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jié)散文隨筆 推薦度:
- 中秋節(jié)散文隨筆 推薦度:
- 中秋節(jié)隨筆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秋節(jié)隨筆匯編15篇
在學(xué)習(xí)、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那么,什么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jié)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中秋節(jié)隨筆1
中秋即將來臨,借此機會,從不言辭的女兒向爸爸媽媽說聲:“中秋節(jié)快樂。感謝你們?yōu)槲腋冻龅囊磺!”從不說對不起的朋友,向我最摯愛的朋友赟赟說聲:“節(jié)日快樂。有你,我真的很開心!”從不放肆的妹妹向哥哥說聲:“中秋節(jié)快樂。你和我們雖不在一起,但不要緊,只要我們一家開心到老就成!“從不出色的學(xué)生向所有好老師說聲:”節(jié)日快樂。感謝你們,世界上才有更多和你們一樣的人才!
一大堆來自“陌生人的團圓月餅,只不過是外表的修飾罷了,抵不過全家平平安安,實際點好!
一句虛偽的.贊賞,只不過是下屬對上屬的巴結(jié)罷了,抵不過一句親切的問候,溫暖點好!
……
中秋節(jié)隨筆2
月圓,餅圓,人圓
所有的圓,都是中秋節(jié)
為我們編織的一個
充滿真情的圓
這圓,真誠、純粹、濃烈
這圓,染著顏色,溢著香味
完整的,統(tǒng)一的,和諧的
是溫暖的圓,圓得讓人陶醉
和落淚
月亮在云中走,它將圓
化成銀光,灑滿大地
月餅捧在手里,它將圓
化成甜蜜,浸入心里
別離的人兒,即使不能相聚
此時,也會將圓默想成祝福
隔空送去
送去吧,這祝福
是歲月的黏合劑
人在夢里圓,餅在愛里甜
月亮,在我們彼此的'仰望里
永恒地圓
這圓,就是中秋節(jié)的圓
每一個人都不愿置身其外
也不愿急著走出來
就愿待在這圓里,成為相親相愛的
一家人
中秋節(jié)隨筆3
今天我跟著妻子到岳母家過中秋節(jié)。中午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在圓桌前吃排骨火鍋。
中秋節(jié)不就是圖個團圓嗎?看新聞聯(lián)播上多少人為了過中秋節(jié),不遠(yuǎn)千里從工作的地方回到老家陪伴自己的爸媽。就連我們單位放假也照顧到這個因素呢。以前都是在八月十五下午返校,中秋節(jié)也過不完整。今年改為八月十六上午返校。
可是呢,我的大舅哥。人家一家倒好。女兒在北京打工,沒有回家,他在滄州打工,玉米收割完就回單位了。兒子和兒媳在山東開了個麻辣燙門市,尚在哺乳期的孫子跟著去,捎帶著也把婆婆帶走了。家里鎖上大門,空無一人,房上滿是曬著的玉米。
而今天過中秋的任務(wù)。就是把他們放在房上的玉米全部脫離干凈。那叫一個累!干完活胳膊累得都抬不起來了。
一家人忙著掙錢,大舅哥的`家庭是一個正在上升的家庭。他們一起在掙錢的時候想不到中秋,想不到團圓的傳統(tǒng),更想不到彌漫著節(jié)日里的濃濃的親情。
中秋節(jié)隨筆4
人說,中秋好時節(jié)
期盼月圓人也圓
我說,中秋好孤獨
人不圓來月兒陪
月光下照見了遠(yuǎn)方的你
不是親人心中也總念你
那年、那月、那天
正好也是中秋之夜
你給了我許多纏綿溫馨的話語
從此,給我留下了美妙的印象
以后的中秋節(jié)
不想別人,只為想你
不知怎么,你的蹤影一下就出現(xiàn)在了我的面前
超越了親人,超越了節(jié)日團圓的氣氛
每每孤獨,念你依舊
每每中秋,思念泛濫
看到月餅,就想起了與你一起的'好時光
看到月亮,就憶起了與你那明月下輝映的畫面
中秋,不念別的,只念你
念你那平易近人的思想品德
念你那纏纏綿綿的溫馨情景
念你那感人肺腑的語重心長
又是一年中秋到
你在遠(yuǎn)方可否想我
我卻失魂落魄念你
勝過了親人的嘮叨
中秋節(jié),只念你
念你那感動為人的一幕
念你那對我器重的人格
更念你那熱愛我的一顆月亮般的紅心
中秋節(jié)隨筆5
這是一個溫馨的夜晚,人們把思念捏成一個圓圓的月亮,愜意地品嘗一種向往和想象。
這是一個民族古老的特產(chǎn),這是一個民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
在這個節(jié)日里,無論你在山之南,水之北,抑或云之下,海之上,都會在這個金桂飄香的夜晚,舉杯邀月。游子的凄蒼、友人的孤寂、放飛的思念、遠(yuǎn)古的情愫,都將在這一方雅致的寧靜里,這一樽濃香的酒壺里,呈現(xiàn)出美麗的流露。
于是,中秋節(jié)便含情脈脈,充滿濃郁的'人情味;
于是,中秋節(jié)便婀娜繽紛,飄逸抒情的音符;
于是,中秋月最明亮最圓滿;
于是,中秋月最撩人心弦最逗人遐思??
