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禮儀模板
作為一名職場新人,剛從學校里出來還是渾渾噩噩無所事事的樣子,那么你們知道要進入職場了要做些什么呢?下面是禮儀欄目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職場新人禮儀,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職場新人禮儀
初次會面
初次會面就是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定然會對我們的情況做一些了解,會問一些問題。
我們在回答時,一定要態(tài)度誠懇,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對于自己的說的話要負責。
說不知道并不丟人,實事求是才是最好的回答。
再有便是回答問題時要把握重點、簡潔明了、條理清晰。
這樣才會給面試官一種清新愉快的感覺,這樣面試才會繼續(xù)下去。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重點、條理清晰呢?其實大家可以采用一種總分總的格式,即先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再陳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再總結自己的觀點。
在回答考官的問題時,我們要明白面試官的初衷。
他們往往并不是要我們回答一個確切的答案和數(shù)值。
我們一定要讀懂問題、巧妙應答。
商務交談
進行商務交談時,只需要說一兩次“謝謝”即可,多了就會淡化感謝之意,也會讓你看起來多多少少有些無助和需要別人的幫助。
別交叉雙腿——容易令人覺得你太過隨意。
工作會議
如果會議的地點是在別家公司,最多提前5分鐘到,提前太久會讓他們覺得不自在,但是遲到又顯得非常沒有禮貌。
在會議的時候,如果突然上打斷別人可能會很難收場,所以雙方對峙的時候最好不要選擇在會議上,在會議上打斷別人會讓其他人感到尷尬甚至憤怒。
交換名片
交換的名片要保持干凈,裝在名片夾中,不要從褲兜里搜出一張像是廢紙的紙片兒遞給對方。
雙手遞出去時,讓名片正面對著對方。
收到名片后,不要看都不看就放起來,至少看一眼,顯示出興趣。
如果對方并沒有主動交換名片,稍等之后你可以遞上你的,并表明希望交換名片,即使對方的職位比你高,也會根據(jù)商務原則與你交換。
商務宴請
商務宴請安排的餐廳很重要,過于廉價有不重視對方的嫌疑,太過昂貴客戶又可能覺得你太過浪費。
所以不妨讓對方選餐廳。
最好提前一周安排好商務宴請,如果是你發(fā)出的邀請,那你就是主人,由你來付賬(不管發(fā)出邀請的是男士還是女士)。
與客戶用餐
如果對方點了開胃菜或甜品,你也要照做,要知道,獨自一人吃一道菜,旁邊還有人眼睜睜看著,那很尷尬。
不要滿嘴食物還高談闊論,記住每次都只吃一小口食物,即使被突然發(fā)問,你也可以快速咽下。
職場新人必學手機禮儀
手機放哪兒有講究
作為初入職場的新人,要考慮公共場合手機應該放在哪里合適,很多人習慣于把手機隨意擺放,這在自己家里或者工位上沒有問題。
但在公共場合手機的擺放是很有講究的,但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
手機在不使用的時候,可以放在口袋里,也可以放在書包里,但要保證隨時可以拿出來,
在與別人面對面時,最好不要把手機放在手里,也不要對著別人放置,這都會讓對方感覺不舒服。
而對于職場人士來說,最好也不要把手機掛在脖子上,這會讓人覺得很不專業(yè)。
接聽手機勿擾他人
除了要注意手機擺放位置之外,職場新人也要懂得接聽手機的禮儀。
手機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隨時隨地可以通話,這在帶給大家便利的同時自然也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果。
對于職場新人來說,給他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日后的發(fā)展,而打擾別人的行為給周圍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心中沒有他人,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在公共場合接聽手機時一定要注意不要影響他人。
有時辦公室因為人多,原本就很雜亂,如果再大聲接電話,往往就會讓環(huán)境變得很糟糕。
作為職場新人,在沒有熟悉環(huán)境之前,可以先去辦公室外接電話,以免影響他人,特別是一些私人的通話更應注意。
打電話前考慮對方
如今,手機作為溝通的重要工具,自然是聯(lián)系客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在給自己重要的客戶打手機前,首先應該想到他是否方便接聽你的電話,如果他正處在一個不方便和你說話的環(huán)境,那么你們的溝通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因此這是職場新人必須要學會的一課。
最簡單的一點,就是在接通電話后,先問問對方是否方便講話,但僅有這是遠遠不夠的。
要平時主動了解客戶的作息時間,有些客戶會在固定時間召開會議,這個時間一般不要去打擾對方。
而電話接通后,要仔細傾聽并判斷對方所處的環(huán)境,如果環(huán)境很嘈雜,可能說明他正在外面而不在辦公室,這個時候你要考慮對方是否能夠耐心聽你講話。
而如果他小聲講話,則說明他可能正在會場里,你應該主動掛斷電話,擇機再打過去。
手機如今已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物,但在職場中,一部手機卻可以折射出你的職場能力。
因此職場新人一定要掌握手機禮儀,讓手機成為自己的職場幫手,而不是減分利器。
公務員禮儀規(guī)范
公務員代表的是整個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維護著國家行政機關的形象和個人形象。
所以講禮儀規(guī)范是特別重要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公務員禮儀規(guī)范,供大家參考和借鑒!更多資訊盡在禮儀欄目!
