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習俗隨筆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想要更多的了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jié)習俗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jié)習俗隨筆1
春節(jié)是中國最悠久、最傳統(tǒng)、最隆重、最獨特的民俗節(jié)日。也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人們最注重講究、具時間較長的一個節(jié)日。節(jié)日時間從除夕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后才終止。為過好這樣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家鄉(xiāng)人在年前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回顧我家鄉(xiāng)的過年習俗,人們比較注重的習俗至今讓我經(jīng)久不忘。
首先說殺年豬,一搬時間都要選擇在冬至過后,據(jù)說冬至節(jié)后殺的年豬肉質(zhì)水份少,便于腌制,也利于長時間存放。殺年豬也有一些講究,聽長輩們說:“殺年豬時,殺木登要朝陶屋正大門口擺放,豬頭一定要正對陶屋里的香火案,備上少量冥幣。殺豬時說要一刀斃命(即一刀見紅),豬血用盆吸取,再用少量冥幣沾點豬血放到香火案上,以備過年祭祀祖先之用。殺豬一刀見紅,預兆來年喂豬順順利利,既肥又大。豬血多而紅,預兆家庭生活來年紅紅火火”。好客的家鄉(xiāng)人,殺豬那天還要邀請左鄰右舍丶親朋好友吃殺豬飯。這不僅能增加感情交流,還能給新年帶來吉祥。
臘月十三祭灶神是家鄉(xiāng)特別的一個習俗。說道特別之處就是在灶頭上焚香點燭獻素萊。一是表示對灶神爺一年到頭對家人生活忙碌操勞的謝意,二是禮送灶神爺上天稟告人間凡事。這天,家里人還要把房前屋后、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據(jù)說是打揚塵,給灶王爺留下好印象,以免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告狀受到懲戒,久而久之這一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之后的準備是辦各種過年年貨,人們至少要準備半個月的時間。新春未到,過年的氣氛也漸漸濃郁起來了。但不論怎么累,家鄉(xiāng)人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喜悅的笑容。
除夕夜,我們開陽這個地方也叫大年三十,也是最重要、最隆重的日子。早上一家人隨便吃點粉面或餃子,中午就開始辦年夜飯,弄豐盛的菜肴。這得要家中能手來做,其余的貼春聯(lián)、搞采購、各自都忙碌著、準備著,但不管有多累,人們總是興高采烈。
年夜飯時,要用煮熟的豬頭、豬腳、豬尾先在陶屋內(nèi)祭祀列祖列宗,焚香點燭燒錢紙,(即冥幣),碗里蹭點飯、到點燒酒、放串鞭炮,在我們這個地方俗話叫獻飯。先讓列主列宗享用,然后一家人才合坐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一般都要吃早點,要吃豐盛,預示來年豐衣足食。飯吃到一半時間的時候,老人們就開始拿出紅包發(fā)給小孩們(也就是壓歲錢)并說著祝詞:“什么健康成長、學習進步”等等祝詞,小孩們臉上露出一副天真的笑容。到了晚上火要燒很旺,預示來年紅紅火火,財旺!運氣旺!除夕晚上還要守夜,不能早睡,據(jù)老人們說是守好自家的田坎,來年自家田坎不會垮的說法。到了十二點就開大門放鞭炮持財歸家。
新年初一更講究了,也就是新一年的開始吧!早上起來先吃湯圓,湯圓里要包糖陷和硬幣,每人煮兩個雞蛋,這些食品各有寓意,湯圓代表一家老老少少團團圓圓,幸福美滿。硬幣代表財源豐茂,生活甜蜜。雞蛋形似元寶,所以也有叫元寶,財運到的意思。一頓早飯,足可以看出家鄉(xiāng)人對生活甜美,發(fā)家致富的美好愿望。
最記得的習俗是初一那天不能掃地,長輩說掃地來年易生跳騷。也不能把洗臉水、洗碗水、洗腳水倒出門外,以免泄財。更不能說不吃這樣,不吃那樣,這樣說了來年豬兒會不吃不長,這是忌諱、不能犯忌。這些習俗可能與外地不一樣吧。
吃完早飯后一家人就要帶上香蠟紙燭到墳山上給老祖公、老祖奶祭祀,焚香點燭放鞭炮。其意義是過新年了,燒點錢紙去給它們用,順便給它們拜個年。
過了初一、初二、初三就可以走親訪友拜新年了,一般在正月十五前都可以拜新年。拜新年就是走親訪友相互送禮品,然后打發(fā)紅包。初九開始亮燈,家鄉(xiāng)習俗里亮燈就是玩龍燈、玩花燈、玩獅子、開財門等習俗,這也是精神文化的傳承,它豐富了鄉(xiāng)親的'新年文化生活。有錢的人家還可以舉辦猜燈謎的精彩活動。豐富了玩燈的文化內(nèi)涵。
到了正月十四、十五也比較熱鬧,我家鄉(xiāng)一般都把正月十四稱為過大年,除夕夜叫過小年。過大年的這天有個習俗就是上墳山亮燈,就是在祖輩的墳頭上點燭、焚香、燒錢紙。意思就是給祖輩過年,發(fā)壓歲錢。些后就在墳山上放煙花、爆竹渲染過年氣氛,每年都是如此。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這也是眾所周知習俗了!叭沟幕、十四夜的燈”這是老一輩人傳下來的口頭禪。十四夜的燈要多亮點,預示來年生活亮亮堂堂。
家鄉(xiāng)過年習俗對于我來說從孩童時代就從老輩人哪里了解了不少,雖與外地不同,但每種習俗都有它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景松钤谶@里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把它寫出來,就是為了表達我對家鄉(xiāng)過年習俗的一種喜愛和贊美之情。
