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隨筆

聽聽星星的心跳

時間:2022-10-26 06:35:17 隨筆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聽聽星星的心跳

  你看過星星,你聽過星星的心跳嗎?下面,一起閱讀聽聽星星的心跳吧!

  聽聽星星的心跳【1】

  到了山黃林場,已是下午五點。

  我站在場部門口,看見院子前十余畝空地,滿是灰褐色的荒草,哀哀的,門前幾株柿子樹、板栗樹,樹椏上殘留著幾片深黃深灰的樹葉,樹下,幾個老人正在往蛇紋袋里裝曬裂了的油茶籽。

  場部在一個高山的懷抱里,沿著山邊,建了幾排屋舍。

  山梁圍著山梁,兩條溪流噹噹噹,漫不經(jīng)心地流著。

  山坡上,蒼翠的竹林和墨綠的灌木林,在黃昏時分,滋生出幾許曠闊的靜默,一棵孤單的楓樹,夾雜在林中,樹葉有從綠到紅的漸變色,更顯得不合時宜。

  吃過晚飯,我和朝雪兄、王曉鋒兄、陳瑰芳等沿著溪流散步。

  天色完全暗了下來。

  暗的天色,是一種米灰漿水的顏色,有渾濁感,粘稠的,似乎馬上要被冷厲的山風封凍起來。

  路燈投射下來的燈光,也是灰白的,像風塵仆仆之人的臉色,照在溪水里,有些空茫。

  溪流夾在窄窄的河道了,漫過巨大的河石,瀉下來,濺起白白的水花。

  黑魆魆的山梁宛如一把打開的手折傘。

  二十五歲那年,我和鄧雯、吳江靜來過山黃林場,拜訪在林場工作的好友滕云。

  記得是深冬,上山的公路一直在茅草間穿來穿去,車燈光在山間晃來晃去。

  茅草比吉普車還高,嗦嗦嗦嗦,茅草撲打著顛簸的車子。

  不多的積雪壓在茅草上,白茫茫。

  我們是吃了晚飯后上山的。

  在簡陋的招待所一樓,我們圍著木炭火爐,喝著野茶。

  雪霽之后的夜晚,紅撲撲的炭火映照著我們年輕的臉。

  門前高大的水杉,不時落下一團團雪,撲簌簌的響聲清脆,像寂寞的煙花。

  那夜的繁星,是不會被忽略的——生命驛站上的遺址,掩埋傷感也掩埋美好。

  山巒間,闊大的院子里,都是皚皚白雪,繁星浮在蒼穹里。

  深冬的蒼穹低矮一些,海平面一般,在視線里有山梁分割出來的不規(guī)則弧線。

  瓦藍的,深藍的。

  荒野寂寂,鳥聲也沒有,只有溪流淙淙。

  繁星填滿了高空,鑲嵌在我們圍爐夤夜的記憶天幕。

  白雪的反光和星光彼此交織,合奏成一只夜光曲。

  我們帶著暖烘烘的炭火味,在雪地上散步,雪粒在腳下并不碎,而是粘結(jié)成餅塊,窸窣窸窣松脆的響聲可以當做是一種山巒的回聲。

  繁星被海水淘洗,光澤如珍珠。

  我們沿著院子,一圈一圈地散步。

  星光落在我們的頭上,落在我們衣服上,落在溪流里,落在樹葉的縫隙里,慢慢地凝結(jié)。

  我們在深夜的雪地里唱歌。

  我還記得,滕云唱的是《鴻雁》: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鴻雁/向南方,飛過蘆葦-蕩/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xiāng)/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xiāng)鴻雁/北歸還,帶上我的思-念/歌聲遠,琴聲顫/草原上春意暖/鴻雁/向蒼天,天空有多遙遠/酒喝干,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酒喝干,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他的歌聲在山中縈繞不散。

