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實用【9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1
春節(jié)到了,大家都高高興興地回家過年,我們?nèi)乙捕蓟貋怼?/p>
首先是小舅帶著小舅媽和表姐、表哥回家。再是我和爸媽還有哥哥到達。然后再是三姨媽和三姨丈。最后再是大舅、大舅媽、二姨媽、二姨丈、蕓姐和江偉哥哥一同來到。
吃飯了,一大家子坐在椅子高興的.吃東西、喝啤酒。吃完飯,大人就在聊天,小孩就去買炮來玩。我和表姐買了電光花、砂炮來玩。表哥和哥哥買了煙霧彈、沖天炮、砂炮去橋上玩。大家玩得可真開心啊!
春節(jié)真好、真快樂!能讓大家團圓,還能看晚會呢!這真是一個快樂的春節(jié)啊!過春節(jié)我真喜歡呀!你們說對嗎?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2
我的老家在和縣白橋鎮(zhèn),那兒雖沒有都市的繁華,但卻處處體現(xiàn)出濃郁的地方風情。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更愛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差不多在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都要腌制咸貨,還要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預備充足。
臘八節(jié)那一天,家家要喝臘八粥,所謂臘八粥,就是用多種米與多種雜糧熬成的`。在寒冬中喝上一碗臘八粥,頓時,會有一種從胃暖到全身的感覺。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孩子們要吃糖,尤其是麥芽糖,孩子們最為喜歡。這一天,還要送走灶王爺。人們用紅紙寫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條幅,貼在灶頭旁,家家放鞭炮恭送灶王爺上天。
過了二十三,人們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做豆腐,吃肉,貼年畫,貼春聯(lián),等到二十九時,便殺雞宰鵝,祭祖。
除夕可真熱鬧。家家戶戶趕做年菜,孩子們穿上新衣,與小伙伴們一起放鞭炮,玩耍嬉戲,我也不例外。不知不覺,天黑了下來,大人們端出香味四溢的飯菜,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其樂融融,象征“團團圓圓”之意。吃完團圓飯,大人們都出去打麻將,我們這些孩子們便坐在電視機前看央視春晚,這一夜,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一,店鋪關門,早上起來要向長輩問好,說吉利話,大人們都要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要給孩子們壓歲錢。
多數(shù)店鋪在正月初六開張,在此之前,人們還要祭財神,燒門神紙,祈求家道興旺。
轉眼間,盼望已久的元宵節(jié)到了。街上到處張燈結彩,店鋪里掛著許多各形各色的燈,如走馬燈,紗燈等。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別人家都是在超市買那種糖心元宵,而我的奶奶卻買來一兩斤面粉,在家自己手搟元宵,她總說,自己家做的元宵更好吃。傍晚,人們要在廣場上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猜燈謎比賽,那場景好不熱鬧。
正月十六春節(jié)結束,我也要回到馬鞍山了,但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令我難以忘懷。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更愛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3
春節(jié)來了,春節(jié)來了,普天同慶,華夏歡騰!
這天,為了迎接新春的到來。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貼春聯(lián)、掛燈籠、放炮竹……舞獅的戲班子也開始在每家每戶表演。爺爺告訴我說舞獅的笑面佛要破每家設下的陣,才能離開,所以我們就要提前擺陣。第一個陣叫姜太公釣魚;第二個陣叫南橋戲水;第三個陣叫四季發(fā)財;第四個陣叫太子讀書。經(jīng)過一番準備后,舞獅的.戲班子終于到了。笑面神一一破陣,到了最后一關太子讀書,就是我來把守。笑面神要破陣,就要找到我藏的紅包,偷偷告訴你們,我的紅包就在左腳的鞋墊下面。最后,笑面神找的差不多都快把我的衣服扒光了,哈哈,機智如我!可誰知,笑面神居然給我撓癢癢,癢得我直喊饒命。結果不得不說出我藏的紅包在哪里。雖然紅包被笑面佛拿走了,但我心里依然樂滋滋的。
晚上,全家人一起動手做出了拿手的美味佳肴:紅燒牛肉、酸菜魚湯、油燜大蝦、頓羊肉……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啊。熱騰騰的飯菜,濃濃的年味,好幸福!
