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常識大全

懷念親人的散文

時間:2022-10-05 18:56:25 常識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懷念親人的散文

  懷念親人的散文【1】

懷念親人的散文

  懷念奶奶

  每年冬月十六是奶奶的生日,如果奶奶還健在的話,那是我們一大家人最高興最鬧熱的日子,彈指間奶奶離開我們整整三十一年了。

  每年的冬月十六和冬月十八是我最記得最不能忘懷的日子。

  冬月十六是奶奶的生日,冬月十八是奶奶離開我們的日子。

  這兩個日子是我爸爸、叔父、姑姑,我們弟兄姊妹、堂兄堂弟都要共同祭拜的日子。

  在我記憶中奶奶總是和年邁聯(lián)系在一起,和慈善和藹、樂于助人聯(lián)系在一塊的。

  聽叔叔和爸爸講,奶奶十五六歲就從長壽萬順嫁給了我爺爺,奶奶和爺爺?shù)募医夥徘岸际呛篱T貴族,舊社會自然講究門當(dāng)戶對。

  奶奶雖是大家閨秀千金小姐,但從未讀過書,爺爺解放前是川東中學(xué)校長,我也不知道他們之間這么大的文化差距,是怎么讓這兩位老人和諧生活,生兒育女,經(jīng)營起一個當(dāng)時在當(dāng)?shù)睾蘸沼忻募彝サ?長大后聽老家很多老人講,奶奶經(jīng)營家庭很有一套,解放前很多人都對地主的欺壓恨之入骨,但以前在我奶奶家的丘二、長年、丫環(huán)、傭人們對奶奶卻贊賞有佳,奶奶把這些人都視為家人親人一樣對待。

  奶奶做咸菜、針線活、自配中草藥和做雜酒的手藝在當(dāng)時在當(dāng)?shù)乜胺Q一絕,奶奶也常讓丘二、長年、丫環(huán)、傭人們帶些自己親手做的咸菜回家給家人享用,每每大家吃后都會念念不忘;哪家生孩子了,奶奶都會繡些小鞋子、褂子、圍裙給人家送去,對左鄰右舍的孩子也自然如此,哪家的大人小孩感冒了、咳嗽了、生瘡了,只要奶奶知道了,奶奶總會親自背上個背篼,到坡上扯些中草藥,碾制成藥給人家送去,從不收取人家一分錢。

  這些習(xí)慣奶奶一直保留著,直到離開人世。

  奶奶除了做咸菜是個好手外,還會做“雜酒”,用高粱發(fā)酵,成酒后用個很大瓦罐裝起來,倒進事先燒開的水,插根小竹筒,就可以喝了,每到這時候,院子的大人小孩都不分彼此,爭先喝個痛快,就連鄰近院子的人干農(nóng)活路過,奶奶也要邀請來喝幾口。

  而今,我每每回到老家,當(dāng)?shù)氐娜硕紩?dāng)著我說:“你奶奶做的雜酒好喝,我們幾十年都沒喝上那樣的雜酒了”。

  每每聽到這句話,我總不由自主想起了奶奶做的雜酒來,想起那酒的味道,就把我?guī)Щ亓巳嗄昵暗挠洃,想起來就陶醉?/p>

  因為爺爺在家排行老三,在家的丘二、長年、丫環(huán)、傭人們以及附近的人都親切喊我奶奶“三娘”。

  爺爺?shù)闹秲阂簿褪俏业奶檬,因為我的叔公叔婆去世得早,奶奶硬是?dāng)著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撫養(yǎng),堂叔讀初中、高中期間,每周周末回來,奶奶都會準(zhǔn)備些咸菜、雞肉等好吃的讓堂叔帶到學(xué)校里和他的同學(xué)們一起享用,后來堂叔不負(fù)眾望考上了國某黨時期的政治大學(xué),成了老家所有人的驕傲,每家人教育孩子時都拿堂叔做榜樣。

  堂叔到遠(yuǎn)方工作了奶奶在的時候從未回家,講階級成分的時候自然很少跟爺爺奶奶聯(lián)系,但我奶奶總是對堂叔念念不忘,即使在快要離開人世的時候 , 嘴里還嘮叨“不曉羆兒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樣喲?”堂叔家解放過后成分評定為貧農(nóng),爸爸叔叔雖然知道堂叔在什么地方工作,怕因為家庭成分差影響堂叔一家人前途,也從未主動聯(lián)系過他。

  十幾年前,我堂叔退休近二十年了,據(jù)說堂姐留學(xué)幾個國家,成了著名畫家,還在人民大會堂舉辦過幾次個人畫展;堂哥也從政了據(jù)說日子還不錯。

  但我們從未見過堂姐堂哥回過老家。

  堂叔也成了年邁老人,前幾年堂叔匆匆回來過兩次,有次堂叔蹣跚著來到了奶奶墓前:老人眼圈發(fā)紅,閃爍著淚花:“要是三娘還在該多好,能和她老人家說上幾句話該多好,我讀大學(xué)后就再也沒有回過老家,沒有三娘就沒有我今天的一切。

  ”如今堂叔以及我爸爸都先后離開了人世。

  在我記憶中奶奶總是和小腳以及腰痛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奶奶的腳很小很小,跟封建社會時期所有的女人一樣,奶奶從小也被裹了腳,走起路來自然要吃力得多。