家鄉(xiāng)過年習俗,永遠讓我難忘。
春節(jié)習俗隨筆2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又到了,春節(jié)是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一天里人們喜歡穿新衣服,以表示他們對新一年到來的美好期望。這使我想起了許多古詩,如一句王安石的古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使我看到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迎接新春到來時喜悅的情景,再一想起今年過年,一定又是熱鬧非凡。
早晨,太陽漸漸的升起。陽光驅(qū)散了薄霧,天空瓦藍瓦藍的。因為今天是春節(jié),所以人們都起得比較早,當然我們也不例外。我起來洗漱完后,便穿上我的新衣服,在鏡子前美美的轉(zhuǎn)了一大圈,又將我的齊劉海微微整了整,才算滿意。我們高高興興的吃完羊肉餃子后,我聽著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聲,迫不及待地奔向奶奶的家,因為那里有等著我很久的——紅包以及幾個月沒見的奶奶,爺爺。到了奶奶家,看到爺爺和奶奶又白了些的頭發(fā),鼻子忍不住一酸,再也忍不住直接沖進他們的懷里……
中午的.時候,叔叔阿姨和未婚的哥哥姐姐們都歡聚在一堂,吃上了可口的飯菜。不過我最期待的還是晚上可以放鞭炮,看煙火,看春晚。夜晚來臨,我們吃完年夜飯后,叔叔哥哥爸爸去串鄰居。我們這些小女孩便在客廳里期待春晚的開始,也許心里都在想誰能上春晚呢。不過在這之前,我們還是很樂意再放些鞭炮,我用火點燃了仙女棒,看著一個個帶著火焰的彩球飛上天空,心中也舒坦了不少。
除夕的春節(jié)就這么過去了,我嘗到了可口的飯菜;看到了精彩的春晚;欣賞了絢麗多彩的煙花,F(xiàn)在,我更深一步的體會到了感動、懷念和幸福的滋味。
小學生描寫春節(jié)習俗隨筆5
“嘭嘭嘭,啪啪啪”隨著這幾聲清脆的鞭炮聲,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過大年是個全家團圓的日子,是個熱鬧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都會把家打掃的干干凈凈,在自家門口貼春聯(lián),穿干凈的衣服,圍在一起吃團圓飯!而我也不例外。
有很多人在外地打工,常常因為工作繁忙,不能回家陪家人一起過大年,這時候,你孤獨一人,看著別人圍在桌前過年,你心里最想的是什么?當然是家,是家人。
我的家庭是一個由爸爸、媽媽、公公、婆婆和我組成的溫馨家庭,我的家算不上很大,但卻充滿了幸福與快樂,也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如:爸爸為我包扎傷口、全家人送爸爸上火車、我們一家人一起過年……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4就是我們?nèi)胰藝谝黄鸪詧F圓飯,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了。那天我放學回來,街上到處都是一派節(jié)日的氣氛,紅燈籠、新年快樂的歌曲,不由的使我加緊腳步,一進家門,就看見家人忙的不亦樂乎,媽媽在掛氣球,公公在貼春聯(lián),爸爸在擇菜,對了,婆婆呢?哦,原來婆婆當起了指揮員,指揮媽媽掛氣球,我也不甘示弱,把書包往沙發(fā)上一扔,就去婆婆那兒報到了,我問婆婆:“婆婆,你看,我該干什么呢?”媽媽聽見了,就對我說:“你就過來幫我掛氣球吧!”好嘞,說干就干,我卷起袖子,幫著媽媽一起掛起了氣球。
大約20分鐘過去了,全家人的工作才算都干完了,我累得往沙發(fā)上一倒,就什么也不管了,但是就這樣看一下,家里好像又漂亮了許多,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掛氣球這項任務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卻很難,只要你用力太大,或是思想不集中,就會把氣球弄破,瞧!我都已經(jīng)弄破了兩個了。到了晚上8點鐘,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開了,我們?nèi)胰硕紲蕰r地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吃零食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我很喜歡這種感覺,一家人坐在一起,其樂融融!
家是我成長的搖籃,是愛的港灣,我愛我家!
春節(jié)習俗隨筆3
