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yè)感恩的散文 推薦度:
- 感恩父母優(yōu)美散文 推薦度:
- 感恩父母的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感恩的散文
感恩,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必備的基礎(chǔ)情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關(guān)于感恩的散文,歡迎閱讀。
關(guān)于感恩的優(yōu)美散文【1】
題目是韓小蕙女士出的,所以名之曰“賦得”。
但文章是我心甘情愿做的,所以不是八股。
我為什么心甘情愿作這樣一篇文章呢?一言以蔽之,題目出得好,不但實獲我心,而且先獲我心:我早就想寫這樣一篇東西了。
我已經(jīng)到了望九之年。
在過去的七八十年中,從鄉(xiāng)下到城里;從國內(nèi)到國外;從小學(xué)、中學(xué)、大學(xué)到洋研究院;從“志于學(xué)”到超過“從心所欲不逾矩”,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既走過陽關(guān)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既經(jīng)過“山重水復(fù)疑無路”,又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喜悅與憂傷并駕,失望與希望齊飛,我的經(jīng)歷可謂多矣。
要講后悔之事,那是俯拾即是。
要選其中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為它片刻也沒有離開過我的心。
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季羨林故鄉(xiāng)
我出生在魯西北一個極端貧困的村莊里。
我們家是貧中之貧,真可以說是貧無立錐之地。
“十年浩劫”中,我自己跳出來反對北大那一位倒行逆施但又炙手可熱的“老佛爺”,被她視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后快。
她手下的小嘍啰們曾兩次竄到我的故鄉(xiāng),處心積慮把我“打”成地主,他們那種狗仗人勢窮兇極惡的教師爺架子,并沒有能嚇倒我的鄉(xiāng)親。
我小時候的一位伙伴指著他們的鼻子,大聲說:“如果讓整個官莊來訴苦的話,季羨林家里是第一家!”
這一句話并沒有夸大,他說的是實情。
我祖父母早亡,留下了我父親等三個兄弟,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最小的一叔送了人。
我父親和九叔餓得沒有辦法,只好到別人家的棗林里去撿落到地上的干棗充饑。
這當(dāng)然不是長久之計。
最后兄弟倆被逼背井離鄉(xiāng),盲流到濟南去謀生。
此時他倆也不過十幾二十歲。
在舉目無親的大城市里,必然是經(jīng)過千辛萬苦,九叔在濟南落住了腳。
于是我父親就回到了故鄉(xiāng),說是農(nóng)民,但又無田可耕。
又必然是經(jīng)過千辛萬苦,九叔從濟南有時寄點錢回家,父親賴以生活。
不知怎么一來,竟然尋(讀若xín)上了媳婦,她就是我的母親。
母親的娘家姓趙,門當(dāng)戶對,她家窮得同我們家差不多,否則也決不會結(jié)親。
她家里飯都吃不上,哪里有錢、有閑上學(xué)。
所以我母親一個字也不識,活了一輩子,連個名字都沒有。
她家是在另一個莊上,離我們莊五里路。
這個五里路就是我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
北京大學(xué)那一位“老佛爺”要“打”成“地主”的人,也就是我,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里,就有這樣一位母親。
后來我聽說,我們家確實也“闊”過一陣。
大概在清末民初,九叔在東三省用口袋里剩下的最后的五角錢,買了十分之一的湖北水災(zāi)獎券,中了獎。
兄弟倆商量,要“富貴而歸故鄉(xiāng)”,回家揚一下眉,吐一下氣。
于是把錢運回家,九叔仍然留在城里,鄉(xiāng)里的事由父親一手張羅。
他用荒唐離奇的價錢,買了磚瓦,蓋了房子。
又用荒唐離奇的價錢,置了一塊帶一口水井的田地。
一時興會淋漓,真正揚眉吐氣了。
可惜好景不長,我父親又用荒唐離奇的方式,仿佛宋江一樣,豁達大度,招待四方朋友。
一轉(zhuǎn)瞬間,蓋成的瓦房又拆了賣磚,賣瓦。
有水井的田地也改變了主人。
全家又回歸到原來的情況。
我就是在這個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降生到人間來的。
母親當(dāng)然親身經(jīng)歷了這個巨大的變化。
可惜,當(dāng)我同母親住在一起的時候,我只有幾歲,告訴我,我也不懂。
所以,我們家這一次陡然上升,又陡然下降,只像是曇花一現(xiàn),我到現(xiàn)在也不完全明白。
這個謎恐怕要成為永恒的謎了。
不管怎樣,我們家又恢復(fù)到從前那種窮困的情況。
后來聽人說,我們家那時只有半畝多地。
這半畝多地是怎么來的,我也不清楚。
一家三口人就靠這半畝多地生活。
城里的九叔當(dāng)然還會給點兒接濟,然而像中湖北水災(zāi)獎那樣的事兒,一輩子有一次也不算少了,九叔沒有多少錢接濟他的哥哥了。
家里日子是怎樣過的,我年齡太小,說不清楚。