一、注重服飾美
一般來說,公務員的服裝應當合乎身份,莊重、樸素、大方。
在工作中,機關公務員的打扮穿著是不宜完全自行其事的,因為機關公務員的服飾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對其所產(chǎn)生的第一印象的好壞,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著其自身的教養(yǎng)與素質(zhì),所以對它不能不有所規(guī)范。
注重服飾美,便是工作禮儀對基層公務員服飾所做的具體規(guī)范。
所謂機關公務員的服飾美,則又分為下述三點要求。
(一)服飾素雅
機關公務員在工作中所選擇的服飾,一定要合乎身份,素雅大方。
切不可令其有悖于常規(guī)的審美標準,進而有損機關公務員隊伍的名聲。
1.色彩少。
機關公務員在工作場合所選擇的服飾,其色彩宜少不宜多,其圖案宜簡不宜繁。
切勿令其色彩鮮艷搶眼,令其圖案繁雜不堪。
2.質(zhì)地好。
在經(jīng)費允許的條件下,機關公務員的服飾應盡量選用質(zhì)地精良者。
如其正裝一般應選用純毛、純棉或高比例含毛、含棉面料,而忌用劣質(zhì)低檔的面料。
3.款式雅。
機關公務員的服飾,應以其款式的素雅莊重為基本特征。
若其款式過于前衛(wèi)、招搖,則與機關公務員自身的身份不符。
4.做工精。
機關公務員的服飾雖不必選擇名牌貨、高檔貨,但對其具體做工應予以重視。
若其做工欠佳,則必定會有損于機關公務員的整體形象。
5.搭配準。
搭配準,在此特指機關公務員的服飾應注重搭配之道。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人的服飾之美關鍵在于和諧,而服飾的和諧則又主要有賴于精心的搭配。
(二)服飾莊重
在講究美觀的同時,機關公務員在選擇服飾時也不應對雅致有所偏廢。
機關公務員如果要打算做到服飾高雅脫俗,一方面應以其樸素大方取勝,另一方面則應要求其文明得體。
具體來說,主要應注意避免以下五忌。
忌過分炫耀。
機關公務員在工作之中所佩戴的飾物,應當以少為妙。
不提倡機關公務員在工作場合佩戴高檔的珠寶首飾,或是過多數(shù)量的金銀首飾,不然便有張揚招搖之嫌。
2.忌過分裸露。
在工作中,機關公務員的著裝不應過分暴露自己的軀體。
不露胸、不露肩、不露背、不露腰、不露腿等“五不露”,便是對機關公務員著裝的基本要求。
此外,不使內(nèi)衣外露,也不應被疏忽。
3.忌過分透視。
機關公務員在正式場合的著裝,不允許過于單薄透明。
在任何時候,都不允許機關公務員的內(nèi)衣透視在外,甚至令人一目了然。
4.忌過分短小。
機關公務員的衣著,不應以短小見長。
在任何正規(guī)場合,背心、短褲、超短裙、露臍裝等過分短小的服裝,都難登大雅之堂。
5.忌過分緊身。
選擇過分緊身的服裝,意在顯示著裝者的身材,而機關公務員在工作之中顯然是不適合這樣的。
(三)服飾整潔
服飾整潔,是對常人的基本要求,每一名機關公務員自然也不可對此掉以輕心。
機關公務員的服飾整潔,具體上應注意如下幾方面。
1.忌骯臟。
在任何情況下,機關公務員都沒有理由聽任本人的服飾骯臟不堪。
具體而言,既不應令其存在異物,又不應令其存在異味。
2.忌殘破。
機關公務員在服飾一旦出現(xiàn)殘破,即應及時對其修補或更換。
聽任自己衣著襤褸、服飾缺損,甚至以此為榮,是缺乏理智的表現(xiàn)。
3.忌折皺。
一般來說,機關公務員的衣著以平整為美。
若其出現(xiàn)眾多的折皺,即應及時更換,或熨燙平整之后再穿,否則便難有服飾整潔可言。
4.忌亂穿。
機關公務員在穿衣服、戴首飾時,必須遵守其既有的規(guī)范性做法。
不能隨心所欲地將其亂穿、亂戴。
(四)公務員穿衣禁忌
【男士】
穿沒有領子的衣服等于不穿衣服
談起工作時間的穿著,機關事務管理局的阿哲(化名)時刻銘記著退休老處長對他的告誡。
那時,他初到單位,總以為在機關就是混日子,每天大大咧咧來上班。
初夏天氣轉(zhuǎn)熱,他上半身隨便穿著一件圓領T恤就來了。
然而,工作一段時間后,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盡管為人和善,但是自己總是比較孤單,有些工作必須搭檔合作時,同事也不會主動和他合作。
“穿沒有領子的衣服等于不穿衣服,誰愿意和一個沒穿衣服的同事合作?”當他提出這個問題時,處長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在機關工作,必須成熟穩(wěn)重,除工作能力外,衣著也非常重要。
按照老處長的建議,阿哲開始更換穿衣習慣。
男士服裝可選擇的余地相對單一,一般是襯衫和西服之類,夏天還可以選POLO衫、帶領子的短袖襯衫等,冬天多半穿著西服或者呢子外套,整體風格保持整潔、美觀、得體的基本禮儀規(guī)范,避免突出、高調(diào)。
