播方式。
活動結束
附故事:騎“白馬”的蒼耳
刺猬先生像一位管理戶籍的警察。 他每天夾著個小本,調查著這塊草地上小花小草的來歷。 他知道,蒲公英的種子,是撐著小傘,由風婆婆送來的; 他知道,鳳仙花的媽媽了不起,結的果實像個小炸*,太陽一曬,果皮爆裂了,會把種子像子彈一樣射出去,射得老遠老遠的。 至于那棵小櫻桃樹,就更有趣了。那是一只貪嘴的小鳥,吞下了櫻桃,然后把櫻桃核和鳥糞一起拉了出來,掉在草地上,櫻桃樹苗就這樣長出來了。 近來,他發(fā)現(xiàn),草地上悄沒聲兒地長出了兩棵蒼耳,在蒼耳的綠枝上,還結出了好多帶刺刺的小蒼耳子。小刺猬感到很奇怪: “小蒼耳,你們的模樣挺像我呢!你們是怎么到這兒來的?” 小蒼耳們看看刺猬也都樂了,他們是挺像的。 正巧這時一只小白兔跑過,他向小刺猬問好,并請他有空來做客。 當小白兔離開時,小刺猬發(fā)現(xiàn),有三個小蒼耳子,已經把自己的小刺鉤在小白兔的毛上了,并快樂地唱起了歌: “小蒼耳,騎‘白馬’, 沒腿也能跑天下, 告別媽媽和故鄉(xiāng),快到遠處去安家……” 小刺猬樂了,他終于懂得了——蒼耳是怎么到這兒來的。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騎“白馬”的蒼耳
教學反思:
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意識。針對課文結構特點,在重點引導學生學習完蒼耳的傳播方式之后,通過小組學習,體會歸納蒲公英、鳳仙花、櫻桃的傳播方法。我認為最大的遺憾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安排得不夠充足,沒有很好地引導孩子用一個詞簡練總結出各種植物的傳播方法。本課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有點多,所以處理得不夠細致。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利用幼兒園玩水池為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2、引導幼兒用各種資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xiàn)象。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可以吸水的
2、塑料制品,木制品,紙制品,泡沫制品,小石塊等。
3、大水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覺游戲
1、鼓勵幼兒到水盆里玩水
2、嘗試
—試試用雙手捧水;
—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
3、發(fā)現(xiàn)
—能看見水中的小手,是因為水透明、無色,捧著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為水會流動等等;
—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
二、聽覺游戲
1、請幼兒將塑料制品一一投入水中。
2、試一試
。1)聽一聽、比一比不同資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
(2)聽一聽、比一比不同資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
。3)得出結論:從高處將資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資料投入水中聲音大,
重的資料投入水中比輕的資料投入水中聲音大。
三、觀察、比較、歸納游戲。
1、觀察不同資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比較資料的輕、重、厚、薄
2、感知資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系
歸納那類資料會沉于水中,那類資料會浮于水中。
四、觸覺游戲
1、用手觸摸、感知那些資料吸水,那些資料不吸水。
2、哪些資料遇水會爛,那些資料遇水完好如初。
五、收拾整理資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資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一一維護水資源。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今日玩水“水中的發(fā)現(xiàn)”告訴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新的發(fā)現(xiàn)。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紙的硬軟、厚薄、光滑、粗糙、彈性等不同質地和特性。
2、萌發(fā)初步的廢物利用意識,知道一些廢舊的材料也能做成有用的東西,體驗探索的樂趣與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的各種材質的紙。
2、雙面膠、漿糊、扭扭棒、及時貼、封裝帶、橡皮筋等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紙可以做什么——萌發(fā)廢物利用意識
1、最近我們一直在研究有趣的紙,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紙,我們一起想一想這堆看上去沒什么用的紙材料,可以做些什么好玩的東西?(引導幼兒思考,自由講述:用紙盒做成汽車或房子、用手工紙折紙工玩等)。
2、小結:看上去沒有用的紙,只要通過我們動腦筋,就可以做這么多好東西。所以只要我們動腦筋,就能把一些廢物利用起來。
二、嘗試做紙球——第一次操作
1、今天我們來用紙做一個大家一直會玩到的東西——紙球。你用紙球玩過那些游戲?(小投手、保齡球……)桌子上面有各種各樣的紙,你可以選擇一樣試試看,把它做成紙球,看看是不是所有的紙都能做成紙球呢?(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操作材料,嘗試捏成紙球,了解體會各種紙制品的.不同特性與質地。)
2、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做的紙球吧!(在操作時觀察有用相同材料做的紙球,請這幾個幼兒先逐個拿著自己做的紙球上來介紹,再請幼兒對他們的紙球觀察比較。)
3、你選什么紙來做紙球?為什么要選這種紙?
