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隨筆

登小杏山隨感隨筆散文

時間:2022-10-10 05:26:17 隨筆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登小杏山隨感隨筆散文

  如果不登山頂,小杏山算不上一個觀光游覽的好去處。不說別的,走一走那條入山的路就會讓人搖頭不已……

登小杏山隨感隨筆散文

  進入雙峰地界,汽車便開始搖擺顛簸起來,繞過雙峰水庫,向東順谷而進,初時路徑較為清晰,到后來,說是路,不如稱為河灘更為恰當,灘中一川碎石。車走在這樣的路上,雖然小心翼翼,躑躅而行,仍然難免尖石劃肚,深坑蹾輪,讓惜車如命的胖師傅好不心疼。坐在這樣的車上,速度固然要比牛車快,但絕對沒有坐牛車來的放松舒坦。河谷內(nèi)還算開闊,河灘中有清澈細流緩緩南去。河灘的兩旁沒有一棵樹,只是不時看到成片的枯死了的樹樁,很是惹眼。谷中向陽的地方散落著幾個村莊,有房舍,少人煙,極具古韻,卻缺乏活力和生氣,甚至看不到家畜,聽不到犬吠。村子前和村旁不時看到村民用高大的灌木密密匝匝地把一塊地圍起來,準備種菜,很明顯是為了防止野獸的侵害。兩邊的山,一如大多數(shù)榆社的山——光禿禿的,偶爾能看到山頂上有象周濤筆下一樣的“消息樹”。汽車終于象喝醉了酒一樣,搖搖晃晃地停在了劉王后村東北的一個草坪上。昔日石勒王后出生地劉王后村,如今已經(jīng)人去村空,只有村北的一棵老松樹似乎在記憶里還留存著劉王后村過去的風(fēng)華和榮耀,仍然蒼翠欲滴,精神抖擻地守望著這個衰敗孤寂的小山村。據(jù)史料記載,石勒的確有個皇后姓劉,而且是石勒的原配夫人,石勒死后,石虎篡位,把持朝政,為所欲為。劉王后曾經(jīng)聯(lián)絡(luò)一部分石勒部舊計劃討伐石虎,因事情敗露,劉王后以及相關(guān)人員被石虎殺害。

  下得車來,我們直奔那傲視群峰,卓然不群的小杏山而去。

  沿著劉王后村北的一條溝蜿蜒而進,走了大約兩三里的路程,開始看到了樹,大都是楊柳,起初三三兩兩,挺拔入云,愈往深處,樹愈多,山坡上灌木也逐漸多了起來。五月的楊柳已經(jīng)綠滿枝頭,山坡上的灌木,雖已發(fā)芽,卻沒有楊柳來的痛快,仍然慢慢吞吞地在等待著什么似的。溝底雖然大多仍為楊柳,但已全然不是我們司空見慣的楊柳。有的筆直似箭,有的彎曲如弓,它們的枝條很少柔嫩,大多虬曲蒼老,樹與樹絕少規(guī)則,干與干避讓舒展,枝與枝勾肩搭背,超凡脫俗,極盡自然之趣。林中沿途有溪流潺緩,清澈如溫潤碎玉,它們就這樣不知疲倦,無聲無息地流向遠方。

  沿途有不少被砍倒的樹木放在路旁,據(jù)知情者講,這是要等到放干后或扛或抬運出去賣掉。這不由讓我想起路上村民們圍地種菜的情景。野獸在毀壞和吞食農(nóng)民的勞動果食,而村民不也正在蠶食著獸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嗎?走到樹林深處,猛然看到緊挨著的兩棵樹,一棵高大粗壯的是楊樹,一棵細弱陰柔的是柳樹,他們相依相偎,枝干互抱互擁,葉葉相接,酷似一對如膠似漆的戀人。他們盡可在無人騷擾的地方,呼吸著清新空氣,無聲對視,互吐衷腸。只有山間清風(fēng)吹過,是對他們輕柔的撫慰,林間悅耳的鳥鳴是對他們深情的贊美!人世間無論多么感人的愛情故事,那有這山間的楊柳情深,它們能在這幽靜的山谷永遠相伴相隨,不棄不離。我們不得不驚嘆大自然造化的精妙絕倫。楊柳樹的盡頭,小杏山腳下長著幾棵粗大的楊樹,根長在小杏山一側(cè),樹干象橋一樣幾乎橫著長出,伸向?qū)γ娴纳狡拢瑯涔趧t完全長在了對面的山坡上了。在高大的小杏山下,它為了生存,為了沐浴陽光,不惜把自己扭曲得畸形怪狀,如長虹臥波,象天橋飛架,似枯滕蔓爬。

