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思的散文 推薦度:
- 相思雨散文 推薦度:
- 寫相思雨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相思散文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歡迎閱讀相思散文
相思散文:三峽紅葉最相思
又是一個秋天,三峽的紅葉在慢慢地由綠變紅。
先是淡紅,繼而是緋紅,然后是火紅……最終,整個三峽紅得像是著了火一般。
此時,便是三峽最美麗的時候。
因為是三峽人,又因為偏偏喜歡上了攝影,所以我之愛三峽,就更比一般人愛得執(zhí)著,愛得深刻,愛得熱烈。
事實上,我的血液、我的生命、我的靈魂……早已經(jīng)全都溶入三峽之中了。
于是,在一個深秋的日子里,我扛著相機,又一次走進(jìn)了三峽。
三峽的兩岸恰好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景色。
滿山的紅葉像血又像火,濃得深沉,紅得熱烈。
我要投入他的懷抱,我要把我整個的生命都投入進(jìn)去。
忽然,一幅美麗的畫面闖入了我的視野:一位白衣少女在紅葉的映襯下,似仙女下凡,婀娜多姿,嫵媚動人……我趕緊按下了快門。
聽見快門聲,從紅葉叢中鉆出一個人來。
哦,原來是一對正在拍照的戀人。
這對“影友”主動前來跟我打招呼,自我介紹說是剛從北京來,這次蜜月之行就是專門為看三峽的紅葉而來的。
于是,我們就聊起了攝影,聊起了三峽,聊起了紅葉。
他們說,三峽的紅葉最美,甚至美得超過了香山的紅葉。
接著,他們還給我講了一個關(guān)于紅葉的傳說故事:
相傳在唐僖宗時代,宮廷里有位美妙絕倫的宮女,在閑暇無聊時,常在深宮內(nèi)聽秋風(fēng)瑟瑟,看遍地紅葉。
有一天,她觸景生情,感嘆起自己的凄涼處境來,于是隨手撿起一片紅葉,在上面寫道:“流水何太急,深宮竟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寫罷,便隨手扔進(jìn)了小溪。
沒成想,詩葉順?biāo)鰧m墻,恰好被一位書生撿到。
書生撿起紅葉,看見這充滿凄楚的詩句,便也用紅葉題詩一首,從上游投進(jìn)溪水中,紅葉流入宮內(nèi),又被那位宮女拾到。
之后,每年深秋,他們都以這樣的方式互贈詩葉,傾吐同情愛慕思念的情愫。
兩人十年相思,在歷經(jīng)坎坷,相隔十年之后,終于在一個深秋相見。
他們各自出示珍藏的紅葉,最后終于結(jié)成美滿姻緣。
于是兩人又在紅葉上共同題詩道:“一聯(lián)佳句隨流水,十載相思滿素懷。
今日雙雙成鸞鳳,方知紅葉是良媒”。
這便是“紅葉為媒”的傳說。
“是啊”我感嘆道。
秋天是相思的季節(jié),有了紅葉那份相思便多了幾份浪漫、多了幾份詩意、也多了幾份惆悵。
這種關(guān)于紅葉的傳說故事,在三峽,幾乎人人都能講上幾個。
因為三峽人擁有得天獨厚的對于紅葉的自豪感。
于是我也給這對來自北京的新人講了一個關(guān)于三峽紅葉的民間傳說:從前,三峽之首的瞿塘峽里住著一位靠打魚為生的青年。
有一天,他照常去江邊打魚。
撒了一天的網(wǎng),也不見魚的蹤影,到了傍晚也都沒有吃飯,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心里不由著急起來。
他準(zhǔn)備再撒下最后一網(wǎng),不管是否有魚,都要回家。
到最后收網(wǎng)時,居然是仍然沒魚。
不過,網(wǎng)里有一個大葫蘆。
“真是人窮命也窮啊,”青年不由地長嘆一聲,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
“咱們回家吧!”忽然聽到有一聲溫柔甜美的聲音傳了過來,葫蘆里飄出一位美麗的姑娘,她說:“走吧,咱們回家吧,今后咱們一起過日子!”漁夫說:“我一個人都難以糊口,怎么忍心讓你跟著我一起受窮呢?你還是回去吧。
”姑娘含情脈脈地注視著他,兩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很是堅決。
原來她是龍王的女兒,因為耐不住龍宮里的寂寞冷清,時常出宮游玩,每次都在瞿塘峽里遇見這位青年。
時間長了,她發(fā)現(xiàn)青年淳樸、善良,就不由地悄悄喜歡上了他。
就這樣,青年與龍女生活在了一起,青年每天照常出去打魚,龍女總在家門口相迎,小日子過得甜甜蜜蜜。
誰知好景不長,龍王在得知女兒私嫁青年漁夫之后,勃然大怒,派蝦兵蟹將們來捉拿龍女,硬要拆散他們的美滿姻緣。
