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寫雨抒情散文
快樂的雨絲宛如清晨的日瑩的露珠,把一顆顆珍珠滴入花的心田,下面我們來欣賞幾篇有關(guān)雨的抒情散文吧!
雨【一】
連著幾日的降雨,已進(jìn)入伏天的京城,涼爽了許多。
站在窗前,看著由無數(shù)個雨滴,串接起來的雨的絲線,一根根,一片片,像一堵水的帷幕,在影影綽綽中,遮擋了我遠(yuǎn)眺的視線。
我是喜歡雨的,我想大概是生命,都是喜歡雨的。
也許是從小就淘氣、頑皮的緣故,在我生命的底色里,早早就有了對雨的記憶。
小時候每逢下雨,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急急忙忙往家跑,我卻忙不迭的跑到院中,蹦啊,跳啊,“下雨啦”“下雨啦”的瞎喊。
豆大的雨點(diǎn)打在我的臉上、身上,衣服很快濕透。
如果不是媽媽拿著雞毛撣子,把我趕回家中,真不知道,我會不會變成一尾小魚隨波而去。
雨,像生命中的絲線,串起我成長的印跡。
上個世紀(jì)六十年代初,北京連著下了幾天的大雨。
同住一院的鄰居,有的家中屋頂漏雨,有的家里水已漫進(jìn)屋中。
我們家房屋地勢比較高,但是雨水也漸漸的爬上屋廊下的三級青石板臺階,在上一級臺階雨水就要進(jìn)屋了。
雨,第一次在我面前展示了它的威力。
可能是因為小的緣故,我絲毫不感到擔(dān)心。
在屋廊下穿著塑料涼鞋的腳,時不時的伸進(jìn)早已沒過腳脖子的水中,踢著,蕩著那在雨的敲擊下,冒著泡兒的水面。
最讓我驚喜的是,一只跟我的手掌大小一樣的小烏龜,竟從水中爬到青石板的石階上。
我們院里沒有人養(yǎng)小烏龜,它是哪兒來的?我把它捧在手上,擺弄了足足有半天的時間。
雖然很喜歡,我還是把它放了。
如果不是這場雨,它不會來我家做客。
許多年后,我還時不時想起這個小龜,它一定和我一樣喜歡雨。
對雨的喜愛,并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有所衰減。
我回城上班后,有一次在工人體育館,記不清是看演出還是看比賽,出來時外面下著瓢潑大雨。
人們擁擠在出口,即便是有雨具的,也遲遲不肯走進(jìn)雨中。
我穿過人群擠到門口,略微遲疑了一下,就走了出去。
一瞬間,只是在一瞬間我就變成了一個水人。
離家三、四站地,我竟不肯坐車走回了家中。
那份暢快,直到今天我依然清晰的記得。
我喜歡雨,喜歡看雨,喜歡聽雨,喜歡雨水柔潤、細(xì)滑的撫摸。
夏日的夜晚,我有時會在睡夢中,被突然而至的刷刷的雨聲驚醒,每當(dāng)這時我都會情不自禁的走到窗前,聆聽來自深空天籟的交響。
雨中情懷 【二】
從昨天晚上開始就一直下著雨,淅淅瀝瀝,點(diǎn)點(diǎn)擊落,本來,應(yīng)當(dāng)是很有情懷的。
可想到雨漬花落,紅散香凋,就有幾份凄迷,更有幾份感傷了。
知道愛雨的人無數(shù),寫雨呤雨的文章更是浩焱如煙,可我也終是一個喜雨之人,對雨有不一樣的感受,也就寫了。
雨,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有著不同的景致;就如眼前的山水,一千個人有一千個風(fēng)景一樣。
對雨,有人喜歡,有人討厭,有人嘆息,有人癡狂,感受各異。
蘇東坡書齋名曰“喜雨齋”,可見他是一個愛雨之人;而現(xiàn)代名士周作人把他的書齋取名為“苦雨”,雖然不能因此來判定他對雨的喜惡,卻由此可見周先生對雨,多少有些無奈。
也知道,我那位從年輪上離去,已有多日不曾歸來的朋友,還曾把她的閨房稱為“聽雨軒”,想她也是一個愛雨、喜雨、戀雨,對雨有著別樣情懷了的人了。
雨也如同花草樹木一樣,能否成為風(fēng)景,還取決于人們的心情。
久旱逢甘霖,不論在誰的眼里,都是一份美麗;而淫雨霏霏,堤破水淹,又有誰不為之而心煩?