反正吃得極壞,這個我是懂得的。
按照當(dāng)時的標準,吃“白的”(指麥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餅子,最次是吃紅高粱餅子,顏色是紅的,像豬肝一樣。
“白的”與我們家無緣。
“黃的”(小米面或棒子面餅子顏色都是黃的)與我們緣分也不大。
終日為伍者只有“紅的”。
這“紅的”又苦又澀,真是難以下咽。
但不吃又害餓,我真有點兒談“紅”色變了。
但是,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辦法。
我祖父的堂兄是一個舉人,他的夫人我喊她奶奶。
他們這一支是有錢有地的。
雖然舉人死了,但家境依然很好。
我這一位大奶奶仍然健在。
她的親孫子早亡,所以把全部的鐘愛都傾注到我身上來。
她是整個官莊能夠吃“白的”的僅有的幾個人中之一。
她不但自己吃,而且每天都給我留出半個或者四分之一個白面饃饃來。
我每天早晨一睜眼,立即跳下炕來向村里跑,我們家住在村外。
我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美地喊上一聲:“奶奶!”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縮回到肥大的袖子,從口袋里掏出一小塊饃饃,遞給我,這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時刻。
此外,我也偶爾能夠吃一點“白的”,這是我自己用勞動換來的。
一到夏天麥收季節(jié),我們家根本沒有什么麥子可收。
對門住的寧家大嬸子和大姑——她們家也窮得夠嗆——就帶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麥子”。
所謂“拾麥子”就是別家的長工割過麥子,總還會剩下那么一點點麥穗,這些都是不值得一撿的,我們這些窮人就來“拾”。
因為剩下的決不會多,我們拾上半天,也不過拾半籃子;然而對我們來說,這已經(jīng)是如獲至寶了。
一定是大嬸和大姑對我特別照顧,以一個四五歲、五六歲的孩子,拾上一個夏天,也能拾上十斤八斤麥粒。
這些都是母親親手搓出來的。
為了對我加以獎勵,麥季過后,母親便把麥子磨成面,蒸成饃饃,或貼成白面餅子,讓我解解饞。
我于是就大快朵頤了。
記得有一年,我拾麥子的成績也許是有點“超常”。
到了中秋節(jié)——農(nóng)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里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
在當(dāng)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好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上一次。
我當(dāng)時并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
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
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
到了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至于肉類,吃的回憶似乎是一片空白。
我姥娘家隔壁是一家賣煮牛肉的作坊。
給農(nóng)民勞苦耕耘了一輩子的老黃牛,到了老年,耕不動了,幾個農(nóng)民便以極其低的價錢買來,用極其野蠻的辦法殺死,把肉煮爛,然后賣掉。
老牛肉難煮,實在沒有辦法,農(nóng)民就在肉鍋里小便一通,這樣肉就好爛了。
農(nóng)民心腸好,有了這種情況,就昭告四鄰:“今天的肉你們別買!”姥娘家窮,雖然極其疼愛我這個外孫,也只能用土罐子,花幾個制錢,裝一罐子牛肉湯,聊勝于無。
記得有一次,罐子里多了一塊牛肚子,這就成了我的專利。
我舍不得一氣吃掉,就用生了銹的小鐵刀,一塊一塊地割著吃,慢慢地吃。
這一塊牛肚真可以同月餅媲美了。
“白的”、月餅和牛肚難得,“黃的”怎樣呢?“黃的”也同樣難得。
但是,盡管我只有幾歲,我卻也想出了辦法。
到了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莊外的草和莊稼都長起來了。
我就到莊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里去劈高粱葉。
劈高粱葉,田主不但不禁止,而且還歡迎;因為葉子一劈,通風(fēng)情況就能改進,高粱長得就能更好,糧食打得就能更多。
草和高粱葉都是喂牛用的。
我們家窮,從來沒有養(yǎng)過牛。
我二大爺家是有地的,經(jīng)常養(yǎng)著兩頭大牛。
我這草和高粱葉就是給它們準備的。
每當(dāng)我這個不到三塊豆腐干高的孩子背著一大捆草或高粱葉走進二大爺?shù)拇箝T,我心里有所恃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里,賴著不走,總能蹭上一頓“黃的”吃,不會被二大娘“捲”(我們那里的土話,意思是“罵”)出來。
到了過年的時候,自己心里覺得,在過去的一年里,自己喂牛立了功,又有了勇氣到二大爺家里賴著吃黃面糕。
黃面糕是用黃米面加上棗蒸成的,顏色雖黃,卻位列“白的”之上,因為一年只在過年時吃一次,“物以稀為貴”,于是黃面糕就貴了起來。
我上面講的全是吃的東西。
