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書這點事兒
你不要對一本書抱有太過功利的想法,就是不要想一定要從一本書中得到什么。讀書這點事兒。
讀書這點事兒【1】
每當我一段時間不讀書,就覺得寫不出什么東西了,這是一種非常真實的體會。
我讀書不喜歡借書,而是喜歡去買書,不過書的價格確實很貴,于是常常買到一本書,就反復地讀好幾遍。
每次買到一本新書,心情就特別好,像是有了一個大大的收獲。
我小心翼翼地打開它,在空白頁上寫下姓名,某某年于某某地某某書店購買,買這本書要得到怎么樣的體會,然后蓋上我的印章。
這一切都做好了,或許也不是馬上就開始讀,而是把它在書架上放置著,像是覺得它是我的,就總會有時間去讀,于是這本書就實際上沒有讀。
不過過上一段時間,就肯定要開始讀了。
我打開書,慢慢品讀每一個字句。
以前在高中時養(yǎng)成的習慣,讀書必要在書上留下痕跡。
所以以前我所讀過的書,上面會有很多勾畫和批注。
可是后來這個習慣改了,我開始不舍得在書上勾畫東西。
而且也突然明白,那種勾勾畫畫的讀書,完全是適應于讀教科書,真正自己愛的那本書,還是保持它的整潔、干凈為好,于是翻書也很小心,至于每次讀書,要先把手洗干凈。
如果真的是覺得某段話、某種觀點非常好,那么也不會做勾畫,而是抄書,抄寫到筆記本上。
這樣的習慣應該更適合于我這樣的人吧。
我讀書還有一個習慣,便是非名家不讀,而且一旦發(fā)現(xiàn)哪個名家的某一本書很好,就去讀他的其他的作品,仔細地研讀他的書,一直到掌握了他的風格,他的思想,他的人格魅力,等等。
這樣的讀書又有了弊端,那便是讀書很狹隘。
就是看似讀的書很多,可是也就是那么幾個人的書,讀書不夠廣博,尤其是只是停留在那幾個傳統(tǒng)的名家上,就會開始脫離時代。
于是最近買了些其他新興作家的書,比如韓寒,比如張悅?cè)弧?/p>
這樣的習慣是必須改正的,讀書不僅要專還要博。
我讀書還有反復閱讀的習慣,一本書,只要我說我讀過,那么至少是讀了三遍了。
我只是讀過一遍的書,我只會說,我看過了。
我看的書到不少,總體上覺得我看的文字不下于一千萬字,可是呢,看了一千萬,寫出來的只有十萬余字,看來還是讀的少。
少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有偏激的中國文化主義,我總是看中國的書,很少認認真真的去讀過一本外國名著,要是非要說一部,那么只有《老人與!,這本書我讀了不下五遍,因為它很短小吧,可是短小卻涵義極為豐富,值得研讀。
有朋友說,外國的書,是有很多值得品讀的,因為畢竟在近百年,西方領先于我們的地方有很多,不要對外國書籍帶有偏見。
這是對的,我也要改改這個陋習。
我認為要寫小說,是不能不讀張愛玲;要寫雜文,不能不讀魯迅;要寫散文,不能不讀周國平。
當然這是在國內(nèi)。
在國外呢,小說當屬歐亨利,當然是短篇,而長篇還是要讀海明威;散文要讀梭羅;雜文我還沒有讀過多少,聽說馬克吐溫的不錯。
和所有愛書的人一樣,我有一個怪癖,就是怕別人借書,我借別人的書還不想還。
余秋雨有一篇散文,叫做《借書憂》,未免覺得有些矯情,可是也是一種真實的狀態(tài),你想啊,自己買的書,自己的愛的東西,哪里舍得外借,而且一旦借了,就指不定哪天還,更是怕借好還差,或是借好還無了。
不過,我的理由比較俗氣。
我想呢,書就是情人,情人怎么能借給別人呢。
既然把別人的情人搶了過來,那又怎么那么輕易地就還給你呢。
奪人所愛,就沒有再還的道理了。
寫書這事兒是最有可能誤人子弟的。
你想,你說的話,說過了就完了,空口無憑。
如果你一旦寫出了文章,出版了書,又有了一點小名氣,而這書中又出現(xiàn)的偏頗的觀點,將會影響多少人呢?所以寫書者要有敬畏讀者的心態(tài)。
當然讀書也這樣,不可全信,全信等于沒有讀;也不可全疑,全疑也是沒有讀。
最好的狀態(tài)是批判,是又接受又懷疑有創(chuàng)新。
這才是有所得。
最近又變得比較苛刻了,買書不僅要看作者,還要看是哪個出版社的。
出版社不好的也不買。
這樣的變化應該是一種進步還是倒退。
還沒有得到驗證。
好的書就如同香煙,讓你陷進去,并且讓你陶醉,有所寄托。
你不要對一本書抱有太過功利的想法,就是不要想一定要從一本書中得到什么。
你越是這樣想,反而什么也得不到。
你不要怕一本書你讀完了,或者讀了一部分,卻什么也沒有看懂。
你或許以為自己無所得,可是事實并非如此,它的益處在以后某種際遇里可能就顯現(xiàn)出來了,它至少提高了的整體涵養(yǎng)。
我最近讀周國平的哲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讀了一部分,就是覺得什么也沒有看懂,可是我并不認為我無所得。
一本書你全讀懂了,其實什么也沒有懂,如同當你以為你很聰明的時候,其實你有很多都還不懂呢。
似懂非懂中有所頓悟,才是有所得。