但是,雨就是雨,它不因你喜愛而來,也不因你厭惡而去更去,更何況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就不能見到彩虹的絢麗;沒有雨天的陰云,也就沒有晴天的陽光的燦爛。
江南是多雨的,而生于多雨江南的我,對雨不能不說是熟稔之至;按說應(yīng)該早已是熟視無睹,無動于衷了。
可我對雨卻偏偏有著一份驚喜和新奇。
每每雨天,總愛徜徉于雨中,任由那甘甜純凈和雨絲盡情地灑在我的身上,浸入我的肌膚;淋去我心靈中的灰塵和陰暗,讓心情變得潔凈和亮麗起來。
雨是上天的恩賜,惠世的甘泉,它使萬物蔥郁,生機(jī)一片;倘若沒有了雨,那么這個世界又會是什么樣子?沙漠遍布,塵暴肆掠,風(fēng)沙飛揚(yáng);不見鳥蹤,難覓獸影,甚至連一絲綠意也不能找到,生命也在這里消逝,那將是多么的恐怖和可怕呀。
四時之雨,也因時節(jié)的不同,季節(jié)的變化而各不相同。
春雨當(dāng)算是最美妙精致了,有如青春少女含羞帶嬌般的呤唱;春雨也最為文人墨客所喜愛。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天街細(xì)雨潤無聲”,“杏花春雨江南”等名句,便是對春雨的贊頌。
而《雨巷》中那水淋淋的女子,大概就是沐著春雨而來。
最熱烈的當(dāng)是夏雨了,它就像一個壯實的大漢盡情揮灑的熱汗,有著一種酣暢淋漓的痛快;來勢兇猛,去得也快,干干脆脆,從不拖泥帶水。
它不僅澆灌田地,滋潤禾苗,也在炎炎酷暑,為人們帶來絲絲涼爽。
其功過是非,人們是了然于胸。
而帶有絲絲涼意的秋雨,則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
它凄涼冷清,霏微蕭瑟,說它是青春已逝,韶華不再的怨婦的嘆息,則十分貼切。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樓,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秋雨中,柳永的心情是多么地凄涼無奈。
李易安在她的《秋情》中也如是訴說著她的孤獨(dú)、悲愁、哀怨,“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diǎn)點(diǎn)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其實,人之悲歡、喜怒、哀愁、與雨又有何干?冬雨似乎并多見,更少有人喜歡。
可我卻覺得它猶如是一位斷腕不皺眉、一去不復(fù)返的壯士灑下的幾滴清淚,有著一種冷峻、剛毅、悲壯和豪邁。
讓人不能不由衷地生出幾份敬意來。
人世間的浮華喧囂,得意失寵,需要我們以平常心待之,對于雨也莫不如此,只有去除浮躁,多幾份平靜,才能體味出它的有趣和詩境,感受到它的精妙和美麗。
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雨還依舊在下著,就不由得又心生幾分傷春感春 的情懷來,不知不覺春深了,無聲無息夏來了。
青春不就是這樣慢慢變老的嘛,夢想也是如此悄然漸逝而去。
雨【三】
雨聲,蘊(yùn)含一種淡淡憂愁的詩意;聽雨,則是覺察人生苦悶后的灑脫。
“簾外雨潺潺”。
閉簾細(xì)聽窗外雨聲,猶能得雨之真味。
細(xì)雨斜飛,無論飛落何處,隔窗聽來,皆似飄風(fēng)一般不知其所終。
雨聲渺渺而帶哀色,似最能震顫心靈深處暗藏的憂傷心弦,而與之一起律動,一起搖撼著靈魂。
人生的苦悶遂紛至沓來,心靈飽受淋漓之苦。
此種雨聲帶來的感受雖不得意,但隱隱然自有一種淡而高遠(yuǎn)的孤清。
似乎天地荒蕪,惟有淅瀝的雨聲與聽雨者自己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
雨聲不自覺地寄托了聽雨者絕對的孤獨(dú),而聽雨者呢,因雨聲自應(yīng)有不可言傳地一笑,是心有靈犀的會意,還是放開懷抱的歡暢?聽雨,最妙猶在深夜。
夜色蒼茫,抹去了所有的顏色,遮掩了一切的亮光。
窗外一切若無,惟有雨聲潺潺。
張耳細(xì)聽,在無窮的暗夜里,真是清妙的天籟呀!如飛珠濺玉,聲聲滴在心靈的最敏銳處,給予聽雨者最直接地震蕩,像落葉飄風(fēng),像靜夜飛花,像寒山寺的鐘聲,像赤壁的劃然一嘯。
夜雨瀟瀟,空階滴到明的惆悵都因這空靈的妙音而冰雪消融了。
李義山吟詠,“留得殘荷聽雨聲”。
真是悲秋后的曠達(dá)!聽雨,能聽出人生的一種況味來,又豈止留在殘荷上的一片雨聲。
雨驚蟄一過,春寒加劇。
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使在夢里,也似乎把傘撐著。
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
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里風(fēng)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這樣子的臺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
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里來的。
不過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jì),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水,千傘萬傘。
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
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卷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dān)。
不能撲進(jìn)她的懷里,被她的裙邊掃一掃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寫雨抒情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寫月亮抒情散文(精選14篇)09-13
寫豐收的抒情散文(精選12篇)08-29
寫雨的作文10-18
寫雨的詞11-13
必備寫雨的作文03-04
關(guān)于寫雨的作文02-09
有關(guān)寫雨的作文02-09
精品寫雨的作文01-09
推薦寫雨的作文01-09
雨寫物作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