中秋是一個想象優(yōu)美的神話,一千年一萬年脈脈相傳,中秋是一段縷縷不斷的眷念,一代代一茬茬濃情思念;一個民族在這賞月、品月的過程中,體驗同時也在展覽一種韻味獨特的魅力。
又到中秋,又見明月,且讓我們坐成一個圓圓的月亮,細(xì)細(xì)地品味人生的奧妙,感受生活的真諦。一任月光,如流水,綿綿潺潺?
己的美麗,為秋景增光放彩。
中秋節(jié)隨筆6
忘記了時間有多遙遠(yuǎn)
回憶,變成了思念
愛情的筆記書寫不了從前
那個有你陪伴的畫面
秋風(fēng)吹走了夏天
再次走過相遇的地點
熟悉的畫面,仿佛就在昨天
讀不懂寂寞是什么顏色,。月見中秋,月色旖旎,透過窗臺似炫耀夜的皎潔,那抹熟悉的身影,在記憶中漸漸模糊,彼此已沒有了交際
——初意
“忘記”二字怎么去詮釋?偶然想起與小新的點點滴滴,以為可以忘記那份甜蜜,,依稀記得與小新的相識是在網(wǎng)絡(luò)世界里,巧的是他們一個地方的,小新很關(guān)注女孩,但是女孩從來不回復(fù)小新的信息,也感覺他很無聊,也不去搭理小新,那次的聊天,也是女孩第一次和小新說話的時候,小新把女孩的照片發(fā)給了女孩,女孩好奇的問小新想干嘛,小新說“只有這樣你才理我啊,怎么了,貌似你心情不好?”女孩笑了,第一次有人這樣讓女孩說話的......
女孩的性格很孤僻,不喜歡搭理陌生人,也是高冷的人,小新的主動,讓女孩對他有了新的認(rèn)識。
記得與小新的第一次見面,是因為杏子。偶然的機會,小新知道女孩想吃杏子,卻故意發(fā)杏子照片誘惑女孩,,然后小新說要把杏子給女孩吃,這樣,他們就見面了.......彼此的感覺沒有那么排斥,女孩回家后慢慢的就和小新聊的話題多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小新對女孩說喜歡她,女孩莫名其妙的就答應(yīng)了,小新很開心,那次,女孩喝醉了!因為小新把和女孩在一起的事情告訴了他的家人......
女孩第二天也告訴的女孩的父母,開始女孩家人反對,畢竟小新大女孩5歲,可女孩還是堅持了!他們都說,小新和女孩很有夫妻相......
記得有一次,女孩的媽媽生病住院,小新就去看望女孩媽媽,是女孩讓小新去的,但是第一次見面的地方卻是醫(yī)院,他們聊了很久很久,女孩的媽媽也覺得小新不錯,便同意他們交往了。女孩媽媽出院以后,女孩把小新帶回家,正式的介紹給家人,女孩覺得很幸福。后來,小新經(jīng)常去女孩家,接女孩出去玩,第一次覺得,女孩不孤單......
女孩很任性,小新一直在忍受著她的任性,一直哄著她,給她買她愛喝的蘋果醋,給她買愛吃的.零食,叫她寶貝……
那次女孩半開玩笑的說“小新,如果我父母不同意我們,你怎么辦”小新的回答讓女孩感動,小新說“我會爭取叔叔阿姨的?同意,一年,兩年我都可以等,直到他們?同意!我這輩子就娶定你了……’
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他們最終還是分手了,一方面是“因為女孩的任性,另一方面是小新有了其他的女生,女孩很傷心,她哭了很久很久,傷心太久以至于一個星期吃不下東西,女孩瘦弱的身體最終還是生病了,小新的無情讓女孩的心碎了,打電話回應(yīng)的卻是嘟嘟的盲音,好幾次女孩看到小新帶著他的女朋友,是多么幸福的樣子,女孩的心好痛,雖然在他面前抱著其他男生,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只是想讓他知道,女孩很幸福,也想他幸福,從此女孩就像變了一個人,學(xué)會了吸煙,喝酒!女孩晚上回家會偷偷落淚……
女孩不恨小新,女孩還愛著他,放不下他,也想過他會回來,但是事實告訴她,小新有女朋友,不會再回來了,女孩多想親口告訴他“小新,祝你幸福”但是女孩真的做不到……
就把這份愛放心里,永遠(yuǎn)的埋葬,不在回憶,不在記起~就當(dāng)作從未遇見一樣!女孩只要小新幸福!
記憶隨筆,祭奠已消失的愛情
中秋節(jié)隨筆7
中秋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它與端午,清明,春節(jié)一樣,都是親人們團聚的好日子。如今中秋節(jié)已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按習(xí)俗,每到中秋節(jié)人們都會賞月,品嘗月餅,那時,一家人團聚的時刻是多么幸?鞓费!