在春節(jié)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jié)一般在農(nóng)歷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jié)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nóng)歷二十八的時候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干干凈凈。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jié)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于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余;發(fā)菜,代表發(fā)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后,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表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shù),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fā)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么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春節(jié)習俗隨筆4
春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團團圓圓。春節(jié)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lián),放鞭炮,吃餃子等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它們吧!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guān)于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fā)現(xiàn)后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于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我們一樣要睡覺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jié)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jié)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jié)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發(fā)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春節(jié)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jié)習俗隨筆5
春節(jié)的時候,媽媽說明天去逛廟會,我一下就想到了“熱鬧”兩個字。我快樂地大叫起來:“好啊,好啊,太好了”。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成都武侯祠大廟會,人頭攢動,可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一進廟會大門,我就看到了“動漫三國演義”,道路兩邊是動漫三國圖畫。順著大路走進去,就是小吃街,叫賣聲不絕于耳,熱鬧非凡。首先發(fā)現(xiàn)了我最愛吃的棉花糖,而且還是花式棉花糖哦,看著更是讓我垂涎欲滴。媽媽給我和弟弟一人買了一個,我美滋滋地用舌頭輕輕舔了一下,真甜啊。一邊吃著美麗的棉花糖一邊逛起了廟會,廟會里云集了各種有特色的地方小吃,有峨嵋的豆腐腦,湖北武漢的`熱干面,湖南的臭豆腐,四川的名小吃三大炮,新疆的烤羊肉串,宜賓的燃面、涼糕,可愛的油炸大頭冰淇淋。全部都是我愛吃的小吃。其中還有爸爸愛吃的軍屯鍋魁。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錦里,我看到民間藝人在做糖畫,我特別喜歡這種神秘的糖畫。我懷著緊張的心情轉(zhuǎn)了一下,結(jié)果轉(zhuǎn)到了一條龍。我高興極了。只見他用勺子盛了些糖,在一塊石板上飛快地劃來劃去,不一會兒就出現(xiàn)了一條活靈活現(xiàn)的“龍”在我們眼前,再拿一根小棍放在龍身上,稍等一會兒,糖就凝固了,我便拿著粘著龍的小棍得意洋洋的繼續(xù)逛廟會。
我們邊吃邊逛,享受著美食,欣賞著路邊的藝人表演,不知不覺間天黑下了來,彩燈亮了起來,五彩繽紛。各種姿態(tài)的三國人物橫空出世:開國皇帝劉備、叫喳喳的張飛、紅臉的關(guān)公、神機妙算的臥龍諸葛亮、白臉的曹操。三國英雄一個不少。貂蟬、孫尚香、大小喬等美人栩栩如生。
“快看”只聽弟弟大聲喊道,順著他手指的方向,遠遠的我看到了二艘燈飾大船,上面有兩個武士騎在馬上,且手上揮動著劍對視著,象是在比武。在燈做的大船旁邊還有很多艘燈飾小船,在水中顯得格外美麗。
在這動漫三國演義世界里,我看到了桃園結(jié)義、三英戰(zhàn)呂布、連環(huán)計、三顧茅廬等由彩燈做成的三國人物故事。我正感嘆動漫的美妙和現(xiàn)代高科技技術(shù)時,可惜爸爸來了一句:“太晚了,我們回家吧”我只得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這奇妙的動漫三國世界。
春節(jié)習俗隨筆6
說到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那可真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jié)無論是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與門上,為節(jié)日添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
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