活生生的離別猶如萬箭穿心,深深地扎在他們的心上,為了表達(dá)對青年漁夫的忠貞,龍女咬破了食指,鮮血順著她的指縫,一滴一滴地滴落在了灌木叢上,她摘下一片殷紅的樹葉,捧到他的面前,泣噎道:“請別忘了我……”說罷,便縱身躍入了瞿塘峽那滔滔的江水中。
從此之后,青年漁夫度日如年,天天在峽中苦盼。
春去秋來,望眼欲穿也不見愛人歸來。
瞿塘峽中那個送別的地方,不知從哪一天起,變得一片火紅。
每當(dāng)?shù)搅饲锾,整個瞿塘峽就會全都變紅,整個三峽仿佛是被血染過一樣,紅得傷心、紅得悲愴。
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青年漁夫也漸漸變成了白發(fā)蒼蒼的老人,而那峽中的紅葉就這樣年年歲歲地永遠(yuǎn)紅了下來……
我的故事講完了,那對北京新人的眼圈不知從啥時候開始,已經(jīng)變得紅紅的了,新娘眼里已經(jīng)滿是淚水:“太感人了,我真愿是那位龍女。”
通過繼續(xù)聊天,我們也熟悉了起來,說話也就更加坦然。
他們說我是標(biāo)準(zhǔn)的三峽人,因為我樸實、耿直、豪爽,而且率真。
于是我接著那故事繼續(xù)說道,從那以后,三峽中那漫山的紅葉便成為了愛情的象征,成為了堅貞的代名詞,成為了三峽人的執(zhí)著追求……
現(xiàn)在,我送你幾片正宗的三峽紅葉。
讓你記住這三峽的山,這三峽的水,讓這火一樣的三峽留給你一份沉甸甸的相思……
相思散文:相思
一個人去了珠海,只為逃離人群,逃離自己無法抑制的思念,靜靜地要求自己,靜靜地思考問題,海灣的美也許能夠安慰自己,可是當(dāng)早晨一個人開車回廣州的時候,途中的音樂又讓自己流淚,自己無法接受恩師離去的事實。
時?偸青嵵仄涫碌匕炎笳朴艺瓶戳擞挚,或者,從一條曲曲折折的生命線,估計路途上的一切,此時此刻當(dāng)攤開自己掌心的時候,凝望著每個線條,可以怎樣感受,竟然無從說起,正如自己對學(xué)生所講的那樣:“既然看命需要看掌紋,應(yīng)該就意味著命運在自己的手上。”可是我今天確信,命運又怎能違抗,我無法挽留恩師的腳步。
一切隨緣,奇怪的是,人生又總是在苦苦地追求一些東西,"我怎么就沒有想過,其實人原來本就可以有權(quán)不知不識而大剌剌地活下”。
張曉風(fēng)說“知識”二字實在是太沉重了,我們就真的能知能識嗎?
記得多年前把自己的內(nèi)心交付給一個人的時候,覺得風(fēng)雨于我已經(jīng)不重要了,因為有一方共同承擔(dān)風(fēng)雨的肩膀,那份莊重與依靠,讓自己覺得生活是一首甜美的歌。
忽然有一天,我們把所有了解的生活的知識全忘了,我們遺失登山的指南,我們甚至遺忘了我們自己,忘了一切,一如當(dāng)年登黃山時,在天都峰大霧中看不到彼此,看不到周遭,荏至看不清自己。
只是山不會因你看不清它而消失,它們以它特有的毅力為所有登山的人呈上自己的意義,而我們自己卻迷失了自己的意義······恩師對我而言就如這山。
要求自己安靜下來工作,只是更強烈的一個愿望,想給老師一封信,確信那是心與心的交流。
還是喜歡白色的紙,黑色的墨,潦草的字跡和淡淡的思念。
窗外有雨聲,是我喜歡的背景音樂。
從書房出來,坐在廳里,雨聲夾著音樂,再夾著想象,相信自己會慢慢地平靜下來,畢竟命運我無法知曉,但是知道怎樣順從,又怎能去渴望從前的依靠和安逸。
無論如何,能夠去細(xì)細(xì)體味另一個人,這份惆悵也是一件好事。
中午出去吃飯,朋友點菜的時候竟然有個相思菜,一下子被這個菜名打動,便點了上來。
是一種很細(xì)、很細(xì),有著小芽的碧綠的菜,聯(lián)想到相思樹、相思豆,果真名副其實。
相思真的是一種細(xì)細(xì)的、長長的觸感,無法濃烈地去表達(dá),無法熱烈地去描述,只是一絲絲劃過,每個紋路都是心的顫動,每個顫動又都是刻骨的痕跡……
有心痛的感覺,很痛,不為別的,只為自己不能了解自己。
在嘗試努力做事,努力忘卻,只是心呢?所有的停頓成了心不能歸的帆船,任海浪、任漂泊、任流連、任無助······當(dāng)明白你無法再有機會表達(dá)的時候,所有的承諾、期許都沒有了意義。
可是,人卻總是在失去之后才弄懂。
暴雨要來,盡可能讓自己平靜,想起茶,因為老師喜歡,我試著去品味,其實我不能喝茶,但很愛茶的味道,有見過茶農(nóng)炒茶,知道上好的茶5斤才可炒出1斤,而上好的5斤茶又需要在一定的露水下,陽光下,地勢上長成。
有一次到福州,被韶明約到鼓山頂品茶,坐在松樹之下,聽山風(fēng),聞茶香。
與學(xué)生作了對子送給主人:“出凡籠納靈氣心存平常,聽天籟品香茗意游云外。”在失去老師的這段日子,自己真的很有歸隱之心,有好山、有好友、有好茶人生當(dāng)足矣,更何況我還有一段刻骨銘心的相思呢?可是老師會喜歡么?