在顏色的選取上,阿哲也開始格外注意,一般選擇單色調(diào),色彩偏成熟穩(wěn)重類。
【女士】
不過膝的短裙不敢穿
通過國考進入機關的小瑩(化名),原來是一名媒體人,對衣著的要求一向簡單,首要標準是自己喜歡。
“像公安、工商等有標準制服的單位還好,上班時穿著統(tǒng)一制服,苦惱的是像我們這些沒有明確要求的機關單位。
”小瑩說,機關單位相對比較嚴肅,自從上班后,平時穿著都會謹慎些,原來的大多數(shù)時裝都壓箱底了,只能周末逛街時過過癮。
服裝是身份的標志,不僅是公務員文明狀態(tài)的體現(xiàn),而且也是公務員執(zhí)行公務員禮儀的重要內(nèi)容。
雖然在公務員系統(tǒng)中從來沒有明確規(guī)定上班應穿什么,但實際上,多數(shù)人表示公務員上班的服裝有自身的要求,最低標準就是“正裝一點、正式一點”。
由于認可的人偏多,這似乎已經(jīng)成了公務員著裝的不成文規(guī)則。
但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性朋友。
隨著世人觀念的轉(zhuǎn)變,公務員的服裝也并非一味的“嚴謹古板”。
小瑩說,以他們單位為例,老領導退休,年輕人更替,在平時的工作中,一些同事的服裝開始由正裝向輕正裝轉(zhuǎn)變。
以裙子為例,從過去的職業(yè)裝裙子到現(xiàn)在的連衣裙、半身裙、公主裙、A字裙、鉛筆裙……裙子的長短有不同的含義,小瑩說,因此,穿裙子時唯一的一條禁忌就是“不過膝的短裙不敢穿”。
【區(qū)別】
機關與基層的著裝大不同
公務員的穿著除性別外,還會因工作環(huán)境等因素有差別。
愛干凈、愛整潔的人,衣著搭配也會相對比較講究,給人的感覺會比較干凈利落。
有人分析說:“有時候,一個人的著裝可能會成為領導判斷他做事風格的一個參考。
”盡管都在機關,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穿衣風格,比如從事文秘性質(zhì)的公務員,相對會比較保守,一般搭配就是白色襯衣配一套深色西褲;年輕公務員多選擇帶領子的POLO衫,除了黑白色之外,也會選擇一些暖色調(diào),但是大多是單色調(diào)衣服,不會選擇色彩跳躍較大的衣服。
盡管穿著有一定的規(guī)則,但文職性質(zhì)工作偏多的機關單位,公務員穿著總體會相對正式些。
與機關單位不同的是基層單位,“我們和機關的穿衣肯定有區(qū)別的,站到一起,一眼就能看出來。
”常年在基層工作的老劉說,基層單位與群眾接觸密切,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親和力,和身邊群眾穿著不能有太大區(qū)別,此外還要注意適合自身的工作狀態(tài)。
用老劉的話說就是,“下地干活肯定不能穿皮鞋,穿著白襯衣和西服肯定也不方便基層工作。
”
【禁區(qū)】
杜絕奇裝異服
根據(jù)《國家公務員行為規(guī)范》第八條規(guī)定,公務員應該“舉止端莊,儀表整潔”。
公務員著裝盡管沒有具體的要求,但是大多數(shù)公務員還是遵守一定的“潛規(guī)則”。
比如上班時男士不穿短褲、涼鞋,女士不穿吊帶、超短裙。
此外,無論男女,首飾都是禁區(qū)。
正統(tǒng)、低調(diào)、樸素……受訪的數(shù)十名公務員均表示,從頭到腳、從發(fā)型到襪子、從西裝到領帶等各個方面,公務員基本保持得體、美觀、大方等大眾審美標準,堅決杜絕奇裝異服,非主流的服裝不會進入公務員隊伍中。
是否有必要統(tǒng)一規(guī)定公務員的穿著呢?受訪的多數(shù)市民表示,沒有必要非得為公務員穿著制定條條框框,不必對著裝要求太高。
也有不少市民表示,公務員也是人,需要一個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只要能夠做到“儀表整潔”和“不穿奇裝異服”即可。
二、強調(diào)語言美
語言,是機關公務員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之一。
機關公務員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不能不要求自己做到語言美。
在具體工作中使用語言時,機關公務員既要重視自己“說什么”,又要重視自己“如何說”。
這就是說,語言的具體內(nèi)容與表達方式這兩方面的問題,均應為機關公務員所關注。
不然的話,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語言美
(一)語言文明
語言文明,在此主要是要求機關公務員在選擇、使用語言時,要文明當先,以體現(xiàn)出自身的良好的文化修養(yǎng)。
其具體要求有三:
