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思修課社會實踐報告范文3篇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全面素質(zhì)提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社會的重要過程。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3篇思修課的社會實踐報告范文,供參考閱讀,希望您喜歡!
【篇一】:關(guān)于大學生校園文明狀況調(diào)查
一、小組成員(以下小組成員均為文學與新聞學院文秘與行政管理班)
組長:xxx
組員:xxx、xxx、xx
二、實踐題目:大學生校園文明狀況調(diào)查
三、實踐形式:社會調(diào)查(后附有問卷)
四、小組分工情況:
1、問卷題目設計:田野
2、社會調(diào)查:全體組員
3、數(shù)據(jù)分析與總結(jié):全體組員
4、實踐報告完成:喻小芮、張渝星、向淑均、魯科凡
5、實踐調(diào)查總結(jié)完成:田野、張婷、唐娟娟
6、PPT完成及附加材料:常少非、文湖、蒲除杰
五、實踐內(nèi)容:
11。9―11。10選題并制作問卷調(diào)查表。
11。11―11。15全體成員一同在校園內(nèi)完成問卷調(diào)查表的填寫任務及收集相關(guān)材料。
11。16―11。20完成調(diào)查表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11。20―11。25完成實踐調(diào)查報告及總結(jié)。
11。26開始PPT的制作。
六、實踐心得:
用了將近一個月時間來完成我們的實踐作業(yè)(其中包括各項內(nèi)容的完成),我們感慨頗多。從調(diào)查表的制作到對外的問卷調(diào)查,直至最后PPT的完成,我們團隊間的團結(jié)協(xié)作是支撐我們堅持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雖然我們調(diào)查的完成是在校園內(nèi)完成的,但我們得到的經(jīng)驗教訓都是真真切切的切身感受。在這次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向他人虛心求教,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是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貫徹的,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yǎng)。而另一方面,由于大家大多是第一次參加實踐,所以會有許多的不適應之處,因此也總會出現(xiàn)一些小錯誤,但通過大家的'努力及相互間不斷的鼓勵,最終大家都克服了害羞與膽怯,成功的完成了任務。
通過這一次的實踐調(diào)查,我們也初步了解到了當代大學生的一些文明狀況。雖然大學生已具有比較高的文化水平,但在道德文明方面任然存在著許多不足,各種不文明現(xiàn)象在大學校園時有發(fā)生。這不是大學生思想上的缺陷,這只能說明大學生們對文明的認識大多只停留在了思想上,而沒有在實踐中去展示我們的文明素養(yǎng)。這就是想與做的問題了。
所以一次成功的社會實踐能讓我們明白很多,也學會很多。我們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同樣我們也會從我們觀察所得的結(jié)果中去反思自己。我們?nèi)w組員一致認為我們可以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篇二】:關(guān)于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社會實踐報告
一、實踐的目的:調(diào)查闖紅燈情況
二、參加者:吳云剛、孟艷萍、范丹、李越、周詩卉、徐欣怡、孫超、沈小飛、瞿輝、楊金鵬
三、時間:20XX/4/12~20XX/4/27
四、地點:江蘇技術(shù)師范學院附近
五、調(diào)查方式:通過不同時段觀察,拍照,了解校園附近闖紅燈情況
六、正文:
良好的教育往往能開化文明,約束人們的行為,引導良好的社會風氣,讓社會朝著進步的方向發(fā)展,然而就在這種大方向下,仍有一些不良行為發(fā)生,而這種事在高校的周邊也數(shù)見不鮮,缺少公德意識。遵守公德,尊重他人,是一個現(xiàn)代人的基本素質(zhì),良好的品德在很多小事上都能體現(xiàn),也正是在小事上,反映出一些公民公德意識的缺乏。尤其是受著高等教的大學生,受著高等的教育,怎么還做出低等的行為?