今年中秋節(jié)的晚上,我早早的趴在窗臺上等待月亮的到來。等了好一會兒,月亮還是沒有來。我心里備受冷落,就好像某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對方卻遲遲未來,只有我傻傻地等待一樣。真是八月十五盼月亮,盼來一片無月天!過了一會兒,我拿出一塊月餅,走到了窗臺上,自言自語:“這是爸爸的.,這是媽媽的……”說到爸爸媽媽,我不免有些想念他們。因為他們平時上班忙,趁今天中秋節(jié)放假,一大早就到重慶辦事去了,不知他們怎么樣了,在重慶過得開不開心,在重慶吃飽喝足沒有……望著窗外,我真想看透那一片片云,這樣一眼就能看看他們辦事是否順利,望到在重慶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在干什么。我面對著窗外,晚風(fēng)向我輕輕吹來,好似在安慰我,安慰我這顆擔(dān)心父母的心。胡思亂想一陣后,我又抬頭望了望天空,這時天還沒有黒透,只是一片深藍(lán)色。可這時我的心已經(jīng)涼透,因為只有我獨自一人在家中,不能與父母團聚,不能與他們在一起吃月餅……心中擁有的只是思念,我不禁低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詩句。
啊!今年的中秋節(jié)對我來說是沒有月亮相伴,沒有親人相隨的中秋節(jié),真是孤獨寂寞呀!
中秋節(jié)隨筆8
李白曾“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在唐朝放下的酒杯,又在宋朝被蘇軾遙遙接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一停一接之中,何止兩次追問?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的月亮,美得觸目驚心,唯其短暫。所有的寄托,所有的情感,都在這一夜抒發(fā)。千古明月,不變的是所有歸家的心。
但是,又有多少這樣的心呢?
暮色四合,天空已是潑墨的山水畫,雨仍在下著,淅淅瀝瀝,不絕于耳。此時的你,在做什么呢?忙著做功課,在應(yīng)酬飯局,抑或在看電視,在發(fā)呆?還是在和家人團聚?又有多少人在尋找著月亮,透過鋼筋水泥的叢林遇見驀然的驚喜,遙想當(dāng)年它是如何伴著古人走過漫漫春秋。
有多少人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天空如有情,它終會老去。月亦是如此。它的陰晴圓缺,只能在古人心中留下詩意的悸動和感傷么。我們與古人相差的,還是那一份精細(xì)的心情。那些浩蕩心事,越來越遠(yuǎn)。雨幕朦朦,今夜的月,是看不見了。是月亮離開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月亮?
當(dāng)我們誦起“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總能感到萬里之外的呼嘯之氣;當(dāng)我們吟起“秦娥夢斷秦樓月”,總能明了世間的寂寥;當(dāng)我們遇見“萬古長空,一朝風(fēng)月”,總能知曉明月真正照見了江山千古,滄海桑田。靜靜的,月光不變,它淋浴的卻是繁華的沙漠。閃爍的霓虹,張牙舞爪的'伸向夜空。它們怎么會知道,萬千街燈,也亮不過皓月當(dāng)空。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月如鉤,鉤住了一江春水,幾葉輕舟。那么它能鉤住你的目光,你的詩情嗎?這樣的如鉤新月,才讓你體會到了月圓的美好。月映人心。每個月亮,如你愿矚目,我們紛雜的心會擁有共同的見證。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月亮,愿你在逝水流光中覓見屬于自己最美的月亮,最美的詩情。
中秋節(jié)隨筆9
不覺月已漸圓,原來又到中秋。仰望明月,心情卻有些抑郁起來。中秋時節(jié)本是團圓的日子,可惜我在賞這美月的時候,卻沒人在身邊和我一同分享。對于這樣一份難得的靜謐,未免有些遺憾。
以往的中秋節(jié)我向來沒什么感受,只記得吃個月餅罷了,更沒有雅致去賞月。都說月是用來靜賞的,或許我只有在這樣的時候,才能真正地看懂月亮?墒,孤單的感覺不會好,中秋團圓,可是我真正能和親人們共享的只有那個高高在上的月亮。我不敢再往下想,摸摸手指涼得似冰,讓我有種莫名的恐慌。
中秋給我的記憶中從沒有團圓。十幾年來,都是我和母親兩個人過,向來就沒當(dāng)這是什么重要的日子,有時甚至就忘了這回事。那樣的中秋,過得很平凡,很踏實,不喧鬧,亦不煩躁。普普通通的人,吃著普普通通的飯菜,過著普普通通的中秋節(jié),這普普通通的中秋節(jié),也就普普通通地過去了。沒留下什么記憶,可也沒留下什么遺憾。這個節(jié)日以前都是在喧囂中度過,在同學(xué)的吵吵鬧鬧之間度過,也許因為這樣而沒有感到冷清吧。有人就有氣息,溫暖的`氣息。
我拿了月餅出來,月餅真圓、真大!每個都有我手掌般大小,足足裝滿了兩大盒,我想它們一定很美味吧,但卻沒有一絲欲望去吃。我現(xiàn)在還小,第一次一個人在家過中秋,等到以后,我也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那么個個中秋都不會一樣的過了,我有些膽寒。這個中秋我過得很自由,因為沒人管我,但卻沒想象中那么開心。我很累,真想好好睡一覺,全當(dāng)這是一場夢,夢醒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拆開包裝,我想象著月餅會像不久以后的月亮一樣,一點點變小,直到消失。而我一直也沒吃,不知是不是于心不忍,月餅缺了一塊,就像中秋缺了團圓,心里就不是滋味。
又到中秋,孤身一人,獨守一月,沉醉了閉上安靜的眼睛,孤獨了丟下漠然的眼神,團圓之夜相伴與月,一同度過。
中秋節(jié)隨筆10
農(nóng)歷八月十五,秋已過半,是為中秋。中秋時節(jié)秋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一直把月圓視為團圓的象征,所以八月十五又稱“團圓節(jié)”,那些有關(guān)中秋節(jié)的記憶你還記得嗎?