因為我喜歡聽那個傳說,我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fā)現(xiàn),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jié)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怎么樣,看了我們這兒的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沒多大差別吧!
春節(jié)習俗隨筆7
佛山的春節(jié)一般在農(nóng)歷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jié)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nóng)歷二十八的時候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干干凈凈。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jié)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于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余;發(fā)菜,代表發(fā)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后,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表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shù),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fā)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么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春節(jié)習俗隨筆8
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nèi)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mào)易。
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上海舊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fā)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fā)財?shù)南M肛斏駹斈馨呀疸y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fā)大富。
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jù)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御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蛴忠晕迓飞駥崬槲迨ド,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yōu)樨斏,是因商業(yè)的發(fā)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于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至于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并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并進。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nèi)穢土掃到袋內(nèi),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陜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fā)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tǒng)心理。
開市
舊俗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guān)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春節(jié)習俗隨筆9
大年初二晚上,我們?nèi)チ宋浜铎艄浯髲R會。
武侯祠是一個很大的公園。因為舉辦大廟會的緣故,附近的街道都是張燈又結(jié)彩,遠遠地就感到一股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隨之而來的,還有淡淡的,若有若無的臘梅花香。媽媽說:“這附近一定種的有臘梅……”
進得正門,迎面一個流光溢彩的古代皇帝的頭像很是奪人眼球。啊!原來是玉皇大帝!頭像是有三、四層樓那么高,全都用杯、盤、碗、碟捆扎而成的并飾以各色霓虹燈飾,看上去栩栩如生。
我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往前走,只見滿園的花草樹木全都披掛著流光溢彩閃爍霓虹,讓那一簇簇、一叢叢爭奇斗艷的仙客來、海棠花們都黯然失色。媽媽興沖沖地對我說:“豆豆,你知道什么叫‘火樹銀花不夜天’嗎?這就是呀!”