  也一直縈繞至二十年后的山黃之夜。

  滕云走了,去了再也回不來的地方。

  吳江靜在南昌。

  鄧雯在宜春。

  我也外出生活幾年。

  山黃卻依舊。

  屋舍有的開始破敗,林場進行了修繕和維護,卻并沒什么人居住——是的,離去的人,不再回來,幾個不愿離去的人,和樹一起衰老。

  山邊的屋舍,在我這個突然而至的夜晚,成為某種遠去歲月的紀念館。

  諸友散了,各自回房。

  我怎么也入睡不了。

  旅舍的后窗,傳來溪流淅淅瀝瀝之聲,碎碎的,仿佛雨聲,從屋檐斜斜地飄下。

  ——像一個不愿離開我窗前的人,低低地,呢喃似的,要告訴我什么。

  似乎我是它久別重逢的人,卻不曾擁抱,不曾執(zhí)手相看。

  我又穿起衣服,一個走到院子里。

  水杉落了黃褐的針葉,鋪滿一地,空空的樹杈看起來和一支倒豎的毛筆差不多。

  一座短橋架在在溪流上,水聲從不遠處的山坳,沿著山邊,曼曼妙妙,拐過一個蘆葦掩映的豁口,消失了。

  或者說,彌散了,彌散在深秋的植物了,彌散在冷冽的空氣了。

  于是,水聲有了冰的況味,凜凜的,易碎裂的。

  天邊有了幾顆冷冷的星星。

  星光毛絨絨的。

  有幾只蜂箱擺放在紫薇樹下。

  紫薇樹完全沒了葉子,黑黑的籽零星地掛在上面。

  下午下車時,我就注意到這些蜂箱了。

  蜂箱頂上鋪了一些稻草,箱口前死了幾只蜜蜂。

  春暖花開時,這里是繁忙的世界,嗡嗡嗡嗡,蜜蜂忙于采蜜和繁衍。

  寒冷的深秋,蜜蜂沒有了,只留下了空箱。

  傍晚時,我問老人,有蜂蜜嗎。

  老人說,今年陽光少,蜜蜂早早死了,哪來的蜜呢。

  我很是失望。

  星光冷冷地照耀。

  天空清明了起來,薄薄的清輝似乎是被風吹送來的。

  樹梢上,瓦楞上,星光更像是一層霜。

  星空下,萬物皆是渺小和短暫的。

  在很多深山頂上,我夜宿過。

  在懷玉山,在松陽,在恩施,在瑤山,在靈山,我都夜宿多次。

  山,是大地高聳的草垛。

  而山黃,我覺得是最接近星星的地方。

  山黃是橫峰縣東北部的一座山中小村落,隸屬新篁鄉(xiāng),海拔并不高,星星只有零星的幾顆,也許其它的星星都被人摘走了,剩下的這幾顆,去看守廣袤的穹宇。

  穹宇是時間的恒河,浩浩湯湯。

  我想起王維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逼鋵,在上山的路上,我就想象著這個千年前的人,想他應該是個素食者,穿白長袍,書童背衣架長琴,拿一個小鋤頭,提一個竹籃,跟著他在竹林里,漫無目的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在溪澗邊采蘭,在潭前觀瀑,在夜間聽竹濤。

  我沿著溪邊踱步。

  溪邊幾株皇菊幽暗地盛開。

  摸摸頭發(fā),有濕濕的露水。

  我返回到房間里,熄滅燈,靜靜地坐在床沿上。

  稀薄的星光,瑩瑩地從竹稍流下來。

  溪水仍然不疾不徐地碎響。

  窗欞上,瓦檐上,樹林里,有星光撒落下來的沙沙聲。

  在我聽來,那似乎是星星的心跳。

  那么美好那么傷感,令我一夜無眠——很多相似的情境在某一個自己毫無防備的時刻,會隨著星光一起降臨,讓自己和曾經(jīng)的自己相遇,和故人相遇,和一座遙遠的星空相遇,恍如暗夜遇見的曇花,逝水流年,何謂永夜,心中滋生出幾縷慈悲。

