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蒲葦散文隨筆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jīng)常寫隨筆?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蒲葦散文隨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蒲葦散文隨筆 篇1
友誼是露珠,雖比不上珍珠瑪瑙貴重,但卻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友誼是紫葡萄,散發(fā)著夢幻般誘人的色彩。
友誼是蒲葦,是經(jīng)風歷雨后的永恒。
一
童年的友誼猶如翠荷上晶瑩剔透的露珠,折射著晨曦中的點點光芒。孩童的天真,天真的幻想,幻想的天空掠過清脆的笑聲,留下遙遠的回憶;貞浿械拈T前小徑鐫刻著與童伴朝夕相伴的腳印,回憶中的上學路上飄蕩著熟悉童謠的旋律,回憶中的'操場晃動著與童伴追逐的身影;回憶中童伴的笑聲熟悉而遙遠,回憶中童伴的笑臉清晰而朦朧……
盡管滄海桑田,盡管斗轉星移,盡管歲月會改變人的容顏,但是童年的友誼永遠不會在風雨中褪色。
二
異性的友誼猶如秋天里層葉間的紫葡萄,成熟而不張揚,沉穩(wěn)而不輕狂,含蓄而有味道。
男女之間純潔的友情,沒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沒有風花雪月的甜甜蜜蜜,更沒有動人心魄的山盟海誓。但它有星空般的永恒,有心照不宣的默契。
男生猶如遼闊的天空,女生猶如飄逸的白云,天空在白云的映襯下更加坦蕩,白云在天空中飄浮得更加自由。
揭開彼此間神秘的面紗,真誠地面對;敞開心懷,坦然地相處。在同一片藍天下,讓異性間的友誼像一汪清涼的溪流奔騰不息!
三
患難中的友誼猶如深冬里磐石上的蒲葦,互相依存。
患難,讓友誼充滿真情;友誼,伴我們從患難中走過。
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友誼像一縷柔風輕輕安撫著傷痕累累的心。
在灰暗陰冷的日子里,友誼像一束陽光溫暖失落悲傷的心。
在孤獨難耐的寂寞中,友誼像一汪清泉,滋潤著干涸枯槁的心。
去年的今天,我們激情澎湃地唱著《友共情》:“時光可變,世界可變,人情亦許多都變遷,友共情不變……”歌聲蕩漾,淚光閃動,笑意洋溢,心中的信念逐漸堅定……一切的一切都將成為歷史特定的鏡頭、永不消逝的記憶。
今年的今天,熟悉而傷感的旋律仍在飄蕩,飄蕩在憂郁的空氣中,飄蕩在寂靜的房間里,飄飛的思緒伴著舞動的音符追逐著那段流逝的不再回來的歲月……
友誼,我眼中的露珠,口中的紫葡萄,心中的蒲葦!
蒲葦散文隨筆 篇3
邂逅蒲葦,是在一個洗盡浮華的秋日。
高遠的天幕下,蕭瑟的秋風裹挾滄桑的色調,一陣陣潮水般漫過來。
我無法轉身,無法拒絕一個飽經(jīng)憂患的老人發(fā)出的指令:決然、堅執(zhí)、恒定。
閱人無數(shù),參透冷暖的平和,以一種超然的'姿勢站立。
冷凝如劍氣,鋒芒盡露的葉脈,緊緊簇擁在一束束燃燒的火炬周圍。
瞬間灼痛了我久已失憶的神經(jīng)。
復蘇的熱力,開始在行將冷卻的血液里,涌動、賁張。
走近蒲葦,走進緊逼的秋風。在萬物漸次凋零之時,扎根貧瘠的土地。
將如火的熱烈,驕傲指向天宇。
走近蒲葦,沿著時光之逕,我注定無視沿途柔弱的花花草草。
注定,無視身側倉皇逃離,四散紛飛的落葉。
一步步,深入蠻荒,深入命定的剛性。
在挺直腰桿的逼視下,我分明聽到了體內骨骼拔節(jié)的脆響。
哦,走近蒲葦,就這樣走進蒲葦?shù)膬刃纳钐帯?/p>
讓我們互為知己吧!