隨著香味的愈來愈濃,一大片一大片的盛開的臘梅花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花開得繁茂而素雅,看上去有點像那些歷史久遠的雕塑,但陣陣襲人的香氣又似乎告訴人們她所擁有的青春朝氣,大人們正討論著《紅樓夢》中那個叫“襲人”的,名字是不是這樣想出來的,我卻被一個叫賣的聲音吸引了過去。只見一個大約四、五十歲的叔叔一邊給別人卷著棉花糖,一邊叫賣著。我看見他像變魔術(shù)一樣,將一小勺白糖變成了一大朵棉花糖,并且想要什么顏色就能變成什么顏色,我禁不住買了一朵白色的。
這棉花糖軟軟的,蓬松松的,還一絲一絲的,真的像棉花一樣,怪不得它叫“棉花”糖呢!吃起來是入口即化,只留下一絲甜味,我還沒來得及仔細品味呢,爸爸、媽媽、姑媽、姑爹、爺爺、奶奶和哥哥他們?nèi)珖诉^來,只見他們每個人都向做棉花糖的叔叔要了一根竹簽,都來挑我的棉花糖,跟我“搶”著吃,還一邊吃一邊說著:“好吃好吃,還是那個味兒!”這一刻,“老總”不像了“老總”,“主任”不像了“主任”,爺爺不像爺爺,奶奶不像奶奶,都像極了一個個“老頑童”!我們一家人吃得其樂融融,我仿佛覺得這棉花糖變得更好吃了。不一會兒,棉花糖就被“搶”完了。雖然棉花糖沒有了,快樂的味兒卻留在了我們心里。媽媽問我:“豆豆,這棉花糖就那么好吃嗎?”我回答:“是啊,因為里面有一種特殊的味兒。”
后來看到什么“火燒赤壁”、“水泊梁山”、“玉兔迎春”等一組組大型燈展,好像都印象不深了,腦子里就只想著那朵潔白的棉花糖,還有那一縷縷的臘梅的香。
春節(jié)習俗隨筆10
今天是大年初四,我中午寫完了作業(yè)。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逛大唐西市舉辦廟會。
到了那里,人山人海的,真熱鬧!有賣浴霸的,有賣爆米花的,還有的賣女孩們喜歡的卡子……總之,每一個攤位上都有許多人群在擁擠著,大家都在挑選著各式各樣的商品。廟會上人們的打扮也千奇百怪的,有人的帶著古代官帽,還有人把五彩的氣球扎成了帽子帶頭上,這些打扮都是平時很難見到的,看來節(jié)日里人們心情都很高興啊!
正當我們?yōu)g覽著街邊的商品時,突然傳來了一陣悅耳的舞曲。我抬頭一看,原來是不遠處的舞臺上有幾位漂亮的模特正在作服裝表演。她們每個人都展示著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各種民族服飾。里面有上短下長的朝鮮服飾。還有日本服飾。只見模特舉著自己國家最有特色的油紙傘,上面的圖案是櫻花,衣服上身是金黃色的,繡著紅色。下面穿著藍色的長裙子,背后像背了個枕頭一樣,好漂亮啊!接下來是日本,她領(lǐng)子上有毛,全身是紅色的,好美麗!然后是伊朗,印度和泰國還有中國,都各自有自己的'風采。
我們走著走著,忽然,一群抬轎子的人走來,第一個人是老奶奶,他穿著紅色衣服,還拿了一個煙斗在嘴里吹,然后還有四個大漢把毛巾綁在自己的頭上,穿著白色的毛馬甲,看著很威武。
接下來我們看了人們唱歌,在那里吃了米線,就回家了。
今天下午的廟會主要的顏色是紅色,紅色代表吉祥、過年熱鬧的意思,在這里我祝大家,在20xx年馬到成功,一馬當先,萬事如意!
春節(jié)習俗隨筆11
我國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節(jié)日,它就是古老的“春節(jié)”。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如掃塵,貼春聯(lián),貼年畫,貼窗花,貼‘!,守歲,爆竹,拜年與春節(jié)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節(jié)的眾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的。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著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因為‘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布新的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地出門,人們寄托著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借掃塵的方法去整理全年來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開始。用貼春聯(lián),貼年畫,貼窗花,貼‘!值确绞絹砻枥L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烘托出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把福字倒著貼,意示著“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的年畫,窗花,春聯(lián)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待著辭舊迎新的'時刻,當五彩繽紛的爆竹遍地開花,四處響起的時候,新年走到我們眼前,人們都會穿得整齊漂亮,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賀。長輩們給晚輩分發(fā)壓歲錢,真是其樂融融,新年新氣象!春節(jié)還有不得不說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紅豆,寓示著一年紅紅火火;吃年糕,寓示著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湯圓,寓示著全家都團團圓圓。春節(jié)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趣味樂事也說不勝說,祝福寓意講不勝講。試問有誰不喜歡這傳統(tǒng)的春節(jié)呢?試問又有誰不想傳承這古老的習俗呢?