吃完團圓飯后,一家人一起左坐到沙發(fā)上看春晚,有說有笑。
隨著新春的鐘聲敲響,20xx年已離我們遠去,而我們卻和20xx年迎個滿懷!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4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多民族花。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民風民俗。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傳統(tǒng)文化,每個地區(qū)也有自己生活習俗。不一樣節(jié)日,不一樣穿著,不一樣食物,不一樣民俗……生活中點點滴滴,無不體現(xiàn)著民族文化獨特魅力。
按照我們這里規(guī)矩,春節(jié)在臘月初旬就開始了!芭D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中最冷時候。在臘八這天,家家都要吃面條、祭灶,祭灶時候還要用我們俗稱“灶糖”,這是用長方形狀糖,又甜又黏,外面裹著一層香香芝麻,大人小孩都愛吃。
過了臘八,就是臘月二十三,就是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家家過年用東西已經(jīng)準備差不多了,夜晚,各個電視臺都會播出跨年聯(lián)歡晚會。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怪獸叫年,每到這一天半夜十二點,年就會出來搗亂,人們害怕極了。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人們漸漸發(fā)現(xiàn)了年特別怕紅色和響聲。于是,每逢這個時候,家家就會放鞭炮嚇唬年。終于,年被打倒了,人們就把這一天稱作除夕。
在除夕夜,家家戶戶都會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寓意來年家人都會團團圓圓。這一夜,我們是要吃餃子。我們還會在餃子里放一枚硬幣,大人吃到它,來年就會財源滾滾;小孩吃了它,來年就會聰明機智;老人吃了它,來年就會健康長壽。家人邊吃團圓飯,邊看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在一起說說笑笑,談談在這一年里碰到一些有趣事情。另外,大人還要給小孩壓歲錢。到了十二點,鞭炮響起來了,
春節(jié)終于到了,春節(jié)這幾天,是不準用刀。吃是春節(jié)前準備食物。商店也要關門,到初六才能開張。這天,我們會去拜親訪友,如果小孩去了,還會得到些紅包。到了傍晚,到大街上走走看看,處處都是一片紅火,特別美麗。有敲鑼、有打鼓。夜深十二點到了,爸爸一口氣沖到了院子里,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煙花筒。
說時遲,那時快。一聲聲響亮爆竹聲,一朵朵光芒四射,此時常熟,被鞭炮聲、喊聲、樂曲聲合成旋律包圍著,真是熱鬧非凡!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5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臘月二十五日前后,人們選擇吉日把家里打掃的一塵不染,干干凈凈迎新年。這時,千家萬戶都忙碌起來,殺豬、宰雞、炸“油鍋子”、買年貨……
除夕可真是熱鬧非凡吶!家家戶戶都趕做年夜飯,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春聯(lián);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口掛上兩個大紅燈籠。除此之外,大家還在房間門口貼上“!。哪一家都通宵燈火,鞭炮聲徹夜不絕。出門在外的人,必定要趕回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要守歲和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大年初一是春節(jié)的最高潮。這天,人們不許殺生。早上,要互相講吉利話祝賀,給小孩和老人們壓歲錢。從初一到十五,人們都不許講不吉利的話。吃罷早飯,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穿戴一新,挨家挨戶去拜年,這是小孩子們最喜愛的時候,因為可以收到長輩們的壓歲錢。