  雨后的陽山【2】

  站在陽山南北分界嶺上,我被眼前的景象俘虜了。

  群山如一群鯨魚,在海面上浮出青釉色的脊背,云霧縹緲,蒼翠的竹林和原始森林像是海底下的海草。

  帶有植物氣息的空氣,在山梁上環(huán)繞,幾只蒼鷹在盤旋,盤旋,羽翅之下,山巒是一個個草垛。

  云霧是蠶絲織就的,絮狀的純白色,起先看起來是一團團,在峽谷里翻滾,罩在林木之上,不一會兒,向更高處漫溢,像蒸鍋突然揭開鍋蓋,蒸汽潽出來,縈縈繞繞,薄薄淡淡,遮住了整條蜿蜒的峽谷。

  蒼山更遠,偶爾露出來的山尖,飄飄渺渺。

  這是橫峰縣最東北邊高山村落,只有十幾戶人家。

  先民擇澗溪而居,見蒼山莽莽,如漂浮于海洋之上,取名洋山,岑山之南為陽,遂名陽山。

  瓦屋隱在樹林里。

  鳥嬉鬧于瓦屋上。

  巢筑于廊檐下。

  在鄉(xiāng)民萬大叔家喝茶。

  茶是高山野茶,糙糙的澀澀的,微甜。

  水是石縫流出的山泉水,用穿洞的毛竹一根接一根,引到瓷土水缸里,木勺舀水,劈柴火燒開,沖進杯里,茶葉慢慢舒卷,蒸汽貼著嘴唇卷入五臟六腑,整個山野也匯入臟器。

  杯里便浮出云海,浮出偶爾露崢嶸的山尖,浮出四季,浮出古老的銀河。

  有很多便道和石墻。

  便道也是石砌的,沿著澗溪蜿蜒。

  澗溪隱在草叢或小灌木里,緩緩散散地吹奏來自遠古時期的歌謠。

  歌謠有金屬的質(zhì)地,銀鈴一般,叮叮當當。

  草大多枯黃,把深秋的臉孔展露無遺。

  灌木則是常綠,斜斜地長在石縫里,像是跋山涉水之后,再也不想走了,找一個僻靜之處,獨守此生。

  菜地、田埂、屋舍的墻基,都是石砌的。

  石頭是圓石和片石,整整齊齊地砌成一個墻面。

  墻上生長著地衣,小葉爬墻虎,蕨萁,芭茅,也有野薔薇,小朵的花掛在青黑的墻面上,紅得十分搶眼。

  房是泥土房,炊煙在樹梢間從斜斜的瓦頂上升起來。

  爬墻虎一直布滿了木窗子,像一個世界主要河流分布圖。

  溪澗把一壟壟的稻田,按梯級綴連在一起。

  稻田匍匐在山壟里,遠遠看去,黃白的稻茬和一朵朵蘑菇差不多。

  鵝青色的草秧懸著雨后的水珠,銀亮。

  整塊稻田,讓我想起小時候,穿在姑娘上的藍印花布。

  假如陽山村是一張芭蕉葉的話,那么便道是中分的主葉脈,石墻是次葉脈。

  幾百年前,先民挑著籮筐,抱著小孩,翻過一座座高山,來到這里,開辟山林,墾出田地,繁衍生息,每一塊砌起來的石頭,留下了他們的指紋、溫度、氣踹,留下他們的饑餓,疾病,死亡。