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真的是看起來就不一樣,讀書的人有一種氣質(zhì),我不得不承認,他們看起來很儒雅。
寫了這么多,只是我關于讀書的一點體會,希望你分享。
一夜無眠【2】
有一首歌曲名叫《那一夜》,我簡約在大街上聽到過,在網(wǎng)上一查,始知是由謝軍演唱的。
聽上去這是一首節(jié)奏明快的愛情歌曲,只是歌詞不熟悉。
這首歌曲,使我想起了年少時的一夜無眠。
記得有句名言大意說:人生的道路,最關鍵處常常就那么幾步,有時候,你走錯了一步,會影響你一時,也可能會影響你一生。
這句話,我也有很深的體會。
回頭看看走過的四十多個春秋,能夠讓我駐足回眸的關鍵之處并非很多,年少時的一次一夜無眠算是最刻骨銘心的了。
時間的指針倒回到1978年初。
記得那是我初中三年級學期末的一個寒假,一天晚上,父母帶我們兄弟三人去看電影:李谷一主演的湖南花鼓戲《打銅鑼補鍋》。
我們剛出門,父親遇到了一位熟人,她是我就讀中學的一位政工干事。
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當時她跟我父母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
她說,教育體制將有重大改革,改春季招生為秋季招生,并以統(tǒng)考代替當前的推薦升學模式,為銜接好這次改革,所有學校將延長半學期。
還有就是,將劃分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根據(jù)考分情況確定錄取到哪一類學校。
就是說,在“開門辦學”環(huán)境下渾渾噩噩混了整整三年的我,已經(jīng)等待初中畢業(yè)和升高中的我,還要在初中部呆上一個學期,然后,將要經(jīng)過有淘汰率的考試,才能確定能否升入高中,能否進入重點中學的高中部。
要知道:我的所有科目中,除語文及格外,其他可是一片紅啊!其中數(shù)學僅靠猜、蒙得了16分,數(shù)學老師在成績單上加了4分,也只是湊足了20分而已。
幾乎一片空白的我,延長一個學期,就能趕上去?我的心里打著撥浪鼓。
平時不識愁滋味的我,從此刻開始,竟然開始知道著急了。
路上,我一改往日走到哪兒瘋到哪兒模樣,默不作聲地跟在父母后面進了電影院。
戲曲電影《打銅鑼補鍋》屬于當時剛剛的開禁電影。
記得母親說李谷一是一位名角,很喜歡看她演的戲。
而此時的我,只是偶爾用眼睛掃一下又唱又跳的李谷一,根本不知道電影的內(nèi)容。
我在心里反復告誡自己:延長的這個學期,我一定要加油干了,不能再瞎混日子了。
看完電影回家,父母并未說啥,我也一句話沒說,徑直往閣樓上沖,到處翻找初中階段的課本,心里害怕丟失了找不齊。
坐在燈下,看著一摞摞既熟悉又陌生的課本,它們像天書,似梵語。
回憶著課堂上曾經(jīng)的一次次自我安慰:以后慢慢學吧,以后日子多著哩。
此時方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對于我來說是多么大的諷刺。
懊悔自己將大好時光一天天放走,可以肯定地說,三年初中,自己幾無所獲,真是白活這么多年了!
躺在床上,我怎么也合不上眼,翻來覆去地想著幾門課程,計劃著每一門課程復習的時間安排,要達到的效果。
人啊,確實很怪,正是從那一夜的無眠開始,小小年紀的我,后來竟然經(jīng)常鬧失眠。
次日起,我好像變了個人似的,真的安靜下來,每天晚上堅持學習到9點半,從初中一年級開始,自補課程。
一個月下來,我開始有一點點自信了,因為我慢慢地可以看懂課本內(nèi)容,而且覺得老師課程上得慢,自己主動往前趕,知道給自己加壓了。
再一個月下來,幾次小測驗成績穩(wěn)步上升,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各科老師也公開在課堂上表揚我。
還記得當時自己那個喜悅啊……果然,盡管基礎不扎實,分數(shù)考得也不是特別出眾,但工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我還是考進了重點高中……
回想那一夜無眠,人至中年的我,還是感慨無限。
我曾反復想,如果那天沒聽到考試制度改革的消息,在明日何其多狀態(tài)下混日子的我會怎么樣?如果沒有那無眠一夜的堅定想法,自己能像后來那樣努力嗎?由于沒有如果,我還是得感謝我的那一夜無眠,感謝一夜無眠的那個“我”。
假如自己的人生能夠有幾個這樣的一夜無眠,以認真冷靜的心態(tài)回思一下自己的所得所失,勾畫一下人生道路上的幾個重要目標,那么,是否就可以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順暢一些呢?常;氐角啻旱哪贻喞镒咦,是否就可以永葆青春狀態(tài)呢?