  小時候,洗腳的時候,我常替奶奶脫下補了很多層的補丁的襪子,看見奶奶腳趾總是那么勻稱,五個腳趾有規(guī)則地疊加著,就像剛出土洗凈的生姜一樣美麗著,不明白怎么回事的我就跑回去問媽媽:“媽媽,你的腳怎么不像奶奶的腳那樣好看呢?”媽媽總愛笑著說:“奶奶那腳是從小裹腳了的,你一個男孩子家家是不明白的”。

  每每想起這個,我心中自然總要贊嘆孫中山的偉大,媽媽這一代人以及后輩女人們終于可以免遭裹腳的痛苦了。

  我沒見過爺爺、據(jù)說爺爺在我出世前一年冬天就去世了。

  聽說爺爺解放前對奶奶脾氣不是很好,看到要解放了,爺爺好像感覺到了什么,不斷地把田土送給附近的親友或出售。

  對于這,沒讀過書的奶奶自然反對有加,爺爺就用飯碗朝奶奶扔去,奶奶為這事很是傷心了好久,直到解放了,奶奶一個只會相夫教子的農(nóng)村女人也沒搞懂爺爺當(dāng)時要賣土地要送土地是怎么回事,相信直到奶奶進入了墳?zāi)挂矝]搞懂這事。

  奶奶就是一個大家閨秀,一個質(zhì)樸純真的女人,一個讓人敬仰的“三娘”。

  奶奶常常吵腰痛,據(jù)說有年奶奶去姑姑那里(鄰水縣高灘鎮(zhèn)街上)坐了車回來,回來一路暈車后就鬧腰痛,后來背就彎了駝了,從此奶奶就沒出過遠(yuǎn)門了,奶奶常常腰痛得睡不著覺。

  在我幼小記憶中,即使奶奶腰痛,每次村上開大會,作為地主富農(nóng),奶奶還得到學(xué)校操場的乒乓球臺子上整上午整上午挨斗,這加劇了奶奶的腰痛病,奶奶晚上無法入睡的時候就起來抽葉子煙,為了減輕腰痛奶奶也喝起了白酒。

  奶奶讓叔叔為她添置了一根很長的煙桿,我們很多時候用打火機給奶奶的煙點火,把打火機擱在離奶奶幾尺遠(yuǎn)的板凳上用小手穩(wěn)住,然后讓奶奶銜著帶有煙袋的煙桿點火吸煙。

  喝酒和抽煙就成了奶奶暮年時期兩樣離不開的依賴。

  在我記憶中,奶奶總是和慈愛、偉大的母愛聯(lián)系在一起的。

  爺爺、奶奶、叔父、爸爸一家人, 1958 年因為大洪河蓄水建電站,需要移民,作為當(dāng)時成分差的他們,成了首先被考慮的對象。

  老家鄰水縣長灘鄉(xiāng)二村(現(xiàn)雨臺寨)八組老爺灣,這是個讓他們生生不息永遠(yuǎn)懷念的地方,他們不得不舉家移民到鄰水縣豐禾鎮(zhèn)合心村(現(xiàn)甘家村)四組,這是他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的出生之地。

  當(dāng)時我們家里房屋很窄,從我記事開始,我們一家五口人住著兩朵壁子,廚房則是和三家人合用一間堂屋,姓榮的一家用一半,我家和大叔家合用另一半。

  從我記憶開始,當(dāng)時奶奶由幺叔服侍,當(dāng)時還是大集體的時候,每到吃飯了,爸爸和大叔就在家里舀碗玉米羹或者紅薯之類的飯,跑到奶奶那里吃咸菜,常年如此,奶奶從未有過怨言,大概都是因為爸爸和大叔都是她的兒子的緣故吧。

  大叔每次去奶奶那里都必須經(jīng)過我家的所謂的廚房。

  后來我長大了院子的叔叔阿姨總愛告訴我一件好笑的事情,我才一歲多的時候,有次大叔家的飯要稍微早點,大叔端著飯從我面前路過,我爸媽還沒回來,我當(dāng)時坐在媽媽用大背篼墊些稻草,然后用小被子把我裹起來為我特制的“窩”里,見大叔路過,幼小的我便咿咿呀呀招呼大叔,大叔沒聽見只顧往前走,幼小的我火了,拿起手中的小瓷碗使出吃奶的力氣便朝大叔扔去,大叔覺得奇怪,直問這孩子怎么要扔我呢?榮姓鄰居便說:可能是建軍這娃子要你喂他飯吃,他只是說不來而已。

  大叔拿我沒辦法,硬是轉(zhuǎn)來給我喂了飯吃,我才饒了他。

  當(dāng)然這都是后來我長大了鄰居告訴我的。

  幺叔因為家庭成分差的原因,三十多歲一直沒能討上媳婦,這成了奶奶的一塊心病,逢人奶奶便當(dāng)著人夸我幺叔有如何如何的能干聰明,都要去把幺叔一直舍不得穿大衣抱出來給人家看,后來才知道她老人家如此做的目的,是千方百計讓人給幺叔介紹個媳婦,老人家真是用心良苦。

  記得我十歲的時候,奶奶已經(jīng) 70 多歲了,窮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我和弟弟、妹妹很小的時候便開始割豬草,做飯、煮豬飼料,替爸爸媽媽分擔(dān)家務(wù)。