為什么一講到母親就講起吃的東西來了呢?原因并不復(fù)雜。
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guān)心吃的東西。
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
除了“紅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邊兒。
我在她身邊只呆到六歲,以后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也很短。
現(xiàn)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
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
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jīng)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里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于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
到了上高中的時候,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
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jīng)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xiàn),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xué)畢業(yè),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yǎng)母親。
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xué)畢業(yè),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
古人說:“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話正應(yīng)到我身上。
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
當(dāng)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
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關(guān)于感恩的優(yōu)美散文【2】
我在農(nóng)村長大,村子里有學(xué)校,學(xué)校里的老師也是我們同村的。
孩童時擁有一顆稚嫩貪玩的心,每天除了寫作業(yè)就是淘氣,還不懂得去感謝老師對我們的培育之恩!多年過去了,隨著年齡的增大,情感也豐富了,懂得了親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去年秋天的早晨,我去早市買菜,遠遠的看見一位老人和一位中年女性。
我一眼就認出了他(她)們二人,老年人是我的老師,中年女性是他的大女兒。
我親切地喚了聲老師又叫了聲大姐,(老師的大女兒比我大,我從小就這樣稱呼她),就忙向二人直奔過去。
老師聽見有人喚,抬起頭來先是用遲疑的目光看著我,后是驚喜地喊道:“小六(小六是我的乳名)”,然后伸出那雙有些干廋的手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抓得是那樣緊,那樣牢,久久的就那樣握著,不分開。
我小學(xué)畢業(yè)后就在當(dāng)?shù)刂袑W(xué)讀書,那時長大了,很少出去玩,多數(shù)時間在學(xué)習(xí)中度過,畢業(yè)后又參加了工作,雖在一個村子里住著,也很少見到老師了。
抬眼望向老師,當(dāng)年教我時的模樣并沒有多大改變,只不過老師的臉上多了些皺紋,多了些憔悴,頭發(fā)也變得花白了,個頭也變得矮了些。
難怪,轉(zhuǎn)眼都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好在老師看起來很健康,很硬朗。
老師有些激動,嘴角蠕動著,帶著久別親人偶然重逢的那種喜悅。
老師說話的聲音沒變,但語氣變了,少了嚴厲,多了慈愛。
我們只是簡單的問候著,卻是那么真誠那么溫暖!我因為有急事要辦,問了老師現(xiàn)在的住址后,就匆匆離開了。
直到分別,老師才松開了那緊握的雙手,顯得那么難舍……
第二天早上,我?guī)Я诵┒Y物到老師的住處去看老師。
一進門,老師看見我?guī)еY物去看他,更加激動,再次用雙手緊緊的抓住我的手,嘴里說著:“來就來唄!還買些東西干啥”。
邊說邊拉著我坐在床邊,就像拉著自己的孩子一樣。
坐下后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候我的父母可安好,我知道他是在想家鄉(xiāng)的親人。
由于生活的需要,老師和我的父母都分別離開家鄉(xiāng)多年居住在外地,互沒音信。
當(dāng)我告訴他我的父親剛?cè)ナ罌]多久時,他沉默了,當(dāng)他得知我的舅舅,他最好的朋友也去世多年時,他的臉上更是一片黯然,許久的沉默和嘆息!