。ㄒ唬┌雺K月餅
又是一年中秋節(jié),手捧著香甜的月餅,小月竟然不舍得咬下去,看著這圓圓的月餅,小月浮想聯(lián)翩……那是六十年代末,小月的愛人家境不是很富裕,應(yīng)該說是很貧窮,當(dāng)時住在火車站對面的小馬架子里,過中秋節(jié)怎么能有錢去買月餅?zāi)。所以?dāng)他對小月講述的時候,小月聽得直流淚……
他第一次吃月餅是六、七歲的光景,不只記得月餅的香甜可口,還記得挨了母親一頓揍。他有個小伙伴叫小力,小力的姐姐嫁到了林業(yè)局二工地,他們相約去看小力的姐姐,從縣城到二工地要走十多里的路,途經(jīng)一工地,當(dāng)時他的舅舅家在一工地,舅舅是林業(yè)局工人,舅媽是學(xué)校的老師,家境當(dāng)然要比他家好。進到舅媽家的屋子里他第一眼就看到柜子上面放著兩包月餅,用包裝紙包著,系著紙繩兒,他甚至聞到了月餅的香味兒。舅媽不好不拿給他吃,可是舅媽家還有兩個弟弟,于是舅媽只拿了一塊月餅,用手掰開兩半兒遞給了他們一人一半兒,他看到里面有青紅絲、花生仁等等,他先是用舌頭舔舔,好甜!咬了一小口,接著三兩口就吃完了,他看到舅媽冷冷的拒絕的眼神,他是這么描述的,以至于許多年后他還記得。他和小力離開了舅舅家去了二工地,后來的事情他有些不記得,只記得他人生中第一次吃月餅的情形,回到家后母親因為找不到他急得不行,所以看到他回來當(dāng)然就是一頓胖揍,他說母親似乎沒有太用力,他沒有覺得有多疼,他看到母親邊打他邊在偷偷抹眼淚……那半塊兒月餅一直在他眼前晃動,那月餅的'香味一直讓他回憶了很多年……
現(xiàn)在物質(zhì)生活極為豐富,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中秋節(jié)的月餅花樣翻新。每當(dāng)節(jié)日來臨時,臨街的商店竟然把各式各樣包裝的月餅、水果、飲料等等擺在店鋪外面招徠顧客。在節(jié)日的氛圍中,小月買了月餅回家過節(jié),他竟然有些抗拒,因為在那之后他再沒有吃到過那么香甜的月餅!
(二)爺爺為我打月餅
又是一年中秋節(jié),小月手捧著香甜美味的月餅,看著上面的花紋,就想起了爺爺做的酥皮月餅,它沒有花紋,用豬油,面粉等制成,松脆、香酥、層酥相疊,邊咬邊要用手接著,那酥皮隨時會掉下來,非常美味可口。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每到節(jié)前的幾天,爺爺就開始起早貪晚地忙碌,節(jié)日當(dāng)天睜開眼睛一準(zhǔn)就能看到爺爺做好的月餅放在眼前,上面還點著幾個小紅點兒,增添了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
隨著孩子們一個個長大成家,爺爺要做的月餅就越來越多,每個人都有份兒,用古老的包裝方式包好,系上紙繩兒,有時候爺爺還會用毛筆在包裝紙上面寫上孩子們的名字。只是小月到如今也沒弄明白,爺爺做月餅的時候為什么不讓姑姑媽媽她們看到呢?難道是沿襲著古老的傳統(tǒng),手藝傳男不傳女嗎?這門手藝隨著爺爺?shù)娜ナ涝谛≡录乙簿褪髁,小月曾問過爸爸,爺爺?shù)氖炙囋谀膬簩W(xué)的呢?爸爸說以前家里是開點心鋪子的,爺爺不只會做月餅,還會做各種小點心、比如蜜餞等等。后來爺爺去供銷社上班,全家老少七口人,爺爺?shù)墓べY不能維持其生計,就帶著全家闖關(guān)東了。剛到東北時家境貧寒,租住在別人家房子,糊口尚有問題,哪有余糧去做點心呢。隨著生活的好轉(zhuǎn),爺爺把扔下的手藝撿起來,每到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親手為孩子們打月餅。他就像一個神奇的魔術(shù)師,把面粉、雞蛋、白糖、芝麻等等材料變成一個個圓圓的甜酥月餅,爺爺?shù)氖炙囀鞘髁,但他留給兒孫們的記憶一直都在。在時代的大背景下,一塊小小的月餅也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小月知道有一首歌歌名是《爺爺為我打月餅》,它是八十年代初拍攝的革命戰(zhàn)爭故事影片《啊,搖籃》中的插曲。這首歌反映的是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時紅軍老爺爺關(guān)心革命小娃娃的感人故事。小月的爺爺不是老紅軍,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孩子們濃濃的愛!