  每到星期六、星期天我們?nèi)⒚枚家檬ツヒ换j筐的包谷面,作為下一周的家人和豬的生活所用。

  大叔、幺叔和我們幾家人只有唯一的一墩石磨而且就安放在奶奶的屋子里。

  有次奶奶趁我們幾姊妹跑出去休息的時候,奶奶用碗把我們的包谷舀一碗藏起來,正好被我發(fā)現(xiàn)了,當(dāng)時我人小,就沒給奶奶面子,硬要奶奶拿轉(zhuǎn)來還了,奶奶也只好尷尬地端轉(zhuǎn)來了,我當(dāng)時的心情象捉住了一個盜賊似的,心里充滿勝利感和自豪感!我當(dāng)時總想不明白,奶奶對外人總是毫不吝嗇,為什么會來偷偷舀一碗包谷呢?后來我逐漸才明白,奶奶一直在為我幺叔著想,一個偉大的年邁的母親,還在擔(dān)憂未結(jié)媳婦的兒子。

  我才明白“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的古訓(xùn)是怎么得來的。

  至今,為這事,我一直覺得愧疚于我的奶奶,希望她老人家能在九泉之下原諒她的這個孫子!

  奶奶在的時候,在她身邊有四五個孫子孫女,每年我們都盼望著自己的生日早日到來,每到自己的生日,奶奶都會很早起來準(zhǔn)備好一個雞蛋,在我們身上不停地有規(guī)則地滾動,還念念有語,我總聽不懂,我猜想總是些祝福祝愿的話,然后將這個生雞蛋纏上縫衣線,有幾歲就纏幾圈,放進灶膛里燒熟,再給過生的孩子吃,說吃了這雞蛋,小孩會“滾”就是一年,會順順當(dāng)當(dāng)過好新的一歲。

  奶奶還用心良苦,為過生的孫兒孫女煮上一碗生日面條,里面自然少不了一個煎雞蛋,當(dāng)時吃起來特別的香。

  奶奶離開我們31周年了,我們也就 31年沒吃過這樣的雞蛋和面了。

  要是奶奶還健在的話,不知我們這么大了,遇到我們的生日的時候奶奶還得給我燒蛋和煮生日面條不?我總懷念這樣的日子,更懷念我的好奶奶!

  我喜歡奶奶呼喚我的小名諢名,小時候我身體不好,經(jīng)常得病,差點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最著急的除了爸爸媽媽外,就是我的奶奶了。

  奶奶說孩子不好帶,取個諢名就好帶了,于是給我取名“賤狗”,卑賤的狗隨便扔在哪里都能活下來,也許是由于奶奶給我取了諢名的緣故,我便健康地活下來了。

  堂弟維德也被取名“花二”,我和堂弟后來身體都特別健壯。

  想奶奶的時候就還想奶奶呼喚我們的諢名!

  奶奶健在的時候一大家人最高興的日子,便是每年的冬月十六,那是我們一大家人最重視最隆重的日子,因為那是奶奶的生日,每年這個時候都有很多親戚來為奶奶祝壽,我們這些小孩就可以吃上好幾天可口好飯菜。

  然而,我的奶奶在一九八六年冬月十六最后一個生日過了一天,于冬月十八離開了我們!冬月十六和冬月十八成了我永遠(yuǎn)忘懷不了的日子,這兩個特殊的日子,承載著我對奶奶無限的懷念!

  懷念親人的散文【2】

  懷念我的父親

  (一)

  有一點事外出,順便要經(jīng)過父母居住的小鎮(zhèn),早早就打了電話,要父母不要遠(yuǎn)離,我知道父親一定會在路口等我的,所以我就一直留心著。

  近了,更近了,我的眼光焦急地搜尋著,看到了,父親還是以他習(xí)慣性的姿態(tài)坐在臺階上,蒼老的面容上帶有十分的期待,父親不識字,也認(rèn)不得什么字,只是茫然地看著過往的車輛,想看兒子會什么時候突然從哪輛車?yán)锩俺鰜怼?/p>

  也不知道這個下午從父親的眼里走過了多少輛車,反正在我走下車的時候,我清晰地看到父親蒼老的臉上突然充滿了喜悅的笑容,渾濁眼神剎那間閃出亮光來。

  父親顫巍巍地站起來,伸出雙手:“哎呀,我早就想我的歲兒(最小的兒子)了!备赣H的手在顫抖,我的心在顫抖,眼淚在我的眼里打轉(zhuǎn),我看著父親笑,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兒小的時候,父親一直盼望兒飛出去,兒長大了,父親又一天天期盼兒飛回來。

  每一次回家探望的時候,他們都說好著了,要我好好工作,其實每一次我從家里走的時候,他們都站在我不容易看到的角落默默地看著車卷起一股灰塵,呆視良久,慢慢轉(zhuǎn)身。

  一天天,一次次這樣重復(fù)著。

  幸福的感覺如此的短暫,思念的折磨卻無時不在。

  我再不敢輕言自己的付出了,見到父親的一剎那,我體會到了自己的渺小。

  雖然留戀,卻必須選擇上路,在一聲聲的叮嚀與不舍的眼神里,我坐進車?yán)锢^續(xù)前行。

  心里一種信念越來越強烈:原來父親是一家人心中的天,現(xiàn)在我也做了父親,一定要好好做好這個并不輕松的角色。

  (二)

