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班級管理分析
班級是學校教學管理的基本單位,以行政班級為基礎的教育形式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形態(tài),而班主任班主人就是為保證班級教育有序進行而設計的角色,這一角色是聯(lián)系學生個體、班級群體、任課教師、學校等教育主體的紐帶。
小學班級管理分析
第一篇:小學班級管理的策略分析
摘要:班級管理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職責,也是保證學生高效學習的基礎。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品德形成的初期,因此,在這一階段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學班主任的育人作用也逐漸受到學校與家長的重視。
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如何發(fā)揮出班主任的作用與價值,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與環(huán)境就成為每一位班主任關注的焦點。
主要針對班級管理的現狀,提出了班主任進行小學班級管理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班主任;班級管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良好的班級氛圍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與行為習慣。
因此,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是每一位小學班主任的主要職責。
在以往的班級管理中,很多班主任都采用嚴格的管理制度,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導致大部分小學生由于心生畏懼而減少犯錯。
在新時期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人格魅力,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使得學生在班級建設中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讓學生在融洽和諧的氛圍中形成高尚的品德,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一、積極參與,平等管理
班級是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參與班級中的事務管理,讓每位學生都在班級管理中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在和諧平等的班級氛圍中,讓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教師要在與學生建立融洽關系的基礎上讓學生對班級產生親切感與熟悉感,將班集體看作一個大家族,從而使學生都能盡自己的努力搞好班級建設,為班級建設出謀劃策。
在評選班級干部時,我就貫徹了“平等公平”的原則,讓有意向參選的學生都進行競選演講,班級內的其他學生則根據他們平時的表現與能力進行投票,并且為了讓班干部都盡職盡責,班級內的班干部不是終身制,而會在一定時間后再次評選。
這樣的制度設置使學生都積極地參與班級活動,也讓班干部時刻約束著自身的行為,并且為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我還讓學生四個人為一個小組,組成互幫互助的小團體,讓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上都獲得良好的幫助。
二、寓情于教,用心經營
班主任在小學生的心目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班主任不能呆板地說教,而要寓情于教,用真情打動學生,用心教育學生,讓學生從心底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使其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
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緩和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讓學生在內心對班主任產生信賴與依靠,從而有利于班級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
例如,我們班曾經出現了兩位打架的同學,打架的理由就是A同學不小心碰到了在寫字的B同學,B同學就打了A同學一下。
這在我們看來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對于心急氣盛的小學生來說,這樣一來二去的他們就打了起來。
我在教育他們時沒有急著要他們認錯,而是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沒有錯的理由,剛開始他們倆還都很氣憤,都說是對方的錯,自己是沒錯的,說著說著,他們的聲音便慢慢低下去了,頭也開始低下去了。
我知道學生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便讓他們握手言和了。
然后我再教育學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寓教于樂,因材施教
寓教于樂是受教師青睞的一種教育模式,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也可以采取這種教育形式。
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老師和家長的諄諄教誨都會讓他們感覺到壓力,為了緩解學生的這種情緒與思想,班主任在平時的教育中就可以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
利用小學生喜愛的游戲或者故事來對其進行教育,從而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自我檢討,使其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
在一次班會課上沒有直接教育學生,而是先讓學生觀看了一段視頻:“教室的地上有一個紙團,學生陸續(xù)走進教室,雖然都看到了,但是沒有人撿起來。
還有的學生一腳就把紙團踢到別的地方,原本一個潔白的紙團經過一次次的滾落,已經變得很臟。
正巧這時衛(wèi)生小分隊查衛(wèi)生來了,看到了教室里的這個紙團,順手給撿了起來,同時給打了個大大的‘×’。
”學生看過這個視頻后,他們都聯(lián)想到自己之前的行為,真正起到了教育的目的。
在之后的衛(wèi)生評比中,我們班級一直處于優(yōu)秀的狀態(tài),這也讓班級的每一位學生感到自豪。
四、賞罰分明,激勵為主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說出了規(guī)矩的重要性。
在班級管理中,很多班主任都因為班級內獎懲機制的不完善而對學生的處置失去妥當。
要讓班集體得到良好的發(fā)展,班主任就要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管理細則,并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嚴格遵守這些條例,貫徹以激勵機制為主,懲罰教育為輔的方針。
由于很多小學生都缺乏自我約束力,那么班主任就可以讓學生結成小組,共同監(jiān)督、督促班級管理細則的實施。
當有學生對班級做出貢獻后,如獲得了“三好學生”“優(yōu)秀班干部”的榮譽稱號,我們班級還會對這些學生給予獎勵,并提出表揚;對于犯錯誤的同學,我們則會罰他值日一周,或者為學生分發(fā)作業(yè)本等。
懲罰不是目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夠真正地改正錯誤。
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時要從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f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與品質為基本的教育目的,從而培育出高素質的人才。
總之,進行小學班級管理是師生的共同責任。
要建設好優(yōu)秀的班集體,班主任要精心地教育學生,讓他們在班級建設中也充分地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從而讓每一位小學生都約束自己的行為,增強學生的班級榮譽感與責任感,為其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馬秀菊.用愛心經營班級:小學班主任工作的點滴體會[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4(10).
[2]朱振華.讓成長的心靈充滿希冀:小學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輔導理念的實踐感悟[J].學周刊,2012(1).
[3]黃緒富.做創(chuàng)新型班主任: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J].教育科學論壇,2015(24).
