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文摘抄加點評
點評指的是對別人的行為藝術加以評價,說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建議、意見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文摘抄加點評,給大家欣賞。
【一】1摘自席慕容《桐花》
在低低的呼喚聲傳過之后,整個世界就覆蓋在雪白的花蔭下了.
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
仿佛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約前來,在這剎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陽光下,同時歡呼,同時飛旋,同時幻化成無數游離浮動的光點.
這樣的一個開滿了白花的下午,總覺得似曾相識,總覺得是一場可以放進任何一種時空里的聚合.
可以放進詩經,可以放進楚辭,可以放進古典主義也同時可以放進后期印象派的筆端——在人類任何一段美麗的記載里,都應該有過這樣的一個下午,這樣的一季初夏.
賞析:
這段話運用生動優(yōu)美的筆觸描繪了桐花盛開的美景,視覺與聽覺相結合,動靜結合,充滿了生機和動感.
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把繁華盛開的場景比作流動的江河,把陽光比作醇蜜,將這幅景象刻畫得美不勝收.
最后的排比句,語勢加強,讓人感受到桐花盛開時噴發(fā)的生命力,仿佛整個山坡都被桐花覆蓋了,生命的張力無限延伸.
而作者的想象則充滿了浪漫的夢幻.
2摘自張愛玲《秋雨》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
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纏滿著蛛絲網的屋頂.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色粉末.
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
園子里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著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的建筑遺跡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著光榮的過去.
草色已經轉入了憂郁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墻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著滿眼的淚珠,在那里嘆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霉氣薰蒸的雨天.
只有墻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賞析:
有的時候不是那么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就像這篇秋雨,別人都會寫溫暖潮潤的氣息,而她則寫得幽暗而陰森,光是筆觸就讓人感到寒冷而戰(zhàn)栗了.
但也許這正是張愛玲文字的魅力,張揚的,陰暗的,卻又是如此真實,探測到人內心的最深處.
這篇文章用筆細致,只用了比喻和擬人,就把秋雨寫得栩栩如生,又帶入了一層沉悶而寂寥的色彩.
于這文來說,充滿了灰色、憂郁,黯然,寥落,一種生活無厘頭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僅是那株低矮的無人問津的桂花樹.
3摘自張曉風《初雪》
現在,太陽升上來,霧漸漸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綠,看起來綿軟軟地,讓我覺得即使我不小心,從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會擦傷一塊皮的,頂多被彈兩下,沾上一襪子洗不掉的綠罷了.
還有那條繞著山腳的小河,也泛出綠色,那是另外一種綠,明晃晃的,像是攙了油似的,至于山,仍是綠色,卻是一堆濃郁郁的黛綠,讓人覺得,無論從哪里下手,都不能拔開一道縫兒的,讓人覺得,即使刨開它兩層下來,它的綠仍然不會減色的.
此外,我的紗窗也是綠的,極淺極淺的綠,被太陽一照,當真就像古美人的紗裙一樣飄緲了.
你們想,我在這樣一個染滿了綠意的早晨和你們寫信,我的心里又焉能不充溢著生氣勃勃的綠呢?
賞析:
作者充分調動了視覺與觸覺,寫活了春天的綠色.
多處采用比喻,形象生動.
喜歡這段話,因為看了就很溫暖.
這種溫暖是從哪里表現出來的呢,我想,就是從那些溫暖的字眼里流動出來的,“明晃晃”、“濃郁郁”、“生氣勃勃”,因為寫給孩子,所以更加詩化和優(yōu)美.
作者筆下的綠色仿佛是活著的,流動的,仿佛在信中就像出現在眼前一樣.
我也喜歡綠,也喜歡作者筆下的這片綠.
它們的生機讓人感覺到快樂和希望.
4摘自張曉風《秋天 秋天》
那時候,在南京,剛剛開始記得一些零碎的事,畫面里常常出現一片美麗的郊野,我悄悄地從大人身邊走開,獨自坐在草地上,梧桐葉子開始簌簌地落著,簌簌地落著,把許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進我的心里來了.