七、調(diào)查結(jié)果,常有以下一些違反交通的情況
。ㄒ唬M穿綠化帶,不走人行道。有些同學為了圖方便,無視交通規(guī)則,
不走人行道,這種行為不僅違反社會公德而且很危險,建議少冒這種不必要的險。
。ǘ┘t燈停,綠燈行,這是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然而在很多人的眼里,這都是不適用的,紅燈未停,人先行,只要可以過,就不會等一秒,相信很早以前我們都聽過快一秒飛來橫禍這句話吧,為了自己的安全,還有家人親友,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嚴格遵守交通法規(guī)
。ㄈ┸囕v搶道,在不顧及路人及他人安全的情況下,隨意超車,雖說可能有急事可也得考慮一下他人的安全吧,這種行為不僅擾亂了交通秩序還是危險的。
八、調(diào)查體會
我們是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要爭做文明人,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遵守交通規(guī)則,人人有責,除了做好我們自己,我們還要鼓勵更多的人去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闖紅燈,不穿綠化帶,不亂超車,珍惜自己的生命,更是尊重他人的生命。
我為自己樹立一個社會主人公的.形象,做一個文明有修養(yǎng)的當代大學生。文明不只是一種習慣,一種理念,而且是一種素質(zhì),一種光榮。如果大家對不文明現(xiàn)象熟視無睹,無形中將縱容不文明行為;如果大家都講文明,那么不文明的行為就會孤立起來。減少不文明現(xiàn)象,大學生本身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增強社會責任感,多一些對別人的關(guān)心,是大學生們要做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告別不文明行為,做一個人格健全、和諧發(fā)展的當代大學生。
【篇三】:關(guān)于“當代大學生見義勇為行為”的實踐報告
20XX年11月26日,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shù)學院二年級學生汪洋,在幫助同學抓小偷過程中被歹徒刺中心臟而光榮犧牲;20XX年8月26日,重慶豐都縣18歲的中學學生王xx與同學外出游玩時,跳入水中救落水同學,溺水身亡;20XX年10月24日,湖北長江大學的15名同學在長江邊為救兩名落水兒童搭起了人梯,兒童得救了,但陳及時、方招、何東旭三名同學卻英勇獻身
20XX年12月31日,浙江工業(yè)大學大三學生楊濟源因抓小偷在離學校不足200米的地方被捅傷,在醫(yī)院不治身亡。21歲的楊濟源是天津薊縣人。20XX年12月31日22時許,犯罪嫌疑人楊某、卜某某、馬某某、張某某等4人在浙工大北門附近行竊時被楊濟源和幾位大學生發(fā)現(xiàn)。楊某被大學生扭獲后,在掙脫過程中用隨身攜帶的刀子將楊濟源捅傷致死,并與馬某某、張某某等一起逃離現(xiàn)場。據(jù)事后楊濟源的同學說,楊濟源是班長,那天晚上本來要和其他班的班長一起召開班長會議,但由于最近同學的手機總被偷,楊濟源決定和其他幾個同學一起去校門附近抓小偷?烧l也沒有想到,善良的楊濟源就這樣一去不復返,成為我們心底永遠的遺憾和懷念。
20XX年1月1日上午,浙江工業(yè)大學的論壇里專門開辟了“紀念楊濟源”的板塊,兩小時即已達到2000多帖。楊濟源在校內(nèi)網(wǎng)上最后的簽名就是“男人可以沒才,可以沒錢,但是不可以沒責任感”,傳遍了校園,成為同學口口相傳的名言!捌鼊e英雄,楊濟源走好!1日傍晚時分,學校在體育館為楊濟源設置了靈堂。直至22時,靈堂門口仍排著隊,人流慢慢地移動,在沉重悲愴的哀樂中,許多與楊濟源素不相識的同學手持白菊,走到楊濟源的遺像前三鞠躬。
從相關(guān)的高校網(wǎng)絡論壇到媒體的評述,再到社會各界對烈士的褒揚,字里行間無不在促使人們思索:在大學生群體中不斷涌現(xiàn)的舍生取義精神,給我們這樣的啟示?