  年邁的父親來找我,竟然走失了,第一次。

  記憶中,父親的形象一直是一座山,偉岸,厚重,剽悍,能干。

  父親的力氣很大,記憶中父親背上的莊稼總是山一樣高,一個人吃兩個人的飯,做兩個人的活。

  無論什么事,只要有父親在,我們就不用操很多心。

  小時候,總喜歡和一群孩子跟在父親的身后,唧唧喳喳議論父親的力大無窮,那時的我比誰都驕傲,聲音喊叫的比誰都高,因為他們羨慕的人是我的父親;總喜歡在太陽快要下來的時候給父親送飯,遠(yuǎn)遠(yuǎn)地聽著父親響亮的喊牛的聲音,和著露水在山谷中回蕩。

  我常常會癡癡地看著父親的身影在陽光下來來去去,那是一副多么美妙的圖畫。

  一直到父親長長的聲音喊我的乳名的時候,我才想起手里還提著我和父親的早飯呢!和父親坐在一起爭搶著吃農(nóng)村特別的米飯和咸菜,那味道呀真是香呀,到現(xiàn)在都感覺那是世界上最香的飯。

  這個時候父親總是先放下筷子,然后用手指頭點著我的額頭爽朗地笑起來,我也笑了,父子兩人的笑聲,一大一小,一粗一細(xì)回蕩在山谷中,那樣悅耳動聽。

  父親點燃旱煙,裊裊的煙在煙鍋上升起。

  這個時候的父親喜歡出神地望著遠(yuǎn)方,這時候的表情是我最不懂的,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但他每次回頭看我的時候,我卻分明看到,他眼里滿是慈愛。

  父親喜歡趕集,喜歡聽?wèi)颉?/p>

  只要出門就會帶上我。

  一來是疼我,二來是為了讓我給他講戲。

  我的家境一直都不是很好,但是只要到集市上,父親總要給我買一碗羊肉吃,他總是吃著旱煙滿意地坐在旁邊看。

  戲開了,父親看得很投入,只是很多的情節(jié)和人物他往往對不上號。

  我就站在父親身后,細(xì)心給他講解。

  我本來不怎么喜歡看戲的,但是為了父親,我就耐著性子看下去,時間長了,我和父親一起成了戲迷,閑了還會給父親喊上兩嗓子,父親張大嘴巴,笑的前俯后仰。

  父子之間的融洽就在我家那個小院里被演繹到了極點。

  父親一生經(jīng)歷坎坷,記憶中他風(fēng)里來雨里走,嘗過了人世間所有的苦。

  父親很小的時候,奶奶就走了,爺爺在部隊上四處奔波,七歲的父親像孤兒一樣,靠給人家攬工混飽肚皮。

  經(jīng)常聽爸爸和媽媽說那時候的事,聽的我眼淚一茬一茬的,我經(jīng)常把手放在父親的胡子上,細(xì)數(shù)他額頭上密密的皺紋,把父親的苦難史一遍遍咀嚼。

  父親閱歷豐富,走南闖北的,什么世面都見過的,別看他大字不識一個的。

  農(nóng)村出門總要遇見許多的惡狗,父親總是擋在我前面,三拳兩腳打的那些狗四處逃竄。

  我跟在父親后面狐假虎威,心里那個樂呀,真是無與倫比。

  十二歲的時候父親帶我去了一次延安,父親什么地方都能找到。

  清涼山,寶塔山,還出了五元錢領(lǐng)我登了寶塔。

  那時候的我第一次來到這個大的城市,連方位都分不清楚,如果沒有父親,我估計我會餓死在延安都回不來的。

  我的小手放在父親的大手里,心里是那么的踏實和溫暖。

  而今父親近八十歲了,他想兒子,卻在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縣城走丟了自己。

  當(dāng)我費勁心思找到父親的時候,內(nèi)心的傷痛已經(jīng)使我忘記了哭泣,我失神地看著父親蒼老的面容和渾濁的眼神,努力想讀出父親當(dāng)年的樣子,卻找不著一絲一毫。

  父親抬眼看著我,滿是驚喜,但我讀出的卻盡是無助和悲涼。

  父親的形象在那一刻深深定格在我的腦海里,現(xiàn)在的父親眼里,兒子是一坐高峰,他只是峰邊一株想要依靠的枯草。

  (三)

  父親走了,走的很安詳,而他的靈魂卻定格在了我的夢里。

  一個八十歲的老人,臨走的時候卻無法用語言來表達(dá)自己的意思。

  我不知道父親的心里有多苦,但父親對兒女的慈愛卻從眼神里和動作里表露無遺。

  能感覺到他對這個世界的依戀,但我更感受到了他的決絕,沒有害怕,只有坦然,沒有焦躁,只有安靜。

  在一個清晨,太陽升起的時候,他帶著七彩光圈升入天堂,甚至沒有聽到我撕心裂肺的哭喊。

  父親的形象并不偉岸,父親的一生很平淡,從來沒有過輝煌。

  但他用他的善良贏來了很好的口碑。

  父親一輩子都不和別人斗氣,遇到事情也總是喜歡自己吃虧,在強人面前總是選擇忍讓,遇到什么事總能看得很開,似乎沒有什么個性。

  小的時候偶爾也埋怨父親有點懦弱,甚至在兒女面前也老是厲害不起來。

  現(xiàn)在看來,父親卻委實不簡單,正是這無為的處世哲學(xué)成就了他樂觀的心態(tài)與豁達(dá)的心境,許多事就那樣在看似不可能的狀態(tài)里迎刃而解了,太過于在乎的人,受的折磨會更多。