  于是,我們開始從南麓登不算太陡的小杏山。山坡上灌木叢生,雖然低矮,但人入其中,三五步外便不見人影,看樹的大小,根本分辨不出樹齡,好多樹或如禮花炸開,放逸舒展;或如春蠶吐絲,藕斷絲連。即使是桃樹和杏樹,在這里或古茂雄秀,或頎長奇逸,或寓婀娜于剛健,或變屈曲為圓渾。如能把它們移植公園,定然會增添難得的景致,而它們生不逢地,只能終日與山風(fēng)為伴,野獸為鄰,終老一生,不為外人所知。上山的路更難走,更難尋。魯迅先生說過:地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這里不成形的路,卻不是人走出來的,多半是野獸留下的蹤跡,因為這里獸的痕跡要比人跡多,樹叢中的路,象人一樣站著走,就難以通過,因此不得不彎腰如獸行狀。走到半山腰,回頭眺望,來路的山谷,蜿如一條翠綠的長河,山風(fēng)吹過,還有起伏的波濤呢!

  小杏山就像一顆立著的子彈,我們爬到彈身頂部,仰目上望,巨石壁立,只有一處小路可攀山頂。在面南石崖處,有一山洞,完全是從巨石上人工雕鑿而成,因年深日久,刀斧痕跡不是太明顯,洞內(nèi)寬四五丈,深八九丈。洞內(nèi)一側(cè)留高與膝齊的臺子,臺子上方鑿有窗戶,想來這應(yīng)該是讓人休息睡覺的地方。這個洞稱作孫臏洞,據(jù)傳是孫臏少時練功習(xí)武之所在。究竟事實如何,我們也沒必要去深究和考證,但站在空留四壁的孫臏洞前,依舊給人物是人非,追思先賢而不得見的惆悵和感慨!

  氣喘吁吁的胖師傅和兩個十幾歲的孩子,靠在背陰處不住地擦汗,表示已經(jīng)到頂了,那個彈頭,遲早是要被打出去的物件……

  登臨絕頂,面積畝余,原有廟宇或塔一樣的建筑,但規(guī)模很小,有不辭勞苦者,在原建筑的廢墟上下挖一坑,呈圓形,挖出的“寶物”已不知去向,唯剩灰磚斷瓦,亂堆山頂。這是小杏山上人跡活動最明顯的地方,也是最煞風(fēng)景的處所。站在山頂,極目遠望,一片蒼茫,有如混沌初開,神游太虛,又如蒼海茫茫,物我兩忘。李可染的大寫意絕沒有眼前的景色渾穆敦厚。心胸隨著不盡的遠山一樣浩淼開闊,思緒被天風(fēng)吹洗一空,人與山,山與人在此刻已融為一體,仿佛時鐘也已定格成永恒,沒有了心的牽掛,沒有了世俗的分爭,沒有了責(zé)任,甚至沒有了靈魂。我真想讓自己長存于群山博大的懷抱,讓心靈永遠空靈安寧,讓靈魂永遠超脫飄逸。

  站在山頂,北坡長滿墨綠色的松樹,一直延伸至山腳。隱約可見小杏山金香寺遺址,因為時間關(guān)系,我們這次只能與其失之交臂。

  小杏山的美,美在它的不加雕飾,美在它的雄渾大氣。想來,小杏山修行的神仙們已經(jīng)遠走他鄉(xiāng),金香寺也沒有了往日的香火,更聽不到悠揚的晨鐘暮鼓,但他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是那樣的自在而富于靈性。這是大自然特有、也是這方土地賦予的一種神靈,這種靈性不可觸摸,但我們完全能夠感受得到。這讓我想起了劉禹錫的那句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也許他沒有三山五岳的積淀和威儀,但他的鮮活和生動足以讓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沐!

  走在回來的路上,已經(jīng)夕陽西下,小杏山被斜陽照射,一片金黃。坐在車上也似乎沒有來時那樣顛簸的厲害了。不知為什么,我突發(fā)奇想,忽然想到了一個關(guān)于人與獸的有趣話題:人與獸的一個顯著區(qū)別在于人能夠直立行走,因此看得較遠,不象獸類一樣只看眼前,不顧長遠?墒呛髞,人們長期生活在大山的褶皺當中,而獸類卻長期生活在大山上,而且據(jù)說熊和野豬已經(jīng)能蹲著身體瞭望遠方。真擔(dān)心,總有那么一天,山中的野豬也會象人一樣站起來行走,會比人看得更遠,而人呢……

【登小杏山隨感隨筆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武夷山游記隨筆散文(通用31篇)08-18

寫山散文10-26

散文精選經(jīng)典散文隨筆10-26

散文的隨筆11-08

山那邊隨筆12-28

秋韻散文隨筆散文10-26

有關(guān)散文隨筆的經(jīng)典散文10-26

清明隨筆散文11-05

散文d隨筆06-25

隨筆優(yōu)美散文10-26