4、用一樣的紙,做出來的紙球一樣嗎?為什么?(引導幼兒表述:有的捏得緊,有的捏得松)
5、誰沒有做成紙球?我們來一起想一想,為什么沒有做成功呢?(引導幼兒表述:紙硬或滑它捏不緊,會彈出來。)
6、小結:原來做紙球也是有秘密的。不同的紙大小、硬軟、厚薄都不一樣,有的能用來做紙球,有的就不容易成功。
三、把不容易團起來的紙做成紙球——研究問題、探索解決
1、有什么辦法可以把這些不容易團起來的紙做成紙球?
2、幼兒積極思考,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出示操作材料:剪刀、雙面膠、扭扭棒、透明膠、橡皮筋等,啟發(fā)幼兒思考。)
3、請幼兒自主嘗試剛才想出的方法,嘗試做成紙球。(鼓勵幼兒嘗試多種不同方法,如用透明膠、扭扭棒等)
4、請幼兒上來展示做好的紙球,并介紹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小結:在各種各樣材料和工具的幫助下,我們還是可以做成紙球。開動腦筋,我們就能解決問題!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通過實驗,讓幼兒初步了解凹面承受力大的經驗,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2、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投票表格,小雞圖示,針筒,橋的課件。
學具:削尖的鉛筆、半個蛋殼、吸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 用小灰雞和小黃雞的對話引出內容。
2、通過實驗初步了解拱形承受力大的現(xiàn)象。
3、了解拱形承受力大的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1) 小黃雞:是我在外面用嘴啄破殼幫助你出來的。
。2) 小灰雞:是我在里面自己用嘴啄破殼自己出來的。
4、幼兒將猜測的答案粘貼在相應的表格上,教師加以引導,并說說猜測的理由。
5、幼兒操作,對比實驗。
。1)認識實驗材料:凸面蛋殼和凹面蛋殼,鉛筆的尖尖頭代表小雞的嘴巴。
教師交代實驗操作時的注意事項:對準凸面蛋殼或凹面蛋殼自然放開。
幼兒實驗,得出結論。
6、幼兒將實驗結果粘貼在相應的表格上,并說說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7、通過錄像了解凸面承受力大,比凹面的牢固原理。
師:為什么凸面不容易啄破,凹面容易啄破呢?我們一起來看段錄像。
師:凸面比凹面牢固,承受力比較大,人們利用這個原理造出了很多建筑物。(播放課件)
小結:這些建筑物都很牢固,因為它們都是拱形的,拱形真是個大力士,它能承受很多很多的力,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拱形建筑物,這些建筑物還有很多秘密,讓我們下次再來探究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應用題來源于生活,它是以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來表達數(shù)量關系和闡明要求解答的數(shù)量問題,在學習這類問題時應根據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在開始活動時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興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設計這節(jié)活動課時,先在活動室里布置一個“森林”環(huán)境,利用了多種小動物圖片等幼兒喜歡的學具,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學習、交流。在活動過程中,注重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編口頭應用題。
2、初步了解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學習用三句話把一件事情講清楚。
3、鼓勵幼兒用簡明的語言表述事物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4、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蝴蝶、小鳥、小猴子等許多動物磁性學具。
2、用許多大樹、小草、小花等道具設置的森林背景。
3、寫字板、磁力板等。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天氣晴朗,這么好的天氣,你們愿不愿意出去玩?(愿意)。
。ń處煄ьI幼兒來到用道具設置的森林里)今天的天氣真不錯,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許多的小動物們看著這么好的天氣,也愿意出來玩了;現(xiàn)在咱們就看看那些小動物出來玩好不好?(好)但是,在這里有一個要求,你們要會用三句話把事情講清楚,然后能說出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2、出示動物磁性學具,在磁力板上演示。