  在這一點上,我一點都不像父親,所以總感覺活的很累。

  父親臨走的前一天,看到了我的眼淚,他伸出左手握住我的手,眼睛看著我,嘴里不知道說著什么,但我聽懂了。

  父親不喜歡我的眼淚,更準(zhǔn)確點說,父親在為我的眼淚難過。

  但我就是個小心眼的人,父親已經(jīng)離開很長時間了,只要一合眼,我就會想起父親,不爭氣的眼淚就會奪眶而出。

  我甚至不愿意別人提起父親兩個字。

  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兒子,父親的床前我服侍的太少。

  父親離開后,我沒有再看他一眼。

  不是因為害怕,我只想記住他活著的模樣。

  父親下葬的時候我逃離了現(xiàn)場,我不知道眼睛看著每一鐵锨土下去,我的心臟的承受力還有多少。

  送父親靈柩上山一路,我的眼淚灑了一路,永別了,我慈祥的父親。

  有一些人在笑著,包括我的親人。

  我默然了,也許這是父親的解脫,也是一些人的解脫。

  我的良心一直在自責(zé),自責(zé)兒子的角色。

  為了做好父親,我們都不自覺地選擇了照顧身后的兒女,卻忽視了身前的父母是那樣的孱弱無助。

  我也預(yù)知到了自己的未來。

  也許那不是輪回,而是對自私者的報應(yīng)。

  但愿可憐的父親在那邊能過的很好,祈禱可憐的父親在孤單的時候托夢給我......

  懷念親人的散文【3】

  懷念母親

  二0**年元月四日,母親離世,永遠(yuǎn)離開了我們。

  但她老人家好像仍然一直在我身邊,仍然居住在鄉(xiāng)下老家,曬著太陽,拎著烘爐,坐在門口的椅子上,翹首期盼著遠(yuǎn)方兒女身影的出現(xiàn)。

  母親出生于一九二八年,享年八十二歲。

  按照農(nóng)村習(xí)俗,八十歲高齡老人的離世屬于“白喜事”——去得,活著的人不必過于悲痛。

  然而,想到母親歷經(jīng)磨難,畢生為我們嘔心瀝血、日夜操勞,我常常陷入無限的思念之中。

  母親一生,不平凡,也十分偉大。

  母親兄妹八人,她排行老大,地主家庭成份。

  兒時,我一直以為,既然外祖父是地主家庭成份,家里也一定像語文課本里“半夜雞叫”周扒皮家里那樣擁有很多土地和長工,外祖父也像周扒皮那樣半夜學(xué)雞叫逼著長工們起來干活。

  后來才弄明白,外祖父只不過是鄉(xiāng)下私塾一個教書的,僅靠私塾學(xué)生交來的一點兒糧食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正因為如此,解放初期劃分階級成份時,外祖父戴上了“地主”高帽并被就地正法。

  這帽子沒有隨外祖父被正法而摘下,反而讓后人一戴就是幾十年,宛如一個反扣在頭頂?shù)拇蠛阱仯屓耸冀K難以抬頭見人。

  在階級斗爭天天講的年代里,其影響之深之遠(yuǎn),一代、兩代,甚至三代。

  記得小學(xué)讀書時,我是班上的小“干部”,只要我管教那些頑皮、不守紀(jì)律、不好好學(xué)習(xí)的小同學(xué)時,隨之就會聽到“那個地主婆的兒子”之類的嘀咕罵聲。

  我雖憤怒,卻不敢言語。

  毋庸置疑,幾十年來,作為地主家庭的第二代,母親兄妹們始終背負(fù)著沉重的心理包袱,忍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被桎梏并接受著所謂的改造;身為排行老大,母親更是如此。

  母親身板硬朗,個性剛強,沒有絲毫懦弱,說話處事,鏗鏘果斷,從不拖泥帶水。

  一直以為,父親37年前(1973年)病逝,丟下了我們未成年的兄妹七人,既讓母親經(jīng)受著失去親人的心理巨痛和難以背負(fù)的生活壓力,也造就了母親這種剛強的個性。

  事實上遠(yuǎn)不只是如此,父親去世之前,母親就接連遭受過幾次嚴(yán)重的生活打擊和情感折磨。

  與父親結(jié)合之前,母親有過一段短暫而美滿的婚姻——一種“指腹為婚”方式確定的婚姻。

  據(jù)說,外祖父年輕時與相處多時的熊氏先生交往甚好,兩人約定:若出生一男一女,長大成人后定將結(jié)為秦晉之好。

  之后,母親成了熊氏的兒媳。

  當(dāng)她與熊氏大兒子成親過門后,倍受熊家寵愛和呵護,夫妻二人也情深意篤。

  然而,好景不長,熊氏先生去世,給熊氏家庭帶來了嚴(yán)重打擊,熊氏大兒子無疑充當(dāng)了家庭頂梁柱,母親也理所當(dāng)然地協(xié)助打理家庭事務(wù)。