。ㄈ┎灰粯拥脑铝烈粯拥乃寄
又是中秋節(jié),天上的月亮是一樣的嗎?小月抬頭望著天空,月亮忽而鉆進云層,忽而露出潔白的圓圓的臉俯視著大地……季羨林老先生曾說“每個人都有個故鄉(xiāng),人人的故鄉(xiāng)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的故鄉(xiāng)的月亮。”也許月亮真的是不一樣吧……
小月的侄女婉兒考上了省城的大學(xué),開學(xué)沒幾天就趕上了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學(xué)校放了三天假婉兒沒有回來,在診所打上了吊針。婉兒是個堅強的女孩兒,新生開學(xué)就參加軍訓(xùn)累得就差沒哭鼻子了,這不在風(fēng)里雨里訓(xùn)練終于累倒了,全家人在一起過節(jié),她通過手機視頻向家人問候,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之情。家人也非常想她,這個父母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的開心果?吹揭曨l中那個楚楚可憐的小人兒獨在異鄉(xiāng),小月的心就那么一痛,她竟然想到了三十年前,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現(xiàn)……
也是中秋節(jié),也是大一剛開學(xué)不久,小月也非常想家,想爸爸媽媽,想弟弟妹妹,甚至想家里的小雞小狗,想家里的一切……站在寢室樓的陽臺上止不住偷偷落淚,那時的月亮沒有躲進云層,而是在天上憐愛地看著她,向她灑下愛撫的光輝。學(xué)校沒有放假,班級召開了聯(lián)歡晚會,小月讀了一首詩,當(dāng)讀到“媽媽在老槐樹下招手,額前飄著一縷白發(fā)”時,小月的淚順著腮邊慢慢流了下來,其實只要看到“媽媽”這兩個字,小月已經(jīng)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女同學(xué)都趴在桌子上哭了,十七、八歲的年紀(jì)啊,都有一顆敏感的心!日子就是這樣慢慢過來的,每個人都要學(xué)會獨自成長!
中秋佳節(jié)本是個團圓的日子,孩子們因為工作因為學(xué)業(yè)在外地都沒有回家,他鄉(xiāng)的月亮也一定是圓圓的吧,遙望著天上的月亮,小月心里在想,月亮也許是不一樣,但彼此的思念一定是一樣的,一如當(dāng)年!
中秋節(jié)隨筆11
時至中秋,菊黃桂香。在這樣一個攜著歲月沉淀過的感悟,帶著令人滋生浪漫色彩的日子里,興高采烈,以各種節(jié)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人們把祈愿捏成一個圓圓的月亮,將思念釀成一杯香甜的桂花酒,愜意地品嘗著一種向往和想象。在如水的清輝中,聆聽那月下感動季節(jié)的一弦曠世樂章。
穿過歲月的煙塵,那一輪洗盡鉛華的冷月,背負(fù)著中華民族悠遠(yuǎn)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踏著唐詩宋詞的風(fēng)采,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從遠(yuǎn)古走來,將一個民族把宇宙天象的完美作為自我的節(jié)日,追求人與宇宙的和諧,把完滿、和美作為一種境界,也把它作為一種團圓團聚,凝聚親情的契機傳承下來,濃凝千古。
靜夜憑欄,皓月當(dāng)空,銀蟾光滿,任由一縷思緒在秋風(fēng)明月中翩飛起舞,仿佛帶著夢幻的翅膀,悠悠然步入一片繾綣的寧謐,去領(lǐng)略那太白邀月對飲,子瞻把酒問月的意境,細(xì)細(xì)品味著蘇東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意蘊內(nèi)涵,自古月圓月缺千百度,卻閱盡了蒼桑無數(shù)。這月,以它慣有的沉靜,向人世間傾瀉著充滿詩意的光輝。掬一捧月華入懷,是否感受到它的凝重,是否感受到它的通透,是否感受到它似一個超然飄逸的隱者,給了人們無限的寄托呢?這融融的月夜,翦翦的秋風(fēng),令世間多少的相思念想、多少的離情別意、多少的惆悵迷惘、多少的美麗情操,都被融入到這無邊的月色之中。
每逢中秋佳節(jié),賞月,無疑成了人對月的心靈解讀。這片月色彌漫著九州,彌漫了千年。此刻,月光撒落一地的溫情,千里清光依舊,萬目心思同源。這中秋的月夜是如此的嬌媚亮麗,舉頭望月,己融入這月色之中,頓覺遠(yuǎn)離了凡塵,濾去了世俗的喧囂與浮華。讓我們舉杯向月,與吳剛對飲,與嫦娥共舞,去享受著這種幸福的和諧!且放下秋思,放下寂寞,懷著釋然的心境,靜守著中秋月夜的明朗,感悟著人生的美麗,珍惜著親情的溫暖,去盡享生活中的一切完美。摘抄美文
俗話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我明白蘊涵在其中的那種情愫的份量!我曾常常撫摸著蒼茫的夜色,在彷徨中裹挾一種莫名惆悵,也曾常常眺望著遙遠(yuǎn)的遠(yuǎn)方,在深夜的思念中淚眼模糊。而那思念的是什么,思念些什么?是人是物?是情感是人生?我也說不清!