英雄,不分年齡和年代。80后、90后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學生,意氣風發(fā),充滿理想和抱負,保持著一顆善良純真的心,為了捍衛(wèi)責任和正義,甚至可以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無數(shù)大學生趕往災區(qū),為遭遇災難的人們送去溫暖和希望。北京奧運會的勝利召開,不能說沒有千千萬萬大學生志愿者的無私付出,如此龐大的.規(guī)模,這在世界各國是罕見的。他們的奉獻精神讓整個時代為之感動。面對我們的大學生,他們身上閃耀的高尚品質(zhì),那些圓滑世故、良心早已泯滅的人難道不感到汗顏嗎?事后的紀念和懷念,無論是授予榮譽稱號還是給予物質(zhì)獎勵,都于事無補,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社會還要學會如何去保護這些英雄的人們,保護他們,就是保護一種精神、一種品質(zhì),讓這種精神遠遠傳承下去。
2009年10月24日,為救兩名落水少年,湖北長江大學10多名大學生手拉手撲進江中營救,兩名少年獲救,而3名大學生不幸被江水吞沒,英勇獻身。這是一條令人倍感沉重的消息。三個青春燦爛的生命以一種高尚的方式瞬間離我們而去,三個家庭卻又勢必因此而承受巨大悲痛。許多同學都對這10多名大學生特別是英勇獻身的3人致以了崇高的敬意。
“生命至上原則”近些年時常被人提及,這一原則具有許多合理性和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但同時,卻也存在過于泛化的傾向和表現(xiàn),甚至被完全等同于“個人至上”或“個體生命至上”,或直接成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或“個人中心主義”的堂皇變種。不可否認,對自己生命保持起碼的尊重和敬畏,也是“生命至上”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但“生命至上”在本質(zhì)上絕非全部指向自我。湖北這10多名大學生結(jié)人梯救落水少年的舉動,未嘗不是“生命至上”的體現(xiàn),只不過指向的是他人而已。事實上也正因為如此,讓其“額外”獲得了另一種更為燦爛的道德價值。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籠統(tǒng)地把“生命至上原則”作為討論“值不值得”的邏輯前提,更不能把“不值得”結(jié)論簡單地建立在“自我生命至上”的基礎之上。
此外,有人認為,“生命至上”原則下還應“科學施救”,這固然沒錯。但在落水生命稍縱即逝的突發(fā)事件和危急情況里,更加彰顯的是人的本能和個體固有的道德底蘊,何況“結(jié)人梯”的施救方法并非毫無“科學”和理性含量。
見義勇為是當前社會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F(xiàn)實中既有像魏青剛似的英雄給人們帶來的感動,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淚”事件給人們帶來的心痛,還有未成年人盲目見義勇為而獻身使人們感動和心痛的同時開始的反思。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研究所所長周孝正表示:“‘80后’、‘90后’是有個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為國爭光,勇奪奧運冠軍;可以在抗震救災、奧運、國慶盛典、世博會中身體力行,展現(xiàn)志愿者風采;也可以結(jié)梯救人,英勇獻身!边@些都說明了見義勇為作為一個時代命題的價值和意義。
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本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多少年來,是激勵人們與邪惡作斗爭的精神支柱。但在社會轉(zhuǎn)型的前提下,傳統(tǒng)的社會習慣正發(fā)生著前所未有的巨變,人們的價值取向發(fā)生極大變化,社會道德水準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滑坡,抱著“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這些都是社會失范的表現(xiàn)。
見義勇為,《辭!分薪忉尀榭吹胶虾跽x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最早出現(xiàn)于《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廣義上說一般的好人好事、互助行為也屬于見義勇為,應當倡導,而如何才能在全社會有效地形成見義勇為氛圍更是我們應直面的問題。無庸諱言,道德的教化始終是我們倡導見義勇為的有效途徑,社會應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對典型的事例進行大力宣傳,弘揚正氣。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趙傳宇的母校長江大學,出現(xiàn)的三個大學生的英勇事跡,在我們感佩之余,也帶給我們新的思索。
見義勇為是時代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是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nèi)容。正義不是自然而然地降臨到我們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竭力維護。社會是一個聯(lián)合體,只有相互攙扶,相互為善,世界才可以變成一個美好的人間。三個大學生為我們樹立了典范。
學者尼爾·麥考密克指出:“制度道德有兩個范疇:一方面,它必須盡可能地適應所設想的文明社會的實際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另一方面,就符合這一適應的要求而言,它應當可能緊密地接近我們的背景政治道德的理想!敝挥袑⒊绺叩牡赖吕硐肱c見義勇為法律制度的完美結(jié)在一起,才能發(fā)揮出鼓勵公民進行見義勇為的積極性,才能促進公民道德建設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哈羅德·羅森堡的《荒漠之死》中的一句話,“一代人的標志是時尚,但歷史的內(nèi)容不僅是服裝和行話。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于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于荒野。”的確如此,漸趨成熟的“90后”大學生頻繁登上社會舞臺的中心,并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他們開始有所擔當、有所堅守,也在諸多方面贏得越來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
【思修課社會實踐報告】相關(guān)文章:
對思修課的心得與建議03-06
大學思修課的心得體會12-10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11-13
思修課學習心得體會03-28
暑期思政社會實踐報告04-01
思政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3-05
思修學生社會實踐報告03-17
思政的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7-15
思政課社會實踐報告06-07
思政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