(1)、小朋友,你們看這一棵棵茂密的大樹那么美,你知道它是誰的家嗎?(知道、小鳥的家)你們看樹上有幾只小鳥?(1只),又飛來了幾只?(1只)一共是幾只?(2只)
。1+1=2)
。2)、鼓勵幼兒復述:誰能像教師一樣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樹上有1只小鳥,又飛來了1只,一共是幾只?(1+1=2)
。3)、猴子是森林里最頑皮的小動物,(教師演示:樹上有3只小猴,又過來1只小猴。)誰能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鼓勵幼兒大膽的舉手)樹上有3只小猴子,又來了1只小猴子,一共有幾只小猴子?(3+1=4)
(4)、今天的天氣這么好,陽光照在小花的身上,花兒也競相開放了,你們看一看是誰聞到花的香味飛來了?(蝴蝶)誰能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讓幼兒編出三句話的口頭應用題);▍怖镉2只蝴蝶,又飛來了1只蝴蝶,一共有幾只蝴蝶?(2+1=3)
3、老師這里還有很多的動物圖片,它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們愿不愿意和小動物們玩?(愿意)請幼兒觀看圖片,并鼓勵幼兒用三句話把一件事情講清楚。
4、每組一幅圖片,讓幼兒小聲討論,然后請一名幼兒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
5、活動小結:
讓幼兒了解了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并學會用三句話把一件事情講清楚,還能用簡明的語言表述事物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活動延伸:
讓幼兒找一找,身邊那些東西還能用三句話把它講清楚,并能用簡明的語言表述事物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如,草地上3只大白鵝,有走來2只大白鵝,一共有幾大白鵝?(3+2=5)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對鏡子的操作活動,使幼兒知道鏡子可以照人和物,會反光的現(xiàn)象。
2、引導幼兒萌發(fā)探索鏡子的興趣和愛好。
3、體驗游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老師一面大鏡子,上面貼貓的圖案,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
2、《鏡子總動員》多媒體課件。
3、找一個天氣晴朗、陽光充足的天氣。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了解鏡子的特征。
1、每個小朋友一面小鏡子,請幼兒自由玩耍。
師:觀察你的鏡子是什么形狀的?
幼:我的鏡子是圓圓,好像熊貓的頭,呵呵……
幼:我的是方方的,跟我的手帕一樣的。
幼:我的鏡子是破的,不知道是什么形狀。
師:破了那就是不規(guī)則的,會劃破手的,來,老師給你換一個,老師這個圓鏡子給你用。大家可要記住,鏡子破了會劃破手的,我們可不能玩,知道了嗎。
幼:知道了!
師:那鏡子摸上去感覺怎么樣?
幼:冰冰的。
幼:涼涼的。
幼:鏡子是平的,摸上去很滑的。
幼:我一摸,鏡子就變模糊了,看臉就看不清楚了。
師:對,鏡子是涼涼的,變模糊了是因為鏡子上有水氣了。那你們知道鏡子是用什么做的`嗎?
幼:我知道是用玻璃做的。
師:只有玻璃嗎?看看還有什么?鏡子和玻璃一樣嗎?
幼:不是的,不一樣的,玻璃是透明的,鏡子是不透明,好像還有一層銀子,很亮的。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呀。是的,玻璃透明的,鏡子不透明。但那一層不是銀子是水銀喲。你們聽過水銀嗎?這可是一個跟銀子一樣發(fā)亮的東西,可神奇著呢,以后你們長大了可以好好去研究一下。
小結:鏡子有圓形的、有方形的,摸上去感覺涼涼的、滑滑的,鏡子是用玻璃和水銀做的。
2、請幼兒說一說玩鏡子時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現(xiàn)象。
提問:你是怎么玩鏡子的?你發(fā)現(xiàn)鏡子有什么本領?
幼:我用鏡子看自己的臉,看是不是干凈,鏡子里能看到自己,還能看到許多小朋友呢。
幼:我在太陽底下照鏡子,鏡子能把光照到墻壁上去。
幼:我用鏡子能看到后面有沒有人走過來。
師:是呀,鏡子的本領可真大呀,我們生活離不開鏡子呀。你們說說我們日常生活中什么時候要用到鏡子的。
幼:洗臉的時候用,看看臉有沒有洗干凈
幼:梳頭要照鏡子,看看頭梳的漂不漂亮。
幼:我媽媽化妝會用鏡子呢
師:我們打扮化妝要照鏡子。
幼:洗澡也用的,我們家的浴室里有鏡子。
幼:汽車上有鏡子,可以看到后面有沒有車。
師:觀察真仔細,是的,汽車上也有鏡子,但那個鏡子與我們手上的鏡子一樣嗎?
