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道家經(jīng)典語錄摘選
1、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3、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7、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8、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1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1、治人事天,莫若嗇。
1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13、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4、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5、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1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1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0、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2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22、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2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4、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25、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2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27、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28、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2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30、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3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34、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35、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36、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3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38、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3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40、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道家經(jīng)典語錄摘選】相關(guān)文章:
道家經(jīng)典語錄11-11
倪萍的經(jīng)典語錄摘選10-06
SMART經(jīng)典語錄摘選10-06
落落經(jīng)典語錄摘選10-06
劉墉經(jīng)典語錄摘選10-06
簡愛經(jīng)典語錄摘選10-06
傷感經(jīng)典語錄摘選10-07
龍族經(jīng)典語錄摘選08-26
溫鐵軍經(jīng)典語錄摘選10-06
幻城經(jīng)典語錄摘選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