很想再去鼓山,當(dāng)年達(dá)摩來中國的時候,據(jù)說從這里進(jìn)入內(nèi)地,福州有些古跡很有禪的味道,水中的金山寺、鼓山的達(dá)摩面壁。
然而,禪又豈是在水中、山上,禪該是在心中、意里。
相思散文:相思子,醉相思
初識此詩,是上小學(xué),在父親隨身攜帶的一個筆記本中無意翻看到的。
當(dāng)時只覺,有一種很美妙的意境,至于更深層次的理解,尚且還年幼,便是不能細(xì)細(xì)品味得到的。
但這種名叫“紅豆”的東西,便是由那時根植在我心里的。
待到慢慢長大,才知道,寫這首詩的是一個名叫王維的詩人。
也才細(xì)細(xì)地讀懂著其中耐人尋味的含義。
此詩,有人說是為友人所作,因此詩另有一名《江上贈李龜年》,又因太平公主對才貌兼?zhèn)涞耐蹙S一見傾心,所以也有人認(rèn)為此詩,是王維為心中那份暗暗隱藏、不可得也不能得的愛情而作!
唐時風(fēng)月,早已煙消云散,我們亦無法得知王維作此詩時,是不是對心中所思所念之人,只能無奈到思之想之念之,卻不能見之;而緣分至此,即便見之,又當(dāng)如何,將這份無怨無悔的相思寄之以紅豆,應(yīng)是對她最至情的眷念吧。
又或許,是為對友人深深的懷念而作。
于愛情,有此般至情,也不枉此生;于友情,此般真摯,亦屬難得。
友情也好,愛情也罷,只愿那個在心中日日掛念之人,在紅豆春發(fā)之時,多采擷幾枝,足以。
產(chǎn)于南方的紅豆,結(jié)之果實鮮紅且渾圓,晶瑩剔透如珊瑚。
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于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故而紅豆又被稱之為“相思子”。
古代南國之人,喜歡把這種相思之子用來鑲嵌飾物,大抵不只是因為它本生奇特的外形,而更多的是它本生被賦予和寄托著無盡的相思之情。
我想,喜歡紅豆一物的人,應(yīng)當(dāng)是至情至性之人。
最相思的,也當(dāng)時是那顆寸寸之心日日所盼,夜夜掛念的人兒。
而那著一身紅裝的紅豆,“累累本是無情物,誰把閑愁付與他。”是啊,它本身是無情的,而人們卻把太多的相思賦予了它。
它只靜靜地,靜靜地,不言不語。
我總覺得,被累,它亦是心甘情愿的。
那些一往而深的思念,流芳千古的愛情,應(yīng)是對它們最好的回報。
縱使離殤斷腸人“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
淚痕新,金縷舊,斷離腸”;別時紅豆,今時舊衫,往日深情種種,都在隨羅帶輕輕飛揚。
縱使昔情難追,一顆紅豆,以寄之。
別離已是眼前事,只能相思,只剩相思!”,一絲舊情聲聲起,一眼紅豆一抹淚;且不知相思更苦,“江南紅豆相思苦,歲歲花開一憶君。”,花開了一季又一一季,落了一季又一季,年年歲歲思君君不見,只有記憶還闌珊。
紅豆還紅豆,相思任相思,此物,惹了相思,也醉了相思。
若非相思,又怎知情深呢?不知何起,不知何終,生者可以死,死亦可以生。
【相思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相思散文09-30
相思雨散文10-26
關(guān)于相思的散文10-26
慢相思隨筆散文10-07
月夜相思散文隨筆10-07
淡淡的相思散文隨筆10-07
相思難忘的一季隨筆散文10-07
寫相思雨散文(通用9篇)10-25
碎碎念相思淚散文隨筆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