1.講普通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文規(guī)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機關公務員在這一點上必須身體力行。
應當強調(diào)的是,機關公務員使用普通話進行交際,不但反映著其較高的文明程度,而且也有助于其對外交流。
因此,除面對外國友人、少數(shù)民族人士或個別不懂普通話的人員之外,機關公務員最好都要講普通話,盡量不講方言、土語。
2.用文雅詞。
在日常性交談中,機關公務員要努力做到用詞文雅。
用詞文雅,并非是要求機關公務員在交談時咬文嚼字,脫離群眾,而是重點要求其自覺回避使用不雅之詞。
即不允許機關公務員在日常性交談中,尤其是在公務性交談中動輒講臟話、講粗話,更不能講黑話、講黃話、講怪話。
3.檢點語氣。
語氣,即人們講話時的口氣。
它直接表現(xiàn)著講話者的心態(tài),是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
與外人交談時,特別是在面對人民群眾之際,機關公務員務必要檢點自己的語氣,令其顯得熱情、親切、和藹、友善、耐心。
在任何情況下,語氣急躁、生硬、狂妄、嘲諷、輕慢,都絕不允許。
(二)語言禮貌
語言禮貌,是機關公務員所應具備的基本禮儀修養(yǎng)。
具體而言,它是要求機關公務員在日常性交談中主動使用約定俗成的禮貌用語,以示對交往對象的尊重友好之意。
一般而言,機關公務員所須使用的基本禮貌用語主要有如下五種。
1.問候語。
它的代表性用語是“你好”。
不論是接待來賓、路遇他人,還是接聽電話,機關公務員均應主動問候他人,否則便會顯得傲慢無禮,目中無人。
2.請托語。
它的代表性用語是“請”。
要求他人幫助、托付他人代勞,或者懇求他人協(xié)助時,機關公務員照例應當使用這一專用語。
缺少了它,便會給人以命令之感,使人難于接受。
3.感謝語。
它的代表性用語是“謝謝”。
()使用感謝語,意在向交往對象表達本人的感激之意。
獲得幫助、得到支持、贏得理解、感到善意,或者婉拒他人時,機關公務員均應使用此語向交往對象主動致謝。
4.道歉語。
它的代表性用語是“抱歉”或“對不起”。
在工作中,由于某種原因而帶給他人不便,或妨礙、打擾對方,以及未能充分滿足對方的需求時,機關公務員一般均應及時運用此語向交往對象表示自己由衷的歉意,以求得到對方的諒解。
5.道別語。
它的代表性用語是“再見”。
與他人告別時,主動運用此語,既是一種交際慣例,同時也是對交往對象尊重與惜別之意的一種常規(guī)性表示。
三、提倡交際美
機關公務員所從事的具體工作往往有別,但從其本質(zhì)上來看,都免不了要與他人打交道。
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機關公務員必須力求交際美,即妥善地協(xié)調(diào)自己的各種人際關系,高度地重視自己的每一位交往對象,以內(nèi)求團結,外求發(fā)展。
(一)內(nèi)部交際
機關公務員必須首先處理好自己在本單位、本部門的各種內(nèi)部人際關系,因為它是自己所須正視的種種交際的基礎之所在。
進行內(nèi)部交際時,機關公務員應當講究團結,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并且善于協(xié)調(diào)各種不同性質(zhì)的內(nèi)部人際關系。
1.與上級的交往。
機關公務員在實際工作中,不能不處理好自己與上級的關系。
要做好這一點,基本要訣有三:一是要服從上級的領導,恪守本分;二是要維護上級的威信,體諒上級;三是要尊重上級,支持上級。
2.與下級的交往。
與下級進行交往時,機關公務員切切不可居高臨下,虛張聲勢。
處理好與下級之間的關系,機關公務員至少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善于“禮賢下士”,尊重下級的人格;二是要善于體諒下級,重視雙方的溝通;三是要善于關心下級,支持下級的工作。
3.與平級的交往。
處理與平級同事的人際關系,也不容機關公務員有絲毫的忽略。
與平級同事打交道時,機關公務員對以下三點應當予以充分重視:一是要相互團結,不允許制造分裂;二是要相互配合,不允許彼此拆臺;三是要相互勉勵,不允許諷刺挖苦。
(二)外部交際
不論因公還是因私,機關公務員都有大量機會與外界人士進行交往應酬。
與外界人士交往或相處時,機關公務員既要與人為善,廣結善緣,努力擴大自己的交際面,又要不忘維護政府形象與個人形象,注意檢點自己的舉止行為,使之不失自己的身份。
進行下列兩種常見的外部交往時,尤須機關公務員處處好自為之。
1.與群眾的交往。
同人民群眾直接打交道時,機關公務員既要不忘自己的身份,又不能過分強調(diào)自己的身份;既要具備強烈的為群眾服務的意識,又不能時時以施舍者的身份自居。
為人民群眾服務時,一是要待人熱誠,不允許對群眾冷言冷語;二是要主動服務,不允許對群眾漠不關心;三是要不厭其煩,不允許對群眾缺乏耐心;四是要一視同仁,不允許對群眾親疏有別。