  破屋連遭陰雨天。

  一段時間后,熊氏家人(即母親家婆)也緊隨熊氏先生而去。

  短時間內(nèi),兩位長輩相繼而去,家庭的負(fù)擔(dān)完全落在了母親夫婦的肩上。

  雖然失去家公家婆是痛苦的,但只要母親夫妻節(jié)哀順變,化悲痛為力量,齊心協(xié)力,也一定能夠重拾幸福生活。

  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

  就在母親的(熊氏)家婆去世后的第三天,母親丈夫(熊氏大兒子)不知何故也驟然離世!這突如其來的遭遇,如千斤鐵棍,像晴天霹靂,猛擊著母親一個弱小女人的身軀!家婆的棺槨才剛?cè)胪,眼中的淚水還沒來得及擦干,丈夫的棺槨又停放在了家屋中央!更何況,懷里的襁褓中還抱著一個出生僅幾個月大的嬰兒!

  母親,寫到這里,我已是淚流滿面,也情不自禁聯(lián)想到越劇《紅樓夢》中“寶玉哭靈”那一段,那呼天喊地、那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的悲慘情景,您當(dāng)年一定更透人心骨、催人淚下!我不知道您當(dāng)時如何度過之后那些時日!更不知道您當(dāng)時如何以一個女人瘦小的身軀支撐起那塌下的天穹!

  沒有父親的孩子,孩子總會顯得膽怯或懦弱;沒有丈夫的女人,女人總會顯得寂寞、孤獨和無助;沒有頂梁柱的家庭,家庭總會顯得勢弱無力并凄然黯淡。

  經(jīng)過了相當(dāng)時日,面對母親的艱難處境,外祖母和姨媽及舅舅們不斷尋求解救途徑。

  總不能長期這樣下去吧。

  歸根結(jié)底,就是要幫助母親這對孤兒寡母走出現(xiàn)時困境,重拾正常生活。

  換言之,離開熊氏家族,再改嫁一個合適人家。

  但拖著一個不滿一歲的幼兒,母親又能嫁給誰呢?

  父親生于一九二五年。

  雖然祖父在外經(jīng)營小本生意,家境不錯,但其家脈上,至父親這輩卻幾代單傳,唯有父親這棵“獨苗”。

  按照鄉(xiāng)風(fēng)習(xí)俗,要使我家家族香火延續(xù)不斷,父親這輩必須要能養(yǎng)育兒子。

  天不撮合。

  父親的第一次婚姻難以完成香火傳承的重任。

  經(jīng)診斷,其妻子沒有生育能力。

  據(jù)說,當(dāng)時父親夫婦也是情深意篤,相處甚好。

  然而,“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念根深蒂固,更何況是上個世紀(jì)三四十年代的鄉(xiāng)村。

  父親夫婦的婚姻面臨著傳宗接代和延續(xù)家族香火習(xí)俗的嚴(yán)峻挑戰(zhàn)。

  幾經(jīng)反復(fù),父親的第一次婚姻破裂了。

  兒時,我懵懂地感覺到同村里一個嬸子與母親之間總有些尷尬或口角摩擦或互不搭理,一直不知道為什么,后來才明白,她妹妹就是父親第一次婚姻的妻子。

  或許她認(rèn)為,母親是眼中釘、肉中刺,是導(dǎo)致其妹被父親拋卻的直接誘因。

  天也撮合。

  母親既是傳承父親家族香火的現(xiàn)實人選,也是父親再次婚姻的合適人選;父親既是解救母親困境的最佳人選,也是母親再次婚姻的合適人選。

  為此,迎娶母親和懷中的幼兒是父親及祖父母心中接下來要琢磨的事情。

  雖然是孤兒寡母,母親要離開熊家并非輕而易舉。

  生,是熊家的人;死,是熊家的鬼。

  這也是根深蒂固于鄉(xiāng)村人的傳統(tǒng)觀念,熊氏家族也不例外,更何況母親還生下了熊氏家族的后代---一個不到一歲的兒子。

  無疑,要離開熊家沒那么容易,看管得緊就理所當(dāng)然了。

  外祖母和母親兄妹們(我的姨媽和舅舅們)一直在琢磨著解救母親母子二人的辦法。

  不多時,他們與父親家(祖父母)商量,將母親從熊家“智取”出來后,不回自己娘家---我外婆家,徑直送往父親家。

  這樣,熊家來外婆家要人(母親),會無果折返,既避免了外婆家被糾纏,也解救了母親母子二人。

  就這樣,母親走進了父親的家庭,與父親結(jié)為了連理。

  雖然母親“拖油瓶”來到了父親家,但祖父母及父親格外喜愛母親母子倆,畢竟謝氏家族的香火能夠延續(xù),傳承的使命能夠完成。

  至此,母親才慢慢從先前的心理陰霾中撥云見日,逐漸重拾自己的情感生活。

  長期以來,鄉(xiāng)村發(fā)展不均衡,生活條件艱苦,加之醫(yī)療技術(shù)水平十分落后。

  此種環(huán)境下,母親一歲多的兒子患上天花無力診治,夭折了!

  母親再一次遭遇失去親生骨肉的殘酷打擊!

  母親啊,此時,您還有眼淚可流下嗎?