正月初二這天開始,人們便要到親朋好友家串門拜年了。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開門掃地,把掃成堆的鞭炮紙燒掉。
元宵一上市,春節(jié)便接近了尾聲。正月十五古稱“元宵節(jié)”。這天晚上,大街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籠,有走馬燈、有生肖燈,還有用絲綢做成的一兩條火紅的長龍。大街小巷突出了一個“鬧”字,人們還要吃湯圓,預示著新的一年快樂吉祥。
過了這天,春節(jié)也就過完了。農(nóng)民們開始準備春耕,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6
我的家鄉(xiāng),一個還未開發(fā)到的地方,他在義烏和金華的交界處,她古老而美麗,他沒有高樓大廈那么富麗堂皇;也沒有大城市那么熱鬧繁華;但是他與眾不同、富有特點。
來到了家鄉(xiāng),這個一年未重逢的“老朋友”我是多么想念它。我真想到處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它的新變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哪一幢幢古屋,那些房子中的每一塊磚瓦都流露出一種純樸。看看土房上的煙囪,冒出的煙也是那么潔白、纖細。房子的上方雕刻著民間工藝有紡織車、織布坊、各式各樣的人等等都有,令人目不暇接。再沿著僻靜的小路探索,上面鋪滿了碎碎的小石子、細細的沙子,沒有一條是水泥路。
村莊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我想就是那村東邊的一條小溪了,小溪里的水清澈見底。小溪上,來來往往的船只在捕撈著小魚,船的主人一俯一仰的劃著船,小船在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悠悠蕩蕩,這樣的景色美極了。村里的婦女在小溪邊洗洗衣服唱唱歌,真是別有一番風趣。潺潺的小溪腳邊在輕輕地淌過,水中的魚兒在漫游,溪邊的姑娘在唱著動聽的歌,這多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啊!沒有一絲雕琢。
我的家鄉(xiāng)封存了濃濃的民族風情,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江南的秀美,我愛它的古老,我愛它的質樸。春節(jié)時的家鄉(xiāng)我愛你。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7
雖然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和大部份地方都差不多,但是也有自己的不同之處。
大年初一,很多地方都還是大魚大肉,我們這就不同了。大年初一早上六點,村里每個人必須起床到村里輩份最大的祖爺爺家的院子里吃素面條和“發(fā)財菜”。所謂的“發(fā)財菜”,其實就是木耳,而且這“發(fā)財菜”不能是買來的,必須是村里人在枯枝斷木上親自摘的。為什么得這樣做呢?聽說有這么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大年初一,村來了一個乞丐。在村里到處乞討,可誰都不肯給他東西吃。直到中午,他也沒有討到任何東西。因為村里的人認為,大年初一把自己的東西給了別人,自己的財氣和好運就都給別人了。就在他失望之極,準備離開這個地方時,有一家境不怎么樣,懷了小孩的婦女卻大方地給了他一碗素木耳面條。乞丐填飽肚感激地說:“你不嫌棄我是一個乞丐,還把自己家的早飯給了我吃,相當于一年的財運給了我。”在臨走之前,乞丐對婦女說:“我把財運還回你,你肚子里的小孩,長大以后必定成狀元!闭f完,一下子就不見了。這時,大家才知道那乞丐是一個神仙。從此,這戶人家慢慢地富裕起來,小孩也果真成了狀元。為了求得來年好運,打那以后,家家戶戶都會在春節(jié)的前一天上山采“發(fā)財菜”,每年的大年初一早上必須吃素。而且到村里輩份最大的祖爺爺家里去吃。既把祖爺爺當成神仙,祝他健康長壽,也求“神仙”為自己的“賜”下好運,讓孩子都能中“狀元”。至于為什么面條在煮的時候不能放葷嘛,那是因為神仙是吃素的!