2.與社會的交往。
許多時候,機關公務員都離不開與社會各界人士的交往。
與社會各界人士交道時,機關公務員須做好下列五點:一是要掌握分寸,防止表現(xiàn)失當;二是要公私有別,防止假公濟私;三是要遠離財色,防止fubai變質(zhì);四是要正視權力,防止權錢交易;五是要廣交朋友,防止拉幫結派。
四、推崇行為美
在實際工作中,每一名機關公務員必須努力做到勤于政務,愛崗敬業(yè),忠于職守,一心一意地做好本職工作,使自己的所作所為與國家公務員的光榮稱號相稱。
這就是所謂行為美。
就機關公務員而論,要真正做到行為美,主要需要注意如下兩點。
(一)忠于職守
每一名機關公務員,平時在實際工作中都必須以忠于職守為天職。
沒有忠于職守,便難言其愛崗敬業(yè)。
忠于職守,其實是愛崗敬業(yè)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具體而言,機關公務員的愛崗敬業(yè),需要在下述三個主要方面得以體現(xiàn)。
1.具有崗位意識。
所謂具有崗位意識,主要是要求機關公務員既熱愛本職工作,又嚴守工作崗位。
在工作崗位上不可一心二用,甚至脫崗,而是要干一行愛一行,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職工作。
2.具有責任意識。
所謂責任意識,是崗位意識的自然引申,它指的是機關公務員在實際工作里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遇事不但要區(qū)分職責,更要主動負責,盡職盡責,不允許得過且過,敷衍了事,缺乏基本的工作責任心
3.具有時間意識。
具有時間意識,是機關公務員崗位意識與責任意識的直接的體現(xiàn)。
其具體含義,是要求機關層公務員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到心到身到,自覺遵守法定的作息時間,每天準時上下班,不準遲到早退,不得曠工、怠工、磨洋工。
(二)鉆研業(yè)務
機關公務員的愛崗敬業(yè),不僅要表現(xiàn)為干一行愛一行,而且還要表現(xiàn)為干一行通一行。
因此,機關公務員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努力鉆研業(yè)務,努力精通業(yè)務,以便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更好地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
要求機關公務員鉆研業(yè)務,當前特別應當強調(diào)下列三點。
1.精通專業(yè)技術。
要做好本職工作,就要求機關公務員首先精通自己所應掌握的專業(yè)技術,爭當專業(yè)尖子或技術能手。
2.掌握現(xiàn)代知識。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機關公務員在精通專業(yè)技術的同時,還有必要開闊視野,努力學習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基本知識,并特別注意外語、法律與計算機知識的學習。
3.重視知識更新。
古人云:“學無止境”,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一大特征,便是知識更新加速。
因此,在鉆研業(yè)務的同時,機關公務員還須注意知識更新,努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當“落伍者”。
五、餐桌禮儀美
(一)就座和離席
1、應等長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
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 呼女士。
3、用餐后,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后,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4、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5、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臺入座。
6、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香巾的使用
1、餐巾主要防止弄臟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漬。