我忽然迷亂起來,小小的心靈簡直不能承受這種興奮.
我就那樣迷亂地撿起一片落葉.
葉子是黃褐色的,彎曲的,像一只載著夢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長期著兩粒美麗的梧桐子.
每起一陣風我就在落葉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
必有一兩顆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發(fā)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聽到遙遠的西風,以及風里簌簌的落葉.
我仍能看見那些載著夢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種子的希望里.
賞析:
這段文字用優(yōu)美的筆觸表達了對梧桐葉子的喜愛.
“簌簌”的象聲詞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讓讀者也能猜到那種場景.
“神秘的美感”寫出了秋日梧桐的特點,神秘的,優(yōu)美的,梧桐葉子在作者眼中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和美好,極富有感染力.
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梧桐葉子的形態(tài).
作者從顏色、形狀等各方面做了描寫,同時將葉子比作小船,穿上還有船舷,船舷上是梧桐子,讓每個讀到的人都心馳神往,也想看一看這優(yōu)美的梧桐樹.
作者想象力豐富,將秋天的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5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墻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
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余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
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
上行則運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
貫串各個碼頭有一條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半在水,因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
河中漲了春水,到水逐漸進街后,河街上人家,便各用長長的梯子,一端搭在屋檐口,一端搭在城墻上,人人皆罵著嚷著,帶了包袱、鋪蓋、米缸,從梯子上進城里去,水退時方又從城門口出城.
某一年水若來得特別猛一些,沿河吊腳樓必有一處兩處為大水沖去,大家皆在城上頭呆望.
——沈從文《邊城》
賞析:
好的寫景就該是簡潔而富有刻畫力的,在沈從文筆下找不到華麗的辭藻,但你卻可以清晰得從這樣的筆觸中感受到景物的輪廓,“城墻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說不出的滋味,和文章淡淡的氣氛相得益彰.
【二】●王其忠 《窗外》
從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樹。
在那煙樹參差的春日里紅點點,煞是迷人。
它牽動我的靈感,撩撥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視這位隔窗而立的“鄰居”為知己了。
可是,有一個早晨,我推窗而望,驀然發(fā)現昨夜的一場風雨已將它剝蝕得面目全非。
立時,一種“繁花落盡”的悲涼掠過了我的心頭!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絆絆,幾經周折,幾度滄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許多至愛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這隨風而逝的繁花么?!
這件事過了些時日,也就漸漸地淡忘了。
一次,我下鄉(xiāng)歸來,感覺到室內空氣有些沉悶,就不經意地打開了窗戶,頓覺眼前一亮:一樹火紅的三角梅映入眼簾,它在夕陽的背景下定格。
意外的驚喜使我?guī)缀醪荒茏灾,我詫異,當初在落英的背后,為什么竟沒有發(fā)現這萌動著的不屈的生命呢?
是的,芙蓉的最后一葉花瓣凋落了,人們對它的嘉許也遺忘在往昔的記憶里,可是三角梅卻成長了,那火焰般燦爛耀眼的紅色向人們昭示著生命的更迭與延續(xù)。
誰能說,失去與獲得不是一曲交響樂呢?