初一中午,每家每戶都會準備一大盤果點,里面裝著糖、花生、豆子……由小孩子端到祠堂門口的大桌上,然后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開開心心舉起杯子,吃著果子,天南海北,無所顧忌地暢所欲言。平常時大部分勞動力都在外面打工,只有春節(jié)全村男女老少才聚在一起。在祠堂門口品嘗果點,一是很少有能夠容納大家在一起的地方,也是為了更好地讓祠堂里面的祖先看到大家,更重要的是告訴在座每一位:無論你走到哪里,無論你有多發(fā)達,還是多么不如意,你永遠是這個村的一份子,村里永遠是你的家……
初七,家家戶戶早上都會在七點鐘左右起床,都會煮上一鍋“七寶粥”當早飯。為什么叫“七寶粥”呢?它主要是用大米、豆子、瘦肉、芋頭、豆腐、芹菜葉和自己家里做的`米果等七種東西熬成。而且“七寶粥”必須在早上八點鐘左右吃完。你知道為什么這樣吃嗎?因為按我們這里的規(guī)矩:哪怕再忙,初一到初六,家家戶戶都不會出外做工,都是休息。只有等到初七才會開工。在開工前,吃上幾碗營養(yǎng)豐富的“七寶粥”,干活就會特別有勁,就順心順意,事半功倍。
到了正月十五,就像輪值日一樣,每年都會選擇一戶院子較大的人家,擺上幾桌臺子,叫上七八個人一起來包湯圓。湯圓是用雪白雪白的糯米做成的,有綠豆餡兒的,有豆沙餡兒的,還有紅豆餡兒的,一個個在人們手里被揉得滾圓滾圓的。大家邊包邊煮,每一個碗里都有4-6個湯圓。吃四顆代表四季平安,吃五顆代表五谷豐登,吃六顆代表六六大順。吃的時候,必須老人先吃,只有老人們吃完碗里的湯圓,大家才能動手。吃了湯圓,意味著大家都可以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真是別有一番特色,有時間你們可以親自來感受一下我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習俗吧!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8
伴隨著隆冬的不期而至,年離我們也越來越近了。俗話說:大人望插田,小孩盼過年。小孩期盼過年的主要原因就是:有新衣服穿,有好東西吃,有壓歲錢收,有煙花爆竹放。
我們這里過了臘月二十五,村人就紛紛開始打糍粑了。打糍粑的場景可謂是一幅壯觀、和諧的風景畫。往往三五戶相邀,將浸泡好的糯米搬到一寬敞戶家里,大鍋大灶,干柴猛火,一會兒功夫,甑里糯米就蒸得熱氣騰騰,香飄滿屋。趁大人將蒸熟的糯米倒到“地窩子”(對舀子)里時,小孩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從“地窩子”抓上一把香噴噴的糯米飯塞人口中。接下來有四五個年輕體壯的男人各持一根木棒,圍著“地窩子”你上我下“快、準、穩(wěn)、狠”地杵起來!班恕獑!嗨——喲!”那節(jié)奏,猶如一支甜蜜生活的交響曲。小伢們也圍著蹦蹦跳跳,口里跟著“嗨喲”。不一會,粒粒糯米飯就變成了白色的黏糊狀了,男將們緊接著用木棒將白色黏糊狀撬起來擱到撒有膏粉的門板上,一位年長者用涂滿菜籽油的手將白色黏糊做成一個圓圓的大餅,象征著團團圓圓,圓圓滿滿!
大年初一,要算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一天了。這一天小孩們一大早就起床了,跟著隔壁的'哥哥姐姐,猶如一支浩浩蕩蕩的大部隊,到每家每戶去拜年。來到主人家,哥哥姐姐們會向他們拜年,并說一些吉祥的話,主人聽后,會立刻露出笑臉,一個勁地夸我們乖。然后從房間里拿出一盤零食,各種各樣的都有,幫我們裝上滿滿的一口袋,在臨出門前,還會讓我們再抓點在手上吃。有時,去到爺爺奶奶家拜年,叔叔嬸嬸在一旁就會起哄:“拜年可不是嘴上說的,拜年是要拜的,不拜可沒的壓歲錢哦!”一聽到有壓歲錢拿,“撲通”一聲跪下一大片:“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壽比南山。”此時,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們都笑得合不攏嘴。拿到壓歲錢了,向主人道謝后,便要開往下一家啦!