2、必須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應攤開后,放在雙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帶,或掛在西裝領 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禮儀
1、入座后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 或?qū)⑹址旁卩徸伪成稀?/p>
2、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cè)的女賓。
4、口內(nèi)有食物,應避免說話。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肴。
6、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8、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9、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nèi)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說話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就食物。
食物帶計,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則湯汁滴在桌布上,極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簽,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嘔氣。
萬一不禁,應說聲“對不起”。
14、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墜地,可請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將酒、水、湯計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賠罪,反使對方難為情。
17、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調(diào)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 不可伸手橫越,長驅(qū)取物。
18、如系主人親自烹調(diào)食物,勿忘予主人贊賞。
19、如吃到不潔或異味,不可吞入,應將入口食物,輕巧的用拇指和食指 取出,放入盤中。
倘發(fā)現(xiàn)尚未吃食,仍在盤中的菜肴有昆蟲和碎石,不要大驚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輕聲告知侍者更換。
20、食畢,餐具務必擺放整齊,不可凌亂放置。
餐巾亦應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進行中,不宜抽煙,如需抽煙,必須先征得鄰座的同意。
22、在餐廳進餐,不能搶著付帳,推拉爭付,至為不雅。
倘系作客,不能 搶付帳。
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帳。
23、進餐的速度,宜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談悲戚之事,否則會破壞歡愉的氣氛。
職場稱呼禮儀的重要性
【職場稱呼禮儀的重要性】
在工作環(huán)境中,人們彼此之間的稱呼是有其特殊性的,這就是職場稱呼。
職場稱呼的禮儀要求,可以概括為:正式、莊重、規(guī)范。
一般職場稱呼可分為五種稱呼方式。
1、職務性稱呼
在工作中,最常見的稱呼方式是以交往對象的職務相稱,以示身份有別、敬意有加,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稱呼方法。
以職務相稱,具體來說又分為三種情況:
a.僅稱職務。
例如:“部長”、“經(jīng)理”、“主任”,等等。
b.在職務之前加上姓氏。
例如:“周總理”、“隋處長”、“馬委員”,等等。
c.在職務之前加上姓名,這僅適用極其正式的場合。
例如:“主席”。
2、職稱性稱呼
對于具有職稱者,尤其是具有高級、中級職稱者,可以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職稱相稱。
以職稱相稱,也有下列三種情況較為常見。
a.僅稱職稱。
例如:“教授”、“律師”、“工程師”,等等。