美麗的約定【3】
初秋的清晨,依舊被鬧鈴喚醒,這是登山的約定。
隔夜不忘把車頭調(diào)好,為了減少汽車在鄰居家門口調(diào)頭的時間。
每次都是迸住了呼吸轉(zhuǎn)動車鑰匙,總怕這汽車發(fā)動機聲音吵了鄰居,因為四周還是寂靜一片,他們還在沉睡。
出門時輕輕地和狗狗說:我要去登山了,你在家乖點喔。
這全是因為有登山的約定。
在約定的集合地,十幾輛小車半軍事化地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到達,齊刷刷的列隊,猶如老道的賽車手。
可以想象,在夜色尚未散開的清晨,這情形是何等地壯觀。
我感慨大家的這種約定,這是一個多么執(zhí)著的約定啊,這約定是那么地清脆,那么地堅定。
那是在一年前,三十多人組成的團隊,在晨曦微露時,約定去登山。
那不是因為閑著沒事,你看,登山回來各自還得投入一天的緊張工作。
也不是因為沒有別的健身運動,只是一個美麗的約定,引發(fā)了一場無法克制的牽掛,鋪開了一幅靈動的畫卷。
那座約定的山在距城市的十公里外,名為穹窿山。
這里是乾隆到過的地方。
這里是孫武著兵書的地方。
詩人眼中的“吳郡名山第一山”。
“山花有意千里艷,小草無言迎遠客”。
每次繞過那塊刻有“穹窿山”的磐石,跨上“乾隆御道”的長廊,總覺得也許是我們的祖輩和乾隆有約,要讓這條由山花簇擁的御道流芳百世,才昭示我們今天用雙腳來一遍遍地度量這條延綿向上的山道。
御道旁翠鳥覆叢林,秋葉稀露珠,山澗溪水潺潺,碧池映白云,漓漓清幽,洗刷了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從喧囂的城里帶來的隔夜浮塵。
因為有美麗的約定,登山才成了一件快樂的事。
登山道上浩浩一簇,時有說笑,時有高歌,雖有疲憊,卻總是快樂有加。
已是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攀登不止。
曾經(jīng)是冬季的呵氣成霜,夏日的汗滴腳背,更有追風逐月,一覽湖山。
多少人由步履艱難、氣喘吁吁到今天的疾步行走。
還不忘那在雜林中披荊斬棘,風雨中照例攀登的日子。
偶爾會動搖,偶爾會懷疑能否長久,但畢竟走過來了。
如此堅持全因為有了約定。
是啊,一個人的“約定”是孤單的,一陣風過,或許會沒了蹤影。
而一群人的“約定”是堅固的,任憑風狂雨打,依然頑如“穹窿山”的磐石挺立。
應該堅信這種約定是有生命力的。
人生有很多“約定”,約定有時候是一種責任,一份付出。
小慈的父親在突如其來的車禍中走了。
得了罕見血液病的母親拖著每月大出血的身體,出去打工,用微薄的收入來供小慈讀書,為自己看病,因為她對自己約定,丈夫那點賠償金自己是怎么也不能用的。
長期的身心勞累,生命的掙扎幾乎到達了邊緣,她幾度絕望。
于是,小慈學校的老師就有了一個美麗的約定,就是共同承擔起關心小慈的責任。
每周的休息日,老師們輪流帶小慈回家,一個個就象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督促小慈做作業(yè),帶小慈去公園、去飯店,教小慈如何自己料理自己。
從此小慈的母親不再沉溺于絕望中,她再一次將自己融入老師們的“約定”里,拾起被自己丟棄的一張張飽含著愛的落葉,鋪就一條生命之路,頑強地向上攀登。
李商隱的《無題》詩:“昨夜星晨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闭f的是有時候的約定就是一種思念,一份守候。
百花相約綻放,因為有春天的守候;彩云追月,是因為有游子的思念;一個約定也許用了一輩子的思念與守候才讓它保持了完整。
約定是一種承諾,是朋友間的真誠。
一時的“約定”是容易的,一輩子的“約定”是艱難的。
守住一份“約定”就是守住一份別人對你的信任,就會收獲一分意外的財富。
“有一天,青山對綠水說:我們來個約定,我要把我的影子給你。
綠水說:你要讓我把你抱在懷里。
青山答應了。
于是,有一天,當太陽落山時,綠水里就有了青山的影子,青山就依偎在綠水的懷里。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青山和綠水就相依相偎,難分難舍了!惫适轮v完了,明天有登山的約定,那是一個美麗的約定……
【讀書這點事兒】相關文章:
畫蛇添足這點兒事兒作文10-05
【薦】畫蛇添足這點兒事兒作文10-06
青春這點小事小學作文10-08
表達這點小事隨筆散文10-07
寫作這點兒事優(yōu)秀作文10-07
小學生作文讀就這點事有感10-08
那些事兒作文12-14
______的那些事兒作文10-13
小學生作文《就這點事》讀后感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