我差開了話題,打破了僵局。
提起我上學(xué)的事,這只是我大病后的依稀記憶,生病前的童真童趣都是空白了。
我是女孩,可是很淘氣,不輸給男孩子,學(xué)習(xí)也好。
老師特別寵著我,從來沒批評過我。
談起這事,老師笑著說:“你那時是蔫淘”。
我倆都笑了,談話繼續(xù)著,老師被我重提兒時趣事逗得很開心,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聲由屋中傳出。
這不再是老師和學(xué)生之間的關(guān)系了,它已升華成一位老人和孩子的親情了。
我的老師很善良,對我也特別照顧,我病好后學(xué)校里的累活從來不讓我干。
當(dāng)我從死亡線上爬回來時,我已經(jīng)失憶了,忘記了從前的一切。
聽媽媽說,我在生病期間,老師多次來看我,并且每次都流著淚對媽媽說:“白瞎這孩子了。
”我雖然忘了童年的許多事,可媽媽告訴我的這些話卻被我深深的記在心里。
如今的相逢,埋在心里的那份情感被完全釋放出來了,夾雜著鄉(xiāng)土鄉(xiāng)情,夾雜著上一輩子的親情……
在和老師的親切交談中,時間悄悄溜走了,中午要給孩子做飯,我只好向老師告別。
老師又是那樣戀戀不舍的把我送出了門口,臨走時,我對老師說,過兩天我再來看他。
可是家里的事太多了,當(dāng)我忙完了再去看他時,老師已經(jīng)去了兒子家,我很傷心,沒能再見老師一面。
我曾打電話告訴老師的女兒,老師若是再來通知我一下,我一定再去看看他老人家。
其實我從同學(xué)的口中聽過,我剛上小學(xué)時最初的老師是位女老師,但在我的生活里完全不存在這個人,也沒有任何的感覺。
我曾努力的去想,去接受,但記憶里就是容不下這位女老師。
真的很難說清楚為什么!
故事不長,沒有華麗的語言,老師的一舉一動深深地感染著我,讓我終生難忘!
關(guān)于感恩的優(yōu)美散文【3】
生命中的感激
一直認為我與他的相遇是上天誠意的安排。
那一年,我初中畢業(yè)落榜后,選擇了復(fù)讀,復(fù)習(xí)班的班主任是一位剛剛調(diào)來的老師,個頭不高,但很有個性,特別是聽人說他寫得一手好文章時,我和班里的同學(xué)無不對他敬佩有加。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第一節(jié)語文課,他充滿激情、鏗鏘有力,講得滔滔不絕,我們一個個聚精會神,聽得津津有味,真的,在我的記憶里,從來沒有哪一堂語文課,同學(xué)們?nèi)绱藢P闹轮具^。
下課后,大家議論紛紛,說他有水平,我也心生敬意,仿佛看到了前途的光明。
或許是因為喜愛文學(xué)的緣故,他對作文特別重視,要求我們都要拿起筆來,動手寫作。
他的話不無道理,因為作文在語文考試中分值較大,人所共知,得作文者得天下,就沖著考出一個好成績,也要好好寫作,我當(dāng)初就是抱著這種想法,才硬著頭皮寫了起來。
當(dāng)一篇大作告成交上去之時,心里總是充滿著不安,好想聽聽他的意見,但每次他都似乎不太滿意,一直強調(diào)寫作不能瞎編亂造,一定要從身邊的事寫起,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這樣的話聽得越多,越感到難寫,因為身邊太平常了,總覺得沒意思,寫出來也會平淡無味。
但他不這樣認為,他說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只要用心去觀察,去感受,一定能夠?qū)懗龊梦恼隆?/p>
正是在他的鼓勵下,我努力去觀察生活,當(dāng)我把一篇描述鄰里矛盾的文章寫出來之后,他大加贊賞,說有生活,有感受,不僅把這篇文章當(dāng)作范文在班里朗讀,極力表揚,而且還表示一定會推薦給報紙發(fā)表。
雖然這篇文章最終沒有發(fā)表出來,但卻給我了極大的鼓舞,讓我看到了自己寫作的潛能,樹立了寫作的信心,堅定了寫作的目標,如今我能走上文學(xué)之路,成為一名作家,這與他當(dāng)初的培養(yǎng)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分開的,想起他,心里除了敬意,更有感激。