  生活的痛苦,并不因為痛苦的人而繞道離開;痛苦的人,也并不因為痛苦的生活而放棄生活。

  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母親剛強個性形成的內(nèi)因。

  我兄妹七人。

  七人之前,我們還有一個抱養(yǎng)的姐姐,當(dāng)然,該姐姐早已是人妻人母了。

  遺憾的是,相當(dāng)幾年時間,這個抱養(yǎng)的姐姐沒有與母親往來,沒有與我們往來。

  我后來才明白個中原因,同時也感驗著母親一直為此所承受著的多重壓力。

  由于父親第一次婚姻沒能生育,其間抱養(yǎng)了這個姐姐,她并不因父親第一次婚姻破裂而離開我們家,因此,父親與母親結(jié)為夫妻后,她依然是家里的一員。

  幾十年來,這種關(guān)系也給母親帶來了難言的無奈,難怪她后來斷絕了與母親和我們兄妹之間的往來,在她看來,她不是母親的親生骨肉,難以感受到母親的護愛,出嫁成家之后,倒不如不要往來。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多年以來,母親心中不能不產(chǎn)生難言的隱痛。

  父親生前是我們生產(chǎn)大隊的“文人”——出納會計,也是全生產(chǎn)大隊“三個半聰明人”(當(dāng)時的村民們公認(rèn)的)之一。

  多年任職期間,從沒有出現(xiàn)賬目差錯;愛干凈、講衛(wèi)生,盡管衣著質(zhì)地并不很好、或許破舊有補丁,但一定干干凈凈、整整齊齊。

  無疑,這既有父親的生活習(xí)慣,也有母親的至高功勞,因為母親也是一個非常講衛(wèi)生、愛干凈的人。

  我家鄉(xiāng)下原舊屋始建于1960年,至70年代中期經(jīng)歷了十多年,雖然房屋是用土磚壘起來的、較為陳舊,但始終被母親或要求我們收拾得整齊、干凈。

  迄今,我也秉承著愛干凈愛整潔的習(xí)慣,工作、處事和生活等各方面,條理清晰、有條不紊,這應(yīng)歸功于母親以身示范,從小督促我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xí)慣。

  母親與父親之間的感情很好,他們身居鄉(xiāng)村,與外界幾乎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但顯示了鄉(xiāng)村夫妻生活獨有的幸福與和諧。

  我至今還記得,差不多每天晚上,父親和母親倆人總會倚著床頭相敘而談,這個孩子如何,那個孩子怎樣,今天有什么事情沒有辦好,明天要辦理什么事情。

  多么親密、和諧的夫妻交流啊。

  現(xiàn)在看來,城里夫妻能有如此情景的也不是太多。

  當(dāng)然,父親與母親之間也有爭吵的時候。

  最令我記憶深刻的,莫過于有一次,在家門前一顆棗子樹下,父親舉起扁擔(dān)痛打跪在地上的母親,正是這次痛打,給母親永遠(yuǎn)留下了一顆半截門牙。

  母親的命真苦!

  時隔二十年,1973年3月,父親因病去世。

  母親又失去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我的父親!那年,母親才四十五歲!

  父親病了好幾年才去世的。

  這期間,母親付出了很多很多。

  父親先是被診斷出胃病,后又是黃疸肝炎,最后是胃癌。

  常言道:長病無孝子,久病妻也愁。

  母親能不愁嗎?貧窮的農(nóng)村人家,又無壯年勞力,全是一群“蘿卜頭”,連飯都吃不飽,哪里還有錢治病?!

  我依稀記得,母親一邊料理病人,一邊還要照顧七個孩子,特別是在農(nóng)村只有掙工分才能換口糧的那個年代里,沒有壯勞力就無法掙工分,沒有工分就無法獲取口糧,一個鄉(xiāng)下女人何德何能撐得起偌大一個家庭?!

  不難想象,我們當(dāng)時的日子是何等艱難!哥哥姐姐們在外生產(chǎn)勞累了一天,晚上只有幾個蒸熟的紅薯勉強充饑,或者與我們幾個小弟妹們爭搶著一大鍋稀稀的面糊。

  不難想象,那些日子里,母親心里忍受著何種煎熬!我記得,在父親去世之后相當(dāng)一段時間的每天凌晨,我們都會被母親的哭泣聲驚醒。

  時隔三十多年,那凄慘的哭聲至今還能在我耳邊回轉(zhuǎn)。

  母親的哭聲,是對親人的思念,痛感生活的無助;也是對蒼天于己不公的泣訴:一路走來,所有的不幸遭遇到了;更是對拖著七個孩子的未來的迷茫,下一步的日子該怎么過?!