在我已往的生命里,與明月相約相伴了多少時日,我沒有想過,至少是沒有細(xì)想過。今年的中秋,我忽然發(fā)現(xiàn),隨著時光推移和時空的改變,我的思緒越來越變得有些游移飄忽起來,它在田邊地頭飄蕩,在大山小溪飄蕩,在天南地北飄蕩,在風(fēng)中云間飄蕩,在太空銀河飄蕩……腦子里有時滿得爆炸開來,有時卻是空空蕩蕩。沒有清晰的主題,沒有明確的對象。
唐代詩人張若虛在其《春江花月夜》中吟道:“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比酥x無窮,月之圓缺有序,這都是人類無能為力無法違背得了的事情。但看到那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在月圓月缺的變幻中瞬間消失堙沒,又怎樣能不勾起世人的喟嘆!怎樣能不教人眷戀呢!“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正是道出了人們心底的祈盼。因此,每當(dāng)明月當(dāng)空的時候,心就會翻起一股微瀾……我在想,皓月當(dāng)空,良辰美景,今夜,會有多少雙眼睛在爭相仰望著這同一輪明月?而這一輪明月,又會否注意到在這一雙雙眼中透出的祈求?在這同一輪明月下,匯聚著千千萬萬個不一樣的臉龐,人何以和?混合著形形色色異樣的心態(tài),情何以牽?女生簽名
在這同一輪明月下,會不會有人和我的意念相同,心有靈犀?會不會有人和我志趣相象,意合情投?
中華五千年的燦爛都是這天的月亮照過的.,我們看著這個以前照過古人的月亮,看著我們中華民族以前的輝煌,我們沾沾自喜,引以為民族的驕傲……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nèi)心即將收獲的欣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jié)日的美食,談?wù)撌斋@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xiāng)的親人。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座上我看到了祖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百姓日子的紅火,改革開放三十年,小康生活不再是藍(lán)圖上的規(guī)劃和設(shè)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guī)硇碌母惺,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愿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guān)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xiāng)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jié)隨筆12
今天中午,我們一家人一起吃著大餐,共度中秋佳節(jié)。我要求我們一家人講一講他們小時候中秋節(jié)是怎么過的。
姥姥說,她小時候中秋節(jié)過得很簡單,我姥姥的爸爸是一位醫(yī)生,中秋節(jié)時,有很多病人拿著月餅來看望他,但是很多家都買不起月餅吃,我姥姥的爸爸每當(dāng)中秋節(jié)時,把別人送的月餅乘到一個大籃子里,提著籃子,挨家挨戶的發(fā)月餅吃。那時的月餅只有五仁餡兒的',又大又硬,咬都咬不動,但是那是姥姥都認(rèn)為那是最好吃的東西。
姥爺爺說,小時候要吃一塊兒月餅很難很難,幾個月餅分下來,一人只能吃到一小塊兒月餅,分到手里的月餅舍不得吃,只能一會兒聞聞月餅的味道,最讓我想笑的的是我姥爺和我姥姥剛認(rèn)識的時候,我姥姥在八月十五去我姥爺家里時,我姥爺拿出僅有的一小條月餅來迎接姥姥,還說:“甜著呢,快吃吧!蔽依牙炎罱K還是沒吃,讓給了姥爺,姥爺今天說起這事,也臉紅了。
接著,媽媽也發(fā)言了。她說,小時候姥爺已經(jīng)是一名工人了,每到中秋節(jié),從廠里買回十幾塊月餅,一家人團團圓圓,并且我姥爺還會帶回一些蘋果啊,石榴啊,鴨梨啊來歡度中秋,在中秋節(jié)那天,還能吃上一頓香噴噴的肉了。
聽了姥姥、姥爺和媽媽的話,我不禁感慨萬千,我們的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了,說月餅吧,每逢中秋節(jié),爸爸媽媽都會發(fā)一盒非常漂亮的月餅,每盒月餅都有十幾塊兒,每個月餅的配料都不同,有紅紅的豆沙,有黃黃的蓮蓉,等等,色香味都非常誘人,每年的月餅我們都吃不完,放在冰箱里一直能放到春節(jié),在中秋之節(jié),我們還等吃到各種水果,如金黃的香蕉,晶瑩的葡萄等等,比比他們,我們真是幸福了。
最讓我深思的一句話是爺爺說:“我們一年只能吃一頓肉,一頓白饃,到媽媽的時候,一個月能吃一頓肉,然而,到你們現(xiàn)在時,幾乎是頓頓吃肉,這還不算,還能去吃肯德基,炸牛排,我小時候和你們根本沒法比!