  一只老狗蹲在場院的墻上。

  一個老人抱著火熜坐在場院里。

  老狗黃白色,和墻上的芭茅相映襯。

  老狗伸出長長的舌苔,耳朵耷拉下來,看著便道上陌生人,瞇起的眼睛看起來很是慈祥。

  在老狗眼里,我們或許是一只綿羊或一頭牛。

  老人穿發(fā)白的藏青的冬襖,斑白的頭發(fā)與深秋的意境吻合,他淺淺的笑容使皸裂的臉洋溢出深山人特有的從容。

  他的身后是一扇半掩半開的木大門,里面沒有一個人。

  一棵沒有葉子的樹,是老棗樹,遒勁的樹枝彎彎扭扭,向天空張開,空茫地張開,像似很多話要說,卻怎么也說不出來,于是終日沉默。

  樹下的矮房子不知是哪一年,成了頹圮的,一叢芭蕉完全枯萎了,軟塌塌的。

  棗樹是我特別喜愛的一種樹,初春發(fā)芽,小圓葉星散在枝節(jié)上,疏疏朗朗,谷雨后,雨水來了,棗葉垂掛下來,門簾一樣,蜜蜂也不冬眠了,嗡嗡嗡,棗花米白黍黃,中秋時節(jié),熟透的棗子上桌待客,紅斑的棗皮烙著太陽的腳印,霜降之后,樹葉一天比一天黃,樹枝一天比一天空,最后只剩下蒼老的樹身。

  棗樹是四季分明的樹,是季節(jié)的引導員,時時提示我們,我們的一生也不外乎如此。

  在廊檐下喝茶。

  我問鄉(xiāng)民:“對面山坡上,那兩棵高大落葉了的樹,是什么樹呢?”答:“檫樹!睅讉人又問:“檫樹是什么樹?”我說,檫樹是落葉喬木,是春天最早開花的樹,葉子的嫩芽還沒完全發(fā)出來,它的花芽跟柚子花苞差不多,筆帽一樣,過一個星期,花芽腫脹,銀耳泡在水里一樣,綻開,花朵跟鴨蛋大,有黃色,也有其它顏色的。

  檫樹在靈山山脈,是很少見的,我是第一次見識。

  它是一種孤獨的樹,一般生長在山區(qū)的開闊平坦地帶,在池塘邊,在溪流邊,在菜地邊,春天的第一縷風拂來,像我們熟睡中不經(jīng)意吹出的哈氣,檫樹突兀在曠野之中,它的血液開始奔騰,積攢在枝椏上的熱血,冒出一串花骨朵。

  像是一種昭示。

  深秋之后,檫樹裸露的樹身任風霜剝蝕。

  我去對面的山坡,山下的景致收入眼底。

  云絲綢般滌蕩,有玉蘭花的白,從這個山梁飄移到另一個山梁。

  縱深的峽谷沿著山脈游動,像一條出山的巨蟒。

  鄉(xiāng)民告訴我,四公里外的峽谷,便是靈山腳下的劉家林場。

  我輕輕哦了一聲。

  劉家林場距離我出生地,只有半小時車程了。

  我走了兩天,轉(zhuǎn)了二百多公里,又回到了我血液的源頭之處,是我不曾預想得到的。

  我問:“有路去劉家嗎?”鄉(xiāng)民說,有,是小路,穿過峽谷,外人是走不來的。

  每一座深山,都是有自己秘密的,也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樣的秘密在鄉(xiāng)民身上,是血液中的血紅素。

  哪個季節(jié)去哪兒采蘑菇,在哪條山壟里挖冬筍,在哪座山梁摘獼猴桃,哪一條路通往哪座山更近,云朵在搬運時會有什么雨,雪下幾天,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他們能聽出哪種花開的聲音,他們能感覺到春筍破土的震動。

  他們攜藏著大自然隱而不露的密語。

  峽谷盡頭是饒北河,是信江的上游。

  陽山的雨水最終匯入我父母生活的地方,我童年的河床。

  舒緩的信江澆灌贛東北大地,群山也發(fā)育了信江,而陽山是最遙遠的源頭之一。

  我想起蘭斯頓·休斯(1902—1967年,美國著名的黑人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和政治家)的《黑人談河流》: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樣的古老的河流,

  比人類血管中流動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的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發(fā)拉底河沐浴,