b.在職稱前加上姓氏。
例如:“錢編審”、“孫研究員”。
有時,這種稱呼也可加以約定俗成的簡化,例如,可將“吳工程師”簡稱為“吳工”。
但使用簡稱應以不發(fā)生誤會,歧義為限。
c.在職稱前加上姓名,它適用于十分正式的場合。
例如:“安文教授”、“杜錦華主任醫(yī)師”、“郭雷主任編輯”,等等。
3、學銜性稱呼
在工作中,以學銜作為稱呼,可增加被稱呼者的權威性,有助于增強現(xiàn)場的學術氣氛。
稱呼學銜,也有四種情況使用最多。
它們分別是:
a.僅稱學銜。
例如:“博士”。
b.在學銜前加上姓氏,例如:“楊博士”。
c.在學銜前加上姓名,例如:“勞靜博士”。
d.將學銜具體化,說明其所屬學科,并在其后加上姓名。
例如:“史學博士周燕”、“工學碩士鄭偉”,“法學學士李麗珍”,等等。
此種稱呼最為正式。
4、行業(yè)性稱呼
在工作中,有時可按行業(yè)進行稱呼。
它具體又分為兩種情況。
a.稱呼職業(yè),即直接以被稱呼者的職業(yè)作為稱呼。
例如,將教員稱為“老師”、將教練員稱為“教練”,將專業(yè)辯護人員稱為“律師”,將警察稱為“警官”,將會計師稱為“會計”,將醫(yī)生稱為“醫(yī)生”或“大夫”,等等。
在一般情況下,在此類稱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姓名。
b.稱呼“小姐”、“女士”、“先生”.對商界、服務業(yè)從業(yè)人員,一般約定俗成地按性別的不同分別稱呼為“小姐”、“女士”或“先生”。
其中,“小姐”、“女士”二者的區(qū)別在于:未婚者稱“小姐”,已婚者或不明確其婚否者則稱“女士”。
在公司、外企、賓館、商店、餐館、歌廳、酒吧、尋呼臺、交通行業(yè),此種稱呼極其通行。
在此種稱呼前,可加姓氏或姓名。
也可以在此前以職務在先,姓名在后的順序,再加上其他稱呼。
5、姓名性稱呼
在工作崗位上稱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間。
其具體方法有三種:
a.直呼姓名。
b.只呼其姓,不稱其名,但要在它前面加上“老”、“大”、“小”。
c.只稱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間,尤其是上司稱呼下級、長輩稱呼晚輩之時。
在親友、同學、鄰里之間,也可使用這種稱呼。
下面再看看職場稱呼的一些具體事例:
職場上最誠惶誠恐、畢恭畢敬的人是誰?是菜鳥新人!
王露是太平洋盈科電腦城的一個小職員,去年剛剛畢業(yè)。
說起職場稱呼,她滿臉興奮。
“我應聘時就是因為一句稱呼轉(zhuǎn)危為安的。
”去年應聘時,由于她在考官面前太過緊張,有些發(fā)揮失常,就在她從考官眼中看出拒絕的意思而心灰意冷時,一位中年男士走進了辦公室和考官耳語了幾句。
在他離開時,她聽到人事主管小聲說了句“經(jīng)理慢走”。
那位男士離開時從王露身邊經(jīng)過,給了她一個善意鼓勵的眼神,王露說自己當時也不知道哪兒來的靈光一閃,忙起身,畢恭畢敬地對他說:“經(jīng)理您好,您慢走!”她看到了經(jīng)理眼中些許的詫異,然后他笑著對自己點了點頭。
等她再坐下時,她從人事主管的眼中看到了笑意……
后來她順利地得到了這份工作。
人事主管后來告訴她,本來根據(jù)她那天的表現(xiàn),是打算刷掉她的。
但就是因為她對經(jīng)理那句禮貌的稱呼讓人事部門覺得她對行政客服工作還是能夠勝任的,所以對她的印象有所改觀,給了她這份工作。
職場新人稱呼同事:要“勤”要“甜”
可銳咨詢顧問有限公司的首席咨詢師呂東鳴說,人們一直以為只有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前?人們才更注意這些刻板嚴謹?shù)姆Q呼,所以職場上對稱呼的注重正日益淡漠。
尤其是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他們對職場稱呼處于摸不著頭腦的階段。
剛進單位,兩眼一抹黑,全是生人面孔,如何迅速融合到這個團隊中?怎樣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其實都是從一聲簡單的稱呼中開始的。
哪怕是甜言蜜語呢,只要恰到好處不招人煩就是成功。
新人報到后,首先應該對自己所在部門的所有同事有一個大致了解。
對自己介紹后,其他同事會一一自我介紹,這個時候,如果職位清楚的人,可以直接稱呼他們“張經(jīng)理、王經(jīng)理”等等,對于其他同事,可以先一律稱“老師”,這一方面符合自己剛畢業(yè)的學生身份,另一方面,表明自己是初來乍到,很多地方還要向諸位前輩學習。
等稍微熟悉之后,再按年齡區(qū)分和自己平級的同事,對于比自己大許多的人,可以繼續(xù)稱“老師”,或者跟隨其他同事稱呼。
對于與自己年輕相差不遠甚至同齡的同事,如果是關系很好,就可以直呼其名。