我真心祝愿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富強,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中秋節(jié)隨筆13
我并不是個喜歡應(yīng)景的人,本來不打算寫有關(guān)中秋的東西,可是有些鏡頭這兩天經(jīng)常在我眼前閃現(xiàn),我不得不忠實地把它們記錄下來:
小時候的節(jié)日,對孩子們來講就是可以大吃大喝改善生活的日子,所以對于重大節(jié)日,孩子們更是翹首期盼。每當(dāng)中秋前幾天,奶奶就會買回用黃色包裝紙包裹好的兩斤月餅,然后踩在凳子上,將它放進那個懸掛在正房一角的手編小筐里?谥羞念念有詞地說:放好了,不要讓老鼠吃掉,中秋才會有月餅吃。
于是,我每天都會凝視那個手編小筐,它是爺爺親手用柳條變成,花紋那么精致,那么漂亮,讓人很難想象它竟是出自爺爺那么暴躁的一個人的粗糙之手。他平時不茍言笑,很少說話,每天除了干活,就是一個人吧嗒吧嗒地默默抽煙,沒人知道他心里到底藏了什么。
月餅的香味透過柳條筐狹窄的縫隙彌漫在整個屋子里,怎么那么香,害得我忍不住流口水。流口水的不止我一個,還有比我大不了幾歲的小叔和小姑,看一眼他們的`眼神就知道,其實奶奶所謂的老鼠到底指的是什么,F(xiàn)在想想,奶奶真的是有智慧啊,那個柳條筐掛在正房里,每個人都能看到,“老鼠們”就不敢輕舉妄動了,不然可能早就不見蹤影了。
和奶奶相比,媽媽的做法真的好大膽,她把月餅就放在家里木柜上的托盤里,這個位置,只要想拿就順手可得。她告訴我們姐妹仨,這是中秋節(jié)才能吃的,一共四塊,我們姐妹仨每人一塊,她和爸爸分一塊,如果誰提前吃了,中秋那天就沒得吃了。正是她的這句話起了震懾作用,雖然都饞得流口水,但每一個人都不敢動。
終于到了中秋節(jié)之夜,水果擺滿了餐桌,媽媽給每個人分一塊月餅,那場面頗具儀式感。分月餅時,每次都會讓我先選,因為她知道我喜歡月餅上漂亮的圖案,而每塊月餅上的圖案都是不同的。我于是選了自己喜歡的圖案心滿意足地在一旁慢慢欣賞,并不舍得吃。拿著月餅,聞著它的香,望著天上的圓圓的月亮,那如水的月光至今還印在我腦海里,令我難忘。
不知什么時候,二妹走過來,指著我手中的月餅說:“姐,原來你不愛吃月餅啊,那你能不能分給我半塊啊?”我問她:不是每人一塊嗎,你的呢?“我的已經(jīng)吃完了,你分給我半塊行嗎?”我本來并不情愿,但看著她那祈求的眼神,只能心疼地分給她一半。就著月光,我一點點品嘗著香甜的月餅,感覺中秋之夜是那么美好。
那時的日子是苦的,可現(xiàn)在回想起來卻都是甜。
如今,每到中秋,家里都有吃不完的月餅,可當(dāng)年舍不得吃月餅的爺爺奶奶和媽媽卻都去了天堂,而每到中秋就惦記著分走我半塊月餅的妹妹們也和我遠(yuǎn)隔千里。其實,這個中秋,我多想有人能和我再分半塊月餅啊!
中秋節(jié)隨筆14
我班開展了一次送月餅活動,孩子們每人從家里帶來了形狀不同,口味不同的各種月餅,瞧!每個孩子的臉上都綻放著開心的笑容,我更為孩子們高興。
孩子們將月餅放在桌上,相互觀賞者,有的小朋友還主動向大家講述自己的月餅是什么形狀、什么味道的,看到孩子們認(rèn)真的樣子,我真為他們高興。唉!孩子們長大了。
不知是誰提議說:“這么多月餅我們送給幼兒園的所有老師們都嘗一嘗吧!”這個提議得到了全體幼兒的'贊同,我這時就因勢利導(dǎo)“那對老師們怎么說呀?”“就說老師節(jié)日快樂!中秋節(jié)快樂!”袁軼霖小朋友的話讓我很感動,我大聲鼓勵他說:“好,太棒了”,于是,就組織了七名幼兒為所有的老師送去了中班全體孩子們對老師的愛,以及中秋的祝福!