第二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本文就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展開討論,認為當前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存在著課堂紀律松散,學生之間摩擦沖突多,部分學生對于班級管理認同不強這三個問題,
并針對這三個問題,提出了規(guī)范課堂班級管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及兼顧多種利益訴求三個解決方案,本文旨在通過有益的探索和討論,為推動新形勢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有效開展做出有益的工作。
關鍵詞:小學教學;班主任班級管理;融合
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紀律氛圍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方法。
為此,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時候,應該遵循正確的班級管理方法。
以此為前提,小學階段班主任老師班級管理工作就需要秉持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
應該認識到當前小學生班級管理方面的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認識并解決當前的問題,對于改進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工作整體水平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課堂紀律松散
良好的課堂紀律是課堂教學生動高效的前提。
但是觀察發(fā)現,由于主客觀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前我國很多小學生在課堂中的幾率表現并不是很好。
獨生子女政策施行的當下,很多小學生在家庭生活當中都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在這樣顯示,課堂紀律松散主要表現在學生上課進出課堂比較頻繁,并且學生們絕大多數進出課堂的行為沒有經過班主任的允許。
通過觀察班主任的行為我們發(fā)現,絕大多數班主任對于學生的這種行為見怪不怪,有些上了年紀的班主任雖然對學生的此種做法頗有微詞,但是礙于這種現狀存在的普遍性,所有的老班主任對于這種情況就都選擇了視而不見。
這種現狀嚴重影響了老師傳授知識的連續(xù)性,容易導致學生知識掌握的斷層。
2、學生彼此之間容易產生沖突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現在在在小學就讀的學生絕大多數是00后,這些學生的自我意識強。
此外,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正處成長發(fā)育期,生活學習中出現分歧的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夠理性,由此產生的校園暴力等問題,。
這種不良的風氣和傾向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人成長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副作用。
一次惡性的打架斗毆事件的發(fā)生,一方面會影響學生的正常上課,更有可能產生不可預知的后果,致傷、致殘等,都極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升學就業(yè),影響個人前途。
3、學生心理上對于班級缺乏歸屬感
針對學生在小學的出席率,我們抽取樣本做了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在某個重點小學里,曾經上課缺席的學生比率達100%,就是說所有的學生都曾經缺席過小學的課堂,同時有超過20%的小學生出于主客觀等多方面的原因,曾經有過超過三天以上的缺勤的經歷。
對于自身所接受的信息的選擇性比較強,對于這類學生來說,假如小學課堂上不能提供給受他們歡迎的信息和知識,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就會選擇不上這門課或者對這門課進行冷處理;
對于老師來說,在小學校園里,有相當一部分老師認為學生是否來上課是他們的自由,作為老師無權干涉,又或者有少數老師認為上課的學生太多的話就需要花時間組織課堂紀律,并不利與自己教學,因此對于學生缺席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態(tài)度。
二、針對以上問題,當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當中應該遵循的路徑
1、規(guī)范課堂班級管理
面對當前的現實情況,針對當前小學階段班主任老師在班級管理過程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首先應該考慮規(guī)范課堂班級管理。
因為班級管理本身是一個客觀規(guī)范之于主觀行動的過程。
具體而言,應該全面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工作和教學思路,將學生的當前進步和長遠發(fā)展都納入到整個學生培養(yǎng)計劃的考量當中,為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計量深遠。
教學的班級管理應該以教學為核心,應該將課程改革踐行于整個課程進行之中,而規(guī)范化則是教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最應該引起注意的一個方面,
對于那些剛剛參加工作的新老師來說,教學班級管理應該以規(guī)范化的備課和講課為主,有經驗的骨干班主任應該幫助這部分年輕老師度過執(zhí)教生涯開始的艱難階段,以實際行動為教育事業(yè)的長期發(fā)展貢獻力量。
2、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當前,班主任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實平坦。
在針對學生的班級管理方面,應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強調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學生意志品質的養(yǎng)成,一定要注意對于學生的各項學習習慣、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給予足夠的關切,
讓學生在輕松愉悅氛圍中學習得更好的同時,還能為一個在道德情操、意志品質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修養(yǎng)的人。
班主任應該注意到教學一線的種種情況,在不斷的聽課和總結中逐漸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班主任的教學情況,并努力與師生共同改變之前在教學中出現的種種不好的地方。
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要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觀感受,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學習程度。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班主任老師要常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嘗試將學生的思維方式的帶入到具體的教學和學校班級管理當中去,只有這樣,班主任的教學水平才能得以提高,教學班級管理才不是一句毫無意義的空話。
3、兼顧學生的多種訴求
以往學生的班級管理主要靠學校和老師自上而下的施壓,這壓力很容易讓學生在逐漸增大的壓力面前失去自我,在經受高壓的校園教育之后,很容易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這是任何一個教育教學工作者都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可知,改革當前的教學班級管理體制,應該是將學校、班主任、學生都納入到同一個考量維度中。
應該認識到,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配合來完成。
這也就是說,無論是班主任老師進行班級管理工作還是科任老師進行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主觀上想要教好的愿望必須要與作為客體的學生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老師就應該將學生看作一個能動的客體,在具體教學中,要學會兼顧不同層次學生多種不同的利益訴求。
應該認識到,每個學生在實踐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的都會有不太適合本身學習習慣的問題,細微問題的積累最后就會導致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因此小學階段的班主任老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當中,應該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結語
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工作,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配合,以期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及教學班級管理水平提高的雙重目標。
作為小學的班主任老師,應該自覺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在青春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曹獻方.對小學課堂教學的反思與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2年(35)
[2]馬會梅.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的心理學研究[J].教育與業(yè),2013(2)
[3]孔兵兵.趙永行.小學課堂教學班級管理探討[J].黑龍江教育(教學研究與評估),2012(3)
【小學班級管理分析】相關文章:
班主任班級管理分析10-01
班級管理文化建設分析論文800字10-08
小學班級管理計劃11-14
小學班級管理隨筆07-18
小學班級管理心得06-08
小學班級管理方案03-31
小學班級管理總結05-24
小學班級的管理方案04-18
研究小學班級管理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