在風刀霜劍的淫威下彼此安慰,傳遞熱能,暢想美好的未來。
讓我們,在漫長的歲月里一路同行。
從春,到秋。從柔軟,到堅硬。
蒲葦散文隨筆 篇4
第一次知道蒲葦這種植物,是中學的時候讀到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里的一段描述:“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我記得當時,老師是要求我們全文背誦的。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后人把它與后來的《木蘭詞》稱為樂府雙璧,這兩首詩可以說是達到了樂府詩的高峰。對于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愛情,其堅貞正是用磐石和蒲葦來表現(xiàn)的。
我很難以想象,一種禾本植物,其堅韌居然可以與石頭相比擬。焦仲卿是男人,如石頭一般堅硬。劉蘭芝是女人,如蒲草般柔軟,卻一樣百折不撓,為愛情付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當然,蒲葦?shù)降撞皇桥褪粫胺角液瘛,?jīng)得起風雨,歷得了摧殘,因此“可以卒千年”。蒲葦只是“一時紉”,殘酷惡劣的環(huán)境,對它造成的損壞是致命的,于是,只能無奈地“便作旦夕間”。劉蘭芝其實也錯了,磐石縱然既方且厚,可是,在得知蘭芝死訊后,卻“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在某種程度上說,磐石也是脆弱的。
很長一段時間,我對于蒲葦只停留在一些感性的認識上。甚至偶爾看到,也會把它當成蘆葦。或許是因為劉蘭芝以蒲葦自喻,我便給蒲葦披上了一層賢惠堅貞女子的外衣。因為太美好,所以,并不覺得湖邊橋畔仿佛隨手栽種的`植物,竟然會是蒲葦。
蒲葦和蘆葦還是有區(qū)別的,首先在于它們的花型。蒲葦?shù)闹饕^賞部位是它的圓錐花序,大而稠密,能夠長到50-100厘米;蘆葦?shù)幕ㄐ蛣t沒有這么稠密,雖然蘆花飛時也讓很多攝影愛好者為之傾倒。其二,蒲葦是叢生的,而蘆葦是單生的,所以即使不是花季,也能夠很輕易地區(qū)分開來。
《荀子.不茍》中曾有記載:“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怯也。”高度贊揚了蒲葦?shù)钠焚|,縱然柔弱,卻韌勁十足。因此楊倞便作批注:“蒲葦所以為席,可卷者也!
讀到這里,我才明白,我們幼時睡的蒲席,原來竟然是蒲葦這種植物編織而成的!實在是我有眼不識泰山了。
讓人驚奇的是,蒲葦這種禾本科蒲葦屬下的植物,原產(chǎn)地竟然不是中國,而是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犊兹笘|南飛》的寫作年代,一般認為是漢末的作品,劉蘭芝以蒲葦自喻,說明彼時這種植物已經(jīng)廣被栽種,和石頭一樣,是被廣大老百姓熟知的東西。或許,雖然同樣名為蒲葦,其實,卻并不是同一種植物?看著敔山湖畔的蒲葦叢,我疑惑地想。
蒲葦?shù)姆植挤秶軓V,中華大地除了高原地區(qū),幾乎都有它的蹤影,從東北到華北,從華中到華南和華東,在盛夏初秋的時候,都會看到它圓錐形的大花序。
所以韓愈詩中有云:“我有一池水,蒲葦生其間!逼讶攲ι娴沫h(huán)境要求真心不高,只要給它一池水,便能還你一方明媚的景。
【蒲葦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雨的散文隨筆02-12
成長經(jīng)典散文隨筆02-12
友誼的散文隨筆01-05
清明散文隨筆11-22
旅行散文隨筆11-09
清明的散文隨筆11-08
疲憊的散文隨筆11-07
心情散文隨筆11-04
散文隨筆習慣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