春節(jié)習俗隨筆12
瑞雪兆豐年!年是什么?年是稻谷沉沉下墜時豐收的喜悅,年是果實壓滿枝頭時美麗的心情,年更是暖意融融的闔家歡聚時那發(fā)自心底的笑聲和對幸福的憧憬!
過年了!耳邊彷若想起兒時的歌謠——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寫聯(lián)對,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白面發(fā)------喜慶的人們在自家門窗上貼窗花、掛彩燈,鍋灶里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包餃子,這就是大年三十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年了。那過年都有哪些習俗呢?
祭灶神
祭灶神的風俗起源很早,最初是先民表達對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傳說黃帝、炎帝、祝融、張子郭都是年節(jié)敬奉的灶神。他們除職掌人間的灶火外,還還要考察人間的所作所為,并上告天帝。所以癡心的人們想用酒糟、飴糖、粘糕等“賄賂”灶神,禱祝他們能到天帝那里說些好話。此風俗一直傳到了今天,如果你留心的話,一定會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能吃到家里的長輩為你買的灶糖,也許還會聽到老人們叮囑灶神一定要上天替家人多說些好話的呢喃之聲……
燃爆竹貼春聯(lián)
宋代詞人王安石曾賦詩一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贝嗽娋湟矎牟煌瑐(cè)面說明了當時過年的習俗。比如燃放爆竹、喝屠蘇酒和寫桃符。
爆竹最初是人們用來驅(qū)妖辟魔的一種巫術(shù)工具。最初的爆竹是真正的竹子,焚燒竹子往往會發(fā)出噼叭的響聲,以此來驚嚇鬼怪;屠蘇酒,據(jù)說于新春早上喝上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還可以屠絕鬼氣,蘇醒人魂;桃符,是春聯(lián)的前身。古人認為桃木為五木之精,可以驅(qū)鬼辟邪。明、清才興盛起來紙做的春聯(lián)。今天的`春聯(lián)意在渲染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
吃年夜團圓飯、守歲
除夕是團圓之夜,溫馨夢圓,無論你在海角天涯,也一定會在除夕之夜趕回家中與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三十晚上,全家人闔家圍坐在桌前,歡笑、暢談!臨近子夜,到處能聽到辭舊迎新的爆竹聲聲,此時小輩兒人開始向家長行禮辭歲,而長輩呢,此刻則要給孩子壓歲錢,借此表示親情愛意。
除夕守歲之俗也由來已久。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意為珍愛光陰;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而今天的守歲,一般是全家歡聚一堂,開懷暢飲,講故事、猜燈謎、打麻將、打撲克、觀看電視節(jié)目,夜半時分還要煮餃子啃豬蹄迎新年。
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在民俗信念中,初一到初五,人們開始走親戚,行禮,說句祝福的話語,獻上心中美好的祝愿,孩子們此時的衣兜中更是裝滿了各色的糖果……這種和諧溫馨的新年喜慶氣氛,一直持續(xù)到初六,才會恢復平常的生活。
【春節(jié)習俗隨筆】相關(guān)文章:
春節(jié)習俗隨筆07-26
小學生描寫春節(jié)習俗隨筆06-12
小學生寫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習俗隨筆06-12
清明節(jié)的習俗隨筆11-03
春節(jié)的習俗10-26
端午節(jié)習俗隨筆600字06-02
春節(jié)習俗作文05-08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09-26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