  哭泣之后,母親擦干了眼淚,紅腫著眼睛,拖著七個兒女,依然要面對黎明之后要到來的每一天。

  母親沒有被拖著七個孩子的窘迫生活所壓倒,卻將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得有條有理。

  我們兄妹也自覺幫助母親分擔(dān)起了家務(wù)。

  大哥和兩個姐姐參加生產(chǎn)勞動;盡管我和二哥當(dāng)時在讀書,每天放學(xué)后,二哥承擔(dān)了自留地耕種蔬菜的任務(wù),我則承擔(dān)了擔(dān)取一家人用水的任務(wù)(鄉(xiāng)村沒有自來水,家屋里也沒有水井,只能到村子附近較為干凈的池塘用木桶挑取,挑回家用水缸儲存)。

  無論炎炎烈日、寒冷雨雪或刮風(fēng)下雨,都未曾間斷過。

  放學(xué)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盛水缸里是否有水。

  我當(dāng)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不讓母親拿著水瓢等飲用水,以此分擔(dān)母親沉重的家務(wù)負(fù)擔(dān)、慰藉她那心靈的悲傷,并表示一個兒子對母親的孝敬。

  此外,每天早晨,特別是寒冬里,我總是起得很早,將煤爐生著火添上煤球后再去上學(xué),這樣母親既可以多睡一會兒,也不耽誤起床后及時做早飯的時間。

  如前所述,那時農(nóng)村生產(chǎn)隊實行勞動工分制,家里有勞力,掙的勞動工分高,換取的口糧就多,反之,勞動工分低,換取的口糧少,不夠一家人吃,只能忍饑挨餓了。

  一群娃娃,年齡都很小,怎能掙得高工分呢?而每個孩子都處在長身體的階段,能吃、消化快。

  可想而知,我們那時很少有吃飽飯的時候,生活極其艱苦。

  曾記得,我當(dāng)時穿的一雙塑料網(wǎng)眼涼鞋,是我的大哥穿完后,傳給我的二哥,我的二哥穿完后,再給我的。

  膠皮鞋幫、鞋帶斷了、破了,用燒紅的鐵絲或火鉗,附上橡膠皮不斷地加層熾補,鞋帶、鞋幫最后變得厚厚幾層。

  身著的衣服同樣如此,縫縫補補,補丁摞補丁。

  但在母親的打理下,卻十分整潔、干凈,絲毫沒有因為破舊而顯襤褸。

  沒有父親的家庭,總會顯得勢弱,母親不得不充當(dāng)起男人的角色。

  譬如,我們不時會受到左鄰右舍、甚至叔叔嬸嬸們的不公正待遇。

  每每此時,母親沒有絲毫膽怯,總表現(xiàn)得異常堅強,奮力維護我們作為小孩子的權(quán)益。

  同時,也嚴(yán)格要求我們,應(yīng)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記得有一次,鄰居堂叔故意找茬與母親吵架,為了表示對堂叔的強烈不滿,之后堂叔每次路過家門口時,我都視而不見,不打招呼。

  對此,母親鄭重其事地告誡我,“要記住,我與你堂叔吵架、有矛盾,是我們大人之間的事情,你們做晚輩的,還是應(yīng)該表示尊重和禮貌!睅资陙恚乙恢庇浀媚赣H的這次教誨。

  一個農(nóng)村婦女能有此種想法和境界,該是多么了不起!

  還有,讓我終生受益的,莫過于母親拿著棍棒要我上學(xué)。

  由于努力,自七歲入學(xué),我的學(xué)習(xí)成績一直良好。

  小學(xué)畢業(yè)后,同村子里有一個小伙伴不想讀書,放棄進入初中學(xué)習(xí)。

  可能是同伴效應(yīng),我也決定放棄進入初中學(xué)習(xí)。

  盡管班主任轉(zhuǎn)告要求我珍惜機會,要繼續(xù)上學(xué)學(xué)習(xí),我都無動于衷,決意放棄。

  母親知曉后,堅決不同意我的想法,極力勸告我上學(xué)。

  無奈之下,她抄起棍棒,硬將我趕進了學(xué)校。

  回想起來,若母親當(dāng)時應(yīng)允了我的想法,自己現(xiàn)在又是什么樣的生活狀況呢?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會有現(xiàn)在這樣過得好,當(dāng)年同伴現(xiàn)在的生活足以證明了這一點。

  雖然我們兄妹較多,多年來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但并沒有影響母親希望把我們教育好有所作的努力。

  同村里,我們身邊,為數(shù)不少的家庭出現(xiàn)了問題子女,給家庭帶來了諸多負(fù)面影響。

  我們兄妹七人在母親的統(tǒng)領(lǐng)下,艱難、蹣跚而又平安、健康地向前過活著。

  毋庸諱言,母親的努力是有價值的。

  這之中,有我們兄妹對母親艱難處境的理解,更有母親不懈的教育與管理。

  不說其它,僅將我們兄妹七人一個個拉扯大,幫助我們一個個談婚論嫁、成家立戶,就很不容易、很不簡單!

  母親一直固守著自己,孤獨無助地領(lǐng)著我們走過了三十多個冬夏。

  常言道,兒多母苦。

  幾十年來,母親不僅艱難地把我們拉扯撫養(yǎng)成人,而且還幫襯哺育著我們兄妹七人的下一代!

  母親,這一生您辛苦了!

  您沒有走!

  您的音容笑貌、您那挺拔的腰板……

  就在我的眼前,

  就在我的腦海里!

  母親,我很想念您……

【懷念親人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懷念征文散文10-09

懷念隨筆散文10-07

懷念親人的追悼詞11-18

懷念岳母的隨筆散文10-09

懷念端午隨筆散文10-10

永遠(yuǎn)的懷念隨筆散文10-10

關(guān)于懷念的隨筆散文10-09

懷念路遙隨筆散文10-09

懷念老李隨筆散文10-07

懷念同桌隨筆散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