真正讓我難以忘懷至今還充滿感激的是另外一件事。
經(jīng)過一年的復(fù)讀,我參加了預(yù)選考試。
盡管感覺考得不錯,但由于父親去世早,家中生活較為貧困,母親一人難以支撐我們兄妹三人高昂的學(xué)費,于是我決定輟學(xué)幫助母親撐起這個風(fēng)雨飄搖的家。
預(yù)選考試之后,年僅十五歲的我就隨堂哥一起來到了縣城的建筑工地打工:每天天不亮就趕緊起床,騎著自行車與別人一起歷經(jīng)近二十里的路程,在建筑工地上搬磚,抬水泥,中午吃點自帶的干饅頭,就點咸菜,喝點涼水,下午繼續(xù)干活,直到太陽落山,我們再披星戴月趕回家,此中的痛苦,對我來說,除了肉體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假如我的成績不好,假如我不熱愛學(xué)習(xí),假如我沒有理想,或許我也會與其他人一樣說說笑笑,開開心心,畢竟干活對農(nóng)家孩子來說是家常便飯,出點力,流點汗,沒什么大不了的,但那時的我好想上學(xué),讀書一直是我的最愛,即使在打工吃飯的間隙,我也會偷偷地跑到一個角落拿著一本書邊吃邊看,而越是如此,我就越感到痛苦,因為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我的目標好迷茫,看不到一絲希望。
是他給了我希望。
那正是麥忙季節(jié),我光著上身,穿著短褲,渾身曬得黝黑,赤著腳,大汗淋淋在場里翻著麥子,有人喊響了我的名字,當(dāng)時心里好生奇怪,在家里,都是喊我的小名,突然有人叫起了我的大名,我一時還不太適應(yīng),就停了下來,抬頭望了一圈,當(dāng)看到他的笑臉時,我就鼻子一酸,眼淚奪眶而出,當(dāng)時的感覺真的好復(fù)雜,有喜有憂,有矛盾有痛苦,有委屈有意外,抑或什么都沒有,以至我就那樣呆呆地流淚。
他沒有走向我,只是對母親說:“大姐,你是要國家干部,還是要你這一場的麥子!”只一句話,我就明白了,他是要我去上學(xué),他說我在全鄉(xiāng)的預(yù)選考試中考了第二名,現(xiàn)在好好準備,正考時一定會考出一個好成績。
憨厚的母親也很激動,只說了一句“跟老師走吧,家里有我呢?”在走出麥場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生命軌跡變了,而給我這種改變的正是他,走有我前面的那個個頭不高的男人,此刻他在我面前變得無比高大,盡管事隔二十多年,我仍然能清晰地回憶出他的背影,回響起他那渾厚有力的聲音。
幾年后,當(dāng)我?guī)煼懂厴I(yè)也成為一名教師之時,我總是不厭其煩地給一屆屆學(xué)生們講起他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我是想時時告誡自己:他永遠是我學(xué)習(xí)的榜樣,而學(xué)生們也一直好奇地追問我他的名字,雖然我總是說: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要記住老師對待學(xué)生的愛心是永遠的,無私的,但在我的心里他的名字卻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越來越閃光,因為我知道今生今世我都無法忘記雙廟中學(xué)那個叫王體友的普通教師,在我生命最困難的日子,是他點燃了我的夢想,給了我前進的動力,正是這種力量使我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感恩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感恩散文精選10-26
感恩的散文10-05
感恩的隨筆散文10-10
表達感恩的散文10-26
企業(yè)感恩的散文10-26
有關(guān)感恩的散文09-30
感恩父母散文10-05
描寫感恩的散文10-26
有關(guān)感恩的散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