  在剛果河畔我蓋了一間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

  我應該更閑適地生活,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大自然之中。

  我看到老松樹枯死在林中,樹皮發(fā)黑腐爛,黑泥巴一樣,樹身被蟲子噬蝕,有蜂窩似的窟窿。

  老木朽于深山,是一種靜守,也是回歸,化身山野即是魂歸來處。

  雨后的陽山,天空濕漉漉的,湛藍,如清謐的湖泊。

  身后的高峰是赤褐的巖石。

  陪我一同進山的王曉鋒說,來年的五月,山峰上是一片紅艷艷的映山紅,每棵映山紅比人還高,一捧捧地舉起來,像黑夜中的火把。

  把白云當作在山坡上放牧的羊群,把山峰當作隨風遷徙的帳篷,把河流當作去遠方流浪的吟詠者,陽山在深秋冷雨后,沉默不語,又把一切告訴了我。

  致敬草木【3】

  我不知道,人世間假如沒有草木,會是怎樣的。

  沒有草木,會不會有昆蟲,會不會有夜晚凝結(jié)的露水,會不會有掬出藍色液體的星空,會不會有魚群、飛鳥和猛獸。

  我的答案是不會。

  我們也不會有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是什么?是漫山遍野的油茶花,是春天在田疇里掀起浪濤的紫云英,是岸邊棲息了白鷺的洋槐,是池塘邊六月灌滿糖漿的桑葚,是蘿卜,是白菜,是大蒜,是魚腥草,是荷花,是笨拙的土豆……是硬硬的木柴,是軟軟的棉花,是板凳,是八仙桌,是溫暖的床,是門前的酸棗,是水井里的青苔……是飯,是藍印花布,是竹籃,是溫熱的中草藥——它們,穿過時間黑暗的甬道,變成了藍色火焰或黑色的記憶游絲,沿著亙古不變的動脈靜脈,分布在我們灼熱的胸腔。

  我們作為一個異鄉(xiāng)人,循著植物的氣味——即使是化為灰燼的植物,比如炊煙,比如火盆里燃燒的木炭,比如父親寫來的一封三言兩語的簡函——追尋我們草木茂密的出生之地。

  事實上,當我們歷經(jīng)人世諸多苦痛,會領悟,我們所有的出發(fā),最終是另一種形式的返回:返回到一棵樹下,返回到荒草凄凄的墓前,返回到蘆葦吹拂的河流,返回到一根母親尚未燃盡的燈芯里。

  我們返回的腳步是遲緩和猶疑的,煢煢然,茫茫然。

  故鄉(xiāng)的草木將成為指引。

  我們終將不會迷路,星月下,風雪夜歸。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jīng)·黍離》)消失了。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詩經(jīng)·采葛》)消失了。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農(nóng)夫!(《詩經(jīng)·七月》)消失了。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詩經(jīng)·關雎》)消失了。

  《詩經(jīng)》消失了。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漢樂府·江南》)消失了。

  《漢樂府》消失了。

  竹簡沒有了。

  絹稠沒有。

  紙也無從發(fā)明。

  毛筆也不會有。

  不會有四書五經(jīng),楚辭漢賦,不會有《茶經(jīng)》《天工開物》。

  也沒有唐詩宋詞元曲。

  沒有張騫出使西域。

  沒有昭君出塞。

  寫“浴蘭湯兮沐芳,紉秋蘭以為佩”的楚大夫屈原不存在了。

  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不存在。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東坡居士也不見了……

  沒有草堂和秋風所破的茅屋。

  沒有山寺桃花。

  沒有竹里館。

  蘭亭夜話的王羲之去哪兒呢?富春江上的黃公望去哪兒呢?鳥眼看人的八大山人去哪兒呢?做木匠的齊白石去哪兒呢?