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活動內(nèi)容也越來越豐富。何止是春節(jié),老百姓一年到頭每天都在過節(jié)啊,天天都是快樂的!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9
我們家鄉(xiāng)春節(jié)別有一番風味,從春節(jié)前幾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
春節(jié)前幾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貧困的家庭里,這幾天也要買很多東西。大人們要買過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店鋪多數(shù)過年不開門。小孩子就首先要買爆竹。等到萬事俱備,之欠東風時,就盼著春節(jié)到來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人們盼呀盼終于把春節(jié)給盼來了。春節(jié)真熱鬧。大家都要穿新衣,還要貼紅紅的的對聯(lián)和吉祥的年畫。中午要吃團圓飯,在吃團圓飯前,還要放鞭炮,那天除了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吃這頓飯。
吃完團圓飯,除夕夜也悄悄地來了。我們這里除夕要守歲,雖然不用守一整夜,但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午夜時分,家家都要“除天行”,也就是要放鞭炮,放禮花。漆黑的天空一下子變得亮了起來,好像白天一樣,鞭炮聲震耳欲聾,經(jīng)久不絕古老的小鎮(zhèn)便洋溢在濃濃的節(jié)日氛圍中。
正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餃子,餃子也叫“元寶”預示著招財進寶。街道也不像以前那樣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不時從門縫里飄出的飯菜香味和人們的歡聲笑語訴說著人們的幸福美滿。
正月初二要給自己的長輩和親戚拜年,去時一般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又是家鄉(xiāng)春節(jié)期間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是快樂的,最快樂的也是我們小孩子了。我們可以拿到許多的壓歲錢,又不用做作業(yè),還能自由自在的放鞭炮,每一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都伴隨著我們的.歡笑。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是快樂的,我愛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
春節(jié)的作文
過春節(jié)了,孩子的臉上露出了春節(jié)特有的快樂,大人們一年的勞累得到了安撫,春節(jié)是多么重要的節(jié)日啊!
走在有濃郁春節(jié)氣氛的大街上,到處張燈結彩,每棵樹上掛滿了大大的紅燈籠,市場里熙熙攘攘的人群都穿著厚厚的棉襖,嘴和鼻子前有一絲白氣慢慢的上升。市場里的人手里都提著年貨、拿著鮮花、捧著桔子樹、抱著娃娃,場面熱鬧極了,臉上都掛滿春節(jié)到來的喜訊。
回到家里,鄰居一家三口都在搞衛(wèi)生,媽媽忙著對我說:“襯現(xiàn)在得閑,我們也開始打掃一下里屋吧!”我會意的點了一下頭,媽媽給我一對乳膠手套和毛巾,接著我們倆就熱火朝天的干了起來。先抹門,后抹窗,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就把整個房子里屋外屋都打掃的一塵不染,這樣更加能顯示出新年新氣象的習俗。
年三十早上我們要把去年所有的春聯(lián)和福字都撕下來,貼上新買的,這叫除舊迎新。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年飯,在外打工的人也要會到家里,團年飯里會有很多菜肴,還有飯要多煮一些,留下一寫剩飯過年,這樣寓意年年有余,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飯。
年三十晚就是舊年的最后一個晚上,所有人都要守歲,不能睡覺除了小孩和老人,守到新年到來。早上我們一家大小就要去走親戚,到親戚家里拜年,當然親戚來會來我家所以就要安排幾天去親戚家,還要有幾天要待在家里招待親戚朋友,春節(jié)之后還有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的主角就是湯圓了,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
春節(jié)代表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民風民俗,春節(jié)在中國人的心中有著不可缺少的地位。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春節(jié)作文06-08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10-08
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作文10-12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05-17
春節(jié)的家鄉(xiāng)作文09-20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的作文10-29
春節(jié)的家鄉(xiāng)的作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