我久久地佇立窗前 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沒有四時不變的風景,只要心永遠朝著陽光,你就會發(fā)現
每個早晨都會有清麗而又朦朧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轉
●點評: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哲理散文,作者借窗外的芙蓉樹和三角梅告訴我們:
生命中沒有永恒不變的風景,只要心懷陽光,每天都會有美麗的風景出現在你的窗外。
作者文筆洗練,在刻畫芙蓉樹和三角梅的形態(tài)的時候,只用寥寥數筆勾勒,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但是我們確實感受到它們都是非常美麗的。
我想這歸功于作者能抓住兩處景物的特質。
很多時候,我們寫東西不用面面俱到,只要寫到事物的神韻,那就大功告成了。
作者的行文非常流暢,多處的心理描寫促進了行文的開展,我們可以學習這種敘述方式。
一景,一感,一思,其實不是那么難。
正像作者窗外的芙蓉樹,正像后來火紅的三角梅,正像三角梅之后還可能出現的諸多風景。
我們常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
可是即使說過聽過一萬次這句話的我們,依然沒有發(fā)現美的眼睛。
我們總是覺得,生活太枯燥,我們總是覺得,一切都那么理所當然。
其實不是的,只要我們改變心態(tài),我們便會發(fā)現,到處都是新的風景。
我想作者正是因為有了一顆熱愛生活、感恩生命的善感的心,才能從自己的窗外發(fā)現無限的風景。
●清明雨上
明日清明,不知會不會雨水紛紛。
月影斜霧,遺忘了這即將彷徨于人間的揮毫儒雅的節(jié)日,聽著許嵩的清明雨上,獨自一人回憶起過往,紅塵舊夢。
曾經的很多個夜晚,不想再匍匐于現實的塵世俗染里,然后逆著月光,品味著中國風的陽春白雪,奢求著那緩存起來的點點古韻。
不想長大,卻年年復年年,涓涓心事付流水,又是一年清明。
喜歡揮毫在蒙蒙的薄雨中,忽然的沉默,自然的內里輕挑起幾絲弦動,泛起感動的旋律。
歲月漣漪,家外的瓦房,石板路,青苔綠痕夢斷于記憶。
當年,當年,想當年。
夜涼往事已如煙,故人飲觴月明前。
窗透無痕思緒斷,珠簾誰愿伴我眠。
不想完全的把自己扼殺在現實的所謂里,只是還幻想起那么不覺的愀然空靈,忽視了所有的目光,遺忘下所有的背負。
清明雨上,古韻總會在似水流年里春暖夏涼,任憑世事無常,任憑宇宙洪荒。
昨日太行山上,層迭峰石,突兀傲松,卻靜止于空洞,億萬年輪,看透了鳶飛戾天,看透了魚翔淺底,看透了煙雨情愁,看透了日月星辰,木雕流金,將感情深深地埋在懸崖絕壁間。
所以我開始彷徨,尋不到你的所藏,慶幸的是,我找到了,太行清明,你把淚已千行的歲月蘊藏在那雙明鏡的眼眸,雨打濕了眼眶,然后微笑的讓行人用她辛辛苦苦打上來的山泉洗手,那無聲的暗示,那佝僂的優(yōu)雅,還有那日日的皺痕,年年倚井盼歸堂的眷戀,是太行之行帶給我的最美的感動。
物言無情人有情,無言淚已拆兩行。
明日清明,清明雨上。
●點評:
這是一篇文筆優(yōu)美、情感真摯的散文。
以“明日清明”起文,化用杜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的詩句,行文充滿了古典而綺麗的韻味。
詩化的語言,華麗卻又不嫌泛濫的詞句,讀起來仿佛我們也沉浸在清明淡淡的煙雨情愁中了。
我也很喜歡許嵩的《清明雨上》,只不過我聽歌的時候想的不是紅塵舊夢,而是那句“我在人間彷徨,尋不到你的天堂”。
可是那又有什么關系,這并不妨礙我喜歡作者的這篇文章,不妨礙我也從作者的行文里找到些共鳴的默契。
巧用排比,信手拈來,一段文字讀起來如行云流水,遏制不住的清愁淡雨,讓人仿佛要淹沒在作者的文字里。
于是感動,為文字感動,也為文字背后一顆善感而溫柔的心感動。
太行清明,宇宙洪荒,那一座山的暗示,山的沉默,凡人不會完全明了,卻知曉這是天與地共同的智慧。
如果有機會,也想在清明雨紛紛的時節(jié)里登上太行山,看絕壁,吻山泉,聽山語,感受太行清明沉穩(wěn)而古老的氣息。
【美文摘抄加點評】相關文章:
美文摘抄點評07-21
美文的摘抄加賞析10-27
美文好句摘抄加賞析10-27
美文摘抄加賞析09-30
美文摘抄加感悟10-05
美文摘抄600字及點評10-05
美文摘抄800字與點評09-30
摘抄600字美文加賞析09-30
摘抄600字美文加賞析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