  《黃帝內(nèi)經(jīng)》《金匱要略》《神農(nóng)本草》《本草綱目》都不會有的。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夸,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美好的歌謠也不會有。

  是的,我們的文明史與草木緊密相連。

  沒有草木,也不會有文明,不會有人世間。

  人類史就是草木的供給史,草木翻開了人類的篇章。

  草木是人類史的序曲,筋脈,和結(jié)束語。

  我遙想,一百年前,我們的家園是怎樣的呢?在贛東北,是古樹參天,月月有花,季季有果,處處是百花園。

  隨意走進一座山,都是深山不見人,白云深處有人家;隨意走進一個村舍,都是山水的畫廊,“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唐·王建)我祖父曾對我描述,在他孩童時期,村后的山壟是有老虎和狼出沒的,一兩個人不敢進山。

  山壟里的杉木松木比磨盤還粗,抬頭不見天。

  我小時候,山壟里還有土狼、黑熊,一年會被村里人遇見幾次,豺則是十分常見。

  后山的樹,可以做房柱。

  四月梅雨,我拎一個竹籃,去山岡上,采蘑菇,采半天,能采小半籃。

  后山有成片的桉樹,鉛灰色的樹皮甚是樸素雅美,松樹和杉樹使整座山常年墨綠。

  我們上山砍柴,每次都能看見麂在溪澗驚慌地逃竄。

  1983年,我十三歲。

  這一年,山壟里的樹全砍完,分給各家各戶。

  村人當時并不知道,這是萬劫不復的災難。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村里號召勞力上山種樹,連片種植,連續(xù)種了幾年,都無功而返。

  山壟里,沒有樹了,只有茅草、芭茅、藤,和小灌木,水源慢慢枯竭,喝水成了難題。

  在沒有公路和電的時代,動物、植物,與人和睦相處。

  有了公路,卡車進來了,槍進來了,有了電,電鋸和電網(wǎng)進來了,水泥鋼筋包圍了我們的家園,野獸躲進了深山甚至無處可躲無處可居,直至滅絕。

  我們開始尋找逝去的家園,尋找失落的伊甸園,為了看一片原始的山林,親近一條初始的河道,我們坐了一千公里的火車。

  乙未年深秋,我去橫峰新篁,意外地看到了我遙想中的林中村落。

  在白果村,千年的銀杏在細雨中招展,金色的葉子圓蓋一般,地上鋪滿了金黃的樹葉。

  陳塢千年的金桂,像綠色的噴泉。

  在平港村,板栗樹、紅豆杉、苦櫧、楓樹,都是上千年的,在村舍的后山,形成密匝匝的樹群。

  平港處于地勢平坦的河岸,隱身在密樹林里,墨綠的苦櫧和紫紅的楓樹在山坡上,像一幅古老的風景畫。

  我想起俄羅斯風景畫家伊薩克·列維坦(1860年8月18日—1900年7月22日) 筆下的《金色的秋天》《雨后》《白樺叢》。

  在桔園里,我們采摘橘子,在山澗邊,我們采摘禾本草莓。

  站在古樹群下,看著新篁河靜靜地流淌,低垂的瓦藍色天空覆蓋了原野,薄薄的粉黃陽光給村舍蒙上了溫暖和煦的色調(diào),從對面山壟延伸出來的田疇里,是各種青翠的菜蔬。

  鄰近的落馬嶺是原始的草甸,一坡一坡的草浪在起伏延綿。

  我悲欣交集。

  眼前的新篁河和千年的古樹群,我似乎回到了百年前的原始山村,我問自己:從哪里來,我在何處,去往何方。

  河流從哪里來,經(jīng)過什么地方,最終匯聚何方。

  河流匯聚的地方,對它的源頭是難以想象的。

  是草木,使我們免于挨餓受凍。

  草木給予我們食物,給予我們溫暖,免除我們疾病,填充我們心靈,滋養(yǎng)我們美學。

  草木是我們的父母。

【聽聽星星的心跳】相關文章:

聽聽自然母親的呼吸與心跳初中作文10-08

心跳小學作文10-10

玩的就是心跳作文05-27

傾聽自然的心跳作文10-05

聆聽大自然的心跳作文11-20

天使心跳經(jīng)典語錄集錦10-07

傾聽自然的心跳中考作文10-08

聽三毛的心跳10-01

導致心跳驟停的原因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