再有,需要注意的是,在喊人的時候,一定要面帶微笑,眼睛直視(但不是死瞪)對方,表現(xiàn)要有禮貌。
老職員更不可小視稱呼
同時,呂東鳴提醒說,在職場上不注意稱呼的有兩大人群,第一是新人,再有就是年齡大、資格老的普通員工。
各單位都會有這樣一些員工。
年齡近中年,但職位卻仍處一般。
他們的年紀有時與經(jīng)理同歲,甚至還要大于經(jīng)理等管理者。
這個時候,某些這樣的老員工對職場稱呼就會不大注意,甚至有所忽略。
有些人甚至憑借自己的資歷對領導也“小張、小王”地稱呼,或者即使在稱呼上加入了“張總、李總”這樣的臺頭時,也總讓人感覺他們是在說反話,有點黑色幽默的諷刺意味。
這會讓領導非常不舒服。
不是所有的領導都胸襟寬廣,大部分領導都希望自己的屬下能對自己尊敬,倚老賣老,忽略職場稱呼的做法要不得,這絕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民營企業(yè)“哥倆好”類的稱呼能少則少
職場專家介紹,與外企不同,民營企業(yè)對職場稱呼的階層區(qū)分更明顯一些。
從老板到部門主管、到辦公室主任、再到比自己資歷老的各位同事,幾乎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稱呼。
現(xiàn)在的公司多如牛毛,小型公司更是遍地開花。
在這樣的公司里,對職場稱呼要更直白和熱情一些。
“十幾個人的小團隊如果分得一是一、二是二,兵是兵、將是將,是不是反而就沒意思了?”在一家小型公司工作的龐海如是說。
他說,他周圍很多朋友都是在小公司工作的,有的公司里不過才七八個人,根本就沒那么多的層級概念。
大家統(tǒng)稱領導為“頭兒”,或者“張哥、李姐”地稱呼,同事之間更是以“哥、姐”這樣叫的居多。
大家的私人關系也都很密切。
但專家提醒,這種親熱的“哥倆好”還是能少則少,不要太過。
尤其是需要注意自己和老板之間的關系。
如果太過親熱,少不了讓人說閑話,而且如果在工作中太過隨意和親熱地稱呼,容易讓工作伙伴覺得你不夠成熟。
畢竟是在工作環(huán)境中,最好不要把私人關系和同事關系混為一談。
外企稱呼也需“看人下菜碟”
摩托羅拉的ROSE剛一聽到“職場稱呼”這個概念時,稍微有些茫然,因為在她的工作辭典里,職場稱呼倒不是占據(jù)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她的部門里,所有人都是稱呼英文名,大家感覺比較輕松和自在。
無論是外方主管還是中方主管,稱呼員工時也大多叫其英文名字。
而且她感觸最深的是,所有人在打招呼的時候都是微笑著的,這讓工作環(huán)境分外舒服。
她說,外企公司可能較國內(nèi)企業(yè)更注重人性化的工作氛圍,尤其是一些知名的大公司更是追求一種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
而且,盡管大家直呼其英文名,但員工們對老板還都是從心里表示尊重。
因為工作能力在那里擺著呢,隨和的領導者大家都更喜歡。
其實外資企業(yè)更注重禮節(jié)。
叫名字雖然不違反禮節(jié),但同時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為叫了名字就可以更親熱或做事肆無忌憚,在外企更要注重自己的形象,行為舉止都要更有分寸。
在外資企業(yè)工作的Linda對“職場稱呼”有自己的觀察。
她認為不是所有外資企業(yè)的老板或主管都喜歡別人稱呼自己英文名的。
這也需要“看人下菜碟”。
原來Linda的公司主管是從加拿大總部學習歸國的,強調(diào)辦公室的人際和諧氣氛,大家一律互稱英文名。
后來,這位經(jīng)理被調(diào)到香港分公司去,新來的經(jīng)理是剛從另一家國內(nèi)知名企業(yè)過來的。
大家對他不自覺地就稱呼“魏總”。
大家私下開玩笑說,看著他嚴肅的面孔,就不自覺地把稱呼改了。
Linda說,外企員工也不要總認為自己的上司就喜歡你叫他本名。
現(xiàn)在各企業(yè)的人事情況都越來越復雜,很多國內(nèi)知名企業(yè)的管理者都會跳槽到一些外企任職,對于他們不要理所當然地沿襲以往的稱呼習慣,要先觀察一下他們的喜好和性格,然后再決定如何稱呼。
如果領導有明確“指示”讓你叫什么,那最好,如果沒有,就需要自己多個心眼了。
叫錯了雖然沒什么大礙,但如果老板用異樣的眼神盯你五秒鐘,也夠讓腦細胞死傷無數(shù)了。
【職場禮儀】相關文章:
職場與禮儀10-05
職場禮儀與面試禮儀07-18
職場禮儀應聘面試禮儀07-18
職場禮儀之應酬禮儀10-01
職場禮儀規(guī)范11-26
職場交際禮儀07-18
職場禮儀的作用07-18
秘書職場禮儀07-19
職場著裝禮儀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