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描寫冬天的散文 推薦度:
- 名家描寫冬天的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名家描寫冬天散文
你還記得你讀過的關(guān)于名家描寫冬天的散文有哪些嗎?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名家描寫冬天的散文,歡迎閱讀。
名家描寫冬天的散文【1】
濟南的冬天
老舍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
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闭娴模瑵系娜藗冊诙焓敲嫔虾Φ。
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
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xiàn),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古老的濟南,城里那么狹窄,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結(jié)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技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
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名家描寫冬天的散文【2】
冬天
朱自清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
水滾著,像 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yǎng)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鍋在“洋爐子” (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
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 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
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
“洋爐子”太高了,父 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 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
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
這 并不是吃飯,只是玩兒。
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 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劃子。
S君剛到杭州 教書,事先來信說:“我們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那晚月色真好,現(xiàn)在想起來還像照 在身上。
本來前一晚是“月當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吧。
那時九點多了,湖上 似乎只有我們一只劃子。
有點風,月光照著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 子。
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檔的影子。
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
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shù)星燈火 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蔽覀兌疾淮笳f話,只有均勻的槳聲。
我漸漸地快睡著了。
P君 “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
船夫問要不要上凈寺去;是阿彌陀佛生日,那 邊蠻熱鬧的。
到了寺里,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念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
這已是十 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著信,P君聽說轉(zhuǎn)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稅局里收特稅 了,以后便沒有消息。
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
臺州是個山城,可以說在一個大谷里。
只有一條二 里長的大街。
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
偶爾人家窗戶里透出一點燈光, 還有走路的拿著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
我們住在山腳下。
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風聲,跟天 上一只兩只的鳥影。
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著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 并不冷。
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著大路;路上有人說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
但因為走路 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說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
我們是外 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著。
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
外邊雖 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 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地向著我。
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 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
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里出來,滿自在。
現(xiàn)在她死了快 四年了,我卻還老記著她那微笑的影子。
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
名家描寫冬天的散文【3】
湖心亭看雪
張岱
明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天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心亭一點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見余,大喜,曰:“湖中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這是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喋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著名文學家。
喜游山玩水,在文學、戲劇、音樂等方面均有很深的修養(yǎng),明亡后隱居山中著書,有《石匱書》、《陶庵夢憶》、《西湖尋夢》、《瑯琊文集》、《夜航船》、《快園道古》等著作傳世。
其小品文多回憶個人經(jīng)歷的生活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俗的出色敘述,表現(xiàn)出對鄉(xiāng)土和故園的懷念,也流露出不少傷感情緒。
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
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熾。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晚明小品文的扛鼎之作。
在明代崇禎五年的十二月,作者住在西湖,一連下了三天的大雪,西湖中一時游人、飛鳥都沒了。
作者在這天更定之后,乘了小船到湖心亭去看雪,這時云霧彌漫,山水、云天一片蒼茫。
在湖上看到的只有長堤和模糊的湖心亭,此外就是作者乘坐的小舟和上面的幾個人了。
沒想到了湖心亭,已有人鋪氈對坐飲酒,作者在此時能遇到和自己有同樣雅致的游人,自是高興不已,連駕舟的船夫都感覺到了這一點。
本文通過追憶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作者深摯的隱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
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入靜之后,小舟獨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對酌,臨別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為癡,殊不知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文筆簡練,全文不足兩百字,卻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尤其令人驚嘆的是作者對數(shù)量詞的錘功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一組合,竟將天長水遠的闊大境界,甚至萬籟無聲的寂靜氣氛,全都傳達出來,令人拍案叫絕。
作者善用對比手法,大與小、冷與熱、孤獨與知己,對比鮮明,有力地抒發(fā)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
【名家描寫冬天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名家描寫冬天的散文10-06
關(guān)于冬天的名家散文10-05
冬天雪的名家優(yōu)美散文10-05
名家描寫人物的散文10-05
描寫月亮的名家散文10-26
描寫春雨的名家散文10-26
描寫春天名家散文10-26
名家對人物描寫的散文10-05
名家描寫秋天的散文范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