中秋節(jié)隨筆15
中國人早就注意到月到中秋有超乎平常之明,并產(chǎn)生心靈的感應(yīng)。周人會在中秋舉行儀式,以祭月迎寒。至魏晉以后,中國人興賞月,唐人更是流行。也是從唐開始,中國人有了中秋節(jié),千年既久,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傳統(tǒng)和習(xí)慣,祭月也演化成為賞月,這標(biāo)志著人從對月之崇拜發(fā)展到對月之審美。
祖父所主導(dǎo)的一次中秋節(jié),留在了我兒時的記憶中。那天晚上,雨過云開,有月忽出,自行于天。院子種合歡樹、桐樹、德國槐樹,枝繁葉茂,互相交錯,蔭庇甚大,遂只有庭中檐下干爽,月光透明。祖父凈手整衣,搬出一張寬且矮的條桌,放在檐下庭中,并用瓷盤一一陳以石榴、柿子、月餅等果品祭月。我的祖父1973年西歸,在他生前數(shù)年再未祭月。那次儀式雖然簡陋,但它所傳遞的信息卻自古而來,印象不可磨滅。
農(nóng)歷八月十五,三秋之半,依長安風(fēng)俗,這天下午靠近黃昏之時,每戶必烙月餅。這是主婦的事,在我家當(dāng)然是我母親的事。為了使月餅好吃,母親要給面里放芝麻,往餡兒里加搗碎的核桃仁,也會加紅砂糖或白砂糖,這種月餅是甜的,我等小孩特別喜歡吃。烙月餅要用雪蒿,是生長于土坎上或田壟上的一種野菜。掘雪蒿往往是我的活兒。有時候中秋節(jié)會下小雨,天地迷茫,我也不推辭,出門,出巷,出村,在地里采一把跑回去交給母親。月餅會做一個大的,直徑大約一尺半,做幾十個小的,直徑大約一寸半。大月餅和小月餅都貼雪蒿,一是裝飾,二是提味。雪蒿一經(jīng)鍋炕,葉莖便綠淡黃渲,脆感畢現(xiàn)。
月餅在長安謂之團圓饃,因為中秋節(jié)也就是團圓節(jié)。八月十五夜,一邊賞月,一邊吃團圓饃,其樂融融。然而這一天也總有人在外羈旅,不能返鄉(xiāng)而聚。不要緊,當(dāng)給在外之人留下大團圓饃的一角,并留下幾個小團圓饃,等其回家吃。全家有多少個人,便切大團圓饃為多少塊,一人一份,不過當(dāng)在中秋節(jié)以后食之,八月十五夜所吃的是小團圓饃。有一年中秋節(jié),我父親正在西府的扶風(fēng)縣做宣傳工作,數(shù)月不歸,屬于他的那一份大團圓饃夾在幾個小團圓饃之中,一直掛在廂房,也就是父母臥室的墻上。怕我偷吃,母親故意將其高懸。
母親烙好月餅后會將它們放在一個簸箕里,并置之于方桌或條桌上供一會兒,而后才把小月餅?zāi)媒o祖父祖母和孩子們。大月餅繼續(xù)供著,到第二天才收起來切成塊兒。也許如此供一會兒,也具祭月的`意思吧,然而總之是敷衍塞責(zé)了。到了我這一代,就連母親都不如了。祖父是清人,母親是民國人,我是共和國人,三朝巨變,在中秋節(jié)的規(guī)矩上,母親不勝祖父,我不勝母親,我的兒女更不勝吾。文化之變遷,文化在中秋節(jié)之衰,觀之顯矣!今之人,只剩下送月餅和吃月餅了。
在唐長安,賞月顯然是一種盛舉,充滿了雅意。道士有傳,唐玄宗曾經(jīng)由天師引領(lǐng)進廣寒宮,見宮娥,聞仙樂,流連忘返,并獲得靈感,作霓裳羽衣曲。這顯然是傳說,不過唐玄宗攜楊貴妃賞月無假。為延長賞月時間,唐玄宗嘗令工匠在太液池西岸筑賞月臺。所選地址甚佳,可惜安史之亂爆發(fā),賞月臺只建了半截;实巯矚g賞月,詩人也就喜歡。他們所去之地,往往是曲江池之岸、杏園之邊,三五成群,彼此激發(fā),遂多詠月之篇。有一年過中秋節(jié),唐僖宗吃月餅,喜其油酥,十分之香。恰聞有進士在曲江開宴,便下詔御膳房包以紅綾,送月餅給進士。月餅初入史書,大約便由于此事。
中秋節(jié)除賞月之外,也賞桂。目遇之,月光明,鼻嗅之,桂花芳,又有耳聞之,絲竹幽,真是何等趣味!當(dāng)然還有故事,凡古賢者所創(chuàng)作的“嫦娥奔月”“蟾蜍變玉兔”“吳剛伐桂”,甚至“朱元璋以月餅遞送起義情報”,都會在中秋節(jié)講一講。明清以來賞月,也會猜涉月謎語。“長安一片月,打一小說人物,經(jīng)猜是秦明!辈皇呛苡幸馑紗幔窟@給中秋節(jié)增加了新的文化元素。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蘇東坡的中秋節(jié)是在密州一個超然臺上過的。有朋友陪伴,自夜至天亮豪飲,大醉。7年不見其弟,由衷懷念。緣于此,蘇子作詞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敝袊佋轮恼潞古3錀,蘇子中秋節(jié)之詞空前絕后了。
沒有理想的生活,就不會在生活中審美,也不會使生活藝術(shù)化。中秋節(jié)對月之審美,顯然是古人生活藝術(shù)化的表現(xiàn),遺憾今人的中秋節(jié),重以物質(zhì),輕以精神,或者說是生活粗鄙化,甚至退化了吧!
【中秋節(jié)隨筆】相關(guān)文章:
中秋節(jié)的隨筆05-10
中秋節(jié)的隨筆02-22
中秋節(jié)隨筆02-13
中秋節(jié)快樂隨筆06-08
中秋節(jié)隨筆【熱門】07-03
中秋節(jié)隨筆熱門12-05
中秋節(jié)隨筆日記01-04
【薦】中秋節(jié)隨筆05-11
【熱】中秋節(jié)隨筆05-11
【精】中秋節(jié)隨筆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