幼:不一樣,汽車上的鏡子形狀好像不是圓的。
師:還有什么不一樣呢,你仔細看過嗎?
幼:沒有,不知道,呵呵……
師:沒關系的,你已很聰明了,平時觀察很仔細了,回家后你可再仔細看看,好好摸摸,你肯定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不同,好嗎?
幼:好!
小結:鏡子能照出人和物,還能反光,日常生活離不開它。
二、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各種各樣的鏡子。
1、導語“我們生活中除了照人的平面鏡,還有許多鏡子,我們一起看一看還有哪些奇妙的鏡子”。
2、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知道還有凹透鏡和凸透鏡,對人們有很大貢獻。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氣象與人們的關系。
2、學習通過觀察天氣和溫度計做氣象記錄。
3、有對氣象變化的興趣和求知欲。
活動準備:
提醒幼兒注意近期的天氣,能經常聽天氣預報。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將自己了解到的近期天氣情況告訴大家。
2、觀看老師做的一周天氣預報的記錄,了解一周的'天氣變化。
討論:
為什么我們每天要看或聽天氣預報。
如:雨天外出要帶傘,晴天注意防曬,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等。
3、學看溫度計。
(1)提出問題:人們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天的不同氣溫的。
(2)提供氣溫表,教幼兒測量活動室外的氣溫。
(3)根據幼兒報的氣溫,用圖示進行演示。
4、學習記氣象記錄。
。1)幼兒分組討論用什么方法將看到的、聽到的天氣變化記下來。
(2)學習用圖表的形式做記錄,根據觀看的一周天氣預報做記錄。
活動延伸:
每天做氣象記錄,一月做一次統(tǒng)計,使幼兒深刻感知春夏季的天氣特征。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這是大班上學期的一節(jié)科學活動?茖W活動一直是幼兒很喜歡的課程,因為可以通過自己的操作驗證猜測,得到答案。我班幼兒在之前的活動中已經累積了相關的沉浮知識,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已有的經驗上加強難度,通過操作,讓幼兒進一步認識沉與浮,知道通過改變形狀和重量可以改變沉浮的狀態(tài)。
活動目標:
1.豐富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
2.對科學現(xiàn)象產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3.初步嘗試實驗的一般過程。
重點:對科學現(xiàn)象產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難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具:裝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積木、石子、彈珠、盛滿水的大水盆、活動記錄表
2.幼兒學具:盛滿水的大水盆、裝水的瓶子、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題
1.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說一說材料的名稱和摸上去的感覺。
2.提問:這些材料放在水中會怎樣?
3.進行猜測記錄。
二.驗證猜測
1.教師根據幼兒的大膽猜測與幼兒一同驗證結果。
2.記錄實驗結果,與猜測的進行比較。
3.與幼兒一同觀察記錄表“沉下去”和“浮上來”,并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浮在水面上,哪些物體沉入水底。
三.幼兒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方法
1.選擇兩個典型的物體,嘗試改變物體的沉浮狀態(tài)。
2.幼兒探索:
、僮尭≡谒椎钠孔映料氯ァ
。ǜ淖兤孔拥闹亓,或者投放若干的彈珠、石子,認識懸浮 )
②讓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上來。
(改變橡皮泥的形狀從而改變浮力大。
3.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小結: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重量都可以讓物體的沉浮發(fā)生變化。
四.活動延伸
教師:剛才我們對瓶子和橡皮泥的沉浮進行了改變,那剩下的其它材料我們可以用哪種方法成功改變它們的沉浮狀態(tài)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同試試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周圍環(huán)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2、幼兒比較相反事物之間特征的差異。
重點幼兒探索周圍環(huán)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難點幼兒比較相反事物之間特征的差異。
活動準備
準備周圍環(huán)境中具有相反特征的物品。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引導幼兒觀察教室中具有相反特性的物品。
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這兩件物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讓幼兒自己實驗和探索。
請幼兒當"小偵探",按教師出的題目,找出教室中相關的`物品,并比較差別。
3、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的情況不同。
--剛才小朋友說的都對。
4、擴展幼兒經驗。
擴展尋找范圍。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大小與高矮輕重沒有生活經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9-16
大班科學教案11-15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7-20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25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19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8-17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9-17
科學教案大班實用02-28
(實用)大班科學教案09-22
大班科學教案(熱)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